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目标

2024-06-06

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目标(通用8篇)

篇1: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

在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

作 者:张涉 ZHANG She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8(4) 分类号:G715 关键词:职业能力   提升   途径  

篇2: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目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近年来,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走上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高职院校大多是原来的老中专校发展起来的,老教师的退休和新教师的加入,使得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灿烂的明天。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加强实验实训等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为满足扩招带来的教学与管理压力,加大了从高校毕业生中引入师资的力度,青年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生源结构看,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未能被大学本科院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以及中职院校毕业生、中职院校对口单招生等,不少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人生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良;从院校特征看,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强调的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高级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核心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规模较大,教学时间短,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少等原因,程度不同地存在职教理念认识不到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不强,知识能力结构亟待改善等问题。加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管理,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能否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在学习研究中提升素质

一是组织青年教师专项培训。高职院校的相关职能机构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专项培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青年教师的现实情况,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计划。从培训内容上,培训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的职教理论、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微观层面上的课程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从培训方式上,既包括校内培训,也包括校外培训;既包括集中培训,也包括个性化培训;既包括听专家讲座、学员研讨,也包括现场观摩、到企业锻炼等。学校要尽力培养一支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青年教师的校本化培训工作,帮助青年教师了解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掌握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青年教师的履职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青年教师要切实做好自己的执教规划,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学历进修和教学业务的自修。每个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各有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实践和研究。青年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较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诸如网上在线学习交流、分享教学设计等活动。要善于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自己快速提高业务能力。

(二)在观察思考中提升素质

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对新教师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校级层面还是系部、教研室层面都要适时组织各类教学比武、教学公开课、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理解教学的基本规范要求,明确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技巧的运用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应该具有受教学规范和教育规律约束的共性特征,还应该具有适合课程、适合师生的个性特征。青年教师在观摩各类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思考观摩课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示,自己所从教的课程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哪些内容,如何以他人的教学示范为切入点,研究思考自己所教课程、学生的特点,形成健康科学、张弛有度、特色鲜明、学生欢迎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三)在团队引领中提升素质

教学团队,就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的工作目标、精干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运行机制。青年教师是教学团队中的基础力量,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要借助教学团队这个平台,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参加在职培训、学术研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关工作,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掌握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参加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师技能大赛,努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团队要立足教学第一线,发挥团队教学骨干在治学态度、师德师风、日常教学工作和社会服务中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教学示范课、承担专业和课程建设任务、承担科研项目等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养成严谨治学的作风,把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内化为自身的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相关制度,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团队人员的选拔和退出机制,为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行提供经费保障,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专业教学团队在精品课程、课程群、品牌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

(四)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质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一个人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能靠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读书是一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青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能够施展才能的一切机会,高标准开展好各项工作,练就教学基本功,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得失。要虚心倾听师生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要积极投身学校、系部组织的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认真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承担专业课教学的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到行业、企业,围绕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调研,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院校要建立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支持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研发,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研发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在严格管理中提升素质

加强青年教师的管理,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关键。作为职业院校的管理者,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更多人文关怀,为青年教师搭建成才、成长的平台。对于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课务安排不宜过多,要安排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拜师学习、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要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素质提升计划,落实帮培措施。要开展教学名师公开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提高学习的机会。要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公开教学、观摩教学活动,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洞察学生的能力及应变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现教学能力的平台。要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在执行教学规范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价、任用奖惩制度,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总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只要科学谋划、精心计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通过几年的建设,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刘艳.浅析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3):86.

篇3: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一、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1) 对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目前, 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受政策等问题制约, 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招聘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 这类教师从学校出来再到学校, 学科教育观念固化, 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再者, 有的高职院校有专职的实验实训教师,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任课教师的依赖感, 认为实践教学不是自己的事情。

2) 缺乏有效考核和评价。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俨然是本科教学的压缩。教学过程等缺乏有效考核和评价, 造成在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不能突出实践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 老师喜欢传统教学方法, 重理论、轻实践;对教学评价不重视过程性评价, 仍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达到了40%以上甚至更多, 但是实训实习等受场地、设备、人员的制约, 不能严格执行计划, 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缺少合理的指导, 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许多高职院校教材是在校教师编写, 由于实践能力的不足, 造成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 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同时, 实训指导教材严重滞后, 很多内容仍然是验证性试验内容或者过多强调设备结构、原理等, 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1]。

二、实践能力提升培养的途径

1) 参加国家、行业组织的培训。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通过遴选有一定培训条件和影响力的院校和相关企业, 通过国内培训、国外培训, 尤其是为期8周的企业顶岗,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这类培训, 由于起点高、要求严, 参加培训的教师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日, 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17—2020年) 的意见》 (教师[2016]10号) , 文件提出通过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等项目, 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2], 可以认为是新的一次国培项目, 作为职业院校教师, 这又是一次非常有利的实践技能提升机会。

2) 校内有针对性的培训。经过多年的建设, 各职业院校具备了一定的校内实训条件, 如理工科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可以方便的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但是一定要指派好指导师傅, 制定好培训计划, 要有具体的保证措施, 让教师校内锻炼落到实处。

3) 参加企业顶岗锻炼。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锻炼是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2016年5月, 教育部, 国资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 (教师[2016]3号) , 文件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 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企业实践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要求, 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3], 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教师教师通过企业顶岗锻炼, 可以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企业知识, 也可以通过岗位训练掌握核心技能及新技术, 还可以收集丰富的生产实例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要通过企业实践得到好的效果, 政府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接收教师参与实践;学校要在制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 多吸引企业参与;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去, 为企业培养可用之才, 得到实惠。

4) 以赛事促进教师实践技能提升:

a.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学生参赛有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技能竞赛, 这些竞赛, 参赛院校多, 规模大, 竞赛内容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这就对参赛学生的指导提出更高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指导, 发现问题, 完善自我, 提升实践能力。

b.教师参加行业组织的竞赛, 与企业人员、院校教师同台竞技。教师可以通过个人或组队参加教学比赛, 进行同行之间的比赛。通过同台比赛, 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企业人员之间发现了差距, 提供了相互学习沟通的有利平台。

c.教师到企业进行兼职。最有效的实践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在游泳池里学游泳, 永远体会不到大江大河游泳的滋味。例如, 让机械制造教师在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 可以检验自己的能力, 获取更多的企业实战经验。只要管理规范, 因势利导, 企业兼职也将是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几点建议

1) 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审、年终考核评优等方面引导教师多参与实践能力提升;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鼓励和引导教师自发自觉进行实践能力提升。

2) 教师应主动去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应树立主人翁意识, 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己职业成长至关重要;同时, 也要树立危机意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 提升实践能力, 塑造自己的品牌, 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高职教师要“上得了讲台, 开得了机床”, 就要理论实践并重。高职院校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才能培养出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学子,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艳茜.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5 (2) :90-92.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17-2020年) 的意见[EB/OL].2016-11-03.

篇4: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再提升之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知识;能力;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的高素质、高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这一重任无疑将落在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高职院校教师身上。现实情况是,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不足,高职学生质量下降,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要成为高素质人才是有难度的,这对高职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人格道德、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启发能力等方面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主要从知识、能力和道德三个方面来谈高职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二、知识结构的提升

观察高职学院教师结构的组成,有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中职、中专、技校的教师;有本科高校的教师;也有企业转行的工程师。教师们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但对于如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应该从何处提升,应有其共同的要求。

(二)提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显然除了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职业院校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不是很强,为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理论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操作所带课程的实验和相关的实习课程。以数控技术专业的编程课程为例,教师除了精通普通的编程知识,还要懂较为复杂的宏指令编程、不仅要懂手工编程,还要懂CAD/ CAM自动编程;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能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还要研究多轴加工机床、特种加工机床。教师的知识结构只有提升到这样的水平,讲课时才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深入浅出,尽量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把有限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好。

(二)提升教育理论、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类型特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能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所面向的对象,所承担的任务,所履行的职责,作到有的放矢。因此,就必须学习高职理论知识,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熟悉高职教育教育对象的特点,掌握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弄清楚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

高职学生大多是高考招生的最后一批,加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成见,使学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但他们也憧憬未来,希望被尊重、被肯定,希望有美丽的校园和一流的大师。作为教师应对这一情况要有所了解。掌握一定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教学预期合拍。教师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

(三)提升进行教科研的知识和能力

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是高职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首先态度上要对搞科研重视起来,不仅要把书教好,还要有基本的科研能力;其次还要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多和行业企业沟通和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水平。

(四)提升行业、企业文化知识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结合”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是否懂得一定的企业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企业文化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与企业形成互利互动的双赢局面,而学生是否得到企业的认可,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对教师更是一个考验。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知识,如企业理念、企业生产制度、企业管理方式等,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掌握基本的企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利用假期进行企业调研、到企业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意义都在于此。

三、能力结构的提升

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渊博的知识是能力发挥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是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提升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导教育影响的最重要手段。如何正确传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接受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深入企业调研,学生要到企业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增长见识,以激发对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必须掌握企事业部门的最新信息和生产动态,以便及时补充有关教学内容,教师同行之间也要进行相互协作和共同进步。

(二)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及生产实习课老师来讲,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生产实习教学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项目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如通过测验、个人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少不了进行课堂组织管理。一方面,学生在实习工场、工厂等实践的时间较多,分散性、流动性大,可能产生一些生产和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由于是重复了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对实习有厌倦的心理,不想再动手操作。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生产实习教学的能力。

(三)提升创新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活力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知识陈旧期越来越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为此,教师要独立思考,独立见解,不随波逐流;要善于审视,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敢于另辟蹊径,打破陈规;要有追求真知,发现新知的强烈愿望,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工作。

四、道德结构的提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有这些对教师职业的褒颂无不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育人者自己的道德关是必过的环节,否则难以为人师表。教师既然从事了教育事业就要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道德境界,做到不计地位,不记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对得起“园丁”“春蚕”“蜡烛”这些称谓,具体从以下做起:

一是教学工作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甘当一辈子人梯,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嫌弃和歧视差的学生反而更应加倍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是教师的工作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这就是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处理好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要从教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出发,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

五、结语

作为教育活动核心,教师如何顺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职业生涯不断探索的问题。做到自觉的提高自我素质,对自我工作不断深入的了解,时刻以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学生状况和教学目标为准则,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刘春生,阮海涛.高职教师素质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3(3).

[2]刘明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2007(8).

篇5: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目标

高职院校要实现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的顺利转轨,加强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关系着高职院校是否能长期保持一支能打“硬仗”与“胜仗”的教师队伍、是否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可喜势头。可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导致这块工作更多的是处于“软肋”地位。高职院校要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

根据教育规律和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着重在“岗前培训”、“导师帮扶”、“科研促进”、“评价助推”四个环节下功夫。

1增强对新教师岗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加岗前培训是新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新教师步人讲坛而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性环节和起始支点。目前,各省市高职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地给新教师创造了参加岗前培训的机会。尽管如此,多数新教师离教学岗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学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究其原因,与岗前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分不开。要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必须切实有效地将岗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此,当前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大统一”的不良局面。高职院校的新教师有许多方面的.特殊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源上的差异,有的毕业于师范院校,具有相对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有的毕业于工科院校,不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对毕业于工科院校的新教师来讲,还存在着任教课程方面差异,有的是面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有的面对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工作。面对新教师的这些差异,如果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采取“一刀切”,使培训内容和方式成“千人一面”之势,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就不能收到岗前培训的实际效果。所以,新教师培训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地选择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一是各教育主管部门要责成受委托的培训单位在培训方式上进行革新、在培训内容上进行重组;二是各高职院校在组织新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培训基础上,还要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岗前进行一些“自选动作”的培训,弥补统一培训的弱项和缺项,从而确保整个岗前培训工作实用、实效,为新教师日后教学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科学有效的导师帮扶机制

新教师在参加岗前培训之后就正式参加教学工作。为了帮助新教师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尽快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多数高职院校对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给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在中老年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备课写教案、作业批改等。从客观上讲,这些举措对新教师尽快适应和熟悉教学,的确能起到一定效果,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得到新教师的愉快接纳。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就在于这些举措没有让新教师从中得到实惠,而是更多地流于形式,让新教师承受着价值丧失的形式压力。对新教师实行导师帮扶制,能够较好地改变这些不良局面。所谓导师帮扶制,即是按照一帮一的派对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帮扶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的制度。为了不让这种制度流于形式,切实发挥制度的作用,有必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一是对指导教师的选择要灵活,既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给新教师指定派对,也可以由新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己选择;

二是对指导教师要计算工作量,将其对新教师的指导纳人其工作范畴;

三是对指导教师每学期要完成的指导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明确描述,并规定与指导工作任务及其工作目标基本对等的工作量;

四是对指导教师完成的指导任务和指导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评定等级的重要依据。

采取这些措施,让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工作有明确的责任和履行责任后应享受的权利。这样,能较好地克服新教师指导工作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让指导教师从主观上愿意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付出自己的辛劳、尽到自己的责任,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

3引导新教师以教研破解教学中的难题

教学与教研具有互促功能,彼此结合能够起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之功效。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是停留在教学指导层面。尽管不少新教师接受指导后也得到了进步,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从新教师成长的步伐来看还是比较缓慢。要改变这种局面,让新教师人职后能尽快提速,很有必要将教学与教研有机结合。因为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现象表面去寻找答案,而应深人到现象底层甚至是现象以外去寻找答案。比如高职学生不喜欢学习文化基础课程这种现象的产生,如果大家认完全是教师自身教学方面的因素所致,那就过于片面。因为当前高职学生普遍重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轻视文化基础课程和其它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对新教师指导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教研意识,善于引导其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教学问题上升为教学研究课题,以教研的视角与方法去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

为了让新教师在教研行动中加速成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引导其多渠道发现问题。比如激发其写教学感想或教学日记,在写感想与日记的过程中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捕捉其间的不足之处,并在作业批改、日常观察以及与学生交流对话过程中去捕捉教研的问题。其次,要对多渠道捕捉到的各种教学问题逐一进行梳理,从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基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典型问题,将其纳入教研视野,作为研究解决的重点。在具体解决过程中要借助于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与同事、同行交往互动、合作探究,不断明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探寻问题解决的良方。最后,科学总结提炼,写出,形成科学理念,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升华。

4以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新教师内在动力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需要自我激励,产生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但内在动力的产生与维持有赖于外在因素的作用。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新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在此基础上予以多种形式的激励,能促进其增强教学使命感,产生自觉提升教学能力的责任意识。要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的应有效果,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新教师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对其考核评价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应结合其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指导社会实践等常规工作方面的教学业绩来进行综合评定。

二是对新教师教学资料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搜集要做到全面而准确。尽可能避免教学督导部门单方面的评价。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还要有学生对新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常规、德育渗透、教学效果等因子方面的评价打分。也要收集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敬业精神、接受指导过程中的业务学习表现及其进步情况等方面的公正评价。

三是给新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其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和教学能力水平的进步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打分。使其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为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增强信心,同时也为学校对新教师的客观评价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四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辩证解读。一方面尽可能做到最后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教师的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新教师评价考核的过程,就是促进其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发展和增强自信的过程。

5结束语

篇6: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目标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也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校外实训基地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因此,应当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关键,因为,教师是技能的传授者,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时缺少实践案例背景,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山东大学校长如是说。

一、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从本校教师队伍构成来源看,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高职院校的前身,原来干部进修学校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有的现在是学校各级的领导和教育教学骨干;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他们带来了普通高校新的专业知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技术人员,他们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技能。这三部分不同来源组成的教师队伍,虽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但从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要求来看还有不足之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极为重要。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准入制度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保证

在专业教师接收上,要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注重学历,但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尽量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满足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如对已经接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新职教师,必须保证到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经试讲合格后方可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或“校中厂”建设,不单是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需要。专业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锻炼一是比深入企业便捷、方便,不影响企业生产;二是可以解决企业无法满足的实训项目;三是不受特定时间限制,专业教师可以反复多次随时进行实践,直至达标。

3.校外实训基地锻炼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院校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创造有利条件。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技术开发、科技攻关及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具体安排上,一是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全面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二是合理调整授课任务,安排无课教师到企业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三是借助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之机,边指导管理学生边进行实践锻炼,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4.培训进修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加大专业教师培养的培训力度。一是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机构或高校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积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三是支持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践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以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家校外实训基地为例——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月派出2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经过半年时间的锻炼,2位教师了解了香洲港和九洲港的头程船整箱出口订舱业务、提单签发业务、提货业务;了解了船边理货和仓库理货业务。总的来说,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半年的顶岗实习培养了专业教师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订舱业务能力、提单签发业务能力、提货业务能力等,这些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

2.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工具使用能力

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其工具使用能力,如叉车操作能力、集装箱配积载系统操作能力等,对这些工具的`熟练使用能够使学生真正得到技术专家的指导,不再凭空想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学习的兴趣。

3.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

教师在顶岗实习中积累了很多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将课堂实训中的虚拟业务转变为真实业务。以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项目化教学手段时,由于没有实际的业务材料,只好使用按照教材上描述的流程让学生分组进行虚拟业务演练,演练过程及结果正确性如何没有具体参考,而挂职后在海运业务的项目教学中使用了真实的业务资料,引导学生以模拟演练的方式再现实际业务过程,演练的经过及结果有了参考依据。

4.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对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调研,有企业的真实运作数据,进行建模及分析之后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优化策略,而这些也是教师做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四项能力是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依靠个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训基地问题凸显

据了解,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大多是靠私人关系或学校的名人效应建立起来的,尤其是民办院校。应该承认,“关系”也是生产力,靠“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校企双方无互惠利益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模式逐步由“蜜月”期进入“休眠”期。对企业而言,“关系”是暂时的,而利益是永恒的,对企业无利可图的合作必定是“短命”的。

依靠私人关系或学校的名人效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我国十分普遍,学校应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实训基地一旦建立起来,学校应该立即追求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确保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首先,学校应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成立服务于企业的研究机构,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地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难题,并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完成实习生的培训管理以及考核工作,以带动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通过校企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既能提高学校的教学和创新水平,也能密切校企之间的感情,以此来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不高,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从人才培养规格上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明显区别,职业院校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提供相应的真实的实训环境,从而教学成本更高。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虽已建立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但因缺乏资金及政策的支持,使得已建立的一些校外实训基地处于“休眠”状态。另外一些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及教学实施的要求,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后续管理及使用措施没能跟上,明显存在“重建轻用”现象,这样造成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学校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了解经济发展走向,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把握较准的优势,通过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成为学校兼职教师,选派学校优秀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之,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来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关键就是要抓落实、抓执行,只要坚持,必定会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苏茜,李华川。对高职院校高学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06)。

孙国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中国电力,2011(8)。

篇7:提升高职专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初探

英语阅读技能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本文剖析了影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以及应对策略,以便于在教学中针对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作 者:槐以生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1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学习  阅读能力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 怎样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论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论文

★ [小学英语]侧重听说能力,培养交际意识

★ 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 关于常用的交际英语句子

★ 中考常用英语交际语

★ 考研英语强化指导 综合提升应用能力

篇8:高职教师英语能力提升实证研究

一、帮助教师认识英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通过多种形式营造用英语、学英语的良好氛围, 让教师了解英语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其学习动力。

(一) 学院办学特色的需要

学院作为一家由政府和跨国集团合作举办的高职学院, 将毕业生的国际视野作为培养特色, 英语能力是其重要表现。学院制定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均将设置双语课程的数量、聘请外教的数量、具备较好英语应用能力教师的数量列入了学院发展规划。要培养具备英语特长的学生, 首先教师的英语能力要强。在学院制定的教师入职标准中,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都有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标准, 对于讲师及以上级别的教师, 在应用国际前沿学科信息方面设立了相应要求。对于副处级及以上干部也设立了相应的英语能力要求。

(二)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院在教师职称晋升、转岗、行政职务提升、重大培训机会方面, 都要考察其英语能力, 英语能力强的教师在学历提升、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同时, 学院积极引导教师直接利用国外英语原版学术著作、资料进行学术研究, 英语优秀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大便利。学院还专门制定了《出国进修管理规定》, 明确了出国进修的英语要求及经费支持办法, 积极为教师推介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等各类政府资助的出国研修项目, 凡符合条件的努力促其成行。

二、提升英语能力的途径

高职教育专业教师大多来自行业企业一线, 除酒店、国贸等少数专业, 专业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不强, 为使英语能力提升措施适用有效, 首先对教师的英语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委托培训机构进行专门调查, 对教师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发现, 由于受教育背景不同, 老、中、青教师的英语能力差距明显、参差不齐, 最薄弱的环节是听、说能力, 尤其是说的能力, 即使是毕业不久的青年硕士, 能顺畅说英语的也不多。这可能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 也与毕业后缺少英语交流环境有关。为此, 学院重点考虑了营造英语交流环境、分层进行英语能力提升两方面途径, 实行分层次、多样化的提升策略。

(一) 营造英语交流环境

1.英语演讲。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全院英语演讲比赛, 各部门按比例派出比赛人员参加, 要求每年的参赛人员不重复, 英语教师及外教做评委。同时组织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演讲的演示。每次演讲比赛参赛选手都会精心准备, 总体表现呈现一年比一年好的趋势, 反映出学院英语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练习日常英语用语。请学院英语教学团队结合学院实际和具体场景, 编制教师日常用英语300句, 并由外教朗读录音。主要为通用办公室用语、课堂开始语和结束语。在校园网上开通英语学习平台, 放置前述常用语录音, 在学院办公系统建立链接。每周以部门为单位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培训, 由外教授课, 练习上述常用语, 具体授课时间由部门自行与外教约定。学习一学期后, 进行考核验收, 现场录音、外教评分, 考评分离, 考核不通过的要求下学期重修。

3.英语聚会。每年组织4次活动, 每次确定不同主题, 由各部门推荐参加活动人员。聚餐主题及形式多样, 如, 结合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组织娱乐活动;户外烧烤, 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举办茶会, 交流学习体会;英文歌曲卡拉OK;参与学生的英语活动周节目, 等等。这些活动一般都会邀请外教参加, 由外教与教师现场交流。英语活动也延伸到了行政人员, 每年干部集思会期间有一场英语交流活动, 每位干部都被要求说几句英语交流工作。

通过持续几年的努力, 学院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英语氛围, 有的教师在学院学习之余, 还自费去校外英语培训机构学习;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手机、电脑上的操作界面都换成了英文版;有的教师坚持每天收听英文广播;有的教师主动要求接纳来中国家庭体验生活的外国交流生, 等等。

(二) 教师分层培训

考虑到教师实际情况, 对于45岁及以上的教师不作英语提升要求, 只对自愿要求学习的提供支持。教师英语提升的重点为中青年教师。

1.教师英语能力培训初级班。针对英语水平较低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公共英语积累, 大学毕业时都通过了英语四级及以上的考试, 但在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缺陷, 且大都毕业时间较久, 大学所学已经生疏, 需要加强听、说、读、写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培训措施: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作为培训教材, 请校内外经验丰富的公共或商务英语教师授课, 双语教学, 每周集中学习半天, 其他时间要求自学。根据学习进度, 后又分为基础班与提高班两个学习层次, 通过一年的学习, 在原有水平基础上有提升。

2.教师英语能力培训中级班。针对具备基本会话能力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具有较好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但口头表述能力及听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望通过短时间集训提升水平。每期20位学员, 通过选拔产生, 以国际化交流为目标, 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 利用暑期举办每期3~4周的集训班。主要以情景英语口语会话训练为核心课程, 配合视听英语、跨文化交流、对外介绍中国等专题讲座、英语沙龙等实践活动, 学习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和涉外礼仪、演讲与幽默等方面英语知识。由于课程密集, 全封闭学习, 效果较好, 从已经举办的三期看, 学员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均在短期内得到较大提高。

3.教师英语能力培训高级班。针对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英语听、读、写能力都不错, 也能进行基本会话, 但在口语表达上还有待提高, 主要问题有:发音不够标准;表述不够自然, 很多教师说出来的英文纯为中式表达;语法或句式不够到位。每期9~10位学员, 经过笔试和面试选拔产生, 以雅思6.5分为目标, 培养能直接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的英语精英师资, 为学院国际化办学提供人才支持。此项目委托给专业培训机构, 由专业培训机构为学员量身打造为时半年的高强度培训, 全部利用业余时间集中授课。此项目已开展了两期, 培训结束后参加雅思考试, 成绩均较理想, 达到了预期目的。

4.个性化英语培训。有些教师在其它方面已符合各类公派出国要求, 却苦于没有合格的英语成绩证书而不能申请出国, 学院支持其参加校外的专门培训,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上外—浙师大英语培训, 教师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学习, 结业考试通过者学院予以报销学费。此成绩可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所有项目、杭州市教育局公派出国项目、131人才出国项目及学院公派出国的英语达标要求。二是BFT培训, 针对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 为“131”培养对象到国外大学、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进修和合作研究创造条件。培训采用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 (BFT) 指定教材, 实施小班化教学。培训由政府有关机构组织, 所需经费由财政报销, 学院提供时间。

三、培训成果

学院开展英语能力提升工程以来, 取得了一定成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教师职业发展。通过各种英语能力提升途径, 教师为自身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有教师取得英语学习证书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资格, 赴国外进修学习;有教师英语提升后考取了博士;还有出国攻读博士的。

2.促进双语教学。学院选拔教学经验丰富, 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高、发音标准、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有多位教师开设了双语课程。教师们根据课程特点、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英文水平, 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 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重, 并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 避免双语教学的“单向灌输”和“翻译化”倾向, 既要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 又要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达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3.促进科研活动。近年来, 教师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其中数十篇被SCI和EI收录。

4.促进国际交流活动。2012年至今, 学院参与承办的“十万美国学生来华交流项目”, 每年选派优秀教师成立专门的项目协调小组, 参与艺术交流、社区服务、文化之旅等活动, 不仅对项目顺利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且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 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学院还每年选派专业教师赴国 (境) 外访学, 所有访学团均不用配备翻译, 教师们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为访学成效提供了保障。教师的英语能力也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国际交流, 学院每年暑假资助优秀学生赴国 (境) 外游学时, 在校内选拔英语口语流利的教师担任随队教师,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保障。

5.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升。提升教师英语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 学院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如, 园艺专业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英语比赛, 荣获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非英语专业组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总决赛一等奖。毕业后被Avan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荷兰艾文思应用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和可持续能源专业录取。

四、保障支持

上述成果的取得, 离不开学院在人员、经费上的支持。学院从多方面为教师英语提升提供保障和鼓励措施。

学院主要举办方万向集团为学院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 支持师生发展。教育基金的一个重要支出方向是师生的英语能力提升。上述教师英语能力提升中级班、高级班所需经费都是从教育基金支出, 师生赴国 (境) 访学、游学活动也由基金支持。

其他提升活动所需经费列入学院年度培训预算, 专款专用。如营造英语交流气氛所开展的茶话会、比赛涉及经费都有专项预算。

学院图书馆通过采购、接受捐赠等方式建立了外文文献专区, 采购了EBSCO等线上外文数据库。

学院为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修正系数, A类加0.5系数:使用外文教材, 板书、布置的作业、考试命题及答题全部使用外文, 课堂教学语方中外语比例达到50%以上;B类加0.3系数:使用外文教材, 板书、布置的作业、考试命题及答题全部使用外文, 授课使用中文。

最后, 很重要的一点是, 教师英语提升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学院将其作为人力资源处年度重要工作职责, 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中, 人力资源处内再确定专人负责, 纳入工作人员的年度KPR指标。由于有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 工作有序, 推进得力, 很好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摘要:以高等职业学院教师英语能力提升为研究对象, 从帮助教师认识英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提升英语能力的途径、培训成果及保障支持四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高职教师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师,英语能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孙为.医学双语课教师专业英语能力培训[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20) .

[2]刘艳, 张春阳, 倪承世.航海类专业青年教师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教改论坛, 2010 (2) .

上一篇:开学典礼老生致辞下一篇:关于规范营销队、外呼队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