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作的合同范本

2024-05-27

技术合作的合同范本(通用10篇)

篇1:技术合作的合同范本

(一)非专利技术的内容要求和工业化开发程度条款

对所要转让的技术要写清名称、技术标准、技术要求、物理和化学特性等,一般采用具体的数字技术指标来说明。同时要说明该技术成果工业开发程度,比如是属于小试、中试的阶段性成果,还是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的工业化成果。对于新设备,要写明×台/月产或×台/年产,以及设备的技术参数;对于新材料,要写明××件/月产,×××件/年产,以及材料的各种性能指标等;对于新工艺,要写明××kg/月产,×××t/年产,以及产品的技术指标等。撰写要实事求是、清楚、明了、实在。(二)技术情报和资料及其提交期限、地点和方式

无论是专利技术还是非专利,大多数似一层“窗户纸”一点即破。未掌握它时很神秘,一旦知晓,似乎一文不值。鉴于此,转让方必须慎重防范,对入门费和技术使用费应采取先付款后再交情报资料,或者两者同时进行,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做法。在此条款中详细写明白,在违约条款中也应详细写明。(三)经费及其支付方式

关于价款及支付方式,双方常常是各持一方:在一次总付、分期支付、按利润提成、按销售额提成、其它这五种支付方式中,转让方一般 优先选择一次总付,无条件的分期支付,按销售额提成这三种方式;而受让方一般优先选择利润提成,按销售额提成,分期支付这三种方式。因此,在约定此条款时,要协商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并写明经费数量,支付时间或期限。

(四)技术秘密的范围和保密期限

参阅前文技术开发合同的技术情报和资料保密条款,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约定具体的保密范围、时间以及各方应承担的保密责任。忌笼统书写。(五)后续改进的提供与分享条款

为保护双方权益,此条款应写明如下内容:①在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对合同标的技术所作的改进应及时通知对方;②属于实质性的重大改进和发展,专利申请权归改进方,改进方应优先向对方以优惠价格许可使用;③于原有基础上较小的改进,双方免费互相提供使用;④对于合同技术的改进,改进方申请专利,另一方应该对改进技术保密,并无权擅自向他人转让该技术,也无权申请专利;⑤双方共同对合作技术作出重大改进,专利申请归双方共有;⑥双方共同改进的未申请专利的一般技术成果,需由双方另定协议来处理使用权和收益分享的问题。

(六)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转让方违约责任

①未按照合同约定转让技术的,除返还全部或部分使用费外,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②逾期两个月不办理有关标的物的移交手续,不提供有关技术情报和资料,应当返还价款并按合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③实施专利或者使用技术秘密超越约定的范围的,违反约定擅自允许第三人实施该专利或者使用该项技术秘密的,应当停止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

④转让方违反合同保密义务使受让方遇受损失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⑤技术秘密达不到约定指标的,转让方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受让方违约责任

①受让方未按照约定支付使用费的,应当补交使用费并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不补交使用费或者不支付违约金的,应当停止实施专利或者停止使用技术秘密,交还技术资料,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②受让方逾期两个月不支付使用费或价款的,转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受让方应当补交使用费,并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③实施专利或者使用技术秘密超越约定的范围的,违反约定擅自允许第三人实施该专利或者使用该项技术秘密的,应当停止违约行为承担约定责任。

④受让方违反合同保密义务使转让方遇受损失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约定什么性质的违约行为承担什么性质的违约责任,并约定违约金或赔偿金的具体计算方法。

篇2:技术合作的合同范本

甲方: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沥村民委员会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沥村经济合作社

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合作建房合同(编号:200771)签订本补充合同。

一、由于甲方所得的B地块还没有取得报建手续,乙方支付给甲方人民币壹佰万元给甲方包干建设B地块项目,待报建批出后由甲方另行委托施工队伍建筑,乙方不再承包该项目的建筑施工。

二、该补充合同和原合作建房合同(编号200771)具同等效力。

三、原合同与本补充合同有抵触处按补充合同执行,其余执行原合同条款。

本补充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篇3:技术合同的履行判断

技术合同在履行中, 技术提供方交付的是技术或服务, 与普通的商品交付不同, 技术合同的履行存在以下特点:

(一) 技术合同的履行与技术相关

技术合同的履行是技术成果的交付, 无论是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或是技术咨询、服务, 其履行都是围绕是否完成了技术开发、技术成果是否成功转化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技术服务和咨询是否符合约定和相关标准等。技术成果的交付不是显而易见的, 它一般不体现为设计图纸或是机器设备的交付, 而更像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即使是技术合同的物质化成果, 例如一台生产设备已经制作完毕, 也不是确凿无疑的履约证据, 生产设备所体现的技术, 才是合同履行的真正标的。

(二) 履行的复杂性

技术成果的交付是无形资产的转让, 有形标的物的交付简单而便捷, 技术成果的交付则并非易事。技术成果的交付体现在完成某个项目的开发、设计、制造一条包含技术成果的生产线, 或是完成一项技术咨询和服务, 技术成果的交付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成果是知识性、经验性很强的商品, 技术成果交付的步骤众多且环环相扣, 从勘验、设计、制造, 到安装、调试等, 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技术在交付的过程中会进行不断的试错和验证, 即使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进行转让, 受客观条件的细微变化, 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技术成果的复杂性决定了履行的复杂性, 技术提供者在交付技术成果的时候需要付出大量的智力劳动, 进行多次的探索和尝试, 技术合同中当事人往往会在合同中约定技术交付的计划、进度, 并确定较长的履行期限, 以确保履行的可行性。

(三) 履行的不确定性

技术合同的履行过程充满未知, 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合同中。技术开发是一项探索性的活动, 受科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技术开发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 也无法确保开发的成果完全符合合同预期。《合同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 在技术开发合同履行过程中, 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 致使研究开发失败或者部分失败的, 该风险责任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风险责任由当事人合理分担。合同法基于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 而特别规定了开发失败时的风险责任承担。此外, 技术开发是针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 相同的研发项目或许在其他同行业者中也已开展, 研究开发人很难保证其开发保持领先并率先出现成果, 一旦技术开发合同的标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公开, 他人已掌握该技术并获得知识产权, 技术开发合同的履行便没有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 合同法也规定, 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 技术合同先天充满者风险性。

二、技术合同履行的判断要点

技术合同的履行复杂且充满着不确定性, 如何认定技术成果完成交付是审理中的一个难点,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审查:

(一) 质量条款

质量条款是双方确认一致的评判技术成果是否交付的依据。在普通的商品买卖合同中, 法院根据质量条款, 即可清晰的判断交付的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但在技术合同中, 质量条款并不是万能的, 且其作用通常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市场中卖方往往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 涉及到技术合同, 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技术提供者清楚的了解技术的每一个细节, 技术的优点和存在的瑕疵, 而委托方往往不具有这种能力。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的不平等地位, 技术提供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往往会有所隐瞒, 对相关信息做有限的披露。体现在质量条款中, 一般就是质量条款过于简单和粗略, 或者遗漏了重要内容, 根据质量条款无法对技术的质量作有效判断。如对一条大型生产线, 双方约定生产线连续工作24小时无异常即视为质量合格。显然, 一条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作能力在较短的时间是无法显现出来的, 而各种环境变量的改变也会对其运转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连续工作24小时无异常这种现象是无法得出生产线符合质量要求的结论。科学合理的质量条款应当是通过技术指标对质量要求进行限定, 而不是通过某种现象来推断质量合格。对于此类情况, 一般应视为质量要求不明确。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因此, 技术合同纠纷中, 在委托方指出技术成果存在质量问题时, 法院不能以符合质量条款为由一概不予认定, 而应审查质量条款是否科学合理、质量问题是否属实、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因素来综合评判。

(二) 验收结论

验收是委托方核查项目计划规定范围内各项工作或活动是否已经全部完成, 可交付成果是否令人满意, 并将核查结果记录在验收文件中的一系列活动。委托人对技术成果按照约定的技术标准进行验收是判断履约是否符合约定的重要方式。但同样, 验收结论的有效性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技术能力和验收标准的科学设置。对同于本领域的当事人来说, 按照科学的验收标准进行检测, 验收结论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对于该领域的门外汉来说, 验收更像是走过场。如消费者将发生故障的计算机交由他人修理, 对于修理结果, 普通消费者仅能通过故障导致的现象是否消除来进行验收, 而对于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是否会再次发生、配件的更换是否确属必要等基本是一无所知。

(三) 检验期

技术合同交付的是技术成果, 当事人对技术成果往往约定了一点的检验期。合同法分则里未对技术合同的检验期进行规定, 而是对买卖合同的检验期做了相应规定,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 买受人收到标的物时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 应当及时检验。《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对检验期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技术合同的检验期可参照买卖合同, 对于技术合同约定了检验期的, 当事人应当在约定的期间内完成检验。但在约定的检验期之外发现的质量问题, 也不宜一概以在检验期之内未提出为由而不予认定。因技术成果的检验与普通商品相比, 更为复杂和难以判断。技术成果多涉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或者实施技术的专用设备, 对其检验没有先例可循, 缺乏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技术内容也并非显而易见, 部分技术缺陷或隐性瑕疵可能需要长期的运行才能显现。因此, 当事人在检验期过后提出的质量问题, 如确属不易发现的隐性瑕疵, 也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 公平的确定责任。

(四) 调试、运行记录等

调试是使用各种手段对技术成果进行查错和排错的过程, 调试记录包括各种技术参数和技术细节, 直观的展示了技术成果的交付过程。运行记录是技术交付以后的运行和使用情况记载, 是对技术成果进行实践检验的直接反映。调试、运行记录是认定技术成果交付情况的重要依据, 法官应在认定调试、运行记录真实性的前提上, 通过记录对技术成果的交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技术上的还原。

三、技术合同履行判断的基本思路

技术合同履行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审查判断的特殊性。司法实践中应当充分运用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结合技术合同的自身特点, 探寻解决该难题的规律和方法:

(一)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讲信用、恪守诺言, 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技术合同中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 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而接受技术及服务的一方由于技术及信息上的劣势, 很难与对方进行公平有效的协商。通常导致技术合同的重要内容缺失, 履行方式和质量检验条款约定不明。例如技术转让方保留一些必要的关键技术信息, 和对方约定不科学的质量检验条款, 确定过短的质量检验期, 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这时需要法官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及技术成果的特性对合同进行合理的解释, 甚至以显失公平为由对合同条款进行适当变更。

(二) 尊重科学规律

技术合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产物。熟习法律知识是法官所长,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是每一个法官遵循的审判原则, 我们不怀疑法官在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时对于法律的正确运用。但对于技术合同纠纷而言, 应当同时融入自然科学的思维, 对技术事实进行认定时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案件的裁判要符合科学规律, 技术事实的认定不能与科学原理相违背。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认定某一个质量问题是属质量瑕疵还是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某一技术信息属于整个技术方案的必不可少内容还是属于附加信息等, 均要与该学科的科学原理和基本知识相吻合。尊重科学规律是技术合同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 以法律和科学规律为准绳, 是审理技术合同纠纷应当遵循的准则。

(三) 正确认定不适当履行

技术合同的履行是技术成果的交付, 无论多么前沿的技术, 总是人类科学探索史上微不足道的一环, 正如我们回过头看看20年前的所谓尖端技术, 放在当今又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技术总是不完美的, 总是在追求完美的途中。而技术合同的履行, 总是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缺陷, 当面对这些缺陷时, 法官首先应当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从缺陷产生的原因、缺陷对整个技术成果带来的后果、缺陷能否解决等角度妥善认定其性质, 明确这些缺陷是属于质量瑕疵还是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是构成不适当履行还是根本违约。

(四) 综合判断

技术合同履行往往不能根据孤立的证据作出有效的判断。如前所述, 即使是合同履行符合质量约定, 或者已经通过当事人验收, 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技术合同履行判断如同技术合同的履行,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考量过程, 法官在判断技术合同是否得到履行时, 应综合质量条款、验收结论、调试运行记录等因素, 安装技术成果本身的科学规律, 进行综合的评判。

参考文献

[1]严明.技术合同签订与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青海科技, 2005.6.

[2]丁长娟, 张徐斌.浅谈技术合同中的风险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 2008.18.

[3]宋福元.技术合同保密条款与管理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年.

篇4: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引发的争议

被告:四川省某建材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案情

甲方发明了一种生产仿古、仿欧浮雕系列产品的技术,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3115**14号,但至诉讼结束时未被授予专利权。1999年9月26日,四川省绵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过鉴定,授予甲方该项技术为“绵阳市1999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乙方得知此消息后,为了使用该项技术生产此种浮雕系列产品,曾多次派出厂长、技术员和法律顾问对甲方生产的浮雕产品及其技术,以及该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3个多月的考察、论证,并和甲方草签了两次合同。至1999年11月18日,双方在绵阳市签订了由甲方将其发明的浮雕系列产品技术转让给乙方生产的联合生产浮雕系列专利产品合同书(以下简称联合生产合同书)。

该合同书约定:甲方将浮雕系列专利产品技术传授给乙方生产;该项专利技术价值人民币18万元,作为甲方与乙方联合办厂的投资;乙方每年向甲方交定额分成费,第一年2万元,第二年2.5万元,第三年3万元,期满后重新修订,交费时间为每年6月交一半,12月交清当年全款;乙方在接受该项技术前,应向甲方支付技术培训费、培训材料费、技术使用费4万元;乙方长期在甲方处购买模具,所购模具只限自用,如出售,按泄密条款处罚;甲方在收到4万元后,为乙方安排培训学员1至3名,让学员能够独立操作学会为止,并提供技术资料;合同履行期限从200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该合同还对违约责任作了规定。

合同签订后,乙方于2000年11月24日向星河建材公司支付了合同约定的4万元费用,甲方向乙方提供了专利申请号为93115**14号的浮雕产品生产技术资料,并于同月28日起到12月下旬,两次派出技术厂长对乙方的学员进行了培训、指导,还作了产品生产示范。此后,甲方应乙方的请求,于12月29日又派出两名技术人员到乙方操作指导生产20天左右。乙方从2001年1月至5月间进行了试生产,并将部份产品出售,其中部份产品返销给了甲方,甲方为此多付出434元的货款。在此期间内,甲方向乙方提供了价值16270元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

从合同签订后至提起诉讼时,乙方除支付培训费4万元外,7.5万余元,产品销售收入5853.15元,还未使用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价值8100元,现库存积压产品6.8万余元。

2001年6月13日,乙方以甲方为被告,向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双方合同签订后,向被告甲方支付了4万元的费用,但甲方未按合同履行其义务,培训不负责任,对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置之不理,致使乙方于2001年4月23日被迫停产。此后,乙方派人前往被告甲方处主动协商解决,被告甲方借口技改工作忙而不谈此事。5月23日,乙方为减少损失,再次函告被告甲方要求提供一种模具,被告回信称未付清款项之前无法提供。

被告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足一个月便收回,以后再未提供,而且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被告的严重违约行为给乙方造成了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要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技术培训费4万元,赔偿损失2万元,给付违约金1万元,并解除双方的联合生产合同关系。

甲方答辩称:从合同签订时起至2001年5月23日,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原告的浮雕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怎能说甲方提供的技术是假的和骗人的呢?乙方接到技术资料后,很快掌握了生产技术,还曾带着修改后的技术资料到甲方进行技术反培训。甲方未曾收回过交给乙方的技术资料,乙方还在5月份又从甲方领回一份新技术资料。

2001年1月9日,乙方将其生产的100张浮雕门板产品送给甲方,验收合格的就有69张。乙方的主要目的是想拒付已经到期的分成款及16000余元的模具款。因此,请求驳回乙方的诉讼请求,付清所欠的模具款及多收乙方的货款,乙方不得再生产该产品及类似产品。

审判

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实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该合同虽是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的,但被告甲方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科技发明专利,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原告乙方,并以18万元的价值作投资,与原告乙方联合生产,被告甲方的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故该合同无效。对此,被告甲方应承担主要责任。原告乙方对该转让技术未认真审查,即盲目投资生产,以致造成损失,也负有一定责任。原告乙方要求解除合同的理由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七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院于2001年8月19日判决如下:

一、双方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无效。

二、被告甲方退还原告乙方已支付的4万元培训费。

三、被告甲方赔偿原告乙方经济损失74291.38元(含扣除被告多付原告的货款434元),原告乙方将未使用的和不合格的模具退还被告甲方。

宣判后,甲方不服,向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判决错误,本案合同应为有效合同。乙方应向我方支付模具款、超付的货款和到期应交纳的分成费。

乙方答辩称: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且该技术是假冒的专利技术,故合同应当无效,一审判决正确。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甲方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非专利技术成果,与乙方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达成的,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先后派人去原告厂进行指导,协助生产,乙方将所生产的产品予以销售,说明乙方已掌握了该项技术,甲方培训、指导义务已经完成,而乙方却未按约履行其支付费用的义务。由于乙方的违约行为,故该合同应当终止履行。乙方应向合同约定向甲方支付到期的分成费和甲方提供的模具款,并退还甲方多付的购货款。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处理不当,甲方上诉理由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于2001年11月至6月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法院判决。

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终止履行。

三、乙方支付甲方2001年1月至6月的定额分成费1万元。

四、乙方支付甲方模具款16270元,返还多收的甲方货款434元。

五、乙方返还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得再擅自使用、转让该项非专利技术成果,并负有保密义务。

评析

本案一、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一致,而且也均认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实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但处理结果却截然相反。一审法院认为,甲方是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科技发明技术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乙方,此行为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故该合同应为无效。二审法院认为,甲方以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非专利技术与乙方签订的合同,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合同。此间的分歧,应在对一方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名为专利实施许可的合同,是属欺诈行为,还是属合法行为的认定上。

从认定合同效力的要件来看,根据《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关于“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了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合同,则该合同无效。然而,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不属以非专利技术冒充专利技术的行为。在此种情况下,技术转让方提交的是专利申请号,而不是专利证书,因此,对方当事人应知这属尚在审查过程中的专利申请,而不属已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技术转让方的这种行为如实反映了转让技术的真实法律状态,就不能说是欺诈。也正因为如此,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2日,(2001)6号《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4条第(5)项规定,在按照《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及《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审查确认技术合同的效力时,不得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理由确认技术合同无效。本案的情况正好符合该规定的条件,因此,不能确认甲方对乙方实施了欺诈行为,从而确认合同无效。该合同是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协商过程,受让方对该项技术经过了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后,双方自愿签订的,这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据此,二审法院的认定是正确的。

篇5:合作开发合同与其他合同的区别

合作开发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共同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就其合同涉及的技术一般是在订阅合同时双方都尚未掌握的,不是一项成熟或基本成熟、直接可以使用的技术。而技术联营合同则是一方当事人以技术为邮资,与另一方当事人签订的联合生产经营的合同。这里的技术一般是一方当事人已经掌握的,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专利技术或者非专利技术。

合作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与开拓未知的技术领域、解决新的技术课题紧密联系的。所以合同中应对风险责任、技术成果的分享与使用作出明确的规定。而技术联营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则重点体现在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经营风险上。

篇6:合作技术开发合同的效力

第一,按照约定进行投资,包括以技术进行投资。这是合作开发各方当事人最基本的义务。这里所称的投资,是指当事人以提供资金、设备、材料、场地、试验条件、技术情报资料、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方式,对研究开发项目所作的投入。

第二,分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合作开发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进行研究开发的权利和义务。各方当事人应依合同约定的分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

第三,协作配合研究开发工作。合作研究的各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相互协作配合,以保证研究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各方当事人应依诚实信用原则,对合作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以及对方提供的相关情报资料承担保密义务。如果当事人没有诚实信用地履行上述的法定或者约定义务,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一,合作开发合同的任何一方违反合同,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者失败的,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篇7:技术合同的特点

1.标的形态的特殊性

技术合同的标的是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创造性劳动的技术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作为无形财产脱离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可以表现为某种信息,如科技资料、图纸、磁带,还可以表现为某种实物或智力劳务,如样品、试验产品、科技咨询和服务等。因此,技术合同的标的,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确定技术标准、内容、范围和要求,并对关键的名词、术语作出解释。

2.标的价格的特殊性

技术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劳动消耗总量。任何一种新的技术成果都是人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产物,也都离不开物质投入和智力消耗。然而,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技术成果的价值和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本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少量的投入可能获得较大的成果,较大的投入可能反获得较小的成果,甚至失败。再者,技术商品的开发属于一次性劳动,无法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它的真实价值。二是技术商品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好的技术其价值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双方约定技术商品价格必须在考虑成本因素、技术含量、市场需求状态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双方当事人慎重协商确定。

3.合同履行的特殊性

技术合同中的技术转让是一方允许另一方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他所拥有的技术,实际上是技术许可,这与其他合同履行中的“交货”不同。技术合同的履行往往产生与技术有关的其他权利归属问题,如发明权、专利权、科技成果权等的归属问题,而其他合同的履行则没有这类问题。

技术合同有其特殊的履行原则。如果一项技术开发超过研究开发方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合同义务就无法履行,强行履行会给委托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技术合同当事人就不应强行要求适用“实际履行”的原则。

篇8:BT模式合作合同的思考

BT是Build-Transfer (建设—转让) , 其含义是指政府通过与投资者签订特许协议, 引入民间资金实施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项目建成后由政府按协议回购。在合同谈判时, 常常将BT模式与带资承包混淆, 其定义与内涵是有所不同的。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作为BT模式的项目业主, 由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方式或经法定程序选择投融资人, 由融资人组建BT模式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 由项目业主按合同约定支付回购价款回购项目。而带资承包是指建设单位未全额支付工程预付款或未按月支付工程进度款, 由施工企业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工程款, 当带资施工到约定工程款时, 再由发包方支付款项;所签合同性质及内容不同, 在BT模式下, 投融资人与项目业主之间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 签订的是BT投资建设合同, 合同中包括融资、建设管理、工程施工、验收移交等内容。带资施工承包模式中, 双方签订的是建设工程合同, 合同的主要内容就是工程施工;职责和范围不同, 在BT模式下, 项目业主一般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 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前的报批和征地拆迁, 选择融资人和监理单位等各项工作。融资人负责项目的融资和建设管理, 如筹集建设资金, 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等项目实施单位, 并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建设管理工作, 工程竣工验收以后按合同约定的相关程序将项目移交, 负责质量缺陷责任期内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商保修工作的管理, 最终从项目业主那里得到该项目的全部回购资金。在带资承包方式下, 项目业主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 从工程项目的前期构思、策划和组织工作, 直到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竣工交付使用为止。承包单位只负责按合同约定的承建工程范围和内容进行施工阶段的工作。建设资金的筹集与支付方式不同。在BT模式下, 项目业主只负责筹集和支付按合同约定的工程项目竣工后的回购资金;融资人则要负责筹集并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资金, 要向工程承包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等规定款项。在带资承包模式下, 业主只负责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部分资金, 其余资金则由承包单位垫资施工, 不负责全部建设资金的筹集。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不同。在BT模式下, 项目业主只承担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一些责任与风险, 进行项目的宏观管理;作为融资人不但要承担建设期间的建设管理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工期、造价以及融资风险, 还要承担不能及时得到回购资金的风险。

总之, 中标单位执行业主职能, 从资金筹措、相关手续、委托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现场管理、竣工验收, 直至项目移交全过程管理。合同签订后承担建设期间的建设管理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工期、造价以及融资风险, 还要承担不能及时得到回购资金的风险。通过对项目的前期策划、精心运作, 在完成合同约定质量前提下, 力求管理利润最大化是我公司的任务目标。

一般BT项目规模较大。近年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机械成本的波动都比较大, 而这三者是影响建设成本最主要的因素, 是“时间风险”。同时, 潜在因素也要考虑, 政府能否到期回购、能否按时点支付进度款、为项目提供必要担保、政府人员调整 (换届) 等。在防范投资风险方面, 首先, 加强政府信用度调查。政府信用是投资者参与BT项目投资建设的基础, 既是强化投资者投资信心的保障, 也是投资回报能否顺利实现的保障。第二, 政府利益让度承诺。相对于其他具有投入产出功能的企业, BT项目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 在各种利益上作出相应让度, 实施有利于项目投资的项目管理政策、财税优惠与补贴政策、货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对项目运作中的风险事项如风险范围、风险承担责任方、预防风险成本等做出合理界定并适当负担, 以消除BT项目投资者的顾虑, 切实降低项目投资风险。第三, 政府担保。BT模式运作的前提是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回购项目并投入运营, 这要求政府财税资源比较充足, 否则BT在回购环节上存在着巨大风险。因而, 政府应以其现有的财税资源作为担保, 确保项目的顺利回购。第四, 商业保险。为BT项目建设投保商业保险是防范非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因而, 无论是政府或是BT投资者都应非常重视商业保险的风险防范作用, 并充分运用以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建设工程一切险宜由BT项目公司投保, 以此防范项目建设中的不可抗力风险。

一个BT项目的成功运作, 贯穿于合同签订、项目计划、风险应对、团队组建、工程实施、质量、资料管理、移交业主全过程。

对于潜在风险应对措施:首先, 要强化合同风险, 对项目涉及到的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项目定价、取费标准、设计变更、融资费用、材料价差、计价依据、付款时点、违约责任、担保方式等要有明确约定。其次, 规避回购风险, 在合同中约定回购风险措施, 要求业主提供足额的回购担保, 尽量是物权法意义上的担保。再次, 依据现有建筑法和合同约定的规定, 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应及时办理分包手续, 需要公开招标的, 编制标书。与太原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人员沟通, 依法公开进行招投标工作。编制标书设定条件时, 紧扣BT合同, 原则上要求分包承诺的条件应该比BT合同更优惠, 以减少风险和预留空间。

组建一个廉洁、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 这是项目成功的因素。先说造价:一个建设工程“整个工地都是钱铺出来的”, 这句话足以体现预算的重要性。做预算不难, 做好了就不容易, 难就难在经验积累上。预算是算钱的, 财务也是算钱的, 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财务不能有一分钱的差, 预算可以有非常大的差。一般认为, 3%~5%以内就算准确。同一图纸做三次预算, 总造价一定是不同的。专业工程师的职责是对本专业工程管理、质量、进度、投资进行管理;审核施工单位提交施工组织设计、负责组织现场质量, 分部、分项指令验收, 核签工程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单、核签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报表和竣工报表, 收集、提供工程索赔事宜的原始资料和处理意见等工作。

外联工作对成功实施项目也很重要。设专人负责外部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 及时了解各政府机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 对设计院的设计变更、业主的技术变更及时请业主书面确认。要求建设方及时出具合法手续办理规划、报审等建设期间手续, 协调煤气、热力、给水、供电等单位, 委托项目配套接入设计和实施, 办理竣工验收、规划验收等工作;项目计划, 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是建设期间的主体, 组建精干的管理班子、选择过硬的施工单位、委托严谨的监理单位, 是BT项目质量的保证。

对于本BT项目建设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 规模大周期长。原则上锁定资金、技术、设计、施工各方面有雄厚实力的公司, 要求分包承诺的条件应该比BT合同更优惠, 以减少风险和预留空间。材料分包可减少业主资金压力, 还可适当降低施工方相应取费。选择下游分包商、供应商时要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 最好能签订战略联盟协议, 这样可以延长应付款的周期。在保持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拉长资金链, 同时确保资金链的安全运行。

实施方案, 对BT项目宗地四邻关系确认、了解项目内三幢建筑停工原因、规划用地和相邻待征土地权属关系, 如规划绿地、东侧两块商业用地是否出让, 对东西两侧暂未开发土地我项目能否在建设期间临时占用 (租用) , 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排污对周边单位、村落有无影响, 是否会受阻拦施工等, 前期要了解有无存在争议的拆迁物或构筑物。如有潜在问题, 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 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要影响全面开工。对我公司而言, BT项目合同签订后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于政府承担的风险。开工令就是百米起跑线上的发令枪, 启动就要尽快完成投资计划。这一点对项目决策来说至关重要。质量风险主要出现在项目的实施和转让过程中, 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施工单位良莠不齐, 分包严重的工程往往也是质量问题较多的工程。严格选定分包队伍, 对分包商的承接能力、技术力量、施工水平、设施设备、管理手段等严格把关, 一个项目大致需30家单位共同施工实施方可完成, 优化施工顺序和管理流程, 减少分包商之间、分包商与项目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杜绝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和意外发生。建设期间, 项目部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进行控制, 并且进行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工序验收签认工作。同时作为第三方见证的监理公司的质量职责和权限必须进行明确划分, 从而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 既要全面覆盖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 又要设置好相互的质量管理接口。强化我方技术力量、管理手段, 将工程质量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资料管理, 收集保存工程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施工合同及有关分包合同、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前期工程经济签证、洽商、补充协议、有关技术资料、会议纪要。做好隐蔽工程、节能工程的影像记录。随着工程的进展随时备齐后续相关资料, 为工程验收、工程结算服务。

参考文献

篇9:怎样签订技术合同

先来看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法院最近审结的一起技术合同纠纷案。

王刚(原告)2002年花学费14000元参加了制作大棚骨架的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张海涛(被告)决定购买王刚的技术。双方协议约定:王刚将制作大棚骨架的原料、设备及技术卖给张海涛,价格为32000元。张海涛在生产出成品后10日内一次性付给王刚24000元,剩余款项于30日内结清。

协议签订后,张海涛付给了王刚7000元定金,随后投入生产。产品很快问世了,可到了议定付款日,张海涛却拒绝付款。其理由是,按照王刚的技术,自己并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张海涛称,自己生产出来的骨架是方形的,而王刚传授的技术是圆形的,方形骨架是张自己研究的结果。王刚无奈之下,将张海涛告上法庭,要求其给付剩余的款项。王刚则认为,无论圆的还是方的,技术是一样的,不过换个模具而已。

法院经庭审认为,王刚转让给张海涛的大棚骨架技术无可行性论证、原始设计和工艺文件。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驳回了王刚的诉讼请求。王刚不服呼兰区法院的判决,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冯律师表示,由于对王刚的技术及其与张海涛的合作细节不清楚,无法对判决结果做评论。不过很明显,当事双方至少在三个关键环节出现了不应该有的疏忽。

首先,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培训学来的技术,是不能“卖”或“转让”的,因为能卖和转让的,必须是自己享有使用权和转让权的技术,如自己享有专利权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诀窍(未申请专利或正在申请但尚未通过的,如祖传秘方、绝活等)。而王刚提供的技术,自己对其只享有使用权,并不享有转让权,他能提供的仅仅是技术服务。双方需要签订的是技术服务合同,而不是技术买卖合同或技术转让合同。

尽管错用合同名并不必然导致纠纷和王刚败诉,但事先明确合同性质,熟知不同性质合同中,当事双方常发纠纷种类及合同常见漏洞,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纠纷发生。

其次,在协议中,没有对技术细节进行必要的描述。

譬如其材料、生产设备及条件、工艺流程以及产品在外观(如圆的、方的)、性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一旦产生纠纷,技术受让方(接受技术服务方)拒绝承认技术转让方(技术服务提供方)技术(技术服务)的有效性,后者将很难拿出有力证据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第三,协议中没有明确和细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王刚有义务保证其大棚骨架技术的成熟可行,并将其完整地传授给被告;而张海涛有义务按约定时间和数量付给王刚报酬。还有一些细节,譬如:在将大棚骨架技术传授给张海涛以后,王刚是否有权利继续使用该技术,或者用其为第三方服务?王刚的技术不成熟导致张海涛经济受损,张海涛学会技术后却不按约付款,该怎么处理?这些,都没有明确约定。

篇10:的工程技术合同

一.标的内容:

(一)甲方委托乙方对工程进行施工。 为结构,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厚度米。

(二)乙方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要求认真进行施工。

(三)乙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加快工程进度,及时交付使用。

(四)甲方应及时支付工程款项,以确保工程连续不间断实施。

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一)履行期限: 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地点:工程现场。

(三)方式:由乙方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至工程现场服务。

三.主要协作事项:

(一)甲方应负责解决以下问题:

1.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和有关建筑(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图纸资料以及使用情况资料(包括设计变更图及使用功能变更情况)。

2.根据乙方按照规定的检测指标(以原图纸设计为标准),协助乙方对原建筑(构筑)物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对监测不合格的部位,以及施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需要进行加固后,才能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加固费用由甲方承担。

3.为乙方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场所。

4.现场达到三通一平,并将电源、水源直接接通至施工现场。

5.在施工过程中,由甲方负责提供施工场地,协调处理相邻关系以及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影响施工的事宜。由此因素影响而不能正常施工,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窝工费。土方需外运的,费用由甲方负担。

(二) 乙方应负责解决以下问题:

1.对原建筑(构筑)物进行检测、鉴定、以确定是否可以按要求施工。

2.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提出这个整改建议等。

(三)其他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随时协商解决。

四.完工标准:

五.技术情报和资料的提供及保密:

本技术为乙方科研成果,甲方有负责保密的义务。

六.技术成果的分享: 本项技术成果为乙方所有。

七.验收标准和方法: 该工程竣工后,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验收。价格及其支付方式: 本工程费用元。合同签定后7日内甲方向乙方预付工程款的40%,(结算时抵作工程款);工程进度达50%时再付工程款额的50%;工程完成经双方验收合格后3天内,一次付清全部余款。

八.违约责任及仲裁:

1.乙方未按合同规定日期竣工,以竣工日期计算,每逾期一天按工程总造价(总造价)的万分之五支付给甲方违约金。

2.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拨预付款及进度款,每逾期一天按工程总造价(总造价)的万分之五付给乙方违约金。

3.施工时因乙方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未按设计要求施工,乙方无偿予以修复,以保障安全使用。

4.甲方应如实提供原始资料,如因资料不实而引发的事故,责任由甲方自负。

5.甲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向乙方支付工程款项,而造成的窝工,甲方应按照实际每人每天35元向乙方支付窝工费。如因此窝工累计5天,乙方有权停工。停工后再开工,甲方应向乙方支付进场费用。

6.工程完工后,乙方应向甲方提出书面通知。甲方接到通知后在5天内应组织工程验收。如果5天内甲方不能及时进行验收,按工程验收合格处理,并以通知发出的第5天为验收合格日。

7.本合同若发生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提交有关部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事项:

1.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召开甲乙双方领导会议,及时解决问题,加快工程进度。

2.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条款与本合同有同等效力。

3.在开挖地槽后,如发现地基存在地耐力不足或局部存在软弱等不利地层(如新基础以及行走地基范围内存在古墓、古井、古池塘、古河道、孤石、下水道沟、井等障碍物),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需求,增加的处理费用由甲方承担。

4.本合(工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工程完工结清工程款后失效。

十.补充条款: 如遇不可抗拒因素或其他外部原因,不能按规定正常施工,工期相应顺延。

甲方:

乙方:

签定地址: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上一篇:国际母语日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六年级家长评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