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文化发展刚要

2023-01-04

第一篇:江西旅游文化发展刚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业

一、简答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意义? 答:(1)《规划纲要》作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纲要》最重要的特点是瞄准了目前我国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力图突破难题,进行创新,《纲要》的出台主要立足于解决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问题。

二、谈谈在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具体体现《规划纲要》关于“育人为本”方针。

答: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对他们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的根源;在学生思想德育上,对待“调皮”生我多用观察+帮助+指导的方式进行教育,绝不武断的去直接批评。

三、教育优先发展体现为哪 “三个优先”?

答: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四、简括《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

答: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五、《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提出了哪六项改革任务?

答: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六、《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是什么?素质教育理论、理念怎样更好地落实到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答:A.《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是: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我觉得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的问题,这也涉及到全体公民的素质问题。

B.纲要里面首先说明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国家的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怎么推进?在素质教育里,我们在纲要里提出三个方面,一个是德育为先,一个是能力为重,一个是全面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这方面,纲要里面不仅反映在这一段,这段是一个指导思想,还反映在方方面面,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负担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要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就是为了把时间留给学生、留给老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留给学生参加他所喜欢的一些活动,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还体现在我们考试制度改革,还体现在我们一些规定上,比如规定不以各种竞赛的成绩作为入学的依据,这都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学习,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推行。另外,这里还讲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学校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课上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自然他的负担就会减轻下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校减轻了负担家长不要再增加负担,家长不要再让孩子上辅导班,拿很多辅导材料让学生去做,所以推进素质教育有一个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树立一种人人都能成才,但是才又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施加最适合于他的教育,使他能够最好的成长,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推进下去。

我是这样把“素质教育理论、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素质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我们需要研究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让各种唯分数、唯应试的喧嚣不再有市场。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我在课堂中追求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主动、探索学习方法中探索受到感染,充分享受到心灵的自由,获取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郭沫若说:“兴趣能创造勤奋;勤奋能创造天才”由此可以看出兴趣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枯燥的知识有趣化,尽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是个快乐的活动,同时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习,学习道德东西处处服务于生活。

七、《规划纲要》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

答:(1)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二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四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2)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二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切实强化教育督导,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四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八、《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哪些要求?

答:信息化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我们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整个规划纲要求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是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飞跃发展的今天是一个不能放松的环节。

(1)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3)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4)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九、《规划纲要》多次强调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谈谈中小学教师当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答:(1)正确处理好教学效率和教育公平的关系。在课程内容多、有考试压力的条件下,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效率,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要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公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常常有矛盾的心态和困惑,既要讲教学效率又要讲公平,有时似乎难以兼顾,这就需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艺术,不能只从一件事上去权衡,而是放在更大的机会范围(多种机会)、更长的时间 (比如一个学期)里考虑二者的平衡。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我们日常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公平,尤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一个具体而重要的环节,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公平课堂”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大使命。同样的学校硬件、同样的师资水平、同样的学习资料、同一个课堂上,我们努力使学生得到平等的教育。 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生活化和可选择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其内容的选择摒弃过去那种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严密性、从概念出发的旧模式,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学生的生活,从中选取为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的载体,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2)在教育评价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公平对待学生。教师们认为在评选优秀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时最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的公平性。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基于他们是成长中的一代,都是各有所长的人才,都有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一碗水端平;也只有基于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原则,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那么,在评价上就既能因人而异,又不会出现偏颇。

(3)在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4)要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在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班额较大,这是促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该有多大的“神力”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呢!但是,教师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我们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十、结合《规划纲要》相关内容,谈谈语文教育要更新怎样的人才培养观念?这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答:如果说教育是花的事业,那么,中小学语文教育就是根的工程。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乃至繁华似锦,因此,只有让祖国教育事业之花奠基于良好的母语教育根基上,才能常开不败。为了花的事业、为了根的工程,中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具体表现在:

(1)坚持“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

《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但就中小学语文教育而言,由于“育人为本”彰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而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根据这一精神,语文教育只有坚持“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才能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坚持“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

《规划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应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要着重研究语文素质究竟指什么,如何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如何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语文问题的实践能力等问题。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语文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b.坚持能力为重。优化语文知识结构,丰富语文社会实践,强化语文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c.坚持全面发展。坚持语文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

一、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规划纲要》有关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精神,首先,语文教育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具体包括:a树立全面发展观念。这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是一致的。b树立人人成才观念。这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成长。c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要求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语文潜能,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选择,鼓励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个性化发展。d树立系统培养观念。要求努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积极促进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衔接及其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其次,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具体表现为:a注重学思结合,就是中小学语文教育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加强语文教材建设,建立健全语文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语文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共享。b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坚持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发语文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语文实践和语文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语文活动场所建设。c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优势潜能。推进语文分层教学改革并建立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再次,要改革语文教育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根据中小学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语文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做好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十一、分析论述题

A、该家长指出了多少年来社会一直在关注的“减负”,就此谈谈小学课业负担原因?

答: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形形色色,归结起来,最有影响的原因有三种:

(1) 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校长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少学校把期末奖金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的根源仍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改变,校长要求教师提高升学率的压力就不会改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比成人工作的时间还长,回家后还有那么一大堆所谓的“家庭作业”等着他们去做,甚至还要时刻担心因为作业没有写完或者没有完全正确而招致老师的批评。

(2)家长过高的"期望值"。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是导致孩子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少家长没有反思自己的期望值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 是否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 没有充分认识孩子在学校面临的激烈竞争局面, 却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知道, 学生之间的比较, 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只是当能力、水平相差不多时, 这种对比才有一定的可行性, 有助于激发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 但相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 这种对比只能使他们无奈, 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只能一点点消磨他们原本还有的进取心。如果家长固执地认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促使孩子奋发努力, 提高成绩, 那为什么在如此严格要求屡屡催逼督促下, 孩子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愿, 差距依旧存在。

(3)小学生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术、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成功机会把握能力等。小学生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给其接受教育和学习进步增添了一个障碍。与国外儿童相比,中国小学生具有同样的时间入学,但他们进入学校时,或进入学校学习过程所具有的文化资本是有差异的,其实,国内城乡也有这种差别。当他们学习同样多、同样难的知识内容时,其接纳能力因其家庭文化和教育水平不同影响而表现出差异。鉴于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受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小学生不得不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

(4)出版社和书商通过各种关系卖给学生大量的教学辅导材料,老师必须让学生写完这些教辅材料。很明显,买了教辅材料而不用还不如不买,少数懂得国家教育政策的家长还会投诉学校乱收费。

此外,传统作业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作业的设计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传统作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传统作业注重内容的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相同的作业。传统作业注重量的多少和题目的难易,忽视了作业的有效与无效。作业,习惯上我们根据学习场所把学生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并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就是需要学生课堂之外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目前课堂作业不能在课内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转化成课外作业,将应该在课内完成的学习任务转加到课外进行,家庭作业成了课堂作业的机械重复,千篇一律,形式单一,造成优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陷学困生于恶性循环之中。学生对作业没有兴趣,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品尝不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作业的弊端还不可避免地使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方式固守在对作业结果的评价上,教师往往只根据学生作业的正误来评价学生的作业结果,而没有把学生作业的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

B、《规划纲要》对减轻学生负担做了哪些要求? 答:“关于减负问题,《纲要》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解决思路,就是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而且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来推进这项改革。”

对于学生学习负担问题,我们也要辩证的看。现在学生主要是在文化课学习上作业量多、学习时间过长,但是实践性学习时间是不够的,无论是从孩子的发展角度还是人才培养角度来讲都是欠缺。我们现在要改变单一的学习结构、内容、状态,让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引领学生更加个性、多样化学习。

《规划纲要》对减负问题非常重视,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解决思路,就是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而且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来推进这项改革。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推进的话,应该说我们的这个问题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C、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中小学教育怎样从“减负”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答:大量事实说明,来自学校,来自学生家长,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因而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应该综合治理,全社会给予关心和支持,但主要是来自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师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得当,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因此,有些学校探索出一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实施愉快教育,是应该肯定的。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简单的教学力法。实施愉快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教和学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要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师采用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愉快教育并不否定刻苦学习,而是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因此,实施愉快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有些同志对愉快教育是种种误解,以为愉快教育就是“玩一玩,乐一乐”,就是不负责任,不讲质量。可见要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积40年的老大难问题,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还要拿出更多的令人信服的实验成果,从而使人们在认识上有个转变。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其次,教师和学生要转变教学方式

(1)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减负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老师压堂,学生花钱补课是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表现。本来当堂就应该会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花父母的血汗钱通过补课来完善。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恶性循环状态,厌学,课堂效率不高。针对这种状况首先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高质量的切实可行教案;高艺术的教法和学法。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一节苍白无力的课。学生毫无兴趣。老师讲的糊里糊涂,学生能够听得模模糊糊,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如能多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技能,那么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金子”,还能得到点石成金的“指头。

(2)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方法。减轻学生的负担,不是削弱学生的能力。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突破口。也是减负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教学要注意“三重与三轻”:重视思维,轻题海战术;重视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重视本课基础,轻课外杂书 总之,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必须从提高认识入手,辅之以行政措施。否则,就不会是诚心诚意地减,或者明减暗不减,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

十二、材料辩析题 结合《规划纲要》请就此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素养(心态)建设的看法。

答:(1)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要完成国家对教学要求,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的特点,使你的教学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要达到这种境界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丰富,怕真是空谈。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如果育人的我们不如正教学生更能融入社会,更能接受新知识,更能跟上时代的脉搏。

(2)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不管教师的知识水平多高都不代表他的学生水平高低。教法是联系教师知识和学生头脑桥梁,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一堂课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

(3)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部分教师自私心理严重,合作精神差。老师因为自身原因而去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其实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

(4)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我们都说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更何况越是生活物质无忧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越能使得心理问题突出。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社会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而至。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有了错不管不问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有了错就劈头盖脸的不讲方式不讲场合的批评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我们的管理是学生更愿意在护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把学生的形象当众撕毁。让学生自觉地去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主动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此外,我认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应该定期对教师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对在师德师风方面做的好的给予表彰;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方面更应该加大力度有所创新,能够用科学合理的制度调动广大教师职业从教的积极性。只有好的制度才是教育队伍发展的根本;教师待遇与地位的提高是必须至上而下高度重视,并能够给予落实的重中之重。

第二篇:论文刚要

姓名:彭莉班级:09英语1班学号:20091801310019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

选题理由

史上家庭教育类型繁多,并且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而这些类型的家庭教育中,尤其以美国的家庭教育最能代表西方主流文化。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意识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导致两国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中美家庭教育在育儿观、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都有所不同。论文将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结果来对比中美家庭教育,重点分析两种教育方式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兴趣、创造力、心理健康、名利观以及与父母关系方面的差异。

目前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许多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因此也提供了不少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清单

1.《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维亮 王丽艳(《科学时代》 2006.11)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修订版)》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

4. 《Gua Sha Treatment》郑晓龙 导演

5. 《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唐梅(《世界教育信息》2007.4)(加标注12)

6.《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曾芝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7. 《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与分析》(《联合早报网》)

8.《The Pacifier》Adam Shankman

9.《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ailin中央编译出版社

10.《East look , West see》zhaihua中图书店出版社

11. 《中美家庭教育的六点比较》王乐(《家教指南》2008年第五期)

第三篇:安全工作发言刚要

2011年3月13日全体教师会议安全工作发言提纲

一.学习安全制度

1.安全教育制度

2.护林防火教育制度及三三六工作法

3.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

4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其它各种相关制度和责任书仍然按照上学期的执行.

7.各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8.各校要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认真学习安全目标责任书和相关制度,使所有相关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工作责任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十多年前,安全工作还没有提到学校工作日程上的时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教育局“一四四二一”工作思路的精髓无非是八个字:“安全为天,质量为魂”。一个学校如果教学质量搞不好,相当于行尸走肉,但是如果出了安全事故,那就是天大的事,不仅所有的工作成绩“一票否决”,我们也就混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份上了。

闫局长经常强调:“安全是悬挂在所有教师头上的一盏红灯”。也可以说:安全就是我们头上悬着的一把刀,千万不能让它落下来。不用说多么高尚的话,从个人角度说,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发生了安全事故,害了别人也坑了自己,轻则评优评模晋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重则丢了饭碗还得承担刑事责任。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大家一定要把安“全经常挂在嘴上,时刻记在心上,最重要的是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把安全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做得实实在在,做得滴水不漏,做得万无一失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多无情的制度,无论多严厉的语言,无论多紧张的节奏,无论的繁琐的工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学校安全,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大家正确理解认真对待。

肖富红

2011.3.13

第四篇:素质教育刚要学习心得

《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学习心得 ----------------张世朋

在党支部的精心引导下,我仔细学习了《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我深受鼓舞和感动,一直在应试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求生存图发展,个人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发展,而这时,提出的本文件,正解决了困扰在我们学生心中的痼疾,让身为南开学子的我们倍感骄傲,南开的教育始终走在全国教育的前列,学生愚钝,感悟简单,如下:

一、重公能,展特色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始终坚持的育人特色。公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它强调以“公能”为主线,促进知行合一,德、智、体、美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它具有多层次性和系统性,包括在人本层面,要求全面发展,人格丰富健全;在专业层面,要求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知识深厚,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发展层面,要求公能兼备,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我个人认为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的人才,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更能站得住脚。

二、重育人,扬理念

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公能”素质教育提倡“德育为先、公能兼备”。通过实施南开特色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构成并推动“公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德育的科学化水平,探索德育规律,创新德育方法,拓展德育途径,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制机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主动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自觉承担社会历史责任,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为基础,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集体主义、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和团结互助教育,加强恪守学习纪律和学术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教育。

三.重实践,加投入

设立实验教学设备配备、更新和实验教学耗材供给专项基金和南开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基金,统筹规划全校的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和假期社会实践,使每个南开学生都能有组织地深入了解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使图书馆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要平台之一。改进校园网络服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职能部门、学院、后勤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保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

所需的专用教室、基础设施和器材,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协调规划校园中革命传统、爱国传统、校史校训、杰出人物、环境风貌等方面的特色纪念设施或历史遗迹的建设与保护,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改进对体育设施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这样,我们就能在实践中成长,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更能在时间中检验真理,从而发展真理。

四、重创新,树新风

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树立南开特色的质量观,将“公能”素质教育融入全部教学过程。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高尚人格和卓越才干的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中,要统筹德智体美、统筹理论与实践、体现专业特征并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公能”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允许学生选择研究、应用、复合等不同类型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发展目标,促进人人成才。这样,我们不仅仅专业知识丰富,而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在求职和发展中更具有实力。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刚要》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体会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决定社会实践的地点选在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华夏东路2629号的川沙烈士陵园。我们小组成员约定在11月29日一起去烈士陵园,可惜天公不作美,前天气候突然降温还伴随着刺骨的寒风。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改变我们的行程计划,当然也没有改变我们瞻仰革命先烈的情怀。

我们一行到达烈士陵园门口的时候就被陵园的庄严和肃穆打动了,大门上刻着金黄色的六个大字:川沙烈士陵园。这里是无数的革命先烈长眠的地方;这里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发展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安息的地方,想到这些我顿时觉得自己脚下的土地有了几分神圣的气息,少了一些悲凉而多了一丝悲壮!进入陵园后映入眼帘的是在“广场”中心的印有“浩气长存”的雕像。仿佛陵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革命年代的艰苦、新中国成立的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

我认为参观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读懂历史。参观不仅仅是怀念,也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先烈们用献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先烈的意志和革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站在纪念馆里,看着纪念短片,我仿佛听见了英烈们英勇不屈的声音。可敬的烈士们,愿你们的精神像园中的常青树一般永不凋落;愿你们的信念像滚滚江水一样永不停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们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熠熠闪光。

09机自C1班

刘杉杉

2011年12月1日

附:学号:094812868

电话:15000869771

分工:负责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拍摄记录工作。

上一篇:践行四个意识心得体会下一篇:绩效考核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