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浪费的河流随笔

2024-04-27

被浪费的河流随笔(共7篇)

篇1:被浪费的河流随笔

被浪费的河流随笔

由内陆国和沿海国我想到了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河是指流不到大海,最后在陆地上或者湖泊中消失的河流;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大海的河流。

内流河在内地就消失了,流不到大海,因此与大海没有关系;外流河就不同了,它们最终汇入大海,因此可以认为是大海的一部分,或者是大海向内地的延伸。这样一来,外流河的两岸甚至可以看作是海岸线的一部分,是海岸线的延伸。

如果我们对外流河能够有如此的认识,那么陆地和海洋的关系就为之大变了。比如对重庆市的认识。如果你认识到像长江这样的外流河是海洋的一部分,是海洋的延伸,那么重庆就是一个沿海城市,是一个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通过水路和航运联系起来的城市;如果你没有这种认识,认为外流河就是河流,海洋就是海洋的话,那么重庆就是一个地处偏远内陆的内陆城市。

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将导致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认识到外流河是海洋的一部分,外流河的两岸就是海岸,外流河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通,那么你就会格外重视河流的航运功能:比如长江本来是一个黄金水道,与大海相连,与世界相通,但是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我们在长江修建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就阻挡了海轮的通行。有一年我去武汉,知情人告诉我,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但在海轮通行上很尴尬:枯水期水深不够,海轮不能航行;丰水期水深够了,但桥下的净空高度不够,几千吨的`海轮无法航行。而过去同样吨位的海轮可以航行到重庆。如今一道道大坝、一座座桥梁建成,长江与大海相连走向世界的航行功能只在河口一带实现。

由于认识到外流河与大海的连通性,一些国家利用外流河把内地与海洋紧紧地连通起来。比如加拿大通过开挖运河把圣劳伦斯河与五大湖连接起来。巨大的海轮由此从大西洋进入五大湖内陆地区,一些海轮就是通过这样一套海、河、湖航运系统,把产自加拿大中部大平原上的小麦出口到了中国。

由于缺少海洋意识,缺乏对外流河的认识,缺乏对“世界上的海洋是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这句话的理解,我们的长江、黄河、珠江、海河、钱塘江、瓯江等众多河流,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发挥出外流河“连接大海,融入世界”的功能。

篇2:被浪费的河流随笔

往日九曲回环、碧波荡漾的河流,至少默默流淌了上百年了吧。而今在机械轰鸣的嘈杂声中,被一车车泥土切断、填平。

我那安静古老的村庄啊,何时见识过如此“大场面”?河流一“死”,犹如割断了我与故乡母亲的亲情脐带,再也寻觅不到她玲珑俊俏的模样。

那可是一条条灌溉辽阔良田、滋养一代代子民的母亲河,优美温柔的经络一被掐断,便成了断流之水,也就失去了奔放的风采。遥想当年,需要多少祖辈挖沟开渠,多少年风雨冲刷洗礼,才能形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而今,只需要所谓开发商的一道指令,就可以改变一条河流的命运。

一条条河流曲径通幽,普通的只能用无名河来代替,可从来不影响她的伟大、非凡。所经之处,多少个家庭依她而居,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她是鱼米之乡的标志,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是见证时代变迁最忠实的观众。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她一直波澜不兴,宠辱不惊。可今天,因为拆迁,再也无法保持淡定。

我无法从今天覆盖在河流上面生硬冰冷的河道上,去回忆往昔成群的鸭鹅随波觅食的情形,也无法浮现儿时伙伴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就连那些生养了多年的鱼儿,不知被挤压到何方,是否安然无恙。

河水断流,风水破坏。以往宁静温暖的乡村接二连三的出怪事、邪事。莫名其妙的重病缠身、工伤离世,让仍坚守在此生活的人们惶惶不安,不知道一早醒来,会知晓怎样的不幸。

发展?乡亲们从来不拒绝发展,一直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改变着家乡,哪怕他们几十年的努力,赶不上一台机械几个小时的作业力度。可为今天之发展付出的代价,难道必须以茫然乃至生命为代价?能不能用更合理、更人性的措施,让我们淳朴善良的乡亲内心不再恓惶,更加从容坦然?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那苏北的小村庄,微小的无从谈起。因为拆迁,一夜之间改变了很多人一成不变的生活格局。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正随着拆迁在不断发酵、沸腾……

篇3:被结扎的河流

2009年8月11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函通报: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企业政策和环保规定进行项目建设,即日起,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金沙江大峡谷(包括著名的虎跳峡)的两座在建的大型水电站,被责令停工整改。被亮黄牌后,施工井未停下来。劝阻、希望和失望并行。5月初,笔者到达同是长江流域的恩施大峡谷进行攀登旅行。而这一大峡谷也正面临被大开发所改变的命运。建设、矛盾、博弈的局面却与金沙江不同,这里还没有任何不同的声音。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对我们没得啥子好处,也没得坏处。 满面黑色皱纹的老农民,用恩施方言对我们说,当我问起旅游开发和水电开发的时候。他和另一个老头,及一中年人,站在水稻,油菜地的田埂,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们身后是百米深二十米宽的云龙河地缝,奇特险峻无比。沿湿滑危险的坎坡爬下30米,我看见地缝远处下游石壁上,沐抚镇流下的小溪在东岸垂落出一个瀑布,苍翠峡谷的云雾蒸腾,如《古墓丽影》中的游戏幻境。我见过不少世面,但竟然也有了惊叹。

喀斯特巨峰峡谷,清江、几十公里的暗河,天坑深洞……地理上,我丝毫不怀疑自然神奇之创造力在恩施的奢侈表现。中国专家认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亦比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论美丽,清江大峡谷的沐抚段实在是无与伦比!”

在人的世界,我全然对此地乃至中国社会的“开发”保持最大的怀疑与敌意。绝大多数中国开发都走了形,美景之地成为权力与商业投资,利益集团的私利领地,当地子民却被忘记。旅游开发收入极少反馈本地居民公共建设与福利。

沐抚大峡谷是恩施大峡谷(清江大峡谷)的精华段。恩施政府想做大旅游业务,近年更名之。除沐抚此地七星寨景区(大小楼门岩)外,其他经典还有朝东岩,板桥镇深坑与暗河,雪照河等等。湖北恩施州地理在长江二级高山地带上,奇伟山河不亚比邻的湖南张家界。但旅游GDP平平,被近邻宜昌三峡、重庆武隆等“抢”去风头。交通不便,商业投资少等,或是内中原因。为发展绿色经济,政府继续大张旗鼓开发旅游。如计划中女儿湖国际康体运动休闲度假项目,核心的七星寨景区,计划在大龙门笋峰,云龙地缝修建垂直观光电梯,1500米长的谷中栈道横贯地缝,中龙门要修一条1000米的索道;大都已立项要预备开工。惟一已被开发的七星寨景区,门票120元,若要帐篷扎营、攀爬抱石,山地自行车等,往往会被“管理”。游客绝大多数为一日游,早晨从市区坐车来,天黑前离开。这种模式,其利或害跟本地居民一点关系都没有。仅极少自助旅行者,住在沐抚等村镇,给本地人带来点可微收入。

除七星寨外,大多地区尚未被“开发”,屯堡,马者、木贡、沐抚,板桥六十公里沿线,尚留有一定的处女地。这里是典型的农耕山地,谷地还比较集中和平整。仅笋峰、山林区,还能保留原始面貌。农业与自然颇为和谐。

从温和自然主义的旅行开发角度来讲,往后山方向(日天笋、女儿湖方向)、屯堡,马者等公路沿线,有很好的山地车骑行、徒步线路,本地居民淳朴友善,绕沐抚、日天笋,女儿湖一线,山水资源可设计出色的山地越野挑战赛线路。十公里长的云龙地缝下降、行走或摄影(在被开发前),是最后的妙处。

清江从大河碥电站往下游到朝东岩再下,有20公里的奔腾江面,有2~3级甚至4级的白水可漂流,但要看上游水电站的放水水量。“清江闯滩”在恩施城区附近,作为商业旅游还算有点特色。五十多公里的板桥暗河出口及探洞也很有特点。

1993年,高151米、长654米的隔河岩水电站建成投产,高坝洲又建成大坝一座。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水布垭大坝完成——这都是政府伟绩。而奔腾的清江已不复存,成了一条被不断结扎的河流。5月5日,云龙河地缝上游的水电大坝已合龙蓄水。

悲剧已开始发生!以你所预料的中国方式。生活在中国,总见这么多不可挽救的悲剧,这是常态。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不止是欣赏这峡谷的奇美和壮丽,还应敢于说出问题。关注是一种力量,即使微薄,但至少会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点。

篇4:那些被浪费掉的时光散文

紧张繁忙的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当此时,总会想起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那些曾经被“浪费”掉的时光。

记得小时候,三五岁没有上学前(那时乡村里没有幼儿园,到龄后直接上一年级),每天无所事事,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游戏种类很多,如捡子、跳皮筋、踢毽子、丢手帕、翻驼背、跳圈、丢沙包等等。这些游戏都是多人游戏,一大群小伙伴在一起玩,赢了的兴高采烈,输了的垂头丧气,还得接受惩罚,时间就在那些追逐嬉戏中被我们肆无忌惮地挥霍掉。

稍大一些,每天除了上学,还得帮助父母干些活,但那并没有影响我们继续浪费那些闲暇的`时光。乡村孩子,能读书是件很开心的事,知道上学机会难得,应该好好学习,但贪玩的心总收不住,每当想偷懒时,就会在上课时借上厕所之机遛出去,或看上体育课的同学顶着烈日跑操场,或爬在其他班窗口逗同学走神,一旦被老师发现,就会风一般跑回自己教室。上学、放学的路上,摘路边田里的蚕豆叶子扎成毽子,一路边走边踢,输了的就背书包,有力气小的,背不动就哭,回到家里给父母告状,我们就免不了被自己父母骂一顿。放牛、砍柴的时候,在山坡上打扑克,输了的就去林子里赶牛,手脚免不了被树枝荆棘扎出一条条血痕,沾到水就会钻心的痛。河沟边洗衣裳的时候,用蔑篼在河沟里抓小鱼,要是能抓到十几二十条,那就是一顿美餐了,拿回去剖开鱼肚清洗干净,把面粉调成糊状(家里富裕一点的,放两个鸡蛋调在里面就更美味)裹在鱼身上,放油锅里炸,炸得焦黄焦黄的,吃起来可香了。打猪菜的时候,在土坎边找野地瓜吃,那是一种藤生植物,桑科榕属,每当秋季果子成熟的时候,就会散发出阵阵馋人的清香,远远的就能闻到,诱得我们不顾一切放下背篓去找(因为找野果吃耽误打猪菜的时间,回去总被家长打骂),扒开茅草丛,一粒粒浑圆饱满的果子就藏在叶子下,颜色暗红或深紫,摘下一颗,来不及洗就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清甜可口,满口生香,现在想起都流口水呢!

儿时的许多时光,还有部分是在看书中消磨掉的。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记得那时候,父母每次赶集,总会省下吃晌午饭的钱,给我们买回许多小人书、故事书,每本我都会一页不漏的看完,然后讲给其他小伙伴听。上学放学的路上,放牛砍柴的闲暇,我几乎都是书不离身,就这样在书的陪伴中慢慢长大。

篇5:被浪费的阳光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身体内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障碍所致。患者多为三岁以下的儿童,因此,该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发育的疾病之一。

人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外源、内源两个途径。外源是从食物中摄入;内源是由于晒太阳,紫外线照射人的皮肤,使人体内原有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成。因此,凡是能阻碍外源性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物中含维生素D量不足),或因阳光照射不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或因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被干扰(如肝、肾、甲状旁腺患病)时,都可能引起或加重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北方的佝偻病多于南方,一般与北方处于高纬度地区有关。因为纬度越高,太阳倾角越小,光线越弱,平均日照时间也越短,加之儿童户外活动受限,致使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但是,北方的广大农村,特别是牧区,晴天多于阴天;空气清新,湿度又小,几乎没有污染;而且茫茫草原,一望千里,全年紫外线的总辐射量并不比南方少;何况牧区又以肉食为主,因此,内源性、外源性维生素D都不应当缺乏。可为什么佝偻病反而高发呢?

北方昼短夜长,天气比较寒冷,农牧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要比南方少得多。由于广大农牧民大多不了解阳光对人体的益处,不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户外活动、去接触阳光,就使资源充足、经济方便的阳光被白白地浪费掉了。这样,维生素D就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可见,防治佝偻病,除了要给婴幼儿哺以母乳,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外,让孩子(包括孕妇,哺乳的母亲)多晒太阳是至关重要的。

篇6:如何让捐献的器官不被浪费?

目前,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与所捐献的器官的数量之比为20比1,如果加上靠药物/透析维持可以等待但又必须做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这个比值上升到30比1。我国尤其是一个对供体器官需求如饥似渴的国家,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150万人。但是,从2003年到2009年5月,中国内地仅有130多位公民去世后捐献器官。

一方面是等待供体器官的人如果早盼甘霖一样渴望获得供体器官做移植;另一方面却是为数不多的捐献器官被严重浪费;这实在令人痛心、寒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器官捐献少反而严重浪费捐献的器官的情况?捐献系统和受体分流系统不对接是导致供体器官浪费的一个很大原因。如果遇到AB血型逝世者捐献的器官,由于匹配难度高,手头又无全国各地受体分流系统和名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资源被浪费。

然而,早就有国家在器官移植供给与接受的衔接上做出了示范,这就是美国的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这个网络系统负责协调供者器官的配型、分配、政策制定、公众教育,以及器官移植供、受者数据的收集、核实及维护。

在美国,首先是医院的移植小组对病人评估认为其适合接受器官移植后,将患者姓名报告到UNOS,把患者加入到全美等待器官移植者的名单中,患者的所有信息被输入全国数据库。当有器官可用时(通常是器官捐献者在医院被宣布为脑死亡时),当地的器官获取组织(0P0)收集捐献者的所有相关信息并输入由UNOS器官中心维护的程序。根据UNOS制定的标准,该程序生成潜在受者的移植顺序表,包括多个因素,如供者和受者之间的身体兼容性、受者的健康状况和受者的等候时间。

一般情况下,OPO将首先在器官供者的当地寻找受者。如果当地没有匹配者,OPO会在UNOS区域(全美有11个区域)搜寻适宜的受者。如果还找不到匹配的受者,OPO会将器官提供给全美顺序表中的第一个人。如果第一受者因种种原因不能接受,OPO才会把器官提供给顺序表上的第二个人。

篇7:可惜,写作资源被浪费了

一提到写作,多数同学就感到头疼。且感叹:“生活空间这么狭小,‘教室——寝室——食堂,哪来的写作材料?没有材料,我们又能写什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认真反思之后,我说:“不是没有材料。可惜的是,写作资源被我们无形之中浪费了!”

调查得知。写作资源被浪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片面的和无心的“观察”。让我们在多姿多彩的第一手写作材料面前“熟视无睹”了。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和积累真实而丰富的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正如著名作家唐馊所言:“我觉得伟大的作家并没有什么当作家的秘诀,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比较地注意人,经常留心人的活动,观察人们精神世界的秘密,这是可以从许多著名作家的笔记和日记里得到证明的。”推而广之,要写作。我们就需用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虫一鸟”。

看了以上论述,你也许会说:“我观察了,平平常常的,没啥好材料。”你道出了“第一手写作材料被浪费”这一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首先,我们总认为: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看。这是观察,但不是真正的观察。真正的观察。不仅要用眼看,更要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用心想。一句话,就是要我们开放所有的感觉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亲自体验周围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取和积累真实而充足的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例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试想,当年的鲁迅先生,如果不开放所有的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深刻体验,能写出这般令人神往的情景吗?

其次。因为我们的无心,许多第一手写作材料,像溪水一样,从我们眼前白白地流过。品味沈复的《童趣》之后,我们常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我也经历过这些……”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使“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物外之趣(见课文导读)”呢?答案无疑是:留心观察!契诃夫曾强调:“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为第二天性了。”做到这一点。写作资源就像源头活水,自然而然地积蓄到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一旦提笔,写作素材就会喷涌而出“随召随到”。此时的写作,则成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

二、忽视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关系。不善于筛选和提炼等。导致第二手写作材料被无情的积压浪费。

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中曾明确告诉我们:“要从国文科(即语文——笔者注)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叶老还曾撰写专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强调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鲁迅先生创作时的亲身体验。则从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在谈到创作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读了几百篇文章(加上课外的,则更多),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去理解它们”。“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叶圣陶语)按理说,通过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我们知识更丰富了,眼界更开阔了,思维更发展了,审美情趣更浓厚了,写作能力也理应得以提高。

然而,事实并不如人愿。面对写作,我们仍是束手无策。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认真思索以后,我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①我们忽视了阅读和写作之间密切的互相促进的关系。甚至把两者割裂开来。坦诚地说,我们的阅读理解,大多是单纯的、机械的行为,只是为了解答所谓的“阅读理解题”。因此,丰富多彩的第二手写作材料,被我们无情地积压起来。“厚积”却不能“薄发”,实在让人感到惋惜。②因为我们的不善于筛选和提炼,导致大量的第二手写作材料被闲置。那么,如何将从阅读中获取和积累的材料,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呢?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曾获得普利策奖的舍尔·博伊尔的一段话,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说:“写作和开采金矿的情形十分相似。有时你必须筛淘成吨的矿石才能找到一盎司的你想得到的,有利可图的金属。”这说明,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见课程标准),细心筛选、潜心提炼文章中所蕴含的精髓,再通过一番“精神的熔铸”(王蒙语),即科学的整合,大胆的创新。一篇精妙感人的文章就被我们“锤炼”出来。

上一篇:税法习题及答案下一篇:2022《餐饮酒店服务礼仪》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