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地铁·地下空间开发——西安纺织城堡子村盘道改造及地下空间开发方案设计

2022-09-12

1 城市背景

纺织城是西安市在建国初期开始建设的卫星城, 归属灞桥区, 是西安市的东部门户, 建筑密度较大, 堡子村盘道位于纺织城北部, 现状为单向四车道交通盘道, 过境交通、区内交通繁忙。中心岛周长约380米, 道路总用地约3.8公顷, 是该地区主要交通枢纽和城市空间节点。根据建设规划, 堡子村盘道所在区域将建成集酒店、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贸圈, 机动车交通量和人行交通量骤增。同时, 地铁一号线将于2013年9月投入运营, 围绕此处的地铁半坡车站将形成一个新的交通枢纽。因此, 结合新区规划、堡子村盘道改造、地铁一号线即将开通三大“契机”, 灞桥区政府提出了建设面向西安、辐射周边区域的“堡子村节点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想, 因此,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通过综合高效的开发地下空间实现人车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就成为本项目建设的城市背景。

2 建设条件

2.1 用地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用地性质大致为两类, 即交通用地和商业、文化用地。围绕城市道路, 红线外规划有商务写字楼及大型卖场, 平均容积率在3.0以上, 地面开发强度较高。现状堡子村盘道占地近4公顷, 属市政道路用地。区域规划希望通过盘道改造, 利用节约出来的约1.5公顷公共用地, 营造该区域优质的地面环境和开放空间, 对地面开发规模和强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大力开发地下空间, 满足拓展城市容量的迫切需求。

2.2 交通条件

根据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纺织城地区将兴建1号线、6号线及临潼线, 地铁的建设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新契机。本项目南侧设有地铁1号线半坡车站。以该站出入口为骨架, 连通区域内地下空间, 形成功能完善的地下人行系统是设计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现状盘道交通改造后将成为十字型交叉口, 东西向的长乐东路和纺北路是进出本地区的主要道路, 是穿越该商圈的机动车主干道。周边近地面层以商业服务、休闲购物等公共设施为主, 有条件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公共活动空间。但纵横交错的地面道路, 尤其是长乐东路、纺北路路幅宽、车流量大, 割裂了商圈周边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联系, 破坏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不利于地区整体商业氛围的营造和商业规模效益的发挥, 人车交通互相干扰。为创造以人为本、环境优美的商务环境, 在主要机动车下设置地下人行通道, 与地铁车站出入口结合形成地下人行系统, 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是十分必要。

在停车问题的解决上, 由于规划范围属于旧城改造地区, 根据地面规划, 停车问题主要通过建筑配建解决。如何整合各地块之间地下停车库, 建设完善的地下停车系统, 也是本方案设计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2.3 基础设施条件

管线的改迁和管位预留是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不仅造价高、技术难度大, 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合理功能, 而且往往决定地下空间开发可能性。本工程用地范围内地下市政管线主要有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由于历史原因, 现状地下管线分布错综复杂, 且权属单位较多。本次盘道改造, 将各类地下管线纳入改造范围, 为地下空间同步开发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4 地质环境条件

根据地铁1号线地勘报告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评价的相关内容, 项目所在地位于灞河一级阶地, 地形较平坦。地层组成主要由人工填土、全新统黄土状土、砂类土及卵、砾石等, 各土层沉积韵律清晰, 工程性质良好。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无巨幅变化,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北侧有F6地裂缝穿过, 本项目位于地裂缝下盘, 对工程影响有限。适宜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

(1) 集约使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

(2) 改善地面景观和生态环境;

(3) 改善商业购物环境, 促进商业繁荣;

(4) 消除人车混杂现象, 保证地面交通顺畅, 改善人车交通和停车环境;

(5) 提高地块商业价值;

(6)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地下空间建设的紧迫性

(1) 与道路、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结合, 同步进行, 后续开发难度大、代价高, 影响交通;

(2) 结合尚未运营的地铁车站工程, 同步建设可达到双赢。避免后期对地铁运营的干扰;

(3) 与地块内建筑的开发相结合, 接口容易衔接, 否则, 地下空间的建设对地块的后续开发影响较大。

3 设计难点及主要设计思路

在城市交通枢纽地带建设地下空间综合体在国内并非全新的建筑类型, 设计者在研究了国内外同类项目的设计成果上, 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1) 每个地域的城市尺度、文化底蕴各不相同, 怎样在顺应国际化趋势的同时, 以建筑艺术的手法、适当的工程规模延续城市特征应是本项目设计方案考虑的重点;

(2) 从交通环境要求及周边商业圈的规划来看, 人行过街及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转换, 需要本节点能快捷高效运行, 而从其自身功能出发, 本节点又应该作为城市商贸综合体积极运营, 最大限度聚攒“人气”。因此, 客观上要求设计方案应对人群的交通行为进行有序的组织;使得地铁换乘、过街交通的快捷需求与商业购物的慢行系统融为一体。

围绕上述思考过程, 按照人车分离、适度开发地下空间的原则, 梳理出主要设计思路:

◆机动车交通:

根据本节点交通专项调研结果及城市发展规划, 按照近、远期结合的思路, 将现状通行能力较低的盘道交通改造为信号灯控制的平面十字交叉路口。远期交通量不能满足平面交叉条件时, 采用高架方式快速疏散过境交通。既满足了近期交通顺畅的需求, 也为后期发展预留了空间。

◆人行交通:

在地面道路交叉口地下, 利用四个弧形地下通道组成椭圆形步行系统并与地铁车站出入口相连, 实现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系统, 同时也实现了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 提高了公共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

◆商业开发及停车:

利用椭圆形步行系统围合的地下空间, 开发地下商业, 一方面利用通过客流带来的商机创造经济效益, 提高工程投资回报水平;另一方面, 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面商业空间连成一体, 实现堡子村商圈的空间体系。

根据交通规划的研究成果, 改造后区域内尚有约1200辆停车位的承载能力, 设计中可以利用这一研究结论, 适当连接市政停车库与相邻地块停车库, 实现各地下停车库之间的停车泊位共享, 提高区域内地下停车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4 设计方案介绍

4.1 地面交通系统设计

改造后长乐东路及纺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电厂东路及纺西街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纺建路改造为步行街。长乐东路红线宽度70m, 8进4出双向12车道加两侧非机动车道;纺北路红线宽度40m, 6进4出双向10车道加两侧非机动车道;电厂东路红线宽度35m, 4进3出双向7车道加两侧非机动车道;纺西街红线宽度40m, 5进3出双向8车道加两侧非机动车道。交叉口内设计速度:长乐东路、纺北路:40km/h;电厂东路、纺西街:30km/h。

4.2 地下人行过街及商业系统设计

方案立足于以立体交通系统妥善解决人车分流问题, 兼顾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思路, 结合堡子村十字周边商业开发项目, 在四个象限靠近道路交叉口和以上商业项目主入口附近设置四个下沉式小广场, 将道路人行系统与地下人行系统连接在一起, 在四个下沉式小广场之间以8m宽地下通道相连接, 使地面过街人流通过下沉广场大踏步进入地下环形过街通道, 实现下穿过街功能, 用立体交通的模式有效解决道路交叉口人车分流问题。同时, 将地铁半坡站Ⅲ号附属通道与本工程地下人行通道相结合, 实现两个系统的对接, 让地铁进出站客流利用本工程地下人行系统和下沉广场大踏步与道路地面人行系统相连, 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人行系统。另外, 在地下开辟管线走廊, 解决管线改迁问题, 同时利用环形通道内侧地下空间进行商业铺面开发, 一方面提高工程投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降低地下空间的封闭感, 增加地下人行空间活力, 从地上地下形成连续的商业氛围。

本方案不但完满地解决了道路人车分流、人行下穿过街问题, 而且利用地铁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 巧妙地将地铁出入口和地下过街通道结合在一起, 既增强了地下人行系统的功能、提高了道路人行过街通道的工程效益, 又在满足地铁出入口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地铁附属通道工程的建设规模, 节约了工程投资, 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4.3 地下新增停车系统

本方案地下停车系统系利用市政用地地下空间新建地下立体式停车库, 将周边已有地下停车库两两联通, 达到停车泊位统一管理、共用地面出入口、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的目的, 新建停车泊位1100余座, 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服务保障系统, 提升了堡子村商业综合体整体的商业价值。

为避免堡子村十字附近多个地下停车库地面汽车出入口无序进出, 干扰改造后十字交叉口交通, 设置统一调度管理的多级停车诱导指示系统, 向进入停车系统的车辆指示可能的停车库路线, 引导停车交通。

4.4 地面广场设计

原堡子村盘道改造为道路十字交叉口后, 道路占地减少, 留下了大量市政用地, 而十字周边的各个开发项目又将主入口方向开向十字中心, 门前都有人流集散空间的要求, 这就形成了在改造后十字周边的市政用地上修建广场的可能性, 同时, 地下人行系统与地面的连接也需要有下沉式广场作为必要空间节点, 因此, 在堡子村节点市政用地利用上, 除要设计好景观系统必须的绿化、市政设施、城市家具、建筑小品外, 广场系统的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降低整个改造工程造价, 将地下人行系统的规模降到了较低水平, 结合地下通道系统设置的下沉式入口广场的规模是较小的, 仅在十字四角设置了四个扇形的小广场, 以大踏步和地面相连, 主要起到解决竖向交通的作用, 剩余的市政用地均作为地面广场或绿化来处理。在地面广场系统的设计中, 主要是在十字南侧, 通过纺建路改造后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入口中心, 平行长乐东路向西发展了一条空间次轴线, 作为道路交通主线以外的人行系统空间轴线, 形成对主轴线的合理补充。沿这条轴线将堡子村节点上最大的一块市政用地和接下来人行空间继续发展的纺建路商业步行街空间联系在一起,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促进了城市空间由堡子村节点向纺建路商业步行街的流动。在这条轴线的西端, 开辟了大型休闲广场作为堡子村地面广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其中设置喷泉水景起到空间凝聚和气氛烘托作用, 除此以外, 主要以平面绿化围合装饰广场空间。在主广场以外的其他较大市政用地靠近相邻的大型商业建筑入口部位开辟中小型广场, 作为广场系统的补充和集散交通功能之用。

5 结语

在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将成为我们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堡子村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在刚刚起步, 我们将不断总结堡子村盘道改造建设过程中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种经验, 不断摸索适应我国国情、西安市情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建设高度舒适、便捷、文明、宜人、安全的城市地下空间, 达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摘要:城市老城区往往处于主要商业地段, 此处越来越大的机动车和步行交通量, 给既有道路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容易形成拥堵瓶颈, 也给行人安全带来威胁, 同时抑制了这些区域的商业开发。大量的出行需求, 又是引入地铁建设的重要原因。而地铁车站周边的城区改造, 往往受制于极高的城市再开发成本。因此, 在现有基础设施之上, 开辟新的空间 (尤其是地下空间) , 以容纳行人与更多商业空间, 就成为这些地段再造与重生的新机遇。本文介绍了西安市纺织城地区堡子村盘道的改造方案, 立足于以立体交通系统妥善解决人车分流问题, 兼顾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思路, 在道路交叉口四个象限结合周边商业项目主入口设置四个下沉式小广场, 以地下人行通道连接各下沉广场, 实现步行交通下穿过街功能, 用立体交通的模式有效解决人车分流问题。设计者在苛刻的边界条件约束下, 力求实现功能多样的项目定位, 通过多次论证找到了本项目的设计方向, 并最终表达在设计成果中, 权作关心此类工程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地铁车站人机分流,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广场设计

上一篇:基于新时代背景下贫困农民工住房现状分析研究与改善下一篇:大学法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