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2024-06-0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共10篇)

篇1: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操作注意要点

1.1合理选择血管

选较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操作要熟练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碘酒、酒精),范围(8cm×8cm以上)。(2)使用前应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以便送套管和拔针芯时顺利进行)。(3)留置针进针的角度以15°~30°角为宜,进针的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4)注意送管的时机、手法: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将针尾稍抬起,此时是送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将套管缓慢送入静脉,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mm长,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易使软管脱出。(5)退针芯的方法。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出针芯,放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滴注良好,针头部位不肿,用专用胶贴固定,调好滴数。

1.3 封管液的选择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采用肝素溶液封管在体内体外均具有强抗凝作用。临床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病人是安全的。饶庆华等采用生理盐水封管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封管后9~30h的输液针头无血栓形成证明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病人的封管但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由于病人发生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好。另外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扩大了血液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范围。

1.4 封管的方法

每8h封管1次。输液完毕,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mm,缓慢推注封管,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快推注完后再拔针,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起到抗凝作用,避免了堵管发生。封管时若封管针头全部刺入肝素帽内,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封管内,导致凝血堵塞。另外受重力作用,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滞流甚至倒流,也可导致套管尖端血凝而堵塞,影响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1.5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的研究用适量的液体注入留置针中是防止套内凝血的必要措施之一但用多少剂量的冲洗液效果最佳国内报道不一。有学者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最有效的期限为3d。另有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研究发现,留置2d与7d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只要注重护理避免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d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d。

2护理

2.1 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性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 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3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篇2: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科室:

姓名:

床号:

住院号:

性别:

年龄:

诊断:

您好,首先感谢您及家人对我们的信任,入住我科,为了保护您的静脉,建立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便于持续或间断按时给药,利于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您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现将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为您进行讲解。

1.静脉留置针的套管比较柔软,不宜损伤血管,便于抢救,适用于输液、输血患者。

2.静脉留置针可保留3~5天,从而减少患者每天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并能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活动更为方便和舒适。

3.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均属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士反映,护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或更换穿刺部位。

4.输液结束后,患者可适当自由活动,但置管肢体活动要轻柔,避免长时间下垂,卧床时尽量少取穿刺侧卧位,避免回血,堵塞留置针,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

5.请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保持导管固定良好,不要私自摘除贴膜等。

6.对于护士首次告知的家属离开时,请您对下一位陪护人员进行讲解,以利患者护理、康复。

7.留置针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1)首先留置针价格较普通头皮针高;(2)对燥动、反抗力强的患者容易脱出,留置时间短;(3)少数患者可能因药物刺激等原因出现静脉炎;(4)要求穿刺血管要粗,弹性好,个体差异或血管变异,可能出现置管失败需再穿刺。

以上内容护理人员已经向我详细告知并对我提出的问题作了明确解答,我已充分理解,签字后生效。

篇3: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96例患儿, 均为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患儿, 男285人, 女211人, 年龄1~14岁, 入院后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

1.2 方法

均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是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套管针, 型号为BD-24G。穿刺时要摆好体位, 防止患儿乱动, 选择好血管, 局部皮肤消毒, 左手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 右手持针, 选择角度进针见回血后按常规留置套针操作。穿刺成功后, 贴上无菌透明敷料固定。

2结果

496例中, 一次穿刺成功446例, 成功率为89%, 496例中留置时间最短的为1 d, 最长7 d, 平均为4 d, 全部病例中, 没有一例因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

3讨论

3.1 穿刺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提高穿刺成功率, 正规熟练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我科静脉留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头皮针容易滑出血管外,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还得重新穿刺, 这不仅增加患儿痛苦, 也增加护理工作量, 而应用了套管针后容易穿刺固定, 渗漏发生少, 留置时间长, 同时也排除了因患儿多动引起的静脉肿胀, 重新穿刺带来的恐惧紧张心理。

3.2 封管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 可延长留置时间, 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 可使留置时间延长。

4护理体会

4.1 正规操作

穿刺前准备好患儿体位, 准确定位血管走行, 进针角度15°~30°。角度太小, 留置针体在皮下行走太长, 使外套管进入血管内有效长度缩短, 易导致液体外渗、脱管;而角度太大, 容易刺穿血管, 导致穿刺失败[1]。应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穿刺点皮肤和无菌敷料干燥。

4.2 合理固定

穿刺成功后合理固定体位, 必要时可用制动带或绷带固定。尽量减少患儿穿刺部位的摩擦、压迫, 以免静脉回流障碍, 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4.3 细心观察

应用留置套管针时应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感染及输液通畅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漏、堵管、脱管及静脉炎等情况。夏天患儿汗液较多时,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无菌。

4.4 操作禁忌

应用留置套管针输液时, 若液体输入不畅, 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 否则可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循环中而发生栓塞[2]。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 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 液体外渗。

4.5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尚无统一规定, 有人建议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的栓塞, 留置天数最好不超过7 d[3]。也有资料显示, 留置时间视治疗需要和局部情况而定, 定期更换导管无助于降低感染率[4]。

总之,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普遍应用是较为理想的静脉输液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艳平, 扬佳涛, 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讨论.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7) :409-410.

[2]曹亿妹, 陈妙娟, 王九花, 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讨论.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714-715.

[3]张晓静.国内静脉穿刺留针临床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19-221.

篇4: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关键词】静脉输液;留置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5-02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其优点是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

按普通静脉输液做好穿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安慰、舒适的体位、留置针的选择、敷贴及药液的准备、核对排气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直径为6~8 cm,先检查并打开留置针,取出静脉留置针,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等,调整针头斜面,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5°,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1~2 mm,左手持针座将套等全部送入静脉内,右手同时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并用敷贴固定,用20%碘伏消毒肝素帽,将排好气的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调节滴速,用胶布固定肝素帽及针柄。穿刺后要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静脉留置一般可以3~5天,最好不超过7天。穿刺时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因套管针芯长度比外套管略长约1 mm,有时针尖已进入血管见回血,而外套管并未进入,此时直接送管则会引起穿刺失败。敷贴固定时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2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点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认知。

2.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1)静脉留置针套管由先进的生物材料Vialon制成的,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其漏液率在13.8%以下。(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有效地保护血管,拔管后经短暂修复即可重复使用,减少对血管的破坏。(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病人血管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4)套管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较长,对于手术、新生儿、危重、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保证治疗。(5)套管针的经济价格与普通的头皮钢针输液耗材基本相等,比较经济实用。

3 静脉留置针护理

3.1 重视患者健康教育讲解有关套管针护理知识,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套管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置管期间护理套管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无菌敷料与皮肤之间有气泡、被污染、卷边应及时更换;连续输液患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肝素帽至少更换1次/周。封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封管注射器1例1具。封管后注意观察管腔内有无回血,若有回血且量较多者,可先注入生理盐水10ml,再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以免管腔阻塞。每班均应交接套管针的通畅情况。

3.3 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并给予50%硫酸镁持续湿敷24~36h,局部涂喜疗妥软膏等进行处理。

3.4 套管针留置时间 在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病人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6~7天,而5天内的发生率为0[4]。目前,我国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尚无明确规定,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建议时间是72~96h;BD公司的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而本科对使用套管针的患者观察发现,留置时间72h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因此我们常规留置时间定为最长不超过72h,既可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

参考文獻:

[1]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篇5: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论文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预防

【摘要】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用药途径,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近几年来,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明显,它导管柔软,关径粗,易于操作和固定。当患者躁动或变换时,套管针不易滑落和损伤血管。长时间留置既保证静脉通道畅通,又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它的操作简便、输血及输液速度快、给各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现将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住院需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共320例,男189例,女131例;其中,年龄50岁以上69例,15岁以下31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7 d,最短2 d,平均4.5 d。2例发生留置针自行脱落,3例发生液体渗漏、局部肿胀,1例发生静脉炎,治疗后愈合良好。

1.2 方法

1.2.1 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18G、20G、22G、24G),3M一次性敷贴,25~30 U/ml肝素盐水,肝素帽。

1.2.2 静脉的选择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的血管,为了便于固定,应尽量避开关节。因下肢静脉较上肢静脉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首选上肢静脉,2岁以下者常规选择头皮静脉。对头皮静脉穿刺困难者可选用手部或足部静脉。选择手、足部留置者要注意固定好患儿的肢体,防止意外拉出。

1.2.3 1)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以15°~30°角直接刺入血管。

3)用无菌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导管,并在透明膜上记录留置日期、时间。

4)正确封管:将封管液注入静脉,一边推注一边退针,直至针头全部退出,以确保正压封管。

5)注意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可减少穿刺的次数,有利于保护静脉;同时保持静脉的畅通,便于治疗和抢救。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及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2 护理

2.1 宣教

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套管针的套管比较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还可保证输液安全。(二)静脉套管针可保留3~4天,从而减少患者每天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并能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活动更为方便和舒适。(三)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均属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士反映,护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或更换穿刺部位。(四)每天输液完毕后,护士会给患者做封管处理,保留到第二天继续静脉输液。(五)护士做封管处理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穿刺的部位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引起大量回血,影响第二天的输液。正常情况下,静脉套管针内可能会有回血情况,这不会影响患者健康和第二天继续输液。(六)如果套管针内回血量较多,请及时告诉护士,护士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七)护士会为患者将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并定期为患者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患者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2.2 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和处理

观察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如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触及静脉索等。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1]:0级,无不良反应;Ⅰ级,沿静脉走向疼痛1~2 d,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无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到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3~5 d,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有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到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5 d、局部发红、肿胀或水泡,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到硬结;Ⅳ级,疼痛不能耐受。一旦发现静脉炎、堵管、渗血、肿胀或漏液等现象,立即拔出套管针,选择其它血管重新穿刺.观察输液速度 输液过程中,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大,输液速度太慢,又达不到治疗目的。同时嘱咐患者或家属置留置针肢体不要过度活动,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等,以免增加静脉内压力,影响输液滴速。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我们还可以采用25%~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24~36 h,局部涂抗生素软膏[2]。渗液者可在4 h后给予热敷,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吸收,并抬高患肢。穿刺周围皮肤应每天用碘伏消毒1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每天更换输液器。

2.3 导管的护理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并注意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前拔管后要注意留置针肝素帽的松紧,防止使用过程中因为多次封管拔针或肢体移动而导致肝素帽脱落。强调在每次结束输液、护士离开患者前检查透明敷料的固定情况,如有松脱,立即予以更换敷料或重新固定,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输液过程中控制好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循环负担,引起不良反应。

2.4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2.5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越大,导管直径的大小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预防血栓形成,应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尽可能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且置管时要求技术操作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5]。肝素帽使用时应与其平行刺入中心,减少反复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建议常规留置时间不要超过7 d。肢体穿刺时患者手、足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每天静脉穿刺,其操作简便、损伤小,既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留时间长,降低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在急诊抢救时更能发挥优势。加之留置针外套管使用的材料具有柔软性,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护士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小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参考文献] 10-03-13 11:03【参考文献】

篇6:肺癌化疗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1、静脉炎判断标准,i级 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ii级: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iii级: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超过1cm,影响肢体功能。

2、盖偌致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2.1合理选择和保护血管可有效降低盖偌所致的静脉炎。最好先用上肢粗直,血流丰富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留置。穿刺时必须以无菌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注入化疗药。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时,遵循先用刺激小的药物,如果几种药物均有较大刺激性时,其间隔时间应大于20分钟,同时缩短药物在局部血管的停留时间是降低静脉炎的有效途径。2.2静脉应用盖偌化疗的同时,采用冰敷加静滴地塞米松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推迟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并能明显降低注射侧肢体疼痛的发生程度,有效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地减轻病人的痛苦,促使化疗顺利完成,且方法简便成本低廉。2.3做好使用留置针化疗病人的健康 教育,置管前要告诉病人留置针使用的优点及不良反应起床时稍不注意易引起穿刺部位肿胀,化疗时嘱病人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2.4加强工作责任心,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到发生,使用留置针化疗期间,要加强病人的巡视,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要立即处理,如果正在输化疗药可先用生理盐水10mg+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后再板针,并给予50%硫酸镁湿敷,禁用热敷。

篇7: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用普通医用白胶布固定留置针,对照组则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较长且不良反应少,患儿舒服,痛苦性小。结论 3M自粘性弹力绷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自粘性弹力绷带;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此技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可减轻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提高家长满意度,且能够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在正确的操作方法下,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 d。但在临床使用中常因敷贴及胶布粘性下降,松脱等造成留置针滑出或脱落。为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因普通白胶布固定引起的不适,作者使用低致敏性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取得较好成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个月~1岁,穿刺部位为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1.2 方法 选择适合的头皮静脉,一般选择为额正中静脉或两侧颞浅静脉,相对粗直,有弹性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充分暴露穿刺部分皮肤,范围约为8 cm×8 cm;用吉尔碘消毒后,先用生理盐水溶液将留置针导管内空气驱出,并检查套管的完整性。用正确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对照组用无菌敷贴固定后根据头围使用普通医用白胶布缠绕,而实验组敷贴固定后根据头围用弹性绷带在患儿头部缠绕一周,绷带两端前后搭接5~10 cm,轻轻按压搭接区域,注意要松紧适度,以不影响患儿头部的血液循环,可以轻松放一指为宜。压住留置针针体及针翼,避开留置针,使肝素帽露出约1/3,便于观察外渗情况,并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封管方法均采用生理盐水3-4 ml正压封管,脉冲式推注,边退针,关闭留置针上小开关后再拔出针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留置时间以及有无留置针意外脱出。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约为2~4 d,大多数白胶布第2天就粘成一绺,如果紧的话患儿的头皮都留下很深的印迹,而且胶布就会变得很脏很黑,从而易引发感染。而实验组留置时间约为5~6 d,排除痊愈出院的拔针。另外拔针时对照组患儿头部皮肤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水泡者居多且疼痛,从而影响护患关系。实验组拔针时则无以上情况。讨论

3.1 在正确操作方法下,患儿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 d。但李桂兰

是由于患儿制动性差,易出汗,从而使敷贴松脱、粘性下降,容易造成留置针滑出或脱落,引起液体外渗。且大部分患儿常因不适应将留置针拉出。出现这种情况只能重新穿刺,增加患儿痛苦的同时不仅加重了家长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因其本身有弹性和自粘性,在有效固定留置针的同时避免了普通胶布固定给患儿皮肤带来的不适,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给家属的看护和护士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2 普通医用白胶布虽然也可以固定小儿头皮留置针,透气性能不佳,皮肤热量不能向外散发,尤其炎热的气候,加之孩子哭闹,局部皮肤受潮湿等刺激产生红肿甚至水泡等不良反应。而医用纸胶带在孩子出汗后胶布粘性减小,产生脱落、松弛现象,且小儿静脉血管较细,针头轻微的活动也可造成液体外渗并引起局部肿胀,不仅增加外渗机会,还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及人力。而使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头皮的静脉留置针,因为其自粘性及弹性,可以将针管紧紧的固定且不随患儿的摇头而致针头动,不易出现脱落现象,无过敏等不良反应,粘力持久,减少液体外渗机会。

3.3 普通医用白胶布固定小儿头皮留置针不仅透气性差,再加上皮肤毛发相粘,拔针撕胶布时粘毛发,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2],加重家长心理负担,甚至因此引发护患纠纷。而使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因其同皮肤毛发不相粘,保证有效固定同时可缓解上述情况给小儿拔针时带来的痛苦,并且大大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4 使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可以做到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3M自粘性弹力绷带保持了其弹性可以重复利用,避免了大量胶布的应用,节约了医疗资源及成本。

参考文献

篇8: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男孩360例, 女孩140例, 年龄最小为生后20d, 最大为12岁, 上消化道感染246例, 腹泻40例,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0例, 小儿肺炎48例, 其他疾病156例, 留置针时间最短为48 h, 最长为1周, 穿刺部位发红、疼痛1例。

2 操作方法

2.1穿刺部位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0-1岁患儿尽量选用头皮静脉, 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1];1岁以上尽量选用上肢静脉, 便于固定, 便于下床活动, 不易脱落。

2.2消毒方法用酒精清洁皮肤, 再用碘伏消毒。

2.3留置针操作时必须注意的事项2岁以下或不合作的孩子需2人合作, 一人将患儿注射的手臂或头固定住, 手法轻柔且要保证操作者扎针时患儿不要乱动, 影响穿刺成功率。穿刺者技术应过硬, 扎针要快, 根据所选静脉, 在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 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沿血管正面或侧面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 再沿血管前行1~2 mm, 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 以免穿透血管。松开止血带, 一手固定针芯手柄, 另一手拇、食指捏住针翼将外套管沿血管走行缓慢向前推进至距根部0.5 cm处, 送管时固定针芯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 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 此方法送管减少了左手持外套管一侧贴皮肤送管时的阻力。拔出针芯。固定针翼于皮肤上, 针眼处以无菌纱布覆盖。用敷料固定。弹力自粘绷带外固定牢固, 避免患儿自行撕拽留置针.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 避免接口压迫血管阻碍血液回流。选择针的型号:目前我国大多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针, 儿童输液24 G, 输血22G[2]。

2.4封管液的种类和用量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封管方面的种种原因, 经常发生再通失败, 需要重新更换留置针再行穿刺, 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封管是该项技术的重要环节, 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反之则诱发浅表静脉炎, 破坏局部血管。目前用多少剂量的冲洗液和什么样的液体效果最佳国内外报道不一。目前已有较多报道[3,4]应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但对其维持时间以及是否会导致血栓形成尚未见深入研究[5]。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采用肝素盐水封管液在保留时间上优于生理盐水, 肝素对血液病病情及治疗无影响, 建议根据病种选用。推荐小儿肝素封管剂量为2ml。张家荣等[6]通过分组观察认为, 新生儿头皮静脉采用3m 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 l肝素溶液封管组。原因是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 因此, 易发生堵管和导致留置时间缩短。戚虹[7]对670例小于3岁的患儿采用封闭式留置针行头皮静脉输液, 经过观察和实验, 认为用5ml稀释肝素液 (25u/ml) 封管优于2ml稀释肝素液。此本组病人全部采用稀释的肝素液, 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含肝素10~100单位。用2~5m l其抗凝作用达12h以上。

2.5严格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征象。软管可保留1周左右。穿刺日期、时间、部位、导管的型号, 操作者, 姓名、软管留置的静脉以及周围组织有无红肿, 疼痛, 软管有无漏液, 病人有无主诉, 每天都应有记录。

2.6 更换穿刺点, 应更换不同静脉, 最好选对侧肢体。

2.7防治静脉炎的措施 (1) 严格无菌操作。 (2) 皮肤清洁消毒。 (3) 静脉输液管每天及时更换。 (4) 注射静脉有红肿, 压痛等静脉炎表现的, 应拔除注射针头, 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患肢抬高并制动;超短波理疗;中药, 如意金黄散外敷。必要时应用抗菌素。

3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可减轻患儿痛苦, 减少静脉损伤和降低血管感染率, 便于患儿的活动。同时减少穿刺次数, 节省时间, 减少护理工作量, 便于管理。护理同行们对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多方探索, 技术日臻完善, 了解并正确应用静脉留置针, 可以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 减少病儿痛苦及费用,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2) :78~88.

[2]王敬铭, 高秀珍, 赵玺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药, 2001, 23 (8) :638.

[3]张玉芬.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封管药物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1992, 27 (3) :222.

[4]严德春, 严丽.患儿静脉留置管可用盐水冲管[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5, 11 (2) :128.

[5]饶庆华, 元凤, 李宝丽, 等.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5) :329~331.

[6]张家荣, 李翠芳, 吕义荣, 等.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7) :438~439.

篇9: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8-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经广泛地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和护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1 应用护理体会总结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准备 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2 封管液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2.3 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3.1 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發症的发生。

3.2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3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3.4 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

4 护理要点

4.1 预防感染 每日此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4.2 防止堵塞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000u肝素)1ml封管一次。

4.3 静脉炎的治疗 每日应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4.4 药液外渗 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4.5 留置时间 套管针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但有临床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数为8-9天。患者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因此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篇10: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1];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小儿血管细,压力低,小儿头皮套管针细小、柔软,穿刺后不易回血或不回血,使穿刺判断失误。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

1.3 固定方法:通常用3L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保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对加长静脉留置针首先按以上方法固定,输液完毕封管后,将留置针的延长部分紧贴留置针外侧根部向穿刺端反折,然后将反折部分用胶布牢固地固定于针翼上,固定后无血液进入到留置针的反折部分,大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3]。

2正确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2.1 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学校对留置针只是有所了解,甚至没有条件亲身操作。进医院实习以来,了解到临床上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但另据临床研究认为,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致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子退出留置针外,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4]。张静华等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向外拔出2/3,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头尾部,食指固定肝素帽准备拔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器滴管上端官腔反折,同时左手中指与大鱼际肌捏住茂非氏滴管用力挤压3~5ml,将茂非氏滴管极其下端部分腔内的液体持续压至血管内。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头逐渐拔出肝素帽,封管结束[5]

2.2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

2.2.1 肝素溶液封管: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静脉留置用肝素溶液封管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6]。

2.2.2 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患者的封管,并可用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扩大了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使用范围。

2.3 封管液剂量的选择: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报道,用生理盐水10ml或肝素1250U加入5ml生理盐水内,封管成功率100%、99%[7]。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塞。

3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3.1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1)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等;(2)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3)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

者给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21]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是认为,为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3.2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用适当的进针角度和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 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8]通过改进静脉滞留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在

穿刺见回血后即松开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的形成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三分之二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9]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

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将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滞留时间。因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3.3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黏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10]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11]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的保护膜中心开窗0.3cm乘0.3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黏贴好,每天消毒穿刺点两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少皮肤炎性反复和留置针拖出的发生。关于黏贴膜的更换时间,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系,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周两次,如果有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降低了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4.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操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好弹性好、走向直、清晰地血管,避免在关键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

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 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过紧,并加强对床此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4导管堵塞

造成堵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滞留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止导管堵塞。

4.5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化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应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滴注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4.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三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

上一篇:公共服务平台经验做法下一篇:给同事的温馨圣诞节祝福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