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书育人

2024-05-24

师德教书育人(精选8篇)

篇1:师德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与师德修养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潍坊锦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一、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5个,标准及分值如下:

1、公民道德与素养(3×12=36分)1.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时能肃立、脱帽、行注目礼。1.2能…

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总结 本人自20XX年8月作为某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阿坝州黑水县中学支教以来,遵纪守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而且还协助校领导完成了黑水县中学团委的相…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因此,这就要考教师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书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第一,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第二,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第三,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

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 心态,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我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师德放在第一位。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篇2:师德教书育人

姓名:

单位:职称:

联系电话: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因此,这就要考教师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

教书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第一,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第二,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第三,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

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篇3:师德教书育人

少年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表现, 他们仍然处于一种“哺乳期”, 没有摆脱对父母权威性的依赖, 而上了小学和中学之后, 他们会把对家长的这种权威性的依赖转嫁给教师, 所以在中小学期间他们对教师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对父母的信任程度。教师说的、做的在他们眼里、心里都被其主观认定为是好的、正确的, 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教师不能够修德正己, 怎能教人?因此教师必须首先锻炼自己的师德, 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服务于学生、教育于学生, 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真正体味到做人的美德、受到陶冶, 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坚固的道德基础, 为社会培养出道德健全、人格高尚、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而不懈努力。

结合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要想真正地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广大基础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对于教师,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我们国家早有专门的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定) 》, 来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如在其中就有一项“关爱学生”的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在现实社会当中, 违反这种规定的行为却常有发生, 有的教师不时对学生实施软罚、硬罚和心罚。曾经有一例, 一名小学教师利用上课和自习时间先后猥亵四名学生, 给四名学生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另一例, 在广州某小学, 有6名学生因不做作业, 欺负女同学, 影响了班级争创先进, 而被班主任老师当众罚吃维生素B, 而且吃不完还要兜着走。虽然小学生服用少量的维生素B,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但是老师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一例, 曾在重庆实验中学, 由于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打骂一名女学生, 致使她一时想不开, 从学校实验楼的八楼跳下, 当场死亡。随着我们现代传媒的透明度的提高, 诸如此类的事情和行为不断被曝光出来。于是乎我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师, 您怎么了?”“老师, 您还是我们的那个蜡烛、慈母和可亲可爱的老师吗?”“我们还可以相信、信任和信赖你吗?”……一大堆的质疑、感叹、震撼、恐惧围绕在我们学生、家长周围。我们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经颁布多年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应该“敬业乐业”, 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并用真诚的心去服务于学生, 培育学生, 使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地成长。所以, 在此有必要“老生常谈”, 大力倡导我们的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开启新的道德资源

教师的美德不仅表现在其言行举止当中, 还表现在其所具有的广博而扎实的学科文化知识、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上。这种修养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 帮助教师教好功课,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先秦的孔孟教育开始, 中国就有着深厚的师道传统, 所以要想增加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就要从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汲取丰富的师德营养。当然我们不是单纯把古代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挖掘出来照搬照抄, 而是把这种传统的资源根据现代的道德教育标准, 赋予它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并在中小学校的师德建设中加以结合和应用, 这将奠定教师深厚的师德根基。

有了这样的职业道德要求, 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呢?想要使中小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还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三、认真抓好师德的典型示范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要让反映教师师德师风的好事广为传播。我们在努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 除了注重理论、文化艺术修养教育之外, 也要真正地树立一些教师身边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典型和榜样:汶川大地震中当地教师为保护学生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 感人至深;胡慧英在孟庄矿学校忍着病痛的折磨, 忍着远离亲人的孤独, 30年默默坚守讲台无私奉献;蒋胜丰和杨学芬一对夫妻教师在山村小学教育了一代代的山里娃, 一串串辛劳的脚印走过了平凡而又辉煌的22年……要真正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的精品工程, 就要利用现代宣传媒介, 推介教师的高尚道德与先进事迹, 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真实, 真正做到发现一个表扬一个, 发现一个宣传一个, 使广大的教师学有榜样、行有标尺。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争取在全社会、全教育界形成一种唯德是尚、见贤思齐的崇德氛围。

四、建立师生互促、师生互动的制约机制

“制约”是从消极的层面采取的应对措施。“师德典范”则是从积极的层面加以引导。先谈师生互促、师生互动的制约机制。首先注意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这是上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这是中策;出了问题给予积极补救, “亡羊补牢”这是下策。大力提倡民主、平等、互敬互爱互学的师生关系, 使校园和谐;校长、主任、班主任、专任教师之间经常互通信息, 及时表扬好的典型;发现不尊重学生、损伤学生人格的言行、损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 要立即提醒、阻止并加以纠正, 不让事态发展, 不让造成恶劣影响。

师生互动形式多种多样, “友谊信箱”、“相互谈心”等活动使相互了解, 增进情谊, 以爱心融化“冰霜”, 把矛盾和问题用和平友善的方式予以解决。让损坏师生关系的行为不发生、少发生或克服在萌芽状态。

五、创立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运行机制

这是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道德行为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对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工作运行模式的新一轮尝试。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手段, 它主要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伦理认同、道德评价和社会舆论的作用来维系, 所以对师德的评价相对来说难度就比较大, 问题也比较多, 但这又是不能回避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样的评价制度加以保障, 这种师德作风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近几年在教育界内部经常发生这样触目惊心而且愈演愈烈的假文凭泛滥、盗用学科成果、权学和钱学交易、贪污受贿、考试舞弊、不尊重学生、体罚学生等现象, 有的家长过节都要给班主任送礼, 致使家长们达到十分头痛的地步, 惊叹不知道今后应该再送什么了!这种种现象都说明了仅仅依靠教师人格自律是难以达到抵御这种学术界、教育界腐败的侵蚀和蔓延的。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教师道德评价机制, 帮助教师防微杜渐, 把住道德审视的第一关。为此, 就要求道德评价运行机制的内容实在、标准可观、手段公开、结果公正, 通过评价使教师道德的自律与他律形成有机结合, 良性运行, 使教师内在约束机制与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相得益彰, 实现教师从自觉到自制、自为的螺旋式的攀升。

总之, 只有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因为教师是师德作风建设工程的总工程师, 是学校实现治教、育人目标的排头兵。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 真正加固我们崇高的教师形象, 重新拾回极少数教师损害的荣誉, 回归我们教师应该获得的信任和信赖, 并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道德教育的新氛围,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重新掀起一轮全社会爱师敬师的新风尚。

摘要:良好的道德素质要从小抓起, 所以中小学校在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结合我们国家“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中小学校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实现学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基本目标, 创造良好的校风、校纪。而要实现“以德治教”的目标重点就应该落实在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上来。

篇4: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当前,师德素养整体很高,但我们不可否认,少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遵循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失去了教师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师德理想的迷失。一些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做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在课堂上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缺乏与实际的结合,更没有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引导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工作三心二意、照本宣科,教师的角色意识淡化,缺乏进取心和紧迫感,不精益求精,学术水平下滑,以致误人子弟。

二是师德准则的失范。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利用“三尺”讲台任意发泄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情绪,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抛于脑后。

三是师德行为的失序。其主要表现为,面对色彩斑斓的市场经济,一部分教师缺乏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的私心杂念过重,工作中只讲实惠,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缺乏精神追求,教育过程的功利行为强化,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实惠”的侵袭。

凡此种种,小则让学生受害,大则造成国家未来教育的缺失。梁启超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做好一个老师应该做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使命感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广大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为人为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3、做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德以率才、才以养德”,师德、师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构筑起我们民族教育事业的根基。因此,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己、勤治学、遵师道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多一点坦诚自然的交谈,少一点功利性的宣传;多一点面对面地交流,少一点无礼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关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点设身处地,少一鲁莽冲动,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

篇5: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1、使命感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广大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为人为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3、做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时时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德以率才、才以养德”,师德、师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构筑起我们民族教育事业的根基。因此,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己、勤治学、遵师道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篇6: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征文

如果说“爱”是人类的灵魂,万物的精华,那么对于教师的用心工作来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命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一个具有献身教育、用心工作的教师,事业上必然表现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师爱之美才会熠熠生辉。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呵护、关照、关心、关怀。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师生的关系必然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更蕴含生本教育之内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的环境、家庭结构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如:“三人家庭”的增多,离婚率的增多,使得一些孩子们变得孤独、冷漠;生活优裕,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宠爱,使得一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学习生活枯躁,社会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孩子生厌世心理;信息、经济、商品化的社会发展带来些消极影响,也使得部分孩子变得狭隘、自私等等。为此,在工作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用师爱浇灌孩子的心田,切实做到以爱育人。正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无可置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学生健康和发展、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以至于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有这种爱,才能够实施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7:教书育人师德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望教育的“星空”》。

有人说,人总要守望些什么,哪怕是一轮红日,一弯新月,抑或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因为守望是一种昂扬的生存姿态,是思考的张力,行动的动力。生命的活力。回眸多年的教育历程,我涌动着幸福,徜徉着快乐。因为一路走来,我一直追逐着梦想,守望着教育的'星空'。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一句话也惊天动地”,童年时,我便对这首歌耳熟能详。心里充满了对教育“星空”的敬仰和神往。

是我的老师诠释了'守望者'的神圣含义。他从教多年,带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书卷气,从朝气蓬勃到鬓染霜花。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的赤诚,让我对守望教育的'星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们学校有的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天一到校就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哪怕生病,也未曾给孩子们落下一节课。他那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连年轻教师都自叹弗。我想这就是一种守望精神吧。

有的老师是小学调入xx中学的教师,他们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刻苦钻研业务技能,他们在教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再难管束的学生到了他们手里,都会谦虚有礼;成绩再糟糕的学生到了他们的班级,也会勤奋有加;他们带的班级即没老师的时候,仍能有序学习;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当老师的都知道,我们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很不容易了。可们却能年年如此,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不是我们应当守望的教育“星空”么!

有的老师是我工作中对给予帮助他们是循循善诱的长者,一直指导着我的教育工作。曾多次深入我的课堂听课,帮我修改教案,改进教学。让我在业务上不断提高,在境界中不断提升。可以说是们守望着我的成长,让我有了守望教育“星空”的向导和航标。

我尊重这样的老师,敬重他们的人格。他们身上的守望精神,照亮了我未来那璀璨的教育“星空”。

“桃李不言,下子成溪”,只要看到节日里那飞燕般的贺卡,校外一张张即熟悉又陌生面孔得一声声老师好,周末里师生相逢时的快乐,假日里长期不见时的思念,我便觉得守望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也许有人说,这种守望是平凡的、给予的、助人的、有限的。是的,教师的守望是平凡中体现伟大的幸福,是给予中有收获的幸福,是助人中有自助的幸福,是有限中有无限的幸福。

守望,就是抬头见大——心中装着教育者对民族的使命,经常掂量自己的责任。

守望,就是抬头望远——心中念着教师对学生终生的影响,经常考量自己的言行。

守望,就是抬头仰高——心中想着为人师追求的永无止境,经常丈量自己的天空。

篇8:师德教书育人

一、师德建设的重点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

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同时也是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 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是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记得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 以前我曾是班里‘十恶不赦’的学生, 我有很多坏习惯——迟到、旷课、打架斗殴、随地吐痰……厌学情绪非常严重。那时, 当我犯错误时, 老师对我非打即骂, 有时还罚钱。而老师您不同, 您没有用‘严打加重罚’的策略, 处处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有一次在我要吐痰时, 您还默默给我递上了卫生纸。对于您的一言一行, 我们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我发誓一定要痛改前非, 做一名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愿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都能以身作则, 用自己高尚的师德, 渊博的学识, 去影响人、教育人、陶冶人、塑造人。

二、师德的核心内容是关爱每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 必须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时刻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集体, 同学生同欢乐共患难, 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每天与学生在一起, 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关怀备至地去触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 成绩很好, 就是性格内向孤僻, 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于是我就想方设法的让他融入到整个的班集体中去。我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九个学习小组, 让他担任组长, 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每当组内同学有问题的时侯都会主动的去找他讲解, 每天我都要向他询问组员的学习情况。慢慢地, 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 而且时不时地还和同学开起玩笑。看到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我也感到了欣慰。

三、师德修养的体现

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是尊重引导家长参与。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 也十分尊重和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知道,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孩子永久的老师, 父母对孩子性格品行的形成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 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 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 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因此,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尊重家长、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行为要求, 及时和家长沟通, 听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见, 互相反馈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共同商议提高孩子思想道德认识、学习成绩的最佳教育方法和措施等。这样,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又使学校及教师的各项工作接受了家长的监督, 使各项工作更科学化、实效化。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纽带——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 更应该放下架子, 学会倾听与交流, 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也是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需要。

四、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是乐教勤业无怨无悔

通过师德学习, 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 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 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 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 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 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从教十多年, 累计教过的学生也有上千人了, 看到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逐渐工作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 成为一名或优秀或普通的劳动者, 听到他们仍然不忘叫自己一声“老师”, 内心收获的是喜悦和成功感, 也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 也促使我更热爱自己的职业, 更勤于自己的教育工作。

我相信, 许多教师的劳动正和我一样, 是在进行着“三重”收获。唯有用心从教, 乐教勤业, 不断钻研, 才会成为教育的智者, 才会感受到教育的快乐, “三重”收获才会更多。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速算竞赛题下一篇:高中化学高效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