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报告

2024-04-10

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报告

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概况

2011年2月27日

根据省总工会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工作部署,下面我就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情况、劳动争议工作、法律援助工作、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情况

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要手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由于省总工会的重视支持,市总工会的强力推动,此项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开展。

2000年,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渐现多元化、市场化、复杂化的现实,省总适时提出开展工资协商谈判工作。据此,我们经过慎重思考,周密调研,选择了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工资协商试点,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形式的讷河市中医院,股份制企业讷河港进马铃薯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依安县塑料编织厂等作为工资协商试点单位,以上三个企业都是以年初职代会为依托和载体,在职代会上就工资,福利等内容进行协商讨论,从而签订协议,这是工资协商谈判的早期雏形,为以后真正意义,完善的协商谈判奠定了形式上、内容上的基础。

2003年,我们按省总工会部署和要求,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以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深入发展集 体合同的工作思路。确定2003年为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年。此后,我们以政策为保障、以典型为引路,以三方机制为平台。经历了规范试点、强力推进、全面铺开的发展过程,并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践中切实发挥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截止去年未,所辖区域企业数 1759户,500强(国内)企业数15户、覆盖职工数 6.9万人;所辖区域建会企业数5148户,覆盖职工数32.3万人;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用人单位数329户、签订集体合同数1571个、覆盖职工数18.7万人、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合同签订数392个、覆盖企业439户、覆盖职工8.81万人。总结多年来的工作,我们的感受是: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分类指导、各方联动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一是统筹部署,实施政策引导。2003年,市总工会确定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年初制发了《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年”活动的方案》,要求县(市)区局工会也相应开展工资协商试点工作。并就确定试点单位,培训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签订工资协议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规化和部署,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2004年市总工会确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的思路为:“夯实基础,摸索经验,稳固推进,逐步推广”。制定了《关于齐齐哈尔市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选择生产经营正常管理基础扎实,工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2005年以来,我们印发了《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责任人、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继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覆盖面。2006年 以来,我们以《集体合同规定》为指导,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形式印发了一系列指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政策文件。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指出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二是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推进。2003年,全市确定了首批企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试点。推出了县(市)、区及各类企业等各具特色的典型,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迅速扩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经过多渠道督促推动,全市九县七个区全部建立了各自所属的数量分别2--4户的试点单位,试点企业性质以私营,股份制等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市总工会也重点选择了8户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为市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开展工资试点工作。在工作部署的同时,我们深入试点单位具体指导,运用多种途径,强力推进。龙江县龙庆石化公司龙江分公司作为龙江县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在县总工会精心指导,县劳动局通力合作之下,2003年4月份正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签订了工资协议。其工作方案和合同书文本规范化程度较高,协商谈判程序公平。对全县及全市深入推行此项制度有重要的现实示范和指导意义。市总工会在“工会工作”上发专刊对龙庆公司工资协商工作经验进行了推广。此外,我市的龙沙区、建华区的试点企业都已经通过协商谈判同企业签订了工资协议,并且都已按工资协议履行。

2005年市总工会又把克山县作为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县区试点单位,把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大企业的试点单位,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深入开展。至此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初见成效。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在全省率先创立 工资协商谈判程序既(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分析计算、提出方案,集体讨论、形成共识,把握原则、据理力争,履行合同、验收求证),并在全省率先把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程序制作成声像光碟,得到了省总工会的肯定,并做为省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的声像教材。

根据工会维权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及全总省总推动沃尔玛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指示精神,2008年齐齐哈尔总工会积极指导推动外资企业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签订集体合同。市总工会同沃尔玛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所在地建华区总工会一道深入沃尔玛就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步骤、平等协商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程序等方面逐项进行讲解指导,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工会在参照沈阳集体合同版本的基础上,结合齐齐哈尔的实际状况,并广泛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基础上,形成齐齐哈尔店集体合同草案。2008年8月29日举行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集体合同正式签订仪式。此集体合同优越于法律法规或国内其他沃尔玛店的条款是:带薪年假方面时间长:如一位员工工作二十年,按国家规定可享受150天带薪年假,按沃尔玛公司规定可享受至222天带薪年假,多72天;女职工产假方面待遇高:女职工正常给予90天产假,难产增加产假15天,实行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产假至180天。其政策优于沈阳,沈阳市晚育增加产假60天。此项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是我市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建立集体合同机制并进行有效维权的成功探索。

三是提高素质,注重培训骨干。为了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更加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我们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工 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队伍,制定了指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所属九县七区总工会均建立了相应的协商谈判员队伍。通过定期例会制、分工负责制,信息传递制,职责汇报制度来协调和指导全市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为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我们加大了专业队伍的培训学习力度,采取单独办班,以会代训,参加省总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协商谈判员的素质。市总工会每年都把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列入培训计划,几年来,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除市总工会举办培训班外,各县(市)、区、产业工会及企业层层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迅速地普及工资集体协商知识。另外、我们每年还派人参加全总和省总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积极培训工作骨干、拓宽工作视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市总举办18期工资协商培训班。培训协商谈判员500余名;市总先后派158名同志参加省总举办工资协商工作的考察和培训,50余名县(市)区工会领导干部及协商谈判员参加省总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培训班。

四是整合资源,借助三方机制平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仅靠工会一家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企业代表组织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重大成果。几年来,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4年市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印发了《关于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家协会应承担的工作职责。2005年为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易于操作,并与我市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市总工会制订了《齐齐哈尔市 企业实作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明确了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责任,并就培训义务,协商原则,协商内容,协商程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试行办法》内容进行细致推敲修改后,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企业家协会联发形式印发全市,为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规范化指导。2007年,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印发的《关于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的意见》提出三方联合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开展、不走过场、扎实推进。此外,2009年充分利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2010年市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印发了《齐齐哈尔市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三年规划》以及《关于开展齐齐哈尔市集体协商百日要约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上述发文均确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保障作用。

二、近年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做法

1、坚持以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多年来,在抓好国有企业建制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区域性、行业性、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建制工作力度,用工资集体协商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根据非公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建制形式,努力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到工资集体协商中来。二是区别改制企业的不同情况,做好工资集体合同的改签、续签、重签工作,保证企业改制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同步进行,搞好工作衔接。三是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探索推进工资集体 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在对所属企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认真梳理、自查总结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工资收入这个事关职工核心利益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支持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上。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等事项,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依托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度。按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规定,市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密切配合,加强劳动关系三方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和措施,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认真把握《集体合同规定》、《黑龙江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齐齐哈尔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精神,突出重点,灵活开展工作。截止2010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范围继续扩大。今年,我们要求各县(市)区、产业工会在巩固原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确定新的工资集体协商单位,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面。

3、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指导集体合同体现量化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

齐齐哈尔市大企业多,集体合同基础工作好,但大部分合同没有体现职工工资具体增长幅度,时间一长,企业领导、职工都不重视,淡化了集体合同的约束力。我们认为集体合同作为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平台,要想有所突破,集体合同体现工资增长幅度是重要措施。只有体现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集体合同才能得到企业和职工的共 同关注。2008年我们深入基层,指导北方机器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虽然目前没有启动,但在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突破。齐重数控公司、二机床厂近两年也在集体合同中明确了年工资增长率,体现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现实效果,维护了职工的经济利益。

4、对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实行规范化管理。2007年以来,市总工会每年年初与各直属工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市总工会每年都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各县(市)区总工会考核目标,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坚持通报制度,履约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每个签约的企业要把合同的内容、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全部明确。建立由企业行政方、工会方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资集体合同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每半年对履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向职代会报告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制度。2010年初市劳动关系三方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的目标规划,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2010年9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黑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量化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工作指标。既到2011年一季度全市30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70%以上,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50%以上。

三、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几点建议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社会化的 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和做好此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既需要工会自身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也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集体合同工作的新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方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必须积极地参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建设,通过“三方机制”平台,密切联系,协同行动,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营造有利的工作氛围;必须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等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政府劳动监察结合起来,积极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工资集体协商执行情况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以形成多方联手运作,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良好态势。

2、要加大立法力度,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要加强立法,明确规定本市各类企业都应该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要内容,明确规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工资集体协商审查管理办法,建立工资集体合同履约的监督机制等等。通过立法,使实行工资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

3、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实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双方协商代表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水平,而且还要有相关知识。因此,要通过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协商代表的综合素质,为顺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人才条 件。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齐齐哈尔市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三年规划》的安排部署,今后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突出重点,规范管理、逐步实施,强化落实。

1、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引导支持基层工会主动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启动协商程序,积极促进与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围绕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和职工培训等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确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的内容。把开展集体协商要约的重点放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等五类企业上。

2、重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管理协会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基层工会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等事项,主动向企业方提出工资协商要约,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为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以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为切入点,扩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面。在非公有制小企业或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县级以下区域内,积极推进由区域工会组织或行业工会组织同相应的区域企业组织、行业协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扩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面,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拟在龙沙区、建华区选择部分试点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力求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4、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建立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建立和实行激励约束机制,把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履行作为企业评选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优秀企业等先进单位的必要条件,没有签订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领导人不能评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企业家。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中的作用。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情况

自2006年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的通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市各县(市)区、产业(系统)、市直企业积极响应,并坚持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企业“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截至目前全市70%以上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创建活动。全市共表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兵6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40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优秀组织单位20个”。实践证明,开展这一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也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的总体安排,立足齐齐哈尔市实际,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推动了“和谐齐齐哈尔”的建设。回顾几年多来的创建活动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融入全市大局,各方齐抓共推。在创建工作中,全市各单位始终坚持把创建融入到党政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纳入到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目标中去规划和部署,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社会化发展。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实施。成立了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领导小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创建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经过几年来的运作,基本形成“党政重视支持、各方合力推进、企业积极争创、职工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各县(市)区的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相继都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评选和表彰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的区还把创建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使创建工作的实施有了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二是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定期协商会议制度,研究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同时依托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在研究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时通力合作,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调研,一起论证,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市)、市直企业也相应成立了党政领导 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有效整合了创建工作资源,形成了共同推进的合力。三是强化舆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县(市)区两级每年都要对评选出的“和谐企业”给予隆重的表彰,重点宣传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典型示范加强引导,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齐齐哈尔日报》、《黑龙江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对齐齐哈尔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开展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职工文艺汇演等方式,吸引企业和职工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扩大了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职工参与率。

二、科学制定标准,严格评选程序。一是明确创建标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社会通行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考核标准》。该标准分10大类,57个小项,对遵守法律、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工会组织建设、女职工及未成年职工特殊保护情况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评选表彰程序。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不同时期的创建工作的重点,下发了《关于开展评选表彰齐齐哈尔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创建标准,既全面反映企业劳动关系各个方面的内容,又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便于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为了推动创建工作结合实际、有的放失,各基层单位在参照市级和谐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 了县(市)区级和谐企业的评选标准,逐步形成了市、县(市)区分层级的和谐企业评选标准。为了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体现创建工作的严肃性,激励被授予“和谐企业”称号的单位保持荣誉,我们还按照“企业申请、验收考核、动态管理”的要求,进行能上能下的科学管理,开展“回头看”活动。

三、突出创建特色,彰显创建实效。创建工作开展4年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民主管理、社会保险等各项制度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收到党政、企业、职工、社会多方面满意的实效,并且围绕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同时期突出了不同的创建特色,着力解决企业与职工共同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力求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市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开拓进取,把握重点,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劳动争议工作

一、劳动争议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工作。随着企业改组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维护改组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日益繁重。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劳动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预防工作,进一步融洽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394个,其中市直属企业调委会33个,区属企业调委会772个,县属调委会392个,系统调委会197个,调解员3515名。经市、县(市)区工会两级培训获得调解员资格,持证上岗约2319名,占66%,经省总工会培训人员为197人,市、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获省培训资格证书的87人。未获得上岗证人员主要是由于人员变动造成的。几年来,全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处争议2117件,调解成功1759件,调解成功率达83%,较好地维护了劳动争议双方,特别是职工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组织制度建设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规定,市总工会首先把建立、健全改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各改组改制企业行政、工会依法尽快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联合发文,检查、督促、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到目前为止,改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覆盖面达95%以上,保证了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企业已由单纯的劳动争议调解发展到由企业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完善的监督体系。

三、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

一是市总工会源头参与改革改制工作到位、依法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市总工会是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并且是国有企业产改方案联合指导组、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推进组、分离办社会推进组成员。我们与市经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起草了“齐齐哈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国企改制过程中,企业职工安 臵、分流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的建议,并得到了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同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改制的相关政策。为给基层工会提供改制的相关政策依据,切实维护基层工会与职工的权益,我们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黑政办发„2006‟46号文件的通知“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企务公开作用的意见”等汇编整理,以《齐齐哈尔市工会工作》形式印发专刊,供基层工会学习、应用,让职工了解企业改制政策,避免改制中职工被动承受,茫然无知状态,维护了职工自身权益,有利改制健康、有序地进行。此外,市总工会还制发了《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关于在企事业单位改制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挥民主管理作用的意见》,从源头参与、落实工会职权,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切实在改革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检查、规范改制企业的厂规厂纪,消除可能造成劳动争议的隐患。由于部分改制企业多年来制度不完善,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这些企业厂规厂纪的不少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2008年我们对市区20家企业的厂规厂纪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有2家,占10%。这些厂规厂纪存在程序不完备,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随意处分职工、扩大处分种类、滥罚款;对职工处分,不按规定程序进行,随意性很大等等。这些都给劳动争议的产生留下了隐患。为此市总工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部分企业厂规厂纪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预防突发性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政策宣传与劳动关系矛盾的化解上,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工会工作的意见》,参与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关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推进企业改组改制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改制政策,使改制企业职工的安臵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举办改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宣讲劳动法律法规、改组改制政策,起到了较好效果;四是市总及时接待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咨询。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市总每天接待10人次以上。同时,针对发现的难点问题,我们及时深入企业现场解决,如市造纸公司在进行企业改制时,多名职工到市总进行过咨询,我们把主要问题都记录下来,进行分类,再派人到该企业进行协商解决,使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法律援助工作

去年年初以来,我们加强了职工法律服务援助工作,完善了齐齐哈尔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职接待人员,每周五个工作日在帮扶中心窗口接待职工群众,并聘请市司法局鹤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全市共设立法律援助机构16个,其中与帮扶中心合署办公的13个;法律援助专兼职干部21人;全年共受理案件17个,己全部结案;提供法律咨询253次;代写文书48份。我们还注重指导基层法律监督工作,在基层工会设立了1412个监督组织,他们对 上负责,对下很好的履行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

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

一、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基本情况

按照全总、省总的要求,在省总的领导、指导下,我们是1999年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全市办理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企事业单位有3878家,其中2001年前办理的有645家。基本上是正常经营的企事业单位全部办理了登记(当时很多国有、集体企业没有正常经营,停产、放假有几个留守人员)。

二、开展工作情况

首先,为使工会法人资格登记规范、有序,市总工会及时转发《黑龙江省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办法》、《关于基层工会法人资格变更登记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其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齐齐哈尔市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规程》。这个规程对工会法人登记范围、申请登记工会法人资格应具备的条件、申请登记的程序、变更、注销登记、年检制度等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再次,建立了市、县(市)、区、产业局工会法人资格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市总工会设专人负责,分类管理,装订、打印成册。各县(市)、区、局也对本系统工会法人登记情况登记备案。第四、严把登记审查环节。一是具体工作人员严格按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五项标准审查。二是与财务部、经审办(经费)沟通情况、及时掌握登记单位相关经营运行状况。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与市工商局联合发文,规定企业年检须有工会法人登记证,改制企业办理新的注册手续须先办理工会法人登记。08年以后,县(市)区建会数量明显增加,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量大,外县(市)区路途远,基层工会办理工会法人资格登记证很不方便。经请示省总工会并经市总工会领导同意,决定将县(市)区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由县(市)区总工会办理。并就此项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县(市)区总工会对此项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购臵设备,并设专人帮助、指导、督促所属基层工会做好法人资格登记工作,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要严格按照《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办法》 开展工作。二是县(市)区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统一规定的代码编制本辖区内工会法人资格证书的编码、编号,并作好登记工作。三是县(市)区为基层工会办理法人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根据《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法》规定,工会法人资格审查登记工作所需费用在本级工会经费中列支。多年来,通过上述一系列认真细致严谨工作,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作为明确基层工会法律地位的必要形式,在推动工会组织依法治会,推进工会法制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我市工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民事、经济等法律行为,协调劳动关系和在企业转机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2: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报告

开展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思考

根据县工会关于对全县基层工会工作情况调研的要求,县工会民官合同部于上周在王主席的带领下对本县曲阳桥乡和北早现乡的工会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通过走访企业职工、深入村街等形式,掌握了比较全面的资料,结合我们日常工作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基本情况 我们正定县辖9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共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907家,覆盖职工72174人,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102家,各类私营民营企业528家,机关事业单位230个。今年以来,我县有650家企业参加了要约行动,覆盖面100%,其中514家是工会提出要约,136家为行政方提出要约,487家企业签订了工资专项合同。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除停产半停产亏损外,全部签订了工资专项合同,私营企业中有385家签订了工资专项合同。从总的情况看,县城内企业要好于乡镇企业,主要表现在小型民营企业上,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村街,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其合法权益特别是工资收入难以保障,如:职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不能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等等,而且这些企业的经营有很多的随意性,更加增加了管理的难度。08年,随着《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在今年1月1日的颁布实施,根据这些情况,我县尝试在乡镇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的推行,如在新城铺镇、北早现的行业区域性工资合同签订等。总之,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全部都高于我省最低工资标准,使职工收入合理增加,劳动关系稳定和谐,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做法和经验

1、深入扩展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让更多职工群众享受实惠 由于我县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缺乏主导产品,而且绝大部分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低素质简单劳动来维持的,低素质、简单劳动带来的首要问题是职工收入普遍偏低。而且是随着企业改制,民营和私营企业在县域经济成份中,已占主导地位,企业以降本增效为目的,想法设法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成为新的矛盾,并且日益突出,企业工资增长不快,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够。一方面挫伤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2008年,我们正定县总工会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切入点放在服务正定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和维护最广大职工最核心的权益上,在乡镇企业全面开展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资,并且把这项工作写入了年初的目标责任状,作为考核乡镇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县北早现乡板材家具加工业比较集中,而且规模普遍较小,在今年的要约行动中,我们把签订家具加工业的行业性合同作为重点来抓,规范了小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运转,企业职工工资平均比去年提高21%,企业老板和职工都比较满意,真正实现了“共建共享”,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2、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工参与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河北身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省市工会有关文件要求,今年3月20日,我县举行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启动仪式,并经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共同研究制定印发了实施意见,对开展要约行动的范围、形式、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为确保这项工作的实效,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健全组织。县委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吕素维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周雪军、县政协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李吉成任副组长,由县总工会、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纪检、组织、宣传和财政、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副职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工作开展奠定好领导基础。二是搞好发动。在3月20日的全县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启动会上,对全县各乡镇、系统、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出了详尽的安排部署,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东才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对我县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县委吕书记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召开全县百人以上私营企业工会主席工作会议,学习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并对各单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了培训,使与会单位提高了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四是摸清底数。召开全县知名企业老板经理座谈会,会上征求大家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各位老总提出的问题,澄清了大家的模糊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五是源头参与,充分发挥协商指导员作用。根据市总要求,我县总工会今年聘请专兼职工资协商指导员16名,并聘请专人对指导员做好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方法、策略和谈判技巧等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进行了培训。使这些在劳资工作中有丰富实践经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年我们不把工资协商单纯放在“工资”上,而延伸为通过协商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上,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协商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员工认识到只有提高企业效益,自己的经济收入才能得到增长,促进了员工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使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了劳资双赢,为这项工作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07年底,我们就积极筹备工作,于2008年1月8日率先在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全省第一份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也是河北省首家委托企业以外专业人士作为职工方协商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总的大力支持,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全国总工会网站》、《河北工人报》、《石家庄日报》、《石家庄电视台》、《燕赵晚报》等新闻媒体都在黄金时段和报纸十分显著的位置,播放和刊登了该公司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报道,为我县2008年指导员参与工资协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这次协商增幅定当时省工资指导上线即20%,通过工资协商,是企业和职工增进了交流与理解,形成了企业发展合力,实现了共建共享,今年企业经济效益比去年大幅增长,职工实际月平均收入增加270元,比原计划提高125.43元,实际增幅为29%。

3、规范运作,发挥作用,建立起企业内部分配正常增长与制约机制

职工从实现收入最大化的目的出发,希望增加工资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企业经营者则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希望限制工资增长,尽可能使人工成本最小。因此,工会与经营者在高工资与低成本之间进行讨价还价时,欲寻求一种平衡,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从目前已签订企业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看,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能经常化进行平等协商。工资分配是职工经济权益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规范运作,都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企业工资正常增长与制约机制,保障了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通过职代会审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从而确保该项制度的落实和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因工资拖欠等造成的任何争议和纠纷。

三、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虽然工资协商工作开展了几年了,并且我们省又依法律的形式出台了协商条例,但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尤其私营小型企业经营者认为,工厂是我的,如果工人成天闹着涨工资,我受得了吗?所以不情愿,而且有些乡镇工作人员认为,搞工资谈判会吓跑投资者,影响地方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对协商不支持,还有是部分企业工会工作者害怕搞工资协商会得罪老板,谈得不理想还要得罪职工,出现怕协商或参与不力的局面。

2、工资集体协商“协商”简单。主要表现在协商不充分,根据有关规定,在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前,要对协议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通过协商,让职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让企业行政对职工的要求、愿望有比较好的了解,通过沟通,充分协商,谈出一个双方都比较认可的协议条款,为协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只是写明了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对于增长的幅度、奖金、补贴等都没有写清楚,协议内容单一,此外,企业主的法制意识好否,也成为协商能否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制意识好一点的企业主,认为企业做得到的,法律强制规定的事项,就同意与工会协商;意识差一点的企业主,就要求工会降低劳动标准来进行协商,以致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扩面和合同条款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3、监督检查不足。在对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方面,约有15%的企业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成立监督检查组织,更谈不上认真进行监督检查。工资集体合同为签订而签订,走过场,合同内容、条款的落实存在一定问题,成为摆设。另外,在执法力度上还存在欠缺,力度不足,致使制度的推行和落实、作用的发挥尚不到位。

四、建议与对策

1、工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职工双方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工会进一步作好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充分利用自身的舆论宣传阵地开展具有一定规模、有声有色、切实有效的宣传,要借助社会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和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在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宣传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深入宣传工资集体协商对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使企业和职工双方面都能感受到工资集体协商,对于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动广大职工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因企制宜,制定出有利于各个行业发展的工资集体协议文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本地区行业发展特征,把企业工工资标准、分配形式、调整幅度把职工资金、津贴、补贴办法;把职工加班加点、法定休假日、带薪年休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及参加社会活动的待遇、职工福利方面的待遇,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作为我们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的主要内容。

篇3:工资集体协商,不是不可以

富有技巧的谈判

工资分配问题上, 透明度不够, 工资水平偏低, 再加上缺乏沟通, 职工意见很大, 频频以激烈手段抗争, 福州倩鹿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独资企业, 1989年公司创办初期, 公司管理层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模式, 结果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既危害了职工权益, 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在公司行政方急于摆脱困境, 员工希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候,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及时给予了支持, 帮助其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员工与公司进行平等协商, 并于当年签订了第一份集体合同。内容涉及工资调整、年终奖和生产淡季被放假工人的工资补贴等, 到目前为止, 员工工资年均增长8%。这家企业也从一个仅有五十多名员工的小企业发展到目前拥有一千多名员工。

“每次的谈判都要历经几个月, 不下五次的交锋。”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告诉记者, 倩鹿公司工会每年与行政方开展的集体协商都是一场富有技巧的谈判过程。

以最近一次工资集体协商为例, 就进行了几轮的交锋。倩鹿公司每年的集体协商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为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公司工会从8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先是派出工会小组成员到员工中间, 倾听员工的心声和诉求。然后召开工会委员会议, 对这些要求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年度工资调整、年度奖金、生产淡季工人补助金、增加工人参加社保名额4个议题。这4个议题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 形成书面提案, 递交给公司行政方。

第一次协商会议召开。工会阐述了员工的要求和想法, 行政方也介绍了公司的处境和主张。工会提出, 由于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 公司员工工资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 因此要求将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提高50元, 社保覆盖率应达到100%, 年终奖增加10%, 年度工资增加10%。

行政方称, 由于台风的影响, 公司的订单从往年的15万打降到了9万打, 是历年来效益最差的一年, 且管理费增加了不少, 希望员工能够体谅。

经过此番谈判, 行政方表示可以先谈公司认为比较可能做到的议题。在涉及到具体议案时, 行政方表示要经过核算, 同时认为议案中提出的要求太高, 公司不可能做到。

第一轮协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天, 会议继续讨论工会提出的议题。行政方表示, 工会提出的议案大大超出了总体预算范围。生产淡季补贴为什么要增加这么多, 理由并不充分。在增加社保覆盖面这一项, 公司已按计划分批逐步到位。至于年终奖, 则取决于公司的效益, 上一年度公司没有盈利, 因此年终奖不可能发放。工资调整, 公司最多只能提高3%。此外, 公司希望工会提供有关资料和法律依据, 以便总部更容易接受方案。

工会当即拿出了搜集到的资料, 用其他手工业企业的工资情况和本厂工资水平进行比较, 政府通过的物价上涨指数、《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规定, 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物价上涨的实际, 对公司经济状况以及员工实际消费水平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第二轮协商没有成功, 但有了一定眉目。

第三天, 行政方表示, 经请示总部, 淡季工人补贴可以增加20元左右, 现有的社保覆盖人数已经符合地税要求, 职工工资最多涨3%。工会表示, 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涉及到的人数不多, 可以做一定让步。但对于关系全体员工利益的年度工资增加则不能低于7%, 这是职工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的。

行政方又称, 最多只能涨到5%, 7%绝对有困难。

工会表示, 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生产淡季工人工资补贴保持不变, 而把用于增加的资金加到年度工资上, 同时再在年终奖上让出两个百分点, 也加到年度工资增长上。经现场测算, 这样只能再增加0.5%, 即5.5%。对此, 工会认为, 已经在社保和生产淡季工资上做了让步, 希望年度工资增长能达到7%。

最后, 公司同意增加6%, 但只是原则上的协议, 还需上报总公司同意。工会也表示要征得员工代表通过才能达成。

第四天, 总经理表示, 已经把下一年度的开支预算出来, 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员工年度工资可以增加到6.5%, 其他三项议题与上次协商一致。

第五天, 公司总部表示员工年度工资增加6.5%, 年终奖增加8%。工会再次召集所有工会代表开会, 向大家汇报协商过程及结果, 代表们一致表示满意。于是, 双方根据协商记录, 整理成正式工资集体合同文本。最后, 在开发区总工会、公司行政方及工会代表的见证下, 集体合同正式签订并生效。

不敢谈有多种原因

据了解, 1997年, 福建省开始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试点。福建省总工会民主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推行情况看, 工资集体协商推行难度较大, 不少企业还难接受这项制度;各地推行的情况不平衡, 有的已在全市推开, 有的仍在试点;已经建立这项制度的企业中, 虽不乏卓有成效的典型, 但总体而言, 无论协商的主体、内容或结果都相当不规范。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宏观上,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处理劳动关系时, 不可避免地会更多地照顾资方的利益, 企业单方面确实的工资分配标准, 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 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也是进行工资协商的一个巨大牵制, 各类经济组织即使仅仅作为吸纳就业的手段, 也将得到更多的扶持。

法律法规以及观念的滞后。在我国, 推进分配制度主要不应依赖理论的创新, 而在于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法》都规定了职工方可以与企业方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但只是确认了“可为”, 而非“应为”, 不具有强制力, 难以对企业形成约束。当企业方拒绝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职工方束手无策。《劳动合同法》中需要对此明确, 但刚刚实施还未及一年, 有许多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尚需完善。

职工方协商力量的不足。职工方协商的首席代表是工会主席, 然而在非公企业, 工会主席的身份仍是企业员工, 劳动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 虽然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协商代表的保护作了“协商代表在履行职责期间劳动合同不得随意解除”等规定, 但是在采访中, 大多数工会主席表示, 其身份决定了“难以理直气壮地同企业主开展平等协商”。此外, 由于工资分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工会干部从事协商工作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上和素质上的力不从心。

应当修法强制推行

福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林致凡认为, 工资集体协商是新形势下对基层工会组织提出的新课题。外商投资企业中, 工会干部多为兼职, 工会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基层工会应主动与上级工会和相关部门沟通, 尽可能多地获取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政策、数据, 并加强学习协商技巧, 提高协商业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展开。

倩鹿公司工会主席叶涯青告诉记者, 做好工资集体协商, 工会必须向员工和行政方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 使其明确国家对员工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使员工充分认清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而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打下基础。同时, 要让员工认识到,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必须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 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企业要关心员工, 员工要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利益通过协商得到维护,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近年来, 福建先后颁布了多项地方法规, 在保障职工工资权益方面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 为各级工会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然而依然存在制度性障碍。业内人士认为, 工资问题是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焦点问题。我国应尽早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法律制度确定下来, 早修改《劳动法》, 制定《集体合同法》和《工资共决支付条例》, 把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作制度从选择性的规定变为强制性的规定, 其中特别要明确法律责任。

篇4: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规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时,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不足百字的阐述中,出现了“普遍较快”“同步增长”“明显增加”“持续扩大”“显著减少”“不断提高”等限定语,这些经过反复缜密推敲并且密集用于限定居民收入水平所要达到程度的提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由《建议》传递出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心,与广大劳动者热切期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民意诉求,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向全会所作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阐述得再明确不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制度改革知易行难

应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不缺乏的就是宏观层面的共识。从事关发展全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我们感同身受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当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问题,如果追根溯源,都可归结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合理、财富占有严重倾斜,从中亦可找到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据。

这也就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大的问题是:“达成共识易,改变现状难。”这是因为,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加之社会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不健全而形成的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若要改变,绝非朝夕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况且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进一步固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两个比重下降”和“两个增长不同步”。

“两个比重下降”是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双双持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劳动报酬方面,仅就工资总额而言,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由17%降至11%。这两个比重的持续下降,也是造成内需不足,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工信部发言人披露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降至35.3%,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两个增长不同步”是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79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个和2.7个百分点。

2001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个和3.9个百分点。

同时,劳动报酬的增长也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去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1978年-2006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4倍,同期工业部门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9倍。

另据高盛集团估算,中国2001年至2009年制造业平均每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16%,也超过了同期平均工资增速。

当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以及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始终无法保持同步增长,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倒呈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广大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考虑到普通劳动者在劳动者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企业内部生产一线劳动者与管理层的收入差距过大等因素,受收入分配关系失衡影响最大的当属普通劳动者群体。

虽然普通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但由于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企业内部缺乏和所有者讨价还价的资本,加之既得利益群体对如此分配模式下可以轻易获取更多“利益”的習以为常,使得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非但困难重重,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有难度加剧的趋势。

可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既急迫又艰难的改革,不推进改革,不仅快速发展难以持续,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受到威胁甚至冲击;而推进改革又千头万绪且困难重重,突破口难寻。肇始于2004年的这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期间经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数易其稿却迟迟无法出台,就是最好的说明。

集体协商大势所趋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的症结和当前我国内需不振、消费不足的困境如出一辙,都是有意愿者无能力,而有能力者无意愿。

应该说,这样的困境,与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很难一下子看清楚未来改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改革走过的是一段不断“试错”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对这一过程最为形象的描述。

不过,虽然路径是什么的选择不是足够明了,但对于一个饱受计划经济之苦和平均主义大锅饭之累的国家,绝不能再走低效率的平均主义老路却非常清晰。

如此背景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基础性作用、凸显差距激励、体现效率,就成为根治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一沉疴的不二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推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过剩和资本的相对稀缺,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显然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这种稀缺资源的偏爱和优待,资本要素的收益率在其自身稀缺性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合力之下逐步看涨,而劳动的收益率却因此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下,当时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即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政策选择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而且在当时的制度设计上,也对这种政策结果必将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进行了统筹考虑,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还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如果改革初期为了效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的话,当效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尽快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和统一,让一度为维持经济快速发展而做出自身利益牺牲的普通劳动者,能够得到制度上的补偿。

这样的利益补偿思路从新世纪以来就已进入决策层的考虑范畴,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到当前十七届五中全会明显淡化GDP增长这一指标,特意突出收入分配改革这一公平主题,政策思路也在逐步适应形势发展而进行着调整。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补偿普通劳动者受损的利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最为引人注目的政策措施就是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特别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报酬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主张,不仅是对“两低于”原则的修正,更是对收入分配领域公平正义的回归。

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顺着“效率和公平并重”到提高“两个比重”再到实现“两个同步”的政策演进脉络,变得愈发清晰,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也被锁定在通过保持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工资集体协商本质上是要在劳动关系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机制,即企业的发展是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那么企业创造的利益自然也应当为劳动关系双方所共享。

这一点,《建议》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部分也给予了明确确认:“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这样的路径和目标指向是非常清晰的。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所以应当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涉及面广,但源头在企业,症结在于劳动者收入过低,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这个源头抓起;另一方面,相比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其他制度设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举措相对更为具体,而且也有十几年来的实践基础,具备了充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急先锋”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符合渐进式改革思路。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渐进的博弈过程,这就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即一下子让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大幅度提高工资。

但这种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又为解决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逐步提高工人工资提供了制度化的路径。

感受到工人涨工资压力的企业,除了会逐步从拼廉价劳动力成本的“竞次”向拼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竞优”转变,也会把这种压力自下而上传导,对固化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一种“倒逼效应”,推动改革逐步深入,尽快实现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化的目标。

工人收入势必提高

应该说,《建议》已经勾勒出“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亦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定下了基调。可以预见,除了明年“两会”上将如期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外,备受关注的更为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会于近期“浮出水面”。

不过,虽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然清晰,并有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诸如“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大幅度减税让利”来增加工人的收入等措施建议,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短期内工人收入大幅提高难言乐观。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在于:

首先,认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共识,这没有问题,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甚至不乏误解和偏见。

比如说,有人担心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就会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从而会导致通货膨胀;还有人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企业效率乃至发展等等。这说明,通过集体协商实现工资共决,进而改变企业内部资本与劳动所得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还远没有形成共识。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工人的收入状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没有细致地掌握工人工资收入过低的真实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等。而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劳资之间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政府、工会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工会来说,形势的发展和工会基本职责都要求工会要突出抓好这项工作,这也是多年来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如果政府不积极主动为协商双方制定规则并且保持客观中立,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配合,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难免孤掌难鸣。

而要实现政府在处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时保持中立,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等等,这些配套制度的建設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至于说让习惯了单方面决定职工工资的企业经营者,短时间内适应与工会就职工工资问题协商共决,既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也需要劳资双方的长期博弈才能达致。

其次,相关的制度机制的健全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通过集体协商解决工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配套制度。按照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十年之后即2020年才能完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这意味着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相关举措的出台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当前的进展情况看,要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完善起来,不仅需要尽快立法,还需要颁布具体的规章。因为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关法律规定的刚性不足、缺乏对企业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相应的制约手段。

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修改现行法律增强其约束力,又要积极推动专门立法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制度规范,这些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

然而,如果长期不能推进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长期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缺乏相应的强制约束性规定,工资集体协商难免会流于形式、难见实效。

最后,一些基础条件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工资集体协商作用的发挥。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受到很多基础条件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实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这意味着每年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

未来五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这仍然会对工资率的提高产生强大的压制作用,这种局面下即使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得很充分、很深入,也很难使企业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更不可能出现企业人工成本增加导致难以为继的状态。

同时,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开展,还要解决企业工会干部依附于企业“不敢谈”的问题,这也需要通过对工会组织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来解决,而这在短时间内也绝非易事。

另外,城市化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速度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度等因素,也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样看来,短时间内我们对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很难持乐观态度。

篇5: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调查报告

按照上级工会《关于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研的通知》安排部署,县总工会9月上旬开展了规模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研工作,选取国有、外资、非公等不同类型的5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会主席、一线职工和企业副总经理(副厂长)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职工对工资协商的效果评价以及企业行政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评价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问卷梳理结果情况

1、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查情况

XX年度工资协商建制及运行情况: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企业书面要约提出方多为企业工会,签订的工资集体合同经正式协商并召开一次正式协商会议,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代会审议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工资集体合同报送审核登记,以书面形式公布向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公布。XXXX年工资集体合同基本按期续签,企业基本履约工资集体合同内容。所调查企业工会未外聘过工资协商指导员或顾问企业工会,也未开展过对职工方协商代表的业务培训。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及工资总额的调整经过不同形式的沟通与协商制定或调整,企业劳动工资标准涉及企业计件工资标准、各岗位工资标准、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以及孕、产、哺乳期及病事假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标准等,部分企业还涉及补充保险与职工福利,XX年度工资协商确定的工资水平调整比例协议增长15%,企业制定了统一的劳动定额标准,企业劳动定额的确定方式多为调整劳动定额按照本单位同岗位90%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标准实际测定。

XX年度工资协商制度的实施效果: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县域规模企业较XX年度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实际增长比例为15%,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实际增长额为51元100元,实际增资较多的群体是一线工人和科研技术人员。较XX年度企业发展情况、职工年离职率、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基本无变化,企业发生未过因协商不成产生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

企业工会主席大多从事工会工作38年,部分企业工会主席集体协商工作不太熟悉,认为评价集体协商的效果,应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为标准进行考量,认为影响工会干部推动集体协商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有:工作难度较大上级领导重视支持不够、缺乏必要的和手段。认为职工对工会开展集体协商的态度有一定关注、职工参与程一般,根据日常工作接触,认为影响职工参与集体协商的因素有工会组织与职工沟通不够、集体合同形式化,无职工关心关注的实质内容、在职工中开展集体协商宣传不够等。

2、职工对工资协商的效果评价情况

所调查企业职工目前月平均货币收入平均为XX3000元,工资年收入不定期增长,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水平觉得比自己预期的低但还能接受,50%职工对集体协商不太了解,认为开展集体协商对帮助职工提高工资福利、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能起到一定作用,认为选出的职工方协商代表能够代表企业职工,为职工说话、争取利益。职工关心的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工资总额、调整工资水平和调整比例、奖金分配以及补充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等其他与收入有关的内容。对企业工会确定的协商内一般满意。知道自己的劳动定额是多少,但不知道制定标准和制订依据,认为自己的劳动定额基本合理。

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部分受益,认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效果有一定作用,对企业签订的集体合比较满意,部分企业职工认为企业不协商企业也会按一定标准给职工涨工资、改善各种条件。希望工会要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到协商过程中来,借助专家指导力量,协商出职工真正受益的内容,并加强对企业履行工资集体合同的监督。

3、企业行政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评价情况

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企业行政方对工资协商不了解太深入,在开展工资协商中能够与工会方真诚合作、平等协商,依法向职工方提供协商所需的经营情况和有关数据。认为协商增加职工工资要考虑企业效益、企业劳动生产率、政府工资指导线以及劳动力市场价位等因素。普遍认为目前影响职工增资的主要因素中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企业经工资协商确定的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大致相同,认为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适中。认为本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关系差距大。

所调查企业未建立工资集体协议履约情况监督检查组织,企业XX年度工资集体合同基本履行,企业行政方认为开展工资协对促进企业发展有一定作用,对职工起到激励性,经协商制定或调整的工资分配制度能够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对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对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力以及对减少职工非正常流动,稳定职工队伍有一定作用。对工资协商工作基本满意。期待工资协商制度更注重兼顾企业与职工双方利益。

二、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作为工业基本相对薄弱的贫困农业大县来说,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支持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因此,刚性约束力不强,缺少行政约束手段,从而造成在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

1、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不平衡。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689家(其中工业企业218家),个体工商户6200多家,从业人员约54000人(其中季节性临时用工约占55%)。

按照企业生产规模主要分为三类企业,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博天糖业公司分公司、马利食品有限公司、华澳矿业公司、中等风电企业,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20%。这部分企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沟通对话与协商,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保险福利等以书面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用法律程序纳入规范的契约轨道,使职工的合法经济权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证,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本公司的《薪资管理制度》。如博天糖业公司分公司建立了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实行技能评级定岗定薪,在工资调整时做大量的市场和周边企业的薪酬调查,工资增长向关键岗位员工、基层员工和低收入员工大幅度倾斜,基层员工增长幅度在15%甚至更高。二是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如恒泰水泥公司、祥云食品公司等,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30%。这类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工资协商活动,但是很多企业认为职工工资以劳动合同确定下来,已经规范了不需要再进行集体协商,即使需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也就是利用范本填写一下估计数字、人员、日期等。三是个体工商户。这类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50%。大部分是协议式的雇用劳动关系,也没有条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企业经营管理者片面地将企业自主分配理解为企业单方决定工资分配,他们认为如果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要给职工涨工资,涨工资就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积极,不配合。从企业员工来讲,由于受传统工资体制的影响,工资问题一直是由企业领导来决定,增资的问题是领导说了算,他们只知道企业效益好了,就应该给职工涨工资,没有与企业经营者合理协商确定工资问题的意识。

3、政府部门领导对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视、支持、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督导力度有待加强。政府部门领导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影响投资,工作只停留在下发文件,是否落实情况则有所忽略,从而造成部分企业拖延不办或者协商也只是流于形式。

4、企业工会干部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工会干部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有些企业工会干部兼职较多,缺少工资分配和集体协商方面的政策知识和实践经验。二是工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存在差距,在法律上,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方协商是平等的两个法律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上缺少对工会干部的必要的保护,工会干部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些工会干部害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与经营者、职工等发生矛盾,影响自身的饭碗,对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畏难情绪。与此同时工会组织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还面临着协商难,签定难、履行难等问题。

三、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对策

1、加大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企业经营者和工会干部培训班的形式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内容和相关政策法规全方位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偏见,消除顾虑,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达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使企业经营者积极支持协商工作,使企业工会干部明确如何代表职工与经营者协商,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维权的作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立法来保证工资集体协商的顺利进行。一是对企业提出搞好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规定,制定出台工资集体协商的法规政策,尤其制定出台工资集体协商的制约机制,建立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保障体系,对违法违规者进行处罚;二是制定一些保护工会干部的政策,从而使他们能放心大胆的去开展工作;三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除了劳动保障与工会、企业家协会配合工作以外,还需要税务和财政等部门的配合,需要制定相关财税配套政策加以制约。到了积极有效促进作用。

3、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三方联动”机制,加强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领导。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省总十二大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提出:依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制定,同时指出进一步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

三方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有效做法,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基本上是工会一家唱“独角戏”,建议以政府名义出台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相关意见,发挥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三方联动机制。

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措施,对工资集体工作做出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明确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推进。要加强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工会配合、各方协同、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监控,完善有关政策。各级工会要履行好参与和指导的职责,切实帮助维护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各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家协会、工商联、个体私营协会等企业管理机构和雇主组织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城实守信,促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6: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报告

梅勇

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切实将这项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内容,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形成了有效地工作推进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市共签订工资集体协议500余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2005年就成立了由市委常委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总工会、人社局、经信委、国税局、地税局、住建局、工商联、企业家协会为成员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调整。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工作协商工作会议,讨论、协调工作。由市委办、市府办牵头,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对全市各类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开展工作集体协商工作。

二是加强工作推进。继2005年“全市工作集体协商工作推进会”以来,多次召开全市专项工作会议,推进企业工作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就2010年,3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

善全市企业工作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10月召开了“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就进一步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工作集体协商工作水平,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等方面作了要求;市政府与各镇(办事处)签订了三年《工作集体协商工作目标责任书》;下发《靖江市2010-2012年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确定了三年目标任务,要求到2012年全市所有企业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达到政府劳动工资增长指导线的要求,达到计件职工完成定额外加支付加班工资的要求,达到集体协商履约率100%的要求,全市所有行业(系统)、区域工资协商对中小型非公企业的覆盖率达100%的要求,最终用三年时间实现90%企业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满意率达到80%的目标。

三是加强措施改进。我市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高职工收入列为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和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这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研究改进措施。将每年的4、9月定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月”,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依法主动向行政方提出工资协商,签订工资协议。今年,3月30日,市劳动关系三方(人社局、总工会、企业家协会)组织全市各镇(办事处)、系统工会主席、劳动所长(工资科长)再次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专项会议,布置今年的工资协商工作任务,要求做到“三个拓展”:一是企业工资集体专项合同建制面拓宽到全市已建会(所)覆盖的企业,二是建制企业由过去采用区域覆盖

拓宽到50人以上企业单个建制,三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由过去的协商企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拓宽到协商计件单价、及时工资、劳动定额标准、新产品开发研发奖金、一线职工工资年度增长幅度、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市劳动关系三方(人社局、总工会、企业家协会)每年在工资协商专项会议、企业家年会、工会工作会议、劳动保障会议、劳模会议,以及市“一报两台”(靖江日报、电视台、广播台)、《靖江企业家》上,就工资协商的意义、作用,以及做法不断向全市企业负责人、劳资负责人,广大工会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宣传。去年底,印发《靖江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引》,切实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培训工作不断跟上,举办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层次的工资集体协商班。2-3月,市人社局、总工会逐个到各镇举办劳动所长、劳动专干以及工会主席培训班。4月各镇自行举办30人以上企业工资协商员培训班。7月,我市邀请省总民管部、省人社厅等领导和专家来靖,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为相关企业行政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工资协商指导员、谈判员等250多人授课培训,重点就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与操作规程、集体协商疑难问题解析与对策做详细讲解。

五是加强典型培育。今年,要求每个镇选取、树立1-2个协商程序规范、协商质量较高、履约情况较好的典型单位进行分析总结,推广经验。形成典型群体,拓展典型效应,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工会独立性不足。工会干部虽然是经企业职工推举产生,但人士企业的雇员,存在着随时被企业“炒鱿鱼”的危险,很难全力为职工争取利益。二是客观因素制约。企业工会人员少且多为兼职人员、工会与行政方信息不对等、部分企业工资协商人员政策水平和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成效。三是协商质量不高。不少企业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重形式轻效果,照搬照抄,条款内容过于笼统简单,与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够。四是缺乏刚性约束力。目前,我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依据的文件,缺乏强制性措施,加上支撑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对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要求,导致集体协商制度刚性约束力不够。

三、建议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的名义,制定《靖江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范围、考核内容与标准、奖惩办法等进行细化,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各镇、园区、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中。

(二)加强宣传发动。要注重加强党政领导、企业负责人、职工群众等三个层面的宣传引导,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他

们学习关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有关规定及文件精神,宣传各级工会推进工作的重要举措和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宣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做好培训工作。把提高职工代表和指导员协商能力,解决敢于谈、善于谈问题,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来抓,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经验、现场观摩等多种措施,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切实提高沟通协调和协商谈判的本领,培养一批职工信任、企业认可的工资集体协商专家。

(四)深化协商实效。在协商内容上,从协商工资总额、工资增长向协商工资分配制度深化,从协商工资水平向协商劳动标准深化,从协商企业工资向协商行业工资、区域工资指导线深化。

上一篇:对采购管理的认识下一篇:积极的自我暗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