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2023-02-14

日前, 《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发布, 这是证监会党委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强调, 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引导交易所债券市场进一步服务绿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 绿色金融发展也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绿色债券的国内国际现状如何?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强绿色债券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并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中国发展观察》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如火如荼与大势所趋

绿色发展既是世界潮流, 更是中国确立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 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战略, 绿色化发展和绿色金融可望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得益于此, 中国绿色债券发展迅速, 2016年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债券实验室披露的数据, 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 涉及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等多个债券品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朱鸿鸣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洋指出, 据Wind统计, 2016年末中国债券市场的绿色债券规模达到2093.27亿元, 各类债券83只。

挑战与机遇并存

绿色债券发展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推动力,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改革背景下, 绿色债券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朱鸿鸣看来, 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投资者及债券承销机构缺乏足够激励。在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相对欠缺的情况下, 若绿色债券不能较其他类别债券提供更高的财务投资收益, 则绿色债券并不享有比较优势。对于承销机构亦然, 若绿色债券发行程序更繁琐, 则其承销绿色债券的动力更弱。二是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由于相关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难以确保发行人将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 从而难以充分保障绿色债券发挥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三是可能产生监管套利。在给绿色债券“绿色通道”的情况下, 若监管不跟上, 很容易导致非绿色项目套上绿色项目的外衣, 从而背离发展绿色债券的初衷。

王洋表示, 绿色债券市场作为一种新兴市场,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如对于绿色评估标准不够统一, 监管还不够协调, 责任投资者队伍缺乏, 第三方认证机构不规范, 与国际接轨还有一定距离, 各种融资上的优势还没有通过相应制度安排充分体现出来, 等等。

本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 朱鸿鸣指出, 《指导意见》从交易所绿色债券概念界定、发行人信息披露义务、建立“绿色通道”、培育绿色投资文化、激励证券公司承销绿色债券、加强绿色债券监管、鼓励地方财政支持等方面做出了制度安排, 有助于解决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朱鸿鸣看来, 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 随着绿色投资或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普及, 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 绿色债券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法治化与规范化

“加强绿色债券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关键是使绿色债券成为真正的绿色债券, 降低‘漂绿’或虚假绿色项目产生的风险, 起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也吸引更多投资者。”王洋说道。

朱鸿鸣表示, 绿色债券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管住募集资金用途, “严禁名实不符, 冒用、滥用绿色项目名义套用、挪用资金”。二是确保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王洋进一步建议:一是统一对绿色债券的界定和项目分类, 各品种绿色债券所界定投向的绿色项目均应一致, 而不应该采取不同的分类标准。二是健全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特殊管理制度。三是统一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标准和制度。四是出台绿色债券认证机构准入标准和自律准则, 引入独立的评估或认证机构, 建立完善绿色评估体系。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途径探索下一篇:催化裂化装置KH型喷嘴安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