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2-11-15

第一篇:风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来了教案及教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想象创作绘画课 ,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风来了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地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与震撼。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风来了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记忆交流

1、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

2、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

三、 演示观察

1、请你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看屏幕上出现的现象与你们说的一致吗?

3、我想请

2、3名最细心的同学来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

四、 尝试训练

1、书上有几幅图,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

2、如果是微风它们有什么变化?如果是狂风呢?

3、逆风和顺风时事物的变化一样吗?有何不同?

4、请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同桌评一评谁画得最形象。

五、指导表现

1、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1、老师手上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你们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

2、还有谁认为自己画得也挺不错的,请把你们的画贴在黑板上。

《风来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让学生步步深入,“体验、探索、想象、表现”是我上这节课的设想,从感官的直观感受到记忆的挖掘,最后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整个过程主要环节安排较为合理,环环相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再现了风来时事物的变化,通过看、听、说、画的结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观感受,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现了新式课堂的特点。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姿态:飘动、旋转;及速度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不同变化。通过画面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新的教学的境界。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部分绘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和逐步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更要培养他们关注生活,随时收集资料储备自己能力的好习惯;

第二篇:三年级《风来了》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让学生步步深入,“体验、探索、想象、表现”是我上这节课的设想,从感官的直观感受到记忆的挖掘,最后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整个过程主要环节安排较为合理,环环相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再现了风来时事物的变化,通过看、听、说、画的结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观感受,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现了新式课堂的特点。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姿态:飘动、旋转;及速度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不同变化。通过画面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新的教学的境界。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部分绘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和逐步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更要培养他们关注生活,随时收集资料储备自己能力的好习惯;

3、鼓励学生对画面的构图、情节构思大胆创新,大胆发挥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面风格。

第三篇:风来了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风来了》反思

现在的科学活动注重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的这节科学活动《风来了》既是典型的“玩中学”的实例。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喜欢在风中嬉戏、放风筝,玩风车,“为什么会有风?”“风从哪里来?”也是大班孩子常会问的问题。

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帮助他们揭开迷团,满足求知欲望。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活动中,我多次启发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究,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如在感知风的形成原因时,我让幼儿通过用气球里的气流动出来产生风,扇扇子产生的风,来自真实地体验,幼儿印象非常深刻。在启发幼儿自主探索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如扇子、纸板、吸管、气球等,还提供了孩子们喜欢的风车,增加了操作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来产生风。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开发了他们的思维,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

幼儿对于风的作用和危害知之甚少,为了拓展幼儿视野,同时也想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活动中,我运用课件向幼儿展示风力发电、放风筝、电扇等作用和龙卷风、台风等对人类的危害,课件的生动真实性立刻就把幼儿牢牢吸引,幼儿在看到风给人类造成的破坏后非常震惊,我适时提出 “我们怎样才知道台风、龙卷风的到来?”再向幼儿展示预测风的仪器,尽量避免风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制作风向标测风向,激发幼儿从事科学实验的兴趣。

我认为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它包括不同地域之间孩子的差异、不同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差异,并能根据以上各自不同的差异来进行具体可行的教学设计,才能确保科学活动的顺利、成功的实施。另外,即便是在我们成人看来最简单的科学原理,如果想让它们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总结性谈话中如果提出一些对幼儿来说,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偏难的问题,给自己的教学活动带来难度。只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些科学现象,掌握一些经验,对科学现象感兴趣就足够了。

第四篇:《风来了》教学设计

风来了

湘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和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怎样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风来了的感觉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演示用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

综合感知:通过各种视觉、听觉和语言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风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内涵。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

一、听风

师:有位老朋友也要来参与我们的课堂,我们请他来好不好?教师打开课件播放风的声音文件,引出《风来了》的课题。

二、看风

师:我们每天都和这位老朋友见面,你对它了解吗?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风的信息。

课件展示问题1:风如何产生?(观看风的形成视频)百度搜索:风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

2、自然界的风有哪些种类呢?(欣赏图片总结归纳风的种类,) 微风、大风、狂风、台风、龙卷风等

有的风可以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交通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台风可以形态风作浪,破坏农作物生产,龙卷风可以移屋拔树,产生很大的威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风的成语诗词,谁能举例来说明?

生:自由回答,如风起云一帆风顺等,“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形象的描绘出了风的形态,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风。

三、尝试画风

师:风是什么形状的呢?它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谁能用最简单的线来表现一下?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交流讨论,选择2-3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风的画法,师生共同欣赏评述,加深对风的记忆,总结用线画风是要注意线条流畅。

四、忆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风来时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回忆风来的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师:如果你是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朵浪花在风来了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春夏秋冬的风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小组交流讨论。

生:

经过交流讨论后部分学生上台表演风来了的时候物体形态的变化。

师:风中事物的变化实在太丰富了,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表演的也很形象,我们来看看画家笔下的是怎样表现的呢?

五、赏风

1、展示课件,欣赏《阵风》

师: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风来的时候物体形态有什么变化? 展示课件。自由交流。

2、欣赏小伙伴的画

通过展示同龄人的做品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师:再来欣赏一下小伙伴的作品吧,从什么地方看出风来了? 学生自由交流看法,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绘画中顺风和逆风的表现,请学生选择教材中中的一幅进行简单练习,教师做简单示范。

六、画风

师:同学们,了解了风朋友的知识,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把你和好朋友相处的情景画下来了,那现在开始吧。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行画风练习。

2、教师展示作业要求,学生分小组画风(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七、评风

1、通过展台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自己表述作品的构思,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物体形态变化表现风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3教师总结

八、拓展延伸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既给我们带来凉爽、生机,人们还利用风能发电、设计风能路灯等,所以只有好好的利用风,利用自然万物,我们才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尽管有时候它也会给我们带了灾难和恐惧,就像我们的学习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五篇:《风来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应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对象,寻找、观察事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表现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针对学生的这些认知、身心特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学生的感受,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考与体验,这样对学生观察、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刮风时的场景,分析、了解不同风力和季节下人们生活情景的变化;

2、学习表现风的形式,描绘风来时的情景。

3、通过学习创作,激发学生的科学分析精神及感受生活、热爱自然的生活。 教学重点:

能够分析、了解、感受有风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变化。 教学难点:

用美术形式表现出风来了时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风扇、手持风扇、素材。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心理游戏、活跃气氛

1、“大风吹”游戏,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大风吹”的游戏,怎么样?风儿吹到哪部分同学,就请哪部分同学快速站起来,你准备好了吗?

大风吹,吹啊吹,吹到了咱们班的女同学,啊,咱们班的女同学真是可爱机灵啊! 大风继续吹,吹到了咱们班的男同学,诶,咱们班的男同学倍有精神! 大风大风继续吹,吹到了爱表达的同学,看来喜欢表达的同学真不少啊! 大风继续吹,吹啊吹,吹到了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同学,都站起来了啊。 师结:通过游戏,老师发现咱们同学都是些爱表达、有自信的孩子,风儿向我们同学吹来了,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来了》 教学意图:[ 利用“风儿吹”心理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孩子能与老师快速的融合到一起,老师对学生也能快速地有初步的认识,短时间内了解学情,激发学生自信、爱表达、勇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引导直接进入情境,开门见山奔主题。]

二、寻找、感受风,聚焦重点难题

(一)、寻找风

1、生活中寻风,鼓励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在生活中,谁能说说风都藏在哪里? 预设一:孩子如果表达不出来,教师引导

师:其实啊,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风的身影,风儿吹,红旗飘,(课件红旗飘)老师从飘动的红旗中找到了风,还有谁找到了风,谁来说说试试?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回忆与寻找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预设二:生答树叶等,教师补充

师:你想到了树叶,对呀,摇动的树叶中藏着风,谁还能像老师这样说?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预设三:孩子说空气,教师引导总结

师:对呀,孩子们你们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孩子你知道的可真多啊!

(教学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提升出新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储备)

师结:风藏在了飘动的红旗中,摆动的树叶中(课件)。 教学意图: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会表达,培养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诗歌中寻风,引导孩子感知语言的魅力

师:还能从哪些地方找到风?

师:其实啊,风还藏在诗歌里,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找一找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师结:多么委婉的表达方式啊,风可真调皮,它还藏在诗句中,藏在飘落的花朵、归去的雁群中。

教学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诗词的储蓄量以及理解能力,我选取了易被学生理解的诗句,在诗词中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诗句的内涵和意义;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现象,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初步感受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

3、声音中寻风,调动听觉感官置身风中

师:除了诗歌,风还藏在音乐里,来,让我们闭上小眼睛,仔细聆听! 师播放风的声音,生谈感受

师结:孩子们,风啊无处不在,他藏在音乐中、诗歌中、摇动的树枝中、飘动的红旗中,看,(课件:摆动的树枝、点头的花儿、远去的蒲公英、放飞的风筝、)。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看见这些物体被风带动了,我们就知道风来了,就是物动知风(课件)。

教学意图:[引导生联系、回忆自己平时的生活场景,来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风、寻找风,风不仅仅在停留在我们常见的生活层面,还藏在诗里、音乐里、作品里,给孩子进行更深层次以及其他学科的渗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发现风的存在形式,充分的让学生感受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是却无处不在。通过感受不同形式的风,学生也会联想到不同的画面效果。

进行学科整合,结合自然、音乐、语文 等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助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而且又不脱离学科的特点。

(二)感受风

1、感受风中人、物、事的姿态变化,巧妙解决动态难题

(1)风中人的变化 ①小组合作,探究微风

师:那怎么能把风请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同学近距离的观察、感受风呢?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样有魔力的东西,快打开看看。

师:在打开风扇之前,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咱们同学来帮我解决(课件) (a)你有什么感受?

(b)观察人物头发、服饰等的变化

(c)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你感受到的风呢? 师:小组合作讨论,一分钟时间。

师请生谈有什么感受? 预设一:生答冷,教师引导

师:你感受到的是风的冷暖变化,那风的力量是大还是小?

师结:风的力量比较小,它是微风,轻轻地、柔柔地,像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你的脸,很舒服。

教学意图: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的经验比较少,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引导生亲自体验微风给人最直接的感受,进入微风的情景中。

师:那人物头发、服饰的变化?

师结:你观察的真仔细,头发、红领巾会轻轻摆动。(课件头发、红领巾飘动) 教学意图:观察要有目的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把问题至于情境中,利于学生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 (c)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你感受到的风呢? 师:用什么样的线条来变现这种风呢? 预设一:孩子如果表达不出来,教师引导

师:风的力量比较小,他轻轻地、柔柔地,什么样的线比较轻、柔柔的? 预设二:生答曲线,教师补充 师:什么样的曲线?长长的?短短的?

师结:微风很舒服,头发、服饰会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很小,(课件红领巾轻微飘动)我们可以用细小的线条来表现。(课件红领巾在微风下边加上细小的线条)

教师意图:师引导生用美术语言去表达风,进而通过观察、体验、示范的方式用造型元素中的线元素来表现风,通过动画使线元素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后边让生用线表现风做铺垫,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 师:风再大一点,会怎么样? 生答

师结:头发、红领巾会吹的更高了,物体摆动的幅度会随风力的增大而变大。 教学意图:[ 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情景是问题的外衣。巧妙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在范围有限的课堂中让这一生动的场景再现呢?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风来时有亲身、较深的感受,增强了主体感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能够近距离的观察风来时我们的身体和配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自己体会出物体随风而动和风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变化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主强烈的感受这种轻轻的、柔柔的风,引导生试着说说你会用什么线条表现它的这种轻、柔,从造型角度试着表现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进一步了解本课做下了很好的铺垫。此环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引导,可以改善学生们一般看作品时的“满不在乎”“走马观花”之态,需要在认真发现细节中,看到风到底会给头发、服饰带来哪些变化。 ②教师引导,感受大风 师拿出电风扇

师:当大风来了的时候,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想上来感受一下? (a)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谈感受

师结:脸上开始不舒服,表情也开心不起来。

教学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观察去体验风的力量与大小的变化,更深层的体验风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b)观察人物头发、服饰等有什么新的变化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她的头发、服饰、衣服等又有什么变化?

师:摆动幅度更大了,红领巾都快要飘起来了,头发都快抓不住了。(课件头发、红领巾大幅飘动)

(c)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你感受到的风呢? 师: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它? 预设一:孩子如果表达不出来,教师引导

师:和微风比,大风的力量变得很大,微风是细细的线条,那大风应该是什么样的线条?

预设二:生答直线,教师补充 师:什么样的直线?粗粗的?细细的?

师结:大风刮来的时候,物体摆动幅度就更大了,红领巾都快要飘起来了,头发也快抓不住了。长粗的线条更能表现出风的猛烈。(课件在头发、红领巾周围加上粗长的线条)

设计意图:此环节问题承接上一环节,通过连续探寻,引出学生们对风来时头发、服饰的进一步探究活动 ③图片欣赏、体验狂风

师:风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呀继续刮,大风变成了狂风(课件),当我们在狂风中行走,你会做什么样的动作? 生

师:看,狂风红中的人弯下腰,眯着眼睛,捂着嘴,都快被吹跑,飞起来了。风加足了马力渐渐地变成了龙卷风(课件),那我们的人会被怎么样?

师:人都飞起来(动态课件),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能表现这种威力巨大的龙卷风?(课件龙卷风)

生尝试动手画,10秒钟时间。(这一环节变成学生用手比划,不用笔画是否更好?因为后边加了一个风中景物的小练习) 预设一:生画不出来,教师引导

师:孩子们 ,看,图片中的龙卷风是什么形状的?用手势比划一下。 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举起作品看看同学们是怎样表现的?边评价边修改 (龙卷风旋转的线条,像个大长鼻子来吸东西呢。)

教学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去观察、感受不同风力下物体发生的不同变化角度,生动有趣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除了我们教室里自己及配饰会发生变化,当狂风、龙卷风这些不常见的风来的时候,需要走出课堂来到窗外,通过视觉观看大量的图像识读,引导生观察大风中人们自身、配饰及动作的变化,人们都有些招架不住啦,拓展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变化)

(2)风中景、物的变化,

师:其实风来了,不仅我们人有感受、有变化,大自然中的景、物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炊烟、衣服、帆船、动物等) 生看、生说

师:风中还有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想生答

师结:对呀,他们都被吹弯了腰,袅袅炊烟,放飞的气球、迎风的动物、远航的帆船,呈现出了一番和谐的景象。

教学意图:风来了周围很多的景、物会发生变化,通过从图片中详细观察、感受景物的变化,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变化;通过视觉观看,感受风中景物的造型、色彩的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教师追问,引导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

师:你能画出大风吹过时,他们的变化吗?(课件:灯、衣服、树、花)

给咱们同学一分钟时间,开始!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

师:举起作品看看同学们是怎样表现的?师生互评

教学意图:通过美术课堂小练习考察学生学习动态,采用分段练习的方法,循序渐近、扎扎实实,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获得技能上的提高。小练习就是一种探究性的实践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获得经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兴趣。

师:但是狂风龙卷风袭来之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课件)。 师:树枝被无情的折断,堵塞了交通,甚至再坚强的大树、再坚实的房屋、汽车也抵挡不住他的威力,统统都被他无情的卷走了。那怎样才能减少风对我们的危害,把它变成我们真正的朋友呢? 生表达观点

师: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一起来做环境的主人。

(教学意图:同时,就怎样才能减少风对我们的危害进行了德育渗透,引起孩子对环境的重视,唤起环保意识,能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做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2、寻找风中色彩的变化,提升风的感染力

师:风不仅会让人、景物发生动态万千的变化,他还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他把不同的颜色分配给了不同的季节,接下来让我们打开四季的大门,走进去瞧一瞧,欣赏一组图片(课件4张图片) (1)春风吹来

谁能来说一说,它分别是什么季节的风? 师:1号图片是什么季节

师:你抓住了哪些典型的事物看出来的? 生答

师结:你的用词可真美啊,春天的风是温暖的风,树舒展开了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你想到了什么颜色? 师结:绿色,多么富有生命力的颜色啊 (2)夏风吹来

师:2号图片是什么季节,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是啊,夏风总是挂着迷人的色彩,它吹开了清雅的雏菊、馥郁的郁金香、娇艳的玫瑰花、妖娆的牡丹,你从中找到了哪些颜色?

生发表观点 师结:夏风吹过,到处五彩缤纷,漂亮极了! (3)秋风吹来

师:3号图片是什么季节,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秋风娃娃又来到了树林,她大口气一吹,树叶慢慢地落了下来,简直像一片火海。你能想到什么颜色?

师结:他们都代表了收获的颜色,到处金灿灿红彤彤一片。 (4)冬风吹来 师:4号呢?

师:你抓住了哪些典型的事物看出来的?

师:雪人,厚厚的衣服,从色彩上用了什么颜色能看出是冬天? 生答

师:是啊,白色蓝色能体现冬天的寒冷,冷色调。凛冽的冬风吹到脸上就行刀割一样,路旁的杨树枝在风中狂舞着,那干巴巴的树枝,不时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看看美丽的天空,是风给我们送来了雪花。

师结:春风吹来,给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春装,生机盎然。夏风吹来,到处五彩缤纷,一片片茂盛的景象。秋风挥舞着涂满金色颜料的画笔一片金灿灿的,而冬天白茫茫一片,唯有雪人、树枝与飘落的雪花为伴。一年四季,风的脚步永不停息。 教学意图:不同季节的风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除了动态变化之外,其实周围环境的色彩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而色彩又是一种很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会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很有效的帮助我们表现风来时周围事物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季节,周围的环境色彩不同,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想象的方法进行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感受图像的色彩特征,帮助我们丰富画面。

3、欣赏作品,提升技巧

(1)欣赏大师的作品

师:怎样用画面的形式留住风呢?风也备受画家和小朋友的宠爱,看,画家是怎样表现风的?

师:画家这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动态来表现风的?(课件) 师:画中的藏族人物有什么样的动作啊? 生观察思考

师:对,有各种丰富的动作,通过抓帽子、追围巾,捂嘴巴等动作来变现大风来了。

教学意图:这环节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欣赏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选取藏族妇女在风中的动态,引导学理解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阵风》中美术特有的线条造型,清晰地勾勒、展现藏族妇女人物各自的动态(姿态),为学生作画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基础。 (2)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师:那小朋友是怎样表现风的?(课件)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答

师结:主体突出使画面更吸引人。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幅作品,这个动作怎么样?

师:滑稽、好玩,人都被吹起来了,你观察的真仔细,风中事物产生了很大的动态变化,如果我们把他们的变化再进行一下夸张,夸张可以使画面更生动,那我们的作品就能够锦上添花,吸引眼球了。

师:那这幅画中风向是怎么样的?从哪吹向哪?说一说理由 师:风向向左,所以风中所有的事物都向一个方向变化。

教学意图:两幅巧妙的范作引导学生预测风来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以及风的方向,引导学自动联想到不同性质的风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正如第斯多会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为学生的创作做铺垫。

(3)说说你想怎样表现风?

那根据你的记忆,风来到了哪里?展开想象 生小组间思考、讨论、表达

师结:关于风的记忆和想象还有很多很多

教学意图: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表达自己内心对风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阶段是实践准备环节,也是体现学生个性、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 大胆表现风,落实到绘画中去

1、教师示范

那你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留住风的? 微视频

师边画边讲,作画步骤:构思、画主体、丰富画面、添加背景。

教学意图:范作设计具有代表性,降低了教材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知识点、情感点起到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2、学生创作

你想不想也来画画风来时的景象?

作业要求:以《风来了》为题,根据自己的记忆,展开想象,画一幅有趣味的画! 注意以下几点:动态夸张、主体突出

教学意图:这一环节是培养孩子表现风,通过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通过自己绘画以图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感受生活和环境,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的基本素养。

3、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绘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因人而异进行不同层面的辅导,有助于学生获得有效的绘画技巧,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提升自信。

四、交流成果,互相评价。

让我们来看一看谁的作品“风味”十足?

选择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对作品的感受。

1、学生自评:

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的形体变化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 你认为哪幅作品“风味”十足?为什么?

3、教师总结。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说出好的作品好在何处,它们又有什么可以相互吸纳的优点?并对有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各种富有个性的创作思维得到相互碰撞,是对自己审美意识的养成与提高。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既是一次创作过程的总结,又为下一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作品,同时也是对自己审美能力的再一次升华。]

五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师:风还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课件)。风吹动风车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便捷,风带动了云的移动给干旱地区带来湿润空气和降水,才能有满满的收获等等。利用好风,它便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四十分钟过去了,风带来的美、带来的故事画不完也说不完,下了课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去追逐风带给你的快乐!下课!

教学意图:风有他的两面性,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善于利用、动脑创新,变废为宝,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六、板书设计

风来了

造型

色彩

景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风来了教案及教后反思04-07

风来了教案及教后反思11-14

风来了雨来了作文05-24

风来了范文05-15

风来了范文06-02

风来了,教案,美术07-02

风来了美术范文05-19

风来了教案范文05-19

美术风来了范文05-20

风来了你走了散文06-16

上一篇:法律四进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