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2024-04-21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通用2篇)

篇1:《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在这个暑假快开始时,宋老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梁衡写的《觅渡觅渡》。

刚接过这厚厚的一本书时,内心不由的一揪:这么厚一本书要看到什么时候!但当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完这本书后,之前的怨言一消而散,它给我带来的震撼令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真是一本好书!”

《觅渡觅渡》是一本文集,里面分了许多栏,内容很广。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伟人如山》。这一栏中主要写了_时期,一些国家重要人物的表现。它栩栩如生的表现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如大无大有的周恩来,敢于直言的张闻天,二死其身的彭德怀……

当我读到周恩来为了保护陈毅在人民大会堂怒斥红卫兵:“我就站在大会堂门口,看你们从我身上踩过去!”时,内心愈发对他敬佩,敬佩他的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当我读到张闻天为了纠正“大跃进”,在庐山发表演讲,公然“对抗”毛泽东,做捅破“皇帝的新衣”的第一人时,不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当我读知久经沙场的彭德怀“没有倒在枪炮下,却倒在一封谏书前”时,不禁流泪……

何为伟人,他们就是伟人。我们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精神。

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面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要勇于阻止,防止“李刚”事件再现。

《觅渡觅渡》真是一本好书,推荐大家,相信大家将会有更深的感触。

篇2:《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他完全可以像梁实秋一样,在抗日的热潮中仍做一个纯文人,怀着闲情逸致写写文章,以“杀人不是菜刀的使命”为由躲开这次劫难,难道有人会为此责怪他吗?长着一副苍白的书生面孔的他,在这柔弱的身体里包着怎样的一种英雄的骨气,在这全国人民在水深火热里的时刻,他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和坚韧的意志做一把菜刀,将自己投入了这个革命事业中去。谁能想到,真正将秋白推上断头台的,却是自己人的“左”倾路线。在监狱里,这位学问渊博、才华出众、忧心天下的学者,变成了视死如归的革命家。

人们从此记住了他,因为“他偏偏在临死前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这真的多余吗?秋白看淡虚名,在别人在为自己的历史打包装时,他告诉大家他不是完美的。在他的人生中,他一直在追求真实的自我,不断的完善自己,这《多余的话》一点都不多余。在这不断求索的人生中,他可能失败了,但后人仍然尊敬他,因为一个像秋白这样,把革命和正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他的精神和人格给历史留下的痕迹,远大于他的功名留下的印记。虽然他有十分的才华,为了革命,可能一件事都没干成,但人们仍然敬仰他,因为人们敬仰他的,是他自我剖析的精神和他不断完善他的灵魂的力量。

秋白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他是一张什么都没有写的白纸,他也是没有一丝风的湖面。他是生在狂风暴雨中的一朵雪莲,给人正义和希望;他是一座让人望一眼便会肃然起敬的高山,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和力量。“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这真的是一个悲剧吗?生命结束在一个追寻的路上,有时实际上挺好的。或许,秋白已经找到了那个归宿,我们只是不知道,或许,他的归宿就是一个名叫“觅渡”的港湾。人生就是一场觅渡,就是一个追求心灵的好码头的旅程。

上一篇:丽思卡尔顿酒店口号下一篇:北张扫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