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感恩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以D市C小学为个案

摘要:在教育中,人格的养成和教育是第一位的。感恩是其他优良品质的生长点,感恩品质培养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感恩是心怀感激并愿意回报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情怀,不是简单的感恩意识,而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在我国,感恩教育的概念由陶志琼教授提出,实践表明,通过感恩教育的洗礼,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人际关系得到改善,社会风尚得到改进。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相比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相比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更强,感恩品质培养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本文通过查找、浏览感恩品质、感恩品质培养以及感恩教育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对本次研究有价值的内容。在本次研究中,以D市C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并与该小学的若干名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对话。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何安明等人于201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青少年感恩量表》,来调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现实样态。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引言和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笔者以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为出发点,提出研究问题,梳理有关感恩品质培养、感恩教育的相关文献。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整理感恩品质的相关理论、感恩品质的实践表征、感恩品质培养的缺失以及感恩品质培养的实践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感恩品质培养相关理论解读,主要包括感恩品质的相关基本内涵、感恩品质的构成要素、感恩品质培养的意义和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调查设计、调查工具、调查过程。第三部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现实样态、以及以现实样态为基础进行的差异性分析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的培养策略,笔者在这一部分提出感恩品质培养可实施的培养策略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实践性、主体性、平等性和发展性四大原则,并分别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提出实施感恩品质培养的有效路径。结语部分,笔者对本文进行总结概括并反思不足之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感恩教育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立德树人”的政策响应

2.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要求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文献综述

1.感恩品质的相关理论解读

2.感恩品质的实践表征研究

3.感恩品质培养的缺失研究

4.感恩品质培养的途径研究

一、感恩品质培养相关理论解读

(一)基本内涵

1.感恩及其品质

2.感恩品质培养

3.感恩品质培养的意义

(二)构成要素

1.感恩他人的品质

2.感恩社会的品质

3.感恩自然的品质

(三)理论基础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生活德育理论

3.情感教育理论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地点

3.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调查过程

1.调查准备阶段

2.调查实施阶段

3.数据处理阶段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总体样态

1.感恩品质整体较好,存在一定进步空间

2.对他人恩惠的感恩品质最高,对自然的感恩品质相对较低

3.感恩品质在感知、体验和表达、回报上存在差距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的差异性

1.女生感恩品质的表达和回报优于男生

2.感恩品质没有随年级的升高而提升

3.感恩品质水平与是否独生子女上无关

4.父亲学历为研究生的学生感恩品质较低

5.感恩品质与母亲学历水平无关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存在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淡漠感恩、不会表达

2.家庭教育理念偏差、措施不当

3.学校教育目标不清、内容匮乏

4.中国传统文化断层、错误解读

5.社会总体环境复杂、价值多元

四、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恩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感恩品质培养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平等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感恩品质的主要方式

1.理性教育

2.案例分析

3.榜样示范

4.体验活动

5.文本阅读

(三)感恩品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1.学校:感恩品质培养的主阵地

2.家庭:感恩品质培养的起始点

3.社会:感恩品质培养的大熔炉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能力培养下信息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地质灾害防治策略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