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2024-06-06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精选十篇)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1

一、歌唱中的艺术修养

歌唱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文化,不同地方和民族的文化是不尽相同的,这就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艺术形象、表现程度等,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风情,并深入体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而形象地再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演绎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也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歌唱者,才能够将作品表现得“深沉而不呆板,活跃而不轻浮”。

较好的乐感是歌唱者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所谓乐感,我认为就是对音乐最感性的认知。乐感除了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培养和影响也是必不可少。乐感包括音准感、节奏感、旋律感、律动感、音韵感、语气感等六大方面。歌唱者想把一个作品演绎得既完美又讨观众喜欢,就需要强化乐感。

较好的乐感来自自身的艺术修养,所以要从多方面丰富自己,广泛地接触各类音乐作品,多听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你才能把握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声音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准确、更完善地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充分地展现歌唱艺术的魅力。

二、歌唱中的语言特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歌唱语言是人类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为声乐作品都是旋律和文字的完美结合,所以语言在歌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三点对提高歌唱的语言表现力有一定的帮助。

1. 语言的准确性

这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歌唱者不能准确地表达语言,那他想通过语言来传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就无从谈起。

2. 语言的歌唱性

在声乐作品中,语言的表达始终是为音乐服务的,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语言的歌唱性。我们可以通过注意以下两点来提高语言歌唱性的能力。

(1)美化与变化语言音色的能力

语言音色的明暗反应了作品的起伏,我们应当重视音色,以使歌唱语言更圆润、更优美、更动听。

(2)调节和变化母音声音力度的能力

声音力度的对比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不仅可以塑造音乐形象,渲染环境和气氛,而且可以表现作品内涵。

3. 语言的生动性

完美的歌声由旋律美、音色的变化美、丰富的情感美构成,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第一种因素而忽视第二种因素,就易产生“唯声论”倾向,一个作品只有声音而没有情感,那就不能成为艺术作品;一个歌唱者只会炫耀自己的技巧有多完美而不懂得用语言去传达作品丰富的情感世界,那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歌唱者。

总之,对歌唱语言的掌握关系到作品表现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当吃透各国的歌唱语言,充分表现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歌唱性,以为歌唱作品服务。

三、歌曲中的二度创作

歌唱艺术存在两个创作过程:一度创作,即作品面世之前的创作,由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即歌唱者将其作品通过声音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再创造”,也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造,把音乐主题的形象体现出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度创作从熟悉作品开始,对于一首歌曲,首先应当熟悉歌词的内容及其表现的生动形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对歌曲所表现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和体会。同时,分析歌曲的音乐风格、调式、速度,反复研究旋律走向和分段、分句及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应当根据乐感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处理和细致的加工。比如:标换气符号,用什么音色或音量演唱,中间过渡推向高潮的呼吸和声音控制,以及对歌曲中某些关键词的发声、吐字、共鸣进行特殊的加工,等等。做到这些,才能基本上做到声情并茂。

四、结语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歌唱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的,并通过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去感染大众,打动他们的灵魂,潜移默化地使他们从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鼓舞和力量。在声乐演唱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表现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摘要: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 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情乃歌之魂, 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声乐的“情感之功”不是一日形成的, 而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探索的过程。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2

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概念界定。

1.课题研究背景。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我们经历了从音乐到艺术,又从艺术回归到音乐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形式化较盛行,过多强调了教学的综合性,从而忽视了音乐学科的本体性,既弱化了对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其中,我们学生的歌唱情感表现能力比较差,针对目前的状况,加强对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认识,我于2009年底开始进行了《如何提高学生歌唱的情感表现力这一课题研究,以期探索歌唱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师生发展的新途径。

2.课题概念界定。

“如何提高小学生歌唱的情感表现力”这一课题属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范畴。歌唱的情感表现力是指演唱者在准确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把握好歌曲的情绪,唱好歌曲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歌唱能力逐步得到提高。2.活动性原则。

体现课堂教学的的活动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亲历和体验。

3.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潜力,让教师、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增强歌曲演唱的创新性。

(二)方法: 1.文献法。2.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人员。

周欣华,吴中区音乐学科带头人。

四、课堂研究的对象。

东山中心小学二年级三个班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启动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学生唱会歌曲的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前阶段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演绎歌曲的实践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形成研究成果汇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措施和目标。

1.研究内容。

① 对歌曲旋律的美感体验。② 对歌词表现内容的理解。③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2.研究措施。

① 加强聆听训练,提高学生模仿能力。

② 提高示范质量,加强学生理解力、创造力的培养。③ 遵循启发性、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运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3.研究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我根据学生实际,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使二年级三个班学生的歌唱情感表现力在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歌唱中,学生的音乐经验得到了充实和丰富,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2.课堂教学展示。

① 2009年12月,校教科研组活动执教公开课《小雪花》,获得好评。

② 2010年6月吴中区音乐、美术课题研讨活动执教公开课《牧羊女》,获得好评。

③ 2010年10月,东山中心小学、临湖二小、木渎二小三校联谊活动执教公开课《钻山洞》,获得好评。

④ 2010年12月,校教科研组活动执教公开课《爷爷为我打月饼》,获得好评。

3.教师、学生成果。

① 2010年9月,《牧羊女》教学案例在区音乐、美术带头人活动中作大会交流,并发布于区教研网。

② 完成论文《浅谈歌唱教学的一些体会》。③ 二(2)班学生在校歌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④ 金洁同学的独唱《我爱我老师的目光》在第十届区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得个人节目类一等奖。

论歌唱情感的艺术表现 篇3

关键词:演唱;情感;艺术想象;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74-02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歌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是歌曲情感的输出载体,欣赏者在歌者输出情感时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内在体会和精神的愉悦,也能让紧张压抑的心里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让疲惫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放松。这是因为,演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的情感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听众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双重共鸣。

本文将以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作为主要的讨论课题,探讨歌唱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能良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带给听众,以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和体验。

一、理解歌曲的内涵

歌曲的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也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不会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唱者只能算做“歌唱巨人”。[1]一首好的作品背后一定有好的词曲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和对人生的体验,谱写着诗一样的篇章,那里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石。

当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首先应当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逐字逐句推敲词作者的歌词用意,其次通过歌曲的每一个音符和旋律的走向发掘作曲家的内心的情感表达,将词曲融会贯通。演唱过程中,歌唱者理解的越深刻,体会就越到位,二度创作就越真实完美。

一个好的歌者也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宽自己的视野,加强自己对谱面的理解,若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音乐,只会得到空洞、乏味没有感情的声音。我们必须在拿到作品的时候了解其主题思想。而主题是一种蕴含,较隐蔽,往往是在了解了题材之后,经过回味、琢磨、认识,才能悟出其弦外之音、感情倾向,进而总结出作品的主题。[2]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用真情去表达。比如演唱《儿行千里》,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演唱母爱与亲情的歌曲,我们先从歌词看起。

“衣裳在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替儿再擦擦鞋,为儿再缝缝扣,儿行千里揪着妈妈的心头肉”,这短短几句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思念,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画面,在母亲的眼里孩子就是她的世界,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在外能生活的好,当儿子远行,母亲用那蹒跚的步履和一头银发相送,既心酸又幸福。

演唱者首先要揣摩歌词的含义,因为声乐不同于器乐,它是有语言的音乐,歌词在一首歌曲里尤为重要,所以很好的理解歌词中的语言是提高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的基础,其次,用演唱技巧支撑情感的表达做到声情并茂,最后,通过整体的艺术表现深化作品主题,感动听众。

二、科学运用音色表达感情

每个人的天生条件决定了这个人所拥有的音色,有人生来嗓音浑厚,有人生来嗓音纤细,许多角色的设定都会根据演员的实际嗓音条件去定。在演唱艺术歌曲的时候演唱者更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科学的运用音色去表达感情。

例如,将表达江南水乡的歌曲《桥》,用厚重的男低音来演唱就丢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将陕北名歌《二月里见罢到如今》用温婉纤细的音色去演唱就缺失了陕北民歌的粗狂奔放的特点。当然良好的音色离不开演唱者的技巧,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良好的扎实的功底,咬住字头,吐字清晰,合理的运用气息,将声音打到眉心,横膈膜具备良好的支撑,以气带声。良好的音色是建立在良好的歌唱技巧之上的,有了良好的歌唱技巧才能游刃有余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在表达歌曲感情的同时也能将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发挥到极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通过艺术想象创设情感

当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许多歌词中的画面,自己通过歌词的意境在头脑中创造一个个艺术想象空间,让演唱个的情感更加饱满,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深刻。在理解歌词,把握好旋律走向后,二度创造者则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去演唱、去想象、其创造。让我先看下面的歌词: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身临其境,将自己想象成歌曲中的儿子,如同自己将踏上远去的路,与母亲依依惜别,自己还没走,泪水已在妈妈的眼里流,歌词中强调了三次泪水在妈妈眼里流,这更加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不舍,演唱者就如同看到了自己那白发苍苍的母亲用最伟大的爱目送自己远去。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是饱含泪水演唱的这首歌,这足以证明情感至深才能带来音乐至美。

因此在声乐演唱中,要适当的夸大自己的生活中的情感,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这样才能增强音乐的魅力,加深听者的感受。

四、歌曲中的藝术处理

民歌讲究韵味,腔调,这是民歌区别于美声的最大特点,演唱者要深入挖掘音乐的内在情感,当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用情至深的时候则会不由自主的加入少量的诸如: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丰富歌曲的内容。

之前已经谈到对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及旋律节奏的把握,当然在演唱之前也不能忽略整首歌曲的曲式及调性等特点,转调的地方情绪是如何变化的,宏观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性之间的转移,在哪两句歌词之间需要情感的对比,同样的旋律和歌词同时出现需要做哪些不同的处理。吐字更要注重强与弱,重点强调的字突出来,如果一味的唱强或者唱若则没有了音乐的起伏,显得空洞无味,没有音乐的美。

音乐展现给我们的是生活中一切高于名利的事物,音乐是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捷径。[3]在演唱时如何运用呼吸相当重要,呼吸的节奏控制着声音的气息,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在演唱时从调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人手,是获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知道如何发音和控制气息的人,知道如何歌唱。[4]

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的生活体验走入乐谱内,使歌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同时加上歌唱者的正确的发声,情绪所带动的肢体动作,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稳定。演唱者从最初的读谱看词,到分析乐谱理解歌词,再到掌握音乐主题,感悟音乐思想,从各个方面诠释着一首歌曲的内涵,演唱者用自己对整首歌的理解给听众传达者音乐的内在感情,与听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总 结:

每个听众都有理解音乐的能力,也都会从不同的音乐里投射出多面的自己。当我们聆听音乐的时候,与音乐产生共鸣,会迸发出许多奇妙的感悟。演唱着只要融入了内在的感情,寄托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将一些枯燥的音符变化成富有灵动感的小精灵,歌唱者表应将自身的内心情感与作品的内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传导给现场的观众们。歌唱艺术也是一种舞台的艺术,演唱者的情绪表现在肢体和表情上,观众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演唱者的歌唱状态,好的歌者会将肢体与语言,声音与情感巧妙地融合,表现完美的音乐,将赋有情感的声音完美地呈现给欣赏者,引发其情感共鸣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3]陈立,《音乐家访谈录》,新星出版社,2009,3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4

1. 懂得准确把握作品特征的重要

首先,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特征、中心思想。一首歌曲, 总会鲜明地反映出作者对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的感受。因此, 在歌曲的创作过程中, 当时的社会变革、政治面貌、社会风尚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思维、风格、动机以及对素材的选择。作为演唱者, 应该通过歌词内在的含义, 去挖掘围绕歌曲主题的本质, 掌握歌曲创作的原动力和时代背景。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还是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 还是对腐朽丑恶的社会现象的讽刺等等。如《满江红》这首歌曲, 是古曲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作的词结合而成的, 歌中表达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 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旧河山”的壮志, 歌曲旋律音调淳厚, 感情壮烈、雄浑。让学生了解南宋时期国家衰败懦弱的社会现实, 歌曲中表达出岳飞精忠报国的雄心和气概。其次, 把握歌曲情感。对任何一首歌而言, 都有其所要表现的中心、内容和思想感情, 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而产生共鸣。例如, 介绍由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时, 我告诉学生:“要唱好一首歌, 就必须反复领会歌曲的精神实质。”正是由于李双江对这首歌的意图、情绪有深刻的理解, 他才能把自己当成即将出征的战士, 含着眼泪用心灵向祖国、向母亲表达出亲切、坚定和决心, 创造出有血有肉, 感情丰富的战士形象, 也使这首歌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听众。最后, 让学生懂得歌曲的风格特点。目前歌曲的演唱风格大致有美声、流行、民族、原生态四种类型。这些演唱风格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韵味独到。在演唱中表现歌曲的情感时, 必须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风格, 突出其特色。

2. 懂得真情投入的重要

再好的声音, 缺少真情的投入, 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试想, 由于演唱者对歌曲不作体会, 对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一知半解, 唱歌像背书一样淡然无味, 这样唱出来的歌岂能感动别人, 更无法被称为是一种艺术享受了!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只能吃到半熟的东西, 不甜、不苦、不酸、不辣就没有真实, 也难以打动人心。还有的人表达歌曲的情感太过度, 演唱时虚饰、浮夸、做作, 结果适得其反, 而有些人不考虑如何运用真情, 只想表现自己或炫耀技巧, 这只会歪曲作者的创意……这都是经不起艺术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的考验。还有一种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 演唱者在演唱悲情哀怨的歌曲时, 脸部表情或声音却是喜悦的;而演唱激动兴奋的歌曲, 又可以麻木不仁, 漠然置之。另外, 在动情演唱时, 要适度调控自己的情绪, 如在演唱悲情歌曲时, 歌唱者还得学会有控制的、适度的表现, 如果唱到悲伤时, 失声痛哭, 泣不成声和无法演唱下去的情况出现, 这不是真情投入, 而是情感失控, 使歌唱失去美的涵义。总之, 要努力做到喜中见乐, 悲中会痛, 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3. 懂得情感表现中的心理因素

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吐字、咬字等共同参与下的多动作的组合。因此, 演唱者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对歌唱效果影响很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理紧张, 演唱“怯场”, 就是心理素质造成的。歌唱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信的心理。从性格上看, 外向型性格的人重视外在世界, 性情开朗活泼, 喜活动, 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不太容易“怯场”。而内向性格的人则缺乏自信, 孤僻和害羞, 对事物反映更为敏感, 这种性格的人免不了会“怯场”。因此, 演唱者平时就要注意培养沉着、自制的意志, 多接触与声乐有关的事物, 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克服情绪的干扰, 演唱过程中, 要把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 艺术处理和美好的发声上。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5

一、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使歌者具有强大的歌唱动力和激情,决定着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声乐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唯物论使人懂得,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积累歌唱情感素材。审美理想是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如何把握声音的标准,这就要求歌唱者有科学的审美观,并矢志终身去追求更高理想的歌唱境界。

二、深厚的文化素养

1.基础文化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果演唱者缺乏地理、民俗、方言等方面的一般文化知识,是很难把民歌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的。

2.姊妹艺术文化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获益匪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雕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姊妹艺术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成功的歌者,必须要尽可能多地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等姊妹艺术文化,以汲取更多的养分,这对于演唱时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3.专业文化

主要指声乐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一个歌唱者,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扩充音乐背景知识,以及音乐专业的常规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声音,富有表现力的语汇,对文学、戏剧以及其他艺术知识的鉴赏能力,特别是有关音乐发展的历史知识。声乐技能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唱好旋律,把握旋律风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唱法趋于融合的现象,把不同唱法、不同题材的作品优点集中起来,形成了美通唱法、民通唱法,因而也诞生了一批美通作品和民通作品。不同题材的歌曲要采用不同的唱法,不同的唱法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前提是,无论哪种艺术处理方式,都应该遵循基本的美学原理,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

(2)准确把握节奏

节奏和旋律是密切联系的,有人常常轻重拍不分,快速、慢速的变化都一样;气息短时一个乐句换两口气,气息足时三个乐句合为一个乐句演唱,破坏节奏;装饰音区分不明,休止符常常唱的含糊不清。

(3)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声乐演员除了要了解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还要注意到曲式绝非音乐作品的简单结构图示,而有其更深刻的意义。歌者单靠结构公式演唱,就只是一种机械的练习,没有内涵,形式便是僵死而没有生气的。

三、生活积累

一个歌唱者歌唱创作的基本原料和前提条件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一个有创作力的歌唱者,他的亲身经历,特别是与自己命运相关联的经历和感受,往往能够激发歌者的歌唱欲望,唱出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歌曲。任何优秀的歌唱者,即使是世界顶级的歌唱家,长时间远离社会生活,或是对所要表现的声乐作品不熟悉或者没有深刻的体验,演唱必定失败。

四、音乐的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和感受力

社会生活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来源,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有从歌唱的角度去感受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养成在平时生活中下意识地捕捉所需的歌唱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对这些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深刻的个人感受。在生活中进行感受的积累,从普通事务中发现生活的真谛、自然的内涵,寻找生命的契合点,从而形成对人生、自然、生活的独特思考。歌唱者是带着自己特有的审美经验和歌唱经验,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不同的心境去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的,因此被观察的对象,必然会受到歌唱者自身的影响。

2.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歌唱者的音乐想象力是指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按照声乐作品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把实际上并不联系的事物,在观念上重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理想声音的创造能力。只有想象力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歌唱过程中强大的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完成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

3.较强的记忆力

一个歌唱者应该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普通意义上讲,演唱时需要的旋律、歌词等重要片段需要记忆;在平时的歌唱技巧训练过程中记忆一些特殊技能的操作方法,还要对一些能够启发我们歌唱思维的事物进行记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更完整地表现歌曲的内涵。声乐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同样需要歌唱者丰富的记忆存储,积累大量的声乐素材。

5.歌唱的技术和技巧

声乐技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一个好的歌唱艺术表演者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运用新的声乐技巧,以适应当代的声乐演唱的需要。

技巧高于技术,歌唱技术是指符合声乐发声原理的专业技能,那么歌唱技巧则是在歌唱技术的基础之上,追求声乐演唱的风采和神韵,达到一种“够味儿”的境界。精湛的歌唱技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须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声乐技巧日臻成熟。

6.优化艺术心理定势

声乐演员的艺术心理定势是指在掌握了一定的声乐科学知识、音乐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歌唱表演心理定势。声乐演员只有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心理定势,并使之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正常发挥自己的声乐水平,将最好的艺术表现力呈现给观众。如何将自己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声乐技巧转化为舞台上的声乐魅力,可通过多参加比赛和演出活动,培养舞台感,虚心学习善于总结,有自省和改正弊端的意识,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来获得。

声乐演员的良好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可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这种修养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拥有的,它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逐渐培养并完善起来。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参加丰富的艺术活动,给听者带来美的感受,是每个声乐演员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导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06.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1..

[3]储声虹.中国优秀艺术歌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06.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编辑 王振德

的审美要求和标准完成演唱,必须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 篇6

1、歌曲内容方面

首先, 应理解作品内涵。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是情感表现的最基本的原则, 那么分析作品的内涵不但要去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而且还要不断的积累生活素材, 用心灵去感应生活, 更重要的是能对多种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揣摩, 从而使歌唱中的情感表现更加生动、真实、感人。

其次, 要了解作品背景。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 作者都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刻画出来的。好的歌者能把这一音乐形象现得更加真实、生动、鲜活。好的歌者也会充沛的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内涵、音色、技巧处理也各不相同。因为一部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 是声乐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要想把一首作品表现好, 首先要对音乐和歌词进行认真研读与揣摩, 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完整的表现作品, 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 或其他文字资料做参考。例如, 有一些词曲家写的作品是具有哲理性的歌曲, 他们往往使用的是“比、兴”手法, 所以往往是“兴发于此, 而义归于彼”。这对演唱者来说想要演唱好这样的歌曲难度就更大了。因为这类作品从题材到主题对歌者和听众都有个思维的间层, 从“兴”到“义”的间层。而歌者要想穿越这个间层就必须对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意图做出深刻地了解。总之, 任何歌曲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作者的心态和思维空间。歌唱者必须要弄清这些细节才能更好的发挥作品, 用情准确。

再者, 要积累生活素材。一切音乐形象地刻划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 歌者要深刻的理解和表现作品, 要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感情的源泉, 就需要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广泛的接触和体验, 就应该把自己的心贴在生活上, 用心灵去感应生活。歌者通过深入生活, 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存入大脑中的储存库, 在表现一些音乐作品时可根据需要把积累的知识、记忆提取出来, 使表现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感人。也可以说, 没有生活的感受, 就产生不了灵感和激情, 产生不了感人的艺术。有经验的演员和观众都会懂得, 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 都是不真实、不生动的, 只有出于自然和真心的东西才能感人。因此, 歌者必须在歌唱实践和生活实践中, 努力锻炼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 还有自如的表现, 这样才能在演唱歌曲时表现的驾驭自如、淋漓尽致。

最后, 要理解不同作品风格的情感动态。不同的歌曲表达不同的情感, 不同的情感, 声音动静状态亦不相同, 不同的情态, 和情感表现, 在分析理解歌曲的内涵、意境、以及它的节奏、速度、强弱等的形变化的同时, 既要对歌曲进行理性认知, 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才能、条件、修养及独特的审美感受方式、表现方法, 扬长避短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对歌曲作品这一客观审美感知的基础上, 巧妙的把感情体验、想象、领悟结合起来去领略作品丰富的内涵、提取精神实质、把握基本情调。

2、表情动作方面

优美的外部形态体现是情感表现的重要原则, 民歌声乐艺术重视唱与表的统一。作为一名好的声乐演员, 除了要求具有完善的发声方法, 高超的演唱技巧, 深厚的声乐基础外, 尤其要善于用舞台形体表演这个无声的语言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唱。

歌唱表演中投入的情感是建立在所表演作品内涵体验的基础之上, 它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素的情感积累, 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 而且在更多情况下, 还要求演唱者有意识的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 或是体验的不很充分而却是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要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来实现的, 表情动作应包括:演唱者的形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与眼神的综合运用。

(1) 脸部表情与眼神。演唱者的脸部表情与眼神的运用对增强歌曲表现力, 展示作品内在情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看, 当我们与人交谈时, 我们要真正听对方的话, 了解和感受对方情绪及语言内容。判断、分析、感受别人的语言内容主要是靠两个方面:一是用特定的语言表现手段, 它包含用语气、语调、停顿、重音、轻声等来表现其语言内容。二是从其脸部表情包含其眼神变化来辅助表现其语言内容。脸部表情和眼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脸部肌肉的变化, 离开了眼睛, 可以说是无意义的;而如果把脸遮上, 只露出两只眼睛, 也是无意义的。人们之所以强调眼睛在艺术或生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龙点睛”等, 其实, 眼睛与脸部表情的关系是紧紧依托的。眼神所传递的信息, 只有在脸部肌肉的配合下才能明了它的态度倾向和感情色彩。因此, 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声乐表演者脸部表情和眼神的重要性, 还要认识到, 眼睛和脸部表情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歌唱表演中, 生动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脸部表情和眼神是表现主体对作品体验的结果。眼神的作用使声音的表现更加动人。在传递脸部表情和延伸的内心体验过程中使欣赏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感悟。

(2) 手势。手势在歌唱表演中细腻地传递出音乐的律动。由于诗歌进入音乐而出现的声乐作品形象内容细节化, 它通过手势的指示和描绘, 能诱发欣赏者对形象内容细节的认识。尤其在叙事性的歌唱作品中, 手势对叙事很说明问题, 因为它把其中最关键的东西单独抽出来, 引起人们的注意, 并通过作品的前后关系和背景, 帮助审美者得到领悟。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演唱者好像看到白云、马儿在动, 其手势亦可向人们指示出这种律动。它能使观众在看到表演者的眼神姿态和手势的配合中, 仿佛也看到了白云飘、马儿跑的情景。其中, 手势起了重要的指示作用。

手势的起、落是声乐表演者经常关注的“点”。演唱者的手势起点应符合音乐律动, 通常手势在强拍小起。手势的起、落运动还要考虑到与“换气”、声乐作品中的“分句”、与情绪加强、减弱、语言重音的关系等等。手势在弱起小节中进入时应当柔和, 手势的第一个落点则应该放在强拍上。在手势的运用中, 还可以注意到它与呼吸的关系。手势的运动还应考虑到对吸气、呼气运用的支持, 让手势参与到吸气、呼气运动中, 这样就不会造成由于手势而破坏声乐表演者的歌唱发声的整体状态。除此之外, 手势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和形体、眼神整体的结合, 亦有利于加强情绪, 营造气氛。

(3) 形体姿势。此外歌唱艺术在基本演唱姿势上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腰以上应直立, 背不曲, 双目平视……这样的姿势保证了在发声中气息的贮存与支持, 以及各共鸣腔的协调。然而, 在歌剧、歌曲演唱中, 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 这些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正如李石天先生说过:“表情是全身的, 而不仅是脸部, 更不仅仅是在眼珠上, 一个人痛苦, 几乎全身的每一条皱纹都处在痛苦的心理场流中。如脸部在哭, 身子却没有哭, 心理节律就是棍乱的, 就不能使人信服。”中国戏曲的身段训练很讲究“手眼身法步”的整体配合, 使外部的形象与内心体验相一致、相统一。

在舞台综合训练中, 形体、手势、脸部表情与眼神三者之间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在歌唱表演中, 手功到位, 眼神跟上;身段到位, 手势相随。这样的外部形态才对歌唱者的情感表现起到了传情达意的作用。因此, 情感表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就是表演者通过演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内心情感与外部形态的统一。

二、情感表现的特征

1、歌唱情感表现的真实性

歌唱感情源于歌中词曲的内涵, 源于生活中各种现实题材。艺术只有反映了现实生活, 才能贴近人的感情, 具有生命的价值。但是真实的感情如果不进行艺术加工就不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 也就不能感动人。因此, 歌唱中既要有对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验, 又要有艺术夸张的技巧与手法。两者必须有适度的融合。只有“适度融合”才能体现出“真实中的夸张”、“夸张中的真实”、“恰到好处”等深层审美愉悦性, 形成约定俗成的审美定势, 为人所理解。

2、歌唱情感表现的创造性

歌唱表演艺术贵在创新。情感表现的真实性是体现声乐作品内涵的基本要求。在演唱者通过乐谱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后, 会将这种听觉表象存于自己的大脑之中, 然后在对此时此地的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声乐作品的风格深刻理解之后, 必定会掺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演唱不同历史时期作品时尤其是在这样。这种作品与作者之间、演唱者与作品之间、历史风格与当代人物之间形成的对作品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给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个性创造留有充分的余地和空间。而这种建立在以声乐作品为基础上的个性创造, 必须重视对作品创作技法、风格的探究与研究, 以求真为原则, 以创新为目标, 才能使情感的表现充满活力和魅力。

3、歌唱情感表现的多样性

歌唱情感表现的“多样性”也是声乐艺术繁荣的标志之一。它是由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人们的多方面审美需求, 以及作曲家、歌唱家世界观、生活经验和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等因素决定的。在同样体裁或者同一首声乐作品中, 各行其实, 各异情趣, 唱出不同风格品位来, 既要有自己的主导风格, 又不与他人雷同, 又要手法多样, 熟练运用自己掌握的声乐技巧和方法, 将歌中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等多种情绪色彩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声乐艺术情感来。

4、歌唱情感表现的气质个性

歌唱的情感表现中, 气质被称为风度、台风等。它透过声乐技巧、面部表情与形体动作等外化出来, 给人以“既在歌内, 又出歌外”的感觉。对于一位成熟的艺术家而言, 气质是艺术风格的一种表象。

人声如面, 是千姿百态的。歌者的心里、气质各有差异, 对生活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同样, 对艺术的见解以及歌唱的情感表现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歌者以刚为主, 行腔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有的则以柔为主, 转换灵活, 细腻精致;有的则刚柔并济, 表现得体。不同的嗓音特质、音乐秉赋鲜明个性的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 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应扬长避短, 表现自己的气质个性, 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对于歌唱者来说, 声与情是不可分开单独运用的, 即声中有情, 情中传声。也就是说, 歌唱中不光要唱出声音, 还要唱出情感, 情感在歌唱中起到了灵魂作用。如果歌唱艺术失去了情, 仅仅剩下声, 那谈不上完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情是声的依据, 声是情的展现和表达, 只有声情并茂才是成功的演唱。由于情感表现的形式的多样性, 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情感表现与歌曲内容、外部表情动作以及民族风格的统一。只有声音与情感表现的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做到“以情代声, 声情并茂”和“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的演唱效果。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而情感又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不仅指歌唱者的声音表现, 而且还包括歌唱者的舞台表演。只有声音与情感表现的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才能使我们的声乐艺术能够做到“以情代声, 声情并茂”和“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的演唱效果。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来塑造音乐形象, 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涵, 并要达到感情真挚、富有魅力的演唱效果, 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研究, 并且不断的完善它。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现,声情并茂

参考文献

[1]邓雅.试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艺术研究, 2001, (04) .

重视情感表现提高学生歌唱才能 篇7

一、歌剧《苍原》的剧情背景

《情歌》是歌剧《苍原》的主题曲。歌剧《苍原》由黄维若、冯柏铭编剧, 徐占海、刘晖作曲。歌剧《苍原》曾获文化部“文化”作曲奖。《情歌》则随着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和青年将领舍愣俩人爱情故事的展开, 贯穿全剧。

乾隆年间, 居于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 因不堪忍受俄国沙皇的暴虐统治决定举族向东方前进, 返回中国故土。然而, 在前行途中截获了一封向敌人告密的“羊皮书”, 说是青年将领舍愣所为。艾培雷心怀不轨, 借机散布了渥巴锡因爱她而杀害舍愣的谣言, 并告之其父也是渥巴锡所杀。此时, 娜仁高娃内心充满了迷惑与仇恨。

舍愣寻找着娜仁高娃。正当渥巴锡想向娜仁高娃表明自己虽然也爱她, 但作为部落首领, 他决心克制自己像兄长那样去爱护她时, 清朝驻伊犁总督的手谕传到:要交出钦犯舍愣, 方能落叶归根, 只因舍愣曾杀死总督的舅兄。娜仁高娃为了表明回归中国故土的决心, 情急之中扑向舍愣手中的尖刀自剜而死。全族震惊, 舍愣痛悔, 举族东归, “羊皮事件”, 真相大白, 艾培雷跳崖自杀。关键时刻, 大清乾隆皇帝圣旨传到:赦免舍愣无罪。全族举旗欢腾。

二、如何正确演唱歌剧选曲《情歌》的艺术性

(1) 需要扎实的演唱功底。人们在非艺术的活动中无论是说是唱都保持在一定自然发声的范围, 但作为专业的声乐演唱者是需要经过科学发声训练的, 歌唱中的技巧也是在声乐训练中慢慢掌握的。其实, 歌唱中的“气、字、腔、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单单从歌唱中寻找短暂性突发技巧, 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情歌》中的几处大跳不是仅仅唱出来就行了, 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演唱出来的效果让观众听了就像上跨步阶梯一样难受。气息与人们表现喜怒哀乐的情感有直接的关系。当气息力度不大, 呼吸运动具有灵巧性时, 它表现的应该是欢乐喜悦的内容, 即为喜, 喜气洋洋, 气顺腔稳;当气息力度大, 具有冲击性时, 表现的应该是愤慨和满腔仇恨, 即为怒, 生气在胸, 怒气难平;当气息时强时弱, 具有明显差异性时, 表现的是悲痛和伤心欲绝, 即为哀, 悲声抽泣, 时断时续;当气息饱满, 具有柔和性时, 表现的应该是赞叹和喜庆, 即为乐, 欢天喜地, 气盛声欢。人有喜怒, 气有刚柔, 随着情感的变化气息也要变化的。只有将情感和技巧融合, 才能使艺术情感与声音技术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挖掘歌词深层次的含义。有些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时看完调式、音高后就直接弹唱, 容易忽略歌词中潜在的主题思想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表达。单看《情歌》A段中的“太阳升”“星儿落”“远行的人儿哟”“阿妹的心里话”这些文字的表面意义是很客观的, 但作者却通过这些客观现象表达出女主人公对自己恋人朝思暮想的深度。“太阳升起, 星儿落下”, 这是多么晴朗的一天, 展现给我们万里无云的美景, 可是“远行的人儿”, 阿妹有很多的心里话你无法听到, 这一望无际的天空再怎么美也无心欣赏, 更何况又是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误以为自己的恋人已死。但出于长期以来对舍愣的了解, 女主人公坚信舍愣不会做出背叛部落的事情, 她拿着舍愣的“血衣”, 遥望远方, 怀着极复杂的心情唱出了贯穿全剧的主题曲。如果不将这些文字深入化, 就很难表达出真实确切的情感。

(3) 体会作品每一段的情感基调。每首曲调都会有一个基调。《情歌》的A段节奏平稳悠长, 演唱时较含蓄, B段的八三拍要唱出明显的舞蹈节奏来, 唱出女主人公对炽热爱情的向往及赞颂, 即使没有亲身体验, 也要间接地丰富自己的想象与联想, 加深自己对辽阔草原的印象, 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内容, 使歌曲主人公的形象与身份得到完整统一, 歌曲的感情与主题得到完美发挥。

(4) 完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情歌》A段中长音的自由延长不是为了看演唱者的气息能撑多久, 而是应该表现出文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伤感;应该唱出辽阔草原的“蒙味儿”, 形成连贯舒展的旋律线条, 在演唱时不能完全从字面的意思出发。这首歌曲的基本情调是明朗奔放的, 但也有随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在演唱时切不要把它完全当作“放歌”来唱。A段结束后的间奏, 既与A段形成了对比又为B段情感的奔放埋下伏笔, 演唱时要在瞬间抓住情感心理的变化。B段的演唱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赞颂, 表达出女主人公对自己恋人的深情与信任, 最后速度逐渐放慢, 节奏也变得宽广而舒展, 在充满幻想的情感中结束全曲。要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在细致情感基调的基础上, 使女主人公形象丰满完整。

三、情感表现在舞台上的正确运用

(1) 舞台上的语言美。舞台上的语言美, 从声乐艺术的角度来说是将文字音乐化了的语言, 表演者在舞台上唱的不仅仅是“词”, 而是要通过唱词向观众表达什么“情”, 什么景。节奏欢快的要唱出舞蹈的动感, 节奏缓慢的要唱出抒情的美感, 节奏悠长的要唱出内在的伤感。

(2) 舞台上的形体美。舞台上的形体造型不论演唱者自身还是进入角色创造的动作都要富有一种美感, 但千万不要过于夸张。曾经看过一场露天的“民美”选拔赛, 那是我第一次听《情歌》。演唱者一出场, 观众眼前一亮;一出声, 赢来一阵掌声。可唱到“星儿落”时, 她轻轻闭上眼睛, 微微低下头, 左手慢慢放到胸口, 当时表现的不像是内在的伤感, 倒像是心脏不舒服;唱“远行的人儿”时头突然抬起, 与刘胡兰站在铡刀面前时的气势一样, 令观众发笑。因此, 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时既不要扭捏, 也不能夸张。

总之, 学生歌唱才能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而情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中, 挖掘词义, 揭示主题能使语言的表情因素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扎实的演唱功底”“挖掘深层次的含义”“体会作品情感基调”“完善人物形象”等是有机结合, 相互统一的。这样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和表现, 而且也是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的艺术创作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浅析歌唱中的艺术表现 篇8

一、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所谓“声情并茂”就是歌唱时将声音的技巧和艺术的表现有机的结合, 声音为感情所驱使, 感情以声音为依托。声乐歌唱不仅仅是音符的叙述, 更是对所演唱的内容涌起的感情的流动, 这种感情是和声音的技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声音是声乐演唱的载体, 感情是声乐演唱的灵魂, 把握好感情的处理, 再把声乐技巧转化为感情诠释出来, 这才是好的声乐作品。

歌唱者用艺术的涵养和声音的技巧来表现音符, 用深情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来激活旋律, 将歌唱的技术转化为技巧, 将技巧转化为微妙的情感意蕴, 这是对歌唱的一个良好的探索。这种动情的演唱不是即兴而发的一时冲动, 而是在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处理之后, 运用气息的操纵、语言的掌握、共鸣的运用等声乐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和感受的情感用歌声来表达。这样才能形成富有艺术感染力、声情并茂和动人的声乐艺术精品。对于歌唱者而言, 每一首歌曲, 都要认真的分析作品的感情, 不断深刻理解分析。没有感情处理的声乐演唱作品是苍白的, 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 更不可能给别人带来感动。只有赋予了声乐作品以真情的实感, 歌唱才有生命力。要做到声情并茂, 除了要研究和探讨声乐的技巧, 还要将歌词中每一字每一句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来, 然后再按词律把重要、次要的文字融入乐律中, 结合感情, 与完美的音色自然的唱出, 这才是正确的演唱方法。

二、歌唱中的想象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 要有所想象。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听到了水面的荡漾, 游鱼的浮沉, 花草的摇曳, 峰峦的叠嶂。音乐带给我们以联想的美感和想象的空间。抑扬顿挫、婉转起伏的乐曲能拨动听者的心弦, 曲折多姿、绝妙横生的声乐作品, 无不诱使听众进入作品创造的妙境。一旦学生真正用内心去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或画面的时候, 就感觉自己成为了歌曲中的一员, 更加深有感触。想象可以激发感情, 想象可以更好的找到感情, 表达感情。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就意味着歌唱者在用心勾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用声音传递着画面中的每一个信息, 这样展示在听众面前的才是一首生动而完整的歌曲。如果只是叙述, 声音难免空泛、枯燥, 如果把声音做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这些形象就会勃勃有生气, 如珍珠般闪发光辉, 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 歌唱用声之妙笔生花, 用以再现出美好愿望的图景, 是寓情于声, 寓画于声。

音乐想象的天地是无限宽阔、丰富多彩的, 充满想象空间的歌曲是充满魅力的。那么演唱者如何能让自己的想象更丰富呢?很重要的是表演者要不断的扩大和丰富自己的视野, 注重生活的积累, 平时要注意观察和体验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色, 生活画面, 各种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特征。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 并且要有意识的去记忆, 通过积累来丰富扩大自己的想象力。作为一个音乐表演者, 还要创造性的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音乐表演中, 这样的音乐表演才能创造出更丰富, 更鲜明而充沛的生命力。

三、歌唱中丰富的情感生活体验

在生活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的情绪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 喜怒哀乐交织成生活的乐章。在声乐歌唱中, 人的情绪变化更是曲折波澜, 丰富多彩。但是在声乐演唱中要做到正确的情感表达则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 艺术来源生活, 反映生活, 但高于生活, 情是从生活中来的, 我们要能在处理声乐作品中, 正确的运用感情,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修养和气质, 学会好好的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体验更多的情感。

歌唱者常常有这种感觉, 对于同一首曲子, 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一般来讲, 随着阅历的增长, 各种知识的丰富, 人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就越强,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也就越丰富。社会生活实验对于演唱者来说, 是不断释放和获得情感信息的过程, 演唱者将这些情感信息自觉的分门别类归档, 进行情感库存, 一旦声乐演唱需要, 演唱者就地打开自己的情感库存, 才能与新的情感要求进行组合, 从而产生新的情感, 激起演唱者的表演灵感。这样的表演贴近生活, 朴实不造作, 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所以说成功的声乐演唱的感情来于生活, 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

四、歌唱对声乐作品文学性内容阐释

声乐的表演主要是通过声音表达感情, 而富有艺术魅力的声乐表演则只有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理解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分析作品的表现内容才能达到更加合乎情感、意境。一首优秀的作品不但要有丰富的情感, 还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这样才更富于魅力。处理一首作品一方面要根据声乐所描述的对象, 透彻的分析歌词意思内容, 人物心理;另一方面要从声腔, 气息, 节奏, 共鸣, 风格上运用感情, 以求做到恰如其分的表现, 达到声乐作品的完美的统一。只有深入理解和领悟歌词内容, 体验歌词所蕴含的情感, 才能通过歌声来表现它的思想、意旨以及情感的内在含义。此外, 对作品文学性内容的阐释还包括对歌曲旋律文学性的理解等。下面就通过例子来分析对作品文学性内容的阐释:

由刘半农作词, 赵元任谱曲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曲子《教我如何不想她》, 乍看来是一首表达男女情爱的作品, 但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年代和背景, 我们了解到这是创作于19世纪20年代的作品, 并且赵元任先生在谈到这首作品时说, 诗中的“她”, 可以是男的, 女的, 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 她, 它, 而歌词是刘半农先生在英国写的, 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通过了解这些内容, 歌唱者对这首歌的主题就有了更全面, 更深刻地了解, 唱起来也更加富有深厚的感情。

对声乐作品文学性内容进行阐释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歌唱者要不断的增添文学艺术修养, 才能在歌唱中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 达到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要求。

摘要:歌唱艺术不仅是个人在舞台上展示歌唱技艺的表演艺术, 同时也是通过演唱者自身的“乐器”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

关键词:艺术表现,歌唱,声情并茂,内容阐释

参考文献

[1]何静.怎样提高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7, (10) .

[2]杨士华.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感体验[J].音乐探索, 2007 (S1) .

浅论幼儿歌唱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力 篇9

以促进幼儿歌唱艺术表现力水平的提高为目的, 组织幼儿多声部歌唱活动, 探索自然发声和多声部歌唱教学在幼儿歌唱教学中的可行性, 对幼儿歌唱的艺术处理和实施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歌唱艺术表现力可以使其获得对社会生活的认知、 丰富的情感体验, 增强内心的音乐感知能力, 促进幼儿音乐歌唱水平、音乐听觉、音乐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组织幼儿歌唱教学的方法

(一) 导入法

为了创设同伴互相关爱的情境, 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歌唱教学。

在歌唱教学开始前, 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能静下心来, 但是从教师的导入开始, 幼儿似乎处于兴奋状态, 教师不得不经常维持纪律。从教师对歌唱教学的设计、教师的指导语和道具的使用情况来看, 可能这是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歌唱教学时让幼儿想出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改换其他方式导入, 在幼儿已经兴奋的情况下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 可能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因为幼儿在歌唱教学开始前的状态还是比较适宜学习的。

(二) 情境教学法

在歌唱教学开始前, 教师整顿班级上课常规, 调换位置, 使幼儿产生好奇感和新鲜感。幼儿之所以在歌唱教学中非常兴奋, 是因为这种座位安排是他们平常没有见过的, 非常新奇和兴奋, 而且离教师那么远, 他们感觉很放松、很自由。应该说教师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费了很多心思, 为了让歌唱教学形式更吸引幼儿, 更方便歌唱练习, 花费了时间和精力钻研。情境教学对于促进幼儿尽快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具有时效性。

(三) 游戏法

采用句子游戏的方法, 以歌曲的乐句为学习的“焦点”, 在游戏中熟悉曲调。可以先由一首学习过的歌曲开始, 让一排孩子站在讲台前, 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 一面唱歌, 一面向同一个方向转圈, 当唱到一段时改变转圈的方向, 进而引导学生按一个乐句改变一次转动方向。然后换一排孩子做这样的游戏, 之后学习新歌曲, 反复进行这样的游戏。学生能熟悉并记住歌曲旋律, 很好地掌握歌曲乐句的感觉。

三、在歌唱教学中, 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一) 幼儿自主处理的艺术效果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 幼儿倾听时, 会根据歌词和曲调的特点, 自己推断出后面的旋律和歌词, 而不是通过倾听获取对歌曲的印象。在歌曲吸引人或教师创设的情境非常吸引人时, 能相对专注地倾听, 但是如果歌曲本身或者教师创设的情境不够吸引人, 很多幼儿就开始走神。一些倾听习惯较好的幼儿则能够坚持倾听, 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 幼儿对音量的控制力

在幼儿园集体歌唱教学中, 幼儿歌唱时不能很好地控制音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部分幼儿习惯于大声唱歌, 甚至喊唱, 与此相对的一个极端是音量过小, 像蚊子哼哼, 前者极易引起唱歌走音, 后者由于音量过小, 无法判断音准, 但是相对前者而言, 问题不那么突出。但是由于低声唱, 容易导致幼儿对发声器官的过分抑制, 同样容易造成唱歌“走音”。

(三) 幼儿呼吸力度不均匀

在幼儿单 独唱歌时 , 歌唱方法 就显得较 为突出 , 首先, 呼吸方法不正确。少数幼儿唱歌时吸气的声音非常刺耳, 呼气的时候很不均匀, 唱两个字甚至一个字就必须换气, 在一句话中要停顿两三次甚至更多, 听者感觉非常难受, 没有唱歌的感觉。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歌曲《好妈妈》中, 一共9句歌词, 有一名幼儿大声吸气的次数达到16次, 有的时候一句话中间要吸气3次。其次, 发声方法不正确。观察他们说话的方式和声音, 发现他们其实是在用说话的方式和嗓音唱歌。

引导幼儿通过多艺术的渠道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并大胆尝试艺术与其他学科 (领域) 间相互渗透的可能性。在实践教学中, 为每个声部选一名声部长, 让幼儿意识到一个声部就是一个小团队, 需要发挥凝聚力, 同时培养幼儿对节奏、音色集中的多声部歌唱的意识。声部长的“协助”, 帮助教师分担了多声部歌唱中的细节指导和纪律管理。各种音乐要素不是割裂开的, 而是整合在同一首多声部歌曲中的。因此, 教师应带领幼儿在多声部歌唱中, 反复演唱、演奏、做肢体律动, 对已体验和学习过的音乐要素知识不断复习, 从整体上全面掌握音乐要素。

摘要:幼儿学前音乐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歌唱学习过程中, 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练习能力, 培养较好的控制能力和歌唱艺术表现力。同时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 开发一些学习方法和成功经验, 养成一些学习习惯, 将获得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中, 对幼儿的歌唱艺术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歌唱教学,艺术表现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德]巴斯蒂安著.陈鸿铎译.音乐教育:儿童成才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

[2]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3]蔡觉民, 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4]陈蓉.从头到脚玩音乐[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

[5]陈莉.5-6岁幼儿韵律活动的教育实验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2012.

[6]华爱华.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10

一、选材多元化,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教师在展开歌唱教学前要精心挑选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且能满足低段学生情感需求的歌曲。歌曲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在歌唱的基础上,丰富低段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歌曲的演唱,让低段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

二、理解生活化,感悟歌曲情感

让学生会唱歌很简单,但是如何使歌曲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呢?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解析,再去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法等。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去欣赏音乐,才会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心灵的滋润。

1.善用故事“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用讲故事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用“奇幻的森林之旅”的故事贯穿教学,引导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分角色学唱,学生就能很快投入其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理解了歌曲的情感。

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教师要找准“结合点”,把生活融入歌唱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如在教唱《小雨沙沙》时,让学生用“风声、雨声、雷声”进行节奏创编,通过层层推进,我们表现出了可爱的、生气的、顽皮的等不同版本的《小雨沙沙》。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

三、妙语激情化,激发歌唱兴趣

美妙的语言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它把语言分成了两类:

1.有声语言。所谓有声语言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神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语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在低段教学中,我经常以故事教学法或一些拟人化的语言贯穿课堂,让学生找出黑板上旋律谱中节奏相似的地方时我会说:“让我们找出双胞胎姐妹。”在让学生体会升记号的时候我会说:“让我们把升记号拿掉”和“把它请回来”等。语言的童趣化,不仅激发了学生歌唱的兴趣,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2.无声语言。在音乐课堂中,无声语言被称为肢体语言,是用身体的动作或姿势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歌唱时适当地借助身体动作,能更好地使感情外化。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手段非常适合低年级的歌唱教学,因为低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自然韵律来进行律动,用形象感染学生,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成绩展示化,培养歌唱信心

教师应在歌唱活动中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音乐情感。

1.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

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因此,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允许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这些想法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总之,学生歌唱时的情绪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快乐中歌唱,并积极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会和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上一篇:弹奏能力下一篇:营销团队中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