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习法

2024-06-16

反思学习法(精选十篇)

反思学习法 篇1

高中阶段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普遍认为, 数学难学, 尽管他们学习数学很努力, 但很难有成功的喜悦,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 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知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正是人的思维由具体运演阶段过渡到形式运演阶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思维要逐渐由接受具体事物向接受抽象理论过渡, 而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一以后不能很好地转换思维模式, 不能适应高中具有高度理性思维的数学学习, 他们对老师的例题一听就懂, 可自己解题时, 一做就错或无从下手, 他们最爱问的问题是:“老师, 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这表明学生思维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 成为制约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瓶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普遍规律:数学学困生和数学优秀生在数学成绩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数学学习活动缺乏自我意识, 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缺少自我检验、自我反思, 即主要体现在数学思维水平的差异。我们知道, 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解数学题, 教会学生“数学的思维”。数学学习的过程,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求解问题。衡量我们学习数学的成效也主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来评价。数学解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它不仅是一个对目标、材料信息的认定、操作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积极、自觉地定向、控制、检查、调节的认知过程, 这里的检查和调节的过程即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关于各类型问题的积累、解题的具体过程、技巧的偏多, 而对于学生究竟怎样思考, 他们所遇到的主要困难, 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的分析相对较少。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完成思维的过渡,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笔者在高一学生中尝试开展“反思学习指导法”, 旨在着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反思学习法”即某节内容学习后,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教和学的过程, 讲清教师设计的每一个例题的用意, 指出教师设计每个 (组) 练习题的目的, 提出对学生的要求:每次解题之后都要尝试“解题回顾”, 即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自我检验;同时纠正不认真反思、不积极思考而等待老师讲的坏习惯,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评价的习惯。通过培养反思习惯, 使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检验, 并逐步形成反思意识, 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为什么反思可以优化解题策略, 调控解题过程呢?常识告诉我们, 数学书不能像小说那样“看”, 而是要边读、边想、边做, “不拿笔, 不读 (数学) 书”已成为学数学的常识,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数学思维不能总是顺畅地进行, 而是走走停停, 曲折前行。在数学解题中,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他的“解题表”中把解题分为四步 (如图)

数学问题的复杂性使解题的每一步都可能“做不下去”, 因而形成对前一步的超短反馈回路, 而该步“做不下去”, 也可能是此前的步骤造成的, 因而形成对此前的每一步都可能出现反馈回路, 从而形成思维的反复。由于“检验回顾”步骤 (即反思) 担负着监理整个解题过程 (思维过程) 的任务, 因而形成最多和最好的回路。那么怎样进行反思呢?对于检验回顾步骤, 可以就如下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这个求解过程是否有问题?有其他解法吗?有无更好的解法?这种方法或结果能用在别的题目上吗?这道题为何总解不出, 它的反面如何?什么是好的解法?对解的评价问题, 可以用如下的标准:第一, 严格的并且是简单的;第二, 初等的并且是富有新意的 (即通过求解或证明, 对题目有新的认识) ;第三, 尽可能是构造性的;第四、自然的, 容易想到的;第五, 便于推广使用的 (甚至于能概括出新的原则和方法) 。

三、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具体实施策略

1. 在例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 解后抛九霄”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在老师的例题解决过程中反思解题的基本方法并予以归类, 总结规律, 揣摩技巧, 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 一题多问, 一题多解, 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 扩大例题的辐射面。例如:这道必修1《函数》一章的例题。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x=1, 图像经过点 (-2, -5) , 且在x轴上所截取的线段长为4,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读完题目后, 马上想到的解决本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解题过程中, 你的头脑里是否有一个函数图像的草图, 你觉得函数图像草图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本题最好应该用哪种方法;请你检查解题过程, 并把检查过程写下来。通过对例题的层层分析, 让学生明白, 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 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內在的联系, 解题不能就题论题, 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 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 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 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合中, 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 体验“反思”带来的乐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在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 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 这就难免有“错”。教学若能从此切入, 进行反思, 则往往能找到“病根”, 进而对症下药,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必修1《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判断的奇偶性。学生很容易把函数化简为f (x) =x从而判断函数为奇函数。当学生犯了这个错误时, 请他们反思:这个化简的思路有什么问题, 是等价变形吗?从而引导学生挖掘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先从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入手, 这正是学生容易忽略掉的。引导学生对解错的问题进行反思, 比如: (1) 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 (2)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3) 怎样克服这些错误, 等等。同学们各抒己见, 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 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 学生在准确率、速度等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关键是通过对错题的反思,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和缜密的理性思维。

3. 解题后反思。

解数学题, 有时由于审题不确, 概念不清, 忽视条件, 套用相近知识, 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 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即学生解数学题, 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所以解题后, 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 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可是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 解完题目万事大吉, 头也不回, 扬长而去。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系统小结, 使重要数学方法、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条理化, 在解题中应用自如、改进过程, 寻找解题方法上的创新。在问题解决之后, 要不断地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浪费了重要的信息, 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过程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 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捷;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式, 照搬了熟悉的解法等。通过不断地质疑, 不断改进, 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解题之后, 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 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 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反思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系统和深化, 对学生的形式运演阶段的思维成熟是大有裨益的。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所以反思是认知活动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检验和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 增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意识, 提高学生检查和反思的技能, 使其养成反思的习惯, 能够自觉地在解题以后总结解题的关键和成败得失, 将问题进行推广和引申, 培养对题目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 正如为数学思维插上了一双灵动的翅膀, 引领学生在数学的领域里振翅飞翔!

参考文献

[1][美]G.波利亚.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2]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董奇, 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1) .

反思学习法 篇2

反思学习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赵桂*摘要:目的:观察反思学习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6名手术室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而实验组采用反思学习法。通过考评及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实习护士综合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5,P<0.05)。同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结评价得分为92.3±4.2分,论:反思性学习在临床带教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广泛应用。关键词:手术室;反思学习法;临床教学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112-021.2方法:选取具有临床带教经验的护师或主管护师作为带教老反思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师,要求其责任心强,语言沟通能力强,同时要求其具有5年以上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探究性思维活动,起[1]的手术室各专科经验,能为实习护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源于主体在某项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疑虑,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首先要求实习护生了解手术室实反思性教学行为,从而成为了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随后,[2]习大纲,带教老师每周安排1次讲课,对实习内容进行讲解示范。引起了欧美护理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并被引入护理教育领域,渐[3]实验组采用反思学习法教学:①每周安排1次讲课,针对所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参与渐成为了护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讲内容的重点提出问题,要求实习护生自行检索资料,找寻答案。实践的机会,此过程中护生由于缺少经验,往往会产生许多问题,②为实习护生提供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期刊以及手术模型及模拟充分运用反思学习法于临床带教中,可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手术配合道具等,帮助护生了解手术室的各项护理工作。③杜绝使护生更快地转换角色,顺利加入到临床工作中。本研究选取一④书填鸭式教学,要多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批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其临床实习中实施反思性学习,并观写反思日记,内容包括实习过程的体会,老师的操作演示,护理安察其效果。全知识等。反思日记有带教老师进行批阅并给出指导意见。1资料与方法1.3评价指标:①考试测评,考评内容包括与手术有关的基础理论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知识和操作技能。②自行设计“手术室实习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的96名临床护理专业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了解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满意度。表”对照组男2名,女46名,平均年龄对照组,每组48人。其中,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21.4±2.0岁;实验组男2名,女46名,平均年龄21.8±1.6岁。两组料以均值±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t检验,以P<0.05为差护生在年龄、性别、专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2结果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手术室(230051)2.1两组实习护士综合技能成绩比较:实验组实习护士综合技能2012年7月20日收稿

2012年9月113 成绩,无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还是综合评价上均较对照组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国外有研究自己的思维过程、有显著提高(P<0.01),见表1。表明,反思性学习能够改善本科护生的临床实践表现。本研究5][4,表1两组实习护士综合技能成绩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反思性学习的实验组在综合能力及对实习带教的 陌生实习满意度都显著提高。对那些刚刚接触临床的护生来说,组别人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评价

护理操作的掌握、护患关系的处理,都对其临床实习环境的适应、实验组4846.6±2.845.7±2.792.3±4.2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反思学习法促使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的认对照组4839.4±2.640.1±2.479.5±3.8知进行剖析和反省,促进知识融合。因此,反思性学习在临床带教t13.0510.7415.65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广泛应用。P<0.01<0.01<0.01参考文献 2.2两组实习护士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的总体满意率[1]OstermanKF.ReflectivePractice:ANewAgendaforEducation达到93.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2。[J].EducationandUrbanSociety,2004,22(2):133-152表2两组实习护士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调查[2]姜文闵译,约翰·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4.6组别人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

[3]WalkerPH,RedmanR.Theory--guided,evidence-basedreflective实验组483213393.75practice[J].NursSciQ.2009,12(4):298-303对照组4817171470.83[4]JUDITHL.Reflectiveeducationforprofessionalpractice:discover2X9.380.788.658.65ingknowledgefromexperience[J].NursEduToday,2009,19(1):29-34.<0.01>0.05<0.01<0.01P[5]HAZELP,DAVIDB,DOROTHY.Anevaluationofprocessandout-

3讨论comesfromlearningthroughreflectivepracticegroupsonapost-反思性学习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是对registrationnursingcourse[J].JAdvNurs,2008,31(3):689-695.剖宫产对母乳喂养影响的护理李芳*摘要: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专职产房护士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指导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正24小时母婴同时按需哺乳,实行三早: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坚持6个月纯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母乳确的哺乳喂养技巧,喂养率。结果:产妇术后乳汁充足达到80%,纯母乳喂养率88%,比过去产妇乳汁充足和纯母乳喂养有明显提高。关键词:剖宫产术;正确指导;母乳喂养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113-01母乳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具有最高的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生物利用率,并且质和量随着婴儿的生长和需要相应改变,母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告知孕妇用母乳喂哺婴儿是每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对婴儿具有免疫作用,能保护婴儿少得位母亲的天职,是人类的本能,所在每位母亲都有足够的分泌乳伤口疼痛等因素影响,产妇会放松。④剖宫产后因受体位限制,经临床。我们对母婴进行全方面的整体护理,病汁哺喂自己的孩子母乳喂养,此时要耐心指导,鼓励产妇继续母乳喂养,具体方法:协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助产妇采用侧卧位喂乳,即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1资料与方法下方,使婴儿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另一手固定婴儿头部,1.1一般资料:选择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30列。一般手术方式为防止鼻部受压影响呼吸,首次哺乳成功能打消产妇因受体位限制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腰麻醉,新生儿体重2600~怕伤口疼痛而不能哺乳的顾虑。⑤保证充足睡眠,及时疏通乳腺管。4000kg。出生时Apgar评分在9~10分的新生儿开展母乳喂养的1.3泌乳量的判断标准。母乳充足:两次哺乳后婴儿有满足感,小便宣教。每天超过6次,大便若干次;母乳不足:哺乳后婴儿仍哭闹不安,需1.2方法大便每日l次。加配方奶粉哺乳后有满足感,小便每天超过6次,1.2.1按爱婴医院的要求进行母乳喂养宣教,给予母婴早接触、早2讨论吸吮,鼓励产妇按需哺乳,实行以小时母婴同室。产妇术后8小时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喂养豆浆、大量蔗糖等胀开始进清淡易消化的,如蛋汤,切忌进牛奶、方便,节约时间、节省人力,对于医院可以减少消毒,配置人工喂气食物,待排气后则可进半流质食物,如稀粥、汤面、馄饨米汤汁。养代乳品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是产科的一项重要如母乳不足者可采用小勺喂养婴儿。24小时后进流食及工作,产妇手术后8小时可少量服用米汤汁,l.2.2由产房护士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及宣教指导:①加强产前健时补充营养,促进乳汁分泌,增强晡乳的信心,消除产后忧郁、失康教育,尤其是母乳喂养、乳房的护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对哺乳信心不足等因素。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产素影响乳汁分眠、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等知识宣教。做好产前评估,使孕妇及家属全泌,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由于饮食活动受限以及伤口疼痛,面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导致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从而影响乳汁分泌,手术前妈妈要保持愉怏、平静的心情避免过多的紧张和焦虑,注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因此,母乳喂养对产妇是非常重要的。意多休息,术前一日晚保持充足的睡眠。②及时指导产妇正确哺母乳主要来源于物质基础,有足够的营养摄入,所以,营养和乳,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有利于哺乳顺利进行,也可用清水轻饮食的科学搭配对乳汁分泌也有明显的影响。擦乳头和乳晕(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物品擦洗引起乳头皮肤干3小结。③婴儿出生后脐带处理完毕,婴儿入病房30分钟内产燥皲裂)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早吸吮,早期频繁吸吮有助于尽早下奶,促进科护士帮助早接触、率,专职产房护士高度的责任性、关爱最为重要,要把有关母乳喂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让婴儿吸吮到营养和免疫价值极高的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初乳,促进胎粪排除。母乳是婴儿必需的和最理想的食品和饮料。

反思学习法 篇3

传统观点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是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重“教”轻“学”、重“传授”轻“思考”的做法引发了诸多问题。

近年来,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提出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生置身于课堂前台,让教师屈居于幕后。变学生求知的被动性为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又滋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全国各地争相学习教育发达省份学校的教学模式,派出教学骨干教师四处取经、交流,并在本校积极效仿开展学到的教学模式。一种模式不奏效,急忙采取新的模式,使广大一线教师产生很多困惑:课堂教学到底怎样搞才是高效的,名师就一定出自于名校吗?其实不然,本人认为,每所学校校情不同,在借鉴名校教学模式得与失的同时,让课堂教学高效,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找寻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高效教学模式。“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语文教学模式即是一种。

二、“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流程是:

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小组合作,筛选问题——展示问题,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与他主性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他主性学习,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状态下的被动性和消极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带着问题,寻找问题的学习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思考文本的兴趣,激起了他们探求文本的强烈欲望。这个阶段,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文本,既提出他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又提出他们真正存在的问题。这可以说在最大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小组合作,筛选问题。学生在对文本有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问题,也思考了一些问题,已经初步建构起了对文本的意义,这时候,经过筛选问题,学生再一次以小组的形式深入地研讨文本,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他们对文本的意义,形成一定共识。在第一阶段,学生个人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在本阶段,他们就可以在组内畅所欲言,进行充分交流,多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交流解决问题的同时,为了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教师要求每组筛选出几个认为最具有价值的问题和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们带入第三个环节当中。

(三)展示问题,合作探究。本环节是对班级内小组问题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讨论。小组同学或小组代表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在第二环节时筛选出来的问题,与班级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本环节形式可多样:可以是主持小组给出问题,自己解答,然后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要求其他小组同学对本组的答案进行补充;也可以是提出问题,要求其他的同学思考回答后,主持小组的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再进行补充。尤其是组内没有答案的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作为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谈论交流。当然,本环节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可以在学生们提出问题或讨论问题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挖主题,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在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第一,可以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语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确定,再到学习过程的组织、反思、评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素来展开的。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实落实,这种落实正反映了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个性发展的本质特征。学生的这种学习个性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只要教师传授了知识、学生掌握了知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就算实现。“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模式,它在追求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追求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同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生成和建构。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旨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将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学生可以在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并获得全程性的体验与感受,学生的知识得以生成和建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他们会为自己能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

第三,可使自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三步自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本来并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但该模式却可以基于课堂而存在,甚至是超越课堂而存在。这种状态既可以真正拓展自主学习的外延,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益得到真实的延伸。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很少关注教育的生活意义和学生的生存状态。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则能较好实现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从内容上来说,它不仅追求理性生活,更追求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从形式上来说,它不仅要实现对理性生活的认知,更要实现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和对审美生活的感悟。

第四,教师由主导变为指导,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自身的优势,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身心发展特点,站在学科知识体系及现有教学资源的角度,给学生确立恰切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指向,并在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的时候,不适火候地点拨、提高,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实施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创设条件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课堂的预设收获精彩,不断体验教学的成功和快乐。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3】GHB0724)

反思学习法 篇4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化进行自我调节, 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 而反思则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活动对象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时产生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求, 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转为内在的需求。当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时, 学生就会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分析和批判,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反思法的含义

反思法是指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 学生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 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倡导学生对学习成果、学习策略、学习进程进行反思, 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以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

2. 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2.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师生反思又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在大多数学校教学部门对教师的反思工作的落实都比较重视, 教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也很重视对教学的反思。但对学生的反思学习则提得不多, 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知有学生反思这一方法。因此, 在教学中探索并运用学生反思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2.2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目标要求。

传统的历史课过分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传统的考试模式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理论, 所以就出现了“填鸭式”的教学,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是唯一的演员, 教学过程就是“满堂灌”。但是新的历史与社会课在课标上要求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技能目标、学习过程 (方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这种三维目标的达成靠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若通过反思性学习来促成三位目标达成就显得容易得多。

2.3 学生学习状况转变的需要。

历史与社会课的许多知识只是蜻蜓点水般呈现, 所以显得只是特别多且散。考试内容多且材料信息容量大, 考试题型多变。这些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许多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 很辛苦, 但效果并不佳。最后这些学生自己也糊涂了:“我到底是不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料?”“我怎么花了这么多时间, 成绩就是上不去?”“我是不是变笨了?”其实通过观察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陈旧, 他们只是在机械地看、背、练习。对于哪些内容要重点学, 该怎样学, 哪些内容要多联系实际, 哪些内容要课外去自我补充, 学习成功了或失败了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经验教训等他们根本不会反思。相反, 部分善于反思的学生就学得很轻松, 他们通过反思加快了学习进程, 提高了学习质量。因此, 对学生进行反思学习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

3. 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

近两年来,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反思学习作为自己教学改革尝试的重要做法。在实践中我把学生学习反思分为三大类型:常规反思、典型内容反思、典型事件反思。

3.1 常规反思。

在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的基础上, 我制定了一份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自我评价表, 这是学生反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表中, 我设计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五个方面内容的反思。

3.1.1 学习目标的反思:

(作业是否完成?今天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 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或单元教学前制定各自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目标。一节课或单元学习结束, 通过联系或考试, 看一下自己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了, 学生就可以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否则, 就要反思失败的原因, 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3.1.2 学习资源的反思:

(不懂的地方是否主动请教他人?课外学习有多少时间?上课前时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发言是否积极?) 要求学生明确, 作为学习者, 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教师、课堂的教学、同学间的交流、课外时间等。引导学生对上述几种资源可利用性的反思, 确立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哪些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3.1.3 学习内容的反思:

(上课的准备是否充分?课堂联系都会做吗?对今天所学的东西复习了吗?今天的学习与昨天相比怎样?) 学习内容的反思可以有课前的反思 (课前准备) 、课后反思 (课堂练习) 和总结性反思 (复习与对此) 。课前反思要求学生对前一节历史与社会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回忆。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迁移, 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课后反思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与反思。这样可以促进新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巩固, 有利于知识解雇的完善。总结性反思要求学生在一天学习结束时, 对当天所学的历史与社会课知识的全面反思, 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3.1.4 学习方法的反思:

(学习方法使用情况怎样?对今天所学的东西复习了吗?)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尝试不同的方法, 反思其有效性。最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和老师的指导, 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学习方法。

3.1.5 自我评价的反思:

(自己的感情和意见) 这一反思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它牵涉到学生对自我的客观性评价, 牵涉到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及行为表现作客观的评价并加以改进。

以上评价表在上完历史与社会课的当天填写, 并通过填写来进行自我反思, 强化反思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3.2 典型内容反思。

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历史和今天的社会。因此, 内容大多数与学生自身实际, 周边实际环境相关。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资源促进学生反思, 提高学生反思能力。比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 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 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进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历史与社会课中, 这样可供反思的典型内容很多。通过这些典型内容的反思, 学生能在反思中增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 在反思中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种能力的培养正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3.3 典型事件反思。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诸如成功、挫折、意外遭遇等事件与困惑、自卑、悲观等, 比如说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学习的进步与倒退。教师在这种现象出现后要指导学生对所遭遇的状况进行冷静思考、分析原因, 树立改进的意向, 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4. 反思法在学生学些历史与社会中的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学生反思学习实践, 结合上表的数据, 我发现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

反思促进学生思考到底期待从学习中得到什么, 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然后努力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后, 其学习就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另外, 在学生的反思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2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他们就能充分地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可利用的机会为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服务。这样学生学习的空间就不仅是课堂, 而且是家庭、自然与社会。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仅仅是课内, 还无时不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会在他们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提高。如反思当天学习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在睡觉前“放电影”的方法, 对记忆当天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效果。有一个学生在尝试之后是这样对同学们说的:历史与社会课老师让我们睡觉前“放电影”的方式来反思当天学习的内容, 这样做有利于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昨天晚上, 我照着老师的话把昨天所学的“一国两制与祖国繁荣大业”的内容回忆了一遍, 今天早上起床后对昨晚没回忆起来的东西看了一下, 然后再对昨天的课进行回忆, 我发现基本的内容都能回忆起来。看来若能每晚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放电影”, 学习成绩肯定能提高许多, 我应该坚持用“放电影”的方法学习。

结语

总之, 教师的反思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反思更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增强了他们自我教育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条件, 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使其在反思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并为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巴里斯著.袁坤译.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汕头教育局信息网, 2004.

[3]张志泉.论学生学习的反思.扬州大学学报, 2003.2.

“镜面反思法” 篇5

一、“镜面反思法”的产生背景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增长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但是,以往的教研活动课一般都是上午第一节或第二节上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评课一般都选在放学之后再进行,不能趁热打铁。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听课老师对这堂教研课的印象已没有那么清晰深刻了,所以评起课来较简单而不全面。而且农村学校教师因课务繁忙常有授课与听课时间相冲突的矛盾,有时为了教学,只好忍痛割爱,放弃听课学习的机会,评课时也就不好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浑然忘我,所以对自己课堂的表现不甚了解,特别是有些习惯性的动作和用语,是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而不能发现,评课老师觉得是小事,也不指出。俗话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同样,我们认为最好的老师也是自己,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那怎样让教者全面了解自己的课,从而进行反思和调整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每天人们起床后一般都会照镜子,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仪容是否整洁、美丽这一生活方式受到启发,想到了用摄像机对教研课进行全程拍摄,在评课时将录像回放,使未能听课的老师也能看到录像课而参与评课和学习,然后将录像刻制成光盘积累资源,这样授课老师平常看光盘就能像“照镜子”一样了解自己的课,从而进行反思和调整。我们称这种校本教研模式为“镜面反思法”。

二、“镜面反思法”的操作方法

“镜面反思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是:

⑴树镜子。“树镜子”指的是教师展示自己最成功的课。我们要求:每一个学期,每个教师都要推出自己的两堂以上的公开课。对教师树立的镜子,我们进行全程录像。“公开课――课堂录像――刻录光盘”三个程序的完成,标志着课堂教学镜子的树立。学校和教师自己共同树立的课堂教学镜子,为学校课堂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共用资源。

⑵照镜子。课堂教学光盘刻录出来以后,教师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光盘,写出“课堂教学实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的过程中,主要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彩片段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发扬光大;二是“弊端片段反思”,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在反思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也变得很有针对性了。

⑶借镜子。学校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光盘集中存档,当某个教师需要继续学习某一个教师的某一堂教学设计时,或者当某一个教师需要进行理论总结时,可以到学校借别人的课堂教学光盘,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借镜子”。现在我们已经积累的教师授课光盘中,除授课老师自己借去观看以外,其他老师借出的也很多,其中有16个光盘已经各借出5次以上了。

⑷.美化镜子。无可否认,教师的每一堂课,不但有其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形成了共享资源的课堂教学光盘,我们进行了最后一道工序:美化镜子。美化镜子时,不可能对课堂教学光盘进行修改了,我们便采用了文字补充的形式:达成教学共识。我们要求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要形成大家公认的教学共识,并且通过资料记录下来。

三、“镜面反思法”的特点与作用

(一)我们创设的“镜面反思法”教研模式,是在对传统的“听课――评课”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措施。

⑴“镜面反思法”以“个人的反思”为主体。而传统的“听课――评课”,少了“个人反思”这一环节,上课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同伴的“好”与“不好”的评价中,这对于教师的业务提高起到的作用有限。

⑵“镜面反思法”由于用音像特征记录教师课堂教学的完整的细节流程,这就给细节流程评价创造了便利条件。传统的“听课――评课”,少了细节流程的再现。由于上课资料转化成文字信息,是由听课教师的听课笔记实现的,这就造成了细节流程的丢失。而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如果没有对细节流程的评价,往往没有细致、深入的诠释。

⑶“镜面反思法”用音像记录教师不同历史时期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师只要打开音像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就能准确地把握进步。传统的“听课――评课”,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完整记录。教师上完一堂课,老师给予了评点,第二节课和后来的课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传统的“听课――评课”很难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形成进步的历史资料比较。

(二)通过“镜面反思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工作有了四个突破:

⑴教研有了密度。“教”与“研”一直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对矛盾。教师教学任务重,这给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往安排教研活动,学校总要考虑是否与教师的教学产生矛盾,思来想去,只好压缩教研量。“镜面反思法”教研活动一推行,教师自行准备,上课时只要通知摄像的老师,两个人便能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了。一个学期,我们以“镜面反思法”为主题,开出了40多堂教学研究课,与过去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⑵教研有了广度。“个别人参与”“部分人参与”一直是学校教研难于解决的问题。我们推行“镜面反思发”,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树立自己的镜子”,每一个教师都参与“照镜子”,这就使教研成为了全体老师的活动。

⑶教研有了梯度。我们根据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分成长型、成熟型、效仿型和转舵型。教龄较短、课堂教学阅历不足的年青教师为成长型,对他们进行定期课堂教学过程的摄像,以便课后直观地面对面辅导,以促进其迅速成长。教学阅历较长,课堂教学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为成熟型,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不定期摄像,把他们的课作为示范课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以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年龄较大的老年教师为效仿型,因为他们年龄偏大,课堂模式较旧且基本固定,接受新理论较难,所以要求他们上模仿课,根据他们自己的要求对课堂进行摄像,在课后凭借镜面反馈而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模仿程度,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每年从中学分流下来的教师为转舵型,因他们长期在初中岗位从事教育教学,所以刚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有诸多的不适应,在一段时间内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摄像,一是便于自己与别人对照反思;二是便于与他人切磋交流,从而调整教法。由逐步适应到完全适应。

⑷教研有了深度。一是在“镜面反思法”中,我们吸纳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循环研讨”“专题研讨”等一些新的校本教研方法,使单一的教研活动变成了综合的教研活动。二是巧妙的开创了教师成长档案的建设工作,由纸质的教师成长档案变成音像成长档案,是教师成长档案建设的新的突破。三是促进了教师的自觉自我成长。“镜面反思法”会让教师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胡娟老师教学《ao、ou、iu》后是这样反思的: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做得比较好,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生生合作方面有分组合作、同桌合作,并注重了学生自己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小老师带读,自编顺口溜记忆。但有点偏重优生,更要注意全面性、实际性,如让学生找出本班同学姓名中还有哪些含有今天所学的韵母等。

以反思法优化高中政治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亟需建立高效课堂,反思教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反思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教师对自身“教”的反思和对学生“学”的反思。反思的目的就在于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有时候反思的内容如火花闪现般突如其来,有时却又像海底捞针一样,只有日积月累地深入才能一探究竟,所以教师应时刻保持问题意识,不断提问自己“课上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呢?”等等。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才能使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反思法概述

反思教学的执行主体是教师,它是教师通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的一种行为,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成果互动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教学成果的分析,教师可以总结出课堂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力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品质。只有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才是合理、有效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个人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反思,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另外,反思法应始终围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且方式不应该是机械式回顾,而应该是系统化思考,以及综合性评估。

二、反思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反思法的承受对象为高中政治课堂,所以它必须与政治课堂的基本特征相吻合。政治是一门紧密联系着人的思想、价值观的课程,单单凭借卷面成绩和教师主观评价是不足以确定学生学习成效的,而反思法恰如其分地弥补了现有课堂考核方式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途经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更好地将反思法应用于政治课堂中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反思法的有效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是课堂主体,是教学的直接对象,所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能打破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壁垒,使教育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同时,学生还是教师搜集教学信息的最直接来源,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为日后教学提供借鉴。(2)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在政治课上的感受反馈出来,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感受的分析,总结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优缺点。(3)互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即通过交流拉近师生间距离,为政治高效课堂的建立创造条件。

2.注重总结教学中的长短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同样如此,只有相对的优秀而没有绝对的完美。教学中必然优势与不足并存,且反思法的应用关键就在于教师不断总结自身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在肯定教学亮点的同时也勇于承认教学中的失误,只要及时调整,修正就会有所得。优势的总结源自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并在课后进行记录,以此为鉴。

3.坚持反思自我,提升个人素养

教师是一节课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其素质的高低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高中政治教学水平长期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并未取得突破性进步,究其根本便是传统教学观念根植教师教学理念中,应试教育模式很难得到改变,所以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因此,教师应对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政治教学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思考存在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们汲取知识营养的宝库,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以及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根据地。

总之,高效教学不能只从寻求新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教师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优化参与教学的每一个因素,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反思法的应用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反思教学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校实际制定教学方案,围绕政治课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多涉及相关专业知识,谦虚学习,以此为日后教学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出建议,指出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提供借鉴,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晓迎.如何构建中学政治课的反思性教学体系[J].学周刊,2011(22).

[2]卢小艳.如何构建高中政治的反思性教学体系[J].学周刊, 2011(9).

反思学习法 篇7

儿科护理学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在教学中不仅非常注重学生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实际应用上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基本沿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说,学生记,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准确,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这样的现象,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相关教育者采取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题目中所谈到的情境反思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假设环境中去模拟操作,并对自己的操作手法进行反思总结,从而发现问题,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使反思学习法的研究成果更加准确,我们将采取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将选取两个小组参与试验,一组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除去教学模式外,基本外部条件都无差异。试验开始后,对照组依旧按照以往学校的正常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实验组将采取情境反思学习法进行授课。在反思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项就是设计课堂情境,也就是说老师要以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为根本,利用多媒体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前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相对应的现实情境,并要求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以自我思索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寻求情境中所设置的问题的答案。其次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反思老师在授课之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模拟情境进行自主思考,通过讨论或者收集资料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并将这些内容与自己本身所了解的知识相结合,从而获取问题答案。然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课中反思了,通过一系列的前期预习之后,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发现并解决假设情境中所出现的某些问题,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去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之后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最后一项教学内容就是学生的课后反思,在课后,老师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课堂上所总结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将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课后也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制定最优方案,对于不恰当的方案,老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指正。在一个学期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考试,最后得出的结果,实验组的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在通过这样的试验之后,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

通过情境反思法来教授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口口相传,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所说的所有内容即可,并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的思考,也并不需要学生进行前期预习。而反思法则不一样,它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且还需要学生在老师构建的相关环境中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寻找知识的激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反思法来教育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反思法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每次的解决过程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的观点,有目的性地主动推翻自己以前的观点,以便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以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变得更加理性。

当然,这样的新式教育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针对老师而言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如果老师本身就不存在这样的新型思维,那么反思法的执行情况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引进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时候也将提高对于老师的素质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反思法的应用得到更好的执行。

参考文献

[1]施珍妮.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状况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8).

[2]李宝丽.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4).

[3]陈路,刘鸿程,刘文和.注重细节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3(1).

反思学习法 篇8

关键词:外语教学,交际法,认知法

1 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语言学领域内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取代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导地位;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的主导地位被认知学派所取代。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与认知学派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在此基础上, 外语教学领域产生了认知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 在外语教学界交际教学法学派随即迅速发展。

认知法和交际法的产生改变了外语教学的方向, 标志着外语教学告别了传统时代, 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首先, 传统外语教学法都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 而认知法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交际法着重培养学生主动交际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 认知法主张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交际法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它们分别从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两方面的关系上体现了语言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从语言的本质出发把握外语教学的方向, 反映了当代的语言观。

2 理论基础

认知法是针对听说法的不足而提出的, 它是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与认知心理学有关认知过程的理论应成为教学指导原则。他们认为具有天生的语言能力, 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依靠刺激和反映的结果, 而是思维的过程。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规则, 不断生成新句子的语言能力。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转化生成语言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具有创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 还具有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即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法要达到最终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任何一项交际活动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语言表达一定内容;二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

3 方法与原则

3.1 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认知法明确指出, 外语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 它要求教师的备课建立在学生认知的特点上, 根据学生认知过程进行教学, 这样使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认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对机械模仿,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要求学生要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 认知法要求让学生明确每堂课甚至每一练习的教学目的, 无论是学习语言知识还是技能训练都强调理解其中的内容, 使学生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学习。

认知法的教学重视语法, 必要时可用母语进行教学。然而, 认知法的语法教学又与语法翻译法不同, 它要求通过有意义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同时, 认知法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从学生认知方式和已掌握的知识, 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整个认识过程。

3.2 认知法的长处与弊端

认知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传统外语教学法的薄弱之处。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倡创造性精神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总体的素质教育, 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认知法主张外语学习必须理解语言规则, 语言练习必须有意义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提高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认知法强调语言练习必须有意义, 全盘否定机械操练,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可行。特别是在初学阶段, 一定数量的机械练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如何处理语法教学和机械操练与有意义练习的比例仍然是认知法需要探讨的问题。

认知法的另一个缺点是未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使用认知法时应多开展课外活动, 为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3.3 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交际法的倡导者们代表性的观点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的结构反映它的功能和用途;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仅是它的语法和结构特征, 还包括反映在话语中的功能和交际意义的范畴。因此, 为了达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题。在进行教学活动前, 必须先调查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大量的语言信息, 并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与积极参与。教学大纲采用意念——功能大纲, 教材使用自然、地道和真实的原文, 通常是从各种书籍与报刊杂志节选的文章或电影、电视或电台报道片段等。由于交际法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使用语言, 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所犯下的错误被视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而无需指责。束定芳 (1996) 指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

一是交际原则, 即涉及实际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是任务原则, 即用语言完成有意义任务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是意义原则, 即学习者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习过程。

3.4 交际法的长处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强调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它以语言功能为纲, 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外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学生能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的真实情景并主动地、创造性学习和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强调的是语言的流畅性, 允许学生在运用语言时有一定语言错误, 符合学生的心理,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

尽管交际法有很多优点和长处, 符合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外语能力的要求, 但是它仍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例如:在外语教学目标中如何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语法体系与功能大纲的关系?这种教学法是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4 对外语教学指导之反思

以认知法和交际法为代表的当代外语教学法立足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本质认识, 从语言的心理和社会属性出发, 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注重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健康的学习心态和语言交际能力, 这样的方法比较符合信息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然而, 使用认知法和交际法又不能走极端。培养创造性思维并非排除必要的记忆与模仿, 发展交际能力也不意味着一味地排斥语法与机械操练。目前国内不少学者提出应采用折衷法, 即博采众长, 根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灵活使用各种方法, 受到很多外语教学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Jack C.Richhards Theodore S.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第一版.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0.

对交际法的认识、实践与反思 篇9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由于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又被称为“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同时交际法的功能项目又和意念紧密联系,并主张以意念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因此也被称为“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或者“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交际法的理论依据为:语言即交际。其语言理论起源于功能主义学派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海姆斯(D.H.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A.K.Halliday)的语言功能与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Widdowson)的语言交际观等都是交际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提出了以交际为标准而设计的功能意念大纲的基本要点,对交际法的发展影响深远。

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视语言为表达意义的工具,重视对学习者情感和学习者需要的分析,强调几乎凡事都有交际意图,倡导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接近真实情景的小组活动,通过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技能运用综合化。主张合理使用篇章型、任务型和实物型教材,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对学生语言结构使用的错误采取包容的态度并鼓励运用交际策略。交际法的教学过程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接触、模仿和表达三个步骤。

二、交际法教学案例

典型教学案例如下:

教学内容:外研版高一《英语》Book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教学目的:以阅读材料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讨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标准;重点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Listen to the tape of My NewTeachers.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1 to see if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Step 2:Reading and demonstration.

Read My New Teache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4.Write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 patterns on the blackboard and exemplify each of them.Ask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unctional patterns and report which teacher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and explain why.

My first impression of…is that……

She explains…so clearly thateven I can….

I’d like to have…,because….

Step 3:Practising functional pater-ns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func-tional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outline with“information gap”.Enable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exchange their roles.

Examples of dialogue outline:

Student A:

A:Who is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B:______.

A: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B:______.

A:What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teacher should be like?B______.

A: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and why?B:______.

Student B:

A:_____?B:Mrs.Chen._

A:______?B:She's very se-rious and doesn't smile much.

A:______?B:Kind and patient.

A:_____?B:Mr.Wu._I think this is because….

Step 4:Free Produc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mini-di-alogues of their ow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new teachers.For example:

A:Which teacher would you liketo have and why?

B:I'd like to have Mrs.Chenbecause her teaching is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

Step 5:Creative Production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passage again and work together with their partners to learn the way the author describes a teacher.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own favorite teachers'names,appearances,personalities,subjects they teach and their ways of teaching in groups.Check the students'work and help them if necessary.

Step 6:Retelling and writing

Ask the students to choose one ofthe three teachers and describe him or her by retelling the passage.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prepare it.After they retell the passage,they will understand more deeply how the author describes a teacher and master the way of describing people.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My NewTeachers again and help them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y meet.Write a letter to introduce your own new teacher.

三、教学案例分析及教法评价

本文的教学案例是笔者尝试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节录。从教学材料来看,选取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常态的阅读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来看,选用了交际语言教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交际法教学的基本步骤“接触、模仿和表达”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综合培养的要求,结合所教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实际,在导入阶段就安排了听录音回答问题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入境。然后,按照交际法倡导运用真实语言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活动训练交际能力的理念,设计了阅读问答、含有信息沟的自主对话、模仿复述、自主表达、读写结合等多种活动,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接近真实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运用交际法的主要优点:

1. 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接触、模仿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 丰富了语言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不拘泥于课本,在较为真实的语境如含有信息沟的对话活动中自主决定自己的谈话内容。

3. 增强了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本节课运用交际法的主要不足:

1.由于运用交际法不主张“有错就改”,在英语对话或分组活动中出现的语言结构错误常常得不到及时纠正,使得一些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强化。

2.由于班内人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经常不能照顾到某些个体,从而使部分英语基础较差或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帮助。

对中职英语行为导向法教学的反思 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行为导向法教学,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依托任务训练、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行为互动为纽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和反馈评价等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目前中职院校的生源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英语教学也推行了行为导向法,从课堂教学到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的转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活动及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考核上,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传统模式,而以平时考核为主、期末成绩为辅的综合考核方式。希望改变以往的课堂状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上好每一节课。

教改推行以来,与以往相比有一定改善,行为导向法的分组教学模式在促进团队协作、展开学习竞赛、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检查任务完成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局限。

一、分组教学对学生状况有适用性要求

首先,由于教学资源受限,某些中职班人数过多。分组时无论是组数过多还是每组的人数过多,都给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增加了困难,也使分组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以我带的某大班为例,在学生管理上做得可圈可点,在上学期曾进行过不分组与分组的尝试,就我的课堂,我认为分组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但劣势却显现出来了。本学期该班又主动恢复了不分组的状态,且成绩好的优先选择座位,使学困生更加边缘化。

其次,分组教学旨在体现团队的合作,体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优势互补,体现思想火花的交流与碰撞。但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当前生源状况下的英语教学,原本期待的在分组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以优带差,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很差,且离散度极高。教育部曾在2007年对中职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显示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甚至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但有9.62%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这种差异造成分组学习的不和谐。

通过对我校09级土木系学生的调查,有42%的学生对行为导向法教学法的分组模式表示认可,38%无所谓,20%认为不好,且认可与否与学生成绩好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二、对学生评价的认定

行为导向法注重教学评价的多角度,包括过程评价和成效评价。为此我们打破以往期末考试占80%,平时考核占20%的传统模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在08级中平时考核的比例占到40%,在09级中步子更大,两个学期平时考核分别占到了70%和60%。鼓励学生平时考核的标准不是学生学得有多好,而是学生做得够不够好,是否努力去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生由于基础差距而造成考核结果的过大差异,给学困生以希望和鼓励。但也正因为重过程而轻结果,一份严重不及格的卷面也有了及格的可能,学生在“学会什么”上没有得到明显的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考核评价的偏差,消减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同一个标准,以体现公平性,其实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英语课学生活动的认识

英语是技能课,又是语言课,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英语课应该以交互活动为主。外语教学研究已反复验证:在有意义的语言交互活动中发展语言系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有试验表明,非交互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有“即时作用(instan effect)”,但几乎不具有“延时作用(delayed effect)”。依据这一原则,在设计活动和练习时,除了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设计教师和学生之间较高频率的人际交互活动,教师还通过提问向学生展示语言,利用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比如学习favourite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指着自己的蓝衣服说:“My favourite colour is blue.I like blue most.”再问:“Wha colour do you like best?”学生回答:“Red.”老师:“Oh, your favourite colour is red.Is red your favourite colour?”学生:“Yes, iis.”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活动乍一看会感觉老师讲得多了,不符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行为导向法,其实,它与传统意义的教师讲授不同。传统的讲授是从教师向学生,是单边的,而这里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恰恰体现了互动。互动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会起到鼓励、引领和示范作用。这种模式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微型的语言环境。语言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学生只有在语言中浸泡,才能染上语言的色彩。如果认为只有分了组才有学生活动,只有学生分组活动才叫活动,就可能会有了活动,却缺少了语言。

四、对英语课的课程定位

英语课的教学效果与对英语课的课程定位有关。显然,在以工科为主的职业学校里,中职的英语课不再像在中学那样扮演重要角色。在突出专业技能的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的学时。就以我校为例,三年制中职英语由常规的每周4学时缩减成了2学时。我认为英语教学目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这样的学时安排客观上起到了降低“工具性”而突出了“人文性”的作用。但英语课毕竟与美育熏陶、心理训导不同,它除了属于基础文化课,还是一门技能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它又是语言课,而语言学习是需要高频率接触的。如此低的接触频率,期待明显的进步也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尽管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并被广泛地倡导和推行,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在任何学科、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课堂形式上不能走形式、盲目“跟风”。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其适用性,它的优点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行知结合。职业技能主要通过实践教学而非理论教学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每一个案例或项目中的“做”得以提高。所以,它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有更好的适用性,而对非实践性的理论课适用性较差。

英语课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以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行为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为或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是否分组、是否有项目和案例,只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又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无论是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还是《疯狂英语》中的“三最”练习法 (as loudly as possible, as clearly as possible, as clearly as possible) , 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乃平.中职教改:学得会用的上才是有实效的文化课[N].中国教育报, 2008-7-4, (8)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反思学习法】相关文章:

期中考试学习学习反思总结05-11

反思学习04-27

学习反思05-02

“合作学习”反思04-15

教师学习反思06-03

学习数学反思05-06

学习·创新·反思05-23

学习计划与反思05-26

师德学习自我反思04-07

教师学习反思范文05-28

上一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一篇:重大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