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成果

2024-07-01

评审成果(精选四篇)

评审成果 篇1

1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评审就是评价与审核。对QC小组活动的评审。就是与评审标准对比, 衡量小组活动达到标准的程度, 审查小组活动成果是否完整、正确、真实、有效。

1.1评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1.1评审的目的。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之后, 为了肯定取得的成绩, 总结成功的经验, 指出不足, 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同时以表彰先进、落实奖励, 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就需要对QC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审核。

1.1.2评审的基本要求。 (1)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企业广大职工、技术人员自主组织起来参加QC小组活动, 进行质量改进, 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 评审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 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经验, 同时诚恳地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提高活动水平。切不可对其缺点加以指责, 更不能嫌弃, 以保护和鼓励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 有利于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QC小组经过活动取得成果后, 他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愿意听取领导、专家和同行指出他们的活动成果还有什么不足, 以便在下次活动时改进和提高。为此, 要对他们的成果内容和活动进行评审, 认真负责地指出缺点和不足, 热情地帮助他们,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活动水平。 (3) 有利于交流和互相启发。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而评审活动成果对交流能起到引导作用。对一个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评审, 总结成功经验, 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改进意见, 对别的小组来说, 能从中得到更好的启发与帮助。为此,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 一定要实事求是, 指出缺陷和不足, 也要有依据。

2 评审原则

根据评审目的,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肯定成绩, 二是指出不足。在肯定成绩方面一般比较容易掌握, 指出不足则是不容易把握尺度。评审不好, 就达不到上述基本要求, 为此, 评审时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从大处着眼, 找主要问题。每个QC小组活动成果不可能十全十美, 总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 当然有的成果缺陷少一些, 有的成果缺陷多一些。在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时, 除帮助总结成功经验外, 还要与评审标准对照, 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如果有的评审人员在评审时, 主要的问题没有找出来, 而那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找了一堆, 这将会把评审工作引导到不正确的方向。甚至会使被评审的QC小组产生反感, 从而挫伤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为此, 在评审过程中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定要从大处着眼, 找出主要问题。

什么是主要问题, 什么是小问题?这将涉及评审重点的问题:QC小组活动成果与别的成果 (如技术革新小组成果) 的主要不同有三条: (1) QC小组活动过程是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 因此它所展示的成果思路清晰,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能给人以更大的启发,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QC小组的活动强调了以客观的事实作依据, 用数据“说话”, 从而避免了主观判断,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性。 (3) 它运用了科学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从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以上三条就是QC小组活动成果的主要特点, 为此评审的重点应是: (1) 成果所展示的活动全过程是否符合PDCA的活动程序。 (2) 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 以及所用数据是否完善、正确、有效。 (3) 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恰当。

按QC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活动和总结的成果, 其内容必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一环紧扣一环, 思路清晰, 逻辑性好, 体现出该小组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发表过程中, 让大家能够听得明白, 得到启发。相反, 有的成果没有按科学的程序进行活动和总结, 如已找出了主要原因, 而对策却没有针对主要原因来制定;对策制定后, 未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等, 以及程序颠倒、缺漏, 这些都会造成逻辑混乱, 使人听不明白, 这些都应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值;为什么要确定这几条为主要问题;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等等, 都要有依据, 并力求用数据表达, 以体现其科学性并有说服力。如果没有依据或依据不足, 要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提出。有的成果在确定主要问题时用“0、1法”, 虽然“0、1法”也是数据, 但在小组成员对每一条选“0”或选“1”时, 还是一种主观看法, 而不是客观事实, 因此同样应以主要原因依据不足予以提出。

统计方法应用不恰当、不正确, 当然是主要问题, 要给与提出。如亲和图, 在采用头脑风暴法后将其用于归纳最为恰当, 而有的小组把它用来直接分析问题的原因, 显然是应用不恰当。又如因果图应是一个问题做一张因果图来分析原因, 而有的成果中, 两个以上问题 (或质量特性) 用一个因果图来分析, 显然是属于应用不正确。

3 要客观并有依据

提出评审意见, 特别是指出问题和不足, 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出。所谓客观, 就是要依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 不带个人偏见。为此, 对提出的每一条不足, 都要有依据。是不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的哪一步骤的什么要求;或是不符合评审标准中那一条款。这样才能避免把个人的偏见带到评审意见当中。

4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QC小组活动, 解决所选择的课题, 取得成果, 其中必然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专业技术方面;另一个是管理技术方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管理必须要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轮子一起转动的道理。每一个QC小组活动成果, 其专业技术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专业, 各企业之间也由于设备条件不同, 工艺不同, 操作习惯不同, 环境不同, 也会有很大差异, 有的甚至关系到专业技术的秘密。而在管理技术方面则有许多的共性, 可以交流, 可以互相启发。因此, 应主要对其管理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当然其在本企业内部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时, 必然会涉及专业技术方面, 企业也应该在专业技术方面把好关, 但在提出评审意见时也要侧重从管理技术方面提出。

5 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审优秀QC小组

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往往是与评选各级优秀QC小组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因此除提出评审意见外, 还要采用评分的方法评出那些小组的成果更好一些。

开展QC小组活动就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取得成果。获得经济效益越大, 该QC小组的成绩越大, 这是自然的。然而大多数QC小组, 特别是生产现场的职工组织起来的QC小组, 他们身边需要改进的大都是一些小课题, 取得成功后,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那些大型的公关型课题与创新型课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无法相比的, 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 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 有着深远的意义。广大职工通过参加QC小组活动, 学到了更多的质量管理知识,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职工的素质, 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开发了人力和智力资源, 实现了自身价值, 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是开展QC小组活动第一位的任务。如果企业的职工都能自主组织起来, 成立QC小组, 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身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创新, 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发生可喜的变

如果在评审QC小组成果时, 经济效益越大打分 (下转144页) (上接141页) 就越高, 则那些小课题, 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现场性”、“服务性”的成果, 就无法进入各级优秀QC小组的行列, 这必然会挫伤广大现场职工参加QC小组的积极性。为此在评审和评选QC小组活动成果时, 不能单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大小论高低。不仅要看经济效益, 也要看社会效益, 不仅要重视有形成果, 也要重视无形成果, 不仅要鼓励创大成果, 也要鼓励创小成果。

6 评审标准

对QC小组的成果评审标准一律按照中国质量协会规定的由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部分进行, 现场评审项目包括QC小组的组织、活动情况与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及成果的维持及巩固、QC小组的教育, 对问题解决性, QC小组成果的发表评审应从选题、原因分析、对策与实施效果及现场发表;创新性QC成果的发表应从选题、提出最佳方案、对策与实施、效果、现场发表及成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审。

结语

2014年市成果评审表1 篇2

2014年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申报评审表

申评成果名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

————————————————————— 申 报 人 姓 名许沈阳

————————————————————— 审评人所在单位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苑街道小学

————————————————————— 填报 日 期2014年4月9日

—————————————————————————————

填表说明

1、请按各表栏目要求认真如实打印或用钢笔填写。如填写,字迹务必清晰工整易辨。

2、主要合作者限填报4位。

3、本申报评审表请按一式两份报送,复印件一律用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A4复印

评审成果 篇3

1 财政投资评审的研究简述

按照财政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的界定, 财政投资评审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 以及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为”, 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将财政投资评审界定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手段, 从工程经济和财政经济的角度出发, 科学合理地核定财政预算支出的行为”。

自1999年财政部成立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来,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纷纷成立了财政投资评审机构, 行使公共财政监督职能。财政投资评审历经10年风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也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但是在成绩面前, 我们也看到, 在评审成果的运用和提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实现评审成果深层次运用, 使有限的评审资源能尽可能满足评审成果各方使用者的需求, 还亟待探索和研究。

2 财政投资评审成果运用取得的成效

2.1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节支增效显著

2010年, 云南省实施的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但申报预算经费达166 293.11万元。经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核, 最终审定费用为146 988.01万元, 节省财政资金19 305.1万元。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至今的10余年间, 完成财政投资基建结、决算评审项目2 488个, 评审金额432.75亿元, 审减不合理投资31.14亿元;评审财政预算项目6 385个, 评审金额971.53亿元;围绕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检查财政专项资金项目61批次, 累计参与人数达2 031人, 共提出332条合理化建议。

2.2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融入各项财政改革中

1999年至今, 全国各地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承担了各级财政的投资评审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财政投资评审职能不断扩大。

首先, 为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服务。为了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不断加强与预算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紧紧围绕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将评审作为预算编制的关键环节的重点, 在部门上报预算与财政编制预算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同时, 还积极探索在部门项目进入财政项目库和编制项目支出预算等环节, 建立先评审后入库、先评审后编制的预算控制机制, 加强财政评审管理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实现了财政评审工作职能的拓展。财政投资评审部门对项目库项目的评审, 不仅促使有关部门开始高度关注项目前期工作, 而且也提高了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 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服务。探索“先评审、后拨付”制度, 减少财政资金在渠道上的积压, 防止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的技术性、基础性审核工作, 防止了建设单位多付工程款以及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为财政资金的及时、安全拨付提供了保证,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 为政府工程采购服务。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工程, 就其项目标底、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进行评审, 为工程采购预算的核定提供了依据, 强化了对基建工程的监督管理。

2.3 财政投资评审结果为政府投资管理和项目预算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数据支撑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成果的形成和运用, 由成立初期, 仅局限于基本建设投资领域, 通过开展投资项目概、预、结、决算评审, 通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 核减大量不合理项目支出, 发挥政府投资管理监督职能, 扩展到现阶段, 全面在财政支出领域, 开展项目全过程评审, 部门预算项目支出评审和对财政投资效果及财政资源配置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评审, 为各级财政部门合理编制和核定预算资金, 有效配置资源, 节约财政资金, 发挥政府投资管理和预算支出监督管理双重职能, 提供了大量实证数据。

2.4 评审成果成为财政部门核定项目预算和批复竣工决算的依据

目前, 在政府投资领域, 通过评审核减了大量虚列成本及不合理的费用支出, 针对基本建设程序执行, 财务核算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评审成果成为财政部门批复竣工决算的技术依据。近年逐步试点的项目预算评审和部门支出预算评审, 把财政预算监督管理的关口由事后前移到事前、事中, 极大地促进了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改进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编制方法, 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 为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为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 履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建立良好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评审成果成为评审中心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因素

1994年全国第一家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厦门成立, 直到1999年前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财政部门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 独立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而财政部制定的第一个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的法规, 于2001年发布, 即《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 (财政部财建[2001]591号) , 在此以后, 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以及各地评审中心的地方性评审法规、规范相继出台, 促进了评审工作逐步走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6 评审成果成为总结评审工作的重要素材

目前, 评审成果大量以报告、决定、总结、内部制度或规范的形式予以反映, 一方面, 通过评审成果能够让评审报告使用者 (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 了解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责、程序、内容和结果执行情况, 成为一种跨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传播媒介;另一方面, 评审成果成为各级评审机构, 包括参与评审工作的中介机构, 总结评审工作成败, 推广评审经验, 培训评审人员, 推动评审工作整体质量, 提高评审人员水平的重要素材。

3 评审成果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政投资评审业务范围不统一、不规范

在目前的财政委托评审管理模式下, 评审机构作为财政的服务机构, 被动地接受评审委托, 财政投资评审范围没有法定的界定, 且评审范围很难真正落实, 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游离于财政投资评审范围之外, 没有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 这严重制约了财政投资评审对财政监督管理的作用发挥。虽然各个地方政府逐渐地将财政投资评审运用到预算管理的一些方面, 但就目前的情况从广度上看, 评审范围仅局限于财政预算内建设项目。从深度上看, 财政评审工作仍停留在工程概、预、结算造价的审查上, 而对影响项目投资关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扩大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还没有发挥作用。虽然近年来公共财政改革力度逐步加大, 使财政部门内部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给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财政投资评审研究和参与的主动性不够, 仍然局限于工程项目的评审阶段, 基本建设预算还没有纳入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采购和招投标工作的评审尚属空白。

3.2 重处理, 轻建议;重反映, 轻剖析

(1) 在部分评审成果运用中, 出现重问题查处, 轻督查整改;重财政资金的停拨、收缴, 轻后续跟踪问效的情况, 使得评审成果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运用。评审决定中的查处, 注重了评审工作监督职能的运用, 而帮助被评审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健全内部控制, 提升管理水平, 更能达到治病救人, 防范未然, 发挥评审工作管理服务职能的作用。单个项目的查处只能解决“点” (个体项目) 的问题, “面” (体制、机制及宏观政策中的不足) 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将会导致有限的评审资源低效率的重复评审, 出现问题年年提、重复提, 评审成果层次不高, 降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权威性。

(2) 少部分特殊项目的评审结果, 触及到财政部门内部处室和各级部门间的职权划分、利益纠葛, 只能反映情况, 不能深入剖析问题, 提出查处意见, 使得评审成果仅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 各地评审机构在近十年的评审工作中, 积累了大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审案例和评审数据, 但由于现行体制或评审机制上出现的条块分割问题, 造成各级部门的评审成果无法进行有效的汇总、归类, 包括省一级评审机构也无法将所属的各州、县 (市) 级评审机构的评审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归类, 形成区域性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这将对财政部门内部开展综合性问题或数据分析, 出台某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分析以及出台项目管理办法带来不利影响, 财政投资评审成果的运用仍然停留在反映情况、交流经验、突出成绩、案例教学等较为有限的层次上。

4 影响评审成果运用的原因分析

4.1 部分评审项目质量不高, 评审成果存在缺陷, 影响了评审成果的运用

(1) 评审实践中发现, 部分评审人员受自身专业能力和政策水平的限制, 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无法从单个评审项目中挖掘出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并加以综合分析, 深刻揭示, 从完善制度、机制上, 提出有针对性的评审建议和意见, 导致评审成果运用价值不高。

(2) 由于评审人员审前调查深度不够, 评审方案不具体、不科学, 评审过程取证不充分, 导致评审报告质量不高, 评审成果的可利用价值低。

(3) 由于项目委托的机构 (财政部或财政相关业务处室) 与评审中心以及受托的中介机构配合不好, 对评审的目的、范围界定不清, 理解不透, 导致评审结果达不到委托的要求, 评审成果的可利用价值低。

4.2 部分部门和社会公众缺乏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认知

在政府投资建设和公共支出管理领域, 投资评审中心代表财政部门履行预算监督职能, 是财政部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财政配置资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相比审计部门、政府投资计划、建设部门等监督管理部门,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作为财政部门内设的专业技术机构, 在评审机构的性质、支撑评审工作的法律依据以及评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权限方面, 还略显层次不高, 还存在一些认识不清、制度不明的问题, 加之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性质、内容不甚了解, 认知程度不高。以上这些都影响了财政评审工作的权威性, 继而影响了评审成果的运用和提升。

4.3 评审成果转化的时机、意识滞后, 相关部门间缺乏上下、内外和横 (纵) 向联动机制

(1) 不少评审人员认为只有评审结果出来后, 才谈得上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却忽视了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阶段性成果的运用所起到的惩前毖后、防微杜渐的作用。如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 更注重阶段性评审信息反馈, 提供制度上和管理上的完善、改进建议, 避免工程投资出现更大的损失浪费。而我们目前部分评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全过程跟踪评审中, 仍然只注重过程审减, 缺乏这种超前服务意识。

(2) 部分评审项目由于提供资料不完整、评审程序复杂或其他原因, 评审时间过长, 相关部门拟运用评审成果追究责任或完善政策、措施时, 评审结论迟迟难以形成, 最终因为责任人的调任或离去, 或者时机错过, 评审成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3) 部分集群性的评审项目, 在报告出具后就放进档案室束之高阁, 没有经过深入的汇总、分析和提炼, 使很多有价值的评审材料和信息被自身屏蔽, 导致评审成果运用效果不佳。

(4) 财政评审中心 (包括参加评审机构) 与相关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到位, 不能形成与财政部门处室良好的上下联动机制, 与其他人事、纪检、监察以及项目管理机构等部门相互配合的内外联动机制, 以及与省内 (外) 评审机构协同的横向、纵向联动机制, 结果将导致:一是, 评审人员孤军奋战, 收集评审信息不完整、不对称, 影响评审成果的准确性。二是, 加剧评审资源与评审项目之间的矛盾, 影响评审成果的及时性和质量。三是, 相关部门相互推诿, 应付了事, 评审结果得不到很好的认同和支持, 影响评审成果的使用效果。

5 对我国构建和完善财政评审制度的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看到, 加强评审成果的运用和提升, 是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履行财政预算监督职能, 提高评审服务水平和提高评审效率的需要。在现有评审人力资源短缺与评审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之下, 提高评审成果运用和提升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评审资源不足的矛盾。而要提高评审成果运用和提升水平, 从根本上讲, 就是不能就项目审项目, 重复评审, 低效评审, 要透过具体项目点的评审, 对带有共性的、具有普遍性的、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 从宏观层面、政策层面、体制、机制层面找到可以杜绝、完善和规范的办法和措施, 并且促使相关部门主动并负责任的根据评审成果, 实施整改, 完善政策制度方面的不足。只有真正做到财政投资评审服务于宏观决策的大目标上来, 才能不断提升财政投资评审的权威性。为此, 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 立足于评审中心自身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研究, 探求评审工作的规律, 不断规范评审程序, 提出更高的质量标准, 并以评审中心为核心, 带动各参与评审的机构和部门共同进步, 同时通过建立和执行评审成果的整改落实和追踪问效制度, 提高评审工作运用效果和效率。

(2) 建立合理的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在财政投资评审业务中, 接片任务与职能的不同, 形成一支比较合理、具有各类专业的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分为个人和群体两个方面:个人的专业结构是指能胜任财政投资审计业务的一种内行技能。群体的专业结构是指每一支财政投资评审队伍都要“配套”。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齐全, 不管哪个方面的评审工作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去做;二是要对路, 各行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财政投资评审队伍的专业结构也应审时度势, 有所不同。这要求评审机构需配备建设工程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农林建筑工程和绿化工程各专业的造价人员, 配备公路建设工程, 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等方面的造价师、经济师、投资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要建设一支精通工程造价、专业技术、项目管理和熟悉财务核算和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以适应项目的概 (预) 结算审查、竣工财务决算审查, 国库集中收付审核, 以及为政府采购服务, 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3) 推进中央及省级评审机构评审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整合, 逐步建立评审成果数据库, 实现评审信息和资源共享, 让有限的评审资源、宝贵的评审经验和多年累积的项目评审数据能够充分加以运用。

(4) 加大评审成果的宣传力度, 提倡财政投资评审结果逐步公告制度。应该加大评审成果的宣传力度, 提高评审结果的公信力和社会认知度。提倡对评审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违反廉政规定和涉嫌犯罪的行为, 利用公告制度, 扩大评审报告、评审信息的报送范围, 将其纳入公众监督的范畴, 对各级部门有效、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将产生更加有效的倒逼机制。同时评审结果的运用应该与监察、审计、人事部门协调配合, 力争评审成果与干部提拔, 与目标责任的考核、奖惩挂起钩来, 扩大评审成果的运用效果。

(5) 以评审质量为导向, 重视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 使评审水平不断提高, 进一步促进评审成果的运用和提升。财政评审工作能否发挥作用, 关键要看评审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评审, 才能真正发挥财政决策的助手作用。高质量的评审依赖于高水平的人才和科学规范的评审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 应不断加强财政评审系统和为财政评审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专题培训, 并将各项目的专业人才不断的补充到我们的财政评审队伍中来。在制度健全方面, 应在认真贯彻财政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高度》等规章制度的同时, 针对当地的工作实际, 出台相关财政评审规章制度和相关的项目评审规章制度。

摘要:通过总结财政投资评审成果运用所取得的效果, 深入分析了当前财政投资评审成果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力求不断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效果和效率, 使有限的评审成果资源能够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政府投资管理和预算支出监督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成果,运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靳瑞, 李晓丹, 王春平.浅谈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9) .

[2]李怀瑾.财政评审定义及其影响力和局限性简评[J].财会研究, 2008, (4) .

[3]张子卓.云南财政投资评审10年审减不合理投资31亿元[EB/OL].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中心, 2010-12-03.

度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及成果分析 篇4

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及成果分析

着重分析了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及地区基金项目的申请情况,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20底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同时介绍了主要学科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

作 者:宋长青 冷疏影 朱海勇 李丰江 欧阳威 李小军 李永涛 肖青 SONG Changqing LENG Shuying ZHU Haiyong LI Fengjiang OUYANG Wei LI Xiaojun LI Yongtao XIAO Qing  作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5 刊 名:地球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年,卷(期): 24(12) 分类号:P9 关键词:地理学   基金项目   评审资助   成果  

上一篇:研究生哲学教育下一篇:尿γ-谷氨酰转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