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24-05-09

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共11篇)

篇1: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欢迎大家的阅读。

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儿童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同时,近些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形成,这些都加大衔接的“坡度”。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

3、行为规范的断层;

4、社会结构的断层。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点。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

3、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篇2: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注意水平的衔接: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思维能力的衔接。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知识点的衔接。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生活。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五、具体内容安排

1.开学初,邀请小学教师,举办“幼小衔接”的专题家长讲座。

2.早晨入园要求在8:2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

3.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左右,适当减少游戏时间。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将幼儿的座位改成接近小学的较规范的上课座位形式。

5.要求幼儿自背书包入园,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6.为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校园环境及生活,4月份要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观摩小学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篇3: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儿园方面的准备工作

1. 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第一站, 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启蒙教育的场所。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所接受的教育的好坏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幼儿园方面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会让孩子感觉到温馨, 快乐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认为在幼儿园与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孩子上幼儿园的这几年里, 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并不是学生家长, 而是幼儿园教师。处理好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做好与家长方面的沟通工作。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作为家长是没有时间亲眼目睹的。而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何作为教师也是看不到的。这就导致了双方在管理学生方面产生了一个盲区。如何“照亮”这个盲区就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双 方面定期进行通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二种方式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 登录班级群组来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3. 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最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也是对新鲜事物的模仿能力与领悟能力最强的一段时间。从动手能力方面锻炼孩子, 动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 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 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 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 如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 让幼儿做拼图游戏。帮助幼儿从事手工制作, 进行折纸、剪纸、穿珠子等手工制作, 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 实现他们的某些创造性设想, 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二、在幼儿园时期需要培养的技能及家长如何配合

幼儿升入大班后, 我们将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进入小学后, 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孩子一生之中的一个转折。

1. 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 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 在小学里, 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如自己记作业, 收拾书包等等。

2. 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我们经常在班中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 我鼓励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回园, 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 或者在班级内开展“大带小”活动, 讲故事给同伴听。在游戏中, 我还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 使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每天请几名幼儿做主持人, 说一件有趣的事, 由于事前有准备, 大部分幼儿都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 逐渐对讲述产生兴趣, 争先恐后当广播员, 由于幼儿获得成功, 他们渐渐变得勇敢、自信起来, 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 引导幼儿如何社交。在入学前, 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表达, 帮助他组织语言,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 面临着新的伙伴群, 要使孩子顺利过渡, 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很重要。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要积极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幼儿阶段孩子的社会程度不高, 他们在群体中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 而很少想到帮助别人, 有了纠纷常常求助于老师, 缺乏经验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因此家长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比如让孩子主动与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 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能谦让, 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

4.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中, 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孩子, 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在幼儿入学前阶段, 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进行家园配合, 对幼儿进行学习促进:

如何表达: 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 获得了别人的肯定, 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入学前, 给孩子机会表达, 帮助他组织语言,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进入小学后能更快的融入校园生活。

如何听: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一定的启发性, 经常听听故事、广播等, 能积累更多的内容, 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如何阅读: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 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

如何思考: 让孩子独立地思考, 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 能让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方法。

三、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

想要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小学, 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将小学中所存在的种种可以吸引孩子的事物渗透给他。带孩子去小学校让孩子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并参观教室, 讲尽可能多的学校的事情, 让孩子感觉到新奇与渴望。入学愿望强烈的儿童, 入学后学习积极主动, 表现较好。因此, 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 激发儿童入学愿望。如带儿童参观小学生上课, 给他们讲少先队的故事, 培养儿童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少先队的向往, 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四、结束语

做好幼小衔接的问题, 不仅仅是暂时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 更能对孩子一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他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取得成就的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起到的影响都是相当重大的。想要做好这两方面的衔接工作要靠幼儿园、学生、家长, 这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摘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被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在幼儿园时期与小学时期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想要孩子能够以一种平稳的方式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着来完成。本文主要讲解如何在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情况下使学生最完美的完成这一过渡期。

关键词:小学,幼儿园,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辽宁教育, 2004, (11) .

[2]胡瑶.幼小衔接需要家长配合[J].早期教育, 2000, (9) .

篇4: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22-02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教育阶段的互相衔接。”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把握新型的教育观、知识观,并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能否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这一转变是富有挑战性的,对于教师而言这一工作也同样富有挑战性。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园实际,我们探索与实践了以下做法。

一、帮助幼儿完成角色转变

即将进入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在进行角色转换时思想上会产生落差,让他们提前感受小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可以更好地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和衔接。例如,可以与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通过活动“我想知道的小学知识”,鼓励幼儿与邻居的小学生哥哥姐姐交朋友,在交往过程中完成由幼儿自己设计提问的调查问卷。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也意识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劳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外,多给幼儿正面的引导,告诉他们:“你们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所以可以上小学了,那里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老师还会给你们讲许多好听的故事,你们会学到更多的本领哦!”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提高上学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小学校园的学习气氛和生活环境,逐渐完成思想上的过渡。

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都要认真执行学校和教师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制、自控和执行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知道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每天回园时制定准时回园表,如果幼儿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后回园就是迟到了,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到迟到表上,而准时的幼儿可以获得红花奖励。同时,可以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讲解小学的迟到惩罚,及早共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例如,在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求幼儿每一次活动前都要在教师的提醒下按时喝水、上厕所,如果没有去就要等到下一个活动结束后才能去做这些事情了。又如,学生小明在看图书的时候因为时常抢别人的图书而得不到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都渐渐远离了小明。这些都是幼儿不遵守活动或生活规则导致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时,教师要把细节要求和后果向幼儿交代清楚,而且要坚持执行,利用一些奖励及时表扬在某个活动中能遵守规则的幼儿,激励其他幼儿自觉地去学习、遵守和执行各种规则。鼓励家长与幼儿园同步,在家里给幼儿制定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吃饭、作息、游戏等,让孩子渐渐形成执行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教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让幼儿意识到“老师或家长信任我,才会给我布置任务”,以此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例如,让幼儿完成值日生的各项管理和劳动任务;餐前擦桌、放餐巾和碟子,餐后收拾桌子上的饭粒;打理植物区,包括浇水、松土和扫除卫生等;管理其他幼儿看图书和收拾图书柜等。这些都可以在有条件的组织下让幼儿学习按要求完成。在熟悉各项值日生的工作后,幼儿就能形成自觉完成值日生任务的本领。又如,每周利用一个小本子,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以图形、单一文字、数字等)记录下教师交代的作业,回家按照记录本上的图案一件件地完成本周的小任务和作业。教师在课室环境布置中要设计完成任务公布栏,在幼儿完成各项任务后进行针对性的奖励。这些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和家长迫使幼儿完成的,而是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完成的,这样才会对幼儿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

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园配合。在生活中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在园在家形成一致,让他们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如起床时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快速地整理好被子、穿衣、穿鞋、刷牙、整理衣装等。上床前除了完成洗刷、拉小便的同时,还要独立进行睡前安静下来的事情(如倾听故事和聆听音乐)。家长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洗澡,还可以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卫生工作,如洗鞋子、洗盆子、擦桌椅、吃饭前帮助拣菜、开饭前摆放筷子和碗等。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除了大家一起谈话与交流外,请家长配合把幼儿在家里的生活自理情况拍照记录下来,制作成画报让大家欣赏和学习,让幼儿拿着画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劳动体验,分享劳动的经验和快乐。

五、培养幼儿大胆交往和合作分享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要有友好交往、善于沟通交流的能力,幼儿园更是孩子学习大胆交往、友好合作的重要阵地。交往合作首先要从说话开始,孩子要学会表达心中的想法,如借玩具时要学会使用完整的礼貌用语:“你能把这个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吗?谢谢。”“可以,不过你要记得把我的玩具放在我的篮子里。”这些都是幼儿在与其他孩子交往时所用到的语句,教师要在日常中不断渗透,让幼儿练习各种交往时用到的语句。教师还可以开展“我做小记者”活动,指导幼儿设计主题活动,收集新闻报纸,进行新闻报道。还可以与家长设计主题问题,进行小记者采访,让幼儿通过自我报道或一问一答的锻炼,形成学习和合作的交往氛围。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与邻班进行交往,设定一个时间让幼儿与邻班或弟弟妹妹班自由地进行交流、分享,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形成霸道自私的心理和个性。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大班幼儿外出参观医院、超市等场所,多开展角色合作游戏。总之,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大集体,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幼儿逐渐学会谦虚、对人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这些看似小的事情,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增强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社区中,家长们也应该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篇5:2018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测查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识字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开展音乐活动。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3)在活动区组织中,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三.八妇女节”以班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爱心义卖”;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

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4)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义卖”亲子活动;毕业典礼等。附:(具体安排)

一: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学习小学生活。

1.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2.学习整理书包:认识文具,活动中学习整理书包,整理书包比赛等。3.幼儿的座位:学小学生坐在座位上上课,坐姿,举手。

4.每天适当的布置作业,让幼儿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作业。二:贯穿于整个学期活动之中的有意渗透。三月份:

1.召开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本班制定阶段目标 四月份:

1.开展“我想——我心中的小学”活动 2.教育环境创设(小课堂)3.背上小书包 五月份:

1.开展“我知——参观小学”活动

2.习惯的培养(每天养成倾听十分钟,书写十分钟)3.哥哥姐姐做老师 六月份:

1.开展“我会——争做小学生”教育活动 2.家长代表参与教研 3.去小学生家做客 4.我心中的小学绘画展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们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争取圆满、创造性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

篇6:2018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

2018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一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四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组词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3月底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018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总结二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更趋灵活和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很好地适应是首要的问题,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学期,我们首先请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多次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满足孩子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在平时活动中,我们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1.关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加强幼儿的听、说能力。例如:在一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同时,引导孩子对这些文学作品大胆提出质疑,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不放弃任何可以帮助幼儿阅读的途径,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以互相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兴趣;提供可写本子,让孩子学着书写,以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汉字和写字的兴趣。

2.关于计算兴趣的培养

平时,利用生活中的可供资源,吸引幼儿一起数数,并练习编题和列计算题,同时,结合主题活动,自编教材增加一定量的计算内容,如:捡树叶、配菜、送鱼儿回家、小鸟的窝、破译电话号码等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孩子根据能力需要逐渐的对计算感兴趣,使孩子为学所用。

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只有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

篇7: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x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

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生活。

篇8:幼儿眼中的“幼小衔接”

因为抽象的、成人式的访谈往往会误导、限制儿童的回答,所以我们尝试在具体情景中访谈儿童。我们拍摄了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照片,访谈时先出示照片,而后针对照片中的内容再访谈,比如“这是你们在集体活动,如果你突然想上厕所,你告诉老师之后老师就会让你去了。但是如果你上小学了,上课的时候想上厕所,怎么办”等。我们一共对来自2所不同幼儿园(一所示范园、一所一般园)的36名大班幼儿进行了访谈,之后对其进行转录、编码、分析。现将结果和分析呈现如下。

一、“小学生写作业、上课”

访谈中我们出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照片,之后问幼儿:“你在幼儿园里每天都会做这些事情,那么你觉得小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做什么呢?”我们把幼儿的回答进行了编码,结果如下。

(注:访谈时,有的孩子既说了“写作业”,也说了“上课”,针对这种情况,编码时采用重复赋值的方式,所以各个主题加起来的总数会超过访谈对象的总数(36)。全文均采用重复赋值的方式,在此统一说明。)

由表1可知,一半孩子认为小学生在学校里最主要的事情是“写作业”(50%),其次被提名最多的是“上课”(25%)。

具体分析孩子的回答,可以得到更生动的信息:他们认为小学生的作业特别多,有“英语、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还认为小学生的作业“比我们的作业难”,小学生上的课是“高难度的课”“幼儿园不懂的课”。也有少数几个孩子认识到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也包括“喝水、吃饭、睡觉、学习”等环节。

二、“小学老师很厉害,会罚站”

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小学老师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相应减少、与小学生的接触也少很多。[5]大班幼儿是否对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有所认识呢?访谈中我们问了“小学老师是什么样的?与幼儿园老师相比有什么不同?”

由表2可知,73.7%的大班幼儿认为小学老师“很厉害,会罚站”,比如有的孩子说“:小学老师弄的厉害!大班老师弄的不厉害!不听话就生气,让我们站在外面!”当我们询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很多大班幼儿回答说听家长说的或者他们有哥哥、姐姐在小学,他们亲眼见到小学老师“训”他们。

三、大班幼儿喜欢什么样的小学老师

表2呈现的是幼儿心中小学老师的形象,那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小学老师呢?

由上表数据可知,52.2%的幼儿希望老师是温柔的,这样的研究结果也是比较好解释的,正因为大部分儿童心中小学老师的形象是很厉害的,所以大部分儿童也希望自己的小学老师“温柔一点”。

四、大班幼儿对小学生吃饭、喝水、上厕所的认识

多项研究把“自我照顾能力”列为入学准备的内容之一,因为上小学后,生活方面会发生很大改变。那么大班幼儿对此又有何种认识呢?

由表4可知,61.1%的幼儿认识到上小学后“上课不能去厕所,应该课间去”,但是仍有超过1/5的幼儿(27.8%)认为上小学之后上厕所跟幼儿园时没有什么差别。喝水与吃饭方面,大部分幼儿只认识到了“饭、饭盆、杯子”等外在现象与幼儿园不同,只有大概10%幼儿认识到了根本区别———要独立自主。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并未意识到上小学后自我照顾方面对自己提出的挑战。

五、幼儿对上小学充满复杂情感

访谈结束前我们询问幼儿:“幼儿园毕业之后,你就该上小学了。你想上小学吗?”以了解大班幼儿对幼小衔接的情感态度。

由上表可知,74.5%的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积极情感。但是另有13名幼儿(25.5%)表达了对小学的消极情感,不想上小学。主要原因有:“小学作业太多”“小学老师太厉害”“上小学后起床太早”。

上小学,因为“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但是转而又担心“作业太多”,又“有点不想上了”。)

六、要成为一名小学生,需要做哪些准备

幼儿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好哪些入学准备?

由表6数据可知,大部分幼儿(40.9%)认为自己需要做的准备是“认字、会算术题、会拼音”;其次有30.3%的幼儿认为要学会遵守规则;15.2%的幼儿关注到了社会性方面的准备,7.6%的幼儿认为体能方面的准备很重要,只有6.1%的幼儿认为应该在生活自理方面做好准备。

七、讨论

1.作为幼小衔接最大利益相关者的儿童表现出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重大转变,这将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提出很大的挑战。已有诸多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来阐释幼小衔接课程或者幼小衔接的策略,以期帮助幼儿顺利实现这一过渡。但是,以往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来自成人的声音,而幼小衔接的当事人和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儿童的声音则非常微弱。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开始关注到儿童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认为儿童对自己将要或已经经历的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他们能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6,7]但是国内关于儿童对幼小衔接看法研究依然比较缺乏。

我国一些研究者[8,9]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呼吁在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时,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意见和想法,这一方面是对儿童权利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加全面。

本文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从上文的数据可知,被访儿童对于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通过儿童的这些回答,我们可以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出发,分析家长和教师幼小衔接观念对儿童的影响、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双向互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不足、幼小衔接开展的时间等。

2.成人“幼小衔接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认识

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要想顺利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认为知识方面的准备最重要,其次是遵守规则,再次是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国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做过类似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认为规则和交往是影响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10]

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知识方面的准备:作业写得好、认字、会算术题、会拼音”,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分析这可能与中国国情有关,中国的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儿童需要获得的这些静态知识,比如有研究[11]通过访谈家长和教师得出,中国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认为“能安静上课、掌握汉字与算术题”对于入学准备来说非常重要。这一观念会有意无意灌输给儿童,并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体现。这种倾向会给儿童顺利衔接造成障碍,比如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刚入学儿童不是在知识方面准备不足,而是在“自我控制”和“学习技能”两个方面存在最明显的不适应。[12]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入小学前普遍存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社会适应问题[13]。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适应不良的方面。

3.小学要勇于承担幼小衔接中的责任

前文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幼儿想上小学,但仍有超过1/4的幼儿不想上小学。由此可见,幼儿对上小学充满着复杂的情感。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既有较大规模的调查也有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德国的儿童对入小学的态度基本积极以外,其他儿童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消极或者复杂的情绪。另外,Peter的研究显示,儿童对小学一日活动的陌生、比自己高很多的高年级学生和周围建筑物、必须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的规则是带给儿童焦虑不安的最主要因素。[14]本文数据显示,我国大班幼儿对小学产生消极情绪的最主要三个因素是:“小学老师太厉害”“小学作业太多”“起床太早”。幼儿的回答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篇9:幼儿园大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幼儿园与小学是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两类教育机构。因此,要做好幼小衔接,首先就要明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为主。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与同伴进行交往。

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并且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二、幼小衔接的策略

在幼儿园大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計划的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教育,使得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生。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一)增强幼小衔接意识,制订好衔接工作计划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计划是活动实施的依据,是我们有序行动的指南。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在学期初,就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订出符合本班幼儿情况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并将该计划分解到全学年,制订出相应的各月活动安排,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把幼教活动引向小学教育,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小学阶段靠拢。

(二)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进入大班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按时上学,不迟到,有规律地生活。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工作,如扫地、擦椅子等。教师要制作一些丰富、新颖、有趣的教具,利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同时,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坐姿,为幼儿进入小学后铺平道路。在生活方面,教师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会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持之以恒地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教师除了挖掘一些培养有意注意的儿歌,还可以在班内开展故事大王、读书半小时、童话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在培养独立意识方面,教师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通过整理床铺、玩具、图书,洗自己的手绢,擦桌椅,种植以及轮流当值日生等活动,培养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在规则意识培养方面,教师可以在集体活动时,强调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和大声喧哗;玩具要摆放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等。要讓幼儿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上,教师可通过各种游戏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锻炼其意志、品质。如在体育活动“舞动的彩虹”中,刚开始由幼儿一人舞动小丝巾,然后四人舞动大丝巾,最后全体幼儿玩彩虹伞,幼儿实现了“个体→小组→集体”的逐层过渡,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教师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情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区角活动中设立“小小展示台”,幼儿可以在展示台上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在健康活动中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森林历险记”,为幼儿创设沼泽地、七彩路、过小河、躲避猛兽等一道道障碍,让幼儿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用精神胜利法、榜样暗示法、家园共育法、换位思考法等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鼓励幼儿多与同伴、教师交往,多给幼儿正向的鼓励和肯定。

(三)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搞好幼小衔接,要靠幼儿园的不懈努力,更要靠家长的密切配合。

首先,幼儿园大班要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实际,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意义及做法。邀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开展“怎样给幼儿做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也可以请一些小学教师与幼儿家长开座谈会,开展咨询活动。教师将班级制订的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幼儿能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其次,在“家园联系栏”增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推荐“幼小衔接”好方法。比如要求家长平常在家中多做“倾听”游戏,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才能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生活、心理、物质准备;给幼儿购买简洁实用、小巧安全的学习用品;精心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的态度;看图讲故事时,要督促幼儿大胆地、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调整好幼儿生活作息规律,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他们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在家为幼儿开辟一个独立学习的小空间,选择幼儿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认识周围的人,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相互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使幼儿的知识、能力、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给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讲再多有关小学的事情,也不如领着他们亲身感受来得真实。幼儿园可以加强与附近小学的联系与交流,组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多媒体教室等;组织幼儿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到小学校园各设施的用途,也能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

如果不方便组织幼儿出外参观,可以与附近小学协调,邀请他们组织低年级学生来幼儿园与幼儿做游戏等,消除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恐惧、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或者采用图片、电教资料等各种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篇10: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在给孩子制定幼小衔接的计划时,应注意培养他们5个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考虑到幼儿园所学的知识不均衡性,孩子刚进入小学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和其他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困难,而大量、古板的识字方法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3)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家长要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比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4)善于提问的习惯。孩子遇到问题要善于提问。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及时孩子的问题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耐心解答,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5)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如今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优秀的人才还是要具备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的能力

此外,在有效衔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家长还要考虑一下两个问题:

1、学前教育不是“小学化”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学习、生活还是社会交往,都有质的变化,孩子能适应吗?因此,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都选择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或各种辅导班,希望通过提前适应小学的教育来“抢跑”。然而,家长们会发现不少孩子在成功抢跑一个学期后,成绩却慢慢滑落,甚至出现厌学。教育专家表示,“幼小衔接”可以给孩子适应小学助力,但关键是能力衔接,还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等等,一味知识衔接只会适得其反。

阮琴―合肥宿州路幼儿园园长认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为幼儿升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达到教育之间的衔接。但要注意的是真正的衔接决不是学前教育“小学化”或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要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这才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2、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期”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初期,通常被称为“困难期”,因为孩子即将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与人交往,孩子往往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个时候家长要助孩子一臂之力,照顾好孩子,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时期;积极引导孩子,当孩子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提示他们应主动向教师请教。

篇11: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自查

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现有在园学生116人,其中幼儿大班52人,中班38人,小班26人,临聘教师4人,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学和幼儿园的衔接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现自查总结如下: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一、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到园,不迟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级的事能按时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

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三、关注幼儿能力、兴趣的培养

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如我们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资料库,让幼儿自己查阅,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学期初召开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

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

上一篇:初二日记500字:悲剧的一天下一篇:不可胜数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