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级教学

2024-05-04

数学分级教学(精选十篇)

数学分级教学 篇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转变,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 因材施教,按照不同层次对学生实施分流培养也是高教司在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面对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且呈现多层次性,高校原有的“大锅饭”“一刀切”教学模式已严重不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现状,分级教学应运而生. 分级教学又叫差异教学、分层教学、自然分材教学、分类推进教学等. 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营建一种使学生积极学习,使教师轻松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主要表现为基础参差不齐,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曾经做过不完全统计: 两成左右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总感到课堂的信息量不很充足,知识比较简单,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严重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必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五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比较适合自己的水平,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要或多或少地关照一下基础差的一部分,这就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近三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太快,自己的基础跟不上,他们甚至希望老师将高中学过的知识给他们做详细讲解,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由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大而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为了确保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必须科学地实施分级教学.

1. 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实施分级教学

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存在着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加之内容枯燥,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都感到很吃力. 在高等数学的一堂课中,既有系统的概念引入、推理论证,又有导出方法、分析范例等,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大大地超出了中学数学课上的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很不适应,再加上数学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自然就造成了学习层次上的差异.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状况,进行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

2. 学生数学水平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是实施分级教学的 决定性因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大幅度增加,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加大. 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数学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了”,再加之每名学生对数学的喜好、兴趣不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起点、内在需求存在一个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实施分级教学.

3. 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个性的差异,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特长,导致的结果就是: 对数学要求较低的部分专业的学生, 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还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而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又显得较为薄弱,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比而言,分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符合因材施教的规律.

三、实施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重要意义

1. 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独立学院的生源水平相去甚远,如果实行“大一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就可能抑制一部分尖子生的发展,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新生入校后,对其采取分级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的最低要求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从而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出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直至完成学业. 根据成绩优劣将学生分为A,B两级,对A级学生相对加重学习任务,加深课程难度; 而对B级学生则保持正常的教学进度. 如此,不仅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级教学针对性强,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彻底改变了以往“齐步走”“以中间水平为基准”“向中间看齐”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一刀切”的常规,更好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针对不同的层次因人制宜,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分级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3. 分级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级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升降级”制度,这一特点决定了每个层次或班级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可以升级,如从C升到B甚至再升到A; 成绩退步者则要面临降级或者随下一年级重修,如从A降到B再降到C,或者随下一年级重修. 这样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优等生”和“差等生”,使竞争永远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竞争使更多的学生看到了差距, 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并因此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进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结 语

数学分级教学 篇2

在实际命制高考试题时,将试题、考点分为A、B、C三级,对应的试题层级划分基本按以下原则处理:

A级:基础的题目,能力要求为“了解”,“理解”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1)小题.(基础题,应覆盖相应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B级:主要是中档题目,能力要求为“理解”、“掌握”,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以解答题的前四题的难度为准.(中档题,应包括相关内容所涉及板块知识的简单综合)

C级:难题、压轴题,能力要求为“综合应用”,题型主要为选择题的11、12题解答题21、22题(体现能力要求的难题和压轴题,应包括多个相关板块知识的相互综合与应用).数学考试大纲的主要考点及其分级: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A级:

1.简单数集的“子、交、并、补”运算(有限集); 2.集合的关系(包含、相等)的判断;(有限集、无限集)

3.韦恩图的应用;

4.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集; 5.四种命题的关系;

6.“或”、“且”、“非”逻辑关系词的应用; 7.简单充要条件的判定;

8.集合{a1, a2, …, an}的子集个数2n及应用; 9.简单的映射问题。B级:

1.较复杂的充要条件的判定; 2.证明简单充要条件问题;

3.较复杂不等式组的解集;

4.新定义的运算(为集合的差集等)。

(二)函数 A级:

1.函数的定义域,解析式; 2.函数的奇偶性的判定; 3.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4.幂、指、对函数的图象; 5.分段函数图象; 6.反函数;

7.对数运算(换底公式);

8.利用定义解指数、对数方程; 9.比较函数值大小(利用图象); 10.图象平移(按向量a);

11.应用问题:由实际问题判断图象。B级:

1.求简单函数值;

2.函数yex,ylnx的图象应用;

3.用定义解最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5.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6.简单的抽象函数、函数方程; 7.函数的周期(非三角函数);

8.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9.二次函数综合题; 10.含绝对值函数问题;

11.函数凸性,1(f(xf(xx1x221)2)f(2)判定:12.应用问题:建立函数关系,求最值。C级:

1.函数与数列综合问题;

2.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并证明不等式;

3.用闭区间连续函数必有最大最小值理论求函数值域;

4.二次函数综合问题+含绝对值不等式; 5.与高等数学相关的函数问题; 6.函数最值与线性规划; 7.抽象函数及性质证明;

8.函数应用综合问题(分段函数); 9.函数创新题目(与竞赛题相关)。

(三)数列 A级:

1.等差数列定义、性质,求an,sn; 2.等比数列定义、性质,求an,sn; 3.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

4.简单的递归数列(写出前n项); 5.数列与函数图象; 6.数列简单应用问题。B级:

1.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 2.an与sn关系;

3.求sn最大,最小值问题;

4.一阶线性递归(给出辅助数列);

5.数列求和:分组法、裂项相消、错位相减法; 6.定义新数列问题。C级:

1.数列求和与证明不等式;

2.递归数列(不给辅助数列)求an,sn; 3.用导数得出的递归数列; 4数列与几何问题; 5递归数列应用问题; 6.与高等数学相关问题。

(四)三角函数 A级: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诱导公式+三角函数求值;

3.单位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 4.y=Asin(x)图象及其性质; 5.y=Acos(x)图象及其性质; 6.由正、余弦函数图象判断解析式;

7.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三个);

8.已知三角函数值,在限定范围求角; 9.三角恒等变形(和、差、倍);

10.用arcsin,arccos,arctan表示角; 12.y=sinx平移变换得y=Asin(x)图象; 13.y=cosx平移变换得y=Acos(x)图象。B级:

1.y=tanx的图象及性质;

2.三角恒等变形后求值、求角;

3.三角恒等变形后求y=Acos(x)的单调区间及最值;

4.以向量形式给出条件,三角恒等变形,求角,求值;

5.以单位圆给出条件,三角恒等变形求角,求值;6.三角函数图象按向量平移;

7.最简单的三角方程,三角不等式(不求通解,只求特解);

8.三角函数与数列综合问题; 9.有隐含条件的三角问题; 10.含参的三角函数最值讨论。C级:

用导数求三角函数的值域(连续可导)。

(五)向量 A级: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几何运算,加、减、数乘; 3.向量的坐标运算;

4.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如12(ab)表示……)的应用;

5.向量点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6.向量模的运算;

7.用向量表示平行,垂直等条件;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9.正弦定理及应用; 10.余弦定理及应用;

11.“PCxPAyPB,A,B,C三点共线推出x+y=1”的应用。

B级:

1.较复杂的三角形,多边形中向量运算; 2.用非正交基向量表示其它向量;

3.用向量构造函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最值; 4.用向量构造三角函数,求相关问题; 5.向量与概率结合问题; 6.解斜三角形;

7.解斜三角形+三角变换;

8.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变换; 9.解斜三角形应用问题(台风、测量); 10.定义新的向量运算(创新问题)。

(六)不等式 A级:

1.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判定; 2.重要不等式:

a2b22ab,ab2ab(a0,b0);

3.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组); 4.解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

5.用图象、定义解最简单无理不等式; 6.解含绝对值不等式。B级:

1.定和定积原理应用; 2.重要不等式综合应用; 3.二次函数与不等式; 4.解含参不等式;

5.用分类讨论法解不等式; 6.分析法、综合法证明不等式。C级:

1.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3.构造函数求导,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4.证明与二项式相关的不等式; 5.二次函数与含绝对值不等式; 6.三角形不等式|a|-|b|≤|a+b|≤|a|-|b|; 7.由高等数学改编问题。

(七)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A级:

1.确定平面问题; 2.判定异面直线;

3.平行关系的判定:线线,线面,面面; 4.垂直关系的判定:线线、线面、面面; 5.空间四边形的问题;

6.三垂线定理应用(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体、棱锥为载体);

7.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8.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9.二面角;

10.异面直线距离(给出公垂线段); 11.截面问题;

12.柱体、锥体的体积; 13.正四面体有关问题。B级:

1.球面距离(球大圆、球小圆); 2.球的内接正方体、长方体问题; 3.锥体、柱体的体积; 4.图形的翻折问题;

5.最小角定理coscos1cos2的应用;

6.射影面积公式应用cos(射影面积)SABC(原面积)S;

ABC7.长方体中角定理cos2cos2cos2=1,其中:,,是长方体对角线与三度所成角; 8.多面体的截割与拼接; 9.正方体中的圆锥曲线;

10.正方体(等)中的函数问题;

11.正方体为载体; 12.长方体为载体; 13.三棱锥为载体; 14.三棱柱为载体; 15.多面体为载体; 16.翻折图形为载体;

(11—16均可建立空间坐标系,包括线线、线面、面面问题(平行、垂直);角与距离计算、体积计算等)

(八)直线与圆 A级:

1.确定直线的方程;

2.两直线平行、垂直判定与应用; 3.确定圆的位置关系; 4.两圆的位置关系;

5.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6.两直线夹角、到角问题; 7.最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8.线性规划应用问题(简单的);

9.定比分点公式(中点公式)及应用。B级:

1.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与平面几何联系); 2.较复杂的线性规划问题; 3.求圆的方程(待定系数); 4.直线系(过定点的直线); 5.圆系;

6.直线与圆的弦长、切线、圆幂定理; 7.解析几何中的三角形问题; 8.圆的参数方程及综合应用; 9.线性规划应用问题(复杂的)。

(九)圆锥曲线 B级:

1.椭圆定义、标准方程;

2.椭圆的几何量,a、b、c、e、准线; 3.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

4.双曲线的几何量,a、b、c、e、准线、渐近线; 5.抛物线标准方程;

6.求曲线方程(结果应为圆锥曲线); 7.圆锥曲线中的充要条件;

8.由图形结合圆锥曲线几何量的计算; 9.含参圆锥曲线的讨论; 10.图形对称、翻折、平移; 11.圆与椭圆综合问题; 12.圆与抛物线综合问题; 13.圆与双曲线综合问题。C线:

1.直线与椭圆、弦长面积(焦点弦); 2.向量与椭圆、几何性质; 3.直线与双曲线、几何性质;

4.向量与双曲线、弦长、三角形的面积; 5.抛物线切线问题(导数求法); 6.抛物线焦点弦、综合问题; 7.圆锥曲线范围问题; 8.圆锥曲线+函数+最值;

9.圆锥曲线平行弦的中点轨迹; 10.圆锥曲线+数列;

11.新定义圆锥曲线问题;

12.圆锥曲线几何性质改编问题。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B级:

1.数字问题

(a)特殊位置、特殊元素优先; 2.排队问题

(b)先组合、后排列; 3.分组问题

(c)插空格法; 4.图形上色问题

(d)插隔板法; 5.整除问题

(e)排除法; 6.数列相关问题

(f)分类讨论; 7.函数相关问题

(g)打捆法; 8.几何问题; 9.先人问题;

10.排列组合问题中求待定系数问题;

11.(a+b)n展开式求指定项(常数项、含xk项);

12.(a+b)n

展开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问题; 13.由杨辉三角形产生问题; 14.由来布尼兹三角形产生问题; 15.余数问题;

16.组合数性质证明及应用(包括用求导方法证明)。

C级:

1.利用二项式定理证明不等式; 2.利用组合数恒等式证明不等式。

(十一)概率、统计 A级:

1.简单的古典概率; 2.和事件概率; 3.积事件概率;

4.相应独立事件,互斥事件概率; 5.由排列组合问题产生的概率; 6.统计直方图;

7.数据处理、数学期望、方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8.正态分布曲线基本问题。B级:

1.二项分布概率;

2.随机事件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方差;

3、逆求概率问题; 4.含参概率问题;(概率主要问题)①摸球问题 ②射击问题 ③投篮问题 ④比赛问题 ⑤产品抽样问题 ⑥几何问题

⑦由排列组合产生问题 ⑧其它 5.新情景的概率问题。

(十二)极限、导数 A级:

1.数列极限的定义;2.简单的数列极限运算(00型、型);3.函数极限的定义;4.简单的函数极限运算;5.函数连续的定义、判定;6.导数的定义;

7.简单的求导运算(简单复合函数)。B级:

1.函数连续、极限的充要条件; 2.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 3.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 4.利用导数求函数值域;

5.利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存在最大、最小值原理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6.含参的导数问题; 7.应用问题;

8.由高等数学改编问题。

(十三)复数 A级:

1.复数有关概念(实数、虚数、纯虚数); 2.复数的代数式四则运算; 3.i运算;

4.1232i运算(给出ω)

; 5.复平面;

*6.复数的模、计算。

高考解答题为6个,一般排列于17—22题,其中:

17、18题为基本题,平均理科得分为9—10分,难度系数0.7—0.8,可由教材改编,或重新编拟.19、20题为中档题,平均得分5—8分,难度系数0.4—0.6,多在知识交汇点、学生易错点出题,题源广泛.21、22题为难题,21题平均得分3—6分,22题平均得分2—4分,主要由较难内容,或与高等数学相关问题,或由高数学竞赛题改编.20、21、22三题内容可以相互调整,调整时,相应难度也作调整.17—22题具体知识点要求如下: 17题: 1.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

2.三角函数或化简,求周期,单调区间,最值;

3.三角式待定系数计算,求相关量; 4.与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相关的三角化简问题;

5.与向量相关的三角函数化简问题; 6.解斜三角形;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18题: 1.古典概率+随机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

2.二项分布+分布列+数学期望;

3.由条件求出概率P+分布列+数学期望;

4.由期望、方差求待定系数+由分布列求相关问题;

5.互斥、独立事件概率+分布列+期望.19题: 1.以正方体为载体;

2.以长方体为载体;

求证: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关系;

3.以三棱锥、四棱锥为载体;

4.以三棱柱为载体;

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二面角;

5.以多面体为载体;

6.图形翻折;

计算:三棱锥,四棱锥面积.7.以三面角为载体.20题: 1.求椭圆方程+直线截椭圆弦长+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2.向量+椭圆方程+弦长+三角形的面积;

3.椭圆方程+对称问题+范围;

4.椭圆方程+范围+最值(几何问题); 5.双曲线方程+弦长+三角形的面积; 6.双曲线方程+几何问题+最值;

7.抛物线方程+焦点弦+三角形的面积; 8.抛物线方程+切线+三角形的面积; 9.抛物线方程+对称问题+范围;

10.圆+椭圆+……;圆+抛物线+……; 11.求曲线轨迹问题(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其它问题.21题: 1.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求an,Sn等;

2.递归数列→等差、等比问题→求an,Sn;

3.函数→递归数列→……; 4.几何图形→递归数列→……; 5.数列+概率;

6.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 7.数列求和+证明不等式; 8.数列+二项式定理+不等式; 9.数列+三角函数+……; 10.数列应用问题;

11.由高等数学改编数列问题.22题: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不等式;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线性规划; 3.含参数的函数单调区间、最值; 4.函数的单调性+二项式定理+不等式; 5.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参数取值范围;

6.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单调区间+最值;

7.函数+组合恒等式+不等式;

8.二次函数+含绝对值不等式+函数单调区间;

数学分级教学 篇3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杨戍(1971- ),男,河北三河人,华北科技学院基础部,硕士,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牛永君(1970- ),女,河南清丰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技术系,硕士,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防灾减灾研究(北京 101601);马素平(1969- ),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市新兴中学。(河北 邯郸 05630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22-02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高等数学教学在工科教学中的地位。在所有工科专业中,高等数学总是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重要性就像望远镜之于天文学,显微镜之于生物学一样,它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之一,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由于高等数学与工科各专业联系紧密,已使其成为工科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2.高等数学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学习高等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发展其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缜密的推理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认真、谨慎、守时负责的非智力品质。

3.高等数学教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越高越快,对高等数学的需求就越多越深,自然科学各学科发展数学化的趋势,社会科学各部门定量化的要求,使许多学科都直接间接地、或先或后地经历着数学化进程。在基础科学和工程研究方面,在管理科学和军事指挥方面,在经济计划甚至人类思维方面,都可以看到高等数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高度一致性。高等数学是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课程设置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教学时数一般在一百九十学时左右,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日历授课,实行统一的教学进度,并采取几乎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相同的考核标准。这种同一个难易程度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数学基础的差距及个体差异,导致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工科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但将来他们会走向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社会层面,所以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同的。何况,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态度、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按单一的模式培养人才,用单一的标准衡量人才,用同一个进度、同一个目标去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必然矛盾重重。

2.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高等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高等数学的学习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可接受性原则。在高等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多年来,高等数学教学一直以合并的自然班为基本授课单位,不同能力、不同来源、不同追求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进度使用同样的教材,学习同样的内容。高校扩招后,学生数学成绩、数学素养良莠不齐,课堂上教师只能采用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尽量保持进度、难度、授课内容一致,以面对统一的考试。加之高等数学教学的特点是课堂大、课时少、内容多、任务紧,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也往往无暇顾及他们,而这些学生本身也有自卑心理,没有信心迎头赶上,这样越落越多,直至放弃;还有的学生吃不饱,觉得教师讲得慢,难度系数低。

3.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和兴趣。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在校生数量大幅增加,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呈现复杂性。不同的地区教学质量各不相同,而且受先天遗传素质、后天养成及受教育过程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一百人左右的课堂上,通常基础差的学生还来不及思考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就已经说出了答案,使前者的思维受到抑制,信心受到打击。课下,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又不肯下功夫,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直至放弃。不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一律达到共同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弊端:一些学生“吃不饱”,得不到充分发挥;还有一些学生却感到压力大,“消化不了”,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4.考核标准单一,不能有效区分学习水平。多数高校目前的考核方法还相对单一,按同样的标准进行考核,往往好学生一次过关,成绩八九十分还说老师出题简单;还有许多学生不能通过,只能参加补考。补考通过的学生也同样取得学分,没有和学习优秀的学生有所区别。补考不过只好重修,再补考,反复重修,屡次不及格,最后往往留级,有个别学生留级二年,甚至三年,最后只能肄业。这些“先天不足”的学生逐年有所增加是事实,而不能忽视他们又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三、分级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新平台

宋朝理学家朱熹曾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指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等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分级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针对学生的差异,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级授课,针对每个级别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根据基础,设计起点;根据需求,设计内容;根据能力,设计进度和方法;根据兴趣,设计教学环节;根据目标,设计考核标准。从而做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发展,基础薄弱的学生稳步发展,不论是哪一级的学生,都能在学习高等数学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工科高等数学应实施分级教学的方法。在工科高等数学实施分级教学,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打乱原有的以自然班组合为授课单元的做法,改为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自我选择为基础形成的组合班级为基本单元授课,将工科高等数学教学分为A,B,C三级。

A级教学是为那些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素质优秀,对数学有着强烈兴趣,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和潜能,希望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研习数学的学生开设的。A级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某些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具有较深的难度和较强的数学严谨性,内容包括较多的探索性练习,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探索性,如数学竞赛及考研的题目,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数学建模等。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经常采用发散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及专题讲座、研讨班等形式,重在启迪创造性思维;课外布置拓展练习作业,课内组织讨论,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这部分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及理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能够利用高等数学技能解决大量问题,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构建严密有力的数学论证;能够独立地从其他书籍或文献上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习惯。

B级教学是为那些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日后的课程需要以数学为基础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教材与A级相同,但不像A级那么深入、严谨、抽象,拓展练习也不做过多的要求,侧重于数学基础的夯实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同时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其学习动力。通过这部分课程,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对数学的应用有较深理解,能够选择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C级教学是为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有厌倦、畏惧等心理的学生而设计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及要求,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对症下药,使学生发展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速度、取舍内容,力求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增强实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信心,激励他们战胜困难,学好高等数学,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学到知识。通过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分级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本人的选择。分级教学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采取的教学组织策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保护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原则。在新生入学后,通过考试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基础水平,要求学生以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发展志向选择学习的等级。充分征求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为学生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提供机会。需要给学生讲清:分级教学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级别之间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在同一级别内,也可对教师进行选择。除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核标准不同外,师资设备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教学资源。其次,取得教师认同,调动教师积极性。明确分级教学不是给教师分等级,努力提高各层次课堂的教学效果才是改革的唯一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课,也可跨级别授课。分级教学既有利于激励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又有利于教师树立成就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体验到为师的价值。最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评价机制。分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是压力更是动力。在分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动态运行,各教学要素的“层次”都要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而有所调整。对学生来说,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原来属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逐步向中高层次转移;而中高层次的学生如不能适应本层次的需要,也有可能向低层次转移。这种相互转化有助于学生之间开展竞争,相互促进。提供过级考试机会,有些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也有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愿望。在执行分级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必须精心设计,不可简单化。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而有所不同。

四、小结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把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上课,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取舍,讲解详略得当,进度安排适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内容消化吸收。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针对学习的主体对象,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每一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进步。高等数学分级教学中,教师教学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率以及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心灿,宋瑞霞,唐旭晖,等.高等数学专题十二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柴志明.谈理工院校数学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3]潘晓晟,等.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

[4]刘银萍,王宪昌.高等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优化[J].大学数学,2006(6).

[5]杨艳霞.打造公共外语教学的平台——分级教学[J].辽宁教育研究,2004(1).

探究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方法 篇4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一直是工学、农学、医学、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教与学的现状却还不乐观, 教学效果不佳[1]。首先, 教学改革使高等数学缩减学时。面对学时少, 授课内容多的矛盾, 许多高校都是硬着头皮删减一些教学内容, 但是考虑到课程本身具有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的特点, 只能在尽量保证讲授内容渐进性基础上, 使课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次, 学数学枯燥、许多学生觉得与本专业毫无关系, 特别是文科生,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再次, 对于高中就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 确实枯燥无味, 不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学生本身来自全国各地, 中学教材要求的深度也不同, 学习情况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众多因素导致他们认为高等数学不仅难、而且学而无用, 自然就没有兴趣了。此外, 传统“填鸭式”教学[2], 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的学生完全不听课, 学习成绩差异很大, 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现代化教育水平,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有待于继续进行。因此全国很多高校开始陆续实行分级教学的模式, 考核方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过渡, 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 有所得。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效果[3]。本文针对分级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目的是使教师调整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

1.合理分级。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首先要做到对现有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级, 而且要比例分配均匀。新生入学后, 可以根据高考成绩或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成绩, 决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 成绩优秀者进入A级 (优秀班) 、成绩中等的学生进入B级 (普通班) 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C级 (提高班) 三个层次进行组合。分级时还应该把握比例均匀, 最好A, B, C级能形成两头少、中间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教学目标。将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按班级级别分ABC级三类, C级学生基础差, 几乎是对数学不感兴趣, 这样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公式的使用, 能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可以删减一部分难的内容。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B级学生基础一般, 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这一段, , 我们要求达到《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般要求, 在C级学习的基础上, 多精心设计和选择一系列趣味强、难易度适中的活动情境。例如一题多解, 研究观察, 类比猜想, 模仿创造的数学方法;A级学生是基础非常好, 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 都具有扎实的基础, 在学好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培养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注意数学与其专业的交叉和渗透, 树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思想, 提高认识能力和应用意识。3.多方面考核。目前大学数学期末考核方式一直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种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会使学生在期末产生“突击式”的学习状态, 进而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会导致专业课的学习与应用。因此, 应该多方面去考核学生, 加强平时的考核力度, 保证学生在一学期都是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成绩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 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学习态度是否认真, 小组协作能力, 思考能力; (2)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纪律, 出勤, 课堂活跃性表现, 作业情况和期中考试; (3) 期末闭卷考试。按照分级层次试卷的难易程度也要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平时学习和表现的好习惯, 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而且保证能扎实的掌握知识,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或是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减少不及格的可能。各占比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建议

高等数学是建立在初等数学基础之上学习的, 分为上下两册, 其中函数极限和微积分贯穿于其中的重要部分, 是学习的核心。自2004年开始高中就进行的教材改革, 特别是把高等数学的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及其应用部分纳入了高中数学的选修教材里面, 这样我们应该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首先, 上册由于学生在高中就已经掌握,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决。下册主要针对多元函数的微积分问题, 因此把握好基本概念和应用等方面的重点, 把微积分部分的内容侧重于下册的讲解;其次, 学生普遍反映高等数学里面的一些函数是高中没有学到的, 特别是反三角函数出现很多, 因此要把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内容上的衔接要处理好。

结语

为更好地履行高等教育的使命, 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必须加快高校教学改革的历程, 使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社会在发展, 培养社会建设接班人的学校自然也要与时俱进, 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高等数学这一科目探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 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 真心希望自己的一点拙见能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起到绵薄之力, 从而使分级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卫元能.关于高师数学 (本科) 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78-81.

[2]赵宜宾, 王涛.新形势下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1.

英语分级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论文 篇5

关键词:分级教学;教学对策;英语教学质量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走上了扩招的发展之路,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扩招后教学资源极度紧张;二是生源分布广,因地区城乡差异而造成英语水平高低不齐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致使教学难度加大。倘若教师用同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对个体差异极大的学生进行同堂教学,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下滑。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英语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核心,在此情况下,如何减轻扩招给高校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外语教师十分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高校原来自然分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目前遇到新难题,加上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听说能力差,很难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学生之间差异不断扩大,造成教学起点难确定教学过程难实施教学评价难把握的“三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安排不能搞一刀切,教学进程不能齐步走,分级教学成为解决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费时间低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际上,很多高校实行的大规模招生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语分级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从教学实践来看,实行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出现“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的尴尬教学局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度、教学活动,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因此,分级教学成为安排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许多高校一直认同分级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分级教学,不断探索和总结分级教学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论智力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习积极性,这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能用同一目标要求学生,用同一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分级教学的具体做法:

(1)根据入学英语测试成绩进行分班。入学的第一周对所有新生组织一次摸底测试,试题接近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根据测试结果,按成绩分为A,B,C三个教学班实行分级教学。A班适宜英语基础好的学生;B班适宜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C班适宜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但必须要做到除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同外,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2)根据不同目标及学生需求调整英语教学课时和教学安排。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课程教学中,基础好的班级可以缩短教学时数、充实教学内容;基础薄弱的班级可以延长教学时数、降低教学难度、适当补习中学课程。形成强势少补、弱势多补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3)根据不同班级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A班可以加大听说训练;B班应熟练巩固已学的内容;C班基础相对薄弱,大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加强重点辅导。

(4)根据分级情况合理配备教师。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后,要安排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大学英语教程,听说课适当由外教来承担。英语分级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并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和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5)根据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级别调整。在英语分级教学中,每学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英语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班,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班,不存在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优等生”和“差等生”。这种淘汰和上升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有危机感和保班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并且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平等求学的机会。为保证英语考试分级的公平、公正、可比性,英语期末考试所有的课程应采取同一命题、同一标准。

英语分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把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上课,学生起点和终点水平比较明确,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取舍,讲解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学进度安排适中,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消化吸收。通过分级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英语分级教学可以打破英语教学模式的旧框架,班级内部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相互促进,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同时学生间的相互竞争能使更多的学生看到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

数学分级教学 篇6

关键字: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为迫切,高校为了满足人们这种愿望,采取了高校扩招。然而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即便是接受了相同的教育,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大学教學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即施行分级教学策略。分级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最中心思想:因材施教。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分级教学对大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有着极其深远影响。

一、分级教学的概述

在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分类:理工类和经管类。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学院性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并结合相关的测试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类别包括两种:精品班和普通班。结合分级教学的结构分析两个班级的特点,为学生们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用教育部门制定的高等数学基本教学要求要求普通班的学生,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对精品班的学生施以更高的要求,以拓宽精品班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重视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在精品班和普通班内部,教师也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

1、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已取得的成果

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大学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对落实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根据类别、等级、层次等对大学教学的相关课程进行界定,将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针对那些未来职业与数学相关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类,针对文史类学生,以提高学生基本数学素质为培养的根本目标;第三类,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以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第二,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分层,可以从大纲分层、学生分层、教学法分层、考核分层、管理分层等角度出发;第三,全面提升学生的认识,在其头脑中建立“分级教学很重要”的思想意识,为落实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2、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对现阶段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分级教学的开展受到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制约,很多时候分级教学“徒有其表”;第二,分级教学的开展比较局限,现阶段主要局限于高等数学课程中,推广有待加强;第三,实施环节中,具体细节很难落实。

三、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相关启示

首先,教育者在落实分级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材。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材,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过分夸大了教学的重要性,继而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教材的不合理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其次,教育者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 “填鸭式”教学,并使之朝着 “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向发展。教学师生都需要明确一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不过是引导者。在充分认识这一点之后,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继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再次,分级教学的出发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数学教育者也应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教育者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己任,在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发挥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分级教学基本方针。最后,在落实分级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强化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同时给予他们发散思维的机会,使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扩宽数学思维。

结束语

分级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实现不同等级的科学划分,在划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在落实分级教育的过程时,需要对以下三点进行重点把握:第一,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科学的教学大纲是分级教学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第二,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更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第三,提高数学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良好的教师资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分级教学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远生.浅谈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文理导航(下旬),2013(11).

[2]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01).

数学分级教学 篇7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独立学院,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其培养目标是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级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既要注重应用,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基础的差别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及格线以下。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弱,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教师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如何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严峻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探索,我们认为高等数学课程采[1取]分级教学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分级教学的涵义

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分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对数学掌握的程度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级教学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级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2]

2 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2.1 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差别

考入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有少部分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100分以上(满分150分),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大部分在高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学习高等数学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70分以下,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数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学习动机不强烈,缺乏自觉性。

2.2 学习目标的差异

我们对2012级部分学生就高等数学学习目标的问卷调查显示:23.7%的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是为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6.8%的学生是为期未取得好的成绩,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43.2%的学生是以及格为最低标准,并希望成绩尽量高些;只有5.3%的学生是满足于及格就行。

可以看出,随着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计划考取硕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大部分专业要参加高等数学的考试,并且要达到国家统一的分数线。这些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很高,渴求学习更多更深入的知识,为以后的考试打下较好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也想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面对这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实行在同一个教学班级,使用同一教学大纲,采用同一教学模式客观上必然造成部分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接受不了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利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就成为目前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分级教学既可以避免好坏不分,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能使他们重拾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很多数学中的基本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学起来并不困难,他们更需要获得今后后续学习的能力。而分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2]

3 分级教学的内容与实践

分级教学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的分班授课,而是根据学生实际,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和实施充分体现分级教学的特色。

3.1 分班的原则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从2011级开始对电气类学生实施了分级教学。将学生分为两级,编成A班和B班(分成B1班和B2班)。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高考成绩、本人意愿、开学初的学习状况、任课教师的意见及开学初的考核成绩综合确定。

A班:数学基础好,学习愿望强,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

B班: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还实施了滚动机制。在考核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绩,教师推荐和学生意愿,实行部分滚动调整。允许低层次学生取得进步后向高层次流动,高层次中无法达到相应目标或者无法跟上进度的学生向低层次流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3]

3.2 各层次教学特点

A班的教学原则为“打牢基础,注重应用,培养创新能力”。A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对学习感兴趣并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他们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这些学生除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外,进一步地拓宽知识面,使他们对概念和定理理解的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在教学中,把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有机地结合;从历届考研真题中选择典型题,充实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为主,结合探究式,问题发现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拓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总之,A班教学内容丰富充实,培养了学生较高的数学素质。

B班的教学原则为“降低理论,加强应用,培养学习能力”。B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这些学生采用加强基础,边补边讲的教学模式。授课中涉及中学阶段的相关数学基础知识,比如对数,极坐标,三角函数等诸多的基础知识和公式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当然主要是结论性的补充。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重点讲授常用的数学方法,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由此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教材的处理上,绕过繁琐复杂的计算,直接接触了数学的应用,这是今后将经常用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这些学生,需要教师多下工夫,有耐心的反复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让他们多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并经常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达到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3 考核机制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形式大多是闭卷笔试,并且几乎是一次考试决定学期成绩,这使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考试缺乏信心,产生消极情绪。近年来我们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加入了平时成绩,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分)+闭卷成绩*70%(70分)。但是由于平时成绩划分不细,主观因素较强,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分级教学实验班,我们将平时成绩进行了细化,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上课发言、随堂测验等,并将每一部分进行了量化。主观因素减少了,学生感觉到更公平,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4 分级教学的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我校2011级和2012级电气类学生实施分级教学,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A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远高于自然班的平均成绩,B班与自然班的平均成绩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从成绩上看,分级教学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分级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师生心态不平衡

对教师而言,B班学生个别的不良学习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情,并且给初级班上课“投入多,收效少”,因此许多教师都不愿教B班。学生方面,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都有奋发、积极进取的美好愿望,然而很多学生要面对分级的现实,这无疑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挫败感。

2)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分级教学后,由于学生需要参加综合成绩测评和奖学金的评比,学校需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考核。有的学校为了方便,采用统一试卷考试,有的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设立考试,再乘以一个百分比。上述无论哪种方法都不利于真正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分级教学模式下不能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一般学校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内容都是根据各层次的授课范围来设计的,由于各个层次试卷的出题老师不同,因此不能保证试卷的难易程度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一致,这样就无法保证学生成绩的客观和公正。

5 对分级教学的几点建议

1)调整师生心态

教师和学生要知道分级教学是必要的。对于教师,学校应该实行滚动调整机制,以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和学生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方面,要多关注低层次和“降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消除消极心理和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2)完善考核标准

分级教学考核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科学、客观的试卷。另一方面,对于教授不同级别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考核标准,并分别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改革评价体系

首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针对同一级别学生制定明确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标准保持一致。其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注意积累和总结,不断调整和修改评价体系,使其保持公平,公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展示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巨大作用和数学无处不在的巨大魅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传统的数学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而且损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分级教学兼顾了各层次学生,既适应了低层次学生的需要,又满足了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且注重了个人爱好和兴趣的发展。通过分级教学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实践。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漫长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改革作为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三本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素质,使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

摘要:三本独立学院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基础差别较大,学习目标迥然不同,这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开展了分级教学改革的尝试。从实践出发,对分级教学改革的内涵、必要性、实施方法和成效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探讨

参考文献

[1]金鉴禄,贺莉,李慧玲.地方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30

[2]魏全红.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思考:[J].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黑龙江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刊,2010.5:50

数学分级教学 篇8

中职教育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直接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门径. 但是,中职教育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困难,在这些困难中,导致教学难度增加的原因很多, 最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无法满足和适应全日制普通教育的要求,转向技能和就业等方向发展. 当前,中职学生中存在学习意识淡薄、基础知识缺乏、学习欲望低下这些现象,这些都会导致中职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 针对以上中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1]. 分级发展能够针对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制定有效的数学教学对策,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2]. 笔者对基于学生“能力”分级发展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摸索,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积极探索.

一、基于“能力”分级发展的准备

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个人发展的标尺. 中职学生因个体差异的存在,能力因人而异. 分级发展在组织的过程中,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然后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级. 这是基于“能力” 分级发展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

1.采集学生信息

教师通过采集学生信息,可以准确掌握中职学生能力水平和思想动态. 在实际采集中,信息来源很多,教师需要辨识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便取得准确、真实的中职学生信息. 譬如,对于同一道数学题,不同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有的方法值得推荐和学习,有的方法虽然能解题, 但路径比较偏僻,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借鉴意义. 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分析. 再譬如教师对学生平时的测试,这些都可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在分组分级教学的依据.

2.对学生进行分级

教师已近基本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后,便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级. 譬如按照学习成绩划分,将学生划分为优秀、 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划分级别后,有利于一下两类教学活动的进行. 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和良好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及格学生和不及格学生进行更多的基础教育和鼓励教育. 有利于平均成绩的提升. 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分数学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配一名优秀学生、 一名良好学生、二名及格学生和若干名不及格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实现共同提高.

二、基于“能力”分级发展的数学课堂实践

1.基于“能力”的分级教学目标设置

上文已经提及,根据学生的“能力”级别,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应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不同的层次,完成初步教学目标. 如“函数和图形”这一知识点,笔者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确立了三个层次.“掌握”,优秀学生和良好能够掌握函数的定义、图形的由来、函数和图形的本质关系,能够熟练运用图形解决函数问题; “熟悉”,及格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函数的图形,能够解决基本的函数问题,能够利用图形解决问题; “了解”,对于部分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要了解函数的含义,图形的含义,了解简单函数及其和图形.

2.基于“能力”的分级学习方法设置

学习方法包含了学生个人学习和小组集体学习两个部分. 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完成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互动环节,需要兼顾优秀学生和不及格学生,但主要以及格学生为教学进度参考. 在学生个人学习方法设置方面,主要是“因材施教”. 对优秀学生采用超前学习方法和探究学习方法; 对良好学生和及格学生采用引导和驱动为主,步步深入; 对不及格学生采用鼓励和标记为主. 在小组集体学习方法的设置方面, 以合作学习为主,优秀学生帮助落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解答落后学生提出的问题,落后学生在请教的同时,加强了优秀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组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提升,最终实现学习成绩的共同提升.

结语

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分级 篇9

1.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

孔子的 “因材施教”是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教育原则。现在,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种原则, 指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适应学生的不同,采用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教与学,通过不同的教学要求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对于扩招以来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不同的教育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外语教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符合 “因材施教”原则。

1.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政策指导

教育部高教司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试行) 》 ( 下文简称 《要求》) 指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 该文件还指出: “大学英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对于 “达到或未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而 “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或九级的大学新生分别设置的”。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政策指导,我们明确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原因是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 分级教学的原则是 “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的依据是 “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也就是,教学要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外语水平; 分级教学的具体要求分为 “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且,每一种层次要求都在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等方面进行了能力要求的细化。此外, 《要求》还明确了分级教学具体要求的适用对象: “达到或未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 适用一般要求,而 “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或九级的大学新生”适用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事实上,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政策指导。

1.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 Stephen· D. Krashen) 最早提出语言输入假设 ( Krashen,1985: 1 -3) ,包括五个基本假设: 学习—习得假设 ( The Acquisition - Learning Hypothesis) 、自然顺序假设 (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 监控假设 ( The Monitor Hypothesis) 、输入假设 ( The Input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 (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虽然学术界对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提出过一些质疑,但该假设在外语教学中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

克拉申最早在1977年发表的语言输入假设 ( 尤其i + 1理论) 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很强的启发作用。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人类只能通过可理解性输入 ( comprehensible input) 获得语言,也就是人们通过理解i + 1的输入使当前语言水平i按顺序发展到新的水平i +1 ( Krashen,1985: 2; 何云剑,译) 。这里,i + 1表示可理解性输入,i表示当前语言水平,而1表示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语言。从反面来说,如果语言输入程度是i + 0 ( 或i + 2) , 即语言输入不高于 ( 或高于) 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水平很多,那么语言学习者就不能进步 ( 或不能学会) , 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就得不到提高。 ( 王家义, 2005) 语言输入假设涉及语言学习中人的认知能力因素。

此外,成功的语言习得不仅需要适度的语言输入,而且需要学习者内在的心理情感因素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后者,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就是一种在语言习得中影响学习者充分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心理阻碍因素。 ( Krashen,1985: 3; 何云剑,译) 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包括: 学习动机、对第二语言的态度、学习者是否自信、是否有焦虑感和其他情绪特征等,它们制约着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的程度。 ( 郑建新,2007: 174) 情感过滤假说涵盖了语言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教育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分级

对学生合理有效的分级是顺利开展分级教学的前提; 而分级是否合理,首先,需要确定客观合理的划分依据和标准,其次,选择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分级教学模式。

2.1分级的划分标准和依据

( 1) 分级的标准是 “i +1”中的i,即语言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水平。同时,分级的影响因素是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分级应该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从而造成对语言学习的阻碍。此外, 《要求》为分级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即 “达到或未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和 “达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或九级”。因此,教育者应该在分级不对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前提下,首先要客观、准确地找到语言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水平,然后按照 《要求》的操作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级。

( 2) 大学英语分级分班的依据是分级考试。分级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是有效分级的保证。Hughes定义 “效度” 为: “如果某测试能准确测量出预期测量的内容,那么此测试就是有效的。”( Hughes,1989: 22; 何云剑,译) 效度是衡量考试能否客观、有效反映考生语言水平的标准, 是考试工作成败的关键。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蔡基刚,2009) ,理想的信度是无论何时考试,同一考生都会在同一条件下得到相同的考试结果 ( Hughes 1989: 29; 何云剑,译) 。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要保证考试结果可靠稳定,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考生当前的语言水平,即 “i +1”中的i。为达到此目标,分级考试在考试内容和题型方面就要以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参照标准,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 然后,严肃、有序地组织考试。另外,评卷要做到客观、 公正,避免阅卷者主观因素对成绩的影响。这样,分级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大一新生的实际语言水平。

2.2现有的分级教学模式与建议

有了合理的分级标准和有效的分级考试,教育者就需要考虑采用何种分级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班利于教学。明安云 ( 2007) 归纳了现有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① “三分法”模式,指按英语成绩将学生由高到低分成三级: A级、B级、C级。目前这种分级模式被很多高校采取。② “两分法”模式,是按照学生成绩将学生分成两级。其中,“培优法”模式就是按英语成绩将优秀生区别出来进行分班教学,对其他学生按自然班组织教学; “帮困法”模式就是按英语成绩将学习困难、基础差的学生区别出来进行分班教学,对其他学生按自然班组织教学。目前,此方法尚未被广泛采用。③ “分级 + 模块” 模式,指按英语成绩将学生分成两级或三级,然后按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分模块安排教学内容。总体上,在分级教学中,“三分法”模式,“两分法” ( 包括 “培优法” 模式和 “帮困法”模式) 模式,“分级 + 模块”模式等可以供我们在分级、分班时借鉴。

经过理论、政策和文献的回顾,笔者建议: 首先,面对当前外语水平参差不同的学生,根据 “因材施教”原则,高校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其次,在分级时,教育者需要明确: 分级的标准是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水平; 分级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情感因素; 分级的客观依据是各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试行) 》的政策指导提供了分级的操作标准; 而分级分班的依据则是分级考试,其中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尤为重要。再次,在分级、分班时,教育者可以结合各自院校的学生实际,借鉴现有的分级教学模式:“三分法”模式, “两分法” ( 包括 “培优法”模式和 “帮困法”模式) 模式,“分级 + 模块”模式等,做好大学英语的分级工作,为后期有效开展分级教学做好准备。

3结论

数学分级教学 篇10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教学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实施, 而刚刚经过了严酷的高考的大一新生刚刚摆脱了高中时期份实验班快慢班的生活, 面对新奇的大学生活却发现自己又被性高中那样户分等级了, 对于被分到慢班的同学会很失落, 而一部分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因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时时担心英语课上出错, 这种对英语课的焦虑思想使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英语课上表现消极, 上课不主动与教师配合, 担心教师提问, 甚至逃课。而被分到快班的学生同样有他们的心理压力, 因为担心自己被降到慢班, 从而自尊心会受到打击他们会努力学习英语, 然而在焦虑状态下学习英语效果大酒家可想而知, 因为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

2、分级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方式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在石家庄学院的分级教学中, 快慢班级的学生使用的是同样的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 教师在教授快慢班学生时只要求在讲授速度和重点上有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而有所区别, 不能根据学生英语基础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没有针对性就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快班学生觉得教材课文简单, 知识容量不够, 不足以提高他们原有的英语水平。因此快班教师就需要课上增加足够的课外材料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言基础薄弱的慢班学生觉得教材难度大, 课文句子太长, 语法复杂难懂。慢班教师就要为学生讲解相关单元的语法、词汇练习, 还要寻找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外材料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两种情况对英语学习都不利。

3、分级教学的管理不到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需要打乱各系、各专业以及各个班级的原有模式, 这就不可避免地给教学的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实行分级教学, 原有的自然班被打破, 一个英语教学班中的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专业或多个班级, 这就给教师和学校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例如, 茶叙生考勤情况让部分学生有机可乘, 无故缺席, 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入校时的学籍管理是按照自然班的形式, 因此, 分级教学过程中的考试安排、成绩录入等增加了教师、教务人员的工作量, 也容易出现差错和疏漏。

二、针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1、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学英语的自信

Rogers曾经指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能否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最基本的要素。”要创设良好的外语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 教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其次, 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学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和学生进行定期的情感沟通, 还要学会欣赏并赞扬学生。在石家庄学院, 教师们在分级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或完成任务的课堂模式, 这种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 有小组成员间积极配合、相互支持, 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塑造自我形象, 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从而提高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找到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的教材

在分级教学实施前, 选择对于快慢班级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石家庄学院分级教学在第一学期尝试时快慢班级使用了同样的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 快班学生认为教材难易程度适中, 内容丰富, 可以扩展学生视野, 然而慢班学生则反应教材偏难, 词汇众多, 很多慢班学生学习吃力, 对教材反应一般, 因此学院正准备从下个学年针对慢班学生英语基础寻找适合慢班程度的英语教材, 以适应此班学生英语基础程度, 因为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才能在使教师在教学上得心应手, 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教学管理

进行分级教学还应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例如针对反级教学后学生无故缺席的现象, 各个专业的班主任可以指定每个英语教学班中同专业的负责人来监督并向班主任进行汇报, 另外学校的教务部门也可定期对学生到课率进行监督, 全校各院系之间共同协调从而有效地杜绝旷课现象。另外, 学校还应该让进行分级教学的教师都尝试各级别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 以便教师寻找到最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最后, 学校对学生进行入学时的一次性分级, 之后两年不变的话, 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动力, 也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懈怠从而停滞不前, 因此在两个学年的学习中, 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第二次重新分级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分级后的动态管理必须紧随其后。

三、结语

分级教学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 是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体现, 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 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我们一定要在分级教学实践中, 总结经验教训, 扬长避短, 不断完善分级教学,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明.分级动态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02) .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长距离输电线路下一篇:市级国有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