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与城市治堵

2022-08-30

第一篇:现代交通与城市治堵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现代企业管理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机动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的进步给人类创造了财富,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建设。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现代化的新时期,受人口密度大、立法不够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交通问题尤为凸显。突出表现为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停车难、公共交通问题和步行者问题等等。

下面就从交通堵塞问题、交通事故问题、停车难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交通堵塞问题

某国企干部巴根那如是说:“‘五一’放假期间,我从呼和浩特到北京,又从北京去西安,发现到处都在堵车。谈感受,呼和浩特刚刚开始车堵为患,北京已经寸步难行,西安则是举步维艰。城市到底怎么了?城市堵车就像人得‘脑血栓’没法治吗?”

诚然堵车就像一种病,困扰着国内许多城市。新中国定都北京之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著名学者梁思成曾经在日记中颇有预见地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交通拥堵作为“城市病”,确实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拥堵日益成为城市常态,这对政府规划管理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对老百姓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交通堵塞的原因分析:从实际看,城市交通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交通拥堵反映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交通规划的问题,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问题,说明我们的城市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越治越堵的事实表明交通堵塞的根本原因,在城市规划不科学,分析各个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共同因素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之间:路网结构比例失调;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公交承载率低;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缺乏有机协调;市区大面积修路,对交通产生巨大影响;机动车增长速度较快,而停车设施严重不足,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秩序。其中,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不仅缺乏有机协调,更缺乏前瞻性规划设计。城市无限制扩张,但是对细节的考虑,对居民的考虑太少。

从以上原因分析结合当今现状来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完善城市整体交通规划,包括科学修建道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修建大型停车场等。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打通断头路、启动道路微循环、推动公交优先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交通路网和各项交通基础设施。长远来看,我们还应该在重点做好未来交通规划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完成规划,力争在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中交通不落后,不拖城市发展的后腿。另一方面要在完善交通管理上下工夫,要科学管理车辆停放,科学设置交通标

志,科学研究通行政策等。此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便是全体市民的努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仅有道路、公共交通等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市民对城市交通的关切和认识,从我做起,遵守交通规则,而交通人文环境的改观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智慧。

二、交通事故问题

央视新闻12时报道,著名音乐人高晓松9日晚因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辆追尾,四人受伤,高晓松因涉嫌酒后驾车被警方带走,从警方对高晓松的血检结果显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mg/100ml。按目前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作为饮酒和醉酒的分届线计算,已达醉驾标准的三倍。酒令智昏,这是高晓松最深刻的一次体验,在对高晓松醉驾案的一审判决上,高晓松被处以6个月的拘役和4000元的罚款。

上例是近期发生的一例影响较大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不仅严重干扰了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在给行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的对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无证驾驶、超速行驶、措施不当、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另外车辆制动失灵和车辆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也是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鉴于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和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城市交通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驾驶员,应严格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全体参与者的安全素质;其次,对于硬件设施应当尽量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能,限制不安全车辆的行驶范围,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再者,应改进和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改善管理技术装备,严惩交通违法者,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科学化管理车速,降低事故率及严重性,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另外,应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

三、停车问题

“我们一家子兴冲冲地来逛扬州的瘦西湖,到了之后真傻眼了,根本没地方停车,看样子,只好找远一点的停车场,然后再打的去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跟旅行社来便当哩。”在扬州瘦西湖公园旁转悠了好一阵子的无锡市民解先生开着新买的“伊兰特”,为找不到地方停车诉苦。

随着汽车时代的悄然到来,机动车数量激增。机动车数量与停车位数量比例极为失衡。

各地尤其是市中心纷纷出现了停车难的现象。

造成停车难的原因分析:汽车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另外,因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速度远比不上车辆的增加速度,导致停车难的因素诸多,具体体现为空间不足、收费不合理、政策不适合、管理混乱等等。

鉴于停车难的问题及成因,应从以下软硬两个方面着手:软措施,就是通过政策法规,限制路面停车,增加停车场利用率,使部分车主更愿意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机动车对停车场的需求。还要建立完善的收费体系,优化停车场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手段。所谓硬措施,主要包括增建停车场,建设地下及立体停车场、利用其它空间满足停车需求。

我国现今处于高速发展建设的新时期,各项交通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交通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在处理交通问题上还有很多难点,解决交通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城市的规划者,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做好城市的规划;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应当严格执法,不打折扣,不搞特权;作为城市市民一份子的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交通基本知识并培养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好市民。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家整治交通问题的决心:例如为了缓解大型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国内已有多个城市着手筹备对拥挤路段征收“交通拥堵费”。日前,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已经将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纳入今年第一批六项智能交通示范重大需求。另据公安部消息,在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对经核实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刑事立案。

相信在国家大力改造兴建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法制法规的现状下,我国的交通现状将会有所改观。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新秩序!

第二篇:城市治堵

畅通让城市更美丽

----多措并举,破解城市治堵难题

继京津沪和广州等地实行了小汽车的限购政策之后,25日,杭州宣布,从3月26日零时起,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限购令的出台,引起不小争议,但其折射的城市发展问题却是确定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不断蔓延的城市病,成为危及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严重影响到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车多是一方面,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城市交通秩序混乱、城区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公共交通缺位等等,都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因此根治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仅靠“限购”难以奏效,还需跳出“路少了修路,车多了限购”的思维定式,以更加系统而科学的视野,找准病症,对症下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使我们的城市更高效、更美丽。

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交通专项规划等的编制,也应该同时考虑。政府部门要树立“公共交通”和“公交优先”的理念,把建立“完备、方便、快捷、经济”的公交网络和完善的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做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要充分考虑未来交通的需求,为城区道路建设预留拓宽空间。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多规划一些公共停车场、小区地下停车场等。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治堵”关键 。治堵的出路,限牌并不是惟一出路。限牌只是缓兵之策,最终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公交、地铁等公众交通工具运力,以完备的公共交通网络来引吸更多的人改变出行方式,缓解道路上的交通压力。现在很多城市“公交为先”的BRT系统对于低碳、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都有很好的作用。

尽快缩小地区与城乡差别,让发展的机会均等,是“长治之策”。汽车社会应该是全民享用汽车的社会,包括三四五线城市和穷乡僻壤,都能有方便的汽车交通,而不是仅仅让少数大城市车满为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交通的出路,就是要尽量、尽快缩小地区与城乡差别,让发展的机会均等,人们居住在哪里都一样,甚至乡下比城里还要好,大家不必要都往大城市挤,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难题自然就破解了。

倡导绿色出行,不失为治堵中的长远之计。政府部门要大力倡导现代交通理念并开展文明交通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以及公益广告等,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现代交通意识,引导交通消费方式的转变。政府要做出表率,切实减少公车,引导“不开车”的交通潮流。广大城市居民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树立城市主人翁思想。通过自身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采用遵规守纪、礼让三先的文明出行,维护高效有秩的交通秩序,营造和谐快速的交通环境。这样以“治理人流”来“治理车流”的策略不失为是“治堵战”中的长远之计。

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管理。加紧对不合理的道路和路口进行改造,提高道路的通畅率;加大对易堵路段和时段的交通疏导,避免不必要的拥堵和堵塞情况的发生;加快对现有交通信号和信息化设备的研究和改造,通过技术手段,最大效率的发挥现有设施的功率,缓解交通紧张局面。

城市治堵势在必行,需切实完善城市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中小城镇缩小城乡、地区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畅通的城市。

转变理念 治理内涝

最近北京、武汉、南京等城市接连遭受暴雨侵袭,多座城市内涝严重,成了“积水潭”。近十年来,一下雨就面临“汪洋大海”的状态,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顽疾。“雨后习惯性瘫痪”凸显出城市下水系统的不堪重负;此外,把暴雨尽然排出城市也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部分城市的地上建设光鲜亮丽、快马加鞭,过于重视表面政绩,却忽视了地下排水系统设施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更有甚者,在连续的内涝之灾过后,非但没有及时“补课”,却是把精力继续放在了规划摩天大楼上。追根溯源,这些多是由不良的政绩观所致;另一方面,以北京为例,今夏北京多雨,城市频遭水涝之灾。而在城市内涝严重之时,清河和玉泉河却仍然缺水。一边是水患,一边是缺水,这足以说明城市过分依赖人工排洪系统,河流已不能发挥泄流作用,自然调节能力已经丧失了。对于此,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转变理念之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下水道曾经被誉为“城市的良心”,城市外表光鲜,而“良心”却大大地坏,情何以堪?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是一个愤世嫉俗者,它控诉着世间的一切。中国有62%的城市存在内涝问题,折射出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重表面工程、忽视地下设施的政绩观。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改变过去只重视外表工程、不重视内质的做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本,在重视城市外表建设的同时,也同样要重视其内质的提升、发展,要同时兼顾“地上”与“地下”两个部分,切实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排水体系。与此同时,中央各上级部门在对下考察时,也应着重检查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而决不能停留在“高楼林立,街道气派”的表象上。

转变理念之二,返璞归真,排水不如蓄水。雨水没能流向河流,也没能流进占北京市总面积50%的绿地。为突出城市景观,北京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了地面。可事实是,“如果绿地能比路面低20到30厘米,就可以吸收200到300毫米的降水”。这就是我们城市让人痛心的现状。一方面严重缺水,不惜一切代价四处调水,另一方面,却以水满为患,拼命地排洪,任由清亮的生命之水白白流失。要认识到,暴雨不只是“洪水猛兽”,而且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需要紧盯的不仅是立交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恢复萎缩的城市河流、湿地的生命力,让自然水系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如何给城市的绿地广场“减高”,发挥集雨、滞洪的效果。应对暴雨,单纯的排水不如蓄水,在打通城市的“下水道”之外,重建城市健康的肌体功能,让城市与水和谐相处,其实更为重要。

先进的理念是促成事物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当内涝连连,怨声四起之际;当旧的思维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势、发展受阻之时,我们着实需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源头上入手来解决问题。

第三篇:交通治堵

“十二五”各地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全攻略

一、加强道路及停车设施建设

“十二五”时期,各大城市均将完善路网此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加强区际道路衔接,完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路网,形成干线、支线、循环线和广域线等主次分明、顺畅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并以城市路网建设带动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质量的提高。

※建设快速路。南京、杭州都提出完善快速路系统建设。长春城市快速路体系将投入运行。

※打通断头路。北京、南京都提出要大力推进主城微循环道路建设,广州要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连通性和可通达性。

※发展立体交通。各地因地制宜,勇于向天空、地下、水下要道路空间。哈尔滨市等滨水城市要建设过江通道。温州提出科学规划和积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连呼和浩特、包头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立体交通体系。

※建设交通换乘中心。上海优化交通枢纽布局,完善停车换乘等静态交通系统,实现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便捷换乘。杭州提出提倡外来车辆换乘。温州要建设P+R停车换乘场。

※完善停车设施。加快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有利于实现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烟台对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实行“总量控制,适度供给”,通过停车场诱导系统,实时发布泊位信息,整合停车资源,并与南京等城市完善完善停车收费政策。杭州也要完善自己的停车新政。

二、大力增加公共交通能力

未来五年,各地都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安全、便捷快速、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优先。到2015年,深圳建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公交分担率预测能提高到60%以上,继续领先于全国。北京、上海目标均为50%,南京、西安均为40%,天津为30%,济南28%,辽宁抚顺25%。湖南则按照300万人、300-100万人和100万人以下的不同城市人口规模,提出相应的公交分担率目标为35%、20%和15%以上。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经济性也是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为此北京提出增设小区延伸线路和区域“袖珍线路”,完善与轨道交通、公交干线的衔接,方便出行;南京提出300米—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主城达到70%,济南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8标台以上,并将继续实行城市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

※快速公交。2015年,全国城市公交专用道的总里程将达到10000公里,其中,已知天津100公里,济南180公里。杭州快速公交线路将由现在的3条发展到12条。温州要规划建设大运量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北京要建设公交快速通勤网络。

※轨道交通。目前已具备较好轨道交通发展基础的城市,有意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上海目标为50%,南京为40%。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336公里提高到562公里,线路19条。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天津建成地铁

5、6号线,启动

4、

7、10号线。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共拟新增地铁通车里程400公里,广东全省轨道交通里程达到5000公里。西安提出形成大都市轨道交通框架。重庆提出都市区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全覆盖。长春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00公里。杭州、哈尔滨市均要建成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南昌、长沙、大连、昆明、南宁也都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厦门、泉州、大庆等城市则要开始建设轨道交通系统。连兰州、银川、西宁这些西北欠发达城市也都提出要做好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超前考虑农村交通。江苏、福建、内蒙都加快农村地区道路改造和网络化建设。杭州等一些发达城市也提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延伸到农村,加快建设乡镇、村公交站点,增设农村客运线路,提高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水平。陕西提出积极推进城市公交向县城和重点镇延伸。上海提出全面完成规划保留村的路桥改造和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村村通”。江苏省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6%以上。

三、新城规划和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分流人口是最具战略性的治本之策。四大直辖市均要规划引导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优化,缓解中心城区压力,预防和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北京: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加快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交通出行需求。

※上海:着力打造西部新城群,积极培育沿海沿江新城。优化提升嘉定、松江新城综合功能,加快青浦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奉贤南桥新城、金山新城发展,支持崇明城桥新城走特色发展道路。

※天津:提升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区规划,高标准搞好海河中下游地区、城市主中心、两个副中心等重点地区规划。

※重庆:提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产业平台、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合理配置,有效疏解都市核心区人口。

※广州:加快构建两个新城区(东部山水新城、南沙宜居滨海新城),提升三个外围城区(花都城区、增城城区和从化城区),不断完善综合配套和城市服务功能,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人口的反磁力,截流新增人口并将部分中心城区的人口吸引过去,达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交通的作用。

※广东:发展新城的理念同时在发达的广东全省铺开。广东将以专业化、特色化、卫星城为取向,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县城和建制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实施新市镇及轨道交通沿线开发。

四、限车限行

在北京的示范效应下,各大城市将陆续实施程度不同的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同时努力控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引导机动车合理使用。

※限牌。北京出台摇号方式发放车牌,今年总量只有24万个,接下来的四年可能要实行,额度会动态调整。广州“十二五”规划草案原有“鼓励住房汽车消费”,但在代表的建议已删除,表明了政府对汽车消费的立场已经转变。南京要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烟台要逐步实现汽车“带牌销售”。

※限行。北京已对外地牌照车辆实行高峰时段区域限行。南京也将实施高峰时段区域交通限行措施。广州、上海正在考虑征收中心城区拥堵费。北京还倡导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实行弹性工作制。

※公车出行。在全国31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二五”规划中,至少有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13个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庆车及车辆运行费用方面的支出,山东、四川还要进行公务用车问(微博)题的专项治理。这将在治理公车腐败的同时,缓解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加剧问题。

五、实施交通科学管理

※交通组织和引导。除了要规范设置各类道路的指示路牌外,温州还提出加快交通诱导系统建设,烟台将综合运用高峰“禁左”、单向交通、左转待转等措施,因地制宜、精细设计最适合的信号灯控制方式,进一步挖掘道路通行能力。

※智能交通。北京市到2015年车载导航、移动信息终端数量达到150万台,服务和引导出行。南京要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采用无线射频、高速影像识别处理、GPS、GIS等技术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建设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工程。上海鼓励车载信息服务、电子站牌、车辆识别等交通信息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交通卡、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人性管理。上海提出完善机动车单行道系统,改善非机动车、步行及残障人士的通行环境。南京加快慢行系统建设,完善自行车行车道和行人步行网络,主城区基本建成无障碍交通设施网络。温州要完善“免费单车”服务点。广东开发和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货运分流。广州提出要加大对中心城区货运市场、批发市场实施规划调整和清理、整治或搬迁,并进一步优化和扩大货车交通管制。

※区际合作。上海提出建立跨行政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消除区际结合部管理盲点,并且要在交通信息系统与长三角地区进行衔接。

※交通安全。内蒙、四川、贵州、青海等地都提出深化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这将有助于减少事故现场堵车问题。

※应对极端气侯条件和突发事件。对于有可能影响驾驶能见度和路面条件的大雾、沙尘暴、雨雪、台风等自然灾害加强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上海要增强对轨道交通救援等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第四篇:交通治堵主题班会

《交通治堵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改变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二(2)中队

一、 活动目的:

1、 通过“改变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交通陋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2、 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改变错误的交通出行观念,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自律性。

3、 通过“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一活动,通过孩子影响孩子身边的人,改变交通陋习。

二、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交通拥堵照片,不文明交通现象介绍图片。

三、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 出示一些不文明交通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活动目的:让孩子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到交通陋习的影响。为之后改变交通陋习的对策埋下伏笔。)

(2)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说什么? 生:太乱了或太危险了!

师:为什么你们都说这样危险,你们都不喜欢? 生:车辆和行人都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3)师小结:同学们,老师的照片都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拍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同学们的生命安全。如何才能安安全全的来上学,平平安安的回家去,真正确保我们同学们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课——改变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二)通过交通事故数据,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同学们,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各类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75%以上。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去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万多起,是5年前30多万起的一倍多。死亡人数104372人,平均每天有285人在车轮下丧生,在每10位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至少1人是青少年。不注意交通安全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麻烦,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改变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三)结合实际,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交通陋习。

让学生自己说,从生活实际中来,不仅可以说说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到的,自己的爸爸妈妈可能有的一些交通陋习。 学生讨论结果:

1、马路上追逐打闹

2、跨越隔离墩

3、不满12周岁骑自行车

4、在大街小路上踢足球、捉迷藏很危险

5、在马路上地下铁路跳绳、跳方格,

6、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小朋友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7、骑车上下学一群并排行驶,这样既妨碍交通,又不文明,互相挤道,也容易摔跤或撞人。

8、在马路上,有的同学喜欢骑着自行车闹着玩,这都是不安全的。

9、隔着马路相互喊话、问候,也容易被往来的行人、车辆碰撞。

10、当走路只顾着谈天说地,没有留意地面的情况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11、坐车时,能把头、手伸出车外,这样很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

(五)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师提问:想一想这些交通陋习为什么不好,该怎么做?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1、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拐的等。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12岁以下不要骑车。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懂得了注意交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更需要自我保护,注意交通安全,改变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第五篇:巧拼车缓解交通治堵

拼车能否环节交通

骑车太累,公交太拥挤啦!,打车?哎呦我是工薪阶级!买车?打车的钱都没有买车这不是更不靠谱?那您知道巧拼车吗?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巧拼车(http://)

巧拼车是中国最大的公益平台,现在拼车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您现在对出现的拼车族如何看?有些私家车每天都乘客拼车上下班半,为的正式节省油费!或许您拼车一次没有感觉到有多大优惠。但是日记月累常年剩下来的钱,就相当可观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好多人来巧拼车的原因。

据了解,拼车现象在国外早已司空见惯。在德国、新加坡,赶上交通高峰期,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美国也有类似规定,车中有两三个人就可在专用车道行驶。在韩国,不仅私家车可成为“顺风车”,就是出租车也可由多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

中国人的习惯是喜欢空车上路,其实这样是一种资源浪费。巧拼车正是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为需求而生,真真切切的解决交通问题。

“拼车实际上反映出的正是人们对出行的要求。”有专家指出。“要想减少拼车现象,根本在于搞好公共交通。而在更多的人看来,拼车依旧是一种省油省时、彼此互惠互利的好事。看来,只有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让拼车这一„妙招‟变得合理又合法。”

汽车共享其实真正目的是为交通的拥堵将尽力。每天尝试拼车一次,除了节约油费的同时,为环保做出一份力。巧拼车正默默的为您达成汽车共享做出努力。

目前巧拼车正在进行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工作,为了满足各项需求,巧拼车正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敬请大家期待巧拼车。

并且上线版本也在征求大家广大网友的意见,大家也可以加入巧拼车的官方微博提出宝贵意见。

巧拼车官方会对相应版本进行更新。然后做出改进。或许现在的版本不是完美的,但是将来这个平台会完美。

以上信息由巧拼车(http://)提供,发布线路,请选择巧拼车。

上一篇:小二班半日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