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字理分析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有趣的字理分析范文

建构有效的字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把学生真正体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需要通过教学的基本流程去实现,我们把这种流程称为课堂模式。因此字理教学要依据字理,落实以人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的原则,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多种教法兼容的字理教学课堂,凸现字理教学的特点。近年来,我在字理教学课题研究中,在继承、吸纳黄亢美特级教师及兄弟学校创立的字理课堂模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校本化改造,使字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操作性、实效性。在此我把肤浅的对字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与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字】字理课堂 教学模式 探索

一、字理识字的教学模式

1.合体字(会意、形声)字理识字课堂教学模式:读音――分解组合――解义――书写

人的学习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学中认识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就是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他的当前认识活动的决定作用。汉字是形声字较多,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我们是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对于合体字的教学,教师先出示生字,教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其次是展示生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认识部件,发现这些字的规律,学生在掌握基本字的基础上,了解各部件的字理。接着,依据字理,对合体字进行字理联想和字理析词。最后是书写指导,了解合体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及位置,巩固所学生字。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把识字过程转化为一个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这样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生字,而且进一步提升对生字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字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2.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字理识字教学模式:读音――析形――解义――组词――书写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根据心理学的这一认识特点,教师直观形象的在学生面前展现独体字的构形,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思考,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字的原始图形及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然后,出示概括抽象图,概括抽象图是帮助儿童由图到文形成思路,进而理解和记记独体字的重要条件。接着,出示古体汉字,这是从实物到文字的转变,是对实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也是从图画到楷体汉字的过渡,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文字的产生。将古体汉字与抽象图对照,分析汉字的构形。之后,出示楷体汉字。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学生理解了字义后,要求在生活中将生字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学以致用。最后是教师根据字理指导书写生字。这样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与识字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字理析词的课堂教学模式:读词――重点字的字理――理解词义――联系课文

学生有了字理识字的能力后,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小组内互读,然后依据字理分析重点字进行字理析词,再把该词放入课文中进行理解,最后运用词语进行说话、写句子和段落。教学中把字理析词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汉字的音、形、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但得到培养,而且能发挥其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对词语整体的感知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字理阅读教学的模式

阅读教学中应该因文而异,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法,并根据字理教学的要求,找准字理析解的训练点,在相应的环节中渗透字理,学习字理,运用字理,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经过摸索,探讨出下列模式,便于教师们的课堂操作:

1.情境式(适合低年级的韵文类)

①创设情境、激发参与,②想象拓展、体会意思,③感情朗读、表演延伸。

(第二个环节融进字理)

2.讨论式(适合中、高年级讲读课文)

①根据中心、通晓大意,②抓住疑问、分组讨论,③汇报交流、达成共识,④反馈测评、检查效果。

(第二环节自学字理,第三环节汇报字理,第四环节总结字理)

3.自读自悟型(适合高年级阅读课文)

①回顾学法、认定目标,②自己质疑,朗读自悟,③交流学习、相互补充,④当堂测评、点拨总结。

(第二环节自学字理,第三环节汇报字理,第四环节总结字理)

一般情况下,运用字理能促进课文理解的地方则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操作,如果运用上字理反而牵强附会的话,则干脆不讲。

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进行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在课题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字理教学模式,让字理这颗“种子”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发芽、开花、结果,使学生热爱汉字,快乐识字,提高识字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作者单位:542707广西富川县新华中心校)

第二篇:字理识字让识字更有趣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从狭义上说,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小学生入学后首要学习的内容,是进入语文殿堂的第一道关口,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从广义上说,汉字是继承中国文化命脉的载体。离开了汉字,就离开了中国文化的根,就会失去至为宝贵的财富。但识字过程却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兴趣,就能自觉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自学校组织我们深入开展字理识字课题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字理识字确实是“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行识字教学,当是最合理的教学,简言之,即是‘字理+心理=合理。’”(黄亢美老师语)。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因此在现在的识字课堂上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和学生们惊叹古人造字的精确,赞叹一个个汉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在认识字理识字教学法之前,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我,班上的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为生字“添砖加瓦”的、同音异义字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用的比比皆是。自从在班上开展字理识字教学后,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得到改变,学生的识字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孩子们在记忆汉字的音形义当中,他们的分析、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也得到了培养。

一、化难为易,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先导。”在过往的教学中我总认为要记住汉字惟一的途径是需要反复地机械记忆,这让学生识字的兴趣却在这些反反复复的抄写、听写中逐渐消磨。众所周知,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较差,情绪情感占优势,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繁难的字,如教师引导不当,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而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教学,则能激趣启智、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如在教学“漏”字时,形、义是个难点,我联系实际设计了一个易学易记的顺口溜:“屋外(尸)下大雨(氵),屋内下小雨(雨)。”这样,不仅使“漏”字的字形一目了然,同时“漏”字那颇具幽默感的字意即:“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也尽在其中。学生被如此妙不可言记法深深吸引,思维活跃,学起来自然没有什么负担。

虽说,有的汉字看起来比较难学,其实掌握了方法,并不难。如:形难字(鼎、鹿、虎);义难字(检、幽等);形义都比较难的字(遵、乘、疑等),用字理识字进行教学,掌握汉字的分解组合规律,对字理识字教学中的比较法、联想法、故事法、歌诀法加以利用,就能大大增强学生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字理识字法运用汉字本身造字、构字规律所显示出来的魅力吸引学生,化解知识难点,简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有了兴趣和激情,学生学习汉字不再感到是一种负担,学得快,学得轻松。

二、化多为少,增强学生识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阶段累计认识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低年级段的识字量1600——1800个,占小学总识字量的60%,到中年级段,就要累计识字2500个,占识字量的83%。如此大的识字量,如何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学好生字呢?“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充分把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这根主线,诱导学生顺藤摸瓜,从而达到“学一个,识一串”,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识字成就感大大增强。

例如,在掌握基本字“清”字后,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声旁标音的形声字规律去识记,再加上一个谜语“有水清见底有日好天气有心好心情有言真客气„„”,学生很快掌握了“晴、睛、情、蜻、请、清”等一大串字意不同而形音相近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形被拆开的(如:街、衡等);形偏一角的(如:荆、旗、徒等);声旁变音的(如:渚、都、坡等)。了解了这些特殊的组合方式和一般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快的掌握汉字形、音、义。 字理识字,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教给学习自学汉字、辨音、析义、记形的方法,化多为少,既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增强了学生识字成就感。

三、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觉得学汉字不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能牢固记忆以直观形象为依据的具体材料,对于抽象的材料,则不易记住。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如:在教学“蒸”字时,学生最容易漏掉“一”写成“”。如何强化学生记忆呢?为了加深印象便于记忆,我把“蒸”字的形、义具体化,出示了“”这样一张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马上说出这是在“蒸东西”。此时,我在“”旁出示了“蒸”字,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蒸”字中各部件所表达的意思,当我特别强调“一”时,学生很快看出“一”就像蒸东西的锅。再问及“蒸”字中的一横为什么不能漏写时?学生们纷纷发言。思维活跃。不言而喻,生活的常识使他们懂得,如果漏掉“一”,“蒸东西”就没有“锅”了,而且下面还烧着一把火,怎么行?通过联系实际进行具体形象的比较,学生很少有人漏写“蒸”字中的“一”

“餐”,这字乍看起来笔画繁多难记,运用字理的“分解组合法”,字形字义就一目了然了,记忆自然轻松了许多。第一步,将餐字分解为“卜、夕、又、食”四字。第二步,弄清餐字是形声字,从食、()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出去耕作时吃饭无时间性,随身带的食物饿了就吃,晚上回家吃晚餐时才是比较正式的较讲究的一餐饭食。据此义可灵活作会意析解为:到晚上(夕)时,又(手)拿餐具(卜)吃食物。夕、卜、又、食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基本字,音、形、义一般都不会弄错,餐字不过是由这几个基本字组装起来而已。

人生聪明识字始。正如许嘉璐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解决了小学生识字难的问题,使识字难变为不难,其意义并不比放一颗卫星小。”字理识字教学在强化直观、指导学生识字的同时,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个看来枯燥无味的汉字,在教师的生动分析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下,内容变得是那么丰富有趣,学生不仅在兴趣盎然中识记了汉字,而且在分析汉字形与义联系的过程中接受了大容量的思维训练,在发掘汉字里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中接受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更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正是我们目前的很多识字教学所缺乏的一种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字理识字让识字更有趣

柳城县马山中心小学:乔俊凤

2013年1月23日

第三篇:字理分析,巧记汉字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茶山小学:唐巨忠

字理即是构字的原理,字理分析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进行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成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运用字理分析的方法巧记汉字,学生识记汉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浅谈几点如何进行字理分析识记汉字:

一、多媒体演示,帮助理解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教学“目”时,课件先出现一只眼睛,慢慢演变成“目”,因此“目”有眼睛的意思。这样教学,儿童探究了自己的来源,有利于学生将汉字音、形、义的贯通,加深对字理的理解。

二、合理联想,激发记忆

汉字是一种符号,是联想的产物,能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合理联想,有助于汉字的记忆。可根据汉字联想一副图或一种事物。如认识“瓜”可联想到带着瓜蔓的西瓜;可根据汉字联想一种场面,如“休”可联想到人累了,依靠树木休息;可根据汉字联想一种心理活动或表情,如见到“怕”字,可联想一个人心理十分害怕,脸都白了。

三、理解部件,记忆生字

如“初”,由“衣字旁”和“刀”合成,意为裁剪衣料。裁剪是做衣服的开始,这就是“初”的本意,引申为“开始”。再如一个母字带出一串字符,“两人为从,三日为晶,三木为森”,“看”是用手搭在眼上向远处望,即为看。“采”是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实。

四、动作示范,示意识字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握(提手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

五、会意识字。

学与做相结合,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会意识字。如学习“灭”字,把它理解为在火上加一个盖子,火就熄灭了。

六、归类识字。

如把“桃、树、松、梅”“搭、捉、拔、打”“跑、跳、跟、路”“河、洗、江、游”这些字按偏旁归类,理解它们分别与树木、手、脚和水的关系,就容易识记了。

以有趣的图像、动作、语言来解析汉字,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

2 为生动,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充满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字理识字完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可广泛使用,让它为学生服务。教给学生掌握自理识字的方法,那么,识字就不会枯燥、乏味,还会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唐巨忠

2013年5月18日

第四篇:《有趣的食物链》教学案例分析

《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科学六下第四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共同的家园》这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下一课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本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研究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和思考破坏自然界中食物关系的后果。

本人在本课教学中重视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在教学上避免灌输,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会到自然界中生物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实录和分析

一、认识食物链。

1、出示草原图片。

师:草原上到处都生长着青青的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了这些草,可以使哪些生物生存下来? 有了这些羊,可以使哪些生物生存下来? 草、羊、狼,相邻的两个生物都是什么关系?

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狼和羊为什么需要食物?

(学生回答:为了生存,生存需要食物,食物中的营养。)

【分析】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是生物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这个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很快集中到一点,在不知不觉中介入到“食物链”探索追究中来。

2、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 小组讨论: 这里有哪些生物?

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3、你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吗? 如果考虑一下它们之间的营养传递,箭头该怎么画?

4、师:就是这样草、羊、狼被一环一环的连接在了一起,生物之间普遍存在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分析】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些孤立的事实和概念,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检验,又是对大自然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 “吃与被吃”的“食物链”概念的延伸和拓展。

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在于帮助学生理清三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通过用箭头表示的方法,进而逐步认识到吃的过程就是营养传递的过程,所以在给出食物链定义的时候,学生掌握都很轻松。

二、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1、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找到的食物链,你能发现这些生物的食物的种类有什么不同?

播放视频,介绍生产者、消费者。

2、生产者生产食物的原料又是谁提供的呢? 出示图片,视频介绍分解者。

3、出示多种生物,识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讲述:消费者以别的生物为食,生产者自己制造食物。它需要的原料,由分解者提供。分解者以生产者、消费者的残骸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环。(板书)

【分析】食物链的概念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学生对“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容易明白,但对“食物链的组成必须要有生产者,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却很茫然。通过对录像的观看,分析讨论,能为学生理解“食物链”中生物关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建构“食物网”概念

过渡:食物链把这几种生物连接在了一起,它们生活在草原上,草原就是它们的 “栖息地”。栖息地除了为生物提供食物,还是生物们安全居住的庇护所。

1、师:很多时候,同一环境中上的生物种类是很丰富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田野。

田野里除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还有哪些生物呢? 你能找出一条食物链来吗?

2、图中还有多少条食物链呢?

以小组为单位,所有小组成员在一起找一找,看你们能找到多少条食物链。在纸上用箭头标出来。

怎样才能把一条一条的食物链分清楚呢?

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不同的食物链。(课件演示) (分组自主探究,师巡视。)

【分析】学生迫切地想检验自己会不会寻找“食物链”,找的对不对、全不全,此环节正是在学生的这种需求下安排的。判断草原生态系统里生活着哪些生物,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寻找食物链,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引出知识点——“食物网”。

3、师:在这些生物中,你们一共找到了多少条“食物链”? (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用箭头连接相应的食物链,对于学生汇报中出现的不完整“食物链”,先不作处理。

2、师:观察找出的这些食物链,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食物链中生物吃或被吃的复杂关系)

3、师:对,它们纵横交错,像一张什么?

4、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5、一天,玉米地的农民伯伯发现,玉米地里来了了大量的蝗虫,他很着急,于是,他就买来杀虫剂,开始大量喷洒。大家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些生物受到牵连后,谁又会受到影响呢?为什么? 从这个事例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6、谈话:是啊,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某一环节断开,往往会影响到这个区域中的这个食物网。

【分析】画食物链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但许多条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食物网时,往往容易画乱。为此改为学生汇报,教师帮助用箭头汇总找出的食物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同时还能将食物网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四、全课总结

1、师:人是生物吗?人在食物链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人运用大脑智慧,与大自然中的其它生物通过食物链和更复杂一些的食物网而相互联系,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所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这些生物,维持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生存的环境。

下课!

【几点感受】

本课围绕找“食物链”这个最有价值的活动层层推进,深入地把它做深、做透,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智能的发展。没有华丽的包装,教学材料和准备材料既实在又实效,在扎扎实实中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1、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让学生经历发现食物联系→建构食物链概念→归纳食物链特点→形成食物网认识→拓展食物链研究。

2、由易到难,具有渐进性。拓展环节在预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生物资料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又是拓展。

3、板书和记录单设计有特色。用图解的形式表示草原生态环境的食物关系图,既形象地揭示了食物链、食物网的构成,又便于总结“食物链”中各生物的重要性;学习单更是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促进了学习的最优化。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由引导学生感受“每一种生物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到分析“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的家园绿色地球的重要意义。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有趣的打字游戏

滕实庆

一、背景分析

打字练习是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键盘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输入汉字、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达到熟练快速的输入文字的能力。文字熟练快速输入的能力需要用大量时间练习,但是练习过程很枯燥无味,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故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来达到文字输入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涉及的是加强学生文字输入能力提高的内容。学生不仅要正确的输入文字,还要在速度上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打字游戏从易到难层层过关,最后能达到正确快速的输入文字的目的。

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能正确快速输入文字 【感情领域】

通过打字游戏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发展领域】

通过正确快速输入文字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规范的指法正确快速输入文字,并且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人机大战: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易到难,完成游戏的没一个关卡,并逐渐提高输入速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文字输入技巧。

2、学生之间相互比赛

学生输入速度有一定提高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进行相互比赛,看谁输入文字速度快。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金山打字通软件,并保证局域网通畅;

六、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练习。由游戏拯救苹果和太空大战针对字母按键的熟悉程度练习。

2、学生由以上基础后进行游戏激流勇进和生死时速来练习单词和文章的输入。

七、案例回放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玩游戏? 学生:想玩,非常想。

老师:这节课我让大家玩游戏,不过玩那些游戏由老师来指定。 学生:好。

老师:今天我让大家玩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看谁过的关卡最多,最快。玩游戏的规则是先玩戏拯救苹果和太空大战,这两个游戏玩通关的人才能玩激流勇进和生死时速。

学生:好。

学生开始玩游戏,老师在巡查学生完成的情况。

情景1:个别学生双手在键盘上乱拍,因为学生对键盘不熟练,在心浮气躁情绪下10分钟连一关都没过去。根本没有按指法要求去练习。

情景2:有的学生用两个食指敲击键盘,看一下屏幕,再在键盘上找字母说在的位置。也没有按照指法练习。

老师:同学们,停下来。听老师讲一讲在玩。(有的学生还在玩自己的) 老师:我们在玩打字游戏时要保证打字的正确率,不然我们会越练越差。谁在没有按打字规则练习,我就取消玩游戏的资格。

学生:好的。 25分钟后

老师:同学们,现在我看看谁打字正确率高速度快,大家进入生死时速游戏的局域网模式,进行比赛。 学生自由结合两个人一组进行比赛。 40左右分钟时

老师:同学们,今天谁胜利者,请举手。 学生:我,我„„

老师:今天的胜利者是暂时的胜利,不能骄傲。被打败的同学也不能泄气,以后多练习,打败自己的对手。

八、教学反思和回顾

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平时所学的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十分有趣,虽然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但是还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抗击禽流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防止家禽中病;“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虽然也开展一些比赛,让他们比一比和赛一赛,但是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也是必要的。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拼音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等荣誉称号。 虽然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但是,这些印象应给是正确的才能帮助学生,不然会适得其反。

通过这堂课的几个步骤的反思,学习键盘指法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教师一味强调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再结合软件讲解指法要点,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扎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有趣的字理分析范文】相关文章:

常用汉字的字理分析08-05

字理分析范文05-18

字理网范文05-15

字理解析范文05-18

字理知识范文05-18

字理教学新范文05-22

字理识字图范文05-22

字理识字人范文05-22

字理识字教学范文06-05

字理教学教案范文06-05

上一篇:粤食药监械准字范文下一篇:羊年中考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