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传承创新

2024-06-08

教师文化传承创新(共6篇)

篇1:教师文化传承创新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构建 专题纵横 审题突破 ■特级教师 赵永

知识构建

[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2.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3.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4.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专题纵横

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34-

篇2:教师文化传承创新

廖达凤

2012年第10期 ——文化建设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题中应有之义。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湖北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宜昌市作为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多年来注重加强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有效解决了宜昌民间文化普遍面临的“艺人故去、艺术失传”问题,有力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民间文化传承人在保护民间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技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宜昌市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

一、健全传承人发掘机制,壮大民间文化传承队伍

民间文化艺术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对传承人现状进行系统调查评估,是对民间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着力建立起民间文化传承人发掘机制,详细整理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和扶持民间文化传承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1、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掌握宜昌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艺人整体状况,我市成立了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牵头组成一支300名文化工作者参加的民间文化普查队伍,按照“不漏掉一个艺术门类、不漏掉一位民间艺人”的原则,普查员深入全市900多个行政村,对2000多名民间艺人开展专项普查,搜集整理出民间文化传承人详细资料。枝江市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户打造成发掘民间文化人才的“基地”,常年对传承人资料进行“驻点式”搜集整理。西陵区与三峡大学合作,加强对传承人的资料收集、组织申报、科学研究工作。

2、评定命名。在市文化局设立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传承人评审命名工作,出台了《宜昌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评选和命名办法》,明确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申报条件、评审命名程序以及具体要求。评审命名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民间文化传承人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3、登记建档。市政府拨专项经费建立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全市命名的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建立个人档案,对传承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艺术特长、艺术成果等进行登记造册,采取录音录像方式对他们传承的文化艺术进行分类采录,现已形成视频素材总量达12.5T,图片数据500G,文字材料2G。经过多年的发掘整理,全市现有314名民间文化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0人;2470名优秀民间艺人;有各类民间文艺表演队400多支,人员近2万人,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健全传承人扶持机制,激发民间文化传承热情

在发掘整理民间文化传承人资料过程中,针对部分传承人年龄较大、生产生活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宜昌市建立起民间文化传承人扶持机制,对他们进行资助和帮扶。

1、政策上给支持。市里制定了民间文化保护、奖励、资助系列政策,政府每年拨专款10万元,用于保护民间文化资源和扶持传承人。设立了“民间文化高龄传承人扶助金”,定期向 65 岁以上患病的或受到意外伤害的各门类优秀民间艺人发放扶助金。宜都市对被评定为省级以上的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制度》,规定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联系2名以上优秀传承人,近两年来共联系100多人(次),并解决民间文化保护经费近10万元。

2、生活上给照顾。多年来,宜昌市坚持对民间文化传承人在生活上进行关照,为部分生活困难传承人办理了低保,为年龄较大的民间艺人实行免费体检。如为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办理了保险、按月发放生活费,为“首届世界民间艺术大师”丁开清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设立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养老基金,支持企业出资为刘德方修建住房,每年为刘德方发生活费1万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将宜昌民间故事家孙家香安排到敬老院养老,夷陵区将原生态“农民兄弟”歌手王爱华、王爱民破格招入区文化馆,为他们解决了事业编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全市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较好解决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不断提高他们保护传承民间文化的积极性。

3、政治上给待遇。宜昌市不仅为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评职称,还在政治上给身份、给待遇。丁开清、王爱华以及“巴山舞之父”覃发池等优秀传承人当选为县市政协委员。随着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一些传承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多方奔走,使得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好保护和传承。丁开清当选为宜都市政协委员后,积极向外界推广青林寺谜语,使青林寺谜语村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全国众多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部分民俗专家以青林寺谜语为样本,深入研究中国民间谜语。青林寺谜语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健全传承人培养机制,推动民间文化传承有序

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不断传承,是对民间文化最好地保护。宜昌市为传承人建立传承基地,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使得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1、支持带徒传艺。宜昌市充分尊重民间文化艺术口传心授活态传承规律,设立了“优秀民间艺人奖”、“带徒传艺奖”、“学艺有成奖”。全市已举办7次“民间艺术师徒大赛”,对优秀师傅和优秀徒弟给予奖励。近年来,表彰了民间故事传承人刘德方、巴山舞传承人覃发池、宜昌丝竹传承人杨龙洲、南曲传承人覃远新等20多名优秀师傅,为他们颁发了奖证、奖牌和奖金。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许多优秀传承人带徒传艺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如撒叶儿嗬传承人张言科建立资丘镇民间文化艺术团,招收45名土家子弟,精心传授撒叶儿嗬舞。在师徒共同努力下,撒叶儿嗬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受到观众的喜爱,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人会跳撒叶儿嗬舞。

2、建立传承基地。依托各县市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和民间文化传承协会的力量,建立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长阳、五峰、枝江、宜都、兴山等18家传承基地,为传承人传授技艺提供了传承场所。传承基地分专业、普及和生产三种类型,板凳龙、宜昌堂调等专业型传承基地有学员5人,巴山舞、撒叶儿嗬、三音歌、吹打乐等普及型传承基地有学员20多人,制茶、纳布鞋、冲菜制作等生产型传承基地有上百人在学习,其中远安“冲菜制作”传承基地有学员200多人,五峰“采花毛尖制茶技艺”传承基地有学员300多人。

3、推进课堂教学。与国家民委、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相结合,宜昌市在部分学校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活动,聘请宜昌丝竹、土家打溜子、南曲等国家和省级优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教学,撒叶儿嗬传承人张言科、南曲传承人覃远新、都镇湾故事传承人刘为芬、长阳山歌传承人杨运实、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等一批优秀传承人走上学校讲台传授技艺。目前全市有5个县市区把民间文化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有6所中专职校把民间文化列入教学内容,有近5万名学生会喊山歌、唱南曲、演花鼓戏,学校逐渐成为培养新一代民间艺人的重要载体。

四、做到“三个结合”,促进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创新

宜昌市注重鼓励传承人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艺术感染力,让他们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1、与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相结合。在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宜昌市都要举办大规模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传承人将山歌、龙灯、狮子、采莲船、板凳龙、花鼓戏等节目搬上舞台,让更多的群众领略到民间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如巴山舞传承人覃发池对巴山舞的动作、音乐、表现形式等进行了革新创造,形成简洁明快、轻松活泼、易学好跳的大众舞蹈,深受群众欢迎。国家体育总局把巴山舞列为广场健身舞向全国推广,目前宜昌每天跳巴山舞的群众达数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积极为民间文化传承人提供良好创作环境,引导传承人积极参与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生态文明村镇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许多优秀传承人用故事、谜语、山歌、楠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倡导农村文明礼仪新风,促进乡风文明,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文明和谐程度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如青林寺谜语村创作出版《廉政乡音》、《计生谜语》、《青林寺迎奥运谜语集》、《电力设施谜语》等谜语书籍,让青林寺谜语以特有的魅力渗透到各行各业。用廉政谜语教育干部群众,讲计生谜语传播生育文明新风,创作的民兵谜语已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通俗教材,电力谜语引导居民自觉保护电力设施。

3、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随着宜昌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传承人与旅游景区“联姻”。三峡人家风景区邀请王爱华、王爱民兄弟到景区唱山歌,车溪风景区建立毕兹卡民俗表演村,土家山歌传承人王纯成、土家哭嫁传承人蔡佩到景区表演,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有的传承人组建了民间艺术团,长期坚持商业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覃发池组建的歌舞演出队到全国各地演出3000多场,收入过百万元。在传承人的带动下,全市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创新,部分手工技艺转化为生产力,依托产品走向市场,采花毛尖茶、三峡奇石、步步升布鞋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1年,采花毛尖茶年产值达到15亿元,带动五峰及周边地区茶农10余万户增加收入,昔日传统制茶手工艺,如今变成富民大产业。

宜昌市通过多年对民间文化传承人持续不断地保护、扶持和培养,促进全市民间文化不断发展繁荣,文艺创作队伍活力迸发,文化精品成果丰硕。全市共有30件文艺精品获得全国性大奖,有8件作品连续7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连续3届获全国“群星奖”金奖,两届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奖山花奖;有145件文学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长阳、兴山、枝江、秭归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阳、宜都、当阳、夷陵区、秭归5县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篇3:《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

命题趋势:从内容上看, 本专题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保护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等知识点上。在近三年的高考命题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一直作为重点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结合起来考查。高考命题多以社会文化生活热点为背景, 取材广泛, 如影视、戏剧、动漫等文艺创作以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等, 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应对策略:在备考中, 应以“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 既要从横向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从而加深对交流和创新关系的认识;又要从纵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方向, 把握继承与创 新的关系。注意结合每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情况;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具体事例;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办的“文化年”及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我国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和至今仍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经典传统故事;当代优秀影视作品的热播等事例, 尤其要关注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中呈现的文化多样性, 以及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因素, 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重难点突破】

1.文化多样性

(1) 表现: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能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 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有普遍的规律,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但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 作用: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 尊重文化多样性: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 化,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2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 重文化多 样性, 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要动力。3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第一, 基本内涵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则主要从文化的性质来说的, 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第二, 社会作用不同。对人类社会来说, 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第三, 对待态度不同。对待文化多样性, 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对待文化多元化,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 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2) 联系:多元化是文化多样 性的一种 表现, 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而不是绝对稳定。所谓相对稳定性有两方面的理解, 一是它的不变性, 二是它的应变性。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从形成过程看,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是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功能效用上看,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所以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政治的变化,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必须因时而变, 与时俱进。

4.文化的传播

(1) 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另外,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都可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 意义:对内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 增强我国的 综合国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对外有利于吸收和借鉴, 取长补短,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人们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促进世界 和平发展, 建设和谐世界。

5.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1)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与人们进行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文化怎么传播的问题。

(2) 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 无论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都直接影 响文化传 播的速度、广 度和深度。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1)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文化传承不等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可见,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

2正确把握“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的关系。

7.文化创新

(1) 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

(2) 为什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 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 怎么样 (途径) :1根本途径, 即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 即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3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应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8.准确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1) “以我为主”, 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 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2) “为我所用”, 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3) 同时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 防止西方国家用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 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典型例题】

1. (2014·浙江) 徽派古村落, 依山造屋, 傍水结村, 推窗见河, 开门走桥, 顺自然显 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 因为

1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2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3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4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12B.23

C.34 D.14

解析:本题考查 文化多样 性的有关 知识。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 23符合题意。1不是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 也不符合现实, 故排除。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 4说法错误。

答案:B

2. (2014·江苏)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 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 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 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 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本题考查 文化多样 性的有关 知识。既重视民族和地域色彩, 又寻求世界共鸣, 体现了A。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信息, 排除B、C。D强调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要求, 与题意无关。

答案:A

3. (2014·福建) 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 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 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对待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反对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的观点, 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符合题意。A中“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说法错误, 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观点。B、D持赞同观点, 显然错误。

答案:C

4. (2014·新课标全国Ⅱ)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 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 人们感受到的, 不仅有美食的味道, 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 是因为

1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2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3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4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12 B.13

C.24 D.34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不仅有美食的味道, 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1符合题意。该纪录片通过介绍我国的饮食文化, 引起极大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 体现了3。2说法错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 但并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4说法错误。

答案:B

5. (2014·新课标全国Ⅰ) 2014年3月2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历史上,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 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 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 因为两国文化

1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2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3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4都源远流长, 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12 B.14

C.23 D.34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题干要求回答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的原因。审题时关键要抓住“各自”一词, 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这是两国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3符合题意。1中的“相互融合”和4中的“都源远流长”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C

6. (2014·江苏) “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 组成沙漠、骆驼 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 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 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 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 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 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1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2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3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4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过程

A.13 B.14

C.23 D.24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联系的客观性的相关知识。1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排除。中国女孩借鉴中东文化, 打造出颇受欢迎的中国文化产品, 体现了2。中国女孩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 并将沙漠奇景和中国文字相结合, 体现了3。材料没有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排除4。

答案:C

7. (2014·福建) 图1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 从图中可推出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及发展的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读取坐标图信息的能力。坐标图内有两条曲线, 上方带三角形的实线, 体现的是2009年到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数据的变化情况, 从曲线走势看, 变化不大;下方带正方形的虚线表示的是数字媒介阅读变化情况, 从虚线走势看, 呈逐渐上升状态, 说明我国国民对数字媒介的阅读量呈不断增加趋势, B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合。

答案:B

8. (2014·海南) 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 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 正确的做法是

1修旧如旧、禁止利用2保护为主、合理利用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4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A.12 B.14

C.23 D.34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骑楼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过度, 为此, 政府必须加强调控, 社会各方广泛参与, 做到以保护为主, 合理开发 利用, 2 3符合题意。1“禁止利用”说法过于绝对。4中“社会主导、市场运作”的做法可 能使破坏 更加严重, 说法错误。

答案:C

9. (2014·北京)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 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 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 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材料, 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地铁串连“文化珍珠”, 体现了地铁对文化交流的作用;地铁讲述着昨天、今天和明天, 体现了地铁在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地铁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 丰富了文化创新的实践基础。

答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北京地铁挖掘和展示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北京地铁成为继承和传播北京文化的载体。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北京地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创新发展。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4年5月15日晚举行的温州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节暨温州医科大学第三届国际文化节文艺演出, 来自51个国家的150多位留学生共同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留学生们不仅表演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独唱《望月》、歌舞《绣香袋》等节目, 还献上了轻快优美的泰国舞蹈《天使之舞》、巴林歌舞《幸福时光》等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 来自印度、美国、不丹、南非、索马里等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时装表演更是掀起了晚会的高潮, 掌声、欢呼声、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回答1~2题。

1.来自51个国家的150多位留学生共同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1展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2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3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4表明文化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13 B.14

C.24 D.23

2.中国特色的节目, 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 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时装表演等, 形态各异, 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融汇, 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这表明

1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趋同2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3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借鉴4文化交流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A.12 B.13

C.23 D.34

3.每年6月28日的斡包节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达斡尔族的民族传统节日。2014年6月28日,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民众从四面八方欢聚在一起, 庆祝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斡包节。由此可见, 民族节日

1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3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4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12 B.34

C.13 D.24

4.2014年8月15日, 金沙讲坛邀请著 名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旃作了题为《世界遗产的现状和 思考》的讲座。近2个小时的讲座里, 郭旃带领听众感知了世界遗产的魅力, 并针对世界遗产保护进行反思。之所以要 反思对世 界遗产的 保护, 是因为

1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3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4它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A.123 B.124

C.134 D.234

5.纪录片《人参》于2014年8月11日登陆央视科教频道, 这部纪录片从历史、人文、社会、民俗、科技等角度解读这味神秘而古老的药草, 第一次全面展示“百草之王”———人参。这说明

A.电视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B.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C.现代媒体已发展成为文 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电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

6.2014年9月27日—10月7日, 以“两岸情相连、宝岛灯 荟萃”为主 题的首届 “两岸情———宝岛台湾民俗文化灯会”活动在北京朝阳公园万人广场举行。中华两岸产业联盟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陈光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 同根同源, 是中华民族一脉之延续……”这句话告诉我们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7.“2014泰国·中国河南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14年7月2日在曼谷拉开序幕。该活动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河南省文化厅与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承办, 一直持续到7月7日。在泰国曼谷举办中国河南文化年的意义在于

A.求同存异,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B.兼收并蓄, 促进不同文化融为一体

C.相互借鉴, 促进各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D.相互交流,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8.由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泰和礼乐文化推广中心主办山西省孔子文化研究会、山西省文瀛书院、山西省唐风琴协办的“成长的美丽和责任———2014年山西省文庙集体成人礼”活动, 于2014年8月17日在山西文庙举行。本次活动旨在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文化。下列对“成人礼”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1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2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3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4立足实践, 推陈出新

A.123 B.124

C.134 D.234

9.“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来自南宁剧场内的1000多名观众齐声朗读《弟子规》。2014年8月16日上午, 《德行天下·幸福中华》公益大讲堂在南宁剧场举行, 它的主旨在于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出去, 让国学滋润日益浮躁的现代人的心, 该活动同时还是一次爱心的宣传。这些活动的举办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 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都 不符合时 代特点, 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 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10.大部分人都认为腾讯是抄袭起家, 可如果腾讯真的只是一味地抄袭, 如何能够成就今天企鹅帝国的伟业。马化腾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诀:“如果只是抄袭和模仿别人, 没有自己的创新, 一定是战胜不了竞争对手的, 而QQ和微信都是其中的典范。”这一秘诀深刻地告诉我们

A.文化的自 我淘汰是 文化发展 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 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1.2014年7月6日, 《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语言文字类的电视节目新品牌, 再掀传统文化热潮。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挖掘, 对自身传统经验优势的有效利用, 顺乎时代潮流。《中国成语大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说明文化发展

1离不开社会实践2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3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4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12 B.13

C.23 D.34

12.2014年7月2日, 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新疆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扶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时尚文化, 打造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 提升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丰富群众文 化生活。新疆创新、发展时尚文化, 需要

1在社会实践 基础上, 坚持文化 创新2继承传统, 保持地方特色3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4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A.123 B.134

C.124 D.234

二、非选择题

13.邹城市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 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 邹城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 积极开展儒家文化“修学游”活动, 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 “修学游”已成为展示该市素质教育的崭新名片。2014年上半年, 邹城市致力于打造“孟子修学游”品牌。针对“修学游”市场, 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 精心设计了“教子有方”亲子游、儒家文化体验游和国际修学游三大产品, 推出了“我的成人礼”观赏版、体验版、私人定制版, 努力打造具有孟子故里特色的经典“修学游”活动。

(1) 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 分析说明“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2)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14.在2014年8月16日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 郑和宝船、南京云锦、紫金山天文望远镜这三大南京元素让观众叹为观止。三大元素地融入, 将南京的历史文化, 民族工艺和科技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开幕式表演中, 超大面积 投影、120人威亚表演, 以及紫金山天文台与天文望远镜、浑天仪、青铜器、丝绸之路等极具中国历史与古典韵味、带有南京特色的意象, 将梦想贯穿历史、现在与未来。先进科技与表演创意设计, 让现场地面、空间与上空相互呼应, 这种多空间流动性连接的形式, 让数虎视觉创意专业人员赞叹。在这场青年人的盛会中, 历史与现代相会, 文明与友谊交融, 东方与西方握手, 青春的气息与活力处处洋溢。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结束后, 总导演陈维亚给出了如下的自我评价:“开幕式所有仪式和文艺表演的要素都完美地呈现了, 从奥运五环的展开到火炬点燃, 从郑和的大船起航到‘筑梦之塔’在空中盘旋, 我们把应有的艺术效果都奉献给了南京人和全世界青少年。南京和北京一样精彩!”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和北京一样精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留学生们不仅表 演了中国的节目, 还献上了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时装表演, 表明文化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故1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未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问题, 故3排除;通过观看留学生们的表演可以让温州市民了解各国的文化, 说明通过文化活动也可以传播文化, 故4正确。

2.C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色, 而不是“趋同”, 1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的节目, 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 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时装表演等, 形态各异, 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 故2正确;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表演是在进行文化交流, 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故3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4错误。

3.C1 3是对民族 节日的正 确认识;2说法错误, 夸大了民 族节日的 重要性, 不是“全部”;4阐述的是文化遗产的地位。

4.C1 3 4都是对文 化遗产的 正确认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2表述有误。

5.B电视属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也不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故A、C错误;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 故D错误;材料反映了通过电视这一媒介向人们介绍“百草之王”———人参, 使传媒发挥了其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故B正确。

6.D通过举办民俗文化灯会, 有利于 传承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故D正确;A与题意不符;B中“一成不变”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表述错误。

7.D在泰国曼谷举办中国河南文化年, 使两国文化相互交流,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故D正确;B错误, 不同文化不能融为一体;A、C与题意不符。

8.B“成人礼”文 化属于我 国的传统 文化, 124都是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故选B;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与题意无关。

9.D《弟子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 要发挥其积极作用, 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 的内涵, 故选D;A、B、C说法错误。

10.BA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腾讯通过创新可以战胜竞争对手, 说明创新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故B符合题意;C、D表述与题意无关。

11.C1 4说法与题意无关;“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挖掘”, 说明文化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 2正确;“对自身传统经验优势的有效利用, 顺乎时代潮流”,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正确。

12.C题干强调文化创新、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 即文化创新的途径, 124都是文化发展所要采取的措施;3说法错误, 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13. (1)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修学游”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提升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修学游”活动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 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1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 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家文化应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2要辩证地认识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要正确处理儒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儒家文化, 在发展儒家文化的过程中继承儒家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14. (1)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先进科技与表演创意设计, 让现场地面、空间与上空相互呼应, 这种多空间流动性连接的形式,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 播、继承与发展。

(2)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是其和北京一样精彩的重要原因。

(3)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做到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体现在利用郑和宝船、南京云锦、紫金山天文望远镜展现三大南京元素, 将南京的历史文化, 民族工艺和科技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

(4)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超大面积投影、120人威亚表演, 带有南京特色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都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篇4: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创新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绵延不断的文化是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之学”的争鸣,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原创性文化。秦朝的统一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承秦制,儒家与其他学派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汉代国力强盛与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人口迁徙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着文明的全面进步,提升着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力求构建融通天、地、人的理论,使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和文化会通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理论学术论坛上关于文化自觉的呼声,反映了人民对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文化自觉没有终极,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前人在文化自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供今日借鉴,但它不能代替今人在文化自觉方面的新创造。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发展促进了人们文化自觉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觉才是文化强国的巨大动力。

篇5:2016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篇6:“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班会

----年级XX班主题班会 活动名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2012年6月XX日(6月份期间,7月1日之前)活动地点: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

活动主体:商学院09,10级全体同学

活动口号:文明文化共传承,和谐校园齐共建

活动目的: 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时,要大胆创新,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纪意识,敢于与不文明、不守纪、考试作弊等行为作斗争。

活动意义:加深同学们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让同学们在接受新鲜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做到以创新积极的态度去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同学们通过了解学习优秀文化,从而做到修身,自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自身的法律道德意识,为文明社会,和谐校园,贡献出一分力量。

嘉宾:辅导员,导师,导生 等(人数不限)

活动流程:

根据各班策划情况而定,但必须留有一定时间让辅导员或

导师发言总结

活动内容: 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与校

园文明建设的要求,从加强校园管理和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修身工程的需要出发,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传统与文明习惯?

2、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与文化?

3、如何在遵纪守法、克己奉公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文明养成?

以以上的问题和要求作为基础来开展这次主题班会。各班要深入研究如何搞好该班的主题班会,开班会前各班

委务必要一起讨论策划班会活动,并组织好本次活动(温馨提示:需要用到课室的班级需提前三天去借课室),要求各班级的设计方案及活动内容必须紧密切合该次活动主题及精神内涵,鼓励各班大胆创新,设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展现班级风采。

活动要求:

1、各班级务必要邀请一位老师(辅导员或导师),若导生在校,则可邀请导生到场观看。

2、各班级要根据自身情况,由班长、学委负责组织,深入把握该次主题活动精神所在,拟定好方案。并且务必在举行主题班会前提前知会秘书处和学习部的系负责人,及时通知他们主题班会开展的时间地点。

3、各班级的班干部要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各项组织工作,做好考勤、场地、议程安排和讨论记录等工作。

4、活动过程注意时间,纪律等方面的控制。推荐活动时间为60分钟。

5活动2天内,请各位班长将此计划书与总结书以电子版形式发到秘书处系负责人处.逾期不候.总结书的要求(400字以上):

总结内容包括: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优缺点、以及工作建议等等。总结是主题班会的成果体现,请班级给予充分重视。

班长签名:

上一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作文下一篇:漂亮美观圣诞节的黑板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