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检测委托书

2024-05-29

辐射环境检测委托书(精选14篇)

篇1:辐射环境检测委托书

委 托 书

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单位特委托贵站对我单位一台用于放射诊疗使用的Ⅲ类射线装置(XG211,100KV,200mA)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委托检测周期:2013年7月2日至本监测项目完成止。

特此委托

委托单位:晋江梅岭东方医院

联系人:

联系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和平北路107号

邮编:362200

联系电话:

手机:

(单位盖章)

委托时间:2013年7月2日

篇2:辐射环境检测委托书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篇3:辐射环境视觉智能监控系统

针对辐射场所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尝试实现一种适用于辐射场所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监测场所中每个细微变化,能够检测出辐射环境出现的危险事件,并记录、判断和预警多种不同放射场所发生的情况,从而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发生危险。该系统应具有高准确率、低漏检率等特点。

1 视觉监控系统整体方案

基于多视觉传感器融合技术对场景进行监控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而且针对不同的监控需求,往往需要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1)在室内场景,提出了一种多个全景摄像机和多个云台摄像机(PTZ)相融合的方案,全景摄像机被用于场景内三维人体对象的跟踪,而PTZ则会对距离最近的人体对象进行脸部特写抓拍;(2)在室外场景,设计了一种全景摄像机和PTZ相融合的装置并将其安装在机动车顶部[2]。这样便能有效地对周围的机动车进行检测、跟踪和车型分析。

为了实现适用于大场景的事件监控系统,本文也采用多视觉传感器相融合的方法。图1展示了全方位视觉传感器和多个高速球摄像机相融合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全方位视觉传感器拥有360度的广阔视野,相比于普通摄像机,只需要较少数量的该类型摄像机便能实现对人场景的覆盖,因此可以在宏观上检测辐射场所中的人的活动并确定危险程度;另一方面,考虑到全方位视觉传感器的分辨率相对较低,采用具备较高分辨率的高速球摄像机,它能够满足系统对场景内特殊对象进行重点关注的需求,可以在微观上实现人特写抓拍。之所以在中间以及四周的五个不同位置安装高速球摄像机,是为了对同一事件同时进行抓拍从而尽可能地获取到详细的信息。

2 图像处理关键技术

系统图像监控范围为辐射场所,采用全方位云台配合高清晰度、高放大倍数、低照度要求的摄像机及镜头,确保对辐射场所各区域进行无死角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通过先进的图形处理技术和算法研究,实现辐射场所的图形自动报警与自主式控制,管理操作。同时将辐射场所报警图像利用无线网桥或无线短信、彩信发布到上级主管部门的MIS网上,网上客户在安装了监控系统客户端软件后即可对受控辐射场所进行远程监控。

传统的基于人工操作的视频监视不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需要开发新一代的监控技术。摄像机获取视频序列后,首先通过图像恢复或超分辨率复原技术提高图像质量,然后对场景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分类和跟踪,进而实现视频内容分析理解,包括场景中的异常检测、人的身份识别以及视频内容的理解描述等[3]。现有一些算法大多是针对这一类问题提出的,主要包括背景相减法、相邻帧差法和光流法等,对其内容进行智能化分析和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它处于智能监控技术的高级阶段,是实现监控智能化的关键。

2.1 目标检测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当摄像头保持不动时,可以认为视频序列图像中的背景图像相对不动。这时,视频监视算法包括变化检测和目标提取两部分内容。所谓目标检测,就是当场景中有新目标进入或者场景中有目标移动时,通过变化检测算法得知有目标出现,而目标提取则是把进入场景中的目标从背景图像中分割出来。

对于运动目标检测主要分析了现有的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如光流法、帧差法、背景差法的优缺点,之后对背景减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背景减法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分析了基于Kalman滤波的背景建模和基于高斯模型的背景建模这两种方法的不足,这两种方法对环境突变鲁棒性都不够好,背景模型也不能尽快地适应场景的改变,使得原本静止的物体发生运动时产生较长时间的拖影。针对上述问题对混合高斯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模型初始化时采用改进的方法能很好的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实际场景的模型,在背景更新阶段引入了加速因子和合理性判断使得模型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能够很好地抵抗环境突变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很快地消除静止物体发生运动时产生的拖影。另外本文的场景模型是对HSV空间的H和V分量分别建立模型得到的,在目标检测时为了尽量消除光照和阴影的影响,本文联合这两个分量共同去检测,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改进的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目标检测能够很好地消除光照和阴影的影响。

2.2 事件检测与跟踪

本文所研究的是对形状较为简单的刚体目标进行跟踪,目标跟踪的基本原理见图2所示。在视频序列中进行运动区域的检测、目标的提取,目标提取的结果就成为目标跟踪系统的源数据。在跟踪过程中,首先生成目标的特征模板;然后在目标前一帧的预测位置范围进行搜索匹配,将最佳匹配的运动区域对目标进行特征模板更新以及目标位置修正,同时进行下一帧的目标位置预测。目标检测与跟踪原理的框图如图2所示。

2.3 超分辨率复原技术

超分辨率复原技术:图像获取过程中,受成像条件和成像方式的限制,成像系统并不能获取原始场景中的所有信息。成像过程往往会受到光学模糊、运动模糊变形和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获取图像质量的下降[4]。超分辨率复原技术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在改善图像质量的同时,试图恢复成像系统截止频率之外的信息,是提高空间分辨率改善图像质量的有效方法(将图像读入Matlab仿真软件可以实现)。这一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成本低,现有的低分辨率成像系统仍可以使用。实际上,超分辨率复原技术和图像恢复技术在理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认为是第一代图像恢复技术,该部分就是视觉传感器的研究。新一代智能视觉监控技术的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它赋予监控系统观察分析场景内容的能力,实现监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因而具有应用潜力。视觉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分析过程由运动目标检测、分类、跟踪和视频内容分析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视频内容分析又包括异常检测、人的身份识别以及视频内容理解描述等。

3 传输与控制

建立覆盖辐射场景的无线系统,应保证系统技术架构的先进性、未来的功能与性能的可扩展性、通信的可靠性、系统的稳定性与相对较低的工程量。能做到信息共享,从而减少硬件且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简化二次接线,使辐射场所主控制室的面积和成本下降,大大节省人力物力等投资。

图像控制部分主要解决基于ARM S3C2440的视频监控系统及视觉传感器的研究。S3 C2440A是三星公司设计的一款基于ARM920T内核的32位嵌入式RISC(reduced instructions set computer)微处理器,它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533MHz,内部集成了丰富的外设接口,其中包括了camera接口,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的优点,适用于图像采集,传输等应用。即不采用通用的视频监视系统而采用视觉监控系统———不随时录相,只在出现异常情况下开始录相,再经过图形处理技术和算法:即基于图像的目标识别,且必须准确与及时,以便远端人员能及时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 结束语

总之,视觉监控技术在提高质量、安全和管理等方面收效显著。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视觉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广阔。辐射场所视觉监控系统解决了辐射场所现场的可视化和环境监控问题,为实现辐射场所无人值班、无人值守提供了可靠保证,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应加大辐射场所视觉监控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同时,辐射场所视觉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对提高辐射场所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运行管理的科学性,促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有着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峰,王耀南,雷晓峰,等.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自动化博览,2002,(3):59~61.

[2]赵劫,刘铁根,李晋申.基于DM642的高速图像识别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01):86~89.

[3]张广军.机器视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篇4:手机辐射检测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在比较通用的SAR标准测定手机辐射,将能产生手机辐射的几个方面分别作出研究,并统计了模块杂散辐射值的情况,用数学方法分析已测量的数据。同时引用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意见。利用Android系统的系统服务,进行对状态的监听,依据以上的研究,计算即时手机辐射值。

关键词:手机辐射;辐射特性;SAR;整合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大家对电磁辐射的关注也日加热切,其中社会上不乏有众多优秀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课题展开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截至今日,人们对手机辐射的研究进行到了怎样的程度,究竟可不可以断定手机辐射对人体存在不良影响?人们对手机辐射又是怎样认知与人们现阶段是否可以很直观的观测到即时的手机辐射值?

一、手机辐射的原理

当使用移动电话进行呼叫通信时,移动电话会发射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能量)。这些无线电波可被距离最近的基站接收,一旦基站接收到移动电话传来的无线电波,就会将其传输到交换台,交换台根据当前呼叫的类型将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定电话线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这就是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或者说射频能量),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多多少少的被人体吸收,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一些不可预知影响,而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就是手机在通信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而产生的。

手机辐射量的大小与天线材料及尺寸,手机与基站的距离,使用者的物理环境,基站的设计情况,手机的即时状态有关。正是由于GSM与CDMA基站设立与排布大同小异,而TDD-LTE则与前两代不同。故在研究GSM与CDMA时,我们仅在讨论其手机的即时状态即可。而对于TDD-LTE来说,则又与手机与基站的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手机状态与辐射研究

由于在手机未插手机卡时,手机会一直处于搜索信号状态,此时的功率损耗,辐射较大;当手机处于信号差的状态,手机会一直搜索信号,手机向外发射功率强,辐射也会增加;低电量状态与手机辐射是否存在密切关系,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这是我们取多次实验的结果。

手机通信或上网在手机所产生的辐射中为主要,但在手机的模块中,还存在着WLAN模块、摄像头模块、音频模块等模块产生辐射,通过手机测评网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计算GSM与CDMA类型手机的模块杂散总辐射,并将其计入手机即时辐射中。

但由于手机厂商并未给出该手机的一些模块中存在的辐射值这些参数,而我们所得到这些参数的途径也只是通过对手机进行评测,我们通过数学统计市面上主流手机的模块杂散总辐射,利用计算方差的单变量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一般手机的模块杂散总辐射,但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误差,在通过我们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模块杂散总辐射上,最高的辐射量是最低辐射的量的3.0827倍。故我们通过计算方差的单变量分析的方法得到GSM模式手机为57.46βmw,CDMA模式手机一般为45.63βmw。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GSM与CDMA制式手机的功率发射频率不同,在通话状态下,CDMA制式手机每1.25ms基站会想手机发送一个功率控制信号,命令手机增大或减少发射功率,步长1dB。但对于手机信号具体的数值至今未找到与辐射量直接的线性相关关系;待机状态下,根据现在SCI(周期监听指数)的设置,多数是1.28S监听一次,即基站向手机发射监听信息。相比之下,GSM制式手机会以60msd调整频率调节信号,调整的步长一般为2dB。在同块地区做信号测试,假设无论GSM还是CDMA制式手机距离基站同样远,CDMA制式的手机在通话中出现最大发射功率的概率仅为0.2%,而GSM手机却高达21.8%》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CDMA制式手机和GSM制式手机相比的确有着辐射更小,对人体影响较小的优势。

根据前人所做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总结发现,如果每天通话一段时间,并持续一段时间,人体无论情绪还是感官方面都将会有一定的变化,情绪容易疲倦,感官能力延迟,记忆力会受到影响。据研究表明,手机辐射所产生的影响会持续影响一段时间。

通过研究表明,经常使用辐射大的手机对人类健康存在六大风险:1)使用手机通话时间长,会明显感觉到头晕,耳热;2)经常长时间使用手机靠耳通话,可能有引发脑瘤的风险;3)长期使用辐射大的手机会加速细胞的活动,容易使人衰老;4)大功率的手机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5)长期使用手机会损伤脑细胞,会引起记忆力减退;6)长期使用辐射大的手机会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使其视力下降、DNA突变,严重的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

三、Android系统监控信息

在本文主要讲的是装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以下是某些代码,及辐射的计算方法。

1.读取手机型号:

private String getInfo(){ TelephonyManager mTm =(TelephonyManager)getSystemService(TELEPHONY_SERVICE);String mtype = android.os.Build.MODEL;// 手机型号return mtype;}

2.查看电池信息

使用android.os.BatteryManager类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arg0,Intent intent){String action = intent.getAction();if(Intent.ACTION_BATTERY_CHANGED.equals(action)){Log.d(“Battery”,“”+intent.getIntExtra(“level”,0));}}

3.监听电话

private class MyPhoneListener extends PhoneStateListener {//當电话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系统会调用这个方法,并将其记录监控器中public void onCallStateChanged(int state,String incomingNumber)

switch(state){//匹配各个状态

设置监听器记录当前手机的状态、无通话拨号/响铃、通话中的状态,并记录所处状态的时间。通过监听手机的各个能产生辐射的状态,再加上所谓的模块杂散总辐射,联系手机在不同状态下向基站发射电磁的频率不同,依此计算出当前所处状态的大致辐射值。

对于手机辐射对人体产生影响的研究与实验数量不少,但不少的研究成果仅仅停留在定性,或者推断性的,对于手机辐射影响的定量研究还相对于研究成果来说较少,特别是将其与常用是手机系统联系在一起,可以便捷的观测到手机的即使辐射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同时手机市场竞争的也日益激烈,推测未来手机厂商会将定量的低辐射手机作为宣传的噱头,同时也会促进科学界对于定量或定性的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研究成为重点。与此同时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也应重视,帮助人们远离一个有一个隐形的危害。(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健林,张志博,王皓.关于手机辐射理论的整理与分析.科技传播,2011,8.

篇5:辐射环境安全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大刘中心卫生院是隶属源汇区卫生局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经漯河市环保局审批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证号为:漯环辐证【00012】,许可使用Ⅲ类射线装置。

我院现有员工43人,其中辐射工作人员2人,辐射安全与环保人员3人,此3人均参加过市环保局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学习,取得了国家环保部合格证书,辐射工作人员每年均参加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工作佩戴计量器,并定期检测。

二、辐射装置基本情况

我院已对放射场所按环保要求进行规划、施工,履行环评审批手续,近期未再进行改、扩建未添置或转移设备。现拥有射线装置有:TURD800-23X医用诊断射线机1台,F78-ⅢC300X射线机一台,主要用于医疗放射诊断。

三、辐射工作情况

我院对辐射安全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领导牵头的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小组,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X线检查防护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培训管理制度等,按照专项治理的范围,严格管理,狠抓管理,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放射线装置运行建立了记录本,出现故障及维修均由

记录定期进行维护,保证正常安全运行。

定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检测,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制定了辐射及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方案,成立了辐射事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程序如下:

1.迅速报告→2.现场报告→3.现场处置→4.查找事故原因→5.警报排除

经采取如上措施,我院自建院来一直安全运行,未发生任何辐射事故,被上级评为“百佳乡镇卫生院”。

漯河市源汇区大刘中心卫生院

篇6:11辐射环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环境安全管理,切实落实管理职责和各项环境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放射源安全,杜绝放射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使用单位,对放射源的购买、环评验收、取证、运行变更、闲置退役管理及职责分工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环境保护部

负责对各单位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环境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提出整改要求,并监督落实。

第四条

各单位

放射源使用单位需设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辐射防护工作、并负责放射性设备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 辐射安全许可管理

第五条 各单位购买新的射线装置前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并向环保部门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经环保部门审批,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后。许可证有效期(5年)满,需要延续的,于许可证有效期满30日前,向环保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第六条 各单位在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可申请放射源购买。

第七条 使用射线装置前,从事许可证范围内的辐射工作,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项目投入试运行3个月内向环保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运行。

第八条 各单位变更(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许可登记内容或终止放射工作时,应自变更登记之日起20日内,向颁发辐射许可证的环保局申请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或注销手续。

第九条 射线装置退役或在使用期间破损,及时向环保部门做好射线装置档案的注销登记,不随意处置。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送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集中贮存、处置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

第四章 辐射安全日常管理

第十条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应建立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单位法定代表人为辐射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十一条 放射性设备的安装地点必须悬挂放射性标志牌,放射性标志牌,要求安装牢固、字迹和图案醒目。放射性物品实行专库存放,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防范措施。每年定期对射线装置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报当地环保部门。配备监测仪器以及剂量率仪器。

放射源所在单位,应如实、准确制定放射源清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型号、编号、放射源种类、放射性活度、进货时间、安装或存放地点。放射源所在单位应建立放射物品检查记录台帐。

第十二条 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守法和自我防护意识,获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辐射相关工作。从事辐射安全管理的人员也要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各单位从事辐射及辐射安全管理人员还应对本单位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措施等内容进行培训。

第十三条 从事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需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无禁忌症方可上岗,上岗后每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必要时可增加体检次数,体检结果由单位存档;辐射工作期间,辐射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每季度接受剂量监测,尽可能做到“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的原则,监测结果由主任负责记录,并存档;合理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发放相关津贴、加强营养。

第十四条 单位每年对辐射工作安全与防护状况进行一次自我安全评估,安全评估

报告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估报告每年1月底前报当地环保部门,并抄送省级环保部门备案。评估报告包括射线装置使用台帐、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事故和应急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 辐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

第十五条

辐射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部门以及集团环境保护部报告,并在辐射事故发生两小时内提交事故总结报告,并提出整改方案加以落实,以防发生同类事故。

第六章 附 则

篇7: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研究

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研究

文章介绍了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电子元器件产生的单粒子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从环境模拟方法、模拟试验设备、单粒子效应及防护以及飞行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文章对国内研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作 者:丁义刚 Ding Yigang  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环境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24(5) 分类号:V416.5 V417 关键词:地外辐射   单粒子效应   环境试验   飞行试验  

篇8:红外辐射检测及其图像融合技术

1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

1.1 红外辐射成像实验系统

红外辐射成像系统如图1所示。样品被光源照射后, 吸收光能的同时, 发出红外辐射, 如果样品内部组分不均匀, 即可观测出缺陷的具体位置。

实验时, 实际的红外辐射成像检测系统包括激励光源、成像仪、控制器等部件组成, 如图2所示。

1.2 红外辐射成像结果分析

选择含盲孔缺陷的金属铝合金、有机玻璃等典型材料作为被测试件。

体积热容用来表示物质单位体积发生单位温度的变化时, 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利用体积热容这一特性, 不同物质在同体积同温度的条件下, 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差距很大。在红外辐射检测中, 利用成像设备得到的热图中, 可以观察到被检测件表面温度的分布信息。利用对缺陷位置图像像素灰度值的计算, 得到对比度最大的图像, 从而对缺陷性质、大小进行定性分析。

1.2.1金属铝合金红外检测图像

铝合金试件尺寸大小为18x12x4.3cm, 底部缺陷孔直径分别为30mm, 20mm, 孔深分别为3mm, 2.1mm, 其分布如图3所示。

检测实验参数设置激励时间初始值1s, 最高采样频率50HZ, 5~10℃。激励器激励时间分别为0.54s, 0.74s, 1.42s, 2.62s, 5.24s时, 检测成像如图4所示。

通过对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红外成像检测的实验结果表明, 红外辐射检测具有直观、非接触、受检面积大等优点。检测时, 对于不同尺寸参数及材质的检测件, 设置的检测参数不一样, 导致的检测效果也有所不同。

2 红外辐射图像融合技术

红外辐射无损检测技术判别缺陷位置和形态的方式, 主要是通过辨别形成的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因此, 如何提高图像的识别能力, 是提高红外辐射无损检测灵敏度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通过将红外热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大大提高了检测图像的视觉效果。

2.1 图像信息融合技术

图像信息融合技术即图像处理技术和多幅图像中的信息融合技术, 通过对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共同促进提高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图像识别能力。

2.2 图像信息融合算法

2.2.1像素融合法和区域融合法

一幅图像中, 像素是其组成的最小基本单元, 进行红外检测图像融合时, 最基本的方法是比对多幅图中的两个像素值的大小, 根据具体情况, 用灰度值大的像素替换灰度值小的像素, 以此得到需要的信息。

目前, 基于像素的图像融合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像素灰度值取大:

2) 像素灰度值取小:

3) 像素灰度取加权平均值:

由于一幅图像的全部特征中, 像素种类很多, 故这种方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克服像素融合法的局限性, 在确定融合像素时, 先划分具有同一特征像素的区域, 然后再对该区域进行基于区域特征的像素融合。如图5所示。

2.2.2 对比度调制融合法

该方法的具体理念是选取两幅图像中的一幅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结果乘以另外一幅图像, 最后量化显示其结果。其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 对比度提取。采用5x5的模板对红外热图像进行高斯滤波, 如式 (1) 。

其中

获得低频分量后, 利用式 (2) 求得图像对比度C。

(I为输入图像, I1为滤波后图像) ,

2) 归一化处理用式 (3) , 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得到的归一化处理结果与融合图像相乘, 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

重新量化后得:

利用该方法进行图像融合时, 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信号, 融合后的图像既包含可见光图像特征, 又包含有红外图像的特征, 信息量丰富。

2.2.3透明度融合法

透明度融合要达到两幅图像互相结合的目的。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输入图像的像素数据, 设为 (RS, GS, BS, AS) 和融合的目标像素数据, 设为 (RD, GD, BD, AD) , 最终目标像素数据, 设为 (DR, DG, DB, DA) , 通过式 (6) 的计算, 最终融合为新的图像。

压力管道红外检测融合图像如图6所示。

3结语

红外辐射无损检测是当今技术较为成熟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 其应用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安全监管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利用红外辐射成像检测实验装置, 设置不同的试验参数及缺陷, 得到具有不同特征的热辐射图像。利用图像融合算法, 提取更多有用的图像信息, 增强了红外辐射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为红外无损检测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提供了技术支持。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红外辐射无损检测实验系统的原理及组成部分, 进而通过对实验系统设置不同的参数, 得到一系列红外无损检测成像的相关实验数据, 描述了由于参数设置的不同, 导致的不同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 为了增加图像的辨识能力及信息含量, 进一步研究了红外无损检测图像融合技术改进的几种算法, 通过对像素融合法、区域融合法、对比度调制法、透明度融合法等几种图像融合技术算法的介绍, 提高了红外辐射无损检测图像的缺陷辨识能力, 为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关键词:红外无损检测,参数设置,算法,灵敏度

参考文献

[1]丁守宝, 刘富军.无损检测新技术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家伟.无损检测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范春利, 孙丰瑞, 杨立.基于红外测温的试件内部缺陷的识别算法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

篇9: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公报》指出,我国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电离辐射、其它反应堆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核燃料循环设施和废物处置设施周围环境电离辐射,以及铀矿冶周围环境电离辐射均显示正常。

据悉,秦山核电基地各核电厂、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田湾核电厂外围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年均值分别为101.1nGy/h、124.8nGy/h和100.1nGy/h,均在当地的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秦山核电基地周围关键居民点空气、降水、地表水及部分生物样品中氚活度浓度,以及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田湾核电厂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氚活度浓度与核电厂运行前本底值相比有所升高,但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核电厂外围各种环境介质中除氚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研究设施外围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饮用地下水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

此外,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包头核燃料元件厂、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等核燃料循环设施及西北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北龙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外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正常环境水平,环境介质中也未监测到由企业生产、加工、贮存、处理、运输等活动引起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升高。而铀矿冶设施周围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气溶胶、沉降物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地下水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铀和镭-226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公报》还提及了针对辐射环境及核与辐射安全检查的具体措施与行动。

据悉,针对辐射环境监测,编制了《“十二五”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统筹“十二五”期间辐射环境监测各项工作,谋划辐射环境监测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而且发布了《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规范(试行)》。根据建设规范,对新建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推进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建设,2012年11月,全国新建的100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通过整体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此外,环保部去年开展的全国核技术利用、铀矿冶和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实现了“彻查安全隐患,强化监管,使核技术利用、铀矿冶和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安全与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目标。

而在核基地调查方面,印发了《全国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总体方案》,计划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全面、系统、科学地掌握中国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环境状况,促进中国核基地与核设施放射性污染治理,提高中国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安全水平。据悉,秦山核电基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四○四核基地的现场调查工作已于去年开始实施。

篇10:辐射环境检测委托书

1.1 本导则是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第003号】以及《电磁辐射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的。

1.2 本导则适用于一切电磁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报告

书的编写可以与本导则不用,但应加以说明。

1.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分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初步评价应在获得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后进行。最终评价一般应于项目竣工验收前进行。属需填报环境影响该报告表的项目只需在运行前填报一次报告表。

1.4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

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整数的单位和有资格人员编写。

1.5 本导则所称电磁辐射限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评价依据

此部分要给出项目建议书,区域规划批准文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文件及评价标准等。

2.2 评价对象说明

说明项目的名称、性质、辐射频率、功率及性质、运行状态灯。

2.3 环境描述

描述项目所在位置(附图)及其周围居民分布、建筑分布、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发展规划、敏感对象分布和特征等。

2.4 电离辐射背景值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现有及计划建设的电磁辐射发射设备,也包括实际测量出的电磁辐射水平分布情况。

2.5 模拟类比测量

模拟本项目电磁设备的正常工作或利用类似本项目电磁设备规模、性质、功率、辐射频率、使用条件的其他已运营设备进行电磁环境放入社强度的实际测量,用于预测本项目建成后电磁环境变化的定量数据。

2.6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公众收到的电磁辐射的水平和家用电器及其他敏感设备收到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计算和分析。

2.7 防治措施描述

防治污染措施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上岗人员素质三个方面的描述。

2.8 代价利益分析

说明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所带来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论述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所付出的代价。

2.9 结论

全面分析后,给出评价结论。结论部分可包括问题和对策。评价范围和方法

3.1 评价范围

3.1.1 功率>200kw的发射设备

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为1km范围全面评价,如辐射场最大处的地点超过1km,则应在选定方向评价道最大场强处低于标准限值处。

3.1.2 其他陆地发射设备

评价范围为以天线为中心:发射机功率P>100kW时,其半径为1km;发射机功率P≤100kW时,半径为0.5km。

对于有方向性天线,按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评价道0.5km,高层建筑的部分楼层进入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以内时,应选择不同高度对该楼层进行室内或室外的场强测量。

3.1.3 工业、科学研究、医疗电磁辐射设,如高频热合机、高频淬火炉、热疗机等评价范

围为:以设备为中心的250m。

3.1.4 对高压输电线路和电气化铁道

评价范围以有代表性为准,对具体线路做具体分析而定。

3.1.5 对可移动式电磁辐射设备

一般按移动设备载体的移动范围确定评价范围。对于陆上可移动设备,如可能进入人口稠密区的,应考虑对载体外公众的影响。

3.2 评价方法

3.2.1 说明或描述

对于评价邮局,项目说明,环境描述,结论章节,可以采用说明或描述方式编制。

3.2.2 项目建设之前背景值以及建成后的实际影响应采用现在测量办法取得真实数据。现

场测量,应按《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办法》(HJ/T 10.2——1996)推荐的方法进行。采用HJ/T 10.2——1996未提供的测量方法时,在报告书中应对所用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说明。

3.2.3 模式计算

对公众和仪器设备的影响需要了解电磁辐射场的分布。

对电磁辐射场的分布可以采用经过考证过的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对所采用的计算公式和参数要在报告书中给出。

3.2.4 模拟类比测量

应说明模拟或类比的电磁辐射设备概况,测量地点和条件、测点分布、使用仪表、测量方法、数量处理和统计、测量结果及分析。

3.2.5 公众受照评估

对于公众受照评估分受照个体剂量估算和群体剂量评估。

对于公众个人剂量估算,要给出最大的受照个体剂量。

对于群体受照剂量评估要给出人口与受照射剂量的分布关系。

3.2.6 对一起设备影响评价

对一起设备收到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根据计算分析和实际调查。评价要给出受影响设备种类、严重程度和距离范围。评价标准

4.1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

公众总的手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对其影响的综合,即包括拟建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要求。

4.2 单个项目的影响

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GB 8702——88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值在GB8702——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 8702——88中场强限值的1/√2。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他项目取场

强限值1/√5,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做为评价标准。

4.3行业标准的考虑

篇11:辐射环境安全生产承诺书

为防治放射性污染,确保环境安全,保障人体健康,落实辐射工作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单位向管理部门作出郑重承诺:

一、遵守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定职责,建立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不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二、依法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许可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各项辐射工作。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辐射安全生产管理所必需的组织机构、人员、资金,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无事故。

三、建立辐射安全检查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及时上报隐患整改治理情况。

四、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五、制定辐射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责成专人负责本单位辐射安全防护工作。

六、开展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等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持证上岗。

七、认真执行“三同时”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八、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为从业人员配备辐射防护用品,并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九、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档案及台帐,并定期检查清点放射源台帐与放射源是否相符,确保帐物相符。

十、欢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承诺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联系电话:

高平市环境保护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市安监局监督电话:

篇12:环保局辐射环境监督工作总结

一、辐射环境监督工作情况。今年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突出环境污染隐患大排查和现场执法检查工作,防止辐射事故发生。

1、全面完成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现场检查工作。根据《湘西自治州环境污染隐患大排查工作实施方案》(湘环发〔2013〕9号)文件的要求,我站开展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大检查。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我们下发了《湘西自治州环保局关于2014年全州辐射环境管理现场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明确州、县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任务,州环保局负责州人民医院和州肿瘤医院的检查,抽查部分县级医院和水泥厂;二是明确检查重点和工作要求;第一,核技术利用项目是否办理有关许可手续;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验收;放射性同位素转让、送贮是否依法办理审批和备案手续。第二,是否建立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与定期检查、维护等制度;是否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名册和培训、个人剂量和职业健康体检档案;是否制定辐射环境监测计划和监测报告。第三,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运行管理情况。第四,放射人员从业信息及时录入放射人员信息系统,现场检查信息及时录入国家核技术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全年,全州共安全收贮137cs7枚,其中,龙山民安水泥厂一枚、古丈武陵水泥厂4枚、永顺万源水泥厂一枚和XX市第一水泥厂一枚。共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185家,利用装置226套,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146家,无证或逾期未延续许可证的39家,均为乡镇卫生院。

2、抓好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和备案工作。今年,州人民医院转让192ir一枚,99mtc、131i转让一次。州肿瘤医院转让192ir一次。

3、及时调处电磁辐射污染纠纷和投诉,全年解决此类事件3起,没有一起投诉上交省厅,也没有因此类事件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4、配合省厅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今年,共初审3个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1个特高压输变电项目的验收。审批7个医疗单位申请延续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审批2个医疗单位申请发放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

篇13:浅析环境辐射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1 工程施工环境辐射影响

1.1 工程施工环境辐射的影响

工程施工必然与地质的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息息相关, 由于在自然界中岩石以及土层中含有放射性元素, 而且多是一些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实验表明, 花岗岩、变质岩等岩质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核素, 也成为工程施工环境辐射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断裂构造,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辐射危害, 但是其结构开放性、缝隙大的特点又加强了放射性气体的扩散程度。另外地下水活动活跃使微量元素“氡”的含量增加, 因为“氡”具有较容易溶于水的化学性质, 由于有了流动的地下水作为载体, “氡”在很大范围内传播扩散, 特别是在岩洞、溶洞当中, 这些地点有害物质超出正常指标, 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1.2 预防辐射影响的措施

1.2.1由于放射性环境辐射的传播扩散主要是依靠地质构造的断裂以及地下水的流动性来完成, 针对这种特性可以依靠对放射性核素的阻隔来达到预防效果, 使用的材质主要是混凝土, 同样, 地下水也可以使用混凝土筑造起来一层洞壁。

1.2.2在断裂带构造或者是深的洞穴当中, 往往空气的流通性较差, 洞穴随深度的增加氡的浓度也越来越浓重, 这样, 对于一些通过断裂地带的地铁区间或者是隧道等, 有害气体会严重伤害人群的身体健康[2]。确保良好的通风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1.2.3开始施工前, 对工程进行前期勘测, 并且检测一直进行到施工结束贯穿整个过程, 目前国内的工程仅仅是关注前期勘测, 对于施工过程以及工程结束正常运行的检测往往忽视;在工程选用的材料方面, 应使用放射性元素含量较低的材料种类。

1.2.4预防或降低环境辐射对居民健康的有害影响, 从根本上可以在工程选址的时候, 尽量选择避免在深洞、断裂地带等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的地质构造。减少地下施工。同地面施工有所不同, 地下施工最大的危害就是“氡”, 但是氡也是可以有效治理的, 事实证明, 在“氡”含量高的平洞中加盖一层半米厚的粘土并且在土层上栽种低矮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氡”的扩散, 这种方式不仅效果明显而且造价低廉。

2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2.1 电磁环境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光辐射和地磁辐射等都属于干净辐射的范畴, 人造辐射却是被确定为必须控制的污染物行列。电磁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也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的环境。电磁环境辐射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设施设备, 例如雷达、各种通讯设备、医用设备等。

电磁环境辐射可以按照辐射规模等分为两类, 包括一般电磁辐射和特殊电磁辐射两种。一般电磁辐射主要指在较广阔的空间范围内的磁场, 即电磁环境本值, 这个环境是不可避免改变的。特殊环境辐射则主要指一些特殊设施设备产生的辐射, 这类人造辐射一般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较大[3]。广播电视台、卫星发射基地、医疗设备制造等都属于这类辐射环境污染。

极低频率的电磁环境辐射主要为人造电磁辐射, 电视台、通信通讯设备是主要的来源。所以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内, 居民受到辐射伤害的程度也比较深。医院医疗设备, 例如理疗机, 虽然对患者的病情能够有很大的帮助, 有助于病人病情缓解, 但是理疗机在使用操作过程中泄露的电磁强烈并且量大,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电磁污染, 不同频率的波段相互交错, 对通信设施造成干扰, 特别是航空行业为主的运输事业, 信号不同, 交流不畅对城市正常生活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样构成了严重威胁。

2.2 电磁辐射的治理预防

自上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科学技术产业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 电子、通讯、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电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便捷, 与此同时, 人造电磁辐射环境也越来越强。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应该加强对电磁环境辐射的治理, 降低辐射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3 核试验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核试验场地一般选取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地区, 核试验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会对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同样是值得关注的。本文以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为例进行对核试验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讨论, 通过对该地区的环境进行检测和对居民健康情况的检测, 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核试验场周边区域的居民患恶性肿瘤、儿童先天畸形的情况较之其他地区的居民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所以, 我国核试验场的辐射对居民的健康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4 城市电磁环境污染防治

目前, 由于城市电子产业选址不科学, 布局欠合理, 电磁环境污染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重点治理的项目。从根本上说治理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必须加强对电子产业进行监督、治理、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科学生产。加大整治电磁环境污染的资金投入, 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提高防治标准。

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 由于未能对电子生产企业作长期规划布局, 所以绝大多数的电磁产业在选址布局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对国内的城市而言, 城市电台电视台主要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周围的居民群落越来越密集, 广播电视发射塔成为人造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 产生了较强烈的磁场, 也影响到了周围部分居民的生活质量。配电网35KV以上的变电站由于同样的原因, 也多以居住区为主, 布局问题直接导致了城市发展与电磁产业之前的矛盾, 需要实施合理化的整顿治理。

从上世纪末以来至今, 城市人造电磁辐射每年以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递增。电磁辐射对人的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电磁辐射对人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机能危害巨大, 另外电磁辐射是可以促使城市居民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对内分泌也会造成影响, 导致内分泌失调, 而且电磁的磁场越强, 频率越高影响越明显, 越强烈。

加强对城市电磁环境污染的防治、整顿工作, 迫在眉睫。首先从立法的层面入手,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完善防治城市电磁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 监管和治理同步进行, 同步实施, 不定期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检验, 强化城市电磁等级数据统计, 实时关注, 尽量缓解城市规划与居民健康之间的矛盾, 对于即将建设的工程施工、设施设备建设合理布局, 促进和谐健康有序发展[4]。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电磁环境辐射污染治理经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成立专门的治理机构, 增加自己投入, 高新科技人才的应用以及使用目前最新近的技术手段, 例如接地, 滤波和屏蔽这三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手段。

5 结语

预防整治电磁环境辐射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 提高居民的自身防范意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依法强化对电磁生产企业合理布局科学生产的监督, 从源头上确保将电磁辐射危害降至最低, 使城市建设科学化, 和谐化, 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保障居民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程业勋.我国核地球物质的发展与展望[J].物质与化探, 2013, 26 (4) :35-37.

[2]刘京林.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电磁骚扰及测量[J].电子质量, 2006, 12 (12) :37-38.

[3]张淑琴, 张彭.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4 (30) :31-32.

篇14:浅析江西辐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

2015年,《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委托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实施辐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厅委托省辐射监督站行使监督检查职责有关事项及要求>的通知》,已经将辐射环境执法和监督检查委托给江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在省环境保护厅领导下,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认真贯彻辐射环境管理各项法律、法规、政策,通过协调、联络、监督、管理和服务,监督科成立仅两个半月,已经分别组织对南昌、宜春、抚州、上饶、新余、鹰潭、九江、赣州八个设区市和江西省电信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2家,下达限期整改决定书四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两份,接受企业行政处罚陈述申辨两次。针对设区市涉源企业与全国辐射管理系统不一致、某医院Ⅲ类射线装置未批先建,下达督办函两个,并到现场对设区市环保局进行业务技术支持,使辐射环境执法在完成各项辐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保障环境安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执法必须依法

我国的辐射环境法规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和国家各部委部门规章三个层次。①国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我国辐射领域唯一的专业法律。②国务院条例,是国家法律在某方面的细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③国家各部委部门规章是法律法规的第三层,包括国务院条例的实施细则(及其附件)和核安全技术要求的行政管理规定等其中包括《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8号令)。还有相对应的支持性部门规章,包括辐射安全导则和核安全法规技术文件等,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同应用的国际标准等。

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忠实于法律,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准确适用法律条文,不折不扣,一丝不茍地执行法律。辐射站为保障执法中不脱离法律原则,不违背法律精神,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和讨论辐射相关法规,反复研究在不同的场景下的执法程序和应对措施,并制作思维导图理顺法规体系结构,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读懂吃透执法和辐射专业知识,从察看资料、沟通询问、现场勘察、责令整改、事先告知、行政处罚等环节,都能做到执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

二、严格执法制度

1.完善执法文书

辐射环境行政执法专业技术性较强,实践中可能发生技术性问题的处理不当的情形,如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填写不明,用语不当等,都可能引起其他纠纷,影响行政执法效果。我们为执法对象的立案、调查、检查等内容建立一厂一档,执法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处分开,成立法制审核机制把关,推动辐射环境执法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将日常监督执法检查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按不同的执法内容,将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等执法文书规范化系统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辐射环境行政执法活动中消除随意性和盲目性。

2.准确认定违法事实

查明事实真相,准确认定法律事实是环境行政执法中的首要环节。也是辐射环境执法必须遵循的条件。查明事实真相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而必须深入现场,调查了解,发现线索,核对事实,证实案情。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情况,并要取得符合执法要求的证据,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将被适用的事实情况具有法律意义,执法监管的活动才能深入有效地持续下去。

3.做好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环保机关搜集可资证明违法行为的重要活动,是准确确定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环节,获取证据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询问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取得的调查询问笔录或书面材料;②询问有关证人所取得的陈述证言,以及向有关单位和公民收集的材料③辐射行政执法人员进人现场查阅污染源单位的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书,检查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的情况,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等其他有关资料;④深人现场进行勘察检查,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单、核实污染源实际情况。

调查取证是坚持实事要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要求,深人细致地,多方面、多种形式地收集证据,细致全面地建立辐射环境执法笔录。做到证据查实可靠,并力求达到规范化,能证明何人、何地、何为、何果等基本要求,以减少失误,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且经得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考验。

4.强化执法素养,规范应用环保法律规范

如果执法人员不懂法、对法律理解不深,就会对违法者的违法事实掌握不准,调查处理的程序不规范,甚至在执法活动中自身违法,影响正常的环保执法功能。省辐射站在环保厅法规处和辐射处的指导下,明确执法职责范围,强化执法素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格执行案件查处分离制度,严格程序、规范应用环保法律规范来行政执法。①对已确认的法律事实进行法律评价,研究它的法律性质,适合何种法律规范来调整②根据确认的情况,从众多的法律规范中选择适应该情况的规范,严格对照该法律文件的效力范围,是否要以用于本案,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③对选择出来的执法规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必要的审查,认真检查其内容是符合原本,以免可能发生的遗漏和错排。包括法律文件是否经过正式修改或补充则否已经被废止了,是否有正式的相应的法律解释等④运用选择出来的法律规范对被适用的具体情况作出确切的解释,环保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中的调查终结报告及法制部门的审查等。在应用中使用正式文本,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法律文件。

三、服务执法对象,做好宣传工作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辐射环境宣教是推动辐射环保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和举措,是提升公众辐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与辐射环境执法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并行不悖。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充分注意与业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宣传沟通,宣传政策、传播专业知识,对于更好地推动辐射环保工作的现实意义十分深远。

根据执法对象呈现多面性、分散化特点,省辐射监督站打造环保“阳光执法”,努力研究、分析执法对象需要何种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我们能够给予他们哪些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如何根据执法对象的新变化,贯彻好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保护好执法对象的利益,为执法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宣传教育。

四、加强辐射环境执法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指导思想

任何时候,环境执法工作者都必须坚定环保法律信念,全面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各级辐射环境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要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治意识,既要敢于执法,严格执法,又要善于执法,正确执法。要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在工作思路的把握上要做到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工作;围绕解决辖区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工作。在辐射环境执法中切实增强环保基本国策意识、法治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使辐射安全既是规定,更是文化。

2.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省市县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综合执法,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对全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既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保障公众的辐射环境权益和社会经济发展安全;又要突出行业和区域重点,抓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使辐射安全实现可持续。

3.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辐射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辐射环境执法任务繁重,业务要求高,必须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交流学习等方法,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使执法人员既要敢于挑战,又要善于协调;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既要善于独立作战,又要善于协调联动;既能履行好职责,又能主动当好参谋。

4.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下一篇:最美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