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

2024-05-26

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精选6篇)

篇1: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

企业规章制度法律效益如何认定

一、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自留地”--用人单位种好“一亩三分地”意义重大对于企业老说,规章制度非常重要。《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可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但需要有规章制度,而且需要完善规章制度。

显然,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大大扩展企业的权利。但是,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则应当按照对员工有利的方向解释。比如,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如果员工在禁烟区吸烟,单位有权警告、记过直到解除劳动合同。而这样的规定,在处罚方式上是个选择题,明显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以对员工有利的原则为出发点,从轻发落。

二、规章制度如何获得法律效力

既然规章制度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制定一套具备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呢?

总体来说,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应当具有三个条件:第一、规章制度的内容须具合法性;第二、制定和通过要经过民主程序;第三、要向劳动者公示。

(一)规章制度的内容须具合法性

内容合法就是指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其内容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是无效的。《劳动合同

1法》第4条规定企业的规章制度要依法制定,《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指出《劳动法》第4条规定的“依法”是指依据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保证其内容合法的基础。法律有明文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细化、具体的规章制度,对于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法律立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公平合理原则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合法性原则作为认定企业规章制度效力的标准毫无争议,但问题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案件。例如:制度中规定:二次迟到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该规定,一种意见是,这样的规定就此新交通状况而言,过于苛刻,缺乏合理性;另一种意见是:如果这个员工是流水线上的关键岗位,他的迟到就会造成停产,很严重,这样解除合同不为过。

我们可以先看这样两个案例:

某企业规定,吸烟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吸烟就是普通的小错误,不至于解除劳动合同。倘若是一家生产烟花爆竹企业的职工,在单位车间的吸烟行为就是极其危险的,在规章制度中或合同中将吸烟的行为作为解除的条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合理的;然而,如果是一家公司行政类的员工,那么吸烟行为就是一般的违纪行为,若企业将该行为作为解除条件,是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的。

还有一企业规定,拿单位一张纸就解除劳动合同。普通情况下,员工拿公司一张纸或许无足轻重,大家也不会在意,企业若是将拿纸行为规定为解除合同条件之一,也势必会招来很大反对。但这个厂家是印钞厂,而劳动者是印钞单位的一名员工,那么这张纸就不再是一张普通的纸,当然单位在规章制度中将其作为解除条件之一也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接受的。

通过上述两个实践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审视企业规章制度合法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企业规章制度的合理性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规章制度是合理的,衡量这个合理性的标准是什么?在实践中,如何把握这个尺度确实很难,法院务必慎用合理性判断。因为用人单位各行各业千差万别,什么是合理,什么是公平很难界定,尽量不要去评判合理性问题。个案中,具体情况应许具体分析,遇到个别极端的案件应须灵活掌握。通常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法院还是尊重企业规章制度对“合理性”的界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司法解释》第十九条亦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并且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

(二)规章制度制定和通过要经过民主程序

首先,涉及到规章制度的范围。什么样的规章算是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都有不同的意义。但在劳动法律的语言环境下,则是一个专门的劳动法律术语,亦称劳动规章、工作规则、劳动规则等,是指用人单位为了有效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激励员工工作而规定的员工应当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当遵守的各项义务以及违反义务时的处罚措施。它的内容可以包括劳动

3合同管理、工资工时制度、奖惩制度等。因此,对规章制度应当做广义的理解,凡是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都要走民主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发红包的政策。

其次,民主程序对规章效力的影响应以劳动合同法实施时间为准,在2008年1月1日以前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内容合法且经过公示程序,即是缺少制定阶段的民主程序也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管理、处分劳动者的依据。而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缺少制定阶段的民主程序,一般就认定无效,不能作为用人单位管理、处分劳动者的依据。

最后,所谓的民主程序,第一步是讨论程序,与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讨论,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可提出意见和方案;第二步是协商确定程序,用人单位与职工或公会协商确定。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用人单位手中。

(三)公示

如何公示、公示的方式及形式,法律上均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试、制作员工手册的方式告知劳动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用人单位最安全的方法却是让员工签字确认已全部知悉该规章制度并同意遵守。相对而言,网上告知和板报的方式存在风险,如果员工否认的话,单位很难举证。同时,也不宜采用劳动合同附件的形式送达,原因有二,第一,将来很难修改;第二,如修改,存在新旧版本冲突,劳动者有权选择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对其有利的版本

公司合并后劳动合同如何签订

近年来,企业兼并、重组等越发频繁,尤其是在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一轮轮人员裁减浪潮中,业务变化或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变化更是屡见不鲜。但是,这些缘由也往往成为最常见的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理由。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即可以进行无过错解除。职场人如果遇到此种情形,要知道,该理由的成立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不能任意解释。据此,笔者采访了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屈晓蓉。

【两种分析】

罗列出是谁“被兼并”?

屈晓蓉分析,首先本案的情况应当进行分情况讨论:第一种,发生了情势变更。(假设C公司被D公司兼并)。发生情势变更的理由基于《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相关规定,应当是发生了“被兼并”。那么谁(C公司还是D公司)有权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屈晓蓉认为,以“被兼并”作为情势变更情况的无过错解除权的行权主体应当是兼并后形成的公司(在本案中是D公司)。原因如下:第一,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了兼并,则原合同的权利义务应当由新主体(D公司)继承;第二、C公司无法行使合同解除权。因为在兼并发生之前,“被兼并”的条件尚未成就,C公司不能行使相关权利;一旦兼并完成,C公司的主体资格即消失,也无法行使解除权。

但是D公司也仅取得了合同解除权利的资格,不能因为兼并当然地行使合同解除权,其还必须证明发生了兼并、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等。同时,由于有关人员的劳动关系都集中于D公司,D公司因此面临一定用工风险。

此外,屈晓蓉表示,由于这只是其个人倾向观点,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尚不能完全排除C公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享有同样的单方解除权。同时,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也无法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吸收合并后存续的主体继承了原有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援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除。

合并后易发生双重劳动关系

屈晓蓉说,第二种,就是没有发生情势变更。(即C公司、D公司仍然存续)。位于中国的C公司及D公司显然是有自身独立主体资格的,所以欧洲总部的合并6

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主体资格。虽然,业务因此发生了整合,但用工关系仍然可以分别延续。

在发生冗员必须进行减员的情况下,C公司及D公司可以通过成就合同法定终止事由的方式进行操作。

例如:D公司可以将C公司收购为其全资子公司,在业务整合阶段由C公司继续完成相关业务。在业务整合阶段结束后,将核心人员通过劳动合同协商变更等方式,将劳动关系转移至D公司。最后,将已经完全去功能化的C公司注销,再援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终止劳动合同。但此种情况下,整个人员整合框架复杂,极易发生双重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

篇2: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

企业分立合并后需要变更劳动合同吗?

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分立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组成一个企业或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或一个以上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依据原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其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劳动合同。这与《劳动合同法》第35条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企业的分立与合并本身并非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企业可依法向劳动者提出变更合同的建议,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内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书面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权利、义务的调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待遇等,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篇3: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

(一) 建造合同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2006版, 以下简称《建造合同准则》) 总则第二条关于建造合同的定义是: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

从字面上看可对本定义的解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定义确定建造合同是为了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的合同;二是资产的建造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是密切相关的。该定义留给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所签订的资产建造合同在会计核算是作为一个项目核算还是作为几个项目来核算?用会计准则的词语就是是分立核算还是合并核算。其实就是所核算的项目的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是否配比的问题。

一组建造合同是合并为一项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还是分立为多项合同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会对建造承包商的报告损益有很大影响。由于在一组合同中, 有的项目可能盈利, 有的则可能亏损, 加之各项目可能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履行, 单独报告合同损益与合并起来报告合同损益会对报告期企业损益产生很大影响。为了避免合同的不同组合对损益计算的人为影响, 《建造合同准则》对合同的分立与合并的条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凡是符合合同分立条件的, 必须将一组合同分立开来进行会计处理;凡是符合合同合并条件的, 必须将一组合同合并为单一合同进行会计处理。这就需要财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施工方与投资方之间签订的建造合同给予充分理解, 对其进行正确地判断, 才能准确核算每项资产的损益。

(二) 合同分立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10版, 以下简称《讲解》) 对合同分立的解释是:资产建造有时虽然形式上只签订了一项合同, 但其中各项资产在商务谈判、设计施工、价款结算等方面都是可以相互分离的, 实质上是多项合同, 在会计上应当作为不同的核算对象。由此看出, 合同分立是从会计核算这个层面去理解的, 其实质意义是根据收入配比原则, 将分立出来的合同单独作为一项资产的建造独立核算其损益。那么怎样判断一项资产的建造是否分立成若干独立的资产进行核算, 是对实际工作的财务人员职业技能的一个检验。

(三) 合同合并

《讲解》对合同合并的解释是:有的资产建造虽然形式上签订了多项合同, 但各项资产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上密不可分, 实质上是一项合同, 在会计上应当作为一个核算对象。这就是说合同合并同样是根据收入配比原则, 加上各项资产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上密不可分等性质来判断, 是否将合同合并为一项合同准确核算该项资产建造的损益情况。

从《讲解》对合同分立与合并的解释来看, 简单地说, 财务人员判断什么时候将合同分立或合并核算关键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结合收入配比原则, 来对某项或多项资产的建造进行核算。

二、如何判断建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建造合同准则》第四条要求,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项建造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但是, 在某些情况下, 为了反映一项或一组合同的实质, 需要将单项合同进行分立或将数项合同进行合并。

(一) 合同分立核算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

《建造合同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包括建造数项资产的建造合同,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每项资产应当分为单项合同:1.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2.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 双方能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3.每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辨认。

该条准则对建造合同的分立规定很严格,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以免防止财务人员利用合同分立操纵每项或多项资产建造的损益情况。所建造的数项资产都具有独立的建造计划, 承建方与投资方都可以就某项资产单独谈判, 是否承建或给予承建, 并且每项资产的收入成本必须相匹配, 具有独立的合同预算。只有在此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 才能将各项资产分立出来单独核算其损益。

比如, 某建筑公司与投资方就建造一座大型商场及配套使用的员工办公楼、商场停车场等签订一份建造合同, 此三项资产有独立的建造计划, 建筑公司与投资方对三项资产分别谈判, 达成一致意见, 并且此三项资产投资方给出了独立的造价, 那么该份合同在财务核算上必须分立成三个项目单独核算其损益。如果投资方并没有就该三项资产给出独立的报价, 而是给出一个合同总价, 那么承建方也无法不接受其中某项资产的建造, 此时该项合同应视为一个建造项目核算。

(二) 合同合并核算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

《建造合同准则》第七条规定:一组合同无论对应单个客户还是多个客户,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合并为单项合同:1.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2.该组合同密切相关, 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3.该组合同同时或一次履行。

一揽子交易签订的合同意思是投资方与承建方就每项或多项资产的建造同时签订多份合同, 这些合同密切相关, 每项资产的建造综合起来构成了该项工程的综合利润率, 且这些合同是同时履行, 或时间先后履行, 但必须是一次完工。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将该组合同合并做一个一项资产合同核算。

比如, 某建造商与投资方就建造一个冶炼厂签订了三项合同, 分别建造一个选矿车间、一个冶炼车间和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合同规定, 此三项工程由建造商同时施工, 并根据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办理价款结算。那么这个冶炼厂的建造合同核算应将三项合同合并为一个建造合同进行会计核算。因为这三项合同是一揽子签订的;对投资方而言, 只有三项合同全部完工交付使用时, 该冶炼厂才能投料生产, 最终用处密不可分;对建造商来说, 这三项合同的完工进度, 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完工进度和价款结算, 三项资产需同时建造或一次建造但必须一次性完工。鉴于此, 该冶炼厂的三项资产建造合同应合并为一项合同进行会计核算。

(三) 对于建造过程中追加资产的核算

《建造合同准则》第六条规定:追加资产的建造,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当作为单项合同:1.该追加资产在设计、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的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2.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时, 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该条准则解决了承建方在承建项目过程中, 投资方追加建造另一项或多项资产的问题。此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的条件即需将追加的资产做单项资产核算。否则, 应将追加的资产建造合并到原合同中核算。

比如, 修建一条350公里的省际公路, 建造过程中投资方要求在距建造终点80公里处引建一条20公里公路至附近一处风景点, 假设该20公里公路建造标准与省际公路标准一致, 但是该段公路造价与原350公里省际公路独立, 而且省际公路的竣工验收不受20公里公路建造的影响, 所以该追加的20公里公路建造应与原350公里省际公路独立开来进行核算。

如果所追加的资产与原资产在设计、功能上无重大差异, 属于原建造资产的一部分, 严格意义上说带有原合同的变更性质。原建造的资产与追加的资产必须全部完工后整个资产才能投入使用, 并且造价可合并, 那么会计核算上则应将原资产与追加资产合并作为一项资产核算。举例来说, 根据非洲路况特点, 中国RB公司在非洲某国修建一条省际公路, 原合同要求该公路做两层沥青表处即可交付使用, 建造过程中, 投资方要求承建方需增加一层沥青表处, 只有三层表处全部完工后才能交付使用, 此时第三层表处虽然投资方给出了独立的造价, 但与该条公路整体完工后交付使用密不可分, 公路的最终验收必须在三层表处全部完工之后方能进行。此时, 第三层表处的合同需合并到原建路合同中核算。

三、案例核算分析

(一) 案例概述

2009年5月, 中国与非洲M国政府签订一项援助协议, 内容为该国北部城市修建一条长105公里的二级公路, 两层沥青表处。根据中国政府与该国政府商定, 前15公里率先施工, 由中国RB公司承建, 投资方与国内施工单位RB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 合同额4 000万元人民币, 工期为9个月, 开工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 完工日期为2010年6月30日。RB公司施工后得到当地政府好评, 通过竞标, RB公司获得后90公里公路项目的建设资格。随即, 2010年5月, 投资方与RB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 合同额3.5亿元人民币, 工期为2年, 开工日期为2010年7月1日, 完工日期为2012年6月30日。

(二) 合同分立核算

从以上案例内容来看, 此105公里公路项目, 分两个阶段施工, 有独立的造价, 施工单位在签订前15公里公路项目合同后, 尚未知道后90公里公路项目是否由本单位承建。所以, 前15公里公路项目率先施工后即作为一个独立的建造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在签订后90公里公路项目合同后, 承建方RB公司将其单独作为另一项公路建造项目核算。由此看来, 承建方分别与投资方就该105公里公路项目先后签订了两份合同, 分两个阶段施工, 有独立的建造计划, 两段公路的收入与成本分别相互匹配, 可单独辨认, 符合合同分立核算的原则。则此两段公路合同需分立核算, 作为两个建造项目核算。

(三) 增项工程建造情况

2012年3月, 根据M国工程部对该105公里公路项目提高施工质量的要求, 在原来两层沥青表处基础上增加一层沥青表处, 即三层沥青表处, 并在三层沥青表处上再加一层稀浆封层工程。投资方将增加的沥青表处和稀浆封层工程视为此105公里公路项目的增项工程与RB公司于2012年5月31日签订了施工合同, 合同造价为1 500万元人民币, 工期为6个月, 即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为施工期, 该105公里公路需全面竣工方能验收。RB公司签订合同后, 随即安排施工方案。

(四) 先拆分再合并核算

对于该追加的增项工程, 会计核算上应作如何处理?笔者认为, 在105公里公路工程项目上增加的沥青表处和稀浆封层工程不应作为这105公里公路工程项目的增项工程看待。而应作为原公路项目的重大设计变更, 将增加的沥青表处和稀浆封层工程纳入到前15公里公路工程项目和后90公里公路项目里进行核算。

根据《建造合同准则》追加资产建造条款分析, 对于因设计变更而追加的工程, 应先将合同拆分, 再合并进行核算。具体做法是:根据公司将全线105公里第三层表处及稀浆封层工程分为两段施工的要求, 将该设计变更合同拆分为两部分, 再分别合并到前15公里公路项目合同和后90公里公路项目合同分别核算, 拆分金额为前15公里增加的沥青表处和稀浆封层工程造价200万元人民币, 后90公里增加的沥青表处和稀浆封层工程造价1 300万元人民币。那么从现在来看, 前15公里公路项目总造价应为4 200万元人民币, 即原合同价款4 000万元人民币加上200万元人民币第三层表处及稀浆封层工程合同额;后90公里公路项目总造价应为3.63亿元人民币, 即原合同价款3.5亿元人民币加上1 300万元人民币第三层表处及稀浆封层工程合同额。

为什么要将该增项工程合同先拆分再合并进行核算?拆分是因为追加的105公里设计变更工程分为前15公里与后90公里两段独立施工, 并且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造价拆分了前15公里与后90公里设计变动合同的价款, 设计变动工程分为两段有独立的建造计划, 设计变更工程的造价也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 所以可将该设计变更工程依附于原两段公路项目合同分立核算。合同合并是因为105公里的设计变动工程依附与该项目之上的表处工程, 增加的表处和稀浆封层工程的设计、工艺与整条公路的最终用途都与原施工计划密不可分, 只有在该工程一次性全部完工之后, 整条公路才能验收投入使用。所以, 拆分后的设计变更工程合同需再次合并到原15公里公路项目施工合同和后90公里公路项目施工合同中进行核算, 原施工合同与拆分后的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合同已经构成了核算前15公里公路项目和后90公里公路项目的综合利润率。

四、结束语

实际工作中, 对于一项涉及到合同的分立、合并及资产的追加建造的工程, 财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合同是否分立或合并核算。只有对建造合同准则准确的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不能机械套用准则来对一揽子合同简单的分立与合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篇4: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

关键词: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预计总成本

一、项目核算背景

集团M公司的母公司为A公司,A公司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分别为B公司、C公司。集团M公司承揽总包项目X,项目合同额为2000万元,项目预计总成本为1700万元,由母公司A公司具体协调执行管理。A公司将建造板块的工作分包给其子公司B,合同额为600万元,B公司的预计总成本为500万元;A公司将安装板块的工作分包给C子公司,合同额为400万元,C公司预计总成本为300万元。假设A公司剔除分包给B、C公司的分包费用,实际发生的成本为200万元,B公司实际发生成本为300万元,C公司实际发生成本为150万元。

二、各公司单体层次报表的收入核算

成本进度的完工百分比法是确定项目完工进度最常用的方法,项目的完工进度=累计发生的项目成本/项目的预计总成本,项目累计应确认的收入=合同额*项目的完工进度。由此可知;B公司累计的成本进度=300/500=60%。B公司累计应确认收入=60%*600=360(万元)。C公司累计的成本进度=150/300=50%。C公司累计应确认收入=50%*400=200(万元)。

在确认A公司的预计总成本时,应该用X项目总体的预计总成本加上分包给各子公司的分包额,减去各子公司的预计总成本。由上述可知,母公司A公司的预计总成本=1700+600-500+400-300=1900(万元)。

A公司是B公司、C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C公司是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即三者之间为关联方关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除因为准则差异等原因造成的不一致外,关联交易应该保持一致。因此,B公司、C公司所确认的收入应该与A公司对B公司、C公司所确认的分包费用一致(此处不考虑增值税事宜),所以;A公司的实际发生成本=200+360+200=760(万元)。A公司的成本进度=760/1900=40%。A公司应确认收入=40%

*2000=800(万元)。

综上所述,从母公司A公司结转的收入来看,针对X项目结转的成本进度为40%,结转的收入额为800万元(本例不考虑相关增值税事宜)。

三、合并报表层次的收入核算

从集团M公司总体来看,项目X的预计总成本为1700万元,抵消掉各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数据,该项目累计发生的实际成本=200+300+150=650(万元)。所以;X项目总体的成本进度=650/1700≈38.24%。集团整体应确认的X项目收入=

38.24%*2000=764.80(万元)。

由此可知,针对X项目的合同(不考虑增值税相关事宜),母公司已经确认的收入800万元比集团层面应该确认的收入764.80万元大35.20万元。根据谨慎性原则以及收入成本相匹配的原则,在合并抵消层面应做一笔调整分录:

1.如果母公司800万元的收入已经全部开具发票,但收款金额未超过764.80万元,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35.20(万元)

贷:应收账款 35.20(万元)

2.如果母公司800万元的收入已经全部开具发票,并全额收款,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35.20(万元)

贷:预收账款 35.20(万元)

3.如果母公司800万元的收入开具的发票金额小于等于

764.80万元,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35.20(万元)

贷:自制半成品 35.20(万元)

经过调整之后,既满足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与收入成本相匹配的原则,也准确的从集团公司的整体层面反映了项目的完工进度情况以及收入的核算情况。笔者认为在此项目的背景下,如果母公司与负责各板块工作的子公司的预计毛利率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此笔调整分录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合并报表层面的收入额会虚增,导致合并的财务报表信息不准确,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

结束语:建造合同准则下,依据成本进度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工程项目的收入,应尽量准确估计预计总成本,同时确保实际发生成本的准确及时入账。由于总包项目中母子公司各版块的预计毛利率差异造成的集团层面收入虚增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在合并抵消层面予以调回。从而满足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与收入成本相配比的原则,提高会计信息与财务报告的质量,使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的反应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参考文献:

篇5: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浅谈两税合并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

院(系、部)名 称 : 商务管理系 专 业 名 称: 财务会计教育 学 生 姓 名: 李 凌 岳 学 生 学 号:

911908041

2指 导 教 师:

张 丽 英

2010年 12 月 30 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摘 要

摘 要

两税合并的出台, 经历了十多年的酝酿,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公平竞争的必要手段。外资企业在经历了2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 开始承担与国内企业相同的所得税税率。由于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两税合并对于内外资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通过从税率、扣除办法、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对两税合并前后的企业所得税的变动情况进行对比描述后,从而得出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即两税合并对于外资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所得税 两税合并 内外资企业 影响

I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批准了合并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 税率为 25%, 并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与原来的“两税”相比,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许多重要变化。外资企业在经历了2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 开始承担与国内企业相同的所得税税率。新的所得税税法实行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将二者的税率、扣除办法和优惠政策合二为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已从单纯地吸引外资数量发展为全面考虑外资质地,两税合并不仅不会影响招商引资, 相反会促进外资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国内企业而言, 两税合并有利于减轻税负, 提高竞争力, 减少返程投资。因此,两税合并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一方面营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提高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完善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所得税概述

(一)、企业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税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同时税收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建立涉外所得税制度(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先行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起步。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是作为中国继农村改革成功以后的城市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同时,完善了集体企业所得税制度,建立了私营企业所得税制度。为了适应个体经济的发展和调节个人收入,开征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统一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步骤上,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分为三步走,先后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并即将完成外资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个人所得征税制度的统一则于1994年一步到位。这标志着中国的所得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制度改革向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二)、实行两税合并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资金、外汇短缺,市场体制不健全,给外资一定的超国民待遇是必要的。在未实行两税合并之前,我国内资企业适用的是1993 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的是1991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二者的名义税率相同, 计税税基都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但二者之间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财政部科研所的李艳西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区别:1法律效力不同,一个是暂行条例,一个是法律。2纳税人认定的标准不同。3不同税率适用的标准不同。内资企业基准税率为33%。外商投资企业应纳所得税率为30%, 地方所得税率为3%。4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外资企业的受惠程度和范围大于内资企业, 对内资企业的优惠倾向于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环保等内容,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则倾向于区域。对内资企业的优惠多为解决临时性、困难性的问题,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则具有长期性、稳定性;5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方法不同。(6)对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不同,外资企业可自行选择加速折旧的方法。

丁柯认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以下弊端:1.内外有别的税收优惠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地企业的发展。各个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往往最大化甚至是越权减免税收,加之许多外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样处于劣势的内资企业就无法与之平等竞争。这样不但大量税后利润流向国外,而且民族工业也受到了冲击。2.内外资税收的巨大差别为企业避税提供了条件。内外资税收的巨大差别诱使某些个别内资企业假冒外资企业以骗得税收优惠,又使某些外资企业利用其避税,特别是从获利起“免二减三”,利用转让定价明亏实盈,人为推迟获利年限,从而逃税,最终导致国家大量税收的流失。3.过多的税收优惠助长了腐败之风。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制变得极其复杂,一般民众甚至是税务人员也无法深入了解,为税收腐败留余了很大的空间。4.外企的税收优惠扭曲了市场行为。助长了外企对税收优惠的严重依赖,一旦制定就很难取消。同时,又吸引着投资者在同类项目中竞相投资,导致规模迅速膨胀,使经济局部过热,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多维化和全方位的发展。给外资一定的优惠,有利于我们吸收更多的外资到中国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增加出口,补充我国外汇的不足。但随着中国加入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内外资企业所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税分别立法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一直实行这两种企业所得税办法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除了国内企业抱怨不公平外,由于税收政策双轨制存在漏洞,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再投资到境内的办法,以享受外资优惠待遇,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虽然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的待遇,但外资企业中仍存在大量的假外资,由于只有外资企业才能享受到这种优惠政策,使得一部分内资先转到香港或者其他离岸金融中心像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落户,然后以外资的身份出现在我国,从土鳖变成海龟来享受税收优惠。据统计,在我国引进的外资中有1/3左右是内资回流的假外资,造成我国税收的大量流失和对真内资的不公平待遇。而且,我国引进的外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低端的价值链。技术水平低,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进步。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丁柯认为由于原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进行两税合并是当时势在必行的事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程婧认为今天的中国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外汇与资本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资金匮乏问题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税率、优惠和扣除,优惠从以地区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为主,对于中国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环保、节能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巨大。因此、中国自身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实行两税合并的原因之一。

二、两税合并的问题探讨

(一)、两税合并的意义

借鉴国际税制改革经验, 目前形势下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的田丽宏认为:1)新税法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新税法将使各类企业在同一税收制度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不分国有, 民营, 内资或者外资,将适用于所有身份的企业, 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经济运行能力,着力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创新和研发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2)新企业所得税法使企业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新企业所得税法使各类优惠政策包括实行鼓励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活环境及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等。这些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税的发挥和调控作用,更有利于引导各行业企业为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贡献。3)新企业所得税法使区域经济更为协调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原来的仅以区域经济优惠为主,转变为了以企业产业优惠为主,产业区域优惠为辅,对于正处于开发阶段的西部地区来讲,还是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点扶持其产业,继续实行特有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这样做可以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不断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天津工业大学的刘旸则认为两税合并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他认为在国内资金比较充足,外贸出口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调整优惠政策,可以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他还说两税合并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制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减税计划,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世界性税制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降低法定税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不仅符合“宽税基、低税率”的国际税制改革潮流,而且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更为现代化,这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具有重要作用。新企业所得税使我国原有税制制度建设更为完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展开了各类的税制改革。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关系不断加深,各国为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纷纷推出了新的减税计划,从而带动了世界新一轮的税制的变革。中国也不例外,我国也采取了如对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降低税率、调整各行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不仅符合国际流行税制的潮流,而且使我国现有企业所得税制更为完善 这对于促进我国原有税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企业所得税于08年实施以来,为内资企业酿造一个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二)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

广东商学院财税学院的付菲认为有机遇也有挑战。两税合并为内资企业带来的机遇有:(1)两税合并降低了内资企业实际税率,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有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3)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两税合并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基,提高企业税后利润。带来的挑战有:(1)中小企业被并购风险增大(2)高技术行业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而菏泽市会计中心的赵红梅则认为:

1、增加内资企业税后利润

2、加大对内资企业的扶持力度

3、有利于提高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纳税也有影响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的姜娅娅和王玮认为:

1、对内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减轻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

3、带给企业更多的税收筹划空间。通过上述观点可以知道,两税合并税后,内资企业能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消除对内资企业的人为歧视,有利于扭转内外资企业竞争中内资企业不利的竞争地位;有利于遏制目前外资对我国某些重要行业的全行业并购势头。“两税合一” 标志着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国在建设公平非歧视的开放型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法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方面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两税合并对企业纳税也有影响::(1)设置了一般反避税条款。以前有不少企业伪造交易,其交易没有商业实质,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新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这就意味着在避税地注册公司虚构避税地营业的行为将纳入税收监管。(2)加大了对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力度。新税法明确要求关联交易各方的成本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分摊,赋予企业及其相关方在转让定价调查中的协助义务和税务机关较大的反避税处置权,强化了反避税手段,加大了避税的处罚力度,首次规定对做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增强了反避税措施的威慑力,有利于防范和打击各种避税行为,维护我国税收权益。(3)统一税收遏制“假外资”避税。内资与外资税负不统一是催生“假外资”、“假合资”现象的重要原因。两税合并以后,内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以避税为目的的“假外资”、“假合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等于是改变了这类“假外资”、“假合资”的生存的土壤。(4)增加了防止资本弱化条款。外资企业加大负债融资比重,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利息转移利润将受到限制。(5)加强了税收征管力度。

(三)两税合并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尽管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资企业的总体税负, 但从长期来看对外资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会妨碍外资的进入, 相反还将通过完善税收法治环境、引导外资的进入方向, 从而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

对此,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刘东辉在《经济问题探索》中指出,“两税合一”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吸引力不会减弱。外商来中国, 并不是仅仅被税收一个因素所驱动,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吸引外资引入方面只起到辅助性的激励作用, 其他因素也很重要。更重要的, 要看市场, 而中国正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市场。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投资我国的外国公司所作的调查, 外国投资者到我国进行投资最看中的并不是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是我国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国内市场等其他有利条件。我国拥有 13亿消费人口, 市场潜力巨大。实行统一税率, 纳税能力相同的内外资企业将承担相同的所得税税负, 符合税收公平原则, 有利于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也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这是中国税制改革同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顺应国际趋势,按照国际惯例做出的改革, 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广大的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会更有利于外资企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发展。

山东大学的马玉刚和王思宏则认为两税合并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应该从外商直接投资者本身角度看。他认为:1)税收优惠并非吸引外资的首要因素。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勒和莫迪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实现一体化扩张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因素为基础设施、现有外资状况和市场容量等,而不是优惠政策。2)给予外资税收优惠并不等于外资能够实际得到这部分优惠3)我国在商业角度上具有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4)从中国政府的两税合并的进程来看,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仍保持适当的过渡期。

因此两税合并不会对吸引外商投资带来影响。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中国的优势,作为出口加工的基地;二是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而且不断在发展。只要这两个吸引力一直存在,即使把外资的优惠政策取消,同样会有很多外资企业到国内投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马玉刚 王思宏

两税合并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金融与财务)

[2] 李艳西

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浅见(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第5期)[3] 付菲 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6期)[4] 刘旸 两税合并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 NO.22.2009)

篇6:一般企业正规--劳动合同范文

编号:

劳 动 合 同 书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联系电话:

乙方(劳动者)姓名:性别:住址:居民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同意订立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

款。

一、合同类型和期限

第一条甲、乙双方选择以下第种形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法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自年月日至工

作(任务)完成时即行终止。

双方约定的试用期至年月日止,期限为月。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二条双人协商一致,乙方同意从事(岗位或工种)工作,工作地点

在市县(区)。经甲、乙双方协商同

意,可以变更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工种)。

第三条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

准。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以下第种工时制度。

1、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

小时。甲方由于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

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

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

时。

2、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乙方在合同期内实行集中工作、集中休息,以

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周期(周、月、季或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综合计

算后超出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甲方应按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支付乙方延

长工作时间工资。

3、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应当事先报经劳动行政部门

批准,甲方对乙方可实行相对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

等方式。

第五条乙方在合同期内享有国家规定以及本企业安排的各项休息、休假的权

利。

四、劳动报酬

第六条双方确定乙方实行以下第种工资形式:

1、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乙方月(周、日、小时)工资为元,其中试用期间工资为元。

2、实行计件工资制。计件单价为元。

3、按甲方依法制定的工资支付制度执行。

第七条甲方应以法定货币形式于每月日前支付乙方工资,并不得克扣或

拖欠。同时,甲方应书面记录支付乙方工资的时间、数额、工作天数、签字等情

况,并向乙方提供工资清单备查。

甲方应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适当调整乙方工资标准。甲方支付乙方的工资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

第八条甲方安排乙方延长日工作时间,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150%的工资报

酬;安排乙方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200%的工资报酬;安排乙方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300%的工资

报酬。

第九条因甲方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甲方停工、停产、歇业,未超过一个工

资支付周期的,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乙方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

付周期的,若乙方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乙方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政府

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条乙方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计划生育(产)假等

假期期间,甲方应按国家和四川省有关规定的标准,支付乙方工资。

五、社会保险

第十一条甲方应按国家和四川省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乙方

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个人缴

纳部分,甲方可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十二条甲方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四川省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

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十三条对乙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甲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

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合同期内应定期对乙方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甲方有义务负责对乙方进行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第十五条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

漠视乙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经济补偿

第十六条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相关内容或解除本合同。符合解除

劳动合同的情形出现,甲方和乙方均可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出现,本合同即

行终止。

第十八条甲方应当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第十九条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甲方应当向乙方支付经

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甲方应按照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乙方加付赔偿金。

第二十条甲方违法解除和终止本合同,乙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甲方应当继

续履行,乙方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甲方

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两倍向乙方支付赔偿金。

八、其他

第二十一条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对甲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双方协商签订的以下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1、培训协议。

2、保密协议。

3、岗位协议。

4、其他协议。

第二十三条双方协商一致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四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与今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

等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

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

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六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企业融资合并合同范文】相关文章:

企业承租合同范文05-30

企业保险合同范文05-31

企业担保合同范文05-01

企业控股合并05-15

跨国企业合并06-10

企业会计合并07-04

企业吸收合并公告06-06

企业合并会计问题06-27

企业合并资金管理论文04-19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02-05

上一篇:继电保护实验报告下一篇:公证处单身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