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教子

2024-04-16

陶母教子(通用5篇)

篇1:陶母教子

陶母教子

陶母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以教子有方、宽厚待人著称,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市南村(今新干县金川镇),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从小跟母亲学习纺纱织布。童年时的陶侃贪玩,读书不用功,湛氏用织布梭子启发陶侃,使其明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道理,陶侃从此非常珍惜时间,发奋苦读,终于成才。

一天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没有什么招待朋友,心中焦虑。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你的朋友。她悄悄剪下头上的长发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喂范逵的马。范逵事后感叹:“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经人引荐去外地做官,临走时,湛氏拿出一个包袱给陶侃让他带上。陶侃到任后打开包袱,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土布(俗称“河布”),陶侃领悟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后来他在仕途上不负母亲所望,做到正直为人,清白为官,世代赞誉。

陶侃在寻阳做鉴察鱼梁官吏时,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送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益,反而增加我的忧虑。”

教子惜阴、截发筵宾、送子“三土”、封坛退鱼乍等陶母教子故事,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展示了古代贤母湛氏善良敦厚、正直无私的高尚品德。陶母教子故事,从魏晋开始流传至今,在其故里新干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

篇2:陶母教子

原文

陶公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据《世说新语》改写)

译文

(晋朝人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陶公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他)曾经把一坛腌鱼赠送给母亲。母亲说:“这是哪里来的?”使者说:“是官府所拥有的。”母亲将腌鱼封好并且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还增添了我的忧愁啊!”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1陶公:对陶侃的尊称。陶侃,字士行,晋浔阳人,陶渊明的曾祖。

2少时:青年时代。

3作:担任,任职。

4鱼梁吏:主管河道渔业的官吏。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土石横截水流,留一缺口,让鱼随水流入竹篓一 类器具中。

5尝:曾经。

6坩鲊:坩,盛物的陶器。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7反书:回信。

8官物:公物。

9见:表示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见饷:赠送我。饷:以食物送人

10非惟……,乃……:不仅……而且……(文言文固定句式)。

11乃:却,反而。

12也: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境界

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启发

篇3:藤蔓教子

“爹,我听你的。”小藤蔓听话地说。

“好孩子!”老藤蔓欣慰极了,“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要想有出息,就要从修身做起,抬头挺胸向前看。”

小藤蔓精神十足地挺立着。

老藤蔓左瞅瞅右瞅瞅说:“歪了,歪了,朝我这边倾一点。对了,再倾一点……”

“爹,我觉得这样才是歪的。”小藤蔓争辩道。

“孩子,我是爹,听我的没错。”老藤蔓不容争辩地说。小藤蔓只好按他说的去做,并努力控制歪向一边的身体,不让自己倒下。

“太棒了!只要你持之以恒,赛过松柏也不成问题。”老藤蔓高兴极了。

在老藤蔓的鼓励与纠正下,小藤蔓越长越大,越长越高。终于有一天,他重心不稳,一头扑倒在老藤蔓的身上。老藤蔓无比悲哀地问:“我的儿啊,你怎么也像爹一样靠在别人身上生长啊?”

“爹,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小藤蔓自责地说。

“唉——”老藤蔓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见人就抱怨说,“我也想教好孩子,可他却不成器,我也没有办法啊……”

道理

篇4:陶母的教子智慧

教子惜阴

湛氏小时候尽管只受过一点启蒙教育,但深知读书的重要,因而省吃俭用,以自己纺纱织布的微薄收入供儿子读书。有一个下雨天,由于家无斗笠、雨伞,陶侃没法上学,便蹲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陶侃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甚是好奇。湛氏停下织布机,把小陶侃拉到身边,让儿子背诵刚学会的《增广贤文》。当陶侃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湛氏指着手里的织布梭子启发儿子,时光流逝就像她手中的梭、射出的箭一般快,使陶侃懂了珍惜光阴、用功读书的道理。从此,他发奋苦读,结果不负母望,成为栋梁之才。

截发延宾

湛氏拉扯着陶侃,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有一天,陶侃的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浔阳,见冰雪封道且又天色将晚,特来陶侃家借宿。可是家中拿什么来招待客人?陶侃手足无措,范逵也显得尴尬。湛氏连忙热情招呼客人?然后便转身去安排食宿。家中早已无钱买米。她趁客人们闲坐寒暄之际,毫不犹豫地将青丝剪下,编成假发卖与邻人,换回了米油酒菜。柴火和马料在这冰天雪地里也难寻觅,湛氏便撬下几块旧楼板当柴烧,把垫在床上的禾草席子拿出来切碎喂马。范逵感叹“有其母必有其子”,便向庐江太守张夔举荐陶侃做官。

送子三土

陶侃经别人引荐,去外地做官。赴任前,湛氏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教导陶侃,希望他做一个清正之人。湛氏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包袱递给陶侃,让他带上。到了目的地,陶侃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的土布。陶侃先是一怔,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湛氏用土表示,无论陶侃身在何地,看到它,就应想到家乡故土,要为故土争光。母亲的“三土”(土块、土碗和土布)深深打动了陶侃的心,后来他在仕途上果然不负母亲所望,做到了正直为人、清白为官,受到世代赞誉。

退鲊责子

陶侃在浔阳做县吏的时候,监管渔业。有一次,一个部下出差,要路过陶侃母亲居住的地方,陶侃便要他带一坛子咸鱼干送给母亲,让她尝尝浔阳的特产,以表孝心。陶侃的部下见到陶母,说明了来意,陶母问清了这坛咸鱼是公家的东西时,她拿过笔墨,写了个“封”字,贴在坛口上,对来人说公家的东西不能收下,并且请陶侃的部下带回去交给了陶侃。她还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母退还鱼干的举动,教育和影响了陶侃的一生。

篇5:鹤吊陶母的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hè diào táo mǔ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吊丧。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白鹤吊唁陶侃之母。指吊丧。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服鲜异,知非常人,遣随视之,但见双鹤冲天而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陶母教子】相关文章:

教子宝典05-17

《教子心得》06-20

家长教子范文05-16

谈古代教子04-24

教子育儿心得04-29

家长教子论文07-04

家教论文教子心得05-27

《芈月传》教子经04-07

谈古代教子范文05-21

家长教子内容范文05-27

上一篇:大家的的苦命星期天下一篇:【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专业】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