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2024-06-23

试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精选6篇)

篇1:试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应随本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一并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篇2:试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 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 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

平等进行监测。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

况和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需要的话,则可将检查周期缩短或延长。

6、医学检查应由授权的医疗机构承担。医学监督记录与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一样,保存时间不得少于其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7、授权的医疗机构的负责医师依据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对受检工作人员适任性作出判断,以保证辐射工作人员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都具有安全地执行任务的健康条件。

8、异常受照的工作人员是否继续从事其本职工作,由授权的医疗机构会同辐射防护部门,考虑其以往照射情况、工作需要、本人技能等情况后,可令其继续从事原任工作;也可改做受照剂量低的辐射工作,乃至调离辐射工作。

篇3:辐射环境档案收集管理工作

规范辐射安全管理档案, 建立辐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应从全面规范区域辐射安全管理档案, 对涉源单位按“一企一档”管理要求逐一建档, 使用多项手段, 认真核对核技术利用的相关信息, 查漏补缺, 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等多项措施着手,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明确分工, 科学化系统化收集辐射资料。

1 全面规范各区域的辐射安全管理档案

掌握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基本信息、放射源、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废物 (废源) 帐贮信息。

1.1分别建立涉源单位花名册、射线装置花名册, 各自形成统一的汇总情况表。其中涉源单位花名册中的具体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正确的许可证号码, 放射源核素、类别、确保数量正确, 确定是否有正确的射线装置标示。射线装置花名册中的具体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正确许可证号码, 射线装置类别、确定是否涉源。

1.2分别建立放射源 (含非密) 台帐明细表、射线装置台帐明细表。放射源 (含非密) 台帐明细表包括:单位名称、核素、活度、类别、编码、用途、场所等信息。射线装置台帐明细表包括:单位名称、射线装置名称规范, 型号、类别、用途、场所信息, 设备参数等信息。在填写表格时要确保信息正确。

1.3收集好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料, 包括:历年环评、验收批文 (并附有项目清单) , 历年监督检查记录, 历年辐射监管工作总结。要求:收集的历年环评、验收批文应做到分年归档;监督检查记录确保单位数量与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一致。

1.4建立放射性废物 (废源) 收贮档案, 包括放射性废物收贮合同、放射性废物 (废源) 登记表 (卡) 、放射废物 (废源) 年度收贮帐本、收贮证明、减免材料、收贮时拍摄的照片等。

2 对涉源单位按照“一企一档”管理要求逐一建档

对管辖区域内的每个涉源单位建立一个单独的辐射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应确保建档单位数量与辖区内涉源单位数量一致, 并附单位名录。

在建档中一是要收集单位基本信息, 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电话、单位地址、联系人及电话, 许可种类, 许可证号等信息;二是要收集辐射安全与防护方面的信息。清晰辐射工作人员, 参加培训人员, 个人剂量记录人员数量和相关信息;三是要按放射源、非密封放射物质、射线装置三类别分别建立管理台账。在放射源台帐明细表中, 要确定放射源数量、核素、活度、类别、编码、用途、场所信息。在非密封放射物质台帐明细表中, 确定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核素、总活度、使用频次信息。在射线装置明细表中确定射线装置名称规范, 数量、型号、类别、用途、场所、设备参数等信息。四是要收集企业历次环评、验收及批复文件, 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批复文件、验收监测报告、验收批复文件, 保存2013年以来的现场检查记录, 包括日常监督检查程序表, 整改报告及整改支持性材料。四是建立放射性废物 (废源) 收贮档案, 包括放射性废物收贮合同、放射性废物 (废源) 登记表 (卡) 、放射废物 (废源) 年度收贮帐本、收贮证明、减免材料、收贮时拍摄的照片等。

3 使用多项手段, 查漏补缺

确保信息更新及时核技术利用的相关信息。一是立足平时, 经常收集。做好收集工作, 使档案齐全完整,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四勤”, 即嘴勤、手勤、腿勤、脑勤。一项具体工作结束后, 把文件收集齐全, 即可随时装订成卷, 便于年终归档。二是避免遗漏, 档案工作人员应坚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每月或每季度定期核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相关信息, 通过核对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相关信息, 查漏补缺, 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更新及时。

4 结语

随着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 辐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辐射环境档案的形成, 为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辐射环境管理存贮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因此做好辐射环境管理档案工作尤为重要。

摘要:辐射安全管理档案是有效实施辐射安全监管的基石, 规范辐射安全管理档案, 形成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管理档案材料, 是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从全面规范区域辐射安全管理档案, 对涉源单位按“一企一档”管理要求逐一建档, 使用多项手段, 认真核对核技术利用的相关信息等措施着手, 健立和完善管理台帐, 随时掌握核技术应用单位的相关信息, 为辐射安全监管铺石。

关键词:核技术利用,档案,辐射环境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筱筠.论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9) :186-1.

[3]屈希阳.浅析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

[4]杜慧玲.探讨如何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4.

[5]韩先美, 韩波.档案管理现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档案, 2009 (1) .

[6]秦爱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7]王丽华.小议我国档案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篇4:浅析江西辐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

2015年,《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委托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实施辐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厅委托省辐射监督站行使监督检查职责有关事项及要求>的通知》,已经将辐射环境执法和监督检查委托给江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在省环境保护厅领导下,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认真贯彻辐射环境管理各项法律、法规、政策,通过协调、联络、监督、管理和服务,监督科成立仅两个半月,已经分别组织对南昌、宜春、抚州、上饶、新余、鹰潭、九江、赣州八个设区市和江西省电信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2家,下达限期整改决定书四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两份,接受企业行政处罚陈述申辨两次。针对设区市涉源企业与全国辐射管理系统不一致、某医院Ⅲ类射线装置未批先建,下达督办函两个,并到现场对设区市环保局进行业务技术支持,使辐射环境执法在完成各项辐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保障环境安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执法必须依法

我国的辐射环境法规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和国家各部委部门规章三个层次。①国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我国辐射领域唯一的专业法律。②国务院条例,是国家法律在某方面的细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③国家各部委部门规章是法律法规的第三层,包括国务院条例的实施细则(及其附件)和核安全技术要求的行政管理规定等其中包括《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8号令)。还有相对应的支持性部门规章,包括辐射安全导则和核安全法规技术文件等,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同应用的国际标准等。

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忠实于法律,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准确适用法律条文,不折不扣,一丝不茍地执行法律。辐射站为保障执法中不脱离法律原则,不违背法律精神,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和讨论辐射相关法规,反复研究在不同的场景下的执法程序和应对措施,并制作思维导图理顺法规体系结构,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读懂吃透执法和辐射专业知识,从察看资料、沟通询问、现场勘察、责令整改、事先告知、行政处罚等环节,都能做到执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

二、严格执法制度

1.完善执法文书

辐射环境行政执法专业技术性较强,实践中可能发生技术性问题的处理不当的情形,如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填写不明,用语不当等,都可能引起其他纠纷,影响行政执法效果。我们为执法对象的立案、调查、检查等内容建立一厂一档,执法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处分开,成立法制审核机制把关,推动辐射环境执法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将日常监督执法检查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按不同的执法内容,将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等执法文书规范化系统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辐射环境行政执法活动中消除随意性和盲目性。

2.准确认定违法事实

查明事实真相,准确认定法律事实是环境行政执法中的首要环节。也是辐射环境执法必须遵循的条件。查明事实真相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而必须深入现场,调查了解,发现线索,核对事实,证实案情。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情况,并要取得符合执法要求的证据,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将被适用的事实情况具有法律意义,执法监管的活动才能深入有效地持续下去。

3.做好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环保机关搜集可资证明违法行为的重要活动,是准确确定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环节,获取证据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询问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取得的调查询问笔录或书面材料;②询问有关证人所取得的陈述证言,以及向有关单位和公民收集的材料③辐射行政执法人员进人现场查阅污染源单位的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书,检查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的情况,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等其他有关资料;④深人现场进行勘察检查,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单、核实污染源实际情况。

调查取证是坚持实事要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要求,深人细致地,多方面、多种形式地收集证据,细致全面地建立辐射环境执法笔录。做到证据查实可靠,并力求达到规范化,能证明何人、何地、何为、何果等基本要求,以减少失误,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且经得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考验。

4.强化执法素养,规范应用环保法律规范

如果执法人员不懂法、对法律理解不深,就会对违法者的违法事实掌握不准,调查处理的程序不规范,甚至在执法活动中自身违法,影响正常的环保执法功能。省辐射站在环保厅法规处和辐射处的指导下,明确执法职责范围,强化执法素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格执行案件查处分离制度,严格程序、规范应用环保法律规范来行政执法。①对已确认的法律事实进行法律评价,研究它的法律性质,适合何种法律规范来调整②根据确认的情况,从众多的法律规范中选择适应该情况的规范,严格对照该法律文件的效力范围,是否要以用于本案,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③对选择出来的执法规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必要的审查,认真检查其内容是符合原本,以免可能发生的遗漏和错排。包括法律文件是否经过正式修改或补充则否已经被废止了,是否有正式的相应的法律解释等④运用选择出来的法律规范对被适用的具体情况作出确切的解释,环保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中的调查终结报告及法制部门的审查等。在应用中使用正式文本,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法律文件。

三、服务执法对象,做好宣传工作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辐射环境宣教是推动辐射环保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和举措,是提升公众辐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与辐射环境执法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并行不悖。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充分注意与业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宣传沟通,宣传政策、传播专业知识,对于更好地推动辐射环保工作的现实意义十分深远。

根据执法对象呈现多面性、分散化特点,省辐射监督站打造环保“阳光执法”,努力研究、分析执法对象需要何种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我们能够给予他们哪些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如何根据执法对象的新变化,贯彻好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保护好执法对象的利益,为执法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宣传教育。

四、加强辐射环境执法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指导思想

任何时候,环境执法工作者都必须坚定环保法律信念,全面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各级辐射环境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要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治意识,既要敢于执法,严格执法,又要善于执法,正确执法。要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在工作思路的把握上要做到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工作;围绕解决辖区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工作。在辐射环境执法中切实增强环保基本国策意识、法治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使辐射安全既是规定,更是文化。

2.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省市县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综合执法,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对全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既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保障公众的辐射环境权益和社会经济发展安全;又要突出行业和区域重点,抓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使辐射安全实现可持续。

3.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辐射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辐射环境执法任务繁重,业务要求高,必须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交流学习等方法,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使执法人员既要敢于挑战,又要善于协调;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既要善于独立作战,又要善于协调联动;既能履行好职责,又能主动当好参谋。

4.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篇5:试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监测计划

一、从事辐射工作的生产操作及管理人员必须参加由省级以上环保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了解国家相关法规与相关基本知识,取得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证明。

二、医院每年组织一次辐射工作人员技术与安全知识的培训、考核,加强人员技能知识和能力。

三、医院每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事故应急预案的知识培训与演习,加强员工的防护能力及对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

篇6:试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鄂环办[2009]75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为加强工业探伤项目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切实提高放射性同位素与工业探伤辐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相关标准要求,为保障辐射环境安全,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健康,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我省工业探伤项目辐射安全管理提出如下暂行要求:

一、工业探伤辐射安全防护要求

X射线、γ射线探伤作业场所除执行《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规定的防护要求外,按照“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和“防护最优化”原则,还应执行以下防护要求:

按照“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和“防护最优化”原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年剂量约束值取2mSv,公众照射年剂量约束值取0.25mSv。

X射线、γ射线探伤室(车间)不得建在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群密集区域。其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荷及室外情况。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1·h-1,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相同。探伤室的防护门应使用平开门。

γ射线探伤应用单位应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设立专用的放射源(或带源的探伤装置)储存库,储存库不得建在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群密集区域。储存库应为单独的建筑或符合安全防护条件的房间,不能和爆炸物品、腐蚀性物品一起存放。储存库应安装红外报警装置,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或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储存库的相应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源容器出入源库时应进行监测并有详细记录。

现场探伤作业时,应严格按规定划定作业场所工作区域,包括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公众误入误照。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在监督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探伤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否则

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

二、辐射安全管理要求

(一)建立管理机构

工业探伤应用单位应制定《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人,设置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业探伤的安全和防护工作,以确保工业探伤的安全运行。

2.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规定各成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3.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二)制订规章制度

工业探伤应用单位应制定《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自行检查和评估制度》等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1.《操作规程》

工业探伤应用单位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包括开机检查、门机连锁检查等工作),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探伤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操作规程应悬挂在操作人员可看到的醒目位置,防止误操作。

2.《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室内工业探伤场所,应设置门-机联锁安全装置、开机工作警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中文警示说明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建立放射源、工业探伤和废液废片的档案和台帐,贮存、使用放射源、工业探伤以及处理废片废液时应及时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3.《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对可能引起操作失灵的关键零配件及时进行更换。设备检修时禁止开启探伤机,待检修完毕,开启探伤机试探伤,确认检修完成。大修后主要性能未达到仪器基本参数时不准重新投入使用。并且每年将工业探伤送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自行检查和评估制度》

定期对探伤室的安全装置和防护措施、设施的安全防护效果进行检查,核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进行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编写射线探伤机使用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于每年年底前上报许可证审批机关备案,接受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

(三)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

辐射事故应急方案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2.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演练以及应急;

3.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类别与应急响应措施;

4.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及人员和联系方式。

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对于发生的误照射事故,应首先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加强辐射安全培训和健康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业探伤应用单位必须组织所有从事辐射操作的工作人员参加有资质单位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已取得相应资格上岗证方能上岗。

2.放射工作人员应配备个人剂量仪,个人剂量仪须每3个月到有资质的单位检

测一次,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加强档案管理。

3.必须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到有资质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凡从事过放射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和离开该工作岗位时要进行健康体检。

(五)制定辐射监测方案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对探伤室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并建立监测技术档案。监测数据每年年底向当地环保局上报备案。

1.监测频度:每年常规监测一次。

2.监测范围:工业探伤项目现场及周围环境。

3.监测项目:X-γ辐射剂量率。

4.监测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纳入档案进行保存。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上一篇:第一次挨骂作文下一篇:口才训练的方法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