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范文

2024-05-17

教学评价的范文(共9篇)

篇1:教学评价的范文

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个性品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等,要被看作是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个鞭策性的评价。这种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现了教师与学生质性的变化,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首先要分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检查孩子学习的效果,还是让孩子更愿意去学习,还是要选拔学生?”其次,清晰的认识到评价的核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方面。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展现。以下是自己通过这十几年来教学实践的几点感受:

一、课堂应重视交流与协作,在合作中互相评价,倡导开放的教学评价模式。

由于开放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智慧和分工协作。而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评价,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评价,忽视发挥学生间的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因而芦咏莉博士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即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互评互动的过程。交流与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彼此的准确认知。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互动评价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强化生生互动评价。

如在练习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认为不懂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以及评价,而把问题展示出来,让那些思路明了学生上台做“小老师”,大胆地讲清自己的思路,再让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已懂同学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亲切感,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欲。对于突出有效的方法学生自然清晰地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于较为困难的同学,在同学的互相讲解中心里也会比较放松,同时回答 “小老师”的提问还会得到“小老师”的赞扬评价,这种来源于同学间的赞扬更为激励人。

评价不应是标准化的、唯一的,而应该是个性思考的、开放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评价的民主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教师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层次多元性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实行激励性的评价、情感性的评价,并要注重各种评价,因为学生是活跃的个体,单一的评价不能全面的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概括起来说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多层次多元性的评价。

三、教师评价把握时机,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如面对听讲认真的同学,我会表扬: 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对于不自信的孩子我会鼓励他: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创造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总之,我深切领会到,我们作为教师只有把握好对语文学课堂的评价,把多角度,立体式的评价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篇2:教学评价的范文

1、以激励评价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用赞赏的眼光,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学生所作出的努力而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就是教学的结合点、兴奋点,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使其成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亢进的良好心态,其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学生一点鼓励,会带给课堂一片精彩。

2、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不过度重视一次性成绩,而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与肯定与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学科兴趣,逐步提高学科成绩。同理,也能关注到学生的退步及原因,及时补救,避免学生在学业测评时成绩一落千丈。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我会真的把学生看做自己的伙伴,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

3、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合理运用

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评、他评、互评、师生互评等。将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精准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以延时评价为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革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更有重要意义。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不在教中反思,以评促教,那是不会有进步,也不会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教师感受幸福。而不是使学生盲目地被表扬所驱使,一味地为表扬而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构建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2、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课堂评价还应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而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就是教学的结合点、兴奋点,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其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学生一点鼓励,会带给课堂一片精彩。我们在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传统评价方式。如:点头、微笑、眼神、口头与书面结合、当众与个别结合等等。

3、评价活动不应该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而应该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4、以激励评价为主,如:“孩子,你太富有想象力了!”“ 孩子、你说的太感人了!”“孩子,你的心思太细腻了”、“你是一个用心的孩子”、“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你是一个善于提问的孩子”等等用不同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而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就是教学的结合点、兴奋点,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其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切忌不理不睬,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既不判断正确也不判断错误,给学生留下了不知怎么办这种悬念,学生也不知所以然,一头云里雾里的感觉。在时下的课堂中不时出现,美其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

总之,如何进行评价活动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抓住评价的实效性,来支撑和丰富我们的教学过程,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第四模块的学习,我对“评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的评价。我们考试的改革过程曾经经历了从教育测量运动到教育评价的过程,也就是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考试筛选变得更加的理性。

之前的考试更多的关注结果,用于学校招生、分班,中、高考更是一考定终生,分数成为了很多人的命根子。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有学习差异的,但是教育考试,并不是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是儿童具有共同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使个体得到各不相同的发展。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教师感受幸福。在课堂层面上,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个别性评价。

二、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公开的,可操作的。教学评价不是依据教材进行而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关键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应该到哪儿、在哪儿、和位置与目标的差距。应该到哪儿,就是教师要把课表总的目标分解到单元,章节,课时,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在哪儿,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位置与目标的差距,就是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学生达到目标,或者是达到哪个高度。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为综合素质的评价:

1、着眼全面,关注特长。

2、依据事实,重在知道;引导学生多方面,合理的自评,真是的进行互评。

3、客观记录,公示审核。

4、谁用谁评价,公平公正。因为生源学校与学生厉害关系高度一致,所以,倡议谁用谁评价更合理。

四、评价方式

评价的方式:纸笔测验、表现评价和成长档案袋。纸笔评价也就是书面考试。优点是:规模大、效能高、稳定性好,机会均等,可复查,可比较。一次测验,可以是全班或者是全校一次甚至是全国一起的考试,规模可大可小。阅卷过程效率也相对高。稳定好,机会均等,是说,测试者面对同样的试题,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也能让每个测试者具有好的比较性。而且卷子在学生手里,可以进行反复的反思。缺点是:容量有限,时间有限。对于教师来说,编制好每次的测试卷子,十分的重要。要多方面的考虑因素,试题难易得当,时间使用合理,技能对基础知识起到巩固和检测的作用又能给有能力的学生已拔高的机会,既要鼓励又要有所警示。表现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或者是情景评价。缺点是:标准不统一。

篇3:教学评价的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学生学科评价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在现阶段碰到了各个方面的困难,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办学条件上, 学校受到经费、硬件、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再者, 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比较单一, 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技术发展有所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 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 使学生缺乏发展和应变能力;学校的运作机制有时也没有转到市场经济的机制上来, 等等, 即使是新添置的专业或者新专业也只是在形式上迎合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作出的比较仓促的调整, 而实质上不论是在设备、师资, 还是相应的教材上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从哲学上讲, 发展不应该只是形式的改变, 职业教育要趁此机会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专业调整, 深化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以我校开设的《机床电气与PLC控制》课程为例, 就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科评价这一环节进行商讨。

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因何要深化改革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依然是沿袭着普通中学老一套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学生科目的成绩, 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课比较薄弱, 行为习惯有缺陷, 那么试问用原有的那一套评价机制来衡量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还可行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职业院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尤其是专业课程教材的变革要求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必须更新。譬如, 中职电类基础平台课程在课程定位、门类和名称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原来的专业基础课程《物理》、《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变成了现在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可以说新一轮专业课程教材的特点在指导思想上更具职教特色, 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上既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 譬如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 形成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等等, 同时又关注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过程性培养。在内容上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如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行为习惯, 降低大纲难度尤其是降低理论学习难度, 删掉了大量以理论分析为主的内容, 将一般性的学科教学要求调整为“能做什么”的具体职业能力本位要求, 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学习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方式和方法尤其注重学中做、做中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实训实验场所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真正倡导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三、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学习理论, 理论认为,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表征, 在不同情境中, 需要重新建构。学生在学习中是主动的建构者, 而不是事实信息的记录者, 在知识形成及转化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问题, 引导讨论, 从旁激发, 鼓励并适时介入引导学生的学习。

2. 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各种智能, 但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 重视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适当张扬个性, 而不是一味追求全方位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征。

根据培养目标, 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然后促成学生达成目标, 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 评价必须注重方法的多元化, 关注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个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四、重视教材研究, 合理设定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编写实训教材的原则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1.要以岗位规范的要求和岗位生产、工作的需要为依据确定教材内容。2.贯彻以培养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为重点的原则。3.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国家教委相关要求, 通过认真阅读、分析教材, 结合对市场的调研, 依据学生们的认知规律, 我校相关专业教研组对教材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以项目为核心, 以《机床电气与PLC控制》为例教材分为两大部分, 即机床电气和PLC控制。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 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 强调技术应用和自主设计。学生须在具有机床电气控制和PLC控制设备的实训室做与理论教学同步展开的实训项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整理出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各个阶段目标如下表:

《机床电气与PLC控制》 (FX2N-48MR) 阶段性目标实施计划表 (带※为选学部分)

五、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以《机床电气与PLC控制》学科教学为例)

1. 内容的选定。

该计划通过了学校电工、电子中心教研组的审核, 项目技能训练的可操作性强, 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里进行。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 把本课程分为22个阶段目标。其中19、20两个阶段目标难度稍大, 可以作为学生选修的内容, 其他的阶段目标作为必修的内容, 当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灵活决定必修和选修的内容。

2. 分组教学。

教师可根据学校实训设备情况进行分组, 如每2—4人一套PLC, 机床电气接线模块, 并选定一位小组长, 主要督促本组同学的技能训练, 组织本组同学进行日常训练科目完成情况的自评与互评, 促进本组成员在学习中互相交流, 达到本组成员能力不断提高的目的, 对个别违纪的学生进行监督, 等等, 并配合教师记录一学期学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情况。

3. 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本课程在学校排课时尽可能做到几节课连排, 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实验的可操作性。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 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讲解和引导, 尤其是对设计项目的控制要求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分析。对于各阶段的任务实施, 教师务必要以引导、点拨、反馈和启发为主, 尽可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分析和设计。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 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学生学科成绩的综合评价

《机床电气与PLC控制》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按教学计划的要求, 对学生的最低能力目标是:完成项目教学中基础模块实践, 熟悉电气识图、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和设计, 有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备基本的程序的设计、PLC接线、上机编程、改程的操作能力。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我们对学生学业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评价:

学生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表 (以《机床电气与PLC控制》学科教学为例) :

篇4:教学评价的范文

一、国外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现状

国外教育研究者经过研究发现,教学质量评价应用多维性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大学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指标有:(1)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教学态度,(3)教学方法与组织。通过指标主张教师教学的学术性与创新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其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为使学生不但具备学术精神还具备人文相融的全面素质打下基础。根据美国教育服务中心centra博士的研究,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进步。(2)充分准备和组织教学。(3)清晰明了。(4)对学生的考试公正合理,试题质量高。(5)讲授知识注意科学性、可靠性。(6)注意实用性。(7)使学生生动活泼。(8)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力。

从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良好的教学活动取决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教师的专业积累、敬业精神、教学技巧、教学组织安排、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能力、学生的专注程度、学生的基础、良好的教学环境等,而教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系统论角度出发,要评价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和作用,只有从不同的视角反馈教师教学活动的作用和成效,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规范或要求。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曾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通过准确、及时的反馈达到预定目标。”

二、国内有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据姜凤华等人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的教师认为目前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不科学、陈旧、只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谭沃杰在《深港两地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比较研究》中,通过香港和深圳两地大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深港两地学生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比较一致:两地大学生都认为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教学热情和教学组织,即教师的教学是否充满热情,能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是否精心准备,讲解、示范是否清楚明白。张凡迪通过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等技术探讨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维度构成。研究结果得出普通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六个维度:教学价值、教学风格、教学组织、积极个性、教学热情和学识水平,并从中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加强教师个性培养及完善科学的评价方式的启示。

学生评教要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寻找教师、学生关注的共同点,让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制订评教指标,在此基础上网上征求意见,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对评教指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对评教指标设计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内涵明确,覆盖全面,重点突出,表述准确,做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要根据不同学科与课程类型的不同特点,区分理论课与实验课、普通课与实践课等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评教指标。

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求的变化而呈现动态性。体育教学评价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国际潮流,借鉴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经验,对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并不否定提高与成长的功能。然而,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为选拔和甄别服务,背离了现代教学评价以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因此,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在不排除检查、选拔、甄别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从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可以看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教师的行为及其相关的内容体系,而关于学生及其思想思维体系的内容却很少涉及[Iq。我国现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已经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等。但是评价方式仍然主要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定性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视不够,不能真正体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仍然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评价结构和内容上不足以体现新的体育教育新观念。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中得来,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提高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并且体现在其内容安排、方法采用、课堂组织与操作等方面。但是,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体能与健康的增强、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形成等,才真正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篇5: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范文

目前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系统。系统中,全体学生对自己的所有任课教师打分,综合评价该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评价分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教师的教学情况,但也存在其分值在全校中的排序和实际教学能力地位不相符的情形。

问题1:附录1为我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查问卷,试从各项评价指标中,找出其中相关度较高的部分,将其整合为一个指标;对调查问卷中你认为不合理的部分,说出你的理由,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附录2为评价结果的计算公式,请对其合理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其中有不合理的部分,请加以修正,并说明理由。

问题2:教师之间除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存在差异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会使得教师的分值存在差异,比如同一名教师讲授两门不同的课程,由于课程讲授的难易程度不同,该教师所得的两个评价分值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课程的原因,但是评价分值没有客观的反映这种差异。请尽可能多的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说明缘由,并利用附录3中的部分数据检验你的猜想。

问题3:上述差异会造成教师评价分值客观上存在不同,但为了在同一种标准下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消除此差异,同时保证分值能客观反应该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此问题。

问题4:完整的给出一份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包括修正后的调查问卷和详细的计算公式。问题5:所提出的评价方案是否还有缺陷,如果有,则指出这些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附录1: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调查问卷 1.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勤勉、为人师表 2.教师授课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3.教师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

4.教师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无随意调(停)课现象 5.教师备课充分,教学内容充实

6.教师对教学负责,能认真批阅作业,指导学生学习

7.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讲课条理清楚,并结合学科发展,介绍最新成果 8.教师课堂讲授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规范,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9.教师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10.对该教师授课满意度

由好到差共5个选项,分别记为选

1、选

2、选

3、选4和选5

附录2:评价结果的计算公式

综合分值=1x12x23x34x45x56x67x78x89x910x10

式中i,xi分别为指标i(i1,2,,10)的权重与指标打分值,在我校

1.00.80.81.01.01.21.21.01.01.0

xi

5.2n14.1n23n32.9n42.5n5

n1n2n3n4n5

其中nj(j1,2,3,4,5)表示该班选择选项j的人数。

附录3:我校部分任课教师的评价结果(见附件3)。

篇6: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范文]

知识:

1、对教材和课标(大纲)理解准确、透彻、全面、系统

2、能围绕教学目标精选内容,数量适中、选材得当

3、重点、难点、关键点把握准确

4、学科知识严谨科学,体现学科思想方法

5、联系生产、生活和学生实际,适度延伸相关课程资源

活化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能力:

1、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学科能力培养

2、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3、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

1、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2、热烈、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机会均等。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篇7:如何做好地理教学评价范文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实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需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当前,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唯分数论”的考试文化现象,家长、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是以分数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发展、一位教师教学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唯一指标,尤其在处理升学考试这种高利害关系的考试结果时更加如此。无疑,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本次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这样的排列名次给予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现象不仅扭曲、异化了教育的本质,而且使我们的教育陷入困境。因为,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知识面窄、能力有限,对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差,更甭提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些都使得学生难以面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日益增强的社会竞争等压力。

可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学生素质高低,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

1、评价目标多元化:

针对以往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评价目的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调节教师的教学。

2、评价内容全面化:

以往的学习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现在强调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第一,强调地理学习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更关注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第二,倡导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注意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要注意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

以往学习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单一,例如学习成绩的评定仅用测验分数来衡量,思想行为的表现仅用定性描述等。现在,我们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不同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从教几年来,本人认为构建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体系,可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怎样扬长避短,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其优点具体表现在:

一、可树立学生自信心:

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例,在讲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之后,教师布置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需要准备的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具体要求:①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各点的距离相等;②把铁丝弯成与垂线成23.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③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④用胶布和橡皮泥把小地球仪固定。这样,一个简易地球仪就摆在学生的眼前了。学生通过从准备材料→制作过程、步骤→简易地球仪的出现,以及学生间“作品”的对比,自然而然会从心。

理上产生满足感,从而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二、可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拼图游戏》为例,在上《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老师布置同学做课外作业:把课本最后一页的“我国政区拼合图”剪下,贴在硬纸片上,按省级行政单位剪成28份(北京、天津、河北合为一份,上海、江苏合为一份,四川与重庆合为一份,广东与香港、澳门合为一份)。第二天,同学们把剪好的28块硬纸片放在桌面上。老师率先把全班分为12个小组(平均每4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将分散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每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一声令下,沸沸扬扬地拼了起来,有的小组的同学一起拼;有的小组分工合作,如一个同学专门拼,另外的同学拿拼块;有的小组产生了争吵,一位学生说要这样拼,可另一位同学说要那样拼,你争我吵,吵得非常激烈。在这样的争吵过程中,同学的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交织在一起,同学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出现了高速度的再结合,直到达到正确为止。

三、更有针对性:

以一场辩论赛为例,在上我国的分区地理北方与南方后,老师让学生事先准备一场辩论赛,题目是《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于是全班同学就以赞成“生活在北方好”或是“生活在南方好”为两组分了起来,各小组通过自荐和推选,分配以下角色:辩手,主要发言;策划,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辩手的材料;南(或北)方人,表演反映本方区域特点的生活小品或歌舞以支持本方辩手的观点。上课时,教师在教室中展示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特点的图片,轮流播放具有南、北方特色的音乐,然后,各方轮流发言,用讲解、表演、展示材料等方法试图说服对方。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列出证据、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针对某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这样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透!

篇8:教学评价的范文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相应地提高幼儿师范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英语课程是幼儿师范教育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幼儿教师理应具有较高的英语素养。但是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 我发现幼师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集中体现为:幼师生普遍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课学习, 并不重视英语等文化课学习, 学习兴趣不高;幼师生具有一定的基础语法和语音知识, 但英语表达与交流能力普遍较低, 会写不会说、会考不会用的问题很突出;幼师生的英语水平在知识水平上能够满足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英语知识, 但是英语教学能力较为匮乏。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使学生既能学得有兴趣又能提高英语能力, 进而提高幼师生英语素养?由于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为此我以教学评价为切入点,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立体化教学评价的构建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不仅有任课教师, 还有学生自己、同桌、小组、班级, 还有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学生的情况, 能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 通过这种形式总结自己的进步, 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另外学生的自评与同伴的互评可以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比如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如:“请你仔细听听他的语音语调, 你觉得他的发音正确吗?”“你觉得他的表达地道吗?”“你来当裁判, 说说他俩谁英语说得更漂亮?”……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可以利用评价手册、家校联系卡、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这里特别指出, 学生评价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因性动机的内驱力较大, 维持时间也较长。此外1951年罗杰斯提出自我概念的理论, 他认为自我概念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学生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信: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学生通过迎接挑战而保持自尊, 而感到无力取胜的学生容易放弃成就动机, 出现逃避的动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这一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评价方式多元化。

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多项内容, 但是传统的英语评价方式却是单一的, 当前幼师学生英语学习评价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 所有内容均通过试题确定分数, 仅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 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来,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方式,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国流行的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大类。量化评价方法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 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方法简单、明了, 直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质, 适用于简单、单纯的教育现象。质性评价方法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彰显其中的意义, 促进理解, 其收集信息与资料的途径通常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档案袋法等。这种评价方法全面、深刻, 在某种程度上是评价者对教育现象的解读, 更适用于评价复杂的教育现象。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 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 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 全面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比如口头测验, 这是一种质性评价方式, 指通过师生面对面地问答,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考方式、表达能力,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思维过程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空间,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解答、操作, 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 而且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和个性创造力, 为多角度评价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课堂观察有利于教师获取书面测验中不易获得的东西, 例如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倾听和表达的能力等方面。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另一种典型的质性评价方式, 通过系统收集学生日常学习作品, 展示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过程、水平和潜力。教师也可以设计动态的成长记录袋, 把评价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衡量学生发展的速度与潜力。

3. 评价标准多元化。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著作《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 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力, 这些智力以不同的方式组合, 每种智力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 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 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同时, 每个人都是出色的。”因此, 评价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标准, 否则, 评价就会丢失教育中更重要的东西。我们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的统一要求, 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 通过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 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拥有自信。事实上,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更加适合学生的情况。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 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有的表现在学习态度方面不积极, 有的是价值观存在偏差。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 而应以多重标准去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应该注意的是, 在重视学生个性化反应的同时, 还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作的贡献, 也应当作为合理的评价标准。

篇9:教学评价的范文

课堂评价分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指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表现在课堂教学表层行为的评价。如教师衣着、语音语速语调、面部表情的评价,对是否运用了信息技术、是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对话”“合作”形式进行评价,对课堂是否安静、是否热烈、是否按时下课等进行评价。总之,评价者离开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自身特点与教学深嵌其中的教学环境,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表层形态进行的评价,都属于外部评价。当然,你不能说外部评价完全没有用处,更不能说它不是一种课堂评价,但可以说,这是一种作用极为有限的课堂评价,说刻薄一点,是任何一个外行凭着生活常识都可以做到的评价,与教育的专业评价相关度极低。

课堂内部评价,指评价者在专业化的课堂观察积累的素材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自身特点以及教学深嵌其中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行为的动机、过程、效果与价值进行评价,评价往往既有量的分析,又有质的把握,是量化分析与质性判断的结合。当然,一堂课究竟如何评价,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要考虑的关系也非常复杂。比如,不同学科对评价的不同要求,不能忽视不同学段上课的特点,专业发展不同阶段教师面临的不同发展问题,一次教研活动的不同主旨等等,都是课堂评价时不可不加考虑的问题,但限于篇幅,本文只谈最一般化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一、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评价立足点

毫无疑问,对一堂课作出专业评价,必须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起点与依据,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一般说,教学目标不仅仅直接规定着本节课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选择,同时它自身必不可回避地要受到更为上层的课程目标的制约。比如新课程提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所以,任何一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都不能不服从、服务于这一课程目标。因此,在评价一节新课程课堂教学时,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实际上也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虽处于不同层次上,但基本精神一致,而且相互锁定。只是课堂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易于把握。

课堂教学目标一般也要接受评价。这方面的评价,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在总体上是否符合课程目标要求,违背课程目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理论上说是不能接受的,是错误的。然而,符合了课程目标只是它的基本要求,我们还要追问:本节课为什么是这个(些)目标不是那个(些)目标?这就要把“教学目标”放到学科体系当中去审视。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把它放到教科书体系当中去考察,看它是否是学科知识连续体中一个合理的“节点”。当然,还要分析,对于眼前的教育对象——这个班级的学生,它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准备与基本差异。学生的基本准备一般较易把握,难在把握学生的基础差异。我国中小学班生规模一般在30~60人之间,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这么多学生的差异是不现实、不可能的。但是,教师并不能以此为托词,完全不顾学生的差异。较为可取的办法,是分出一两个大类的差异。比如,有学者主张考虑将课堂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前者满足所有学生发展要求,后者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发展空间。这是值得学习重视的动态。目前很多“借班上课”,由于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差异,“教学”极易沦为教师“自说自话”,甚至成为“表演”,其根源就在这里。

教学内容取舍是否得当,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完满,这些评价都要用“教学目标”作为尺子来衡量,就是说,离开“教学目标”评价教学内容、方法与效果,是不合理的,也没有意义。

当然,新课程在尊重预设目标的同时,承认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教学内容互动中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意外”,要允许教学过程的开放,甚至鼓励这样的生成。这是教育的“人为”性与“为人”性的特点决定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应有的特性。

二、教学内容:放进关系中评价

课堂教学层面的教学内容评价,主要涉及“教学重点”的遴选与“教学难点”的确定。可是,评价教师在这两点上处理得体与否,要把它放进关系中思考。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即学生在现实发展水平向可能发展状态的转变,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知识技能为核心的精神资源,在课堂教学层面,这资源主要是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取舍是有一定要求的,一方面要考虑哪些内容最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由“现实发展水平”向“可能发展状态”转变,这是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要考虑这些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实现由“现实发展水平”向“可能发展状态”转变时最难掌握的,这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拿捏是否准确,是我们评价教学内容取舍一个重要的尺度,从前面看,它与教学目标息息相关。教学难点化解是否巧妙、是否有效、是否满足尽可能多学生越过这一障碍所需要的支持,是评价教学方法的重要维度。可是,显然,这个“难点”之所以能称之为“难点”,是因为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经过的要隘,不过这一关隘,就不能完成由“现实发展水平”向“可能发展状态”转变,但过这一关又很难,所以是教学“难点”。离开这一点,就无所谓“难点”,教学过程采用一些方法化解这一“难点”也变得毫无意义。所以说,教学内容一头连着“教学目标”,一头连着“学生”,是一个桥梁。桥梁的意义不在桥梁本身,而在它是否能把两头连起来,让此岸的人顺利到达彼岸。

所以说,离开学科知识体系、离开学生现实状态与发展目标评价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是多么没有道理。

三、教学方法:达成教育目标的方法

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评价,绝不能离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即便是“臭名昭著”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能说它一无是处?教学中能说绝不再用?被很多人捧为“香饽饽”趋之若鹜的“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是否用了就好?非用不可?

nlc202309011208

这些都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要来评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方法的好与坏,是在目标、内容、对象与效果的综合比较中才能看得出来。当然,若是决定了选用某一个(些)方法,运用过程自然还存在是否正确、是否娴熟的问题,这也是评价教学方法时要关注的方面。

如“死记硬背”,其实并不如某些人想的那么糟糕。一些经典的东西,如精美的古诗文,睿智的格言,历史课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地理课中地形地貌,理科科目中的概念、公式与定理定义,完全等到“理解后”再记忆,并不是都能做到,这在当前大班级授课背景下尤其如此。还有一些古诗文,在学生处于小学初中阶段背下来,虽未完全理解,但可能永远铭记在心。若要等到高中甚至大学再去背,的确能够理解,但往往背过即忘。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之一,坚持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不要以为凡是用“探究式”教学就好,时时处处都要用“探究式”教学,不分科目、不分课型、不问教学目标,也不问时间是否允许。这就是一种教条了。新课程倡导这一教学方法,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一般的主张,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盲干。要知道,“探究式”教学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施展拳脚的空间也不同。如英语课、音乐课与体育课,要学生探究就很困难。即便是语文、数理化这样易于采用探究的方法,也不意味着所有课型都一样。如复习课、实验课等,很多时候,并不利于运用“探究式”。所以,一般性的“倡导”,也还要反对不顾条件的“盲目跟风”。

需要承认的是,有些方法,即使就方法本身,教师在运用方法时存在问题,评课时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比如,一位语文老师上阅读课《卖木雕的少年》,花了近十分钟播放非洲木雕的精美图集,是否背离了语文课程性质要求?因为语文课核心要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准确地说,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在六年级语文课上,将课文中的“3700亩”折算成“2464200平方米”,试问有何效果?一位数学老师讲解“平行线”,播放了很多PPT呈现生活中的“平行线”画面,却就是不将学生身边的“平行线”——如书本边沿的线条,课桌面边的线条指示给学生看,或请学生自己找。不仅舍近求远,更是无视学生经验的教育价值。再比如,一位自然课老师讲到“水蒸气遇冷凝结”,坚持从头至尾地读课文,硬是想不到拿只盛着开水的碗来演示一番。等等都说明,运用方法,也有正误问题、恰当与否问题,也需要评课时注意给予充分评价。

但不管哪一类型,评价时都可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基本的评价依据。

四、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实施效度

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能否如此,就需要我们依据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来度量。一般来说,离开“教学目标”的规定,我们很难说一节课上得好上得不好。当然,更严格地说,教学效果评价要看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学得是否成功”,即是否达到“预定状态”的效果。

这方面评价,我们可以借助教师下课前的小测验(如果有的话),可以观察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学生完成练习等任务的情况,当然,课堂观察者自己也可以凭经验、凭直觉整体感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至于新课程提出三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而教师课前设置的目标一般只是(或主要是)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就需要评课者有较好的新课程素养了。

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课题,限于篇幅,我们先谈这些。我们要强调的是,评课一定要进入课堂教学内结构中评价一节课,要高度关注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状态及其变化,不能如一个行外人一样说一些“普通话标准,举止大方、板书工整”之类不痛不痒的套话了事。

(责任编辑:朱蕴茝)

上一篇:《7、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学设计下一篇:面对失败的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