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024-06-18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精选10篇)

篇1: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在如今城市发展加速,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可用闲置土地逐渐枯竭的背景下,城市对于竖向空间的开发有着必然的要求,而地下空间的发展必然是其中的重点。地下空间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将纳入主流,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必然离不开规划的前期布置。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将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各个部分整合到一起,使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更要适宜人们居住,而地下空间的开发更要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脱离开前期规划的指导,大成本的投入地下空间必将造成不良的后果,毕竟地下空间并非事宜人类长期居住生活的场所,但在地面空间有限而又有刚性需求的情况下,下部空间的开发将大大的缓解交通、购物、停车等非长时间逗留场所的拥堵情况。如果离开了地表大量的人流的需求,地下设施必将脱离人们的主流选择,大额的投入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有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环境独自存在,地下空间尤其如此,只有充分融入城市的日常运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比如说地铁车站就要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居民区或者商务区,而地下的停车场建设也是解决地表车辆拥挤的必要方法之一,而诸如地下商场,地下影院、餐饮、加工厂房等都是对下部空间开发的美好愿景。而这一切,都要有前期的城市规划来做整体的布置,虽然不能说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城市规划属于从属关系,但是地下空间的建设确实需要围绕规划的愿景来实施,而在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后续地下空间的开发计划,使得地面与地下成为一体的结构,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师常说城市的发展要规划先行,确实如此,规划应当做的到位,而后续的建设工作更应按照规划所设想的合理有序的完成,真正的做到规划所设计到的合理的人机关系,达到和谐共荣的生态城市。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08孙文强

200801020236

篇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对当前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8:43: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当前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调研报告对当前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调研报告(2)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短时间内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急剧增大,势必使与不协调的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城市综合症”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人口超饱和,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抗灾自救能力降低等等。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迫使人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这种新型国土资源是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一、人防工程建设现状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过去单纯以对空防御的人防工程正在向抗灾救灾的民防工程转变。

60-70年代,以战备为目的的人防工程,因在组织上采用“群众路线”,在技术上强调“群众创造”,而导致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单一,质量低劣,布局与城市建设脱节;人防工程约占地下建筑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开发后,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人防部门于80年代初开始以平战结合的形式,或对一些早期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或新建一些具有商机的人防工程,发挥人防工程的经济效益。80年代末,尤其是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随着经济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拔地而起,地铁工程、地下行人街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繁华的商业地段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和焦点,其地下空间的利用离不了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但仅考虑人防作用势必影响其商业、交通、娱乐等功能的发挥,人防工程规划设计应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中去。

事实上,早期人防工程因建造年代久远,质量差,或弃之不用,或因地下环境恶劣,在防漏、防火、通风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问题,使用功能难以发挥。新建的人防工程在整体规划方面与其它地下建筑物协调性差,某些地下建筑物所有者人防意识淡薄,人防工程在地下空间规划上所占的地位在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说,人防工程建设已难以适应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热潮。

二、人防工程建设现存问题

加强人防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目前,人防工程主要归属于国家人防委下的各级人防办管理。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初期,地下建筑以人防工程为主,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经济利益不明显,甚至被认为为无利可图,地下资源管理权之争矛盾较小,人防工程管理工作较为单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地面空间拥挤,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人防部门和其它地下建筑管理部门在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功能、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发生矛盾。人防部门应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遵守相关法规、条例,坚守人防阵地,在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己的行政管理职能。

提高公民的人防意识人防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整体防卫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和平时期,坚持走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

路,增强城市整体防灾救灾能力,是人防部门的职责所在。人防部门应通过有关新闻媒体或教育、宣传等途径,广泛宣传人防工程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命线程,增强公民防灾救灾的自我保护意识,寻求公民对人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消除人们对人防工作的某些误解。

提高人防部门的自身素质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去,是人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对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防部门只有培养自己的专家,加大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新型建筑材料等科研、新技术开发和教育等的投入,广泛引进愿为人防事业献身的科技、管理人才,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和施工队伍,拥有自身的强大技术支持,才有权利和能力在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领域中对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提出自己的方案而拥有发言权;才有能力

搞好人防工程建设,才有能力逐步深化对人防工程的管理和对已建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和实施功能转换。不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强大的技术作后盾,人防部门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领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加强对已建人防工程的管理60~70年代大量兴建的人防工程,因选址随意,规模小,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破坏,对后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人防部门应全面开展对已建的人防工程的调查、统计、评估等研究工作,对那些改造投资大、经济效益差,人防功能低,或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造成障碍的人防工程应予拆除;对可改造利用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提高其使用功能,发挥其经济效益。

篇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城市水平的不断膨胀, 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城市中心区建设强度越来越大, 部分城市也患上了西方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症状。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

(1) 城市人口密度过大:

根据经验, 城市人口密度一般分为疏散的、正常的和拥挤的三类。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1万人以下是疏散的, 1-2万人为正常, 2万人以上为拥挤。北京市区人口密度平均是3万人/平方公里, 上海市区人口密度平均是4.5万人/平方公里, 已经达到拥挤状态。

(2) 城市交通拥挤:

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拥挤、堵塞情况。以北京市为例, 大部分地段的交通负荷密度已经接近或超过百分之百。路网的负荷度过高, 造成市区道路交通条件被破坏。包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特大城市, 近年来交通拥挤也越来越严重。交通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与拥堵所带来的能源浪费。

(3) 城市环境破坏:

中国的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的发展, 而由于国际产业分工和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各种污染在某些城市和地区已相当严重。

城市的出路在哪里?最现实可行的是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大规模有计划地开发地下空间始于上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已使一些大城市不得不面向地下发展城市空间, 这样, 以人防工程为主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逐步被以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所取代。

2 什么是城市地下空间

所谓地下空间指在地球表面以下的土层或岩层中天然形成或经过人工开发而成的空间。2001年11月建设部修正后施行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对城市地下空间所下的定义是“城市规划区地表以下的空间”。定义可从以下两个层次理解:

(1) 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空间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各种能量高度聚集的动态发展空间。当前中国地下空间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 因此, 规定的主要约束对象是城市。

(2) 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纵向范围为“地表以下的空间”。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

3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面, 国内地下空间规划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 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 同时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越来越受到城市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国内部分城市已编制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目前, 这些规划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规划层面上:一是总体规划, 大多以中心城区或主城区为规划重点;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大多是城市新区或CBD。

3.1 地下市政管线综合管沟的发展

3.1.1 地下综合管沟的应用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 将热力、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 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凌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 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 接通接口即可。早在1833年, 法国巴黎在开始有系统的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 就开始兴建综合管沟。1958年, 日本开始兴建综合管沟, 首先在人口密度大、交通状况严峻的特大城市展开, 目前正以每年15千米的速度增长。1958年,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地下就铺设了1000米的综合管沟。1993年上海市规划建设了当时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综合管沟—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沟, 收纳了给水、电力、信息、煤气四种城市管线, 全长11.13千米。

目前, 青岛市已开始建设地下轨道交通, 为综合管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机遇, 创造了条件。同时, 青岛市已编制完成的《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中, 已对该区域规划市政设施综合管沟, 这不仅解决了新区管线建设中的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混乱局面, 同时有效的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城阳区也将“调整、完善全区重点区域路网结构、建设时序及各类管线的布局, 杜绝道路重复开挖;修建城市干道时, 考虑建设市政综合管沟”作为2009年重点工作,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区性调研。

3.1.2 国内综合管沟建设的主要问题

(1) 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 中国在综合管沟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及建设、管理经验上都非常缺乏, 在综合管沟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日本的经验表明, 中国急需建设必要的法规体系, 才能促进综合管沟的有序发展和顺利设施。

(2) 建设规模小, 很难发挥综合效益。

(3) 综合管沟投资大, 建设和管理均与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有所不同, 所以综合管廊在中国尚未得到推广和普及。

3.2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一般来说, 以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作为划分两者的依据。在我国最近几年, 中国城市地铁建设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 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地铁的前期工作。目前, 国内地铁设计最高时速为120km/h, 但由于线路转弯、站点间距离等因素的制约, 实际时速一般为60-80km/h左右。

3.2.1 我国关于地铁建设管理的规定

2003年9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 通知规定: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线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3.2.2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现状

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 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截止2008年, 北京的地铁运营总长达到200公里, 轨道交通成为北京民众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目前, 青岛的地铁建设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现已开工。据估计, 到2010年, 全国开通运营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200千米以上。

3.2.3 青岛地铁的发展

青岛市历来重视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 经过长期的论证, 现已确定了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计划。青岛市区内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 市区线总长231.5公里;市域间建4条地铁, 线路总长287.9公里。2020年之前, 青岛市拟分三期建成87公里轨道交通, 总投资额为44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为M3线, 经西镇—市政府和市政府—铁路北站, 长度总计27.9公里, 2010年开工建设, 2014年完工;二期工程为M2线, 火车站—湛山以及湛山—金水路, 总长度26.8公里, 2013年开工, 2016年建成;三期工程为M1线, 南起中山路, 途经台东、铁路北站、汽车北站、流亭机场, 北至城阳区, 贯穿青岛中心城区南北, 总长度32.3公里, 建设工期为2016年-2020年。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 青岛市轨道交通日客流量将达到122万人次。

城阳段位于M1线, 属于三期工程, 全长约12.5公里, 为将该段纳入首期工程, 城阳区政府正进行地铁沿线土地收益研究, 并积极向市政府申请, 足以说明城市地铁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带动作用。

3.2.4 地铁经济的发展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各大城市地铁的开通, 给沿线的土地价格、商业、物业发展都带来很大增长, 这是地铁因素决定的城市经济规律。地铁对房地产的这种升值潜力, 在面向市民的住房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这就是所说的“地铁经济”。地铁不仅方便、快捷, 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居民, 地铁满足了对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需求。地铁的准时性, 满足了沿线上班人群的工作需求。香港的地铁公司成功的运用了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 (TOD发展模式) , 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成为世界上盈利最多的地铁。即为建设地铁集资时采取出售周边物业的方式, 将地铁站点附近的土地出售给开发商进行开发。由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出行方式的“步行化”, 而步行化又必然要求开发商在打造TOD的同时注重广场、花园、商服、天桥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吸引和方便居民搭乘地铁,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开发商代替政府进行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3.3 地下城市建设

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延伸到地下街道, 再到地下城市, 国外城市一直试图通过对地表以下的深度开掘, 扩大城市容量, 同时增加城市功能。

日本在20世纪下半叶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得相当不错了, 1983年末, 日本提出来要开发深层的地下空间, 建深层超大型的、大型的城市地下综合体。所谓大型综合体, 就是在网状节点上建造一些圆桶型的、椭球形的或者球形的大型地下结构。日本提出的方案里面有一个圆桶形的, 是建一个直径80-100米, 高50米, 12层的地下建筑, 其中有物业办公、商业、娱乐、文化设施和地铁站, 使部分城市功能转入地下。

最早提出“城市减肥”的钱七虎院士认为, 地下城市的兴起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受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支配。我国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正在积极发展地下空间, 将城市建设引入地下, 这在土地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俨然成为一种进步的发展理念。曾有人提出, 地下空间开发的造价过高可能会阻碍地下城市建设, 但均衡土地价格快速增长、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因素, 地下城市建设无疑是有利的, 同时还可避免地震、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的破坏。

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对于开发地下空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此, 重庆市着手进行地下立体开发规划, 可将一些如同商场、运动场、污水处理厂、道路交通放到地下, 给地面腾出面积建写字楼、医院、住宅、学校等, 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功能区。市民上下班不用开车东奔西跑。

地下城市的建设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殊性, 因此, 在城市发展日益膨胀的今天, 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尤为重要。

4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

地下空间是重要的城市空间资源, 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方面, 我国仍在探索阶段。我国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不完善, 个别大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如上海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立法研究》, 说明了我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目前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近几年地下空间建成面积以每年约3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为了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北京城市地下空间, 北京已编制完成了《北京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该规划对北京中心城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市政系统、地下空间防空防灾、安全技术保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 对下一步开展的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和多专业的系统综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近日也由市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制订了地下空间的开发规范和程序, 实现明确规则, 分层利用, 各得其所。按照这个规划:各类地下设施布置应首先按照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考虑平面协调。在平面上无法协调解决的:则在纵向上遵循地下空间使用的分层原则。

篇4: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摘要:地下空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现代化城市离不开人防工程的支持。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中,过去曾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做过极大贡献的人防部门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意义 必要性

0 引言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最基本的条件是有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国内局势,足以说明目前条件下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另外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

1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意义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措施。第一,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突出问题。发达国家解决大城市“交通难”的主要措施是发展高效率的地下公共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第二,解决“停车难”,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主要出路是修建地下停车库。第三,现代城市需要改造和增设的地下管线越来越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地下管线比较混乱,为了减少道路的反复开挖,以及施工对交通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便于维护检查和拆换,减少事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便于维修管理的共同沟显得非常必要。第四,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抗灾特性。一方面能够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风暴、地面火灾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弥补地下防灾空间的不足,特别是当地面建筑与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尤其是在战争空袭点穴式精确打击阶段提供人员和物资防护。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措施,可以提供灾害时的避难空间、储备防灾物资的防灾仓库、紧急饮用水仓库以及救灾安全通道。波黑及科索沃战争表明,空袭和反空袭是当今高科技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为提高城市的生存能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的新世纪。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防工程,在战争时上有能抵抗一定武器效应的杀伤破坏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工程,是保证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人防工程既是提高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和防空抗毁能力的物质基础,又是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既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又完善了地下防护空间体系。人防工程应是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一部分,人防工程不等于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也并非就一定是人防工程。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只有将人防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统筹考虑才能达到节省资金、有利于人防体系化的目的。

2.1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为相结合提供了契机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开发与利用,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地下铁路和其他地下交通线、地下街、地下公用建筑和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管线、缆线的共同沟等,在各大城市中相继出现。这些建筑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耗资巨大,成了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还成了城市的著名建筑景观。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即具备大规模有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经济基础。纵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人类对于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沿二维延伸扩展、高空以及浅层地下空间发展、深层地下空间开发。近年来,我国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开发的进展步伐很快。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也建成了几条线并投入使用。此外,地下街、地下宾馆、地下会堂、地下娱乐中心、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冷库等在各大中型城市纷纷涌现。许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甚至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建筑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成。这些工程大部分是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国内外的这个共同的趋势反映了城市对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迫切需要,产生这种需求的动因是:

2.1.1 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地面空间极度紧张。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我国从80年代以来城市人口约以每10年1亿人的速度增加。城市在增加人口的同时,虽然也扩大了面积,但城市面积的增加受到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高。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市市区人口密度为2.7万人/平米公里,市中心区为5.1万人/平方公里,人口最密的黄浦西部分竟达9万人/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只占有11平方米的地面空间。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地面空间负荷过大,造成服务设施紧张,环境质量下降,对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1.2 城市从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中,可以获得很多收益。

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也有很多优越性。最主要的一点当然是节约地面空间,此外还有节省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用途上,地下工程尤其显示其优越性,如地下仓库更利于储藏物的保质、保鲜、防鼠、防蛀,我国许多城市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2.2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地下空间的防护潜力

地下空间具有极大的天然防护能力,不论对于武器袭击还是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是如此。地下空间也是战时民众快速疏散和掩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紧急情况下可作为疏散连通干道和掩蔽场所,这一点在英国二次大战中地铁所起的作用得到证明。为提高避难的机动性以及为民众避难方便,发达国家的城市普遍利用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等设施组成一整套联通体系,战时迅速转为军事防卫设施。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城市修建了大量的民用地下空间,因此开发利用民用地下空间的防护潜力应该成为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2.3 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相结合建设是完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的必然要求

2.3.1 人防工程的主体是防空地下室,而防空地下室的建设依赖于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就决定了人防工程存在着布局分散、相对独立、机动性差的特点,难以形成地下防护空间体系。将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的开发结合起来,连接分散的人防工程,不仅可以提高人防工程的平时利用率,又可以提高战时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真正实现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2 我国人防工程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战时的需求,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防护潜力,将一部分地下空间通过可靠的加固改造措施,战时转换成人防工程,可以弥补人防工程的不足。

2.3.3 人防工程建设的滞后性和依赖性,使得某些人防工程在规划期难以建设。如防空专业队工程、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等,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考虑地下停车场与防空专业队工程的结合,生命线系统的地下室兼顾人防来满足战时供电、供水等的要求。

人防工程是提高国家整体防卫能力,提高城市抗御自然灾害和防空抗御能力的生命线工程;同时人防工程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人防工程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正在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发展,逐步融入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振芳.《谈城市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利用规划》[J] 地下空间.1998(5).

篇5: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地下空间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本办法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南京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地表(含江、湖)以下的空间,包括结建地下空间和单建地下空间。结建地下空间是指同一主体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单建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利用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开发的地下空间视为单建地下空间。

第三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应当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战备效益相结合。

第四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优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空防灾设施,鼓励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和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开发。

第五条 市政府设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协调机构,研究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市人防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协调和涉及人民防空的相关管理,市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公安、消防、发改、应急、财政、交通、安监、工商、物价、城管、园林、水务、文物、地铁等部门、单位和各区人民政府,按各自的职能分工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应工作,各使用单位负责地下空间利用的维护管理。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并与人民防空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同步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市规划部门会同人防部门组织编制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或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市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当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门章节,具体落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要求。

第八条 市人防部门应当会同城乡建设、规划、交通等部门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和各类开发园区管委会,编制城市地下空间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长期建设规划,经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协调机构审议后,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和批准。

第九条 规划部门和人防部门组织编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十条 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应当优先安排地下交通、市政工程、应急防灾、公共消防、人民防空、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划定综合管沟等公共工程和特殊工程的地下空间控制范围。

第十一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源评估与用地资源管制;

(二)需求预测;

(三)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四)总体结构和功能布局;

(五)专项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六)人民防空和城市安全;

(七)开发利用的控制和引导;

(八)近期建设目标;

(九)规划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结建地下空间项目应当随地面建筑一并向规划部门申请、并与地面建设工程合并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单建地下空间项目应当单独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分层开发利用的项目,应当分层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当明确地下空间使用性质、水平投影范围、垂直空间范围、建设规模、公建配套要求、出入口、通风口和排水口的设置要求等内容。

地下空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应当明确地下建(构)筑物水平投影坐标、竖向高程、水平投影最大面积、建筑面积、使用功能、公共通道和出入口的位置、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要求等内容。

第十四条 结建地下空间项目地下室边线与用地界线等的退让距离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地下空间有统建要求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提出的设置要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明确出入口、通风口和排水口等的具体位置。

地下空间分层开发利用的,应当共用出入口、通风口和排水口等设施。

第三章 用地管理

第十六条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供应方式依法采取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

第十七条 用于国防、人防、防灾、城市基础设施(含地铁、地下道路、共同沟、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地下工程连通工程等)和公共服务设施(含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设施)等使用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

第十八条 属于以下情形,且不具备公开出让条件的,可以协议出让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原土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用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项目的;

(二)与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同步建设、不能分割实施的经营性地下空间;

(三)政府投资已建成的人防工程用地,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变更为经营性用途的。

第十九条 利用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和政府储备用地建设经营性单建地下空间项目的,应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出让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二十条 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供地程序和审批方式等,参照地面建设用地供地要求办理。

第二十一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南京市城乡一体化土地立体空间基准地价,形成地表、地上、地下空间的地价体系,为标定地价设置、宗地地价评估提供依据。

第二十二条 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单独有偿供应应当进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价评估,为土地资产审核提供依据。

结建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价评估,可以与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进行宗地地价评估,其中对于不计规划建筑容积率的,可不再单独评估地下建设用地地价。

第二十三条 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未经依法依规批准不得擅自改变。

第四章 工程建设

第二十四条 地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规定、标准和规范,符合地下空间规划及各地域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地下工程建设应当保证地面及周边现有建筑物、市政设施、人防工程、水利设施、文物、古树名木、公共绿地、地下管线的安全。建设单位应当对地面及周边现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人防工程、文物、古树名木、公共绿地进行必要的调查、记录,制定可能造成损坏或者重大影响的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

第二十六条 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测绘等任务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 地下工程设计应满足地下空间对环境保护、防水排涝、安全和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与出入口设计应与地面建设相协调。

建设单位应当在地下工程开工前,将设计文件送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审查。

第二十八条 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涉及地下连通工程的,建设单位、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或者地上、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履行地下连通义务,并确保连通工程的实施符合防火等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先建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和相关设计规范预留地下连通工程的接口,后建单位应当负责履行后续地下工程连通义务。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工程及地下配套设施应当同步建设,并一次申领施工许可证。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时应当保证建(构)筑物的稳定与安全,应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护措施,科学合理地协调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的承载、震动、污染、噪声及相邻建筑物安全,不得破坏市政管线功能,不得影响地面和地下交通运输,不得妨碍地表的规划功能,不得对地表建(构)筑物、附着物造成危害。

地下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地下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人防主管部门负责对地下工程涉及防护内容的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地下工程竣工后,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并按程序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结建地下工程应当与地表工程一并验收。

地下工程验收合格后,应按规定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第三十二条 地下空间权属登记由不动产登记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实施。

第五章 使用管理

第三十三条 单独修建的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防的工程,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和使用人应保证各项设施的状态良好,并确保战时能迅速投入使用,战备需要时无条件服从人民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第三十四条 地下空间物业及设施的所有人、使用人和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履行日常管理、维修和保养义务,承担有关环保责任。装饰、维修应按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地下空间物业及设施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建立健全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防范发生火灾、水灾、爆炸、坠落等安全事故。

第三十五条 市人防部门负责、市城乡建设和规划及房产等部门配合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信息系统,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除涉及国家安全等需保密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应当实现共享。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未作规定的,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篇6: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第二十五条 地下工程应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依法进行转让、租赁。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的使用管理,做好工程的维护管理和设施维修、更新。要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和工程维修档案,确保工程、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在使用中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制度,采取可行的措施,杜绝可能发生的火灾、水灾、爆炸及危害人身健康的各种污染。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在使用或装饰装修中不得擅自改变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需改变原结构设计的应按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平战结合的地下工程,平时由建设或使用单位进行管理,并应保证战时能迅速提供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用。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条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违反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及法定实施管理程序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的处罚。

(一)未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进行地下工程建设的;

(二)大型地下工程的设计文件未按规定进行设计审查的;

(三)擅自改变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的;

(四)因施工不当或未对临时破坏的地表地貌及时恢复,对城市交通和生活秩序造成不利影响的;

(五)因开发建设地下工程导致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损失、人员伤亡或影响建筑物、构筑物正常使用的;

(六)因人为因素造成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水灾、爆炸、污染和其它损失的;

(七)在使用或装饰装修中擅自改变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的。

第三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7: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011年9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新生的到来,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注入了新鲜血液。下面就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下这个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况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械基础及工程机械、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学、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岩土地下工程结构、岩土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等。毕业生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实行本、硕连读。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电

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制四年。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动态,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等最新发展的理论与技术,能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工程爆破,砌体结构,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结构、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岩石力学实验、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就业部门广泛,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

究生。

就业方向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械基础及工程机械、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技术人才。

随着中国进入第三波地铁建设高潮,首先拉动的就是技术人才的需求热度,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很宽广,就业部门广泛,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延续数千年的窑沿建筑中,在黄土层中还修建过结构简单和圆筒拱形地下粮库。但是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30年代的事。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建设了一批地下工厂、早期人防工程和北京、天津地下铁道。80年代各大城市陆续修建式正在规划着适合我国特

点的地下综合体工程,集商业、交通、人行过街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于一体。如吉林市大世界地下商场,沈阳市车站广场地下街等。正在建设的上海市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下层为停车站,上层为商场,共50000平方米。上海、南京、广州、青岛等城市正在建造或规划建设地下铁道。与此同时,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室随着城市中心及居住小区的开发而大量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建有地铁,已开通的总长度达215公里;设有140个地铁站,北京地铁长度已达41.6公里。当我们还在感叹怀才不遇的时候,其实机遇就站在我们面前。真心的希望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可以在我院校领导的带领下越办越好。

篇8: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分类与组合研究

当前, 我国已成为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大国。自2000年以来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入建设热潮阶段,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框架, 但对地下空间开发分类等基础性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本次地下空间分类与组合研究, 就是在对城市地下空间分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别和类型的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 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分析研究, 分析不同地下空间分类的组合模式及特点, 为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布局提供重要基础。

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分类及特点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可按照“开发功能、开发模式、开发深度、公共属性、综合防灾”五大属性进行分类。

2.1 按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分类

参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征求意见稿) 》 (2014) , 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分类是按照地下空间主导功能进行的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分类, 共分7大类、26中类, 七个大类分别为: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仓储物流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其他地下设施, 与国标中地面用地功能分类呈现出对应关系。

该种分类是最基础的分类方式, 是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所需重点明确的内容。

2.2 按照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类

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多数城市都颁布了地下空间建设管理办法, 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定义的时候, 基本都采用了以开发模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参照《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2011) , 将地下空间分为单建地下空间和结建地下空间。

单建地下空间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主要为利用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开发的地下空间视为单建地下空间。承载了城市主要的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和地下交通设施功能, 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骨架体系, 一般由政府主导建设。

结建地下空间指同一主体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是地下商业、公共服务等综合利用最为活跃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由社会资金主导建设。

2.3 按照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分类

一般情况下, 按照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主要分为浅层地下空间、中层地下空间和深层地下空间开发三种类型。

1) 浅层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为0~10m, 一般只有1~2层地下空间开发, 建设成本低, 工程难度小;且最接近地表的地下空间, 与地上联系紧密, 是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最活跃的地区。

2) 中层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为10~30m, 一般为3层及以上的地下空间开发, 建设成本较高, 工程难度较大;与地表联系相对较为紧密, 一般作为地下交通、停车等功能进行开发。

3) 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深度30m以上, 工程难度大, 建设成本高, 目前我国这部分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相对较少, 国外如日本等发达国家已逐步开始建设大型市政和交通设施。

目前, 在我国城市大部分地区, 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了, 需结合中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建设, 部分轨道交通设施甚至需要在深层地下空间进行建设。

2.4 按照地下空间公共属性分类

按照地下空间公共属性进行分类, 可分为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和非公共地下空间。该种分类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完整的城市公共地下空间网络体系, 促进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与集约利用。

公共地下空间是指对公众开放的地下空间, 具有类似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或车行道的城市公共通道的属性, 一般为公共权属地块的地下空间开发。

非公共地下空间对公众的开放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是非公共权属地块的地下空间开发。

该分类方法一般情况下与单建、结建地下空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但某些绿地和广场下方的单建地下空间在也会出现非公共地下空间, 而结建地下空间也可结合地下空间公共空间体系的要求划定公共地下空间区域。

2.5 按照人防功能分类

地下空间开发按人防功能进行分类, 可分为人防地下空间和非人防地下空间。

人防工程建设是我国地下空间建设的重要部分, 能够在满足战时需要的同时, 增强抗震抗损毁的能力, 减轻各种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 是建设安全型城市的需要。一般情况下, 地下空间开发应根据国家人防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

3 地下空间开发类型的组合分析

在上述城市地下空间五大分类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考虑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一般与地面城市用地开发和功能布局呈现出对应关系。故结合地面用地功能, 按照一般情况下的地下功能布局与地面对应、近地面综合开发的原则, 并考虑工程实施、城市发展阶段等因素, 对各类别和类型地下空间按照其特点进行组合 (见表1) 。

通过各种分类的组合分析, 实际上就得出了地下空间分层立体空间功能布局的基础模式, 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中进行合理功能布局的重要基础。

4 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类型多样、复杂, 本次研究通过分类的方式, 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梳理和分析。不同分类的方式, 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按照功能分类是进行地下功能布局的基础, 按照开发深度分类是结合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特点, 按照开发模式分类与地下空间的分期实施与衔接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公共属性进行分类对于完善地下公共空间网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最终, 在对各类别及类型地下空间开发特点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原则, 对各种类型进行组合, 最终得出了地下空间分层立体空间布局的基础模式, 对于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阳.哈尔滨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探析[J].规划师, 2011 (7) :35-36.

[2]赵毅, 黄富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 2013 (1) :75-77.

篇9: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逐渐加剧,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交通运输、生活环境恶化及水资源不足等各种问题问题和顺应城市发展要求,应当大力鼓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求。本文将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逐渐加剧,城市人口急剧剧增,使得城市人口过密,交通运输能力下降,生活环境恶化以及饮水资源不足等各种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要充分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1.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现代城市规划的意义及作用

总体上看,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综利用价值,并很好的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是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1)开发地下空间,不仅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还提高了土地价值。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土地紧张和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影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增加了城市安全平稳发展的不稳定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和牵制。另外,开发地下空间,不仅充分扩展了城市空间资源,增加了城市的空间容量能力,通过修建地下交通系统如地铁和把商业文娱项目转入地下如地下商城等,而且还可以使地上方面增加绿化面积和能力,促使生态环境的维护向前更走快了一步。

(2)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当灾害到来时,地上城市部分的功能陷于瘫痪和紊乱,但地下空间可以继续部分城市功能,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便于管线的安装维护,遇有灾害时可以有效避免管线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提高了总体管道网的防灾几率和能力。这些对于地上的救灾行动是很有用处的。还有,与地上部分相比,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抗爆、抗震等防灾抗灾能力与特点,将基础设施转入地下,因为暴露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优化城市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发展地下空间,使得地下交通系统与地上部分可以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城市整体交通的运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实现了城市交通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能够避免沙尘暴、大雪和暴雨等恶劣天气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随着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必将成为很有潜力的经济开发模式。

(4)展示城市魅力,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空间是一个由地上和地下空间共同构成并一起运转的有机的空间组合体,地下空间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形成相对独立、较为完善的功能体系,包括大型的商业、娱乐、文化设施等,成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适度开发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空间环境的处理提供更多更大的自由度,对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成和保护有着积极影响。

(5)历史文化古城得到保护,并促進其更新改造。城市历史地段由于记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式,导致了开发强度偏低和旧城需要保护等诸多影响现代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以地上城市部分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扩建,迫切需要开发地下空间来帮助分担这些需要,从而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这一系列问题。

2.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方法

(1)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和城市相对应和协调。这种协调和对应首先表现在区位上,地下空间的开发通常选择城市密集的地方。然后城市交通轨道的发展带动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2)以点线面为主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各种形式的链接构成城市整体。

(3)以城市轨道的交通网络为骨架。地铁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覆盖面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其按照城市人流方向形成网络。从某种程度上说,地铁反映了城市结构。以地铁为骨架的城市地下空间有效的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效益。

(4)以大型地下空间为发展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地铁经过的地方;一种是地铁不经过的地区。在地下空间规划的时候,对于那些地铁经过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到地铁的重要性,可以在其四周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写字楼等,形成商业娱乐、文化一条龙。对于那些没有地铁经过的地方,可以以地下商业街或是大型的广场作为结点,利用地下商业街将其链接成一个整体。地下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的项目,需要逐渐的形成,并随着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而调整。

3.地下空间发展的重点

地下城市的空间在这个资源短缺的社会中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其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办公楼、地下停车场以及商业街等。这些地下设施和城市地面设施共同组成了城市的空间网络资源。

3.1地下商业街

地下商业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刚开始的单纯的商业性质逐渐演变成融商业、交通以及其他公共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地下建筑。其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1)广场型。这一类型通常是修建在火车站前面或者附近的广场的下面,连接着交通枢纽。这种地下商业街每天客流量是很大的,其停车的面积也大。(2)街道型。通常修建在城市中心区比较宽敞的主干道下面其大多数是和地面街道或商城。(3)复合型。是上面两者的复合体。目前大多数是这一类型。

3.2地下停车场

随着城市化人口的增多,城市汽车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这使得城市停车场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在目前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在地下建设停车场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

3.3地下铁道

目前,地下铁道是大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手段。在一些大城市,如纽约、巴黎、东京等地的地铁里程都达到100km以上,年运量达到数亿人。

地下铁道的优势:地下铁道的运营量很大,是普通公共汽车的六到八倍,健全完善的地铁系统承载着城市公共运输量的一半之多。地铁的运行往往不会受到车辆路线的影响,运行速度快,能达到公共汽车运行速度的2到4倍。除此之外,地铁的运输成本较低,且具有安全、舒适、可靠的优势。地下铁道的修建在地下,在修建过程中不会损害城市的景观,合理的利用了城市地下的空间资源。

在经济方面,地下铁路可以同时连接几个商业街,建成大型的地下商业区,给市民的购物带去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地下空间的规划除了建设上面的设施以外,还可以建成地下办公写字楼,游泳馆、保龄球馆等地下体育场所或娱乐设施,地下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地下文化设施等。

4.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30~50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鼎盛时期,由于地铁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地铁沿线地区的地产、房产和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利用。另外“十一五”期间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将综合考虑地铁、人防、城市环境绿化以及城市小汽车的增多和共同沟的建设要求,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整体、高效、合理、经济、综合开发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

总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合理的开发城

市地下空间,高效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 [科]

【参考文献】

[1]朱大明.略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5):793.

[2]陈阳.哈尔滨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1(7):48.

[3]蔡庚洋姚建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6):1071.

篇10: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了长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并将于明年元旦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

长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长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已于8月31日由长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11月17日经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的管理,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市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长春新区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长春新区管理机构,依据本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条 国家法律法规对国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矿产资源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的空间,分为单建和结建地下空间。

单建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结建地下空间是指同一主体结合地表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第五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战备效益相结合。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 市发展和改革、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等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单建和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市城乡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等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物业管理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九条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开发利用。在竖向上分为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

表层优先安排地下管线,其中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用地的表层主要作为基础设施空间使用;浅层优先安排综合管廊、人行通道、下穿立交、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中层优先安排隧道、地下特种管廊;深层预留远期开发。

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的划分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确定。

第十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同步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据此会同市相关主管部门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应当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人民防空工程等各类专业规划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专业设施的规模、发展目标、规划原则、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实施保障、近期建设规划等。

第十二条 根据专项规划编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应当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具体内容包括地下空间平面范围、竖向分层、开发深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连通要求、出入口位置,以及人民防空工程的范围、面积、类型等。

对于重点地段、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列入建设计划的地下空间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由建设单位单独编制。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应当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隧道、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大型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

第十三条 经批准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四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查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明确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位置、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建设范围、建筑面积、容积率、开发深度、竖向分层、连接通道和出入口位置,以及人民防空设施等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五条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和人民防空工程等用地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征询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六条 新建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未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等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建(构)筑物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保证其防护设施的完好,确保战时使用。

第三章 用地管理

第十八条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依法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列入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范围的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同一项目按照规划许可分期建设的,市国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分期办理地下空间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九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采用协议方式出让:

(一)附着于地下交通设施等公益性项目且不具备独立开发地下空间的经营性建设项目;

(二)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单建的经营性地下空间建设项目;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情形。

第二十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用途确定,不得超过相同用途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法定出让最高年限。

第二十一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二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地表土地性质和使用功能。

第二十三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应当满足地下空间对环境、安全和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其使用功能与出入口设计应当与地表建设相协调。

第二十四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文件除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外,还应当明确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用途、界址、面积等;配建人民防空设施的,应当明确人民防空工程的位置、面积、类型等。

第二十五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改变设计方案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施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干扰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得损坏现有建(构)筑物和地表地貌及相关基础设施,如有损坏应当及时恢复。

第二十六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对人民防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地表和周边的建筑、设施以及文物、古树名木等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和不受损害。

第二十七条 规划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有连通要求的,其建设项目应当具备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和相邻建筑的连通方案。

第二十八条 规划条件对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未明确连通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与相邻建筑所有权人,就连通位置、连接通道标高、实施建设主体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等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后,将连通方案纳入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一并提交审核。

第二十九条 需要在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其建设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征求相关主管部门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同时依法向相关主管部门报批施工保护方案,并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周边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各项设施的安全进行监测和检测,符合条件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条 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除公益性建设项目外,同等条件下优先开发自有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下空间。

第三十一条 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应当与道路建设计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三十二条 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应当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配套建设。已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其管线应当依据专项规划进入管廊,不得单独敷设,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使用。

第三十三条 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章 不动产登记管理

第三十四条 单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单独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结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应当与其地表部分一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范围,按照土地审批文件中载明的范围确定。

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权属范围,按照竣工规划验收文件载明的建(构)筑物外围所及的范围确定。

直埋地下管线所占空间未形成建(构)筑物,或者形成的建(构)筑物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不动产登记条件的,不予登记。

第三十五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不动产登记,应当在登记簿及权利证书中注明“地下”字样。

第三十六条 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不动产登记,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具体操作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 使用管理

第三十七条 地下空间建(构)筑物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二)按照提供预售的建(构)筑物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三)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第三十八条 地下商业铺位在销(预)售时,应当明确界址。

第三十九条 政府因公共利益依法征收、征用地下空间建(构)筑物,其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配合,不得损坏相关设施。

第四十条 地下空间建(构)筑物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对其建(构)筑物及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公共通道和出入口的开放性,做好地下空间的标识管理,并配合维护单位对相关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第四十一条 地下空间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责任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人身安全保障措施,并防范发生火灾、水灾、爆炸等。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专业系统的信息共享。

市城乡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等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地下空间普查,并将普查结果纳入地下空间信息系统。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拆除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改动或者拆除的,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法批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及有关城乡规划、国土、建设、公用、房地、人防和消防等方面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中对已经依法设立的用益物权、建(构)筑物造成妨碍或者实际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工作中,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或者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各县(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上一篇:“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祭扫活动活动方案下一篇:天猫店长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