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17

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共7篇)

篇1: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罗珊乡上津村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逐渐转变人们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深刻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的过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建设全面体现小康水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过程。

一、建设农村社区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及党的“十七大”报告均强调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也要求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公共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公共管理的一体化。

农村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也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组织平台。通过农村社区,国家的公共服务才有可能有效地引入农村,国家公共政策也才可能得以落实。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一体化的表现,为城乡的社会融合和一体化奠定制度基础。因此,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求农村社区自身的组织重建和功能转变,也是整个国家乡村发展战略和乡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它不仅旨在实现乡村社区和社会的整合,也是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和整个社会的融合。它不仅表明我国乡村社会组织机制的转变,也显示我国整个社会的整合机制的转变。未来的乡村社区和整个社会将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分工协作、利益交换和城乡一体的基础上的社会融合,这比传统的“机械团结”和“机械整合”更富弹性,更有活力、更加牢固和更有凝聚力。由此,农村社区将成为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

二、村转社区的施行条件

上津村位于罗珊乡东北部,有2953人,20个村民小组,是该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

1、上津村具备一支团结一致、有组织有纪律的领导班子,善于转变工作机制,工作作风踏实。实行例会制度,加强支部集中办公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硬化了全村各小组之间的水泥路,修建了2座通村大桥。过去各村小组之间没有水泥路,拱背和屋场小组的河流上只有一座破旧的木桥,村民之间的交往极为不便,各小组之间有明显的村组划分。村村通公路的修成,大大密切了各村民间的联系,村民的娱乐活动更多了,交流面更广了,整个村融成了一家,为社区建设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

3、铜锣丘、城脑、破岭等多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点的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群众维护集体生活环境的意识提高了。

4、上津村民风纯朴,村民通情达理。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社区可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区环境。

三、村转社区存在的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的观念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概念模糊,认识不足。据了解,大多数干部群众对社区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社区跟村委会没有什么区别,对社区建设孰视无睹,社区形同虚设。在社区活动的实施上容易遭冷场,模式变得形式化,难以实现社区建设的实质意义。

2、上津村属于山区地形,行政区域呈狭长型,房屋分布散乱,居住不集中,给基础设施、服务站点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村内存在许多旧房、危房、无人住房,通过对这部分房屋的改造,可以解决人口不集中的问题。

3、资金来源单一,启动资金匮乏。村里没有果业合作社,没有招商引资项目,缺乏经济来源,每年2万元的支部转移资金是村支部的唯一收入,如此单薄的资金无法带动社区建设项目。

四、群众对社区建设意见的反馈

经过对社区建设的了解,多数群众表示赞成这一举措,认为社区建设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向城镇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人民的团结,巩固干群关系,社区服务设施能为群众提供便利,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1、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应有奉献精神,热心于社区服务,积极带动群众搞好社区建设,组织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氛围,使广大群众感受到社区的好处。

2、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制。筹集资金,建设好基础设施和服务站,制定党员干部轮流服务制度。

3、加大宣传,加深群众对社区的认识,提高居民素质,使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跟上社区建设的进度。

篇2: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东与溪口接壤,南与太拔、蓝溪相接,西与庐丰毗邻,北靠白砂。县道大中线穿乡而过,集镇距省道309线11公里,省道308线20公里,距龙长高速公路蛟洋出口35公里,距XX县城37公里。全乡现辖13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2115户约9千余人,共设立18个党支部。近年来乡党委在上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工作要求,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对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各党支部在乡党委领导下健全了村委会、计生、综治等组织机构,及时建章立制,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探索党员管理新模式,对离职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对困难党员实行“关

爱管理”,对流动党员实施“动态管理”。各党支部紧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服务引领作用。按照“集中居住、资源共享、改善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则,根据村居的区位条件、产业特点、基础设施现状等因素,运用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道路硬化、人饮工程等一系列民生项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农村党建工作也面临重大的问题和考验,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有待完善。传统的、简单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普遍淡化的社会现实的发展。个别农民群众存在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对村转社区党组织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农村党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广大农村党员有一定的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但是社区建成后将逐步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处、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面对比较繁杂的社区事务,如果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受工作力量、业务素质的限制很难难履行好这些职责。

3、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目前,社区的建设资金和党建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乡财政、村集体收入两个渠道,资金数额相对较小,且不固定,加之大部分社区自身无稳定经济来源和财政收入,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身不具备造血功能,使得社区硬件设施不足,一些工作因受社区场所仄陋、资金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难以推进展开。

针对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如下建议:

1、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一要创新社区服务载体,突显党员作用。积极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鼓励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 并建立党员便民联心卡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党建当中的先锋作用,为社区服务增添活力。二要拓宽服务范围,满足居民多方需求。要大力实施富民、安民、乐民、便民 “四民”工程,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和社区建设水平。

2、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加强和改进农社区党的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社区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的迫切要求。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白社区建设的意义、社区建设的方式办法,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3、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保障社区办公和

建设资金,改善社区办公设施和条件,增加社区办公经费,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并纳入财政预算,逐步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坚持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社区设施能满足居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等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

中共XX乡委员会

篇3:安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建设,居住环境

1 安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1.1 我市地域特点及科学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必要性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地处中原,气候温和,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也逐步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了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科学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1.2 我市部分农村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与城市居住条件有较大差异。农村自发兴建的一些住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问题,例如建设布局零乱,农民随意建房,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住宅的功能划分不合理,用地浪费,结构不安全、设施不配套、外观单调呆板等问题,未能很好的体现地方特色。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仍较为匮乏,使得这些聚居点的环境状况显著劣于城市。室外环境缺乏专业的设计指导,导致问题较多。如距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距离较远;环境设计较单调;在室外环境设计中老年人锻炼和休憩用器材数量和种类较少;没有配置人工照明或是人工照明不足;这也同样影响到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现状。调查发现农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比较盲目大多缺乏理论指导和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并加强宣传和借鉴推广。

2 我市农村人口目前居住模式调研分析

2.1 我市农民原有生活习惯调研分析

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市农民还过着一切农活都要靠人力去完成的生活,这样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在田地里度过的,每户农家都具有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如:锄头、镰刀、铁锹、犁、农用车等,这就需要在农家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这些生产资料和养殖家畜。农忙时间相对来说较多,农闲时间较少,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也相对单一,打麻将、打扑克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2.2 近年来我市农民生活习惯变化调研分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先进的播种、收割农作物方式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一家几口长达半月的小麦收割劳动,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机械操作即可完成,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农忙的时间相对缩小很多。随着农闲时间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注重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潜在的对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对外界丰富及时的信息需求、便捷的交通方式、农副业的专业文化知识的渴求、休闲娱乐活动多样化等问题成为农民新的需求增长点。

2.3 不容忽视的农村老年人居住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人口老龄化加剧已经成为“未富先老”的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应优先考虑解决问题之一,形势非常严峻。河南省已于1998年进入老龄化省份,安阳市也不例外。

我市地处中原,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形成了养儿防老,家庭养老传统模式,这也是农村较为突出的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富余劳动力,很多家庭的青壮年都纷纷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空巢老人的逐年增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极大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老人自立能力的保持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农村的住宅建筑包括社区的建设很少有专门适应老人的设施,在社区老人锻炼和休憩用器材数量和种类较少甚至没有,人工照明不足或是没有配置人工照明等这都构成了影响到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老年人是居住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所以在居住区内就向老人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新农村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及其指标必须要从人口老龄化的新问题和新角度进行重新修订,为老年人而设的配套项目与服务内容需要全面加强和完善。服务设施可以从老人的文娱休闲、供养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设置,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3 我市当前农村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村庄缺少规划

村庄缺少规划无序建设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管理,造成村镇人均建设用地和用地总量随城镇化的发展反而有所提高。农村自发兴建的一些住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功能不合理、结构不安全、设施不配套、外观单调呆板等问题。由于住宅建造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建筑的色彩、格局、样式趋于雷同,却又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未能体现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调查发现农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大多较为盲目。

3.2 土地浪费严重

由于农村住宅建设的放任和无序,加之部分农民的攀比心理,一些农村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乱,造成土地和金钱的极大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户多宅”;二是大部分农户的宅基面积超过国家住宅标准;三是存在“空心村”现象;四是农村粗放型发展,造成许多土地的闲置。

3.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质量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村庄内道路无下水道,无路灯或者路灯损坏严重却没有相应的维护措施,无垃圾投放点,缺少公共厕所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的住宅和公共设施中专为适应老人的设计是少之又少,这些都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3.4 缺少相应的公共休闲设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对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的需求也突显出来强烈的愿望,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已经设置了一些体育设施,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措施,致使在体育设施的设置及公共休闲场所设计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从而造成的不实用、使用率低、损坏率强、维护措施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4 结语

总之,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组织、引导好我市农村住房建设,注意考虑和解决当前农村住宅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1)在平面功能设计中注意到如何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农民的生活习惯。(2)如何贯彻“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四节方针。(3)关注老年人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尽量用人性化公共设施的力量提高他们的自立能力。(4)遵循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为农民创造一个舒适、便利、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5)我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社区规划和建筑上应注意文化性和地域性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李新光.初探新农村社区的整治与规划.华章,2010(2).

[2]李雯,李嘉林.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启示.四川建筑,2008(5).

篇4: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某某镇创建无毒社区的 工作总结 我镇已于98年创建成为“无毒乡”,为了巩固我镇禁毒工作的成果,也为了进一步加快创建“无毒害社区”的步伐,早日实现“无毒害城市”的奋斗目标,根据市、区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近几年来,我镇继续深入的开展了禁毒及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全面进行了整顿落实,更进一步净化了我镇范围内的社会面,下面将我镇近几年来如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作一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从2000年至今,我镇在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成立了镇创建“无毒社区”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及各村负责人组成,镇“创建无毒社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具体负责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镇“创建无毒社区”领导小组每年都与各村一把手签订禁毒责任状,明确了目标,分解下达了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制,要求各村、各小组按照责任状中明确的工作任务,逐步分解实施,并配合镇派出所、综治办,抓好此项工作,不能顾此失彼,造成工作上的脱节和失误。

二、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建立严格禁毒责任制保障目标的实现 每年年初,镇禁毒办公室都要与各村、各单位及学校签订禁毒责任状,要求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控制吸、食、贩和种植毒品人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现象。目标责任状中还制定了责任追究制,无论是哪个村,只要发现吸、种、食、贩等任何一种,都要追究村主要领导的责任(具体为年终不得评奖,全村工作一票否决),如果是各级工作人员在发现情况因人情推拖不上报,发现后要严厉惩处(具体为全镇内通报批评,并扣发全年奖金,造成严惩后果的,坚决不留情,给予开除处理),同时责任状中也制定了奖励措施,无论哪一级,只要及时发现苗头,进行控制预防,成绩好的,镇内在年终要给予奖励(是村的给村评优受奖,是个人给多发奖金)。严格的制度,严厉的奖惩措施,使全镇内的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截止2003年11月份,村发现吸毒人员

名,名已送戒毒所,剩余安排落实帮教人员,其余

个村均未发现吸、种、贩毒人员,确保了我镇“无毒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实效,狠抓落实 禁毒工作关键就是抓落实。近几年来,为了使禁毒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对村内有涉毒人员的帮教小组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顿,对一些有名无实,帮教措施不到位的人员坚决予以撤换,重新将一些文化水平高,责任心强,个人素质高的人员增补到帮教队伍,并形成了三对一的帮教形式(即3个帮教人员帮助一名涉毒人员)。二是对从2000年底至今登记在册的涉毒人员,共计

名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和尿检工作,调查摸底以村为单位,经检验发现涉毒人员重新吸食了毒品,该刑拘的刑拘,该逮捕的逮捕,绝不留情。三是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进行齐抓共管,首先综治办司法所在每年的普法宣传上加大了对禁毒工作的宣传,其次派出所及巡逻队人员加大巡逻调查力度,在发现涉毒人员时进行及时监控,该送戒毒所的及时送戒毒所,涉毒轻微的要明确其家人进行监管。四是加强了我镇内卫生院的安纳加、杜冷丁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加强院长审批并报派出所审批制度。五是加大巡逻队的巡逻力度,尤其在夏季,巡逻队经常入户,加大了对各家各户温室及院内种植毒品的排查力度,杜绝了村内种植毒品的行为,真正做到了堵源截流。

四、加大禁毒宣传,提高全民的禁毒意识 镇司法所、综治办始终把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每年都要举办1-2次大型的普法宣传,从中广泛地为广大老百姓宣传了毒品害人的知识,以及国家的禁毒方针、政策和《包头市禁毒条例》,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我镇在禁毒宣传方面光散发各类传单就达12000多份,涉及人口2万余人。与此同时,镇禁毒办配合学区在全镇3所中学,10所小学开展了以禁毒宣传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播放了禁毒影片,参观禁毒图展等内容,大大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了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

五、以某某村为试点,逐步扩展创建范围 2000年10月份,某某村被镇禁毒办命为“无毒村”,根据某某村的创建情况,镇禁毒办组织了一场以学习某某村禁毒经验为主题的参观活动,镇禁毒办引领全镇9个村51个村小组负责人到哈林村进行了参观,要求其他村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学习哈林村创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2003年我镇又有5个村(官将、山羊、土黑麻淖、段

四、全巴图)被镇禁毒办命名为“无毒村”。总之,禁毒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今后我镇将继续按照上述做法,不断地巩固和完善禁毒及创建“无毒村”的各方面工作。

某某镇创建

篇5:蓼堤镇农村社区调研情况

蓼堤镇位于睢县县城西北17.5公里处,是两市三县交界处。辖2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人口约5.2万人。从新型社区现状和我镇实际进行了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一、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在2009年根据上级精神和我镇现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蓼堤镇规划两个农村社区,一是龙王店社区,二是蓼堤镇龙岗社区。龙王店社区容10个行政村,龙岗社区容17个行政村。截止目前,龙王店社区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入住有800多户。龙岗社区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到今年5月1日前后达到入住条件。

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我镇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成立了党总支和社区管理委员会,对所辖社区的日常工作和建设方面进行管理、服务、决策等,通过党总支和管委会处理事务。

三、农村社区管理组织建设和管理人员情况;

每个社区都成立党总支,由镇长兼任党总支书记,分管副职任副书记,所辖个行政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管理人员一般是乡镇一般干部和社区所在地的村委干部。

四、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建设和服务人员情况;

每个社区都建有便民服务大厅,对所有乡镇,及镇直部

门,抽调专门人员在岗服务,各个服务窗口由各服务单位安排。

五、农村社区经费保障情况;

暂时农村社区经费得不到保障,暂有镇政府出资,一些经费,垃圾处理等公益事业仍有镇政府负担。

六、在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我镇两个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上均成立了建筑合作社,由他们自负盈亏,镇政府统一领导,主要存在资金短缺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占补平衡工作很难,对旧房拆除资金没有;存在新房建成了,旧房拆不掉,从而形成新旧对比多占用土地。

七、农村社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发展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群众恋旧思想严重对自己的耕地没有统一流转,种地不方便。还有一些在社区购房老房住拆,群众入住社区积极性不高。从而形成一些物业费等无法落实,使乡镇财政增加一份负担。

八、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和强化服务提供的新要求;

在社区未形成规模之前,政府要加大宣传,为社区服务好,为入住群众服务好,要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群众提供便利、优越的服务。

九、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理念、完善的政策措施和职能定位;

让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农村面貌,使群众在社区宜工宜业。政府采取引导服务,让群众住得来、留得住。

十、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篇6: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疫情防控成为我们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要务,关键时期抗击“疫魔”即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也是对我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成效的一次现实考验。通过疫情防控工作,支部全体党员干部锤炼了党性,保持了定力,用出色的业绩给出了答案。

一直以来,在街道党工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帮助下,我党支部始终将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稳健发展贯穿工作全域,突出核心引领。特别是通过疫情防控工作,党支部更加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坚定了以涵养“心中有党”的“浩然正气”,锻造“心中有戒”的“坚盔利甲”,牢牢掌握社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为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幸福的xx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现将我党支部2020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任制。结合社区党支部工作大环境,每季度一次的意识形态工作研判会已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查摆支部意识形态重大风险隐患,党员提出工作建议,采集的信息及时向上级反馈,严格按照上级党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支部中心工作融合推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支部有意将意识形态引领与防控排查和理论宣教结合进行,占据主流宣传阵地,树立正能量传播平台,主动预防和有效排除了各类风险隐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组织体系,层层压实责任。

三是切实加强网络自媒体社区安全管控。强化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的网络安全意识,对社区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强化监督,明确了工作要求,发挥好网络平台宣传力量,为社区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xx社区意识形态工作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下阶段着手解决。

一是社区党支部在推动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条腿走路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细致,社区党员干部自身对意识形态工作也缺乏统一认识,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以中心任务为主,不善于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是社区部分百姓对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严峻性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生活匮乏、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

三是社区舆论阵地主流引领作用发挥还很有限,由于社区百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有限,从业成分复杂,因此宣传手段内容覆盖面受限,舆论引导效果不佳,造成社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性受挫。

三、下阶段工作的打算

下阶段,xx社区党支部将继续严格按照上级党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持续用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抓好责任落实。继续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支部组织生活之中,利用三会一课和定期学习研讨,建立健全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

二是提升自身认识。要教育党员干部明确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基于社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开展,引导社区百姓把意识形态工作想透彻,看明白,说清楚,进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权、主动权、话语权。

篇7:某某镇农村社区、村转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栖凤渡镇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北面,距郴州市区22公里,107国道贯穿南北,西河横穿东西,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湘郴“鱼米之乡”的美称。全镇辖10个行政村,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39.79平方公里,人口26786人。栖凤渡社区村是我市首批村改社区工作的试点单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部署,在上级的指导下,围绕“以自治管理家园、以整治改善环境、以服务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社区建设新思路,积极创新机制,推动了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夯基础,形成社区建设新合力。我们从“加强领导、建全网络、完善制度”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形成社区建设合力。一是强化领导责任。为确保社区村示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工作责任制。社区也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借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之机,镇党委政府及时充实和调整社区村、组两级干部,选优配强了社区村两委干部、居民小组长及中心户长,聘用了一批热心社区事业的老同志、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社区理事会成员,形成了“社区事、社区人管”的格局。二是完善服务设施。2009年以来,市、区、镇三级先后共投入50多万元建成了1000多平方的社区活动场所,设立了图书室、医务室、活动室、民兵之家及“一站式”服务大厅,添置2台电脑及打印速印设备,连通了互联网,实现了 —1—

村务现代信息化管理,为村民提供快捷方便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健全工作机制。为使“村改社区”后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召开村民会议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制度》、《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栏。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集民力,打造社区建设新面貌。村改社区以来,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创建优美社区。近年来,我镇加大了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社区村通组公路覆盖率达到100%。今年,村民又自发的对村庄、庭院和道路两边进行了绿化,路边植树达10余公里。同时,我镇还完成了大屋图等三个自然组的村庄整治工作,对村庄进行改厕200户,改栏150多户,新建垃圾池5个,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栖凤渡社区村位于西河两旁,是防洪的重点区。为解决水淹户群众安置问题,根据我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去年,我们决定对水淹区的260户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工作,同时将原宅基地进行耕地复垦。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这项民生工程既节约了建房用地,增加了耕地面积,又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赞同和认可。

(三)促发展,开创社区建设新动力。我们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发展壮大社区村集体经济,不断促进社区村经济发展。一是盘活闲置资产。2010年,镇政府利用栖凤渡社区村闲置的教学楼,引进投资80万元建立了鞋面加工厂,解决了12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壮大了社区村集体经济。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帮助社区村成立—2—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有效地整合了现有的农业资源,引导群众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社区村已建立了油茶育苗基地达46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发展生猪养殖户达27户,其中万头养猪场2个;种植大户5户。2010年,社区村人均纯收入达8920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的13个百分点。

(四)重活动,树立社区建设新风尚。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增添社区的文化氛围,镇党委、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搭建群众文化平台。党委、政府定期安排“土专家”、“洋教授”到社区村举办科普知识和法制课堂,并主动与区文化局、区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衔接,积极在社区村开展送“电影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还建立了“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等休闲活动场所,让村民到社区村能有所看、有所学、有所闻,提高了村民的自身素质。二是开展社区文艺节目。党委、政府积极鼓励社区村群众在节假日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节目,组织群众春节期间 “舞龙灯”、端午节 “赛龙舟”、跳“广场舞”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进群众之间的感情。2010年由社区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参加全市“和美村庄”的文艺汇演,荣获三等奖。三是开展评先评优活动。3月份,社区村还开展以“和美模范家庭”、“婆媳和睦模范家庭”、“科技致富模范家庭”、“文明道德模范家庭”的评比活动,形成了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总结前段工作,我们的农村社区建设初步探索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 —3—

究探讨。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务院参事考察团各位领导的这次考察为动力,按照中央、省、市、区的部署要求,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改社区后,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形式和内容发生新变化。但对于社区人员配备、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却未明确规定,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目前,我镇社区村工作运行机制基本还按原来的村“两委”体制,难以推动社区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过村改社区试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然有较大提高,但相对于上级对农村社区建设要求、相对于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相对于城市社区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国家、省、市加大对试点社区村的投入力度,尤其在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科技信息、就业指导、文化教育、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给予项目倾斜,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三是社区村工作经费缺乏。村改社区后,它的服务功能增多,运行成本较大,而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村级工业和企业相对较少,经济基础薄弱,使工作的开展显得后劲不足。目前社区村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拨付和群众自筹两大块,显然对于社区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这项工作还亟待国家的支持和社会各方面的投入。

上一篇:《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古诗赏析下一篇:自己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