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视频:变现压力下短视频内容如何破局

2024-05-15

洋葱视频:变现压力下短视频内容如何破局(精选2篇)

篇1:洋葱视频:变现压力下短视频内容如何破局

洋葱视频:变压下短视频内容该如何破局的

2017年,作为内容创业的热门方向,短视频犹如一股燎原之火,在中国资本市场和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席卷而来,燃起熊熊烈焰。

短视频内容作为吸引用户关注的根基,只有持续保持优质水准,才能增强用户黏性,而其最终商业价值的体现还是变现能力。洋葱视频联合创始人聂阳德表示,只顾埋头做内容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在内容制作之前就要明确商业化布局。1.打造优质内容根基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好的内容能获得更多用户,从而凸显平台价值。各大平台不惜拿出真金白银来扶持短视频创作者:今日头条拿出10亿元补贴短视频;土豆投入20亿元打造大鱼计划;百度视频启动5亿元的PGC内容投资基金。一时间,“优质内容”成为短视频行业“高频词”。而短视频企业心中的优质内容又是怎样的呢?

聂阳德则用四个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用,有趣,有性格,有价值观。” 北京青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袁海表示,“优质短视频内容有三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一是能满足对应群体的需求,满足用户看这支短视频前的期待。二是能引起互动和传播,能让用户有沟通交流的欲望。三是能为账号品牌带来好感度,能够提升正面的印象。”

摩卡视频副总裁陈昭认为,短视频行业好的内容不仅看品质,更重要的是看数据。用户喜欢的、可以转粉或自动转发的才是好内容。

看来短视频头部企业对于内容的共识已基本达成一致。但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摆在短视频行业内容层面的如内容同质化、低俗化、变现难等问题,尚困扰着短视频企业。

如何突破?作为视频内容方,应该找准视频的定位,根据自身基因挖掘独特价值。针对目前出现的内容同质化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很多视频企业看什么火就去做什么。聂阳德认为,“想要在内容上破局,必须具有用户思维。”洋葱视频还计划与一些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根据平台定制内容,共同打造成功案例。洋葱视频建立了脑洞云数据库,深度挖掘全球创意内容,并推出洋葱智库,搜罗全世界的好创意内容并进行创意源的专业整合。

2.用“变现”指引内容创作

而随着内容的大爆发,短视频企业也开始了越来越务实的“变现时代”,并用已验证可行的变现方向作为内容创作的指引,向更贴近广告主的垂直内容发力。短视频行业不再“唯流量论”,而是更加重视商业化和变现的效果。以母婴为例,青藤文化首先推出短视频节目《明白了妈》,随后推出亲子辅食节目《熊叔厨房》等。今年,青藤文化又签约了数十位母婴网红账号,逐步在母婴领域形成自己的内容优势,通过内容矩阵和自媒体矩阵,青藤文化与多个母婴头部品牌展开多元化的整合营销合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短视频企业眼里的“优质内容”与变现存在紧密的相关性。提到变现的成功案例,不得不提洋葱视频孵化的办公室小野。作为2017年刷爆全网的现象级IP和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短视频创作者,办公室小野全网粉丝已超过2000万,其中约500万来自海外。而办公室小野已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摸索出与品牌商的内容玩法。如小野与荣耀手机的合作,就成为短视频营销的成功案例。

谈及在短视频内容探索方面的心得,洋葱视频主要注重脑洞创意。看一个IP是否有爆款潜质且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我们会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市场上能否找到同类;二是看是否是我们擅长的;三是用户是否有需求;四是未来的商业价值如何。”

在短视频的玩法上,洋葱视频也做过各种尝试,其中不乏失败的经历。聂阳德有感而发:“我们尝试过‘正规军’,当时做了一档拍摄精美的小清新美食视频,效果很差,后来我们才开始进军‘泥石流’。现在回过头来,我发现是不是‘泥石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的赛道,选对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 越早布局商业化和运营精细化,才能走得越远。注重有效流量的吸纳,在擅长的领域垂直深耕,比较容易实现快速变现。

据公开信息显示,能盈利的短视频公司只有三成,目前大多数短视频企业及创业者还处于只赚流量不赚钱的混沌期。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短视频栏目在未形成良好粉丝黏性时,过早植入广告会导致掉粉。过早追求商业化也会使内容创作者无暇汲取养分并进一步成长,最终可能在业内销声匿迹,因此内容创作与商业化该如何平衡值得进一步探究。

篇2:洋葱视频:变现压力下短视频内容如何破局

视频网站一直以来都是内容为大,对于技术的要求就是满足用户的观看的流畅度,而背靠百度这样的母公司,爱奇艺对技术有着特殊的偏爱,爱奇艺CTO汤兴表示,在爱奇艺50%以上员工是科技人员,而爱奇艺也的确在识图技术上对视频网站产生深刻的变革。

去年,爱奇艺建立首个基于视频数据理解人类行为的视频大脑,也就是爱奇艺大脑。主要职责就是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让机器来理解视频内容,帮助爱奇艺在制作视频、播放内容和用户推荐上更加的贴近用户。

而不久前爱奇艺与英伟达共同成立了视频深度学习联合实验室,汤兴表示,这是为了解决爱奇艺硬件上的问题,因为数据量越来越大,计算量也越来越大,服务器如何为视频做更深入的优化是爱奇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编辑推荐到机器知道用户喜好

说到视频网站对于大数据的运用,就不得不提Netflix,它们拍摄的《纸牌屋》就得益于Netflix 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在汤兴看来,Netflix做的最好的就是个性化推荐,它会根据每个用户的观影记录、选择喜好、以及对影片的评分来进行推荐。爱奇艺实际上也要走同样的路。

汤兴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爱奇艺线上有1万多部电影,如果一人一天看一部电影,一年就看300多部,你可能看了20年,连1/3你都没看到。以前整个视频行业的模式,是编辑觉得这部片子比较好,或者是最新上线的电影,才会给用户推荐,实际上适合用户观看的电影用户却看不到。

视频的未来不是编辑来推内容给用户,而是让机器指导用户,推他(她)最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对一个家庭不同的成员也有一个更好的推荐方式。

技术正在改变视频行业变现方式

在汤兴看来,技术部门最早期对一家公司的影响有3点:提高用户的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但在未来它会承担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利用大数据和对用户的了解,产生更多的变现能力。让一个服务部分变成一个盈利部门,这正是目前爱奇艺目前正在做的。

去年爱奇艺花了2亿买断整个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汤兴说突然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在爱奇艺云平台对大量数据处理后得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综艺这四大频道和其它所有频道效率里面,综艺远远超过其他频道,这也促使爱奇艺突然出手购买湖南卫视所有的综艺,而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现在,爱奇艺基于自身云平台和爱奇艺大脑产出一些创新的科研成果,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视频行业的变现模式。

Video in,汤兴把这项技术视为改变了整个内容行业的变现方式。

我们都知道,看视频的时候开始前加广告和暂时广告是比较常见的,即便这样,所有用户观看广告的时长比整个视频时长可能连2%都不到,这就意味着剩下的视频时长都是没有办法变现的,而这样的广告方式还会对用户的体验产生干扰,Video in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Video in技术可以在一个视频制作完之后在任何想插入内容的场景给它插入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是广告也可以是别的信息。这就意味着以后在视频上看到的东西未必是拍视频的时候放进去的,可能是后来加进去的。

现在这项技术已经用在爱奇艺自制剧《废柴兄弟2》的广告投放中,加多宝下的第一个订单。汤兴说,在《废柴兄弟2》很多场景里会看到加多宝的品牌广告,但是在整个影片的制作中加多宝是没有参与的,它的广告订单是这部剧全部以后才下的。

汤兴表示,这项技术将会首先运用到爱奇艺所有自制剧中,目前从客服方面反馈是非常满意的。

流量预估是爱奇艺基于大数据开发的一项技术,它主要运用在购买剧集的时候。在爱奇艺购买《爱情公寓4》的时候,普遍反应是价格太高,但爱奇艺对于《爱情公寓4》的流量预估的准确度达到了94%。也就是这部剧还没放之前,爱奇艺已经知道这部剧会有多少的用户观看多少次,可以根据这个预测,去判断它的变现能力。

汤兴表示,以前整个视频行业买剧是靠采购人员的经验,或者有时候赌运气。但是在今天,不能说每一部剧预测的都很准,但是在爱奇艺流量预估的准确度在85%左右,很多剧的准确度都到了90%~95%,下一步将会推出电影票房的预测。

Video Out是爱奇艺下一代开发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识别视频里的人和物,甚至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如果这项技术成熟的话,那么视频内容和电商之间的距离会直接拉近。汤兴表示,如果在场景里面出现一个包,系统知道后就会根据商品库识别出它是哪一款包,当视频放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就会提示用户,你如果想买同款的包包,可以直接点击,然后右侧会出现电商的广告,告诉你去哪个电商平台。

汤兴认为,把人与她想要的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会影响观影的体验。

不管怎么说,当整个视频行业开始进入到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技术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流畅度的问题,而是开始了解视频,从制作流程开始改变内容创作,同时也为将会解决视频行业变现难题,这对于一直亏损的视频行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上一篇:同学聚会结束后感言下一篇:《非常女生》读后感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