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2024-05-16

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通用8篇)

篇1: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歌唱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歌唱中要注意协调和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歌唱姿态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做到歌唱心理状态均衡适度,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歌唱发声状态的均衡适度才能产生美妙的歌声。因此,歌唱中的心理素质和技巧训练同等重要。

关键词:歌唱发声 状态 均衡适度 心理 身体

本文从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成因及克服方法入手,着重介绍了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使歌者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专业技能与心理调控更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演唱境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1

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初次登台的声乐歌者的心理问题

初次登台的声乐歌者很容易“怯场” 现象。“怯场”表现为:候场前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歌唱时手脚发抖、全身冷汗、忘词跑调、高音唱破等;唱完后大脑空白、失去信心、形成恐惧等。这种心理活动,一旦变成心理障碍,就会使歌唱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歌唱欲望和表演热情。

歌者出现“怯场”现象,是由于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生理现象,有过歌唱表演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然而困难的出现和克服,往往会引起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

三、歌唱中心理调控的方法

所谓心理调控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发声器官处在平衡、协调、活动的状态之下,歌唱者用艺术的思维和意识去调控、指挥他们正常活动。这种调控能力是在漫长的歌唱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歌唱活动的正常心理调控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况:

首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能解决生理机能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在高音训练中,有时候高音老是唱不好。就可以换一种心理状态去对待,再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在积极的心理指导下逐渐克服高音难题。

其次,建立必胜的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失败。因此,建立成功和必胜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歌手树立“我一定要演唱成功,我一定要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 2

着冷静地演唱。

再次,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可想而知,当歌手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肯定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充分准备。第一,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视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第二,熟背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第三,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第四,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一一解决。如对某一个音,某一个字,某一唱段,某个间奏等都要准确无误。第五,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改换歌曲。第六,每当上场前,一定要从脑子里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的生熟,在上台演唱前,集中精神,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地静过一遍,这不但熟悉了曲目,也会减少紧张程度。第七,苦练基本功。有些学生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考试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怕高音上不去。因此,只有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心百倍,收到好的效果。

另外,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自制力,多接触与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所以每个演唱必须要赋予歌曲的生命。当明确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事业的时候,这种事业心就会增强他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意志。更能调动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情绪积极便使心情愉快,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技术训练中去。

总之,歌唱中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歌者要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控方法调整情绪,激发演唱的激情,这样不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技能,更能轻松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取得预期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昭兰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2]王福增著《声乐教学笔记》,人民音乐出版杜,1986年。[3]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4]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篇2:歌唱表演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歌唱者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外——即有形基本功, 还要有扎实的无形基本功——即心理活动素质, 这两者是所有歌唱表演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所谓“心理”就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人无论干什么都有一种心理活动在支配着, 关键问题在于运用好这种技术所必需的那种心理素质。歌唱表演者临场紧张、恐惧, 是心理变化引起的情绪和生理变化, 而产生不协调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发生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所造成的。

关于歌唱表演中如何放松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调控平衡心理因素的问题。虽然演唱时综合性的心理过程, 但最终归纳为两大因素, 即心理素质和艺术素质。艺术物质从广义的讲, 就是遗传因子和潜能因子。如有人擅长音乐, 有人擅长体育, 有人擅长美术等等。这种潜能就是能力, 有先天和后天的两个方面。先天的因素知素质, 后天的引述知对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等。所以, 艺术素质就是在敏感的能力中活动并指导艺术。这种艺术能力是一种精神的, 也就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进行的, 即心理素质。

一、打好课堂基础

现时很多专业的音乐艺术类院校中, 均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从音乐理论到声乐、器乐的表演技巧封闭式的教学, 而往往忽视对学生在表演方面的心理素质训练, 很少传授学生怎么样搞好临场发挥、如何克服表演不安症、如何防止怯场, 等等。

二、充满信心、防止自满

歌唱表演者在临场前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 并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这就是把握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优秀的表演者大多都具有在临场钱和演出过程中善于自我控制情绪变化的本领。但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演唱者很难做到正确估量自己要么缺乏自信, 畏难怯场;要么高傲自满, 对演出漫不经心。这两种情绪都是引起心理反常的因素, 因而导致临场发挥不良表现出效果不佳。

信心不足常是产生舞台不安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演唱表演者树立演出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 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坚实的技艺, 过硬的技术, 所谓“艺高人胆大”, 才能增强信心, 因而在演出中就能镇定自若, 从容不迫。基础扎实就有条件自信, 容易使演出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情绪能是技术更好的发挥。

与信心相对应的是自满, 过于自信会适得其反。自满或过分自信均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常常是因为对自己的本能估计过高, 或是对自己取得的成就不能正确对待, 因而沾沾自喜, 演唱中漫不经心, 这也是一种心理素质不健康的表现。

这要求演唱者善于把握自己, 善于调节情绪。成功的歌唱表演者, 在他们的舞台实践中, 都要经常不断的进行心理训练或情绪调节, 具有较好的心理数值, 才能是他们们在乐坛上永葆艺术青春。

三、排除杂念, 全神贯注

演唱活动是由创作、表演、欣赏三部分组成, 只有表演才能是音乐作品成为实际音响, 并传达给听众。因此要求演唱者必须以饱满的情绪、良好的心态进行表演。做到这一点, 排除杂念, 全神贯注是十分必要的。

排除杂念, 全神贯注是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所必需的。两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只有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全神贯注, 而全神贯注就容易忘掉一切。因此, 演唱者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走向舞台时迅速做到身心放松, 心情入静, 这是演出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的一种表现。应把这一要领列入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课题。

四、置之度外, 旁若无人

歌唱表演者在演出中发生紧张、恐惧、等不安症, 有的演员把“晕场”误以为是生理上的“病态”, 其实它产生于心理素质方面。认得情绪变化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出现的, 人的认识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虽有诸多因素, 但就歌唱表演而论, 其中一条主要原因是怕听众。

解决怕听众的有效办法, 就是用主观意念去创造和追寻客观上还不存在的氛围, 从而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以使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 使技艺能够得到正常发挥。所谓“不存在的氛围”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歌唱家所说的“才演唱音乐之中, 周围一切好像不存在了, 即目中无人, 如入无人之境。”在主观意念上不要把听众看成束缚影响自己本领发挥的障碍, 把客观存在的广大听众置之度外, 是自己完全超脱, 置身于一个有利于充分发挥技艺的环境之中, 这才能使演出获得成功。

素质对于从事演唱的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对演唱者来说, 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但是具备了以上条件, 并不意味着它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每个人的爱好, 也就是个性的倾向性和能力的形成, 它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参考文献

[1]邹长海:《歌唱心理学》, 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3年5月。

[2]翟志荣:《学术论文汇编》, 西安出版社, 1999年9月。

[3]方建军:《新疆艺术》, 陕西出版社, 1997年第3期。

篇3:小学歌唱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心理素质;具体途径;抗干扰训练

娴熟的歌唱技巧、充沛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者应该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与此同时,一位优秀的歌唱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感情、技术和心理协调能力,能有效克服演唱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技术、艺术和环境等障碍。小学课堂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良好歌唱心态的形成。

一、小學生歌唱心理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

1.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歌唱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学生只有建立信心,才能以饱满的感情投入到演唱活动中去,歌曲才能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小学生年纪小,音乐学习经验和歌唱技巧有限,在开展歌唱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明显表现出一种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状态。自信心不足,以前可以唱上去的高音现在好像唱不上去了,心里感到苦恼,认为自己笨,学习信心逐渐丧失。

2.注意力分散

歌唱活动是一个生理机能需要不断维持的过程,学生需要关注声部、器乐和现场环境等多方面变化情况,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尤其在团体合唱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声部,还需要与其他人声部进行协调。很多学生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排除干扰能力非常差,观众的入场、离场都会影响到他们注意力的集中。而小孩子天生活泼好动,更难集中注意力,导致歌唱水平更难以提高。

3.兴趣不浓厚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就能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歌唱,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就不愁有问题了。在小学歌唱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歌唱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巧与方法的掌握更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掌握之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难以找回之前的兴趣,学习热度逐渐削减,歌唱学习品质也就迟迟难以提升。

二、小学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具体途径

1.营造宽松氛围,激发歌唱欲望

想改变学生演唱自信心不足、羞于当众演唱的心理,教师必须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帮助他们消除害羞、害怕的心理,促使歌唱欲望的产生。音乐和舞蹈是相通的,在开展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带领学生边跳边唱,使他们在身体的律动之中渐渐忘记外在干扰,全身心地投入歌唱活动之中。

小学歌唱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新疆地区、藏族地区歌舞不分家,唱歌离不开舞蹈,舞蹈也离不开唱歌。在教学这些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着富有动感的节奏展开演唱。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跳藏族舞蹈,在一来一往的“退踏步”中感受这首歌曲欢快的演唱情绪。等到学生逐渐适应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再开展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2.搭设展示平台,建立良好开端

在具有表演欲望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面向大众歌唱,积累舞台表演经验,到更广阔的舞台上表现自己,使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气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元旦文艺晚会”等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报名参加这些文艺活动,鼓励学生从全班同学面前走到全校师生面前进行表演。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省市参加歌唱比赛,让他们见识到更广阔的舞台,开阔视野,进一步锻炼心理素质。

对于那些平时歌唱技巧不错、音乐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他们舞台经验的培养。有些学生平时在教室里唱得不错,但一到考场和舞台上就露怯,这和他们舞台经验不丰富、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分不开的。为学生积极创设展示平台,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使他们慢慢熟悉大场合、大场面,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良好开端。

3.抗干扰式训练,克服负面影响

歌唱活动受着各种环境的支配和影响,积极的环境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活跃,使学生在歌唱中充分调动发声器官,综合情感去全力表现歌曲的内涵。但小学生往往由于环境的破坏而导致歌唱活动的不良发展。对于歌唱技巧不成熟的学生来说,环境因素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开展抗干扰训练,例如,突然中断音响、临时改变节目顺序、增长候场时间、观众喝倒彩等,让学生慢慢提高临场应变能力,知道怎么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小学歌唱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关注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却忽视了他们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里调节下进行的,良好心理素质对于歌唱结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音乐教育观念,促进音乐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俊辉.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的研究[J].一百年的艺术,2004(5).

[2]孙默.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

篇4: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一、歌唱心理的概述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而心理现象就是大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下进行的, 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 那么歌唱心理就是影响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一些学生的嗓音条件, 音乐演唱素质, 演唱技巧都非常好, 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完整的演唱作品, 但是一上舞台就会精神紧张, 表现出身体僵硬、忘词、跑调等一些发挥失误的情况, 影响了整体的发挥。但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表现平平, 但在舞台上却能够超水平发挥, 无论从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上都做的很好, 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使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歌唱心理对演唱者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要注重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 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从歌唱者的自身因素来说, 要想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第一, 是能否使发生器官处在最好的发声状态上。第二, 歌唱者能否准确、生动的全面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歌唱心理对歌唱者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拥有不同歌唱心理的人对不同的音乐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所表达出来的音乐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歌唱者演唱同一首作品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演唱效果。那么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 歌唱者的情绪与情感

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歌唱者的歌唱心理。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对我们的发生器官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即使歌唱者的发生器官在演唱之前有着很好的发生状态, 但如果歌唱者产生了情绪的异常变化, 也会影响歌唱者的心理发生变化, 使歌唱者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绪情感, 歌唱技巧也会因此而受到不良的影响。

2. 歌唱者的意识

一唱到高音就会产生恐惧, 这是大多数歌唱者在学习和演唱中会发生的现象, 这就是一种意识。在我们进行发声练习的时候, 如果不去刻意的注意高音, 只要是运用正确的方法, 我们都可以轻松的唱上去。但当我们知道是该唱高音的时候, 我们会去过分的注意, 使得精神紧张, 情绪受到干扰, 导致声带紧张, 气息不稳上浮, 下巴使劲等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去演唱高音, 出现高音唱不上去唱不好的现象。我们在声乐的演唱中是创作的主题, 任何人都无法取代我们自身的声带和音色, 技巧也是要靠自己的感觉才能掌握的, 要想提高我们的演唱水平, 我们平时就要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训练。

3. 歌唱者的个性

气质、个性与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表现出了不同个性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有的人性格外向, 活泼开朗。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能够自信的放松的演唱作品, 能够超常发挥自己的歌唱水平。有的人性格内向, 不敢表现自己, 对自己不够自信。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不容易调整好歌唱状态, 在演唱的时候容易紧张, 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些都反映出个体的个性差异对歌唱心理的影响。

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

随着声乐教学的改革,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了歌唱心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开始逐渐研究和掌握歌唱心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声乐教学中渗透歌唱心理的培养。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 那么学生会逐渐失去耐性和信息, 很容易使学生放弃声乐的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呢?

1. 为学生提供演唱实践经验

演唱者在初次登台演唱的时候都会出现心理紧张、心跳加速、忘词、跑调等情况, 一般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准备的不够充分, 演唱者可能因为在技术上不过关的情况, 所以对歌曲的掌握不够自信, 造成紧张;二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为缺乏舞台经验, 所以面对大众在演唱的时候不知道去如何表现, 以至于不能够正常的发挥。所以演唱的实践经验对歌唱者的心理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老师一定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演唱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演唱经验, 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素质, 增加自己的自信。

2. 重视演唱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艺高人胆大, 胆大人艺高。”这是在艺术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向我们说明了演唱技巧和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拥有娴熟的演唱技巧的人心理素质就会相对较好, 而心理素质好的人对他的演唱技巧的发挥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 演唱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3. 提高自信心

歌唱活动是由心理活动带动生理活动来进行的, 所以在学习声乐和实践的过程中, 要把自信心的建立放在重要的位置, 使歌唱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 有一个积极歌唱的状态, 才不至于在演唱的时候产生消极的想法和一些不良的因素, 影响歌唱者的发挥。

歌唱是一项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活动, 在学习歌唱技巧的时候我们要了解生理上和物理运动上的一些知识, 在实际演唱的时候我们也要了解歌唱心理的相关知识。歌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一种艺术活动, 包含多方面的心理因素, 演唱者的情绪、性格、想象等都对演唱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声乐的学习当中就不能只重视声乐技巧的训练, 而是要将演唱技巧和演唱者的歌唱心理素质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才能避免让不良的歌唱心理素质影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歌曲情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黄燕.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12 (143) .

[2]蒋君卉.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J].艺术百家2004 (146) .

[3]廖红梅.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71) .

[4]肖莉.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J].音乐教育, 2013 (115) .

篇5:论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心理 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体现,不仅需要良好的歌唱技巧,还需要歌唱者有非常高的心理素质。随着声乐教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引入,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歌唱心理已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中国的学校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目的,歌唱心理教学,有助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帮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歌唱心理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演唱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将情、知、意有效地进行权衡,达到统一,有效完成演唱。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需要对其意志、自制力等进行培养。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进行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加其学生声乐的动力。

歌唱心理,与歌唱者歌唱时的心理神经系统活动有关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在歌唱的过程中,除了有效利用歌唱技巧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将自己的歌唱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来。所有相关研究证明,当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其心理状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时,其演唱会充满活力、自信等,在演唱中,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可以有稳定的情绪,其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其演唱更加自如。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歌唱心理进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的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状态,在声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安心进行演唱。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不容忽视,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有效的加入心理因素,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对声乐知识、声乐技巧等进行掌握和学习,让学生将其想象力、情感、表演等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加入歌唱心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从心理变化入手,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声乐学习中的各种技巧,将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

二、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三、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海静.浅谈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引导[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篇6: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一)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1. 缺乏自信心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曾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一种美德。大多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同样表现在声乐的学习中,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明明唱出来的声音是正确的,却总是怀疑自己,不能大胆地放开去歌唱,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告诉学生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 它的体现就是要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如果没有充分的自信心, 根本无法将流畅的旋律、优美的声音展现在观众面前。

2. 单纯的技术观点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单纯地认为歌唱中的技术方法就是学习声乐的一切,这些学生往往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地寻求歌唱的方法,对于理论也能说出一些条理来,但是一唱歌就彻底走样,完全不在歌唱状态上。由于他们在歌唱开始时就在想着“方法”,此刻的歌唱心理已经是极度紧张,因此,气息上提,浑身僵硬, 无法放松,好的声音根本无法发出,越急于求成越做不好时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思想变得顾虑重重,恐惧感加重,最终导致歌唱心理彻底被破坏,影响学习进程和演出实践,更有甚者,导致改行。

3. 个人得失感太重

这类学生太要面子,思想杂念太多,总是想一鸣惊人,总是想获奖,不能失败,越是这样的心态,越容易上台后紧张,歌唱失败。这类学生往往声音条件很好,歌唱技术方法也掌握的很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大师的得意门生——青年歌唱家王丽达,曾获得过很多次全国声乐大奖,经常出席中央电视台重要的文艺晚会演出,深受观众好评。但是谁能想到大学时代的王丽达就是因为歌唱心理素质太差,差点让恩师金铁霖“开除”。事隔几年后,在王丽达成功举办“音画时尚专场演唱会”现场,金老师再次提及此事,就说到王丽达上课的时候歌唱的状态都很好,但是考试一上台就判若两人,歌唱状态全没了。后来金老师发现原因就是她太想唱好,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王丽达在学生时代,经常是一有比赛和考试,提前好几天就吃不下,睡不着,精神很差,比赛考试连连失利,这可真是歌唱者的致命弱点。后来通过师生俩的共同努力终于克服了这个致命问题,才有了今天舞台上所看到的这个活色生香的歌唱家王丽达。

可见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学习歌唱的重要前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的途径

1. 加强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和歌唱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声乐的需要”和“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兴趣”则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们都是学习的始动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维持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力源泉。学习声乐的动机的始发因素是机体自发的,如有些声乐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他们本身具备良好的音质、音色、乐感等条件,天生就很爱唱歌,具备歌唱天赋,对歌唱有很强烈的兴趣;有的学生因为自身想得到发展,如想成为一名歌唱演员,想从事声乐教育事业等,这种想法致使他们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有的则是由外界某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外界引发起的作用称为“激励”,激励动机的外界刺激一般称为“诱因”,诱因具有诱发或激起目标、指向行动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对能满足自己一定需要的事物或情境产生明确的向往和追求,如听到某首特别好听的歌曲,会令自身十分陶醉从而产生非常想学、想唱的心理,于是对歌唱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利用这种自发的兴趣调动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实践的积极性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声音理论与声音概念用简单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歌唱的浓厚兴趣,如以“小提琴的弓子”或“手风琴的风箱”比喻歌唱呼吸的作用,用“项链是用一根线把一颗颗珠子串起来的”比喻歌唱时要用气息把声音连贯起来;用日常生活的某些实例去启发学生,如以“闻花”或“打哈欠”启发学生体验歌唱的吸气状态;用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呵气的喉咙状态去体验歌唱时打开喉咙的感觉等。教师运用有效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变主动,把抽象性知识化难为易,增强了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学生对学习声乐越感兴趣,学习越有信心,学习成绩也会越好。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善于运用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使声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训练扎实、娴熟的歌唱基本功

(1)要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歌唱与发声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有自己特殊的作用。例如歌唱中“高位置”的技能技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面罩”对歌唱发声的重要性,这就是“谁获得了头声,谁就能永保声音的青春”的道理。学生在明确教师所指的高位置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后,经过刻苦练习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始终使练习处于意识的控制,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初学声乐的学生一心只想歌唱方法,致使歌唱时过度紧张、歌唱状态僵硬,无法进行正常的歌唱,教师应先用“说”的歌唱状态启发学生把声音自然的放出来,然后再一步步进行歌唱训练,这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既放松了紧张状态也加快了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歌唱的时候心情保持愉悦坦然,以情带声去歌唱,心情愉快,情绪会更加高涨,脸部会呈兴奋状态,自然提笑肌,歌唱状态自然在正确的位置上。人的肌体动作都是由大脑指挥的,都有一定的情感依据,“以情带声”的歌唱方法是一种很适合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好方法。感情把握的好,用“感叹”“赞叹”的情绪去歌唱,自然的叹气使得气息自然下沉,胸部自然放松,整个身体也就自然不再因紧张而僵硬和提气。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发声器官的结构、机能和发声要领,并配合教师的示范,从而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和动作体验,提高练习效率。

(3)掌握正确的歌唱训练进度。开始阶段,速度要慢,不能急于求成,力求动作概念的准确,使心理和生理一起参与工作。当慢动作变得逐渐熟练时,再逐渐加速。但不要用力过火,以免产生僵硬。例如读字练习,要慢慢地分别练习声母、韵母,然后慢慢拼在一起, 再逐步加速读成一个完整的字。

(4)把歌唱技能技巧变成良好的习惯,甚至变成生活习惯。学声乐的人,都必然要经历从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再到自然阶段的学习过程,最终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比如一站出来歌唱,首先姿势就要具备好的“乐器”的条件,一张口声音就能挂住高位置,气息就能自然下沉等,这些良好的歌唱习惯的形成都是需要时间去刻苦磨练。当歌唱技术变成自然的习惯后,歌唱者就向成功迈进了很大的一步。总之,只有把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成为近似自主的习惯动作之后,才真正称得上熟练的技能技巧。

3. 自信心的培养

(1)从学生的意志、个性、气质的培养做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把自己塑造成意志坚定、性格开朗活泼、充满自信的人,告诉他们只有克服改变了薄弱的意志和羞怯腼腆的个性才能摆脱紧张的心理,充满自信,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

(2)培养学生加强自我控制情感和约束情感的能力。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的控制,家里遇到了再难过的事情,心情不好,也尽量不要把这种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以免影响学生的歌唱情绪,以身作则,使学生排除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投入歌唱学习中。

(3)在给学生布置曲目的时候,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歌唱程度和嗓音条件的特点选择适合每个人的曲目,这样学生在演唱时会得心应手、有充分的把握,唱的舒服胆子会变得大起来,敢于面对考试和演出,久而久之良性循环,自信心会得到很大增强,心理素质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4. 加强舞台实践

鼓励学生平时多参加艺术实践和演出,让学生首先明白歌唱艺术必须是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学生第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三次表现的就会越来越好,无论从台风的把握还是演唱技巧的发挥都会越来越成熟,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平时要多组织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自我驽驾歌唱状态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的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

在舞台上演唱时,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把听众当朋友,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会放松自如,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要经得起意外事故或失败的考验,比如舞台或钢琴伴奏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在最快时间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另外要有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以及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隙时台上的神情表演都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作为演唱者,“它的最终目的是去表现作品,同时也内含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心理控制能力”不仅对声乐演唱艺术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起着支配作用。在每一次的实践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很充分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比如说认真对待排练,把每一次的走台和彩排都当作一次正式的演出去对待,尽可能减少演出时的生疏感和不适应感,做到演出时“胸有成竹”。对于化妆和服装对学生也要有要求,好的化妆和漂亮的服饰会让学生信心大增,首先觉得自己很漂亮,站在舞台上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歌唱情绪会得到很好的放松,自然会很自信地去演唱,一般会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锻炼,以沉着冷静坚强自信的歌唱心理状态取代胆怯恐惧的歌唱心理状态,从恐惧走向自信,成功超越自我,这是获得演唱成功的重要途径。

摘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素质,重要性,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7: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关键词:心理学 心理因素 感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58-01

“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是代表儒家学派音乐思想的著名论著《乐记》中,关于“音乐表现感情特征”,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精辟论述,他道出了“音”、“人”、“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蕴含着音乐是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歌唱也不例外,它是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心理因素”主导着歌唱水平的发挥。用好它,则歌唱生涯会多一点儿坦途,反之,可能出现许多坎坷,甚至失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歌唱心理观。

一、歌唱的起源

歌唱从产生之初就是人们情感交流、宣泄或其它心理活动的产物。关于歌唱的起源,“情感说”、“异性求爱说”和“口头传承说”是比较常见的三种歌唱起源说。这三种说法都蕴含着人类心理活动的动机。心理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心理因素的合理调配,是我们歌唱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歌唱与心理学

在谈到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对“心理学”这个概念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刘2006,1)心理现象包括: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意识与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内容。人是感性化的高级动物,在做任何事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会贯穿始终,歌唱也不例外。“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学习歌唱的重要前提。”(吴1999,30)“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徐1996,104)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很多,我在此以“感觉”为例,来分析它们在歌唱中的作用。

感觉

这是我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词汇。心理学对“感觉”的解释是:“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刘,44)“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离开了对客观世界的感觉,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难以实现,一切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而获得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大门。”(刘,44)感觉是歌唱者一切知识的源泉。我们从开始学习声乐,老师会让我们找:打开喉咙的感觉、气沉丹田的感觉、打开胸腔的感觉、高位置的感觉、歌唱管道畅通的感觉等等。这些感觉是我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需要接受的各种刺激,有了这些刺激,我们就会形成对新的声乐概念的认识,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声乐感觉观。感觉观正确与否将影响歌唱的状态。

除感觉外,想象、情绪与情感、思维、知觉、记忆、意识与注意等心理因素对歌唱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心理”调整得如何直接影响歌唱效果

人的一切行为都处于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控之下,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会极大改善我们的行为效能,也会提高我们的歌唱水平。

心理因素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一种心理因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心理因素的波动。当我们在歌唱时,情绪一旦紧张,便会引起思维的混乱,甚至停滞,感觉上就会麻木,记忆力减弱,甚至出现记忆空白,一切心理状态就都瘫痪了。因此,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心理活动必须处于积极、稳定的正常状态之中,稍有紊乱,就会影响歌唱效果。这种心理就是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邹2000,15)心理障碍是声乐学习前进中的“拦路虎”,我们在歌唱中应予以避免。

总之,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消极的心理因素,使健康的心理伴随我们声乐学习的始终,它必将成为我们歌唱水平提高、进步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刘益民、张旭东、程甫.(2006) 心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修订版.

[3]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4]邹本初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沈湘著,李晋玮 李晋瑗整理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6]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8:浅述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邹玲玲

关键词:心理,歌唱心理,心理训练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 经常遇到下面的情况:在老师的启发下, 往往唱得很好, 但缺了指导就找不到歌唱的方法;平时歌唱极为熟练, 但经不起大考或舞台的考验, 忘词、跑调、声音失衡, 不论是新学者抑或专业演员, 经常遇到。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下完成的。为什么在这些节骨眼上, 人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乃至共鸣器官就协调不起来了呢?问题到底出在何处?要弄清这些问题, 不能不从歌者的心理因素谈起。

一、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从普遍的角度来看, 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因人、因时、因地、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从教学中遇到的情况来看, 情绪的、性格的、意识的、经验的甚至身体生理的因素较多, 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 表现的欲望过于强烈, 亦即所谓的人来疯。

有这种情况的人, 往往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想借演出大出一下风头, 表现表现自己。但是, 过犹不及, 由于势猛心急而导致了心理的失衡, 以至于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2. 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理。

在一些关键的场合, 有些人往往想的过多。或想全部展示自己的魅力, 或想把所学所想的优点完美表现而出, 或想向别人证明自己不凡的实力。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但是由于负担过重, 造成心力不支, 分散了精力, 破坏了心情, 从而造成了心理的失衡。

3. 基本功不扎实。

自以为已经练了许多, 出了不少力, 流了不少汗, 早已熟烂于心, 滚瓜烂熟,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后, 其回生是非常快的。本想超水平发挥, 结果连基本功也表现不出了。

4. 对歌唱的社会功能认识不足。

歌唱是为大众提供娱乐的艺术形式, 而不只是为自己或极少一部分人服务的。由于认识上的不足, 一旦遇上大的场合, 就一下子适应不了, 从而变得手忙脚乱, 无所适从。

5. 自己修养的不足。

性格偏狭, 内向, 偏执, 目光浅, 视野窄, 或内功不足, 或经验有限, 都可能成为歌唱的障碍。

总之, 由于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原因, 以致学生在歌唱的时候, 全身各器官老处于失常的状态下, 或肌肉紧绷, 心跳加速, 气息上浮, 身体僵硬, 或声音失衡, 举止失态, 神色慌张, 轻重颠倒, 这样不仅给自己带来不悦, 而且给别人送去了难受。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

二、良好歌唱心理的训练方法

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歌唱演员, 就是具备了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 不同的处境, 能够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 同时也给听众带来极大享受的艺术工作者。

为达此要求, 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 积极利用各种条件, 提高修养, 增强素质, 完备技能, 丰富经验, 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心理过硬, 技术全面的优秀演员。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训练。

1.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条件。

这是训练和歌唱的基础, 知己越深, 就能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 就易成功。当然,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自己固有的条件发生冲突时, 就要忍痛割爱, 服从规律。不能以主观臆断为标准, 这是铁律。低沉者练低音, 高音者练高音, 这是智慧的抉择。

2. 正确认识歌唱的意义。

歌曲是通过歌唱和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优美健康的歌曲加上精湛的演技可以唤醒人们美好的人生体验, 使人产生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她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激发人们的斗志。因此, 把她完美地展示给人们就是歌者的神圣职责。

3. 培养适应舞台表演的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 力争到各种场合去, 体会舞台气氛, 培养舞台经验。即使没有自己要求的条件, 也要在假想的或模拟的舞台上去表演, 甚至要模拟各种噪音、意外情况、突发事件, 从而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应对的办法。这样, 把问题考虑细致了, 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就得以改善, 心理障碍也就得以消除, 久而久之, 就无形地增强了自己适应各种场合的能力。

4. 自觉加强艺术修养, 培养丰富的艺术情趣。

歌唱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需要广泛的艺术滋养。书法, 可以培养节奏意识, 气韵灌注的整体感, 行云流水的自如感;舞蹈, 可以丰富歌唱的形式和文化底蕴;绘画, 可以培养歌者丰富的想象力, 表现意识以及描绘事物的能力。总之, 广汲博取, 兼容并蓄, 出入于各种艺术之间, 得各艺之精, 才有可能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5. 苦练歌唱技巧, 增强心理素质。

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 要把各种技巧认识到位, 训练到位。比如换气, 开始时总是不自然, 随着练习的深入, 气息也就自然的转换了。为了使气息自然, 可以尝试不同的吸气方法。叹息式、闻花式、诧异式, 不一而足, 直至练习到位。尤其是练气, 要尝试不同的部位。用肺, 横隔膜, 直至腰力。不同的声高, 不同的发力方法, 反复练习, 反复体验, 就能很好的把握。有了这些基本功, 再上舞台, 就有了雄厚的基础, 就会从容裕如, 充满自信, 就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心理问题了。

6. 积累成功的经验。

在自己正式上台之前, 要寻找出台的机会, 以积累舞台经验。可以做别人的搭档, 或别人的配角, 或跑龙套, 体验舞台感觉, 为自己出台时造势。所以, 多观察, 多参与, 多学习, 多总结, 在实践中摸索演唱、沟通的经验, 这样, 就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

当然, 培养良好的生活和专业习惯, 对演出的心理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三、歌唱时如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伊·卡·那查连柯曾言:“歌唱是高级的心理活动之一”。 (《声乐译丛》) 既然高级, 那么, 就要以高级的或者科学的方法对待, 才能调节好这种心理, 从而取得圆满的歌唱结果。我以为,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每次歌唱, 都要实事求是地确立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 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制定的, 不虚美, 不夸饰, 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有的人为了秀出自己的不凡一面, 或为了出风头, 不顾自己的条件, 综合音乐素养, 不顾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 脱离实际地把目标定的过高, 根本非能力所及。歌唱时, 不仅使歌曲的风格走了样, 而且使听众难堪其态, 特感别扭, 那真是得不偿失。其结果大都造成心理的沮丧, 歌唱器官的失调, 他们或心情紧张, 气息上浮, 身体僵硬, 或头脑发涨, 声音嘶哑, 口干舌燥。如果纠正及时, 心理不会产生什么障碍;但如果纠正不好, 长此以往, 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歌唱, 影响终身的歌唱事业。

其次, 要有要有强烈的沟通的意识。歌唱是令人愉悦的活动, 它的魅力就在于沟通引起的强烈共鸣。自己所唱的歌曲, 如果是自己喜欢的, 而且也别人喜爱, 那样, 歌唱的时候, 台上台下, 就会形成共鸣, 达成一致。如此, 上下和谐, 良好互动, 歌唱的心理就处于最佳的状态, 心随情动, 情牵歌音, 声情并茂, 进入佳境。而能以如痴如醉之状贯穿歌唱始终, 那将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这样, 不但不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而且会因和观众的良好沟通, 使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 从而受到激发而超水平发挥。看来, 良好的情绪, 对水平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为了沟通, 歌唱时歌者可以自然而然地用手势, 眼神, 动作, 向观众示意。声音的高低, 甚至节奏的快慢, 要和当时的场合相谐。如此, 歌唱时才可能使心理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而初学者或心情浮躁者却往往一心只记曲词, 不能因时因境而化, 自己唱自己的, 而把观众放在一边, 结果自己反被观众冷落, 心理就慢慢失衡, 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歌唱的效果。所以, 要时时把观众放在心理, 把观众的需要当做自己的需要, 才会自然而然的沟通。

第三, 歌唱时, 要养成独立的意识。大歌唱家巴伐罗布曾言:“在台上独唱没有像歌剧中有戏装和油彩的掩护, 也有女高音的掩护, 此时必须把自己全部表现出来。”是的, 平时, 有老师的指导, 同学的帮助, 但是, 在舞台上, 只有自己了。所以, 自己的每一步, 都要事前和老师同学一起设计好, 然后再按设计去做, 检查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步骤, 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如果发生意外的情况, 再设计, 再训练, 直到精熟于心, 自然于行。这样, 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表演时, 心理就会平静, 保持平衡。此时, 自己的和老师教的已融二为一, 以自己的面貌出现。不依傍, 不幻想, 落落大方, 自自然然, 把自己表演而出, 这是我们的追求。很多学生之所以好乱阵脚, 就是因为在歌唱时仍然想着老师的要求, 结果乱象多出。如果有了独立的意识, 演唱时, 你的心理就会自然, 发挥就充分。

上一篇: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告家长一封信下一篇:四年级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