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凸现开发区统计工作特色

2024-05-29

在创新中凸现开发区统计工作特色(共4篇)

篇1:在创新中凸现开发区统计工作特色

关键词:湖湘特色文化;动漫艺术;现代品牌

一 简述湘文化特色

1 湖湘文化的地域性文化——湖南是比较有特点的内陆省份,历史上,湖南就有“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龄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围。

2 湖湘文化的特色思想文化——湖湘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精神文化。湖湘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而近代湖湘文化又是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时空历练。

二 湖湘文化市场发展概述

湖南特色文化已经大幅度超出了仅有的文化范畴,已经跨越了各个文化娱乐领域。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在全国享有盛名。湖南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我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更是深受观众喜爱,每年创造的收益过百亿。

三 树立品牌对湖湘动漫市场发展前瞻

品牌也是一种效益,是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品牌是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的灵魂,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要求、一流的人才来打造品牌,为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走向繁荣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动画产业的突破——数据显示,2007年,宏梦卡通形象授权一项的收入达到2950万元依靠动漫品牌授权开发,是一项动漫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2008年,宏梦形象授权收入预计达到6000万元以上"宏梦卡通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按照迪斯尼标准制作。全国300多家电视台每天播出22个钟,赢得亿万少年儿童对虹猫蓝兔动画形象的喜爱,宏梦还获得红杉资本750万美元的投资主题公园和衍生品开发方面全面推进打造成中国的迪斯尼,在湖南株洲建立了方特动漫主题公园。

四 湖湘在动漫艺术设计品牌中创新的不足

1 缺少动漫创造的原创性和传统性

湖南动漫三只猫此种说法既是对湖南动漫品牌影响力的一种赞誉也反应了湖南动漫现存的不足,“大致雷同,缺乏原创"。现在许多动漫作品都是翻版,故事情节平淡无味,缺乏创作性作品。因此在人们心中,动漫世界尚没有中国制造的概念,往往忽略了自己本土文化特色。

2 缺少创新性

近年来,我们的动漫企业将大量精力用于动漫产品的来料加工,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而忽略了本土的的民族性。

五 湖湘特色文化在动漫艺术设计品牌中的创新中的的五大坚持原则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的存在和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外在形式或是载体,这种载体在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对文化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而且对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文化品牌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和例证。

1 坚持文化发展突出不动摇

湖南致力于打造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乃至“文艺湘军”等这些给湖南文化事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是湖南文化产业立足的一个重要核心。

2 坚持特色文化发展战略不动摇

根据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和人文积累,将传统文化宝库认真地整理研究,规划利用,可以将一些适合改编为动画片或游戏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进行加工,使动漫产品能够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这也正是上世纪中叶中国动漫辉煌的关键所在;并借以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湖湘文化有着敢为人先的优秀传统,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注重内容创新,十分重视抓原创,把创新融入到创作生产、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的动漫崭露头角漫画题材也进一步多元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传统题材与情节离奇的的奇幻题材共同发展,同涌现出一批新漫画作品,试图将东方审美和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如姚非拉的漫画这个中国哲学中重要的概念来诊释都市青年的生活以审美愉悦架起古老时令和时尚生活连接的桥梁,再将本土文化资源的再开发融入现实思考,逐步形成了民族风格。

4 坚持湖湘品牌不动摇

源于湖南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来看的话,湖南目前仅有虹猫蓝兔和山猫等卡通形象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我们不能立足于此,相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需要是仅仅不够的,我们必须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开创更多的特色品牌来填补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缺,满足亿万的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都注重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注重于宣传我们本土的文化特色,从区域局部出发,从以点盖面的理论出发,着重发扬本土名族特色,宣传本土文化。

六 结语

古语说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湖南的动漫产业能充分地挖掘中国文化资源,融入湖南文化元素,就能更好的走向全国,走上国际的舞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兼容并蓄,建立起自己的视觉风格和表现结构,推动湖南动漫产业动漫品牌建立发展,能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作为在动漫产业领域有所优势的湖南,将动漫作品的创作与湖湘文化进行对接,利用动漫这一可视化手段对湖湘文化进行表现,对湖湘文化的宏扬和传播,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湖湘文化与中国现代化,郑宪春,船山学刊J,1996-02

[2]品牌策略新观念,菜波啦戴维斯帕克,周关尚2004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3]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奋斗精神,谷菲,文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05

[4]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赫振东,中国书籍出版社

篇2:忠于历史 凸现特色

史料丰富,观点准确,体现了党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简史》按历史发展顺序和脉络,分十二章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九十年的历史真实,并紧紧把握湖南现代和当代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历次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等,作了比较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突出介绍了湖南党组织是如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如在阐述湖南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突出贡献时,书中用这样一段话作了实事求是的回答:“建党初期,湖南共产党人率先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基础’,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确立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原则。”《简史》通过系统阐述党在湖南的奋斗历程和总结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充分展示了湖南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牺牲精神、秋收起义过程中形成的开创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实干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等,充分展示了湖南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坚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同时,《简史》在努力反映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的同时,也不回避我们党在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并从九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值得正视、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体现了材料与观点的完美统一。历史学家胡绳曾经说过,历史不是有闻必录,不是流水账,要找出它的规律,找出每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不但历史线索说不清楚,单个的历史事件也说不清楚。《简史》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而是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历史中既有对历史的来龙去脉的清楚交代,又有中肯、深入而恰当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论。《简史》不是材料的堆砌,更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把材料和观点比较自然地融合起来,如对于重大历史问题,不仅说明事实是什么,并进而说明事实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发生的。《简史》始终坚持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事为主、人事融合的修史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对曾经出现的失误和挫折作出分析和点评;坚持民主的、科学的态度,尽量多采用各种材料,尽量多讲事实,让历史本身来说话,让群众作出他们的判断。《简史》的议论也有特色、有新意,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寓于叙述之中,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叙述表达出来,像画龙点睛一样,在需要议论的地方点上一笔,而不是脱离历史事实而过多地议论,如对五四运动在湖南与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议论、对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形成高潮的议论、对秋收起义与进军井冈山的议论、对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议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议论、对毛泽东在长沙决策与1975年的全面整顿的议论、对实现历史伟大转折的议论,对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的议论,即便是对“文化大革命”在湖南发展历程的议论,等等,有的地方虽然只有一两句话的论述,但却把思想和观点精辟地表达出来了。所以,《简史》这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修史方法是很有说服力的。

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内在统一。作为地方党史,《简史》特别注意把个性与共性结合起来,并寓共性于个性之中,通过内容的鲜明地方特色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发展历程的鲜明个性特色,这种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挖掘和展示湖南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指示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重要史料;二是注意反映湖南发生的对全国有影响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的论述和阐释;三是记述党史人物时,重点突出了湖南的党史人物,特别突出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何叔衡等一大批重要党史人物在湖南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四是坚持以反映湖南党组织的活动和发展情况为主线;五是在叙述与党史有关的重要背景时,着力描写和反映湖南本地的社会历史状况。

篇3:凸现学科特色,打造精品力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行业特色;学科特点;精品力作

0引言

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渗透,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国家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一切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相继于政治、英语、体育课程之后的又一公共课程。大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受到全校广大师生的关注。

结合财经类院校的行业特色和学科特点,近年来,我们坚持从我院、我系的实情出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中,尤其在教材建设的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结合行业特色,凸现学科特点

财经类行业,尤其是被称为百业之首的金融业,是计算机应用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我国政府成功实施的金卡、金关、金税、金财等一批重大的信息系统工程,都涉及财经管理类的多数专业,这就意味着这些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驾驭这一工作环境。其二,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也是各类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财经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中、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具备与信息技术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

由此看来,财经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培养目标、学生基础、专业性质和学时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所用教材都应有自身的行业特点。为此,应当针对各专业的实际需要来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都要密切结合行业特色,凸现学科特点。

“2006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书为财经类专业推荐了一个该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该课程体系以面向应用为目标,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使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能运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的知识,处理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问题。

表1中的第一门课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于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根据我院的教学实践,在这第一门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体现行业特色,使学生尽早培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以激发他们对后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潜能。因此,编写一本能结合行业特色,凸现学科特点的教材就尤为重要。

2打造精品力作,贡献基础教学

顾名思义,“教材”是指教师教学时所使用的材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为营造学习环境所需要的媒介。教材犹如一剧之本,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教材在教学中起到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同时,教材内容的革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在2004年作过一项关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应采取的措施”的调查,结果显示,提升教材建设水平所占比例为34%,位居第二。足以可见,教材建设在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课程建设中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或同类书名的教科书很多,但尚未见到一本适合财经类院校的好教材。从2002年开始,由上海市教委牵头编写的上海市重点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突破了计算机学科基础教材的传统框架,摆脱了软件版本的约束,在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了计算机硬件、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的内容,加上配套的辅助教材,不失为一本适合理工科专业的好教材。但是,虽经多次修改,此套教材始终带着浓厚的“理工科”色调,不太适合财经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因此,编写一本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适合财经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已是燃眉之急!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与上海商学院合作,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编写一套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该教材将努力把握以下几点:

(1)定位准确、特色鲜明

本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涉及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特点;教材阅读的对象准确地定位在财经类专业的学生。

本教材将力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深奥的原理和复杂的术语,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全书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凸现行业特色,每章都以开篇案例开始,以结束案例结尾,前呼后应,相映成趣。

以第5章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例,通过开篇案例简要介绍某高校的校园网,并由此引出本章要阐述的各知识点,本章各小节中,除讲述一般的通信和网络知识外,还介绍了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CNFN(China National Financial Network)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的体系结构、组网原则及应用系统,结束案例是“经受了9.11考验的美国NASDAQ网络”,总结了通信与网络技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本章中还插入二则“小知识”:“以太网之父”——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nMetcalfe)和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2)与时俱进、内容新颖

本教材应及时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趋势,不断推陈出新。除规定章节的介绍外,还开辟了“知识拓展”、“小知识”、“人物介绍”等栏目,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针对读者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材体系,不仅要使教材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还要注意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分散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

(4)精挑细选、千镂百炼

在教材内容的选材上一定要取舍得当,切忌包罗万象、贪多求全。尤其在案例枚举时,更要择优选取、精益求精。

(5)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一本好教材必须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在教材中应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引导读者思考,不断把问题深化,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走向目标。

(6)辅助教材、配套齐全

教材不仅仅是一本主教材,还应配备多媒体课件、上机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指南、练习题库、网络教材等相关内容,形成新型的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模式。

本教材将于2007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写系列教材,走创新之路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是无止境的,教材建设也应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始终。按照“结合行业特色,凸现学科特点、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我们已着手编写“财经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的系列教材,第一本“银行计算机系统”的高职高专版和本科版已分别于2006年1月和10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如图1所示。我们还将组织力量继续编写“银行数据库系统”、“银行管理信息系统”、“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银行信息安全技术”等系列教材,走出一条教材建设的创新之路。

4结束语

篇4:挖掘收藏洼地,凸现学科特色

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立。二零一三年春天,迁入新址,位于人大校园中部教学区﹁原图书馆西馆﹂。博物馆历史文物、

艺术作品和学校历史并举,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展馆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校史展、馆藏专题展、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

馆藏专题展现有北方文物展、中国传统家书展、于阗文书展、徽州文书展、中国百年股票展和沈鹏书法作品展。

“提到人大博物馆,不能不提10多年前的文物征集工作。”据博物馆副馆长贾铁英老师介绍,2003年起,人大决定增设历史学院考古学硕士专业,提出引进人才和筹建博物馆。2004年,学校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引入著名的考古学者魏坚教授。从2004年到2006年,人大博物馆开始进行文物征集工作,魏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四次赴蒙古、新疆、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广泛征集、调拨文物,使得藏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为博物馆的馆藏陈列提供了基本的文物保障。2004年冬天,魏教授“搞了一台车,带了几个人”,连续出去了四趟征集文物。一次,魏教授在与一些新疆专家进行交流后了解到新疆有一批文书,便带队去了一趟新疆,对所有的文书进行了鉴定,并与对方达成协议,克服各种困难连夜带回北京。

专题展厅的主题看起来毫无关联,贾老师解释:“人大博物馆成立得比较晚,不能单纯地追求大和全,尤其是在博物馆众多的北京,要想求得一席之地,一要突出特色,二要展出没被别的收藏家或博物馆‘吃掉’的收藏洼地。”

北国春秋

“北国春——北方文物展”是博物馆最早的展厅,立足于中国北方,重在反映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数千年来风云际会的历史画面,以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进程。魏坚教授是研究北方文化和文物的专家,他来到人大后,为博物馆征集到了一批北方地区的文物。在这个展厅,贾老师向记者推荐了两件代表博物馆对外形象的标志文物:白釉穿带瓶和银丝网格围棋盘。

白釉穿带瓶是辽代白釉的代表作,也是博物馆在古器物方面的一个重要代表。从整个胎质来看,已经达到或超过同时期中原民族的瓷器水平。就白釉穿带瓶的外观造型而言,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两侧各有一个槽子,据推测,应该是方便皮带或者皮条穿过,然后打一个结放在马上或车上运输,这符合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两侧,一边一个钉子,“我们知道瓷器是在拿泥捏出来以后,涂上釉,然后去烧制,一气呵成,不能后期组装,一定是一次成型。所以,瓷器上不可能钉钉子,这只是一种复古装饰,是那个时期的人们对青铜时期器物的一种记忆,就像男士的双排扣西服,第二排扣子往往是装饰。”把它列为博物馆对外的标志性展品,贾老师是这样解释的,一是历史悠久,距今千年。同一时期的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任意一件瓷器在今天都是国宝级的文物。白釉穿带瓶是同一时期的展品。二是中原民族在那个时期属于强势文化,瓷器做得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件少数民族的器物造型圆润,给人非常美的感觉,绝不逊色于中原民族的瓷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出土于辽墓的银丝网格围棋盘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落后,琴棋书画等这些高雅的艺术应专属于汉民族,蒙古族、契丹、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只会骑马打仗、快马弯刀。实则不然,研究历史的学者都知道辽末期的汉化程度非常高,‘吾修文物,彬彬无异于中华’,就是说宋朝会的很多文化艺术活动,辽也会。银丝网格围棋盘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最温柔的艺术

家书,通常是指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书信,中国古代称为尺素、尺牍、书札、手札等,西方人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意思是其亲切细腻有类于日记。“家书展是博物馆中较有特色的。国内其他博物馆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展览,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家书展厅的设置源于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张丁老师,张老师曾是独立的民间收藏家,收藏民间各种家书,他带着自己多年的收藏成果来到人大博物馆后,成立了全国首家民间家书展厅。

家书展厅展览分为古代家书文化众览、明清家书、民国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和留住家书九个部分,按照家书写作年代为序,以通信人为展览单元,共展示家书1000封,相关老照片500帧,勾勒出了中国传统家书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家书展厅最值得说的是陈独秀致胡适、以及胡适和梁启超之间的信件展柜,一共13封,这些信件是对历史的印证。”此外,还有曾国荃、李鸿章、康有为等个人家书,以及孙中山的秘书任鸿隽致大哥的家书等等。任鸿隽的家书采用的是南京临时总统府的专用信笺,信封实存,且保存完好。民国成立之初,任鸿隽在临时总统府秘书处任职,起草文稿,事务繁忙。家书透露了在民国初创大背景下任鸿隽个人的心路历程,而且对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均有提及。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了不足三个月,中华民国政权就被袁世凯所窃取,这封印有“总统府用笺”、“总统府秘书处”字样的信笺和信封能保存至今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贾老师说:“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真实性和私密性。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家书,勾勒出中国民间手写家书的发展轨迹,凸显各个时期家书文化的不同特征,领略手写家书的多元魅力。家书捐赠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无私地奉献出多年的珍藏,不惜暴露‘隐私’,作为观者,我们应向他们致敬!希望这些来自民间的记忆不会被淡忘,希望手写家书不致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失传。”

股海遗珍

中国百年股票展厅主要讲述了起于1872年、结束于1993年的中国纸质股票历史。一走进展厅,贾老师说:“这是唯一一个书写完历史的展厅。以前的杯子是玻璃的,现在是不锈钢的,而杯子的历史并没有结束。过去下棋用的是银丝线,现在用的是塑料棋盘或者铁棋盘,棋盘的历史也没有结束。而纸质股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贾老师给记者普及了早期股票常识。1872年,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成立,中国人有了第一枚自己发行的股票。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实施无纸化交易,纸质股票退出历史舞台。清末股票投资的重点是矿业和铁路,比如在修建汉川铁路时候发行的股票。民国后,股票的投资种类更加丰富,比如冠生园和永安百货,在民国时发行的股票。1992年,邓小平南巡期间发表了对股市发展非常重要的讲话,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伴随这股春风,中国股市步入积极发展的轨道。

在股票展厅,还有很多纸质股票的珍品可赏,比如现存世最早的1883年也就是光绪八年烟台缫丝局发行的股票,梅艳芳、宋子文等名流所持股票,以及一些特殊编码的股票,例如00001号股票等等。

上一篇:汽车销售动员会主持词下一篇:2018年学雷锋纪念日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