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及护理体会

2024-06-26

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及护理体会(精选10篇)

篇1: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而且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血管,不影响患者肢体关节小幅度活动,尤其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反复但多次静脉穿刺,既造成病人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得以后的静脉穿刺更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2.穿刺新技巧

2.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对血管的总体要求是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首选前臂掌侧静脉,婴幼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外周循环不良、大面积烧伤病人宜选择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及老年病人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

2.2穿刺新技巧

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在穿刺部位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后。传统握拳法易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由于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时官腔瘪陷,进针后易穿破血管。在临床中背隆掌空杯状手法和握指法更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嘱病人手部自然放松,手腕下垂,除拇指外四指并拢向掌心面,使手背部隆起,如握空杯状。而操作者用自己的左手握于手背的掌指关节处,形成握手状,这样不仅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

穿刺前应排尽肝素帽内的气体,转动蝴蝶形翼片,检查针芯是否不易于退出。一般主张采用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针柄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度-45度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10度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3-0.5cm,接着边送软管边退针芯,在这一关键步骤中应注意速度宜慢,且操作者的右手小指将病人手背皮肤绷紧,同时,拇指和食指将外套管向前移动缓慢送进静脉血管内,直至全部送入静脉内,针芯完全拔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套管不应送得太进,松拳后,由于皮肤松弛易导致软管打折而导致输液停止。

3.护理

3.1妥善固定套管针

透明膜外用弹力绷带缠绕,可防止透明膜卷边,每次输注前检查留置针是否在位及通畅情况。想病人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置管期间可适当活动,但不可剧烈活动,穿刺部位注意防水,固定的透明膜卷边或污染时要找护士及时更换。

3.2合理选择封管液及掌握封管技术

有报道指出,在推注封管药液时,采用连续、不间断、脉冲式的边推边退的方法,使肝素帽内产生回旋窝使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充分抗凝。缓慢拔出针头,同时将留置针的塑料锁推上,使之达到正压封管。再者,静脉炎与封管剂量和注入速度有关,封管液剂量太少则不能冲净套管针内药液,可引起局部血液凝集,用力过猛会使血管内部压力骤增,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血管疼痛、红肿等,每次输液结束后封管一次。

3.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

在使用留置针前评估输液治疗方案的输液过程、速度、药液的性质,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消毒应在8cm以上,并2次反复相反方向消毒,力求“一针见血”,用无菌敷贴紧贴皮肤固定好,留置时间以3天为宜,若输液不畅,冲管有阻力时立即拔除。另外,留置输液期间,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及时进行观察,可有效消除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输液质量。

3.4做好健康教育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将输液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取得配合。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留置期间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及用力以防静脉回流受阻;不要压迫穿刺血管;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敷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等不适时,及时通知护士立即拔除;一旦发生静脉炎,可局部热敷或用25%硫酸镁湿敷,如有渗漏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

4.小结

静脉留置针现已被临床普遍应用,其使用技术已日趋完善,看送管退针[2]这一操作是关键。合理选择静脉、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提高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管理及健康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提高工作效率。

篇2: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及护理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 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以拔出针头是针尖有液体溢出为佳)。

7.护理

(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2)再次输液时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4)并发症的处理:①静脉炎。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②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金黄散外敷[3].③若留置针置入2~3天后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现象,应立即拔除留置针。④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8.小结

篇3: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

1 选择静脉的技巧和方法

1.1 静脉的选择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 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主要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 但静脉沟较好的血管。对个别血管条件差的患儿, 可局部涂血管扩张剂, 如1%硝酸甘油, 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 (同时辅以热敷) , 均能迅速扩张头皮表浅静脉, 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穿刺成功率。

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应选用细、短留置针, 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 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可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1]。

2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与穿刺技巧

2.1 穿刺方法

选择好穿刺静脉后, 局部常规消毒, 松动套管, 以15°~30°再行静脉穿刺, 进针速度不能过快, 见回血后, 压低角度5°~15°再进针0.2 cm, 固定针翼, 抽出针芯0.5 cm~1.0 cm后送外套管, 抽出全部针芯, 以透明胶膜固定。

2.2 穿刺技巧

采用2人配合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 操作者选择血管, 常规消毒, 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3 cm~5 cm处皮肤, 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 见回血后不再进针, 助手在穿刺前先固定穿刺点上方皮肤, 穿刺成功后协助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 助手要保持和穿刺者一致的角度和力度。操作者松开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 助手松开穿刺点下方皮肤, 打开调节器调速度, 敷料固定。逆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进针时, 持针手与患儿头部皮肤应有较充分的接触面和支持点, 因而着力点分散, 持针稳, 进针的力度、角度和方向可依穿刺需要调整和把握, 还可根据血管具体情况, 在血管后1 cm左右处进针皮下, 在潜行至血管旁, 所以, 即使所穿刺血管较短、较弯, 也有做到稳、准、快地一次性穿刺成功[2]。

3 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技巧

新生儿、婴幼儿皮肤薄嫩, 哭吵后易出汗且头部活动度大难固定, 在3M贴膜上用绷带根据患儿的头部特点先固定1周, 然后在耳后处呈“S”形折叠包扎, 再绕头包扎1周, 最后用网状胶带固定。注意暴露穿刺点上方利于观察。此法可避免或减少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对留置针的摩擦, 患儿家长可用宽松的帽子遮盖患儿头部, 冬天可起到保暖作用, 还可防止机械性静脉炎, 防止脱管或部分脱管[3]。

4 完善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以提高留置成功率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 边推注边旋转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如果封管针头全部扎入留置针内, 封管液推注完退出时, 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管腔内, 导致凝血堵塞。但有临床研究认为, 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端, 由于肝素帽致密度极强, 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 容易造成负压封管, 导致凝血堵管, 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 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 可使留置时间延长, 提高留置成功率[4,5,6]。

5 日常维护

日常的维护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尤为重要, 应告知家长在哺乳及患儿睡觉时避免朝针侧睡。为了避免患儿抓绷带, 可为患儿戴上手套或用小毛巾包裹。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19-221.

[2]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2) :78-79.

[3]卢素宏, 卢林正.小儿头皮套管针负压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7) :37.

[4]周晓慧.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0) :83.

[5]潘君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分析与体会[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 2 (7) :663.

篇4: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54-01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1临床资料

2006年~2007年我院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病种:新生儿感染18例,新生儿窒息16例,高胆红素血症11例,早产儿16例,小儿肺炎10例,过敏性紫癜8例,腹泻21例。其中:男孩63例,女孩37例。年龄最小1天,最大7岁,平均年龄2.6岁。

2方法

2.1材料采用苏州碧迪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贴、一次性注射器、可来福接头等。

2.2静脉选择选择粗、直、富有弹性、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头皮静脉可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上肢前臂桡、尺静脉,下肢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据报导早产儿可选腋下静脉、腹壁静脉。

2.3穿刺头皮备皮范围以6厘米为直径,剃净毛发,用75%酒精擦净毛发,用0.5%碘伏消毒2遍。其它部位也可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或用0.5%碘伏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5~8厘米。待干,在血管正上方右手持留置针15~30度缓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压低角度,再进针2~5毫米。右手退针芯,左手将外套管全部推入静脉或余0.5毫米,退出针蕊,贴上敷贴,再将敷贴上的小胶布贴在穿刺处敷贴上。用胶布交叉在针梗处,然后将延长管反折向上贴。为防留置针脱出可用胶布沿针柄处绕头、脚1~2周。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拇指固定并绷紧穿刺点远端皮肤使静脉固定,用右手大拇指指腹推套管。

2.4封管用0.9%生理盐水5~10毫升封管,8小时一次。对没有脑出血、出血性疾病、先心、高凝血状态的患儿,用每毫升5~25单位的肝素钠盐水封管,是安全的,可减少堵管的发生。封管时用稀肝素钠盐水2~3毫升,头皮针斜面在肝素帽内均匀缓慢地推入1.5~2毫升,左手同步将小夹子夹在延长管前端与留置针柄交接处,余0.5毫升边退边推全部,拔出头皮针完成封管至次日输液。一般肝素帽及头皮针的容量为0.6毫升,以2~3毫升封管液进行封管,已能有效地冲尽留置针内残留的药物。

2.5留置时间时间短增加穿刺痛苦,造成留置针资源浪费,增加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美国护理学会将保留时间规定为3~5天,国内有文献报导,只要没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以的,留置9天则静脉炎发生的机会多,一般不可取。敷贴一般每周更换2~3次,如有污染、出汗、气泡等及时更换。

3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3.1穿刺失败主要原因是患儿血管情况及操作人经验。一般选择血管不能太细,以免针尖进入血管,导管送入困难,应选择平直、弹性好的血管,穿刺前松动针蕊,避免针蕊和套管粘连。进针时速度宜慢,回血后再进针2~5毫米,保证软管也进入静脉。退出针蕊时,速度不宜过快,用力不宜过猛。

3.2留置针脱落及局部渗漏为防止脱落,穿刺后可用长胶布固定针尾,头部可用胶布环形固定,备皮要剃干净,敷贴不要贴在头发上。手背足部可用纱布、弹力绷带,棉布垫等保护。输液时应加强巡视,若局部肿胀、渗漏应及时拔除。

3.3阻管封管方法不正确,穿刺部位过度活动,回血多未及时处理,输液时未及时推注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推注的抗凝液量不足,推注速度太快等都可以发生阻管。因此封管液要达到2~3毫升,推注速度要慢,边推边退针并慢慢拔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防止回血现象,避免堵管发生。

3.4静脉炎常见有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静脉炎。所以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刺激性、高浓度的药物,再输非刺激的药物。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后,可先用0.9%生理盐水5~10毫升冲管,再推注稀肝素钠液封管。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应停止输液,立即拔除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酒精湿敷。皮肤发红或坏死用喜疗妥软膏和百多帮软膏交替擦拭。

3.5血栓多发生在血流缓慢且血量丰富的静脉窦附近,或高凝状态的患儿。应避免在静脉窦附近输液,不要过度活动,以免增加静脉内压力。高凝状态的患儿,用肝素封管时量要充分,一旦发生套管堵塞,应重新穿刺,不可强行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的血液压回血管内,以防造成栓塞。

4护理体会

①使用静脉留置针,保留了一条静脉开放通路,保证了危重病儿的合理用药时间。②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了静脉的穿刺间隔时间,从而大大减少了病儿浅表静脉的破坏,有效的保护了静脉,同时也减轻了病儿的痛苦。③减少穿刺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留置针的套管由先进的塑料材料制成,管壁光华平整,且在血温下有很好的柔韧性,与穿刺点的血管壁紧密衔接,因此,不易刺穿血管壁而引起渗漏,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④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张金珠,吴丽珍.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论坛,2008,6(3):111-112.

[2]王立华,徐玉华.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报,2008,29(4).

篇5: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临床资料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对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应用 ;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22-01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以其有利于减少长期输液病人痛苦、保护血管、使用方便、减轻护理工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而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3~80岁,保留时间最长5天,最短2天,其余病情稳定,无需继续置管。

1.2穿刺前准备:按照要求操作者衣帽整齐,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操作中的感染几率。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用物准备:使用留置针前,首先要对留置针进行检查,看看针头是否有倒钩,套管是否有断裂、开叉等情况,如果有就不能使用。其次,一般成人选用18~20号针头,小儿选用20~22号针头,大量失血或需快速补液时,常常选用16号针头。穿刺血管的选择通常选择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等四肢的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尽量不要使用手掌部静脉,还应该避开关节处及静脉瓣处。严禁在有感染处安置留置针,有皮肤病或开放性伤口患者,也要特别注意,应该避开患病或创口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1]。

1.3穿刺方法: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2]。

1.4封管液的选择: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2护理

2.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2再次输液时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2.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

2.4并发症的处理

2.4.1静脉炎: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

2.4.2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局部血管硬化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

2.4.3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

2.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

3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及随时抢救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和静脉硬化,同时静脉留置针患者可自由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燕勋,黄秀嫦.浅谈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6):84-85

篇6: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方法

作者 单位

[摘要]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总结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常规管理要求,并分析了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护理管理要点。提出避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巡视并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为病人提供安全输液,实施安全护理的护理管理体会。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护理管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以其刺激性小、使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等的优势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青睐。静脉留置针输液目前已成为临床医疗广泛应用的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内的套管短期内留置于患者的静脉中,护士可一次穿刺进行多次输液,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也为需要监护的病人带来及时护理的保证。本文总结分析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报告如下。1操作方法 1.1无菌观念

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首要要注意的是必须始终遵守无菌观念。穿刺部位的消毒一定要到。保证每天输液器的更换,以及每周肝素帽的更换。针对穿刺部位出现的炎性可湿敷50%硫酸镁溶液,对于2d以上者应采用毛巾热敷或理疗的方法保证血管通畅并减轻炎症。1.2穿刺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在选取较为粗大、顺直、不易滑动的部位,输液瓶输液管紧密连接并排空气体,对选定的穿刺部位周围10cm进行常规消毒,以15°~30°的角度穿刺进针。有血液回流后持针的手与另一只手配合,在另一只手送软套管时持针的手将针芯拔出。然后用相应的固定胶布固定,将患者基本信息及留置时间等相关内容记录在静脉留置针观察记录本内。

1.3封管操作

输液结束,用0.5%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力量大小适度。应先拔去针头至仅剩针尖为限度,封管液推注到仅剩余0.5mL后,边推边拔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腔,保证针头斜插入留置肝素帽内推入其中。留置针留置时间应在七天以内。透明敷贴应当及时检查防止松动。2留置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2.1健康教育

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理人员应以和善的态度和语气给予病人沟通,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同时要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大幅度活动。此外,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静脉留置针区域皮肤的清洁度,防止污染,并及时更换。

2.2留置期的护理管理

①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渗液或渗血时,要立即进行处理,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和更换固定敷贴;②穿刺部位肿胀、脱管、发红、发痒等情况时,要立即拔去留置针;③保证输液管的畅通是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关键。[1]留置期间输注不畅,主要由于穿刺不当、固定牢、套管送入操作不到位、病人过度活动等情况。针对输注不畅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尽量避免因操作问题引起病人的二次或多次穿刺;其次,固定完成之后要详细的告诉患者保证输液器不被压并尽可能留意输液情况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针对容易躁动的患者,要给予一定的强制约束。④一旦出现局部炎性改变和静脉硬化,应尽快拔管,对症处理之后换合适部位留置静脉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d。高质量的护理操作可延长留管时间。⑤如有血块堵塞,切忌将套管内阻塞的血块直接推入血管内。可将小血栓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也可以将25mL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局部注入后封管30min,促使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达到畅通目的。

2.3合理输入不同浓度药物

对于浓度较大的、较为粘稠的药物应合理安排在浓度较低的药物之间,以保证患者的血管柔软度,顺利输液。对于能够稀释到一定浓度进行输注的尽量进行稀释输注。

3留置针使用期间异常问题的护理管理 3.1皮下血肿及液体渗漏

皮下水肿的发生原因: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尤其是血管不明显时增加了穿刺难度,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突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液体渗漏的发生原因:不当选择穿刺部位、较小的进针角度、没有牢固固定、未完全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过高的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液体渗漏也与药物浓度及其理化因素有关。

护理管理: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基本技巧,动作应轻巧、稳、准。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把握好进针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3.2静脉血栓

发生原因: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可损伤血管壁,久之可形成静脉血栓。护理管理:为防止血栓形成,护士应合理有计划地使用血管,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3.3静脉炎

静脉炎所致条索状红线沿静脉走向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较为明显,可伴有全身症状。静脉炎是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1%~26%。[2]化学性静脉炎与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感染性静脉炎多与无菌损伤不严格引起。

3.3.1静脉炎与相应穿刺

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如患者处于半坐卧位,在重力作用下肢输液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上肢输液。无菌术。穿刺时消毒剂使用过多,又未待干就实行穿刺,未按标准彻底规范消毒穿刺部位,未牢固粘贴贴膜。留置时间。套管针在留置5d静脉炎发生率为0%,不能主观依靠护士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炎性改变和堵漏,周围皮肤的清洁程度而任意延长留置时间。穿刺技术。穿刺技术质量的高低与静脉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药液性质、液体量输液速度。输入高浓度液体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液体外渗、血管变硬、变红,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输液速度,每日液体量超过1000mL,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研究表明输入刺激性液体与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关系最强。[3]留置针型号。选择24G相对细小的留置针,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封管技术。封管方法不当,未正确选择封管液,速度过快过猛,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内局部压力引起外渗,静脉炎的发生机会可显著提高。机体抵抗力。机体免疫力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密切相关。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具有较低的免疫力,可以降低机体修复静脉壁损伤的能力,可以降低机体抵抗机械性刺激和局部细菌性炎症的能力,当出现局部血管壁损伤、机械刺激和细菌炎症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要选择粗直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的血管为宜。尽量避开在下肢静脉穿刺,如果不可避免在下肢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并给予热敷,减轻药物对下肢的刺激。要选择较小型号的针头,可降低机械性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机会,留置时间规定为3~5d。提高穿刺质量是避免和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根本途径。可持续湿敷50%硫酸镁溶液。基本原理为利用硫酸镁高渗作用,细胞脱水后局部水肿消除;保证血管充盈程度,避免血管痉挛发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静脉血管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热敷等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等症状。如发生静脉炎且较严重,在药物外敷和理疗的基础上,可静脉滴注抗菌药物预防全身感染的发生。4护理管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及时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同时要熟练操作,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篇7: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2、措施: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脉留置针穿刺比头皮针穿刺难度大。

2、措施:①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②采用2人配合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操作者选择血管,常规消毒,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3 cm~5 cm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见回血后不再进针,助手在穿刺前先固定穿刺点上方皮肤,穿刺成功后协助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助手要保持和穿刺者一致的角度和力度。操作者松开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助手松开穿刺点下方皮肤,打开调节器调速度,敷料固定。

(三)液体渗漏

1、原因: 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2、措施: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正确固定无菌贴膜,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四)导管堵塞

1、原因: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措施: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封管方法: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生理盐水用量为3 mL~10 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 mL为宜。

(五)静脉炎

一般认为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原因:①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②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不彻底;③未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液体和药物滞留下肢静脉的时间长,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高;上肢静脉由于血管细,大多在手背、前臂,活动度大,易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这表明选择粗直及活动度小的血管使用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药物本身对血管有刺激性。

2、措施:①留置时间为3 d~5 d,最好不超过1周。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碘酒、乙醇消毒范围要大,直径为6 cm~8 cm,干后进行穿刺,防止手污染针头或穿刺部位;再次输液时重新消毒。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经常更换胶布的固定位置,防止刺激皮肤。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及时处理。③嘱病人在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脱针,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留置针穿刺时来回移动,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 min~20 min,2 h进行1次。同时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如在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对需要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病人,应每隔4 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1次,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

二、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篇8: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巧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与固定; 操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19-01

由于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活动影响少,更重要的是便于维持静脉通路,用于紧急抢救及间断给药,同时操作简便,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已作为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得到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留置针的设计、穿刺和固定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改进。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科760例患者使用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我们对穿刺方法和固定技巧进行了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60例,男406例,女354例,年龄16至87岁,平均年龄46岁。留置部位均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3天。使用材料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aⅡTM密闭静脉留置针22G、24GY型,3M医疗产品供应的型号为6cm×7cm透明敷贴和内附输液贴两条。

2 方法

2.1 充分作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个人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良好的心理素质;(2)用物准备:包括药物、静脉穿刺用物、静脉留置针和固定材料;(3)病人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告知留置针作用、注意事项、保留时间,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保持体位舒适;(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2.2 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 选择粗、直、弹性好、方便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细、短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机率[1]。

2.3 穿刺技巧: 采用自然状态静脉穿刺法。被穿刺手放于自然状态,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紧止血带,操作者先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充分转动针芯,常规消毒皮肤8×8cm,嘱病人自然放松被穿刺手,手向掌心方向弯曲成弧形1300[3],操作者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放于病人手背两侧,紧握病人并拢四指或五指,绷紧血管下端皮肤,使血管充盈固定,右手拇指和食指呈上下方向持针,与皮肤呈30﹣45°角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食指和拇指呈前后方向持针,降低角度以5°角平行进入,沿血管前行2﹣4mm ,以确保外套管进入到静脉内再送管。送管时右手退针芯,左手送管,仍需绷紧皮肤,送管完毕,松止血带,防止皮肤松驰血管滑动,引起导管扭曲、打折,送管困难。

2.4 固定技巧 :采用四贴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1) 取3M透明敷贴内附输液贴1先固定外套管Y型针座横贴于皮肤上; (2) 然后揭去无菌透明敷贴衬底,将针座部位完全置于敷贴内,将敷贴与针座紧密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双手大鱼际肌向两侧轻压敷贴10—20秒, 利于敷贴胶层与皮肤粘合,减少空气腔,切勿拉伸敷贴,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 (3) 再将留置针尾端按走向U型盘曲延长管,肝素帽置于敷贴上缘1-2厘米处,输液贴2贴肝素帽于皮肤上。切忌将肝素帽、连接输液管头皮针贴于3M敷贴上,以免影响牢固性,亦不宜将肝素帽固定于皮肤上过高位置,以免折叠成角影响通畅,同时范围过大不宜保护;(4)再将写有日期时间的记录膜作为一输液贴,与延长管贴于敷贴表面输液贴1位置,以加固延长管。如肝素帽上输液贴松动,可随时更换,不影响透明敷贴的牢固性和留置针的使用。

2.5 加强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中,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原因是敷贴脱落[3]。告之病员留置针部位避免摩擦、潮湿,避免局部肢体剧烈活动、受压、下垂、提取重物,以減少敷贴卷边、脱落和防止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3 小结

操作者良好的穿刺技术和妥善的固定方法,不仅直接保证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和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还同时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采用被穿刺手处于自然状态下,手向掌心弯曲成弧形1300,直接刺入静脉,既可防止血管滑动,又能减轻因针尖在皮肤内潜行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剧痛。穿刺时拇指和食指不同的持针手法,既可避免进针时力度不够进针困难,引起病人痛感明显,又能避免刺入过深,穿透血管壁引起皮下血肿和液体渗漏的发生,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采用“四贴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可见性便于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固定Y型针座,可防止留置针脱出;双手大鱼际肌轻压敷贴10—20秒,可通过热传导可增加敷贴粘性,减少敷贴卷边脱落;U型固定延长管,肝素帽固定于敷贴上缘附近,便于连接输液器头皮针和封管,减少局部摩擦;记录膜贴于敷贴表面白色输液贴上,文字更清晰,还可加固延长管,充分利用材料。此方法牢固、美观,方便、节省,病人满意,活动方便。同时加强病人宣教,更有利于留置针的保留,减少非计划性拔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2]梁慕珍.输液时针头直刺静脉减轻疼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8):694—695.

篇9: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 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 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1)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2)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 10~100单位/毫升

保留时间

持续12小时

用量

5ml 生理盐水: 保留时间

持续8小时

用量

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C、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

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三、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每周至少2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静脉炎

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五、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且每周需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2、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不超过7d,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4、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5、留置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6、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动脉置管的护理

一.穿刺径路

(1)桡动脉:病人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穿刺点位于手掌横纹上1~2cm的动脉搏动处。(2)肱动脉:病人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穿刺点位于肘横纹上方的动脉搏动处。(3)股动脉:病人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的动脉搏动处。

二、步骤(以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插管为例)

(1)桡动脉穿刺插管:通常选用左手。将病人的手和前臂固定在木板上,手腕下垫纱布卷,使手腕背屈60°。术者的左手中指触及桡动脉,在桡骨茎突近端定位,示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穿刺点在两手指间。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角进针,对准中指触及的桡动脉方向,在接近动脉时才刺入动脉。如有血液从针尾涌出,即可插入导引钢丝;如无血液流出,可徐徐退针,直至有血液涌出,表示穿刺成功。插入导引钢丝时应无阻力,若有阻力不可插入,否则将穿透动脉进入软组织内。最后,经导引钢丝插入塑料导管,并固定导管,即可测压。

(2)股动脉穿刺插管: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处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左手示指、中指放在动脉搏动表面,示指与中指分开,穿刺点选在两手指间。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及局部麻醉,右手持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其余同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三.注意事项

1、动脉穿刺术仅于需动脉采血检查及动脉冲击性注射疗法时使用。

2、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3、拔针后局部用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压迫后仍出血不止者,则需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以防形成血肿。

4、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d,以防发生导管源性感染。

5、留置的导管应采用肝素液持续冲洗(速度为3ml/h,肝素浓度为2u/ml),以保证管道通畅,避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四.临床应用特点

a利于有创动脉血压的连续监测 动脉穿刺置管后,经换能器连接心电监护仪,可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以便进行循环功能监测,判断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为重症患儿及大手术患儿的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b有利于快速抽取动脉血标本 先心病患儿术后循环功能较弱,血管充盈度差,抽取血标本难度大。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检测,要求快速及时。留置动脉测压管后可以直接从三通处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避免因反复抽取动脉血而损伤血管,以及穿刺不成功而耽搁检查时间。

c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动脉留置针管腔为软针,且穿刺点与血管壁紧密衔接,不易使液体外渗,对血管壁刺激性小,易于留置。从而避免经常穿刺或患儿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又能减轻监护室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护理

 保持管道通畅,连接正确 注意各管道连接正确、衔接紧密,防止漏液;封管要严密,避免回血。若有回血应及时用等渗生理盐水或5~12.5U/ml肝素盐水稀释液2~3ml注入导管,每1~2h冲管1次。每次冲管前均应先回抽,检查是否通畅、有无血块,如回抽受阻切不可用力推,应调整位置后将血块抽出,再推注盐水,否则易将小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操作过程中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写明标识,做好交班,切不可经动脉输液。

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从三通处抽血标本时应以5%碘伏消毒接头后方可抽血标本;保持留置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情况,若出现周围皮肤潮红或有脓性渗出时,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若患儿有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时,应及时从导管内抽血进行血培养检查。为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我科采用一次性无菌贴膜,其能与皮肤紧密相贴保持置管口无菌,便于观察穿刺口情况。24h应更换贴膜1次,若贴膜不粘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 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穿刺成功后,将针柄及延长管固定于皮肤上,插管侧肢体用夹板固定、制动。以桡动脉为例说明固定方法如下:用宽绷带将小夹板固定于手腕部关 节处,再用绑手带经手掌下从夹板中间穿过固定于床旁,松紧度以不影响患儿血循环为宜。经常观察导管有无脱出并做好交班。

 留置时间及拔针技巧 一般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患着生命体征平稳、血气正常,不需要常规检测循环功能,抽取血标本后,可拔除动脉置管。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先抽出回血1ml,观察留置管通畅后,推注肝素盐水1~2ml,彻底消毒后,先用创可贴紧贴于针眼处,然后将消毒好的小橡皮塞(或无菌硬纸球)按压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留置针,以长20cm,宽1cm的长胶布固定,加压15~30min。

篇10:略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 论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 【论文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 论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

【论文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1方法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 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3做好物品的准备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正确的封管

2.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上一篇:施工现场防汛防台总结下一篇: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