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2024-05-30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精选6篇)

篇1: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扬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扬州市农业局(2007年12月10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和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视频会议精神,切实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今年9月份以来,我局坚持“一手强化质量监管,一手强化宣传引导”,突出4个重点目标,围绕8大整治内容,在全市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广大的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质量安全要求开始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加大。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农业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力度明显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得到有机结合,开始逐步探索建立“农产品身份证”制度。三是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逐步规范。全市6家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市、县农业部门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抽检蔬菜样品387个,合格率98%,畜产品样品583个,合格率99%,水产品样品20个,合格率95%。四是专项整治执法检查成效显著。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641人次,先 后检查农产品农资生产经营单位6255个次,查处案件21起,涉案总值9.6万元,其中:立案查处11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4个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我市共有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6家,100%纳入农业部门监测范围。各个批发市场均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经营业户进销货凭证基本齐全,其中5家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已经全部开展自检。

2.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经过近年来的监管和近4个月的突击整治,从抽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都建立了生产管理制度或引用(制定)了技术规程,生产(养殖)记录基本健全,基本无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情况。

3.蔬菜、畜(禽)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今年1-11月份,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5.2%,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合格率为97.7%,比专项整治前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水产品渔药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抽检合格率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水果农药残留、茶叶农药残留、牛奶抗生素残留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4.杜绝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经过多次执法检查,农资经销门店经营5种禁用高毒农药在我市基本杜绝。收缴的3.8吨高毒农药已经在11月份报省厅统一销毁。

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政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后,局党组集中学习了国家和省、市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领导讲话和文件,认真研究并部署该项工作。成立了扬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扬农[2007]150号),周学金副局长任组长,相关处站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内设综合组、粮油产品整治组、园艺产品整治组、畜禽产品整治组、水产品整治组、认证产品整治组、农业投入品整治组等七个小组。二是出台整治方案。根据省厅要求和我市实际,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扬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扬农[2007]151号),明确了全市专项整治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整治内容、工作步骤及行动要求等。各县市也制定并下发了整治行动方案,宝应县农林局联合工商、技监、水产等相关部门出台了《宝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11月5日,我局研究下发了《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与检测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的目标、任务和整治措施,推动“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监测范围”工作的开展。三是召开专题会议。9月7日,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局随即召开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通报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步骤、责任和要求。9月15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 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部门工作职责、“十一五”及2007年建设目标、工作措施等,纪春明副市长就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了具体要求。10月12日高邮市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会议,并出台了《高邮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的意见》(邮政发[2007]152号)。12月5日,市局专题召开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布臵会议,明确了验收的任务、内容、方法及结果处理等。四是建立例会制度与信息周报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两次整治小组负责人会议,每月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交流整治目标完成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周报工作的函》,在全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周报制度。五是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为加强信息预警,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处臵能力,我局研究制订了《扬州市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成立了“扬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组”,建立了《扬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2、大力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一是新闻媒体宣传。请本市主流媒体及时报道专项整治行动中的工作动态。目前扬州日报、晚报、时报共报道10多篇,电台播发报道8条,电视台报到新闻5次。为配合专项整治行动,最近,我们还在市电视台“希望的田野”栏目录播了一期“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访谈节目。二是网络宣传。通过中国润扬农网,在扬州农情、文函公告、技术天地等栏目,及时发布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动态、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三是举办广场宣传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和“放心消费”宣传周期间,分别在市级机关东大院门前和文昌广场设立咨询台,用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摆放戗牌的形式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宣传。四是条线宣传。全市通过科技入户、农民培训、农村经济人培训等形式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34期,培训、指导农民38363人次,指导农户116686户次。印发了《农产品安全法》、《致广大水产养殖生产者的一封信》、“病虫害防治”明白纸、农产品放心消费等宣传单10000多份;派出流动宣传车15台次,深入到各农产品生产基地,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编印《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19期,分发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并报省、市有关领导。

3、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活动开展。9月26日-29日,我局组织两个督查组,分赴8个县(市、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巡查,掌握各地工作动态,调研、指导基层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9月28日,市农业局、市工商局组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检查组,分别抽查了市区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6个大型超市、3个农贸市场和4个农药(兽药)经营单位,就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检测与销售记录、超市农产品索证索票制度执行与检测工作、农贸市场检测工作、农产品包装、标识状况、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状况开展了执法检查,除少数超市农产品索证索票制度执行不到位外,没有发现异常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当场责令有关单 位立即改正。10月17日至24日,市政府组织督查全市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组采取集中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田间地头,对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多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同时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测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现场查看监测工作计划、检测工作制度和监测工作记录等;检查组一行还对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检测工作进行了随机抽查。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宜兴现场会后,11月19-21日,我局组织督查组,重点督查各地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监测范围、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五种高毒农药等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同时抽检了一批蔬菜和大米样品。

4、抽调精干力量,开展执法检查。专项整治期间,我市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联合工商、质监、环保等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与使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等六个方面,大力开展执法检查行动。9月21日19:00至深夜,维扬区农水局谈明勤副局长带队,对全区所有屠宰场进行了突击检查。9月26日,仪征市兽医卫生监督所对城区14家经营肉品的超市和专卖店进行了监督检查。9月28日、29日,高邮市农林局由5名副局长带队,分五个分片,对该市“三品”企业、种养大户、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及投入品经销网点进行专项检查。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641人次,先后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466个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381个次,农产品批发市场30个次,超市138个次,农贸市场1905个次,农药生产经营企业、门点2721个次,兽药(渔药)及添加剂生产企业、门点614个次。查处案件21起,涉案总值9.6万元,其中:立案查处11起。

5、创新整治思路,建立长效机制。

宝应县开展了莲藕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对全县莲藕产区的所有地块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统一的编码,统一田间档案纪录,就地块编码、肥料、农业用水、土壤、种子、田间操作、农残检测和产品采收等情况如实记载,建立全县莲藕产地信息、生产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宝应县农产品质量信息网,设立了莲藕信息查询追溯系统。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高邮市政府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出台了《高邮市水产、水禽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办法》。邗江区农林局为杜绝违禁药物经营现象,以核发《兽药经营许可证》为抓手,督促兽药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经营制度,实行专人管理,该区畜牧兽医站药房已经通过了省GSP(质量安全管理)验收;在监督检查环节,该区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明确每个动物防疫监督员年参加执法检查不少于100次。江都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检测点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9月中旬,该市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点。广陵区农水局兽医卫生监督所率先在扬州城区生猪屠宰点开展“瘦肉精”快速检测试点,从10月1日开始,凡是进入扬州绿苑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点的生猪必须经过“瘦肉精”尿检,抽检合格的再按照一般程序检查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运输消毒证明、免疫耳标等,缺一不可,坚 决把不合格生猪堵在门外,为放心肉工程再筑一条防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宣传不够深入广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施行已近一年,而我市的部分基层干部和不少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尚未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关心、重视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只限于分管党政领导和农业系统内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看,安全水平还不够稳定。根据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通报,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份,市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5%、87.5%和90%,位列全省倒数第一、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位;市区一生猪屠宰场瘦肉精抽检4次被检出阳性;在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监督抽检中,我市有3个畜产品不合格。

(三)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近年来,我市虽然制订了一系列的农业标准,但是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农业标准了解不多,理解不深,推广不快。有标不贯、贯标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农业标准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市场准入工作有待加强。2003年以来,在市人大《关于推进新阶段“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决议》推动下,市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区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以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为主要内 容的市场准入制度。但是,全市仍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没有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准入检测制度。不少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还不强,认为搞市场准入会影响市场本身的经营业务,工作消极被动,没有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五)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够健全。我市虽已建立5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但通过计量认证的仅一家,其余各单位手段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工作仅限于农药残留速测,检测水平不高。

(六)农业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扬州市区虽然已开展了蔬菜、水产品、牛奶、水果等药物残留和生猪“瘦肉精”监测等工作,但是对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新的工作要求,检测的频率偏低,覆盖面也不广。目前我市县级农业部门工作经费普遍严重不足,并且大多没有纳入预算,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推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为期4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这项工作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一是积极推动江都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重心下移,重点增强县级政府及其农业部门的监管意识和监管责任;二是不断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制度,从产地环境、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例行监测、信息发布等各项制度入手,狠抓落实,真正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原则,大力实施农产品“身份证”制度,推进“四个率先标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四是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篇2: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4月29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郑州丰乐园大酒店召开,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国干、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刘国卯、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陈丛梅及厅直各单位负责人、地市负责人质检中心主任等近100人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精神等,总结2013年工作,部署2014年任务。郑州、鹤壁、焦作、固始县等7个市县农业局在会上分别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6个市县作了书面交流。

郑州市农委副书记楚万青第一个上台作典型发言,近年来,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多次受到农业部领导的肯定。其具体做法体现在:一是领导重视,统筹谋划,切实把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二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为建设乡镇监管机构注入动力;三是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有效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四是开展培训,提高技能,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监管队伍。之后又总结了在取得成绩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郑州市农委仍要深刻认识、创新制度、扎实推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努力开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紧接着鹤壁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学田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积极表扬了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三是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明显加强;四是品牌认证步伐明显快;五是质量监管制度明显健全。主要做法体现在:一是抓好信息化建设,拓宽监管渠道;二是抓好投入品监管,把好生产源头;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强化过程安全;四是抓好质量安全检测,加强产后监管;五是抓好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焦作市、固始县、内黄县、武陟县、西峡县农业局相继作了典型发言,分析了各市县的具体做法,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做法,为各地学习提供了宝贵借鉴。

上午10点30分,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国干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先充分肯定了201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一年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重点强化了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省厅成立了由朱孟洲厅长任组长,7名厅班子成员任副组长,19个业务处室(站、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省厅部署,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示范带动。全省各级都将农业标准化、“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保安全的重要措施予以推进。如郑州市、洛阳市、武陟县、内黄县都安排了开发“三品一标”的专项资金,对获证单位进行奖励等等;三是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开展风险监测;四是开展专项整治,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五是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六是广泛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会议指出,201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辛勤工作的结果。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对此,于厅长从“四个要”来分析当前农业形势,增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要认真学习推广先进的监管理念;要树立“大安全”、“一盘棋”理念。今年的工作总体思路,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于厅长从8个方面重点安排部署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第一,深入开展突出问题治理;第二,精心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第三,全面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第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第五,切实加强“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和认证管理;第六,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第七,加快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第八,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监管示范县活动。最后,于厅长谈了谈监管职能调整和转变作风的问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已明确了农业部门关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职责,切实搞好与食药监管部门的衔接。各地要正视和加以整改不良作风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把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最终,齐心协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给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家农业部对郑州市蔬菜、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2014年第二次例行监测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掌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隐患,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4年国家农业部继续对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农产品中的药物污染开展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14年5月6日开始,国家农业部对郑州市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质量进行今年第二次例行监测。

5月6日至8日,农业部农药残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石家庄)抽检组对郑州市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进行了随机抽样,共抽取48批次蔬菜样品、5批次水果样品和6批次食用菌样品。5月7日至11日,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舟山)分别在郑州市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柳林水产批发市场、桐柏中路、华润万家等地抽取鲤鱼、草鱼、鲫鱼、鲢鱼、虾、大黄鱼等水产品样品20批次。样品经农业部监测人员密封、编号后带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由农业部统一向全国发布。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城镇化与减灾 农产品安全走在前

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切实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郑州市政府于5月11日上午在绿城广场开展了“城镇化与减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按照郑州市农委统一安排,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高度重视,组织理论知识丰富、检测技术过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讲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和现场咨询、现场检测等形式,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增强市民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的灾害意识,并现场为市民提供咨询、解答疑问100多次,发放宣传单600多份,现场检测6批次蔬菜、水果样品全部合格,并及时给送样市民反馈了检测结果,市民表示非常满意。

郑州市政府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赵红军等领导来到郑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展台前,饶有兴致地翻看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知识手册》,认为手册编写的非常实用,很有必要,并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为老百姓的“餐桌”安全保驾护航。

(郑州市农委)

郑州市农委农产品检测中心多措并举

确保五一期间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一节期间,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让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组织督查组认真检查了郑州市基地、批发、农贸市场和茶叶、干调市场、大型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执法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坚决防止不合格农产品进入百姓的餐桌,确保五一期间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严格实行“三级四层”农产品监管体系,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执法人员对市区6家全天候交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24小时检测监管,对全市117家批发、农贸市场和61家大型超市加大抽检量,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农产品进行无害化销毁。

二是加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月初,组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人员对郑州市12个县(市)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向当地政府通报。督查企业自检体系正常运行。

三是加强重点品种监管。根据春夏交替季节农业生产和消费特点,加大叶菜类蔬菜和精细菜农药残留检测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接受市民监督。保障节日期间百姓“菜篮子”安全。

篇3: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伴随着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焦点,这其中就包括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杭州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为进一步提高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并提出了“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以蔬菜高毒农药残留以及畜产品“瘦肉精”控制作为重点,针对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高毒农药、违规兽药等,加大了治理力度,强化了多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岗位管理责任,积极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从而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虽然杭州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标准不统一以及执法力度不足等,而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单单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另辟蹊径。目前来看,供应链协同管理是较为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念,能够给解决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所以可以将治本与创新之策放到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供应链协同之上。

1 当前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杭州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加大了治理力度,同时也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得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高低能够对质量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杭州市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生产还是处于分散经营阶段,有着较强的随意性,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同时也影响到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这样就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1.2 对农户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指导

目前来看,虽然杭州市已经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推广并应用了一定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却缺乏综合配套条件,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结构,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生产环节上更是缺少能够得到实际应用的技术指导,导致农民未能得到良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再加之农户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做到有效防控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只能凭借自身经验来开展农产品生产,为提高产量往往选择使用高毒农药,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门槛准入较低

适当的市场准入门槛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措施。当前杭州市的农贸市场以及集贸市场在农产品经营销售方面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市场内的农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尤其是部分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也有机会在市场当中流通销售,而且在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之后也难以追根查源,这已经成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症结所在。

1.4 农产品检测以及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从2000年开始,杭州市农业局每年都会下达农产品监督监测工作计划,监测杭州市范围内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茶叶、粮油、水产品、畜产品等六大类,共25种主要农产品。2011年,完成市本级农产品监督抽样12次,全年在流通环节抽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单位116家次,抽查农产品样品650批次,在禁用农药的种类上,已经从几种增加到了上百种,由此可见杭州市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已经明显加大了力度。但是,和杭州市上百万农户以及数千种农产品相比,在农产品检测密度以及频度上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不具备健全农产品检测以及标准体系,单独选择部分企业开展抽样检测在检测结果上难以服众,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漏网之鱼。

1.5 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杭州市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上,目前只是覆盖了蔬菜、生猪、水产品、水果以及茶叶等为数不多的几类农产品,其他大部分农产品并未被纳入到追溯管理系统当中。而且目前加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系统的大部分都是农业生产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至于广大农户还是游离于系统之外,导致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供链应协同管理思想运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动因

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同时考虑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累加性、后验经性以及生产经营者协同合作等,基于供应链协同视角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累加性

在农产品生产供应过程当中,主要涉及到农产品的种植、流通、加工、销售,以及消费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是彼此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在某个环节当中出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且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会将不安安因素流转到下一个环节当中,出现牛鞭反应,在多次累积之后就会将不安全问题放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中,需要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到一起,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被置于安全防控范围之内,在整体上把握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实现全程控制,以防止有安全瑕疵的农产品流入到市场当中,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后经验性

在消费者评价农产品质量优劣的过程当中,不可能单凭凭感官来做出判断,一般只有在食用之后才能够得出结论。而假如消费者所食用的是不安全农产品,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再就是一些不安全农产品在食用之后短期内部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是会等待一段时间,并且有着较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一些转基因食品就是如此。由此可见,农产品应该是属于后经验产品,在出现问题之后难以逆转。所以,如果想要彻底保证食品安全,就需要未雨绸缪,在源头上做好防控工作。

2.3 生产经营者协同合作的必要性

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当中,需要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一整套完善的监管制,以起到制度约束作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生产供应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效性,尤其是要看各个环节的经营者彼此之间是否能够构成互相约束、互相协作的合作机制。目前来看,杭州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安全优质需求持续上升,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分散的、无组织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状况,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矛盾冲突。这就需要将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有效组织起来,树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思想,并给与必要的技术辅导,在生产过程当中还要做好监督工作,这样才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优质农产品。

3 供应链协同视角下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路径和对策

本质而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其实就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源头管理。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如果不能够和源头农户实现密切协作,就很难有效解决杭州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1 构建新型供应链组织模式

在目前杭州市农户数量众多、素质普遍较低条件下,供应链协同首先需要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其中,将标准化生产作为动力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民间力量,构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生产基地+ 农户”的新型供应链组织模式,并确保其能够作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良好载体。该模式通过农产品生产组织把那些生产规模较小的零散农户组织到一起,积极融入到供应链体系当中,能够享受和同生产大户的同等待遇,建立起来良好的联系与互动,同时也方便企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与标准规范,从而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互惠共生的企农关系,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农户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一些技术、资金以及设备等问题,能够在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2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农业过程管理上确保质量安全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流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重点所在。治理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需要充分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这样也可以给企业和农户实现供应链协同提供有利条件。而在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驱动力量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目前而言其可操作性极强。通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够有效提高农户参与供应链协同的积极性,并且给广大农户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这样就可以确保农户在生产质量与数量规模上有效满足企业或者是市场的高标准需求。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举办培训班、送技术下乡等途径来开展,从农业过程管理上确保质量安全,正确引导企业与农户合理施用农药,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意识。

3.3 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从放心产品上确保质量安全

企业和农户还需要充分重视安全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注重品牌化操作,用高质量的安全农产品去积极开拓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杭州市政府需坚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操作模式,将绿色农产品作为基本导向,将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基础,将有机农产品作为必要补充,并且把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结合到一起。在全面认定、认证以及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过程当中,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这样才能够给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大好基础。针对优质化的绿色农产品要及时开展商标注册,依靠高质量的农产品品牌来拓展消费市场,取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3.4 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流通上确保质量安全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指导思想,需要集中在“坚持标准,严格准入,开放市场,强制退出”方面。具体就是要在相对开放的市场环境当中,做好多个环节的市场准入工作,严把质量关口,针对市场交易环节更是要做到动态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农产品,就要及时清退,并追究相关责任。同时,政府还要给企业和农户开展供应链协同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规范管理工作,防止劣质农产品流向消费市场。相关执法部门更是要加大对于不合格农产品的打击力度,这样就可以从流通上确保质量安全。

3.5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逆向追溯体系,在追溯机制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如果想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需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源头,构建起来一整套质量追踪、追溯机制,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动态执行体系,能够有效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做好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的全程跟踪管理工作,提高透明度,从而让消费者可以充分了解符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具体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能够明确农产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经营者的主要责任;二是可以建立高效的事后反应机制,从而方便追溯问题产品来源;三是能够做好事前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3.6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从安全信用体系上确保质量安全

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当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就是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化的平台载体,能够集农产品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评价以及反馈于一体,可以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也可以给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有着高度的开放性特征,广大公众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及时反馈给政府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是由农产品行业组织、政府或者是第三方组织来负责建立,然后由公共信息平台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机构来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鉴于杭州市目前具备良好的软件信息资源环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完全可以由农产品行业组织来负责建立,然后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实现企业与行政的充分对接,从安全信用体系上确保质量安全。

摘要:阐释当前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新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即“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同时还要推广农产品标准生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

参考文献

[1]ARAMYAN L H,KUJIKE M.Analyzing priee transmission 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an overview[J].Measunng Business Excellenc,2009,13(3):59-67

[2]陈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1-52

[3]冬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构建五大体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40-41

[4]彭建仿,农产品质量安全路径创新:供应链协同——基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共生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4):77-78

篇4: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丁鹏实地查看了市场检测室、抽检流程、检测数量、检测检验记录,询问对不合格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的销毁情况,检查了市场商户证照办理情况、索证索票情况,听取了市场负责人就市场如何把好蔬菜、水果等质量安全检测关的情况介绍,深入了解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实地检查,丁鹏对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检验工作表示肯定。

丁鹏指出,郑州市是食品生产大市、流通大市、消费大市,尤其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一是落实责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舍得资金投入,自觉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二是加强监管。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真正把《食品安全法》赋予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保障一方百姓食品消费安全。三是实现质量追溯。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制度,从生产源头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全程记录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实现从产地到市场、再到消费者的全程信息监控,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较强的可追溯性。

(河南省食安办)

篇5:产品质量承诺书-郑州曹氏天正

临沂市农业委员会:

我单位系合法的农药生产企业,是农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为建立诚信机制,维护本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确保所出厂的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农药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效益双赢,特向贵单位和广大经营用户做出以下郑重承诺:

1.严格遵守农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诚实守信,合法生产经营。

2.强化源头管理保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3.确保所产销的农药产品质量和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所生产的农药产品中不添加国家明令禁止和未经登记的农药成分。

4.不向不具备经营资格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推销产品。

5.自觉接受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6.所生产经营的产品若出现假劣等质量安全问题,本企业一定积极配合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接受依法处理,并自愿承担因此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赔偿和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企业(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联系电话:

篇6: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布日期】2004-04-28 【生效日期】2004-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农业部

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04年4月2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防止食用农产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单位与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下列规定分别负责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一)农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对种子(种畜、种禽、水产种苗)、农药、兽(渔)药、肥料、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产、经营、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畜禽及其产品和水产种苗的防疫、检疫的监督;水生动、植物的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食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进行登记管理,负责食用农产品安全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国家、行业标准、江苏省地方标准的组织实施以及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依法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许可管理。

(五)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家畜产品屠宰加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六)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及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七)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出口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农林、食品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商品流通、环保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执法的协调和沟通,并在重点领域组织联合执法。

第五条第五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部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鼓励单位和个人就违法生产、加工、经营食用农产品的行为向农林、食品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商品流通、环保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收到举报后,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及时移交有管辖权的部门,并通知举报人。

发生食用农产品安全事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受报告的部门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查事故原因,依法处理违法行为。

第六条第六条 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应当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导向,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加强技术指导,规范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推行安全卫生质量监控。

食用农产品的加工、经营,应当以市场为引导,建立市场约束和行业自律机制,重点监控加工流通环节,完善各类市场内部安全卫生质量管理责任,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经营食用农产品的行为。

第七条第七条 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实施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地方标准;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技术服务体系,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安全卫生质量检测体系,完善政府对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监督;建立食用农产品认可体系,推介安全卫生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为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提供信息服务。

第八条第八条 鼓励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成立或者加入行业协会。

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部门进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监控管理机制。

鼓励和支持相关的行业协会制定并推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督促会员依法从事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鼓励并扶持设立有关中介服务机构,为食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产品检测和标准化指导等各类服务。

第二章 生产加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九条第九条 农林、环保、国土等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规划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制定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扶持。

第十条第十条 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其他生产场所中的重金属、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得进行蔬菜、瓜果、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的生产。

禁止向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和其他生产场所排放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放射性废水和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倾倒、填埋有害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适期收获、屠宰、捕捞和采集,提高食用农产品品质。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使用农药、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收获应当符合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屠宰或者捕捞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休药期。

鼓励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农膜等生产资料。

禁止滥用兽(渔)药、农药及其他危害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农业投入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生产基地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在生产活动中,建立质量记录档案,记载农药、肥料、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以及防疫、检疫等情况,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其他生产场所应当参照生产基地的管理方式,记录农药、肥料、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生产基地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合格检验制度,对生产的蔬菜、瓜果、水产品、畜禽产品等食用农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附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农林部门应当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

经初级加工、有包装的食用农产品,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并且应当在产品包装物上标注食品名称、加工单位、原生产基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存条件、包装规格等内容;畜禽产品包装要加封检疫证明。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加工、贮存、运输食用农产品的机械设备、工用具、包装材料等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有关安全卫生标准和要求。

食用农产品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农林部门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的认可制度。扶持和推介安全卫生优质的食用农产品按规定向相关认证机构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经国家认证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在其农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者有机食品标志。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农林部门应当对畜禽实行计划免疫,对严重危害人体和养殖业生产的畜禽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饲养和流通环节的畜禽及其产品的疫病监测。

经检疫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畜禽产品还应当同时加盖或者加封验讫标志。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畜禽饲养场、屠宰场发现经检疫不合格或者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产品,染疫的畜禽及其产品,染疫畜禽的排泄物,应当主动送交指定的化制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他生产场所发现有前款情形的,生产者应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送交指定的化制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使用未经国家或省批准的农药、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

(二)使用甲胺磷、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五氯酚钠等国家或者地方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农药、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

(三)使用假劣兽(渔)药,将人用药品作为兽(渔)药使用或者违反规定使用兽(渔)药;

(四)使用宾馆、饭店和公共食堂等单位食用废弃物作为饲料;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情形。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在水产品、畜禽产品、蔬菜、豆制品、瓜果等食用农产品加工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使用甲醛、甲醛次硫酸氢钠;

(二)腌制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敌敌畏;

(三)违规使用色素;

(四)使用硫磺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三章 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当实行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告知与承诺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当就其经营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向社会作出承诺,保证达到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制的要求,并就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行先行赔偿。

工商、食品卫生、农林、环保、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向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办者告知其应当遵守的相关法律规定、行为规则和其他责任。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告知与承诺制度实施方案,由工商部门会同食品卫生、农林、环保、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实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制度。

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开办者,对进入本市场经营者的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状况负有管理的责任,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建立安全卫生质量制度,配备专、兼职食品质量卫生管理人员;

(二)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流通档案;

(三)开展食用农产品检验,按规定索取产品及原料检验合格证明;

(四)组织有关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与经营者签订安全卫生质量责任书,以明确安全卫生质量的责任。

农贸市场应当与销售摊点签订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各自的质量安全责任。销售摊点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台账,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检疫证等有关凭证。销售摊点对其销售的产品应当附具注明商品名称、摊位号、销售日期等内容的销售标志。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应当配置安全卫生质量检测设施,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并建立相应的检测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其他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可以自行进行产品检测,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检验检测。

发现不合格农产品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办者应当制止经营者其出售和转移,并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查处。经销者、超市配送中心、食品加工企业等经营者应当停止销售。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家畜屠宰场应当按照确定的定点规划设置,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专业技术规范;大中型家畜屠宰场还应当通过有关专业质量体系认证。

家畜屠宰场的定点规划由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林、环保、工商等部门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定点屠宰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家畜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畜禽批发交易应当在符合条件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进行。

畜禽进入批发市场交易前,经驻市场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查验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允许进场交易。

畜禽零售经销者(农民自产自销的除外)应当从依法设立的批发市场(包括定点屠宰场)购入畜禽。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本市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随车携带产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并在指定的市境道口运入,接受防疫监督。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进入本市的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针对食用农产品市场中安全卫生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发性问题,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公布,提示消费者采取相应的识别措施。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应当向社会公布其品名、品牌、生产单位等情况。

鼓励行业协会向社会推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的监督检测机制,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执法监督活动(活动一词去掉)。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禁止销售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五氯酚钠等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及其相关产品,依法取缔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其他食用农产品在市场流通。

第四章 罚 则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生产基地在生产活动中未按照规定建立质量记录档案或者假造质量记录档案,致使无法追溯农药、肥料、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的,由农林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在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中,使用和销售甲胺磷、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五氯酚钠等国家和地方禁止使用的药物的,由农林行政主管部门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在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中,使用宾馆、饭店和公共食堂等单位食用废弃物作为饲料的,由农林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未配置安全卫生质量检测设施、专业检测人员,或者未建立相应的检测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由食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未在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进行畜禽产品批发交易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畜禽产品零售经销者(农民自产自销的除外)未在批发市场购入家畜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未在指定的市境道口运入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运输活动中的承运人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加工、销售的畜禽、蔬菜、豆制品、水产品、瓜果等食用农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由农林、食品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由农林、食品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商品流通、环保、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农林、食品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商品流通、环保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侵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食用农产品,是指种植、养殖、采集、捕捞而形成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包括粮油、蔬菜、豆制品、瓜果、食用菌、茶叶、牛奶、畜禽及其产品和水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

本办法所称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小学年度考核表内容下一篇:办公室员工的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