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商法考研复习策略

2024-05-03

北大商法考研复习策略(精选7篇)

篇1:北大商法考研复习策略

考试策略

北大商法目前是除法律史外北大录取率最高的专业,录取范围09.10.11年三年都在百分之7左右。相对于经济法专业或者国际经济法的百分之2的录取率,可以说相对容易很多。如果考经济法或者国际经济法,民法因为录取率可怜而害怕的可以尝试北大商法。等考入北大的时候,北大有全校任选课你可以通过这个选修民法,经济法国经的必修来学习。北大商法的考试出题相对稳定,基本上为商法总论,票据法,信托法,公司法,破产法,保险法。考试为5道题目,其中一道为案例分析,考试基本就在上面的范围各个法考一道。第一题基本上为商法总论的内容。其他四题,会在,票据法,破产法,信托法,公司法,保险法中选。从没超出考试范围。而且在书本上都能找到答案,考的也相当基础。但是鉴于我们研究生的时候还学习了证券法和一些商业银行法的知识,适当补充这两类的内容就可以,海商基本划到国际经济法部位。所以可以忽略了。12年的前天考完,等拿到试题一并上传。北大商法专业参考书目 1.基础书施天涛《商法学》法律出版社---必看,里面有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知识,可不在买其他书补充。2.专业课 陈欣《保险法》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参考的可看一下王志诚的现代信托法论 赵中孚《商法总论》李永军,王欣新《破产法》重点看王欣新的,鉴于其产于了整个破产法的修订。该书系统权威。李永军的可适当补充一下。王小能《票据法》票据法重点在总论部分,分论可不看,或作为商法学中票据法的分论补充。施天涛《公司法》

篇2:北大商法考研复习策略

Lywen*沥血整理

20120711—20120717

一、总论

1、【1999,15分】论船舶优先权法律制度。

一、概念、性质

船舶优先权,是海商法上特有的一项权利,是指海事请求人依照海商法规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租赁人、船舶经营人提出海事请求,对产生该海事请求的船舶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船舶优先权的性质在国际、国内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船舶优先权是一种物权;(2)船舶优先权是一种债权;(3)船舶优先权是物权化的债权;(4)船舶优先权是法律规定的优先受偿的权利。现在,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船舶优先权的性质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

二、特点

1、法定性,船舶优先权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其产生要基于法律的规定。

2、秘密性,船舶优先权不受物权公示性的约束,其产生和存续无需在船舶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3、随附性,船舶优先权一经产生就附着在船舶上,岁船舶的转移而转移。

我国的船舶优先权制度参照了英国的海事留置权制度,但与其又有重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标的物不完全一样。在英国法下,海事留置权不仅可以对船舶行使,还可能对货物和运费等其他海上财产行使,但该财产应与债权的产生有关。在海难救助中,船舶残骸、抛弃物等也可能被行使海事留置权。

2、实现程序不完全一样。英国法下,海事留置权需要通过对物诉讼才能实现。

3、权利性质的认定不完全一样。海事留置权是实体性还是程序性具有重大意义,它决定了海事留置权是对物的权利还是在物上的权利,并决定了在适用法律时应适用法院地法海事合同选定的法。在英国法下,海事留置权的性质在冲突法中被视为程序问题,而不是所有权等实体问题。而我国法下认定船舶优先权是一种担保物权,却又在《海商法》第275条规定,船舶优先权适用法院地法。

4、优先顺序不完全一样。英国法下,海事留置权的优先顺序低于已经存在的占有留置权,我国《海商法》则明确规定船舶优先权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

三、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及其受偿顺序

不同国家对那些海事请求具有船舶优先权有不同规定。如英国规定的较少,只有三项;而美国规定的较多,有九项。由于船舶优先权是无需公示的权利,其存在对善意第三方可能造成意外的损害,因此现在国际上的立法趋势是尽量限制享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权的项目,一般只对立法者认为有特别理由需要加强保护的权利才赋予其船舶优先权。

我国《海商法》第22条规定,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主要有以下五项:

1、船长、船员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

2、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

3、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

4、海难救助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

5、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四、船舶优先权的转让和消灭

船舶优先权可随海事请求权的转移或代位而转移,我国海商法的这种规定与国际立法是一致的。

船舶优先权消灭的原因有:(1)财产灭失,船舶优先权因船舶灭失而消灭;(2)怠于行使权力,具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自优先权产生之日起满1年不行使而消灭;(3)司法拍卖,船舶经法院强制出售后,本来附着在船上的船舶优先权消灭。

二、海事法

2、【1997,10分】什么是共同海损?中国海商法中关于船舶、货物和运费的共同海损分摊价值有何规定?

答:

一、共同海损概念

根据我国《海商法》的规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受益的各方来共同分担的制度。

二、我国关于“共同海损分摊价值”的规定

共同海损分摊价值,是指由于共同海损措施而受益的财产价值(包括船舶、货物、运费等)与因遭受共同海损损失而将要获得补偿的财产金额的总和。我国《海商法》规定船舶、货物和运费的共同海损分摊价值按以下方法计算:

1、船舶分摊价值

按照船舶在航程终止时的完好价值,减除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金额计算,或者按照船舶在航程终止时的实际价值,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

2、货物分摊价值

按照货物在装船时的价值加保险费加运费,减除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金额和承运人承担风险的运费计算。货物在抵达目的港以前售出的,按照出售净得金额,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

3、运费分摊价值

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航程终止时有权收取的运费,减除为取得该项运费而在共同海损事故发生后,为完成本航程所支付的营运费用,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

以上分摊价值,分别由船舶所有人、货物所有人和运费取得人等进行分摊。其中每一项分摊价值都要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是因为共同海损牺牲中的一部分将要从其他各受益方那里得到补偿,因此也有部分价值因为共同海损行为而得到保全,从而也应计算在共同海损分摊价值之内。

3、【2012,15分】什么是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它与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指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对事故负有责任的船舶所有人、救助人或其他人等对海事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有权依法申请限制在一定额度内的法律制度。这是海商法中特有的赔偿制度。

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和旅客运输合同法中,都有关于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的规定。承运人的责任限制,是承运人针对某件或某单位货物的最高赔偿额,或对每位旅客或每件行李的最高赔偿额。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则,是责任限制主体针对某次事故引起的全部赔偿请求的最高赔偿限额。

它们在限制主体、限制数额、责任限制丧失的条件以及适用情况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不过,这两种责任限制制度也可能同时起作用。举例说明,如果船舶不适航引起船舶在运输途中遇险,不仅损坏了船载货物,还引起了船员的人身伤亡以及第三方的财产损失。事后,承运人首先要面对受损货物的货主提起的索赔,而如果承运人同时还是船东,他还要面对船员人身伤亡索赔以及财产受损的第三方的索赔。在处理全部这些索赔时,首先应该根据还是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规定,以传播吨位为基础,算出一个总的赔偿责任限额。然后,在这个限额以内对每笔索赔进行全额或按比例的赔偿。其中在计算对受损货物应该赔偿的数额时,不是按实际受损的金额进行计算,而是根据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的规定,以件或单位为基础,算出每件或每单位货物应该赔偿的最高数额。

三、海上保险法

4、【2012,15分】简述海上保险中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答:

一、概念

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是指合同订立前,被保险人应当将其知道的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额有关影响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率或者确定是否同意承保的所有重要情况如实告诉保险人。

海上保险合同中的告知义务与一般保险合同中的告知一屋不同。海上保险合同中没被保险人承担的是“无限告知义务”,即对保险标的的重要情况,即使保险人没有问及,也应当主动告诉保险人。但保险人实际知道的或者在其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情况,保险人没有询问的,被保险人无须告知。

告知义务是合同成立前被保险人所负的法定义务,是《合同法》第42条和第43条规定的先合同义务;告知义务是海上保险中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它超出了《民法通则》所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对民事主体的要求。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第5条也像英美法一样,明确将“诚信原则”作为海上保险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不履行告知义务的后果

我国《海商法》第223条规定了被保险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后果,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因被保险人是否处于故意而分两种情况——

1、如果是由于被保险人的故意而未履行告知义务,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合同解除前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2、如果不是由于被保险人的故意而未履行告知义务,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或者要求相应增加保险费。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人应当负赔偿责任。

但是,未告知或者错误告知的重要情况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影响的除外。但如果保险人知道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重要情况,仍收取保费或者支付保险赔偿,保险人又以未如实告知重要情况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5、【2010,20分】(这是时事题,2009年索马里海盗事件)2009年10月19日,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运载一批煤时在印度洋被武装海盗劫持,船上25名中国籍船员被扣为人质。如果船东向海盗支付了赎金,请分析船东是否可向船舶保险人索赔,是否可宣布共同海损要求货主和船员分摊。

答:

一、海盗赎金是否成立共同海损

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66条包含了共同海损的定义:

1、共同海损损失是由共同海损行为造成的或其直接后果所致的损失。它包括共同海损牺牲和共同海损费用。

2、在危险发生时,为保护公共冒险(同一航程)中处于危险的财产,如果有意而合理地做出或产生任何特殊牺牲或费用,即构成共同海损行为。

海盗索要赎金是一种海盗行为新的表现形式,其与传统的海盗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失有比较大区别。被海盗劫持的船舶,船舶所有人往往向海盗支付赎金而船舶获得释放后船长在到达下一港口宣布成立共同海损,因为船舶所有人支付赎金为了同一航程船货双方共同安全而采取措施,似乎已经构成共同海损。对于该船宣布的共同海损,货方或货物保险人往往表示质疑,因为国际通用的约克安特卫普理算规则,特别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1974约克安特卫普理算规则,以及1994约克安特卫普理算规则、北京理算规则都没有明确将赎金纳入共同海损理算范畴。国际上著名的三个理算人协会CAAA、AIDE、USAAA目前对赎金是否可列入共损分摊未公开表明态度,主要是从赎金性质看,在有些国家不具有合法性。

近期英国伦敦保险市场有意将海盗赎金列入共同海损。其

一、英国法承认赎金的合法性;其

二、海盗赎金相对船舶、货物的价值而言占很小的比例,若船舶承运人不支付赎金而任其被海盗扣押,有可能导致船货全损或者推定全损,则保险公司要支付更多保险赔款,这是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赎金的性质衡量再三所做出的无奈选择。

二、船东可否向船舶保险人索赔

我国2009年CIC条款的责任范围分为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其中一切险条款规定:“除包括上列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本保险还负责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外来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但在CIC除外责任条款规定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除外,而我国的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规定:“本保险负责赔偿责任范围:

1、直接由于战争、类似战争行为和敌对行为、武装冲突或海盗行为所致的损失„„”

从以上条文规定看,我国CIC条款似乎并不承保海盗险,若要投保海盗险,则需要另外投保海洋货物战争保险条款。鉴于平安险、水渍险是列明风险条款,若货主投保平安险、水渍险,希望受到海盗风险的保障,则附加投保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至于货主投保一切险是否同时也包括海盗险,目前在海上保险实务中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作为附加险的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列明承保海盗行为,因此,在一切险条款下不予承保海盗行为,而有些学者认为一切险是口袋条款,海盗行为所产生的赎金属于外来风险所致,故属于一切险承保范围。

因此我认为,一切险条款承保范围有必要予以限制性解释,附加险是在承保基本险基础上投保的险种,既然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列明承保海盗行为,故一切险不应该再承保海盗行为。

综上所述,当船舶被海盗劫持后船舶所有人支付赎金,船长在下一港口宣布共同海损,是否成立共同海损以及海盗赎金是否可列入共同海损分摊范畴,需要等待国际理算机构以及英国伦敦保险市场达成共识,同时也需要各国司法判决予以确认。

四、概括性论述题

6、【2009,15分】请以中国《海商法》中的三项制度为例,说明国际公约对我国海商法的影响。

答:

1、承运人责任制度

2、船舶优先权

3、共同海损制度

4、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7、【2010,10分】请比较《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鹿特丹规则)与我国《海商法》相关规定的异同,并分析我国是否应该加入该公约。

答:

一、相同之处

1、二者均明确了承运人适航义务、管货义务。

2、二者对“迟延交付”有相似的界定。

3、二者都都规定了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连带赔偿责任。

二、不同之处

1、调整的地域范围不同。《鹿特丹规则》采取“海运+其他运输方式”的模式。我国《海商法》第四章仅涉及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包括航次租船合同和包含海上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合同。

2、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当事人界定不同。我国《海商法》第四章只设计了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的概念,而《鹿特丹规则》则增加了履约方海运履约方托运人单证托运人和持有人的概念。

3、承运人的免责事项不同。《海商法》参考《海牙规则》,明确了承运人12条免责事项。相比之下,《鹿特丹规则》删除了航海过失免责,将火灾免责限定于船舶上,并增加了“海盗”、“恐怖活动”等新的免责事项。

4、承运人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期间不同。我国《海商法》下承运人的归责原则是不完全过错责任,对集装箱货物和非集装箱货物的责任期间分别是“港到港”和“钩到钩”。而《鹿特丹规则》采取完全过错责任,将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扩大为“门到门”。

5、承运人的责任限额不同。《鹿特丹规则》较我国《海商法》大大提高了承运人的责任限额,规定承运人对货物灭失损害的赔偿责任为每单位875SDR 或者毛重每公斤3SDR,以较高者为准;对迟延交付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该迟延交付货物运费的2.5倍。

6、托运人的义务强度不同。我国《海商法》对于托运人的权利义务规定较为简单;《鹿特丹规则》明确了托运人交付运输的义务并对托运人在履行此项义务的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7、有关无单放货的规定。我国《海商法》第71条规定,记名提单也要凭单放货.但《鹿特丹规则》赋予控制方、托运人和单证托运人以指示权,可指示承运人无单放货,意味着承运人在某些情况下可无单放货而不必承担责任;同时新公约删去了提单这一海上运输重要单据称谓,而代之以货物运输单证及电子货运记录。

8、诉讼时效不同。鹿特丹规则规定诉讼时效为两年,我国海商法则是一年。

9、新增规定。《鹿特丹规则》首次创设了海运履约方,还新增了“控制方的权利”、“ 权利转让”和“货物交付”等规定。

三、加入公约分析

1、若加入鹿特丹规则将对我国承运人和货方的影响(1)将对我国承运人的影响

作为新的国际海运公约,鹿特丹规则在承运人义务和赔偿责任方面较海商法有许多变革之处,若加入则势必对我国承运人产生影响如下:

①增加了承运人的适航义务,将该义务扩展到开航前、开航当时和整个航程。

②取消了承运人的“航海过失免责”,即对于船长 船员在驾驶船舶和管理船舶过程中的过失也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③承运人应履行从接收到卸载货物的9项业务,但又规定允许合同当事人约定由托运人、单证托运人或者收货人装载、操作、积载或者卸载货物。

④大幅度提高了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每件货物或每公斤的赔偿限额分别提高31.24% 和50%;并将延迟交付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提高到了相关货物运费的2.5倍

⑤根据新公约第14条规定,在集装箱运输下,必须由承运人提供适货集装箱。(2)将对我国货方的影响

①对于托运人来说,《鹿特丹》第27条明确规定,在任何的情况下,托运人交付货物必须处于能够承受住预定运输的状态,包括货物的装载、操作、积载、绑扎、加固和卸载,且不会对人身或财产造成伤害。同时托运人负有提供信息、指示和文件的义务,负责拟定合同事项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将危险货物性质或特性及时通知承运人。

②对于单证托运人来说,其必须承担新公约规定的托运人的义务和赔偿责任。新公约规定单证托运人在向承运人交付货物之后,只有得到托运人的同意才能向承运人索取运输单证。这对于中国目前的海运实践是不利的,因为FOB条款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若出口方不是托运人不能取得货运单据,那么交付货物后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③对于收货人来说,根据新公约第43条规定,向承运人要求交货的收货人负有及时提货的义务。同时第45、46 条规定,只要收货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即可提货,而无须提交提单。提单上载明必须交单提货的,就要求凭单交付货物;无此载明的,无须凭单交付货物。

2、是否加入公约

对于鹿特丹规则,从起草、讨论一直到通过,我国政府始终是重视和关注的。我国目前尚未加入任何国际海运公约,从宏观上说海商法是海牙规则和汉堡规则的综合体。鉴于新公约在各方面较之前的公约都有创新,如加入新公约其势必要修改我国海商法。

由于新公约对于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责任期间和免责事项等都作了大幅度修改,对于我国这样的航运大国来说,必定造成不小的冲击。因为形成共同海损的起因主要是基于船长和船员在驾驶和管货方面的过失,“航海过失免责”的删除也就使承运人从此几乎丧失了近千年的共同海损保护机制。

另外无单放货也是我国法律历来禁止的行为,但《鹿特丹规则》允许无单放货,大大增加了海运经贸欺诈风险,尤其是对FOB出口商,同时承运人也可能面临巨大的赔偿责任。整个无单放货机制,既复杂又不确定,一有不符或不守程序或脱节,均将影响其实施。因此新公约无法被普遍接受,我国政府在签署前也必须慎重考虑。笔者建议我国应考虑等到主要的经贸关系国家成为缔约国时才批准或者加入。

8、【2011,25分】请对以下说法加以评论:“我国《海商法》颁布后,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重要法律,导致作为特别法规定的《海商法》与一般法不一致。为了理顺《海商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应当尽快修改《海商法》。”

根据这段评论,请回答以下问题:(1)《海商法》颁布后与其相关的民事立法有哪些?【8分】

答:自1993年7月1日《海商法》生效以来,我国国内立法有了飞速的发展,与海事、海商有关的立法有——

1994《对外贸易法》、1995《国家赔偿法》、1995《仲裁法》1995《担保法》、1997《拍卖法》、1999《合同法》、2000《公司法》、2000《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2001《海关法》等,此外,还有若干条例和规章。

(2)海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是什么?【8分】

答:传统的看法认为,海商法是民法或商法中的一种特别法。民商法是基本法,海商法是单行的部门法。依据我国民商合一的法律体系,海商法应被视为民法的特别法。

《海商法》颁布后相关法律的相继出台,使《海商法》中大量的规定便成为其特别规定。具体而言:

1、《海商法》第12章“海上保险合同”的规定,成为一般法《保险法》的特别规定。

2、《海商法》第2章“船舶抵押权”和“船舶优先权”等规定,成为一般法《担保法》的特别规定。

3、《海商法》第4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等规定,成为一般法《合同法》的特别规定。

(3)《海商法》为此应如何修改?【9分】

答:为了满足一般法和特别法之间的协调性要求,正常情况下,应当先有一般法,后有特别法。但是,《海商法》早于一般法出台,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的规定。如:

1、一般法规定不适合海上运输关系和其他与船舶有关的法律关系,但《海商法》没有相应的特别规定。

2、《海商法》有特别规定,但一般法的规定更具先进性。

3、《海商法》有规定,一般法也有相应的一般规定,使《海商法》的规定已成为不必要的重复规定。

4、《海商法》有规定,一般法也有规定,但两者之间差异太大,甚至使用的基本术语、基本概念都不一样。

篇3:浅析考研英语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复习;英语;单词

一、突破单词关

很多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很多人都把考研英语失败归因于词汇量不够,这种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同学,致使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盲目地、机械地背诵英语词汇。这些考生胡乱背诵,不重方法,不求甚解,却收效甚微,最终在考研的大军中溃败下来,后悔不已。其实,考研有明确的考纲,有规定的词汇考查范围。再者,考纲范围内的单词也要结合句子或篇章,赋予该词或短语以充足的语境,才能真正掌握。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英语学习的层次进行一个提升,把我们英语学习的单位从单词转变为句子和篇章,因为只有在充足的语境中,一个一个的单词才有灵魂和意义。考研英语考查的所谓单词的维度,不在于其广度,不是看考生能够认识多少怪癖的生词,而在于其深度,看考生是否能够掌握一个英文单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感情色彩、搭配,直至其用法。对于已经把大纲上所列单词结合句子和篇章掌握的比较熟练的同学来说,在最后冲刺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它们放到历年真题中去,放到活生生的语境中去,并认真体会其引申含义和感情色彩。

二、词汇学习和阅读训练同步进行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同属阅读范畴,共占60分,是英语试卷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阅读能力的测试是重心所在,是决定考研英语成败的杠杆。

1.平时做阅读练习时要注意积累词汇,特别是熟词新义,词性转化,一词多义的现象;平时词汇的积累为阅读服务,同时又在阅读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相得益彰,共同提高。建议考生整理一个词汇笔记本,每天补充、构建自己的词汇库。

2.抓住句子结构,通过语法知识来进行拆分理解。在阅读理解中,每篇文章都有长达三四行的句子,特别在科普说明文中更多解释、说明、定义性长句。很多考生望而生畏,自动放弃。其实要理解全句的含义就不能囫囵吞枣,朦胧处之,而是要找出主干,即:主、谓、宾或主、系、表结构,然后把从句和插入语也找出来,层层剖析,这样处理后句子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3.考生还应注意阅读时不能只为读而读,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全篇,只有把握好了文章大意,才能高屋建瓴的统领全篇内容,抓住中心主题,体会作者意图,按照要求答题。否则,解题时就容易主观臆断,曲解文章本意,很容易造成丢分。

4.要认真阅读懂首段和结尾段。首段往往会交代背景,引出全文。尤其是新闻类文章,首段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末段经常会亮出作者的观点,总结全文主旨。有关主题思想的试题往往能在开头部分或文章结尾总结时找到答案区。

足够数量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在积累词汇、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做完型和阅读理解的训练会有明显的效果。笔者建议大家练习时每天做一篇完形填空,三到四篇阅读理解。

三、切勿滥用模拟题

在夯实基础之后,同学们还有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滥用模拟题,胡乱做题,不注重真题理解。许多同学为了预测自己的真实水平而采用做模拟题来进行测试的方法。做模拟题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做模拟题上,那是万万不可取的。近十年的真题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复习材料,任何模拟题都是出题者模仿考研试卷的风格,而真正能够真实反映考研风格及命题方向、评分标准的试题,只有历年真题。考生应当合理选择复习资料,把历年真题做自己的主要复习材料。用真题进行训练,既可达到真正检测自身水平的目的,还可以提前适应考研试题的风格、布局、出题思路便于总结切实有效的应考规律和应答对策。在考研英语的命题过程中,出题人是将外刊上一篇完整的文章摘录出来,但命题点却不是以摘录部分作为出发点的,而是以整篇文章作为出发点的,这就造成了国内所有教师和学生仿佛在隔纱看象,必然会造成思路的缺失。所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必须把握命题思路,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办法。

总之,英语学习要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不可过分依赖技巧,急功近利。在考研英语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英语功底的加深和积累,也要注重做题技巧的搜集和运用。做题技巧是把双刃剑。技巧的运用应该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底的基础之上,没有技巧万万不可,但没有功底也如同竹篮打水。英语学习应注重英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攻克词汇关,重视阅读积累。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在考场上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曹长德.教学过程实质新论[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2).

[2]赵培.大学英语学习自主性与多层次学习资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篇4:民商法考研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1) 历年真题的利用方法。历届真题是要看的,但是不要拿到手之后就开始做,历年题目太多,全部做完一遍太浪费时间,因此我的建议是真题要做,但是要有技巧的做,简单来说就是只圈出真题里面的知识点,然后看着问题自己在脑子里过一遍答案,如果有不会的,先翻书,思考如果考试时真的遇到这个题我会从哪个角度作答,然后再参考答案,查漏补缺。考研是一个开放性的考试,很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老师只是要看你有没有相应的逻辑思维,所以很多参考答案中的知识点可能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不要慌,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要相信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学会用自己所学来作答。

(2)留一套最近年份的真题做模拟题。等到考前一周左右,需要提前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特别是做题的速度与时间的安排。所以到时候请务必给自己安排一个模拟考,完全按照考试的时间来进行每一个科目的作答,答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考试时间,检验自己做题的快慢速度,从而不会因答题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影响成绩。

(3) 多看相应的论文。就如上述所言,考研不像是司考,标准答案就一定是固定的,考研考的是逻辑思维,特别是由于考研都是自主命题,华政的老师就是命题人,因此多关注相应学科老师发表的论文就有很大的优势。考前半个月左右可以上中国知网上搜索要考学科老师的著作,比如民商,我当时就搜索了傅鼎生、金可可、吴一鸣、韩强等多名老师近几年的论文,查看老师们最近的研究热点。另外多去学校的官网,看一下最近学校邀请的学术大家的讲座,这些都有可能作为命题老师的命题方向来出题的。而且即使没有作为考题来出现,但是这些老师论文当中的理论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到时候在答题中予以展示,肯定也是作为加分项。另外,在备考之余,多看些论文,也有助于转换头脑,当做一种娱乐方式。

篇5:北大刑法学考研如何复习

我是看书是比较快的,但因为大三下半年还有课,加之北大刑法学考研书目确实很多,自己又在看书时不时走神,第一轮复习结束时已经进入8月了。司考虽然报了名,眼见不可能匀出时间准备,于是果断放弃。

第二轮复习从8月开始一直到10月份考研的报名结束,期间可以买一套政治的大纲+解析+真题看起来(网上每年都有得卖)。英语始终不能丢下,每天保证做阅读和看作文的时间,一直坚持下来。国经的专业课内容不如综合课那么庞杂,所以第一轮只是略看了下,第二轮才开始挖掘。此时综合课和专业课宜双管齐下,结合真题巩固书本知识。北大刑法学考研的考题不只局限于书的内容,与法律时事的结合也非常紧密,例如《鹿特丹规则》的制定和发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内容(初试的时候本法已公布但尚未施行)、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宣布我国已建成基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INCOTERMS的新变化等等。同学们一定要关注法律的发展变化,切不可拘泥于书本。

第三轮到圣诞前后结束,此阶段政治进入攻坚阶段,对政治心里没底的同学可以报一个冲刺强化辅导班。我是自己看书的,就是熟记大纲的每一个考点。本文由盛世清北考研保研考博辅导提供

综合课和专业课的内容经过前两轮复习已基本涵盖,第三轮主要就是巩固记忆和查漏补缺。11月前后多数同学会出现时间长短不一的烦躁期,此时心态调节非常关键。列一个计划给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务,过了这个“极限”,大家都会好起来。

英语的复习同步进行,我是每天下午复习,与初试时的英语时间同步。我当时看了阅读、翻译、高分写作和长难句四本,后来发现完形也有必要看一下。英语试卷的第一题就是完形,不是很容易,当时看了两遍才只填出三、四个空,还是很影响心情的。

篇6:北大计算机考研复习计划有哪些

数据表示这部分要掌握进位进数制及相互转换的方法、真值和机器数的各种表示等。定点数的运算方面要掌握位移运算、加/减运算、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浮点数要掌握浮点数的表示及加/减运算。

2.存储器

这部分在复习时要建立起计算机存储系统的整体概念,计算机存储系统可以看成是Cache-内存-外存三级结构,大家要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及各类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复习的重点是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虚拟存储器。

3.指令系统

这部分要掌握指令的格式和各种寻址方式,特别重要的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要求能够解决综合问题。

4.中央处理器

这部分要掌握CPU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

5.总线

总线这部分不是考试的重点,但需要了解总线的概念、分类、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6.输入输出系统

篇7:考研翻译最新趋势和应试复习策略

英语(一)和英语(二)在试卷结构上区别不大,但从总体难度上看,英语(一)偏难。就翻译部分而言,英语(一)和(二)的区别可见下表(表格来源于笔者所著的《2016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英语(一)翻译试题命题趋势

分析考研改革之后2010年到2016年的这七年真题,不难看出,英语(一)试题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 有一定专业取向,却属于“通识读物”

所谓专业取向,是指英语(一)翻译试题总是讨论某一个专业领域的话题。所谓“通识读物”是指这一话题又是所有专业的所有大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比如,2010年的话题是“生态学”,文章选自于1949年出版的号称“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李奥帕德写的《沙郡岁月》(Sand County Almanac,又译《沙郡年记》)一书。这一年的试题中甚至出现了land community (陆地生物群落、陆生群落)这样的专业词汇,还出现了game (猎物)这样的熟词僻意。考生普遍感觉偏难,也有考生感叹“太专业了”,而其实这本《沙郡岁月》的书却是与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属于大学生本来就应该涉猎的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书籍。

2015年试题明显偏向“历史”话题,讲的是美国建国之初的历史,文章来源于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编写的《美国历史概况》(中文有译本,杨俊峰等翻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这一年试题难度也比较大,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英语(二)考试分析》(非英语专业,2016年版)的数据,翻译部分平均分数只有3.7分,相较于2014年的4.77分低了很多。以这一年试题中的第49题为例来说明。

例1:49) The first shiploads of immigrants bound for the territory which is now the United States crossed the Atlantic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century explorations of North America.

解析 这个句子看起来几乎没有生词、难词,可是考生翻译起来很难安排逻辑顺序。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一)、英语(二)考试分析》(非英语专业,2016年版)的统计,这个句子是2015年最难的句子,难度系数为0.309,其余四句话难度系数分别为0.338、0.468、0.359和0.357 (难度系数数字越大,表明句子越简单)。

可是,只要稍微具有高中历史知识的考生一定知道:the Atlantic是“大西洋”;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century explorations of North America是“(哥伦布)在15、16世纪对北美的探索”;而句子中的主语The first shiploads of immigrants是“(1620年)第一艘满载移民的船——五月花号”。有了这些“通识能力”,再安排这个句子的翻译逻辑易如反掌。

参考译文:在15、16世纪的北美大陆探险过去一百多年后,首批满载移民的船只穿过大西洋,驶向了这片疆土,即今天的合众国。

当然还有2014年偏向“音乐”专业,却是讨论大家都知道的“贝多芬”;2016年偏向“心理健康”话题,也属于大家最近常说的“慢生活”(a slow life)话题。由此可见,“专业取向,通识读物”成了英语(一)翻译试题的最明显特征。

2 “文学气质”越来越浓

根据笔者在新东方从事考研英语翻译教学13年的经验发现,考研英语翻译命题人会刻意避开众所周知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时代周刊》(Time)、《新闻周刊》(Newsweek)、《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报刊,却会故意从某一本很著名的书籍中节选一部分。究其原因,是要刻意避免与考研英语阅读文章的来源重复。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既然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要考查考生阅读和翻译外国文献的能力。所以最近七年来,考研英语(一)翻译部分的选材除了2012年来源于《自然》(Nature)和2014年来源于《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其余五年都选自于某一著作。

诚然,考研英语翻译命题人会刻意避开选择那种特别具有文学色彩的书籍,他们出题的体裁绝对不会涉及英美散文或者诗歌。但统计最近七年的真题不难发现,文章的哲理性和文学性越来越强烈。以2011年试题的第48题为例。

例2:48) This seems a justification for neglect of those in need, and a rationa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top and the inf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bottom.

解析 这个句子中,“a justification …”与下文的“a rationalization …”构成了并列结构,同时a rationalization后面的“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 and the inferiority …”又构成了一个并列结构,这几个并列构成排比,明显增加了句子的修辞色彩。

nlc202309090150

参考译文:这种说法似乎是在为忽视贫困者的行为做辩护,为剥削行为、上层人群的优越和底层人群的卑微找理由。

这种偏哲理、偏文学性的“文学气质”的趋势在2016年试题中更是发挥到了极致。2016年英语(一)翻译试题来源于一本著作,是Richard Carlson和Joseph Bailey合著的《慢慢生活,与生命合拍》(Slowing Down to the Speed of Life: How to Create a More Peaceful, Simpler Life from the Inside Out)。要求考生翻译的五个句子中有四个句子都或多或少含有明喻、暗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3:46) We don’t have to learn how to be mentally healthy; it is built into us in the same way that our bodies know how to heal a cut or mend a broken bone.

参考译文: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与生俱来的,正如我们的身体知道如何让伤口愈合,让断骨复原。

例4:47) Our mental health doesn’t really go anywhere; like the sun behind a cloud, it can be temporarily hidden from view, but it is fully capable of being restored in an instant.

参考译文:心理健康并没有真的消失,就像乌云背后的太阳,它可能暂时被遮住而看不到了,但是它完全能够立刻重焕光芒。

例5:48) Mental health allows us to view others with sympathy if they are having troubles, with kindness if they are in pain, and with unconditional love no matter who they are.

参考译文:心理健康可以让我们在别人陷入麻烦之时,同情他们;在别人痛苦之时,友善待人;无论对方是谁,都能给予无条件的关爱。

例6:49) Although mental health is the cure-all for living our lives, it is perfectly ordinary as you will see that it has been there to direct you through all your difficult decisions.

参考译文:尽管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我们生活中的灵丹妙药,但它却非常普通,你会发现,它一直都在指引你度过艰难,做出选择。

英语(二)翻译试题命题趋势

英语(一)考研大纲翻译部分的要求为“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英语(二)考研大纲翻译部分的要求是“考查考生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 两相比较,考生可以清楚地发现,英语(一)翻译题目要求中的“概念或结构较复杂”这几个字消失了。所以,英语(二)的翻译部分一定更简单,分析英语(二)开考以来的所有翻译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二)的翻译部分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偏生活化”,来源于英美报刊

最近连续七年的英语(二)翻译的命题来源和试题内容如下:

2010年来源于Experience Life杂志,内容讲的是“Ted Ning找工作的经历”;

2011年来源于《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讲的是“信息技术行业也会污染环境”;

2012年来源于《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讲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带来的人才流失”;

2013年来源于《卫报》(The Guardian),讲的是“一个超强记忆症患者的生活”;

2014年来源于《时代周刊》(Time)杂志,讲的是哈佛著名教授“积极心理学中乐观训练的三个步骤”;

2015年来源于www.spring.org.uk网站,讲的是“在一条熟悉的路上开车的熟路心理效应”;

2016年来源于《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讲的是“超市购物心理学”。

由此可见,英语(二)翻译部分几乎总是来源于英美报刊或网络,内容都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点,通俗易懂。

2 总体理解难度不大,偶有长难句

英语(二)翻译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有时候文章还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要在翻译时做到表达通顺却并不容易。此外,一篇150词左右的文章中,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长难句,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我们以2016年试题的第7句为例。

例7:After about 40 minutes of shopping, most people stop struggling to be rationally selective, and instead began shopping emotionally—which is the point at which we accumulate the 50 percent of stuff in our cart that we never intended buying.

解析 这是一个经典的长难句,总字数多达40个单词,甚至比英语(一)翻译中的绝大多数句子都要长。其中“stop …, and instead began …”属于并列谓语,“which … at which … that …”是三个定语从句嵌套在这一个句子中。

nlc202309090151

参考译文:大约购物40分钟以后,大多数人就不再努力做出理性选择,转而开始冲动购物——此时,我们购物车里所装的一半东西是我们根本没想买的。

考研英语翻译应试策略

1 “做”翻译,重视笔头表达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应试的考生在复习中会进入两个误区。其一,习惯“看”翻译,不下笔去“做”翻译。考生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以为只要自己看懂了英语句子就能够翻译。其二,把翻译不出来归结为自己单词量不够—— 是自己不认识单词导致了不会翻译。

这两种错误的态度都会导致考生在考场上做不出翻译,要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么是“根本不知道怎么下笔”。怎么解决?方法特别简单:动手,拿起笔来,“做”翻译!把自己想到的中文变成笔下的中文,然后再仔细去读中文,回头核对英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如果没有,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一般下笔之后,真正遇到的问题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是表达中没有注意上下文吗?是句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语法结构没有看清吗?是中文逻辑安排不够清楚吗?考生只要真正动手做上15个左右的长难句翻译,就基本上算是翻译入门了,再坚持练习就可以逐步提高。

2 加强基本功,坚持练习

英语(二)的考生复习翻译,尤其在备考前期的基础阶段和中期的强化阶段,都可以利用英语(一)的翻译真题进行。因为英语(一)的句子更长、更难,掌握了英语(一)的长难句翻译,再应对英语(二)的翻译就会易如反掌。到了备考后期,考生再把英语(二)的翻译真题作为考前模拟试题完成即可,要适当注意段落翻译时中文句子的连贯性。

具体复习时,翻译英语(一)中的一个长难句一般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总时长大约需要20~30分钟。

①动手做题,写中文译文: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完成一个长难句的翻译。用时五分钟左右。

②查词典,改译文:做完以后,先不看参考译文,而是自己查词典,如果需要可以适当查阅语法书,弄懂这个长难句中单词、结构、语言的修饰关系和逻辑,进一步对刚才第一个译文做修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用时十分钟左右。

③看参考译文,分析自己译文的对错:可以适当看看别人的参考译文,发现自己译文的优劣;注意不要迷信别人的译文,你的译文有可能比老师的参考译文还好;如果有错,问自己为什么错了,下次避免。一般来说,只要大概意思相同,准确了,就算正确了。用时十分钟左右。

④回头复习:多复习,不要“喜新厌旧”。要经常回顾自己以前的作业,确保自己记得曾经翻译过的句子中的词汇、结构和翻译思路。

如上所述,只要真正动手做到15个长难句,翻译就算基本入门了。如果再每天坚持,不停练习,不断复习,一天翻译一个长难句,两个月就可以做到60个左右长难句的翻译,从而突破翻译难关,同时还能提高自己阅读和理解长难句的能力。

借用我国老一辈翻译家钟述孔先生的一句话,“学好翻译并不容易,非下苦功夫不可”。笔者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规划,所谓“苦功夫”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每天坚持,必有大成就。

上一篇:ovis培训手册下一篇:2011国防教育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