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四川省内博物馆英语解说词有感

2024-04-25

观四川省内博物馆英语解说词有感(精选5篇)

篇1:观四川省内博物馆英语解说词有感

观四川省内博物馆解说词有感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人通过各个途径接触到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亲身游历中国,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快节奏的“亲密接触”。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快速而高效的途径。鉴于此,博物馆解说词的译文(目前以英语为主)在介绍、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解说词基本上属于公式语的范围。它承担着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播双重功能。而在这个传递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

一是英语拼写错误,也是错得比较普遍的。

金沙博物馆就是通过这些文字说明,介绍文物并且弥补文物的不足,向外展示文物内蕴藏几千年之久的文化密码,帮助揭开文物神秘的面纱而直达精神内容的实质。其精心的设计在博物馆展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这些文字说明的翻译,更是国外游客遨游古蜀王国并深刻理解文化精神内涵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收集到的英译中,虽不乏成功之处,但难免存在不足,甚至有些明显的错误。

上面的喷泉翻译过来应该是‘Fountain’,而门票上却是‘Fontain’少了一个字母‘u’,“文保中心”应该是‘RelicProtec-tionCenter’,而门票上不但后两个单词首字母没有大写,连‘Protection’也少了个‘c’。旅客服务中心的北大门的翻译更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NorthernEntrance’写成了‘NorthEntrance’。

还有成都大熊猫博物馆的部分解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大熊猫博物馆内的解说词中,“Giantpada”(大熊猫)中的熊猫“pada”拼写错误,正确是应该为“Panda”。

二是用直译中文的方式翻译英文。

如在《三峡博物馆参观须知》里,“闭馆前一小时停止售票”被译成“Ticket office stops work one hour before closing”,由于英语里面没有“stops work”的表达方式,因此正确的翻译应将它改成“closes”。另外,“严禁携带刀具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入内,禁止带宠物进入馆内”中,“禁止带入”被译成“prohibited to carry-into”,而正确翻译是“prohibited”。

三是错误翻译。

如“照相请勿使用闪光灯、脚架”中“脚架”被译成“camera horse”,由于该词组代表四只脚的脚架,而相机脚架都只有三只,只此正确的应译为“tripod”,否则让人不能理解。

三峡博物馆是重庆标志性建筑物,在国内外非常有名,英语翻译出错会让人贻笑大方路过厕所时,它的标牌“water closet”,这两个单词都没拼错,也有“WC”这种说法。但是现在对公厕的英译中,国际通用的标准翻译为“Toilet”,美国人习惯的用法是“Rest Room”,“water closet”在欧美国家都不使用。

博物馆中文字说明所配有的英文翻译,是向外展示本国文化的窗口,举足轻重。所以我认为它需要一个标准来规范,而对于这个标准我觉得用“信”、“达”、“雅”这来诠释是最好不过了。

“信” 就是要做到以适当的方式传达文字说明中的内容、目的、形式等。首先最应该避免的就是低级的语法错误,包括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前后物名不统一等,这是译者最基本的要求,很容易影响到博物馆的素质和水平,以及外国观众对该博物馆的印象。

“达”,即将原文的内容、逻辑联系、形式、风格等烂熟于胸,以符合外国观众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语言通顺晓畅地表达出来。如果在没有充分理解原文时,或单单的以本国人的习惯与思维方式翻译时,偏离与误解在所难免。

“雅”就是得体与传神,这是在达到“信”与“达”之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点睛之笔。博物馆中的中文文字说明在编写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艺术性,博物馆所展出的文化代表了先辈们的最高文明,高度的文明自然对相应的语言有所要求,要让观众在不但了解其基本内容的后,还能够赏心与怡情,就要求利用语言的力量去创造美感,达到穿越时空的精神切合。所以在翻译中就要求发现这种美感并在译入语中再现出来,让外国的观众也能经历同样的审美感受。所以译者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美感、再现美感,让译文不但准确,而且传神。

我相信“信”、“达”、“雅”,能够有效地帮助博物馆改进其英译,从而完善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创造更高的博物馆文化。

篇2:观四川省内博物馆英语解说词有感

初到博物馆我被它的雄伟壮丽所折服,古老式的建筑,蓬勃的气势让我们体会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走进去,感觉就像进了一个的小宫殿。雄浑的建筑、古典的装饰、历史的沉淀、庄严的气势,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兴奋与自豪之情,感觉自己不再是渺小的,是个存在,是个可以承载文明,承载过去和未来的一个存在,我想一定是因为这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顺着参观的人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参观,这个博物馆是湖北省最大的博物馆,占地四万多平方米,主楼分上下三层,主楼的两边是两层且程对称式的,楼的建筑就是楚国的建筑风格.各类陈列展览近百个,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展览》、《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湖北战国秦汉漆器展览》、《董必武同志纪念展览》、《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斗争史展览》等。其中《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陈列了从该墓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中挑选的青铜器、漆器、兵器、乐器等精品600件。

举世闻名的,堪称无价之宝的要数越王钩践剑,编钟和青花四爱梅瓶了.郭沫若曾有诗赞曰:“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越王勾践剑在地下埋藏二千四百多年,但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此剑的出土,震动了海内外史学界与考古学界,其铸造精良,纹饰流畅,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早在春秋时期,就具有相当高的金属冶炼工艺和防蚀技术水平。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瓷器因其玉石般温润的质感,自发明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华民族创造的绚烂辉煌的陶瓷文化,成为古代中国象征。此馆中有一只青花四爱图梅瓶,它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脍炙人口。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我们很遗憾没有听到穿越千年的编钟声。曾侯乙编钟。它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立即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编钟是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位于一楼的正中央,它气势磅礴,是我们此次参观的焦点。据解说员说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组编钟,也是最精美的一组,我站在它面前时,看到它那宏伟的外观,耳边似乎已响起了那乐声,古代人民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简直创造了我们难以相信的奇迹

参观完博物馆,我不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充满敬佩之情,并对自己作为一名中华儿女而自豪。一件件精致的历史文物,见证着一段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置身其中,思绪穿越时空,想象着古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情景。也许,他们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大相径庭,但却有着一种精神传承着,那便是勤劳、朴素、智慧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的,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勤劳的,所以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并延续至今,所以古代中国不论各方面一直处在世界顶尖地位,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承载祖国未来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篇3:观四川省内博物馆英语解说词有感

对于纯个人生存层面的意义而言, 如何评价个人的信仰选择, 这也纯粹是个体化的。如果你未曾经历过少年派的那种磨难, 你也不会去接触到所谓的上帝和神;如果你未曾知道过有关神的一切, 你也不会去在那样的时刻去寻求所谓神的庇护。你也许会质疑说, 作为一个未曾接触过宗教的某个中国人, 他即便不知道上帝、真主阿拉和毗湿奴, 他处在少年派在海上的困境时, 也肯定会祈求老天爷的眷顾。然后, 你就会总结道:“其实这个中国人眼中的老天爷就是上帝和真神, 或许, 你还会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少年, 不要被名字和称号迷惑了双眼, 那不过都是神的化身。’”我尊重有信仰的人, 我也不是对宗教信仰有不敬之意, 有人说:你不能给我证明, 我便不会去信;也有人说:正因为荒谬, 所以才信仰。有些时候, 一些极端言论的出现和使用总让人感觉很别扭, 本来完全不用这样说的, 为何要如此之绝对?

非也, 我们在评价古代中国之礼法之争的时候, 儒家与法家关于法律的态度, 也是如此的让人难以理解。比如, 儒家说法律这东西只能是低级的, 社会秩序的维护要靠礼之教化, 靠圣人、君子之德性来引导民众, 曰: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又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讲“为人君着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 则臣为之;上行之, 则民从之” (礼记·乐记) ;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而法家则反对此种人治之思想, 而重视客观的工具, 将赏罚之规则客观化, 名为法或律、刑、令。方式是通过重刑威慑。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 尧不能正一国” (韩非子·用人) 、“无庆赏之劝, 刑罚之威, 释势委法, 尧、舜户说而人辩之, 不能治三家” (韩非子·难势)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商君书·画策) ”。儒法之争看起来是针锋相对, 水火不容。其实在明眼人看来, 为何要如此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之缘由无非政治企图耳。如果儒法两家之代表人物都将其思想作为治国之根本思想, 并以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相互攻击的极端化就可想而知。然而, 众所周知的是中华法系的特点就是以礼入法, 礼法结合。在中华法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儒法两家各自绝对之观点互相吸取精华慢慢走向融合之路。

那么说在信仰与理性之间, 是否一定要划清一条界线、两者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吗?在我看来, 大可不必如此, 理性和信仰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暂且不说康德的“在理性之外给信仰留下地盘”, 还是克尔凯郭尔的伦理阶段还是宗教阶段。没有理性的反思和追问, 就如同没有理性的怀疑, 就不会有真理的答案或意义的评价。在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内对价值的判断是两种相对区分的系统, 在自然科学内, 以理性的逻辑演绎推论而求真为最大的价值目标;在社会科学内, 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范式, 来试图解读社会价值背后的意义, 没有终极价值标准, 只有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真相以及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价值选择。由于后者没有绝对, 人就会在没有绝对中寻求一种绝对、超越性的存在, 那一部分是信仰层面的事情。

如果说, 人的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层面上的思考导致了宗教信仰, 这完全是纯全个人的思想自由, 你可以选择信仰一个神, 也可以选择信仰成百上千个,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选择其中之一来寻求慰藉;然而, 如果说, 群体层面上的信仰, 最大的价值就是秩序, 关于如何维系这个秩序以及如何定义这个秩序的价值追求, 这就很难说必须用到宗教信仰。关于秩序的看法, 有种信仰叫世界观信仰, 有人认为无政府主义的秩序是其认定的最美好的秩序, 那就是这个无疑就是他的信仰, 有人固执地认为人间天堂的存在, 我们也无妨称其为一种信仰。至于信与不信, 一曰看教育, 二曰看实效。前面提到了法律人, 法律人对于秩序构建和维系方面的基本世界观, 仍不妨称之为信仰的部分。法律人对秩序构建以及秩序的价值追求, 在笔者看来, 法治是必然之势, 用什么词汇来指代这种信仰, 笔者以为不要回避, 也不要怕解释, 无非法律信仰耳。明明说的是法律信仰, 为何要避而求法的信仰、法律信任等词汇?就如同那些宗教信仰者可以告诉你, 你在信仰老天的时候, 他会告诉你, 其实老天就是上帝。你为何不能说, 你在说关于法治对社会秩序的价值时, 其实, 那就是法律信仰呢?有信仰的人是可敬的, 有人选择信仰上帝, 有人选择信仰天命, 也有人信仰主义, 也有人信仰某个人, 于是他们都获得了理性以外的力量。他们活得从容而自信, 只因他们有了信仰。你问他为什么?他也许会说, 我就是信。我想, 这也可以算作信仰的一部分, 来自内心深处难以明说的确信和遵从。可是, 如果我要信仰法律, 在大家都认为法律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语境里, 我就不得不去解释我为何要信仰法律。也许, 信仰法律的人大可以说, 我就是信仰法律, 那是我的事。可是, 如果要更多的人去信仰法律, 如果信仰法律可以带给我们更良好的秩序、更能保障我们的权利、更能约束政府权力的滥用等, 那么, 我们就必须对法律信仰做出很好的解释。

法律信仰论者注定因为现实中法律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而倍加痛苦和艰难, 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法律信仰的合法性、合理性, 并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正如塔马纳哈教授在《论法治》一书的末尾处所说:在整个历史上, 法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政府官员和一般民众接受法治的价值和正当性, 并逐渐视其为理所当然之事。也许有些人会说, 我们的传统中, 就不存在什么法律信仰, 我们的文化中就没有这样的因子。所以,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以过去不曾有什么, 来否定现在和未来不能有什么的逻辑, 也没有多少可信性。

法律信仰代表了最大层面上的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作为个人而言, 你鄙视和抵制法律信仰的说法和价值, 那完全是纯全个人的信仰自由, 但是对于一个社会、国家而言, 这种信仰是无法鄙视和抵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实施30周年的讲话里, 说宪法的伟力来自人民真诚的信仰。法治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手段, 更是一种信仰。于是, 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 他不会想到什么法律信仰, 但是他来到了陆地, 他必然生活在世俗社会的秩序中。不要因彼信仰而忽视了此信仰。非此即彼, 在信仰领域不必如此。

摘要:时下有关信仰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 有关信仰的讨论也逐渐深入。然而究竟何为信仰?通过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解析与探讨, 可以把握信仰与理性的辩证关系。而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理性设计的规则体系。那么, 法律信仰就代表了最大层面上的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

篇4:观博物馆有感

---赣州博物馆观后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我去参观了赣州市博物馆.【关键词】:赣州 改革 巨变 博物馆

【参考文献】: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文】:

赣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根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就有“赣巨人”活动,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扬州域,春秋隶属吴越,战国隶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国都南迁,经新疆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西驿道,再在南雄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一时期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随着赣州的兴旺,一些历史名人也纷至沓来,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龄开关辟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赣州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苏东坡两次作八境台诗,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作《牡丹亭记》;还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理学家王阳明等都在赣南留下了许多政功墨迹。孙中山先生先祖唐东平侯孙亻利曾生活在宁都,其陵墓已重新修复。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赣州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文天祥在这里高举抗元的义旗,谱写了气冲霄汉的“正气歌”;杨廷麟在这里率兵抗清,兵败不屈,以身殉节;陈赞贤以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工运,写下了光辉篇章;毛泽东在楼梯岭召开分兵会议,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陈毅在此与国民党谈判,初步形成了赣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近年来,中央共30多个部委到瑞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正在兴起。1939年至1945年初,蒋经国先生也曾来到赣南,任国民党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他在赣州建的虎岗“中华儿童新村”和花园塘官邸等旧址,至今保存完好。赣州还是客家人主要集散地和聚居地之一。现有客家人700多万,占总人数的90%以上。赣南是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中,赣南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无不显现出迷人的魅力!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市内绿树成荫,碧湖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赣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黄金机场航班可达广州、厦门、内昌等地;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赣江上下航行,可与区内、省内及长江沿线的省市相通,有明显的水运优势。贯通我国南北九个省市的京九铁路,把北京、香港与赣州连成一体,赣州成为了全国铁路网上的一点,与各大城市相通。以赣州市为中心的公路主干线幅射四方:北行,经昌赣二级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条干道通广东,经大余可至韶关,赣粤西线二级公路可达广东、深圳,沿赣县公路,经梅州可抵达汕头;东行,沿赣闽柏油公路,经瑞金,可达福建长汀、龙岩、厦门、泉州;西行,经崇义,遂川、井冈山、莲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阳。

篇5:观博物馆有感

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我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心一下子便静了下来,去感受每一件文物的历史。全年级的同学被分成5个小组,走进不一样的展厅,感受古都北京的历史变迁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众多的文物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博的镇馆之宝:珊瑚红釉珐琅彩花鸟纹瓶。这件瓷器名字很长,初次见到它,我就被它漂亮的外表所吸引,更感叹于古代工匠们的精彩技艺:瓷瓶上绘制了碧桃花、翠竹、鸟、蜜蜂等纹饰。腹部和颈部共绘两只小鸟,一只栖于竹枝上,另一只展翅于空中,摇首啼叫,蜜蜂在盛开的桃花间飞舞,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随着首博教师娓娓道来,我也开始渐渐了解它的历史:这件瓷器文物产于清朝雍正年间,是一件珐琅彩瓷瓶。珐琅彩瓷瓶可谓是古代中国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只生产于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间。清朝官窑所产的珐琅彩瓷瓶可是400多件,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都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中埋没了,现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并且该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装饰及工艺技术等都到达了极高的水平,其彩绘讲究、造型秀美、纹饰细腻、构图考究,表现出了雍正时期珐琅彩发展特点和官窑器物的整体风貌,可谓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了。

这件文物不仅仅在古代是一件珍品,而在现代,它也被运用到了外交上,而这便成功地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我国是世界四大礼貌古国之一,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我们有着无数代中国人艰苦奋斗而得来的文化成果。这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更让我们在国际中增强了自我的软实力。

上一篇:(经典)团队精神演讲稿下一篇:三项教育活动学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