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2024-05-29

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精选8篇)

篇1: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水工程防洪规划事项审批

办理机构: 河南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受理地址: 河南省水利厅行政服务大厅

联系人: 刘明华联系电话: 0371-65571207

办理程序:

一、受理:由行政服务大厅

二、办理:刘明华

三、审核:规划计划处处长

四、审定:主管厅长

五、告知:行政服务大厅

20天

1、资料齐全

2、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

3、水库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留足防洪库容

1、项目法人或市水利局向省水利厅提出正式请示文件;

2、附图,包括工程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各种设计条件下工程对上下游水位影响示意图、工程对河道防洪影响示意图、减免负面影响所采取工程措施示意图。以上材料一式五份

不收费 办理时限: 受理条件: 材料明细: 收费情况:

篇2: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规划编制提纲

一、综合说明

综合说明是对规划成果进行高度概括,全面反映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结论,相当于整个规划文本的摘要,以便于规划使用者(或阅读者)不必通读规划文本即可对规划有一个总体概念。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简述项目的主要建设依据、建设目的和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规划成果(项目拟建地点、建设任务、目标、供水范围、受益人口、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构筑物形式、项目主要工程量和材料、工程总投资等)、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1)自然概况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与水文地质等。

(2)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规划地区农村人口和分布、行政村数、农业生产、基础 1

设施建设(包括乡镇供水)、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3)水资源、水质与水污染概况

结合本区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各类用水结构总量)、当地农村饮水水源地情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和水质)以及水污染现状。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到2010年底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及普及程度、集中式供水人口及其普及率。

1.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说明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水处理情况及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水价及其水费收取方式、水质检验、经营管理方式,各类工程分布、数量和受益人口。说明历史原因,原先工程投资和标准没有达到现在饮水安全标准的人数和水质和水量已达标的人数。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说明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供水方式及可靠性,各类工程的数量、分布和受益人口,以及无供水设施仍直接取用河、湖、坑、塘、山溪、山泉水的人口及分布。说明饮水安全人口数和不安全人口数。

(3)农村学校、农场、林场和移民村供水现状。2.2005-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

(1)2005-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情况,已建各类工

程的数量及受益人口,工程验收、运行管理和水质监测情况,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2)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及效果。

(三)基本经验

从组织领导、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管理、建后管理等方面说明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经验。

(四)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说明农村分散式饮水安全人口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及原因和分布情况。

1.农村饮水不安全情况 ⑴饮用水水质超标

1因自然条件引起的水质不达标 ○2其它原因造成的水质不达标 ○⑵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1水源保证率低 ○2生活用水量不足 ○3用水方便程度低 ○⑶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情况(4)农场居民饮水不安全情况(5)林场居民饮水不安全情况 2.农村分散式饮水不安全人口情况 3.城乡统筹及工程规划布局存在问题

4.工程建设管理和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当前建立“三 3

项制度”面临的难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基本完成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各类饮水不安全问题及其人数、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工程投资等,并提出相应管理和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如期发挥效益和良性运行。

(四)规划实施范围与水平年

规划实施范围包括2011-2015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三、工程规划

(一)工程规划 1.工程建设标准

(1)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2)供水量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具体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确定。

(3)用水方便程度,平原区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山丘区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供水到户,暂不具备供水到户条件的,可分步实施。

(4)水源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 4

于95%。

2.工程建设条件

重点说明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及水源条件,以及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

3.工程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水源、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水处理措施、入户工程和供水方式等。

(二)工程布局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饮水安全问题类型及分布、经济条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地形条件等合理布局工程,平原区突破行政村区划,按照“一乡一厂”或“两乡一厂”、山丘区按照“集中联片、区域供水”的原则细化工程布局,说明规划解决人数,工程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及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解决人口数等。

(三)建设规模

说明规划拟建的各类供水工程数量、解决人口数量、新增供水能力。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方法

参照现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标准,可采用典型工程人均综合投资估算法进行投资估算。先对规划的供水工程进行分类(平原区可按供水规模划分,山丘区可按工程类型结合供水规模划分),再对每类工程做典型投资估算,计算出该类工程人均 5

投资和总投资)。

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投资估算的规定、指标和定额(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人均投资指标(3)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人工单价 3.典型工程投资估算

(1)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原则和要求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供水规模和用水量的确定、供水水质和水压、水源及配置、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水厂厂址选择、取水构筑物设计、泵站和调节构筑物设计、输配水设计、净水厂设计等。集中式典型供水工程设计应遵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要求,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合理确定供水工程的制水规模和供水规模、合理确定用水量组成与选择用水定额标准。供水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需水量、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鉴于目前相当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规模设计偏大的状况,供水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②应详细调查和搜集规划区域水资源资料,并据此进行水源论证,选择适宜的供水水源。若规划区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质、水量、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卫生防护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确定。

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 6

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

③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应根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条件、居民点分布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按照优水优用、便于管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合理的原则确定。

④水厂厂址的选择,与水源类型、取水点位置、洪涝灾害、供水范围、供水规模、净水工艺、输配水管线布置、周边环境、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交通、电源、村镇建设规划等条件有关,影响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⑤输配水管道的投资占供水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大,线路的选择对其有较大影响。管道系统的布置与地形和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水厂和调节构筑物的布置以及用水户的分布等有关。输配水管道的选线应使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供水安全可靠、节能、降低工程投资、便于施工和维护。此外,应科学、合理选择管材。

⑥根据水源水质选择适宜的净水工艺与消毒措施是水厂设计的关键。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适宜工艺和技术。水质净化方案应优先考虑采用净水构筑物方案。

⑦典型工程设计应提供以下附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水厂平面布置图、配水管网水力计算图、水源工程布置图、构筑物高程布置图等。

(2)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典型工程

采用典型工程人均综合投资估算法,根据规划分区及其建设 7

内容,按照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水源类型、水处理措施分别选择典型工程,根据典型工程的工程量,分别计算其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的投资估算值,汇总成典型工程的总投资(包括工程费、其他费、预备费)。按典型工程的总投资除以该工程解决的人口数,计算出此类工程的人均综合投资指标。比照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人均投资指标、物价指数,分析确定规划采用的人均综合投资指标。典型工程要有代表性。

(3)解决农村学校师生典型工程

农村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单独统计,但与乡村人口不重复计算。解决此部分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可分两种类型测算,一是通过延伸供水管网解决,按增加的延伸管网等投资测算;二是必须通过新建水源、水厂和管网解决,按新建工程投资测算。

4.总投资估算

(1)解决农村居民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规划人数和人均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将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计算出该规划的总投资。

(2)解决农村学校师生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规划人数和人均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将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计算出该规划的总投资。

(3)规划总投资估算

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投资估算汇总。

(二)资金筹集

按照中央、地方、群众共同负担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国家现行投资标准为人均500元,投资构成:享受西部开发县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400元/人、省50元/人、市20元/人、群众筹资投劳30元/人。非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300元/人、省100元/人、市40元/人、群众筹资投劳60元/人。在校师生执行人均300元的投资标准,投资构成:享受西部开发县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240元/人、省30元/人、市30元/人。非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180元/人、省60元/人、市60元/人。

(三)农民自筹能力及对水费负担能力分析

五、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一)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1)农村饮水工程对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2)项目实施提高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饮水质量,身体健康有了保障,使当地群众因饮水而生病得到有效控制,为当地群众节约大量医药费,对促进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的作用。

(3)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庭院经济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效益分析

(二)国民经济评价

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简要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时不计群众投劳。

1、年运行费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运行费的计算包括水资源费、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维修费、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等。

(1)水资源

水资源费根据有关标准确定。(2)电费

电费=耗电量×电费单价 耗电量计算公式: 耗电量= 1.05QH365

1023.6Kd式中

Q — 最高日供水量,m3/d;

H — 工作全扬程,m;

η — 水泵和电动机的效率,%;

Kd — 日变化系数。

当Q为平均日供水量时,不考虑日变化系数。电费单价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实际规定计算。

(3)药剂费

水处理过程中必须投加的处理药剂,如各种凝聚剂、液氯、漂白粉等。药剂费是各种药剂投加量与该药剂单价的乘积和,按年计算。

(4)工资福利费

工资福利费=水厂定员×每年人平均工资福利费

每集中式供水工程参照《乡镇供水管理单位定岗标准》配备 10

管理人员。年人平均工资福利费根据当地实际水平确定。

(5)折旧费

对于农村供水项目,为计算简便,可采用对全部建设投资按综合提取折旧的方式计算折旧费,综合提取折旧率通常取4.5%—6.5%(土建构筑物费用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工程,可适当降低)。

(6)维修费

维修费是水厂总的维修费用。计算方法如下: 维修费=折旧费×百分比(一般30%—50%)(7)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8)管理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农村供水项目的管理费用可按下式估算。

管理费用=(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百分比(一般取3%—9%)

2、年效益计算

主要从减少医药费支出、节省劳动力、发展庭院经济及其它副业带来的转移效益等方面分析计算。

3、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 11

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计算公式如下:

(1)经济内部收效益率(EIRR):

n(BC)(1EIRR)tt1t0

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n——计算期,年;

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2)经济净现值(ENPV):

ENPV(BC)t(1is)t

t1n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is=7%;

其余符号同上式。(3)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EBCRtB(1i)tsnt1nt1C(1its)t

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万元;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则可认为本 12

规划在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

(三)环境影响评价

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不利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方面论述。

1、有利影响:一是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实施保护,减少水源污染,对供水工程及周围进行绿化,以及工程的实施促进农村改灶、改厕和沼气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养花种草、美化净化环境等方面;二是饮水工程的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尤其促进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不利影响:农村饮水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开挖、噪音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运行期的影响(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若不注意排水设施建设,将有可能造成污染;水厂净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凝沉淀物和药渣处理等)

3、措施:针对上述不利影响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包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的措施,如对土方开挖而遭到破坏地表植被的绿化和恢复、减轻机械设备噪音影响等。工程运行期间采取的措施,如对絮凝沉淀物和药渣、生产污泥、污水进行处理;加强对生产药剂的管理。此外,对规模较大的村镇,加强排水系统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

六、工程建后管理

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社会化服务、水质监测、监督等方 13

面说明如何抓好工程建后管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七、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水源保护、资金筹措、前期工作、技术培训、宣传、监督、明确责任等方面说明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

规划附表及附图

附表1:

县(市、区)2005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表

附表2:

县(市、区)2005年以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类人数(原规划内)

附表3:

县(市、区)截止2010年底农村供水基本情况表

附表4:

县(市、区)截止2010年底集中式供水工程汇总表

附表5:

县(市、区)农村饮水问题汇总表 附表6:

县(市、区)原规划外(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汇总表

附表7: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分类工程(型式)表

附表8: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分类工程(水处理类型)表

附表9:

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工程布局表

附表10: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资金筹措表

附表11:

县(市、区)农村学校“十二五”规划情况统计表

附图:

县(市、区)饮水工程规划工程布局及解决人数分布示意图

附件:

篇3: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是适应社会的需求, 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因而高职教育的培养主线是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人才对于生产岗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同时, 随着劳动、生产市场变化周期的缩短, 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主动适应现实社会的岗位需求、劳动力市场容量与结构的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明确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引导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研项目, 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的样本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的一所省属高职院校, 具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 2012年获得了全国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称号, 受到国务院的表彰。该校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指导, 对学生进行了全程职业引导的尝试, 全方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总结了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一些有益的做法。该学院光电类专业09届到11届共360名学生, 生源均为普高毕业生参加高考招收, 其中河南考生355名。对于这三届学生, 从入学之初, 就系统有序地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比同期高职同类毕业生, 光电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的实践方法

培养过程中,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工程系针对学生在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开展了入学教育, 分别开设了《专业导论》和《职场认识》两门短期课程, 分别为16个学时;同时还安排企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开展两次职业与专业市场认知讲座, 分别为2个学时。在这些课程和讲座中, 就专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做了教育和指导。在每个学期的开学、期中、期末分别召开各光电专业座谈会, 使学生了解光电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每学期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 各20学时, 培养学生把握就业方向、调整就业目标、适应市场需要。在此基础上, 还进一步要求专业课教师, 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引导, 每班设专业指导教师, 由光电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担任, 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的教育。具体做法是在《光学镀膜》《工程光学》《光学材料》《光学冷加工》《精密仪器装配与调校》《光学冷加工实训》等课程中, 采用在实习工作现场进行小班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充分体会工业现场对于实际技能的需要和要求;教师在讲解专业课的时候, 把每一个知识点尽量地联系到光学加工工业现场的实际工作中去, 使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贴近感, 做出的产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成就感。在课程设计, 光电专业的引入方面, 既有教师资格, 又有在工业一线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光学加工和光学调校与检验工业现场的实际课题;在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环节, 指导教师安排双师型教师和聘用单位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 强化学生自身职业引导的主动性。在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中, 实施模拟招聘、光电课题研讨、光学加工和仪器调校技能竞赛、光学加工与科技兴趣小组。这些手段的实施, 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在就业上, 光电技术专业取得很好的成绩。在2009年的招聘中, 光电专业实现第一次招聘会全部签约, 远高于本次招聘会总签约率的68%。2010年和2012年的招聘中, 光电专业毕业生同样保持了较好的就业前景, 全部签约, 就业率保持100%, 并且在顶岗实习期间全部实现就业签约, 远高于同期高职毕业生的签约比例。跟踪调查显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及学生适应工作的现场能力同比均好于同期同岗位就业人员。显示了重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良性作用。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总结

总结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引导工作的尝试, 工作方向为: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实现德才兼备。

2) 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认真做好专业教育, 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方向和职业目的;了解所学的课程和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允许学生正当调整专业的要求。

3)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潜在职业方向的测试, 做到专业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 明确就业目的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4) 在专业课教育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 强化双师型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 使学生明确本专业所有知识点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方向的作用。

5) 引导学生在明确职业方向的同时, 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包括:拓宽就业能力, 丰富知识结构。

6) 专业课的教育朝着开发式, 多功能式转化, 以适应不断改变的职业现状的要求。

7) 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学习, 把就业指导课程融入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按照就业指导的教程,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模拟招聘会, 研讨在市场上推销自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空间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的挑选。

8) 开展心理咨询, 引导学生合理调整人生目标, 适当调整就业方向, 教育学生按照社会、国家需要修正自己的人生规划, 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4 结语

职业教育中的素质、职业意识、职业方向培养是职业引导的基础, 也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工作重心所在, 搞好职业引导也是高职院校的出路所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化、全程化是素质、职业意识、职业方向培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0]2号,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丁振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与德育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2) .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景区;新形势;规划开发;优势;模式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本省的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基本设施日趋完善,各地发展旅游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就全国来看,河南并不是旅游强省,其总体发展仍处于全面升级的前期阶段,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中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未得到充分的开发,质量高、品位高、品牌好的精品旅游景区还没有能力来引领全省的旅游业大发展,因而,在大力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过程中,应该加快旅游产业升级,扩大旅游景区吸引力和影响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景区规划,促进河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跨越,真正实现河南旅游业的腾飞。

一、河南省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概况

旅游景区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向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科学考察、文化交流等多层面的需求,因而,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和对经营管理理念的把握都源自于对旅游景区内涵、本质特征和类型体系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和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判读。河南的现代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鸡公山、百泉等少数自然景区得到初步的开发,在十一届十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实施,河南省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开发,河南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功能齐全的、协调配套发展的旅游服务体系,并在2000年5月,河南旅游局开始了独立办公,顺应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的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在十五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明确的提出了把河南旅游业摆着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来加大对重点旅游景区的投入建设,着力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完善产业链条、创新机制、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发展“一带四区”工程,以“郑州、开封、洛阳”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综合式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并依托着“古、河、花、拳、根”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基础,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龙门石窟、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十一五期间,河南形成了“一带五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一带指的是沿黄河文化旅游经济带;五区分别指的是嵩山文化旅游经济区、伏牛山旅游经济区、太行山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豫东平原文化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产业体系,打造出了一批旅游精品。

二、河南省旅游业开发的制约因素

河南省旅游业整体上与旅游业发达的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河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和景区进一步开发的因素有许多。首先是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和完善。目前我省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国有企业、政府部门自主开发、股份制企业经营和整体租赁经营模式,这些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弊端,总体来看,河南省的旅游景区大多还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机制古板、管理观念落后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这是制约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和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缺乏精品和知名企业,景区软实力低,其规划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从旅游资源及景区数量上来看我省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待开发,我省4A级和5A级景区的数量是中部各省份最多的,但是却存在着“小、散、差”的现象,旅游产品停留在初级开发,品牌化建设落后,缺少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知名品牌,至今還没有培育出西安兵马俑、四川九寨沟登世界级的精品旅游景区。景区内部缺少专业性强、学历高的规划技术人才、中高级导游,使得旅游相关产品的创新不足,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知名品牌企业。

三、河南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策略研究

(一)要积极推动景区的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改变当前河南旅游业传统模式的重要步骤,要有规划的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革,推进景区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设立旅游体制改革示范区,并借鉴其他省份的管理模式,结合本示范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优势,科学开发和运营,加快建立现代化旅游企业制度。

(二)要引进和培养优秀景区人才

要运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育人才的方式,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积极选拔一批中高级导游和外语导游队伍,形成一批优秀的导游,并与外省积极交流,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实现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调整景区功能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

要根据新的形势,开创一些新的旅游项目。新兴的自驾旅游、滑雪旅游、度假旅游等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应该主动适应旅游新动态对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培育满足自驾旅游、散客旅游等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顺应市场走向,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毛道云.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平原大学学报.2007(01)

[2]连建功.“旅游立省”背景下河南省节庆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3]孙红霞.河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8(04)

篇5: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一)必备材料

1、市建设工程规划报建审批表;

2、建设项目计划立项审批或登记表;

3、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批文及征地红线图(复印件);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5、建筑设计图纸(含修建性详规及说明书); ①所报项目已批准的总平面设计图(蓝图);

②所报项目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设计说明书(按A3复印件规格装订成册); ③所报项目彩色效果图(提交市领导批准的临街面彩色效果图); ④外墙面采用外墙涂料,屋顶为坡屋顶。

6、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工业项目的环保意见书;

8、报建申请;

9、消防大队意见;

10、抗震审查意见;

11、防雷审查意见;

12、人防审查意见。备注:

1、所有复印件均需提供原件核对,并在复印件上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2、总平面图上须标明拟建建筑后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的尺寸以及与周围已建建筑、在建建筑的间距等。并在图上列出用地范围内的各项技术指标;

3、所有设计图纸须按设计规范制图签名和加盖设计单位出图章;

4、严禁建设单位委托中间人办理,如有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请附送书面说明材料。(二)审批程序

1、受理;

2、图纸审查;

3、资料审核;

4、现场实地勘察;

5、领导审批;

6、发证。

海南省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必备材料和审批程序

(一)申领单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必备材料

1、该建筑工程用地的批准手续;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镇规划控制区内提供)(复印件);

3、建设资金落实证明(银行资信证明或财政部门证明,到位资金不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

4、施工图纸(原件);

5、消防审查意见(原件);

6、施工图审查意见(原件);

7、气象部门的防雷设计审查意见(原件);

8、工程预算(原件);

9、工程施工合同(标准合同原件)、项目经理证(原件)、施工企业资质证(提交复印件核对原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提交复印件核对原件)、营业执照(提交复印件核对原件)、中标通知书(属招投标的工程提供原件);

10、监理合同(标准合同,原件)、监理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按规定应委托监理的工程提供);

11、质量安全监督登记手续(原件);

12、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单(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

13、施工场地已经基本具备施工条件,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14、按规定填写好的施工报建审批表。

(二)申领私人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必备材料

1、个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

2、施工图纸(原件);

3、防雷设计审查意见;

4、施工图审查意见(原件);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原件);

6、施工企业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证书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提交原件核验);

7、质量安全监督登记手续(原件);

8、施工报建审批表;

9、两层以上的私房应提交工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三)审批程序

1、领取并填写审批表;

2、提交必备资料给经办员审核;

3、资料齐备后受理,并发出受理回执单;

4、经办员察看施工场地;

5、作出审查意见报局领导审批;

6、交费、填证,盖章,发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乡规划的法定凭证,是建设单位用地的法律凭证。没有此证的用地单位属非法用地,房地产商的售房行为也属非法,不能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件。

确保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规划,维护建设单位按照城市规划使用土地的合法权益。按照有关规定,房地产商即使取得建设用地的批准文件,但如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占用土地的,其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无效。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转窗口,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报。

6、经审核申报材料合格后,项目经办人进行现场踏查,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由项目经办人完成会签工作并转设计科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窗口发给项目单位;经研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报件,由项目经办人填写“退件通知”经窗口回复建设单位。

7、如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过程中,发现该建设项目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8、如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需要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听证程序按《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行政许可听证工作规定》执行)。

9、申请人要求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内容的,应重新提出申请,按照规定程序换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六个月,逾期未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申请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的,应当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

提交材料

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人须提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并按要求提供所规定的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申报。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单位公章);

2、立项批复;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件(复印件);

4、项目合同(复印件)。

5、经国土资源部门确认的、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测绘1:500或1:1000勘测定界图3张(蓝晒图,现状地形,统一坐标、统一高程,包括各类地上、地下管线、建构筑物位置),同时提供一份电子材料;

6、关于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出示原件)。

7、经土地招标、拍卖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还需提供: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复印件);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复印件);

(3)法人资格证明(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4)如属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还需提供开发公司资质证明(复印件)。

注:

1、复印件需出示原件;

2、除特殊说明外报审材料均为一份;

许可条件

(一)建设项目符合城乡规划;

(二)以划拨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内)和有国有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或其他相关文件;

(三)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四)取得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批准、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五)建设项目涉及环保、城管、国家安全、消防、文物保护等部门的,需提供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办理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不含公示及缴费时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

有效期限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有效期限一年。以划拨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还包括以规划条件为主要内容的附件。在有效期内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有效期与《国有土地使用证》相同。

篇6: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速9%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城际轨道交通延伸到18个省辖市,每个县市20分钟内就可上高速„„昨日下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廷建现场对《纲要》做了解读。□东方今报记者 董彩红

●要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核心

张廷建介绍,《纲要》认真贯彻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并进一步强化了五个方面:一是把握主题、贯穿主线,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在发展中调整、提升、转变、增效;二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把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总体战略,作为《纲要》的核心,充分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相衔接,把这五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位;三是推进富民强省,围绕富民强省中心目标任务,坚持富民优先,强省为要,推动“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四是构建“三大格局”,即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和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功能格局;五是着力“四大战略重点”,即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目标:居民收入年增9%

按照省委《建议》提出的“两高一低”、“五个明显”目标要求,在与国家规划目标初步衔接的基础上,《纲要》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体系,主要分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四个方面,包括28个指标。主要指标包括: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力争实际完成情况高于中部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增速为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千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预期增速为10%以上,高于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比重预期达33%以上,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速9%左右,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节能减排指标下降幅度,均按国家下达的目标确定。●《纲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十项主要任务

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与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和抓增量、调结构、增后劲的要求,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主要是,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加快构建五级城镇体系,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推进城乡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乡面貌换新颜;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柱石;加快产业集聚区及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基石;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坚持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品质,着力改善水利等农业生产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以现代畜牧业、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坚持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主要是,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着力破解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先导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动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主要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以及初步形成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基本框架为重点,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郑州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建设,构建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省建设。主要是,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有效利用能源、土地、水和矿产等各种资源,推进工业污染全防全治,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突出根文化传承弘扬,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建设华夏文明重要传承区。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中原。主要是,以民生工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均等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公共安全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主要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财税、投融资体制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及要素市场发展,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效,逐步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主要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持续开展开放招商,积极利用外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对外贸易,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保障:五个方面进行保障

为确保“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实现,《纲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土地和环境保障能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

篇7:河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我省结核病疫情与防治工作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我省认真落实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04162例,其中具有传染性的涂阳患者196482人,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90.8%;避免161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为全社会挽回间接经济损失287.8亿元,如期实现了《河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目标,提前实现了涂阳患病率与1990年相比下降50%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但是,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结核病疫情程度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加之人口基数大,结核病患病总人数仍居全国前列;我省现有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求,基层防治力量薄弱;耐多药肺结核发生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防治还处于初级阶段;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仍然较低等。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和努力。

二、指导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依法科学防治;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三、防治目标

通过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进一步减少结核病感染、患病和死亡人数,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患者负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省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万例;

———全省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

———全省以县(市)为单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率达到100%;

———全省80%以上的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痰培养,100%的省辖市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药敏试验,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开展快速菌种鉴定;

———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达到90%,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

———以省辖市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的筛查率达到70%;

———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四、防治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患者早期发现措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执行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国家政策为肺结核可疑者免费提供痰涂片、胸部X线检查等诊断服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各地卫生、教育、公安、司法、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羁押人群等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学生、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二)规范患者管理,不断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严格执行肺结核患者免费诊疗与管理政策,定点医疗机构要对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免费开展一线抗结核药品治疗和随访检查,规范开展辅助检查和辅助治疗,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加强患者治疗管理,探索推广适宜的治疗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逐步推广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落实结核病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防护,减少院内感染。

(三)积极探索经验,扩大耐多药肺结核病诊疗覆盖面。各地要将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并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职责,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开展痰培养工作或推荐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至省辖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省级或省辖市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可疑者进行耐药检测,对确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要收住院治疗、出院后随访复查和登记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出院后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省辖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开展健康教育和评价。积极推广快速诊断方法,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时间。

(四)完善流动患者管理机制,规范流动患者管理。各地要充分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转诊、接收和管理工作,落实跨区域结核病患者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羁押人员结核病患者的属地化管理,对转出的流动人口和出狱(所)后不在本区域的结核病患者实行跨区域管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对贫困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给予关怀和救助。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方法,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政策。

(五)建立双重感染防治机制,减少患者死亡。各相关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诊断及对感染者治疗、管理和疫情监测工作。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在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筛查服务。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及时提供治疗与关怀,努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六)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坚持结核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改进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营造有利于结核病防治的社会氛围。

(七)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要加强结核病防治科研攻关,充分利用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重点开展结核病发病机理、流行危险因素、新诊断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建立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评估和验证机制,及时推广适宜技术和方法。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治水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八)不断加强国际和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先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参与结核病防治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和推广先进的结核病防治技术及经验。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实施计划。要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协同做好防治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防治合作。卫生部门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发展规划,作为重点疾病做好防控工作。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财政部门根据结核病防治需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负责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科技部门负责协调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对结核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支持。公安、司法部门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负责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留所等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及戒毒康复场所的戒毒人员开展结核病检查和治疗。民政部门负责加大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的救助力度,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结核病患者纳入低保范围,实施医疗救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负责按规定将结核病患者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逐步提高城镇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广电等部门负责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大力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为贫困结核病患者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开展健康教育和人道关爱活动。

(三)明确机构职责,完善服务体系。要加强省、省辖市、县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登记。原则上每个县(市)应确定至少1家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一般结核病患者;省、省辖市级卫生部门根据本地区域卫生规划和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及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并优先考虑当地具有临床诊疗资质的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院以及具备收治传染病患者能力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诊、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部门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防控技术指导、宣传教育、绩效评估等工作。

(四)保障经费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各地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继续保障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培训、督导、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落实,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管理患者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对承担结核病防治任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给予合理补偿,保障其高质量完成结核病诊疗任务。建设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落实相关工作经费,逐步使省、省辖市和县级实验室分别具备开展结核菌快速检测、药敏试验和痰培养的能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支持,统筹安排国际国内防治资源。加强资金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完善保障政策,减轻患者负担。建立完善的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机制,继续加大结核病诊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管理工作力度。卫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做好公共卫生专项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落实公共卫生结核病防治项目,对不属于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报销。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逐步增加二线抗结核药品的种类。民政、卫生部门和红十字会等要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医疗、生活救助,帮助减轻患者负担。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结核病防治队伍建设,合理配置防治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要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要将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实验室纳入全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进行管理,不断提升实验室工作质量。加强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全面提高我省结核病防治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包括结核病专职防治人员在内的卫生防疫津贴制度,提高基层人员的补助标准,调动防治人员的积极性,稳定防治队伍。

六、监督与评估

篇8:河南省水利工程规划

本项目是某城规划拓展的新区, 是以行政中心、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为主导产业, 集行政、文化、居住、旅游、商贸等为一体, 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城市综合新区。项目由当地政府组织推动, 整个项目控制范围约8.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7.6万人。项目的建设, 对实现该城“理想城”规划理念和浪漫畅想、提升品牌知名度、推进该城旅游“二次创业”、实现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非常必要。

二、客户需求分析

在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与当地政府对项目的初期接洽过程中, 发现当地政府对于整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及各相关专业拟建规模没有形成对应结论, 以至对项目资金缺口把握不住, 对于筹资的预判也不准确。

通过分析客户情况, 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对客户需求进行了梳理, 与客户就该项目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达成了共识:确定项目总投资;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 解决资本金问题, 盘点现有资产, 其他融资方式;项目全过程管理, 投资成本控制, 接受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审计;组织好项目后期还款资金来源。

三、项目造价咨询服务的思考与定位

本项目是某城市一个整体片区的建设, 项目建设规模大, 投资总额大, 建设期长, 涉及专业广, 辐射范围大, 影响深远。客户的这些造价咨询服务需求, 无论是确定项目总投资、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实现投资成本控制, 还是在建设过程中为客户提供专业建议, 保障项目建设合理、合法、合规, 顺利通过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审计。对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的综合执业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该项目一方面考验着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的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对云南分行造价业务是一次拓展性实践, 激起了云南分行造价咨询团队的斗志和决心。经过自我分析, 云南分行咨询中心认为自身已具备实施该项目的基本条件:

一是云南分行具备多专业、技术过硬的造价咨询项目团队。

二是云南分行在项目所在地的工程造价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 当地有影响的建筑的造价业务大多由云南分行在当地的机构承办, 市场占有率高, 信誉卓著。

三是云南分行造价咨询团队有着丰富的工程造价经验, 仅2011年、2012年共在该地区开展工程造价服务项目166项, 涵盖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体育馆、保障房、市政道路管网等, 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 形成了当地准确可靠的造价指标数据库, 城市建设及市政工程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善。

四是项目涉及财政资金使用, 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多次参与国家审计署组织的对国家重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熟悉国家审计对建设投资管理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投资管理、合同管理、支付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 严格按照审计的要求, 为业主提出咨询建议。很好地控制了投资, 满足国家审计要求。

此外, 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对宏观政策、当地政策的精确把握, 对当地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认知, 及对银行贷款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等都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当地政府的需求, 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利用专业技术优势, 以及在该地区开展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经验, 将本次服务定位为项目建设投资规划咨询。并根据项目的推进程度, 为客户提供分阶段服务。

四、项目第一阶段工作的实施

目前项目正处于前期规划阶段, 根据项目进展的情况, 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成立了项目专项工作组, 开展项目第一阶段工作, 进行了整个项目的投资估算。项目组以《某某城市总体规划》;《某城“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某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常用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一册至第十册、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2011-2012年该地区咨询项目为依据, 经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信息提取、数据分析、指标运用、投资规模确定等工作步骤, 采用指标估算法编制了该拟建项目的投资估算报告, 项目投资估算约260亿 (含建设用地、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防灾工程) 。

五、项目第一阶段工作汇报及反馈

项目组在完成第一阶段成果报告后, 立即向县政府领导作了专项工作汇报。该县县长、副县长、规划局局长、建设局局长等聆听了工作汇报, 并高度评价了项目组所做的工作。通过项目第一阶段投资估算咨询服务的开展及工作汇报, 切实增强了客户对建行造价咨询业务能力的认可度;在项目投资基本确定的前提下, 让客户了解到项目的资金缺口, 以及对于资金筹措的迫切需求。由于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在项目初期阶段提前介入及二级分行的大力支持, 客户对建行的依赖程度有显著提升, 随着咨询业务的逐步深入, 将为后续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后期咨询服务延伸

云南分行工程造价咨询中心可结合当地政策优势, 为客户撰写资金申请报告, 向上级政府进行申请建设资金;为客户盘点资产, 进行资产评估;提供全过程造价控制服务, 传统工程预结算及财务竣工结算服务;严格按照审计的要求, 为业主提出咨询建议。目前下一步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七、本项目造价咨询服务开展的意义

上一篇:人民调解员标兵先进事迹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