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2024-05-30

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精选9篇)

篇1: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

普通话 应用能力 培养

论文摘要:

普通话是现在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中国语言,从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目的着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的国家,普通话是现在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中国语言,它能使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人民更好地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使我们国家形成一个总体,促进经济、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普通话水平的高低更是成为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上岗条件和师范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条件。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不光是要会说普通话,还要能说,说得得体、恰当。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一)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将会接触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比如面向社会最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行业,如商业、铁路、民航、航运、交警、公共汽车、出租车、邮电、银行、保险、医院、旅游场所、影剧院、文化馆、博物馆等,均是普通话语言环境的重要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就业时,如果能将普通话应用自如,将会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占有优势。

(二)便于沟通交流

中国现在人口流动频繁,南下轻工业,北上重工业,西部支援,东部淘金,人群各种各样,方言形形色色,如果不会说普通话,简直寸步难行,金口难开。如果坚持说普通话,你会发现普通话越说越标准。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方听得更清楚,意思表达更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三)更能体现个人修养

中华民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库中的精华部分,它不但是由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组成,吸纳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的精华部分,甚至还吸纳了外国的词汇,并且根据外来的语言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词汇。学好普通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扩大了个人的知识面,体现了个人修养。近几年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逐步提高,因为普通话更能体现公务活动的庄重性,所以许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普通话说得好不好,都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公众形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语言情况复杂

各高职院校生源遍布全国,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以湖南为例,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查证,方言多达9种,语音面貌差别很大。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情况参差不齐,导致在日常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不重视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普通话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他们甚至觉得学好英语比学好普通话更重要。在学校里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过的专业证书已经够多了,普通话“不学也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上有要求,课外无所谓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普通话,可一下课就忘了,不管是教师和学生讲话,还是学生之间聊天,方言土语,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就出来了。语言的学习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营造的。

(四)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的力度不够

抓语言多,抓文字少,比如活动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三、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高职生对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认识

对于认为学“普通话无用”、“不学也会”的观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作用、意义、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介绍,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普通话不达标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普通话不标准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他们自然会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可随着年龄增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较差,有较重的方音,因此羞于开口,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讽刺、笑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生活中更不敢练习,所以便干脆“方言到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来把握课堂气氛,调整授课进度,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敢说普通话,让学生情绪饱满和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教材建设,根据高职专业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可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在高职院校,应该成为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而展开。这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明确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与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普通话课程时,通常会自行选择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的编写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对口语表达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薄弱,更谈不上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但高职院校的普通话口语课程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因无专业特色,学生学起来缺少职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普通话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理想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写案例进行实训,比如文秘专业的教材可以选择办公室内与领导、同事的场景对话,或是在接听电话时的口语表达;法律专业的教材可以编写模拟法庭的案例。总之,就是要将普通话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编写对学生更有用处的指导用书。

(三)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提高高职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1.分专业开设普通话训练课,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普通话训练这一课程,进行专门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情景模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文秘专业,可以设计一个领导来电交待工作的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领导和秘书,这个模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发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秘书人员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办事能力、礼仪礼节进行了实训。另外,故事接龙也是学生们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由老师先说一段故事的开头,交待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往下编,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很喜欢参与这样的`游戏,这样,师生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受到学习基础或所处方言区的影响,普通话的水平会有差异,甚至可能两极分化较大,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提高效率,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益于在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2.以语文课为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除了专门的普通话训练课以外,语文教学也是进行普通话训练的主要课堂,对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合一的,全方位的语言练习。因此,国家语委要求语文老师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甲水平方能上岗。学校应要求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写规范的汉字;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串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语文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辅导,让语文课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其他课程的老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活动中,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四)丰富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身先垂范作表率。其次,通过课外训练,辅助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一是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让使用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借助学生社团。学校有许多社团,它们多多少少均会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生联系,比如演讲社团,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文字使用的综合性演练;合唱团,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发声和用气;话剧社,不但能够学习发音,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艺术表演,更加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他的还有书法社、文学社等等社团,他们的活动都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训息息相关。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影响带动众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令.对高职普通话口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5):19-20.

[2]袁钟瑞.关于城市普及普通话问题

[3]梁焰.提高高职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四法”[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9):23-25.

[4]江倩.浅议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j].才智,2009,(30):210.

[5]左晓丽.浅谈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通话教学[j].科学教育,2009,(4):18-19.

[6]顾晶.浅谈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32-34.

[7]张丽红.抓住普通话教学的特点[j].时代文学,2008,(9).

[8]田青.普通话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9):44-46.

篇2: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2008年,中国教育报以《汉语能力——21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为题报道了大学生的汉语能力。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职业教育的倾向性,语文的边缘化,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太明显,致使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显得更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这与大学语文因袭中学语文的理论困扰、自身的定位和定性模糊、脱离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有一定关系,而解脱困境的出路在于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现状

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强调的是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仅仅凭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然而语文这门工具,它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竞争能力,争取更多的机遇。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表现为: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和能写善文。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我国众多大学生不论愿意与否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尽管许多高职毕业生能熟练掌握一门甚至多门技术,却连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学习总结都写得支离破碎,更别说其他的写作能力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三差两多”的现象。“三差”只成绩差、自主能力差及行为习惯差;“两多”只自身问题多,家庭问题多。因此,在语文应用能力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行文无逻辑,错别字连篇;更有甚者连请假条都写不清楚,有人把这现象概括为“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和“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以上这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状况如得不到解决,则会严重影响高职生的成材。

二、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套技能。”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它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仅要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通用语文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语文能力。实践证明,语文能力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获得的,而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当前“以人的职业准备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观,决定大学语文突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读的能力。本课题组在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调查中,也得出结果,作为一个高职毕业生语文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说(占87.1%)、写(占44.3%)、听(占34.3%)、读(占14.3%)。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说、写、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1.口头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通讯工具的现代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地依赖口语交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经过本课题组对湖南五地区的高职院校600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67.8%的学生认为自己语言交际能力最弱。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差,对学生的远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课堂上,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朗读教学。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储备语言材料,获得语言规律,大好口语基础,纠正口语交际中的种种语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个连朗读都不流利或不清晰的学生,能够自如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能够融入现在与未来的社会。因此,朗读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2.应用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也是社会最需要的能力。有人谈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也会面临类似美国六十年代经历的“写作危机”,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实用书面应用能力低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也就是实用写作能力低下的危机。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多高职毕业生不仅一般的通知、总结不会写,连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用写作类文章也不能完成。这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一个强烈要求——尽快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语文实用写作能力。

在大学语文课中,结合应用文体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模仿和练习社会必用的各种应用文写作。学一种文体,写一种文体,尽可能掌握社会通用文体和专业必用文体的写作模式。同时,加强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增加并充实应用的实例内容。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也是能够做到的。

3.阅读欣赏能力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熟读与背诵。战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潜心苦读,熟研了太公《阴符》、六国势要,因而练就了口似悬河、舌似利剑的游说本领。唐代李白5岁诵六甲,10岁通百家,终于成了留芳千古的伟大诗人。古人的以其苦读经验道出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叙述了熟读的意义,“熟读也是一种模仿,就像写字、绘画要模仿手腕筋肉活动的技巧一样,它要模仿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熟读久之,则作者之神气,音节和声调拂拂然似与我之喉舌相应,即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一旦加深,到了作文时,痕迹就会复活,词句就会自然地从口中溢出,写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虽然我们写作时时边想边写,但在“想”时,便会融合进前人的创造,在“写”是,也会吸取去过去的经验,积累多了,就会足部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最终进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因此,熟读、背诵是语文应用能力提高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贵在应用,教师应当为应用而教,学生应当为应用而学,教学的成败得失都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上。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尽到了自己“分内的责任”,为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整体战略的结果。《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2000年, 教育部下发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试行) 》, 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这意味着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因此, 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 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 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遵循《基本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要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 加大听说技能的训练, 把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为重要任务。然而,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 学生英语基础差

我国高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虽然经过了几年的英语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但总体来说, 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小, 发音不准确, 语法基础薄弱, 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差。许多高职学生英语不会读也听不懂, 讲不出也看不懂, 发音错误, 语调怪异, 汉语式英语比比皆是, 这些问题都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2. 应试教育的制约

时下, 大多高职院校将获取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 用人单位也极度重视这一纸证书, 所以考证成为当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和目标。在英语课堂中, 学生只关注语法等知识点, 而毫不在意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提升。应试教育使教师时刻牢记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思考和表达, 这样就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缺乏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而且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言之,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知识更渊博, 实践水平更强。然而,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在讲授专业英语时, 如护理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学生本来很感兴趣, 但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课堂上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讲解单词、翻译课文, 无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高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与建议

1. 优化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重讲授轻实践, 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 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 教学活动要和社会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应倡导优化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任务为中心, 用启发、研讨、辩论、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仿名人演讲、复述故事、开展英语角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 多元化英语评价考核体系

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笔试考核很难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 因此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综合的评价。如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应用能力, 又要评价情感能力。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 使其由被动的受评者变为主动的参评者, 达到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促使其发奋图强。另外学生的课堂英语口语表现、第二课外活动中的英语表现也可作为考核方式。

3. 加强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又要了解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善于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形成“博”、“专”相统一的知识结构, 还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加强教学反思, 不断深化教师个体的内涵和素质, 努力提升学术修养和科研水平。此外学校应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培育一支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

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英语, 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听说训练, 增强学生互动, 提高课堂趣味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才能使高职英语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为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伊辉春.《试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育探索》, 2009年第9期.

[2]邓春梅.《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出路》.《中国成人教育》, 2009年第13期.

[3]孙迎月.《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 2009年第14期.

篇4: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关键词: 高职实训 考核方式 创新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学校、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培养学生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情况下,学校与企业、行业要签订合同,用好资金,解决好实际问题,尤其是人职匹配问题,既能提高应聘者的收入,解决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又能解决企业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劳动者的问题。其本质是以学徒的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媒介,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载体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

一、关于职业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即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形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职业能力测试来体现。进行职业能力测试,能更好地确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并能胜任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类型。职业能力测试,又称为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是通过某些测试量表、问卷、实操技术来预测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职业性格、职业人格等倾向性测试。

二、现代学徒制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

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突出“高”、“职”两个特色。“高”字不是指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综合的职业能力”;“职”字是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也就是职业教育的特色。

1.知识经济对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必然要接受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一点毋庸置疑。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职学生要学会学习;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内涵所在。

2.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曾指出,职业教育“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因此,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育人,而且在于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多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学科教学模式。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和较低的职业能力。当前的高职教育专业课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离、滞后,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以往的“填鸭式”与“满堂灌”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讲的多,实操训练少,学生无法掌握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后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同时,可以使得受教育者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能力,才能尽快熟悉和适应本职工作岗位,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实施“校中厂”、“厂中校”的形式,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贯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是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形式,将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相互融会贯通,企业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提供工作岗位并安排师傅进行“师带徒”的技能培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的关键。因此,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就是行业、企业能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所以教学环境和社会支持是没有问题的。有效的教学环境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2.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英国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能习得本企业某固定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所培养出的人才是缺乏问题解决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机器人”。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则较好地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等团队素养的培养和塑造。综合能力本位思想所强调的“能力”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的整合,是广义的概念。能力必须与一定的职业情境相联系,而且具有复合性、职业性、拓展性、人际协调性等多种特征,包括技术实践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3.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的“艺徒制”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工艺。在德国的宗教文化传统中,职业是一种“天职”,如今在德国古老的市街巷井中,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技艺。中国古老的“艺徒制”是集技能操作和德育素养于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方式,师傅向学徒传授安身立命的技能和生活方面的知识,虽然中国古代“师徒”文化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但中国古代传统的“艺徒制”深刻地影响了今日中国的两种现代学徒制发展形势,更重要的是其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技艺文化。

综上,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解决当前理论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实现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全社会,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都要积极支持配合,同时借鉴我国传统“艺徒制”文化的精髓和西方现代学徒制的成功案例,积极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大批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篇5: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张庆云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在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过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着眼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文约3200字。

【关键词】多元智能 高职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结构》专著,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八种智能要素组成。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各种智力不断地受到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阻抑。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在职业教育领域研究较少。多远智能理论提醒教师应从多元渠道切入教学,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综合性、实践性素质训练,正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因此,要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创建有利环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

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对于专业实验课教学,应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对于实习课教学,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的的专业实习和专业培训,确保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活动能够得到落实,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鼓励支持在校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技能大赛等各项活动,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要加强实训管理,积极开展生产性实训,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在实践教学中,多措并举,多种形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探索实践教学训练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德纳指出,由于太多的原因,今日有大多陈旧的教学内容仍然保留在课程里。我们应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重新确立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使之利于传授当今急需的技能、知识和最重要的理解能力。高职院校应当大胆探索实践教学训练模式,勇于更新课程内容,更新教学理念,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从统一规格向差异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意识;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从单向传授向相互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从居高临下向师生和谐转变,树立情感意识;从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丰富课程资源,营造合作文化。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学生智能互补。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

质性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较有争议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争执起来,在相互论辨中相互提高认识,增长智能。也可以设计从不同角度提炼主题的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意见后再相互交流,在协作中提高各种智能。这时,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针对学科特点,改革实践教学手段。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要多种多样,切不可千篇一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实习课中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参与教学之中。同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直观性,进行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提高各种智能。

改革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多维的角度进行。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同样显得十分重要。让每个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三、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立足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能够洞悉市场前景和专业发展方向。同时,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70%以上,切实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调整课程门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技能培训。高职院校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训等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如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电气强化实训、汽车检测等。为切实落实实训计划,我院制定了严密的实习大纲和指导书等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建立了20处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先进的工作理念,实施产学研结合。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研用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通过产学研用合作,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校,接纳学生实习并安排就业,学生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完成了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教师在与企业的接触中也改善了知识和能力结构。随着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入,企业为学院走向市场铺平道路;学院也为企业设计合理的人才结构,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稳定。

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制定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论文指导计划。指导教师由教授(研究员)、副教授(高级实验室、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讲师(实验师、会计师、工程师等)担任,科学指导,严格要求,使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整体提高,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开设创造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开设《创造工程学》、《创造心理学》等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规律和创造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各社团组织要经常开展演讲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经济社会文化迅速发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这个富于变化的时代中,就要不断更新。我们要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钟祖荣 伍芳辉主编:《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2、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

3、杨艳云,《关于多重智能理论的几点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9。

篇6: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作者:徐玉兰

[摘 要] 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多年来,由于高职教育教学基本还在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致使大多数毕业生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载体,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职业能力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海关总署发布的5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表明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国的外贸还未走出低谷。高职院校以外贸外企为主要就业方向的商务英语专业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异常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卡耐基有句名言:人的成功,百分之三十靠个人的专业技能,百分之七十靠处理人际等综合技能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固然要重要,而对他们的未来影响更大的乃是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前两天,笔者的第一批学生返校聚会,很多都感到学校学的知识根本没用上,而当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几个学生竟然自己办起了厂子。最近一个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回来参加论文答辩,说已确定被单位送往新加坡,就因为她做事认真,且擅长沟通。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者,应当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抓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凸显他们相对于本科学生的优势。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的讲授,应实施“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构成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曾指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做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求实习单位配合填写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组织教师跟踪调查往届毕业

生的就业信息等等。根据各方面采集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感到比起以往企业重视人才的学历、成绩,如今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要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能力方面最注重的是要能与人合作,善于理解沟通,能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近年来,许多外贸企业为金融危机所迫不得不大量裁员,这就要求应聘的学生不仅能招来即用,更要会灵活处事,一岗多能。从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研究,力求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

深悟商务英语教学之道的许多专家包括英国的MarkEllis都认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商务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在商务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分析、讨论和语言表达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创设情境,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热情。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还是以精读和翻译课程为主,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职教届近来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目前最为流行的的莫过于“项目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二者都强调要突出实践教学,讲求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以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为首的一些研究者们,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的要求,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运用于商务英语课程,这种模式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商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即以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要求教师能够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将整体过程再由简单到复杂,由新手到专家的顺序分成一系列的学习领域,然后在各领域中按照主题单元设置完成该领域任务的不同情境。这些情境即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口贸易活动为例,主要工作领域可以按照其流程分为:磋商、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要完成磋商这一学习领域,我们可以相应设置邀请发盘、发盘、还盘、接受等情境,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法完成各情境的教学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地研究和理解,充分结合商务活动的真情实景,为学生创设仿真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创造性地完成语言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3.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商务英语强调实用,即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活动。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和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交际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角色扮演法(例如,模拟商务谈判活动)能给学生虚拟职业岗位情境的切身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活动;促进群体的互动。而案例分析法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在仿真情境的设置上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本上每一单元都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场景,有利于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如中级Unit2b,Corporate hospitality中编排了四个案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我客户公司的总经理Pietro Zanelli,45岁,从罗马来到我公司,欲对与一宗大买卖有关的一两个细节作出最终决定。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Vittoria.任务是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款待这个客户。学生在各自想好自己的行动方案之后,两人一组开始讨论。在示范表演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有的要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然后去饭店吃饭;有的则认为应该先吃饭,再去剧院看戏,而且都能充分表达各自的理由。有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要带客户去购物,然后为他们买单。原因是要促成大生意,有时需要先付出一定的代价。一语道出了当前社交活动的“黄金法则”。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差异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性思维。

三、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巩固性或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如一些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在线模拟训练的商务英语操作软件,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鉴别、筛选信息,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商务环境下的就业能力

“工学结合”是以工作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由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实习实训,是对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检验过程。学生通过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发现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需求。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院外语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现在此列出,以期共同探讨。

1.语音语法实训。这是针对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而安排的实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语音语法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纠正较严重的语音语法错误。为接下来的商务英语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听说综合训练。以运用商务知识和词汇训练口语表达为目的,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附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帮助学生尽快拿到四、六级证书。

3.BEC实训。这是结合学生工作岗位的专业实训,根据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学生提升了商务交际技的能力,学会了用英语熟练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的能力等等,是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前的演练。这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操作训练,也基本结合了多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要求,教师在实训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获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诸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全球性的BEC证书、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证书,以提升就业应聘的竞争优势。

篇7: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在现代化社会中,能力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生产力当中人因素所体现的最高标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高职体育教学中观念的更新是必然的,要想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等能力全面得到发展一定要重视起思想上的革新,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教学思想上应将体育教学放在学生自主锻炼和独立思考等位置上,并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个体发展联系到一起,促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3.2采取渗透教学方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采取渗透教学的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体能上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对高职学生来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将是影响未来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中所重视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来进行有计划的教学编排,促使教学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并帮助学生强化职业体能,促使他们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3.3积极开展比赛类教学活动

当前阶段,高职学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表现出:自闭、焦虑、偏执等情况,这些问题长时间的累计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都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在当前阶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要重视起学生心理健康,不能因为心理上的问题而导致学生出现过度的担忧和焦虑[2]。体育教学能有效的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会出现优势方和劣势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优势来提升比赛,不被对方所打败,而劣势方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想对策来突破对方。这种在体育当中的激烈教学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促使他们遇事沉着冷静,面对职业难题更加淡定。

3.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学生在生活中的优越性愈发明显,但徐盛本身的坚毅品格和优良品质却逐渐淡化,导致学生过度的依赖于他人的照顾,缺少拼搏的精神[3]。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强化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体育教学当中竞争类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竞争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竞争意识,以便于未来面对工作时能促使自我不断的提升,避免自暴自弃的现象出现。体育的各种竞赛都充满了竞争和合作,不仅能促使学生竞争能力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团队间的合作意识。

4结语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重视起个人的能力提升。不仅要提升创新能力和身体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加以重视。只有从全方位来提升学生的能力,才能促使他们职业生涯中更加的顺利,未来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王月成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晓琳.浅析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3):55-56.

[2]张义洪.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求知导刊,2015,(22):44-48.

篇8: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高职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发展速度惊人。而培养应用写作能力也是高职院校重点的教学内容。但是目前发现,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并不乐观。根据有关部门对一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在应用写作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强,并且写的五花八门,错误百出,甚至有的连作品的标题都没有。由此可见,在培养应用写作能力方面,高职院校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应用写作能力差得现象呢?这是有很多原因的:1.学生自身的能力问题是导致应用写作能力差得原因。2.教学的经验不够。“当今社会比以往更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那些质量差的文章却在教学中过程中大量出现”。这句话是美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所提出的。这不仅表达了应用写作的重要作用,更是指出了在应用写作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1.脱离实践。目前在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都缺乏应用写作教学经验,而且仅仅是中文专业出身,对其他专业学科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对写作这样必须具备诸多专业知识的学科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只是以授课为主,而且很多内容都是概念化的,听起来比较枯燥,更严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况也很少出现。

三、高职院校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1. 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培养告知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可以为服务社会做准备,这是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对高职教育的评价。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2.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应用文写作教育虽然不能直接培养出高级技术型人才,但能通过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警惕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对管理、行政等工作的规范化要求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在解决学生参加工作后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腔”、工作能力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以及掌握应用文的基本语体特征来得以克服和提高。

四、浅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1.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我们上面曾提到过,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方面,授课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传授的都是概念化的内容。在整个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堂课的中心,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造成学生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的这种只灌输理论知识且“唯我独尊”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正确的方法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用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多多的和学生交流心得,以此发散他们的思维,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2. 采用应用文“教学互动模式”

(1)结合专业,实现应用写作课与相关课程的互动

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不断新增的应用文写作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根据应用文的写作以及适应性等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相应的结合与互动,例如有些学生是学经济的,而有些学生是学法律的。如果在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时候,经常性的融入与他们对口的专业知识,那么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立足现实,实现写作能力和实践的互动

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关键还是要亲自动笔,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毕竟理论的东西是死的,只有亲自“体验”,把自己所思所想用笔表达出来,才是最实际的锻炼方式,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肯定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那么如何很好的完成这个过度呢?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多写多练,而具体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在课堂中进行写作训练、在校内搞活动的时候进行实践写作训练,抑或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候进行写作实践等等。

结束语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应用写作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时刻了解发展趋势,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中积极主动的去创新应用写作的教育理念,并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效率。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诸多的角度出发,例如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内容的实用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何桃.教学方法上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19).

[2]刘桂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2).

[3]余莉萍.浅析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G].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5).

篇9: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关键词:“5E”教学模式,高师院校、英语阅读能力

【分类号】H319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显得日益重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高师院校英语教学中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旨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专业课程所占的课时是较多的,这充分说明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最受重视的,这样做是正确的,必要的。问题是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笔者深入课堂,听了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发现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专业课上的训练活动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中归纳起来,一种是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词汇、语法,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楚句法的语法结构,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记忆,而忽视培养语篇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以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展示与某一话题相关联的背景知识和相并列的内容,展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内容多,但很明显,课堂上学生反应较少,学生无法领会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这样使得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怎样,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英语专业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培养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呢?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5E”教学模式的程序为: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评价(Evaluate)。由于这五个阶段的首字母都是字母“E”,所以被称为“5E”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科学探究和知识主动建构的统一,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5E”教学模式在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笔者课题组成员以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的实验,证明应用“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有效地方法。本文以英語阅读教学为例,阐述“5E”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参与阶段(Engage)

参与阶段是整个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阅读课中教师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学习的话题、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这个阶段教师首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以及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其次教师以预先设计好的活动来导入教学,如介绍该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或对问题的反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此活动或问题,主要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的与话题相关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图片或视频等引入该课时学习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这一阶段,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考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通过话题的导入和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的,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阶段(Explore)

该阶段是教师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主要过程。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不光要求学生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同时对学生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语篇分析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把握整篇阅读课文的主题以及每个自然段的主题,理解所阅读课文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并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归纳并建构出共同、具体的阅读技能技巧等经验。这个共同的阅读学习经验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带着不同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进入学习主题的,构建共同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通过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能技巧得到了锻炼,一些同学的阅读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提高。

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并留意学生的反应,若有必要,应再提出一些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扮演引导者或咨询者的角色,学生就在探索阶段经历了提出问题、信息处理(如浏览、预测内容、功能及文体结构、快速阅读、确认或修正预测、进一步预测和更加仔细地阅读等)收集信息、分享成果,分工合作的过程。

3、解释(Explain)

该阶段要求学生对探索阶段所完成的阅读任务以及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并说明理由。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澄清错误观念,并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探索过程中的相关阅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和过程、技能形成正确的理解,并转变学生错误的观念。解释阶段是学生对阅读模式进一步理解提升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阅读模式被同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也是学生阅读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endprint

在此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探索阶段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经由小组讨论后,形成小组的共同结论,然后鼓励学生解释阅读技巧和阅读模式或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要求学生提供所归纳和总结的依据作更深入的说明。在学生提出解释后,教师可以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运用阅读资源或多媒体等以口头的方式,简单、明确、适时地介绍各种阅读模式以及阅读技巧和方法,并尝试矯正在探索阶段中发现的学生的错误和阅读方法。

4、迁移(扩展)(Elaborate)

该阶段要求学生将习得的知识与阅读技能应用到新的阅读任务或问题中,重视新掌握知识与阅读技能的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所掌握的阅读技巧进一步的熟练运用。

在此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阅读任务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想法,并通过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从而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5、评价(Evaluate)

该阶段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同时也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给学生提供机会检验其在新的阅读任务中自己的迁移能力。这一阶段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是“5E”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其余四个环节都需要评价的参与,这种评价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互评。

三、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5E”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例子为数不多。英语教学本身是一种技能培养的过程,而“5E”教学模式正好满足这一特点要求,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中应用“5E”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英语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Francoise Grellet, 《英语阅读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代鸣,姚宝峻,5E学习环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教学,2008

3. 高霞,“5-E”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9期

4. http://www.nsf.gov/pubs/2000/nsf99148/ch_10.htm (Sept. 3, 2000).

洪学典,男,1964年,白族,云南丽江,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民族文化。

上一篇: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题库(“两个务必”)下一篇:公司应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