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2023-02-20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海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上海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上海市金山西门社区垃圾分类环保意识调研报告

正文:在网上搜索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报告时看到一个数据:上海每年扔掉的垃圾中,可回收的价值超过5亿。

在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的今天,到底对上海市民的环保素养的形成是否产生了影响呢?而垃圾分类的概念又是否真的深入人心了呢?

为此,我和另一位朋友兼校友一起就关于金山区西门街道的几个小区的群众们是否对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有个明确的概念做了一个小小的调研。

由于我们做报告的时间是寒假期间,又是以西门街道为中心,调查周围小区的居民为样本,所以年龄上两极分化比较大,大多是老年人和学生(其中小学生又偏多)。而中年人大多要出门工作,我们调查的时间在白天,所以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和我们对垃圾分类环保意识的印象有较大的出入。

调查方式是问卷式的抽样调查,职业多为学生和退休人员,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的了解大体上来说大多不熟悉,有不少人甚至是完全没有概念,我们在街道两边仔细地观察垃圾桶,发现都已经替换成了垃圾分类式的垃圾桶,而且看得出来已经有些年代了,但这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认识,我们悄悄在路边驻足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几个陆续经过扔垃圾的人都是眼睛眨也不眨地随便扔了一个,不看分类标准,似乎连垃圾桶的颜色截然不同都没有注意到,到底是司空见惯的让人习以为常了呢还是压根就没意识到这个垃圾分类的问题呢?

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而可回收垃圾又包括之类、金属、塑料、玻璃等。我们在街道上随机抽取了几个路人来简单的问了一下他们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是否有所了解,大部分都答得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但鲜有人是完全答对的,而且在问及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时,在处理的同时又是否会分类时,大部分路人都是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分类了?然后呢?没有人回收,需要自己准备袋子,很是麻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硬件设施的不过硬也是客观存在的,许多路人都抱怨那些常年不清洁的所谓分类垃圾桶早已锈迹斑斑,根本连上面的字都看不清了。

而在问卷中问及的是否支持垃圾分类的问题上,大部分的被试都选择了支持,这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有的,但缺少的是行动和实际成效。主观能动性要提升实际战斗力才能真正的做到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是说在新西兰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因为将剩菜和废纸一起丢到了垃圾桶里而收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信函提醒:你们家生活垃圾放错了地方,如果下次违规,我们将会进行罚款处理。而那个初来乍到犯错的人也在当地浓重的环保意识中学会了垃圾分类,也养成了和当地人一样可嘉的环保意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只要一周而要去掉一个坏习惯却需要一个月甚至一年以至更长久,所谓习惯成自然,将实际行动付诸起来,相比落于俗套的宣传有更好的效果。

垃圾分类是环保节能中的一小部分,却是一项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举手投足间为环保增添一份力量,为我们的祖国和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绿色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一片干净的土地。

而在客观环境方面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更多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来带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加大协调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操作办法,通俗易懂,深入民心才能真正的将环保节能的概念落实下去,也才能收到我们想要见到的成果,相信有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市民的积极参与,我们上海的天会更蓝,地会更绿,草会更香,人们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09级 应用心理学2班 周佳丽

学号:090141778

第二篇:上海法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意见-地方司法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上海法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了进一步深化刑罚执行制度改革,运用法律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依法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的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敦促绝大部分罪犯的教育转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具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特作如下规定:

一、参与社区矫正,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和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非监禁刑案件中,坚持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适当运用刑罚,并配合社区矫正组织从事教育转化工作,以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重新犯罪,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目的的活动。

二、人民法院应当遵循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加强同公安、检察、监狱管理机关的联系。同时,要加强同社区矫正组织的联系和配合,以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及时、有效地开展。

三、对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人员,不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适用非监禁刑:

(一)初次犯罪且罪行较轻的; (二)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 (三)过失犯罪的;

(四)犯罪时属老、弱、病、残、孕的; (五)职务犯罪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六)经教育后,确已悔罪的; (七)其他符合非监禁刑条件的人员。

四、对于具备减刑条件,且实际服刑在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员,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适用假释:

(一)符合本意见第三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形的; (二)余刑在6个月以上的; (三)减刑后,余刑不满一年的。

五、对累犯、再犯、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依法不适用假释;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罪犯、严重经济犯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罪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的罪犯,一般不适用假释。对经济犯罪案件中赃款大部分未追回,财产刑大部分未执行的罪犯,在适用非监禁刑或假释时,应从严掌握。在本市无居所而不具备假释考验条件的,不宜假释。

六、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人员,在交付执行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患慢性疾病,经久治不愈的; (四)其他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七、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如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撤销暂予监外执行: (一)骗取暂予监外执行的;

(二)以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期限的; (三)保外就医后不积极就医治疗的; (四)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 (五)其他应予收监的。

八、假释应当由执行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建议书,报请审核裁定。

九、驾驶和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在假释考验和监外执行期间提出申诉的,应当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不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能据此认为不具有悔改表现。

十、被假释人员和缓刑人员,在假释和缓刑考验期内有违反纪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机关有关假释、缓刑监管规定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社区矫正组织管理教育;情节较重,或者构成犯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或者缓刑。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执行机关提出撤销假释(缓刑),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后七个工作日内组成合议庭审理,并作出是否撤销假释(缓刑),收监执行的裁定。

十一、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被交付执行前,由负责羁押的公安机关提请原判人民法院审查决定;被交付执行前未被羁押的,由原判人民法院直接决定。人民法院对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作出决定前,应当听取同级检察机关的意见。

十二、应当撤销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由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建议书,原判人民法院在收到建议书后七个工作日内组成合议庭审理,并作出决定。

十三、暂予监外执行期限需要延长的,原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进行核查,并于暂予监外执行期限终止前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十四、被假释人员在假释考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可以减刑;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在监外执行期间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

十五、适用非监禁刑的案件在公开宣告时,应当通知负责执行、考察的公安机关和涉案人员居住地的社区矫正组织参加;还可以通知涉案人员的家属参加。宣告后,将涉案人员交负责执行、考察的公安机关或者社区矫正组织。

十六、人民法院在办理假释案件时,应当在公开宣告的同时,将被假释人员的名单等材料送至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该办公室通知相关地区的社区矫正组织。

十七、从迅速审判,简便高效的原则出发,公开宣告可以采用下列形式:

(一)人民法院在办理假释案件时,根据需要,可以委托涉案人员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或者服刑监狱(看守所)进行公开宣告;

(二)人民法院在办理假释案件和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时,可以在法庭或者监狱(看守所)集中宣告; (三)人民法院在办理假释案件时,可以选择部分被假释人员进行谈话,了解其思想和改造表现,经合议庭当场评议后,作出口头决定,并于五日内将裁定书送达执行机关、驻监狱(看守所)人民检察院、涉案人员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和社区矫正组织。

十八、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裁(决)定不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的,有关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审理,并作出最终裁(决)定。

十九、高、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专门合议庭。条件尚不具备的法院,可以在刑一庭指定合议庭审理。

十、高、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合议庭和基层人民法院的少年庭在履行法定职责基础上,配合社区矫正组织做好被假释人员、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和涉非监禁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

二十一、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全市法院假释案件和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审理工作,总结和推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

二十二、审理涉非监禁刑人员的案件、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或者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二十三、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

二十四、适用非监禁刑的裁判文书和准予假释的裁定书,可增加“法院诫勉语”,以增强罪犯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意愿和信心。其表述为,“

回到社区后,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接受教育,完成公益劳动,做一名有益社会的公民。”根据原裁判文书格式,在实体裁判结果(刑期起至时间)后,独立分段饮用。

二十五、基层及中级人民法院要定期向高级人民法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小组报告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必要时,可向社区矫正组织反馈对重点人员进行随访的有关情况。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二十六、本意见下发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所制订的相关规定与本意见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 二十

七、本意见自2003年7月1日起试行。

2003年5月28日

来源: http:///fg/detail232075.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三篇:留学生落户上海社区公共户

2014年留学生落户上海社区公共户 留学生落户上海目前均落户在上海市社区公共户,由留学生所在用人单位向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留学生落户申请后,如果审核通过,留学生就需要办理留学生落户上海社区公共户相关手续了,首先留学生需要准备好

1、《》—备注上海市公安局网站可以下载

2、实际居住地的有关凭证①租赁房屋的,由房管部门出具《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②单位集体宿舍的,由单位出具集体宿舍证明③居住在亲友家中的,由居、村委会出具寄宿证明

3、《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4、申请人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未婚的只需要体统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和居民户口簿

5、申请人配偶随迁的,须提供婚姻状况证明材料—未婚不需要提供

6、申请人子女随迁,须提供生育状况证明材料—未婚不需要提供

7、《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备注如不能提供《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应当提供国外学位(历)证书及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历)认证书

8、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定居落户的批复

9、在本市就业的有关凭证—备注在本市用人单位的劳动(聘用)合同;如通过人才派遣方式就业的,需提供与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及实际用人单位的相关证明

在准备好上述材料后,留学生本人应该带好上面材料去实际居住地的派出所办理落户上海市社区公共户的申请,大概1个月后就会可以拿到由上海市公安局签发的准予迁入证明,带着准予迁入证明回原籍办理户口迁出,再带好户口迁出证办理落户,落户社区公共户手续就完成了,全程大概花费时间2个月左右。

第四篇: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前 言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筹)、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朱海燕、李传福、薛春萌、姚爱伦、康琪。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奚士英、史雅民、张大建、黄勇、赵伟丽、荣伟。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Elderly Home Care in Community)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Elderly Home Care Agency in Community)

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Elderly Day Care Center)

日间集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4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Elderly Dining Service Center in Community)

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

3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2公平公正原则。不因老年人个体状况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

3.3安全便捷原则。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

4服务内容和要求 4.1生活护理 4.1.1基本内容

——个人卫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4.1.2服务要求

4.1.2.1洗漱等个人卫生应协助到位,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

4.1.2.2饮食、如厕等应协助到位。

4.1.2.3定期翻晒、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

4.1.2.4用于生活护理的个人用具应保持清洁。 4.2 助餐服务 4.2.1基本内容

——集中用餐;

——上门送餐。

4.2.2服务要求

4.2.2.1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4.2.2.2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 4.2.2.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 4.2.2.4提前一周为用餐老人预订膳食。

4.2.2.5助餐服务点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

4.2.2.6送餐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

4.2.2.7助餐服务点及送餐运输工具应有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

4.3助浴服务 4.3.1基本内容

——上门助浴;

——外出助浴。

4.3.2服务要求

4.3.2.1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

4.3.2.2助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在场。 4.3.2.3助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如遇老年人身体不适,协助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4.3.2.4上门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状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通风。

4.3.2.5外出助浴应选择有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或有公用沐浴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

4.4 助洁服务 4.4.1基本内容

——居室整洁;

——物具清洁。

4.4.2服务要求

4.4.2.1保持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居室内部整洁,物具清洁。

4.4.2.2保洁用具应及时清洗,保持清洁。 4.5洗涤服务 4.5.1基本内容

——集中送洗;

——上门洗涤。

4.5.2服务要求

4.5.2.1洗涤前应检查被洗衣物的性状并告知老年人或家属。

4.5.2.2集中送洗应选择有资质的洗衣机构或有洗涤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

4.5.2.3集中送洗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准确、按时送还。

4.5.2.4上门洗涤应分类洗涤衣物并做到洗净、晾晒。 4.5.2.5贵重衣物不在本洗涤服务范围之内。 4.6助行服务 4.6.1基本内容

——陪同户外散步;

——陪同外出。

4.6.2服务要求

4.6.2.1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区及周边区域内。 4.6.2.2助行服务应注意途中安全。

4.6.2.3使用助行器具时应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7代办服务 4.7.1基本内容

——代购物品;

——代领物品;

——代缴费用。

4.7.2服务要求

4.7.2.1代办服务范围一般为日常生活事务。

4.7.2.2代办服务时应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 4.8康复辅助 4.8.1基本内容

——群体康复;

——个体康复。

4.8.2服务要求

4.8.2.1康复辅助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8.2.2康复辅助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4.8.2.3康复辅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防止损伤。

4.8.2.4康复辅助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 4.8.2.5群体康复一般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指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4.8.2.6个体康复一般提供:

——被动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保健性康复。

4.9 相谈服务 4.9.1基本内容

——谈心交流;

——读书读报。

4.9.2服务要求

4.9.2.1相谈服务应以舒缓心情、排遣孤独为原则。 4.9.2.2预先了解老年人兴趣爱好等情况。 4.9.2.3相谈过程中应与老年人保持良性互动。 4.10助医服务 4.10.1基本内容

——陪同就诊;

——代为配药。

4.10.2服务要求

4.10.2.1陪同就诊的情形为:

——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辅助性检查;

——门诊注射、换药。

4.10.2.2陪同就诊应注意途中安全。

4.10.2.3及时向老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 4.10.2.4代为配药的范围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常见病、慢性病。

4.10.2.5代为配药一般到老年人居住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机构。

4.10.2.6代为配药应做到当面清点钱款和药物等。

5服务管理

5.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 5.1.1服务机构

5.1.1.1具有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5.1.1.2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相关设备设施和场所。

5.1.1.3应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5.1.1.4应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

5.1.2服务人员

5.1.2.1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章制度。 5.1.2.2持有效健康证明。

5.1.2.3应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

5.1.2.4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业道德,保护老年人隐私。

5.1.2.5提供服务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服饰整洁。 5.1.2.6提供服务时应语言文明、态度热情,细致周到、操作规范。

5.2服务过程控制 null1级栏目分组 5.2.1信息公示

5.2.1.1服务机构应公示以下信息:

——执业证照;

——服务项目;

——收费标准;

——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服务承诺;

——投诉方式。

5.2.1.2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5.2.1.3信息应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 5.2.1.4公示信息应及时更新。 5.2.2服务对象

5.2.2.1服务对象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有照料需求且提出服务申请的老年人。

5.2.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老年人不在服务范围: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5.2.3内容核定

5.2.3.1应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

5.2.3.2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

5.2.4协议签订与终止

5.2.4.1应根据核定的服务内容,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

5.2.4.2服务提供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终止服务协议: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违反服务约定的。

5.2.5服务安排

应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提供相应服务。

5.2.6意外事件处理

5.2.6.1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5.2.6.2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

5.2.7档案管理 5.2.7.1档案包括:

——服务机构档案;

——服务档案。

5.2.7.2服务机构档案应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信息等资料。

5.2.7.3服务档案应包括老年人信息、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服务安排、服务记录等资料。

5.2.7.4档案应建立保管、使用及保密制度,并动态管理。

5.2.7.5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网络化信息管理。

6 服务质量评价 6.1评价主体

——机构自我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方评价。

6.2评价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家属/监护人满意度;

——服务时间准确率;

——服务项目完成率;

——有效投诉结案率。

6.3评价方法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

——实地察看;

——检查考核。

6.4服务质量改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 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 说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由大写英文字母“H”和“C”组成,下方标有中文“居家养老”和英文“Home Care”字样,“H”和“C”为居家养老英文表述“Home Care”的开头字母,字母“H”为两个面对面相扶站立的人形图案,表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生动场景,整个标识形成了一张微笑的脸,寓意着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生活长乐、幸福安康。

主要颜色标准色号

橙色:H:34度 S:91% B:92% R:234 G:141 B:20

L:68 a:31 b:70 c:6% M:52% Y:100% K:1% #EA8D14 蓝色:H:214度 S:95% B:54% R:7 G:63 B:137 L:27 a:8 b:-47 c:100% M:86% Y:17% K:4% #073F89

第五篇: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上海市社团管理局批准注册,于2004年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为民办非企业社团,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干事负责制,董事长为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平,董事会成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学者、青少年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等组成。中心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事务,负责对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管理和调配,支持其参加资格认证、职业培训等。中心在各区县设立社工站,负责对本区域内所属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业务指导、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

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导向加快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专业工作指导力度,在实践中形成并总结了一系列特色工作手法,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工作开展,并积极自主筹措运行资金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专业社工工作,相当一部分社区青少年在社工的帮助下树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解决了面临的工作、学习实际困难,调整了人生发展的轨迹;社会工作作为全新的职业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了解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一新兴而崇高的事业中来;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也将对上海市实施社会化管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4月

27、28日,“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同志,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同志,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中心和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工点视察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同志,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长吴志明同志、共青团中央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胡增印同志等领导也先后到中心视察,对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此外,中心还先后接待了罗马尼亚青年访华代表团、比利时青年议会访华代表团、香港工会联合会青年义工访沪代表团、香港西贡区社区中心访沪代表团等海外友人来访并开展了亲切交流。

随着全市范围内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推开,上海的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心将进一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事务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充分依托、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青少年事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三会一课学习落实情况下一篇:上海市劳动合同法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