浅谈七年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2024-05-30

浅谈七年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精选6篇)

篇1:浅谈七年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浅谈七年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是一道难越的坎。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初中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关键时期。有的专家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此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急剧而迅猛,这一时期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初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大,孩子是变好还是变坏都只是转念间。初中没教育好,到高中无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学生的全程管理来说这句话极为贴切。初中一年级是基础的时期,这一年抓好则事半功倍。然而,在应试教育“一俊遮百丑”的观念影响下,许多学校往往忽视基础年级的管理。尤其是农村在小学教育不很重视,初一新生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难点,值得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可将整个学年分为过渡、稳定、成形三个时期。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过渡期

从开学到期中考试前后。学生保持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机械记忆胜于意义记忆,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他们告别了小学的“保姆式”教育模式,从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学习科目变化大,课程繁重。渡过一月左右的潜伏期,一些不良习惯便显露出来。这一时期对一个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次质变,一切都很不适应,我们可称之为“断乳期”

这一时期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管理: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大”带“小”逐步撒手,对他们进行较为粗略的“保姆式”的教育,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老师要切实负起责任;课内外作业要少而精;对极差生要以补课形式使其温故而知新;与学生家长要及时沟通,逐渐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其次,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知行统一,以完成由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过渡。班主任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分清上、中、下三类学生,对他们的优点给以鼓励和肯定,并按中学生的要求强化提高。对不良习惯分清性质,或循循善诱,或严厉批评,做到防患于未然。科任老师特别对新设学科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鼓励培养学生勤学、探索的精神,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稳定期

期中考试以后到学期末。经过半学期的适应,学生有意注意增强,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发展。但新问题随之而来,如外语等新设学科,学生初学时兴趣较高,但半学期后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一旦兴趣下降容易形成偏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新设学科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传授记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以竞赛等形式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保证顺利渡过危险期。同时,班主任应团体调各科任老师,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通过书法、绘画等多彩的活动,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促使兴趣的迁移,从而增强新集体的吸引力。总之,这一时期要在继续做好过渡期工作的前提下,使学习尽快摆脱不适应而进入稳定状态,真正渡过“断乳期”

三成形期

进入第二学期,学生经受了新环境的考验,呈现出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注意稳定性增强;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渴望独立而又不能实行自我监督;精力充沛,易接受好的影响,但缺少是非辨别能力,容易沾染不良习惯,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这一学期,在教学上,老师要注意讲授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并善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受护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在德育方面,要继续严格执行《守则》和《规范》,并结合政治课进行爱护国主义和思想教育。同时,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是在不断练习和强化训练中形成的。所以,常规管理中对班集体的学习、纪律、卫生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评比,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

通过以上强化管理,使学生的意识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独立意识。五育并重,全面发展,为以后两年的教育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不同时期我们应确立不同的管理重点:过渡期,疏导引渡;稳定期,抓好后进;成形期,强化管理。以衔接、发展为主线,将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三个时期融汇成一个整体,细致深入、全面具体,才能圆满完成初一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三年整体运转创设最佳开端。

篇2:浅谈七年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摘要 根据七年级学生所处的特殊时期,阐述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充实学习生活。

关健词 七年级近期目标远大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一般还显得比较幼稚,“孩子气”浓,主体意识、个性的张扬都很强烈,他们需要什么,关注什么,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取舍,总是有自己独到的理由,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对问题缺乏思考,缺乏思想性,对未来没有目的,缺乏理想和信念。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遥远的古代到当今的信息社会时代,多少英雄豪杰都/ 6

有着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奋力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特别是作为跨世纪的青年,我们更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但也应该要进行一些近阶段的理想教育。如果一味的求大求远,不注重近期目标的实施,不重视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理想就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现实抓起,从近期目标抓起,只有很好的完成了近期目标,远大理想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

二、七年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如何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呢?

首先,利用学校“三三五”课程辅助活动,激发兴趣,树立理想。我校教学课题“三三五”课程辅助活动,如主持与演讲、书法、烹饪、科技实验、美术手工、象棋、音乐、篮球等十八个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理想教育于各项兴趣爱好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能力。并结合我的科技兴趣小组的特点,通过一些科技小制作,变废为宝,使学生从小具有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意识,并引导学生树立起开发新能源,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理想;通过观看记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激励学生未来勇于去探索宇宙的理想;通过参加市级科技比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视频展示“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玉兔号”月球车的登月,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嫦娥奔月”的梦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是自己的事,从小树立远

大理想,并持之以恒,从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一些教育理念,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父母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所以在与孩子的生活细节中,要不断的贯输一些理想信念教育。让孩子明白,国家有计划、目标;家庭有计划、目标;我们自己也应该有学习计划和目标。另外,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孩子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给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学校进行了教师党员示范岗的建设、教师与七年级学生结对子帮护,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七年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全面准备。我所结对帮护的一名学生中,有一名从外县转来一名学生,性格孤僻,身体瘦弱,极易与他人发生纠纷,且属后进生。后来经过了解,她的父母离异后投亲转入我校。知道情况后,我主动找她谈话,并以我自身为教育材料,告诉她要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不让自己的生活重复父母的老路,就要树立起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经过多次交流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是一位可信可亲之人,渐渐地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也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了。真可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有这样可敬可亲的老师,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经过几年的努力,她考入了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并选择了师范专业,想在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

寻找身边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找个榜样作目标,借鉴它的好处,祛除他的缺点。学习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习刘胡兰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的精神;学习邓小平的自我评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再次,利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促进理想信念的形成。七年级学生所处时期的特殊性,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对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要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礼仪常规》以及《中学生一日常规》,并根据以上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的言行都能受到一定制度约束、道德规范的约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理想信念的形成。我校德育处开展了《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保驾护航,为理想信念教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全校德育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等,用党的革命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荀子说:“人不知耻,乃不能成人。” 马克•吐温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 只有知耻明德才能修身立业,也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把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理想。

3、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我国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的28%,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实施行之有效的公民教育,促成各种意识的形成,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做合格公民,一要树立国家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四要有理想,要有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信念。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但是一个人,更应认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人,国家的人。

三、结束语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充实学习生活。理想信念教育要从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进行。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到追求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现实,从而坚定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饶鑫 论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 维普资讯2002第17卷:

[2]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本网:

[3]一江春水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新浪博客

[4]Sòrγy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九九文章网2010

篇3:浅谈七年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在内容繁杂的社会学科领域课程中, 如果能通过视觉工具 (如地图、表格、概念图) 来协助学生建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在庞杂信息中迅速抓到重点, 厘清信息的意义, 以获致宏观的理解, 相信将有助学生达成社会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所以若能将图形融入于社会领域课程内容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相信对于学生相关概念的整合将有所帮助。一般常见的表格、地图、概念图、思考地图、心智绘图等, 都算是识图教学的一种。表格是一种更详尽的识图教学, 也是一种二维空间的识图教学, 可以协助教师归纳相关主题的重要信息。而地图除了可以指引区域的方向并明确标出各区域的位置之外, 还可从中轻易地获取到关键性的信息 (非文字的) , 如地图中呈现的山、河、溪谷, 从而可与我们既有的概念直接连结。至于概念图、思考地图、心智绘图等类型相似之处多于差异之处, 主要都是用来统整与衔接所学的概念。换句话说, 识图教学已成为制造与呈现概念和想法的连结物。

二、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识图教学的意义

1. 相关理论研究。近年来, 就国内而言, 概念图融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正式研究更是刚刚起步。在不多的研究中, 学者们发现概念图教学不但对学生在社会科认知领域的学习成效有显著影响, 且合作图比个人图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成就, 并有助于学生社会沟通能力发展。将概念图教学策略与历史讲述、主题讨论、资料收集、价值澄清、社会行动等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 不但可丰富教学运作过程, 也可提升学生学习社会学科领域的兴趣。另有学者分别采用准实验法及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概念图教学策略不但是一种可以应用到社会科课程上的有效教学及学习方法, 在社会科的学习成就测验及学后保留测验上, 更有显著成效。由上述相关研究可以发现,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建构概念图;或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地图, 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社会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效, 并促进学后保留, 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 识图教学的优点与限制。综观识图教学的相关研究, 其对于提升学生理解与组织信息的能力, 十分具有成效, 其优点包含如下方面:识图教学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提供一个全体性的浏览, 也是一种简明的复习工具;识图教学是新知识进入旧基模的一个参考点, 可帮助学生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估新知识;识图教学可帮助学生组织知识, 鼓励发散式思考, 提升更高层次的思考技巧 (如分析、综合、评估、分类、连续、相关、概念化、比较与对比等) ;识图教学是文字与口语信息的一种视觉刺激, 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 延伸他们的思考, 促进主动学习与讨论;识图教学可帮助学生学习、连结与迁移概念;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低或学习障碍的学生, 识图教学是一种空间的工具, 可以帮助他们与学习内容的重要概念形成连结;识图教学能使长期记忆中的信息保留更容易。但也有研究显示, 识图教学运用于教学时, 仍有其限制所在。其最常见的限制在于识图教学仅适合视觉型的学生,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地发展建构出识图教学。且在使用识图教学前要先教导学生使用识图教学的方法, 这一步骤会需要许多额外的教学时间。

三、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是从具体到抽象:教材中的地图, 在现代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直观教具, 既形象又生动具体、客观逼真, 能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运用地图来感悟和启迪, 将枯燥的知识变为妙趣横生, 将抽象的东西浅显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具体查找省级行政区和省级行政中心, 使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中国政区图”的整体认识, 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样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中都可以有这样的设计, 使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是重视从简入繁地进行过渡。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本中, 含有许多具有丰富内容的地图。由于地图的多而杂, 学生就必须能够将具体的地图加以抽象化处理, 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地图认识规律, 做到从特有性到一般化的转变。从《历史与社会》的课本设计来看, 上册所含有的内容均是较为简单的内容, 对于图片的认识也比较容易, 最重要的是对地图的特有语言加以了解, 也即在地图上所注释的比例尺度、图里示范、方位等内容。进入第二单元之后, 相对的识图要求就变得比较高了。因此, 这时教师应当针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识图能力锻炼, 在从简入繁的原则之下对学生的识图能力进行细致的培养。例如, 在讲授中国地理方面的内容时, 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搜寻。这种规律可以是按照山脉的走向来进行, 如分别按照东西走向的山脉及南北走向的山脉进行识图, 进而查找我国的弧形山脉, 最后再去找寻其他重要的山脉。根据一定的识图规律来进行课程讲授, 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也可以逐步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识图能力。

三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指导学生查找地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这样使学生在读图中既不会漏掉, 也不会出现错误, 效果比较好。如:在教学“我国东部海域”时, 要求同学查找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按东往西的顺序, 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15个国家。这样按一定顺序查找, 很容易解决问题, 学生也容易掌握。

参考文献

[1]周海晏.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智能[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 (S1) .

篇4:浅谈七年级班级管理的细节

【关键词】培养生活习惯 ;关爱鼓励学生 ;严抓学习习惯

三年前, 我当过一年半的班主任,由于请假就中断了,那时,人还比较年轻,做事只凭气盛和冲动,班主任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和完美,只知道自己有时确实尽力做了,但结果不甚理想.有时候没怎么用心去做,但结果却还可以,于是心里有一种想法,运气有时可能会超过能力。从去年开始,我又接了一个七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平时对其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观察总结,我才相信,其实运气大部分时间还是不能超过能力的,我们只有努力工作,认真总结才能把这个班级管理好。于是带着这样的信心和干劲,参照学校对班级管理的要求,我对我班学生实施了一些日常的行为规范管理方法。

第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开学初,我带领学生反复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它,了解它。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入手,细到让学生知道如何扫地,如何整理寝室卫生和个人卫生等。作为班主任,我想我们应该率先垂范。初一新生独立生活能力差,习惯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走进学生的寝室,教他们叠床被,摆放生活用品。尽量采取军训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要求他们不睡懒觉,一听到起床铃声就迅速穿好衣裤,整理床铺,马上出操,不拖拖拉拉。早操做完并洗漱之后,提醒学生一定要吃早饭,因为不吃早餐会对他们造成极不利的身体和学习上的影响。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班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关爱学生,帮助鼓励。

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思想倾向以及行为习惯。班主任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样有责任让班级这个大家庭充满生机,充满和谐、充满激情和成功。因为上学期我班有一女生就是由于性格内向,身体较弱,所以经常打不到饭菜,有时饭后又挤不到水管洗碗,因此产生怕上中学的情绪而离开了学校,又回去上小学六年级了。因此,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要对七年级的学生多关心鼓励,勤表扬,七年级的新生刚刚从小学毕业,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些小的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多对他们进行帮助和鼓励,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

有些同学由于家庭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好,常常觉得很孤独,有些同学由于和同学朋友关系处理得很好,遭到其他同学的嫉妒打击,引发一些麻烦,这时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区分不同情况,教育学生要物归原位,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上期,我观察到我班有一男生穿着简朴,经常都只穿同一件旧衣服,有几天上课时神情忧郁带有点恍惚,下课后又不同其他同学玩耍,我从同年级其它班他的同乡处了解到一些他的情况,原来他的母亲弃家而走,父亲又因苦力劳动受伤在床,家里只有一个老奶奶,生活非常艰难,于是我就在私底下对班上的其他同学和他的室友们说:要多关心他,有什么生活和学习上的需要主动帮助他。这学期我看到的是学习上进的他,性格较以前活泼的他。

第三、严抓学生学习习惯

教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要做到眼勤、口勤、手勤是关键。上课时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勤于记笔记;不懂多问、课后多复习巩固、并要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即使是思考作业)。作业本发下来后要及时改正错误并总结原因。至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班级讨论,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加以约束或者限制。上学期我班主要根据学校的一些制度订出了一套班级个人量化评分标准的制度,规定出了哪些行为是属于违纪行为,如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自习课上打闹或吃东西等,如果谁违返了这些纪律,结果将在班级个人量化评分表上体现出来。它的实施主要通过其他科任老师的反映,或者班上的学生、班干部的事实反映为证,并且规定违反哪一项者,应该扣多少思想品德分为实施办法。以每人100分为准,凡是低于80分时,让其家长了解该学生在校的行为和表现,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该学生最近产生不良表现的原因,以及以后怎样配合教育好该学生,使其不再犯错误的方法。本期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变化,又适当加以一定的惩罚,比如扫地、打水、每天做一件好事等方式,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篇5:浅谈七年级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遂城第二初中欧华生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要面对很多门功课,刚开始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许多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学习习惯一时无法调整、精力分配不过来、就逐渐对一些学科的功课开始冷落,特别是由于一部分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开始对数学课的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有理数”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 1

相学习,互相探讨、交流、互相搀扶着共同进步。教师相机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初步认识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拼出一些优美的图形,提出:这些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形。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践的材料、进行演示。通过实践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 ”、“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

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篇6:浅谈七年级体育教学

刘国君

(辽宁省黑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七年级是中学时代的开端,是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但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育教学,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准备活动1000米慢跑都坚持不下来,学生的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这就需要所有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以下是我在七年级体育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刚升入初中,体育课以学习体育技能为主,训练强度加大,很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创编一个体育小游戏,讲解规则,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每名学生都融入其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体育课也同样受用。例如在学习引体向上时,力量稍差的学生可以从屈臂悬垂开始,坚持5秒,10秒……慢慢增加时间,动作完成后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几课时后,再从1个,2个……循序渐进地增加。在总结点评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七年级体育课的选材,练习强度和密度要适宜。例如耐久跑的练习,如果强度太大,学生就会没有兴趣,请假的学生数量就会增加,所以掌握好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很重要。

二、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盛。体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主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每节体育课利用10分钟作为身体素质练习。一周三节课,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各种跳跃练习和俯卧撑,哑铃练习等。第二课时,速度素质练习,加速跑,高抬腿跑,30米迎面接力跑等。第三课时灵敏性和协调性的提高,一分钟跳绳测试,花样跳绳,踢毽子等。

2.每天的.课间操,集合号响过,学生们会有米的慢跑,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然后再做广播体操和八段锦太极拳。晚饭后,男生练习引体向上,女生练习仰卧起坐。根据学生的现有成绩,为其设定目标,体育课上定期测试。

三、让每名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掌握,会让学生毕业后,更加从容地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学期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球性,熟练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运球,行进间投篮,了解简单的传切战术配合。每学期都要举行篮球比赛,既普及了篮球运动,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体育教学工作付出的是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向老一辈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学习和交流,吸取他们的教学工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步步地进行钻研和探索,争取在体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建筑工程专业自荐信优选下一篇:乡村少年宫建设现场交流会-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