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关系分类

2024-06-05

实体关系分类(精选八篇)

实体关系分类 篇1

在信息抽取中,不但要抽取信息中的实体,还要确定这些实体间的关系。通常,词对限定为由名词及其修饰语组成,而不同应用背景下的词对关系也会有所差别,如ACE评测中的关系有地理位置关系(PHYS)、雇佣关系(EMP-ORG)等。假设文本中提到“北京大学校长”,其中“校长”和“北京大学”分别为人物实体和组织实体,而它们之间又构成一种雇佣关系(EMP-ORG),即“校长”受雇于“北京大学”。如果说信息抽取将文本转化为数据表格,实体抽取确定了表格中各个元素的话,实体关系抽取则是确定这些元素在表格中的相对位置。

1关系相似度

关系相似度最主要的应用是对语义关系分类,通常是辨别一对词语(一般限定为名词及其修饰语)间的关系类别。如:“奥巴马”与“美国”的关系应当是国家领导人与国家的关系。而现实世界的语义类别众多,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语义关系都定义出来,而是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Nastase和Szpakowicz(2003)对通用领域的名词—修饰语总结了5大类30种关系,Fillmore和Hearst(2002)将医学领域的名词及形容词分为13种关系,而Turney和Littman(2005)则将名词—修饰语词对关系分为5类。

笔者曾对存在较多语义关系词对的中文专利语料(专利中术语较多,而术语往往由修饰词和中心语组成)进行实验,并根据知网中词语间关系的分类体系,将词对间的关系细分为10种,如表1。

2实体关系抽取

实体是命名实体的简称,常见的实体有地名、人名、组织机构名等。实体关系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将这些不同的实体对归属到自己的类别当中,如:“华盛顿”、“美国”的关系与“平壤”、“朝鲜”的关系一样,都是首都与国家的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新闻语料中的实体关系分类,通过总结实验语料获得的7种常见实体关系,作为本文实验的关系类别,如表2所示。

3实验内容

KNN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中较简单的一个分类算法,整体思想是计算一个点A与其它所有点之间的距离,取出与该点最近的k个点,然后统计k个点里面所属分类比例最大的,则点A属于该分类。

作者在2009年提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关系相似度计算方法,是利用同义词词典,将组成词对的每个词进行同义词扩展以组成新的词对,统计词对的上下文并泛化为模板,以其代表词对内词语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模板向量间的夹角余弦值来代表词对间的关系相似度。

本文使用KNN分类算法对测试词对进行实体关系分类,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关系相似度算法计算不同词对之间的相似度,作为词对之间的距离。利用基于关系相似度的实体关系分类算法,对NTCIR-7语料中识别的实体之间的关系分为七大类(见表2),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分析。

3.1实验语料

本文采用NTCIR-7的测试语料,共800余兆,表3为本文实验语料具体分布。

3.2评价方法

信息检索、分类、识别、翻译等领域的两个最基本指标是召回率(Recall Rate)和准确率(Precision Rate),召回率也叫查全率,准确率也叫查准率。本文采取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

4实验结果

本文首先为表2中R-1~R-7类的每个类别设定20个种子词对,如:R-1中的“美国”、“日本”,“美国”、“英国”等;R-3中的“吴作栋”、“新加坡”,“温家宝”、“中国”等。选择除种子词对外的35个词对(各类5个测试词对),采用基于关系相似度的实体关系分类算法进行测试。表4和表5分别列出了开放和封闭测试的结果。

从表4和表5中可看出,在开放测试中,关系R7的分类结果较差,主要原因是由于选择的种子词对较少,导致开放测试效果不佳,尤其是R-7的分类效果最差。另外关系模板的数量和覆盖率对分类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许多模板被作为噪声数据过滤掉,从而导致该类特征不明显,使得分类结果较差。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将关系相似度应用在实体关系抽取中,在小规模模板监督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后期的改进和研究中可以增加模板的数量和覆盖率,提高分类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郭丽,刘磊,季铎,等.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关系相似度计算方法[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

[2]PETER D TUNREY.Mining the Web for synonyms:PMI-IR ver-sus LSA on TOEFL[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2001(6).

[3]车万翔,刘廷,李生.实体关系自动抽取[J].中文信息学报,2005(2).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论述论文 篇2

摘要: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应该需要时刻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的起伏波动与循环周期,只有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才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将主要分析他们之间的地位进行了相应分析,进而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协调其关系的三条有效措施,以便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际经济;关系

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随之不断改革,其转变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是近些年来科研人员重视的热门课题,但是伴随着其过于快速的转变,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渐渐有陷入误区的趋势,因此,造成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金融发展缺乏规范正确的体系指导。只有准确认识这两者的真正关系,才可以避免该误区的继续发展与扩大,管理者才可以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

一、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地位。

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石。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也就随之诞生了,因此,金融体系应该以实体经济为基石,当现实经济转变成为虚拟货币时,就极其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大的危害。其地位存在的原因在于实体经济自身的性质以及其对于其体系发展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实体经济的交易往往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并用现实货币与物品进行交易,交易过程较为透明与安全,具有较强的可预知性,而与其相比,虚拟货币的交易则显得在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其地位关系应该为金融体系的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

2、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提升的动力。

金融体系其动力作用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现实的经济发展应该以良好运转的金融体系作为中介平台,另一方面,其体系的完善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增加,缩短第二次扩大生产的投资周期,同时还能对实体经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伴随着近些年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相互的促进作用也渐渐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透露、信用维护以及兼并等行为都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后盾,由此可见,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互相作用。

1、金融体系的存在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体系则随之诞生,现实经济的资本积累为其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金融体系很快就会奔溃,资源配置将会出现混乱,市场交易的规则就会被打破,金融体系的存在也没有了其本来应该拥有的意义。

2、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交易平台。

金融体系作为实体经济交易的平台,为实体经济交易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后台保障,将一部分的交易风险分散,与此同时,伴随着金融体系的日渐完善,其职能越来越强大,对于其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不可改变的必然趋势了。

三、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为了有效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积极作用,保证其高速并且稳定的发展,其发展是带动该体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其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具有指引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例如,在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二次生产的周期就会大大缩短,实体经济达到了资金积累的目的,因此,就会有多余的资本流入金融体系中,从而带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该两者之间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同样,伴随着其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呈现出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发展趋势,当实体经济实现了市场的改革,则金融体系对于资金的需求将会大大提升,金融需求的大量产生就会导致其服务的完善,同时,也为其自由化发展提高了基础与契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中,私营经济的交易越来越活跃,经济类型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私营经济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私营经济的交易往往缺乏严谨的规则,为了该类型经济的进步,其体系展开了多元化的经济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现实经济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向多个方向延伸发展。

2、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

为了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就需要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进程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消除限制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例如,利率浮动对于国际经济的限制等。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实体经济资金积累的速度,缩短实体经济发展的循环周期,改善企业的融资条件,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对于国家而已,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可以减小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同时,市场的资源可以根据其条件得到最优化的分配。因此,为了使经济市场上的问题彻底地解决,就应该推进其体系往各个方面多方向发展。

3、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金融市场上的经济形式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间接形式的经济需要有中介作为交易平台,为直接类型的经济则是直接通过交易双方来决定交易的收益以及速度等因素。而金融市场的改革又将直接决定实体经济的未来,因此,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对于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改革对于维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可以通过透露交易信息等手段来补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缺陷,同时还可以实现市场的统一化的管理与经营,能为其经济的发展制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外界环境,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使实现经济筹集资金的渠道与方向越来越多,还能够提供市场交易的效率,因此保证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保证其进程的不间断不停歇,对于其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该两者关系的三大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以及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明珠。金融体系两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服务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12):19—24。

[2]付志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消费导刊,2014(12):62。

学校档案实体分类及其管理措施 篇3

一、学校档案分类中面临的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档案分类工作, 首先应该要了解档案的分类主要包括检索分类和实体分类。笔者主要是讲档案的实体分类, 即按照档案时间、内容、来源进行分类, 这样能够有效地进行档案排列,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排列, 使其能够固定位置。在档案管理中一般采用的最基本分类方式就是实体分类。

在学校中进行档案实体分类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首先, 由于学校中各种专题和类型文件资料越来越多, 要归档的文件增多, 按照传统的教学档案和文书档案分类, 很难对资料进行分类和管理, 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指导理论, 因此实体分类档案管理无法管理学校的专门档案;其次, 在学校档案分类管理中一些部门将学校的部分来源和主体的材料统一划分为专业档案中, 这样不利于档案管理, 在日后档案查询过程中也会出现花较长时间寻找档案资料的现象, 同时也不利于保管和开发利用档案资料, 档案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学校档案实体分类的混乱导致学校在开发和管理档案资料时容易出现差错, 同时也不利于为档案馆提供优质的环境。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学校应该要对档案进行有条理的实体分类, 并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加强对学校档案分类管理的措施

1. 加强对档案分类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为加强对学校档案的分类和管理, 首先应该要对档案分类和管理的概念有所认识, 一般来说, 档案的内容是可以相互包含的, 不同的档案资料反映事物的专业性质是不同的。这样能够通过了解档案的基本特性, 有效地进行档案分类和管理。档案的实体分类主要是对档案进行固定位置, 这样能够减少不同档案之间的相互交叉现象, 并有效利用和保管档案资料。所以学校的档案实体分类和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档案概念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更好地进行档案分类和管理工作。

2. 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用全面的观点鉴别档案价值。

在进行资料归档过程中, 相关的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的分类目标进行建档工作, 根据档案的内涵、形式的不同进行档案划分。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档案之间有可能会有明显的关联性, 因此在选择档案时, 要用全面的观点去掌握不同档案之间的关联性, 并有效进行档案特征分析, 包括内容、文本、时间、来源、外形等条件, 综合性地判断档案的价值, 预测社会可能需要的档案资料。学校的档案分类和管理人员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仅要考虑档案眼前和学校需要, 同时也要考虑档案的长远及社会需要, 这样能够从效益的目的出发, 有效地分析档案价值中所包含的付出与收益关系, 判断档案的保存价值以及付出的财力和物力, 进而选择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保存。

3. 保证学校档案能够得到有效的保管和使用。

学校在进行档案实体分类和管理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到实际的档案保存和使用情况。一般来说, 学校只设置一个建档部门, 其中只有一个全宗档案, 这样在进行档案实体分类的过程中, 要考虑档案的保存和使用因素, 主要是因为:首先, 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档案所进行保存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保证档案的保存时间更长, 要对同一形式或者是同一载体的档案资料进行集中保存, 对内容有关联性的档案进行分别保存, 这样能够有效地进行档案组合管理;其次, 在保存档案的过程中, 为了减少倒架现象, 节省库房空间, 一般不会过分详细地进行档案实体的目录分类, 这样能够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保持档案分类的层次性, 并通过检索工具快速检索到相关文献档案资料, 保证档案资料得到有效利用;最后档案在收藏和管理过程中为满足大多数使用者需要, 会在进行档案分类过程中, 考虑使用者对信息的利用需求因素, 进行便捷式的档案分类。

三、结语

学校在进行档案实体分类和管理时, 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情况, 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有效地进行档案分类, 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档案使用服务, 有效地管理档案。

参考文献

[1]葛志媛.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改革设想[J].兰台世界, 2006 (2) .

实体关系分类 篇4

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统一全国高等学校的档案实体分类, 实现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编号、排架、检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达到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 促进整体业务建设的深化, 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更好地为学校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现行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是1993年11月由原国家教委教办发布的, 1994年1月开始实施。“该分类方法以‘领域范畴’和‘内容性质’为依据将高校档案划分为十大类 (一级类目) , 下设若干个二级类目, 以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作为混合的分类代码, 直观、准确、易识、易记。它的实施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实用的档案分类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制定与实施, 影响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是高校档案分类工作实践的历史转折点。它保证了档案馆 (室) 藏的完整性, 促成了馆 (室) 藏内容的系统化, 实现了馆 (室) 藏分类与排架的统一性, 使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矛盾性。

主要是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职责范围设置与《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矛盾性。由于各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情况不同, 对档案分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比如计划生育文件及领取独生子女证名册等文件按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职责范围设置情况应该放在党群工会DQ16, 但按实体分类法则放在总务XZ15-8 (长期) 。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工会”划归为党群类 (DQ16) , “教代会”隶属于行政类 (XZ11) 。但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 教代会工作属于工会工作范围, 工会是教代会的具体办事机构, 两者形成的文件材料为同一“领域范畴”, 为了理顺两者的关系, 建议将“教代会” (XZ11) 类目并入“工会” (DQ16) 类目。

2. 分散性。

文件同一问题归宿的分散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根据高校档案产生的领域范畴, 结合档案记述的内容性质, 确定为十个一级类目:DQ党群、XZ行政、JX教学、KY科学研究、CP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JJ基本建设、SB仪器设备、CB出版、WS外事、CK财会, 另附SX声像。在十个一级类目中会遇到: (1) 党群系统启用印章的文件和印模DQ11-11 (永久) 和行政启用印章的文件及印模XZ11-15 (永久) 。 (2) 群众来信来访文件材料XZ11-21 (长期) 与人民群众来访材料XZ12-30 (长期) 、群众来信来访及处理意见DQ12-6 (短期) 、重要的群众来信来访及处理材料DQ11-15 (长期) 。 (3) 学生实践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有关材料放DQ17-17 (长期)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计划、总结及其有关材料放JX15-6 (短期) ;上级有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放DQ14-6;本校有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通知、条例放DQ14-7 (永久) ;学生工作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划、报告、总结放DQ14-8 (永久)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典型调查材料和统计放DQ14-9 (长期) ;关于学生政治工作队伍的选拔、管理文件放DQ14-10 (长期) ;各系学生政治工作人员名单放DQ14-11 (长期) ;学籍管理放JX14;毕业生放JX17;团委放DQ17;学生运动会放JX11-7等等。都是同一问题, 分布得太分散, 不便于管理和查找, 势必对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3. 不明确性。

针对下发文的权限问题不明确性。在实际分类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知所措和无从下手的境地, 比如在分到领导任免通知时, 副处级以上干部任免、调动和离休报告、决定、批复、通知等材料 (包括上级批准的, 要附任免呈报表) 的文件应该是以党委名义下文放在DQ13-5 (永久) 与人事处权限内的干部任免 (科级以下) 文件及名册等材料应以行政类下文应放在XZ12-6 (永久) , 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副处级以上任免的文件按行政的形式下文而不是以党委的名义下文, 落款单位名称也是以行政形式呈现, 就出现了不知道到底放在DQ13-5还是XZ12-6的情况, 放在哪里都不对的现象。

三、实施《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一些粗略设想

1. 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应参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

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职责范围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的分类工作。职责范围不同, 行文的形式也就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为了使文件在分类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建议高校是否能在设置本校组织机构职责范围的同时, 适当参考一下《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的分类范围, 进一步解决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的职责范围与《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之间的矛盾。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严把行文关。这样才能够适当减少在行文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避免再次出现党委职责范围内的文件以行政的形式行文等等问题。提高档案分类的进度, 为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提供快捷有效的利用价值, 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的利用率, 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 使高校档案在分类过程中达到应有的效果, 使档案的分类和利用工作达到最优化。

2. 针对归宿问题的分散性建议应集中归类。

对一个职能部门来说, 各项活动中的归档文件被人为地分散在不同的类目中, 特别是在归档文件数量并不多的情况下, 再将文件“四分五裂”, 与别的职能部门归档文件汇合, 等待编号, 部门工作人员在归档整理时, 就显得很零乱、烦琐、耗时。在思想认识上, 要加强对档案整理原则“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 保持归档文件有机联系”, 在档案信息管理层面上的理解。笔者认为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职责范围应参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部门任务划归相应部门。出现同一类目的分散性, 主要体现在领域问题: (1) 将党群、行政类内容中的“部门”换成“管理”。在行政类内容中加上“学校”二字。 (2) 将行政类内容括号中的“教务”改为“教学”, “开发”改为“产品”去掉“部门”二字, 按领域范畴处理档案, 属各自的行政管理材料理所当然地归入各自的类别, 不会出现交叉问题。 (3) 党群类二级类目中的“团委”一词, 属组织机构, 可改为“共青团”, 使之成为一个领域范畴[1]。 (4) 根据平时档案利用情况遇到的问题, 应把印章类档案一起纳入实物档案 (印章的背景文件一起存档) 。

再则建议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相应增加学生类, 把关于学生在校活动的所有材料全部入此类, 这样对档案和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好处。事实上, 在实体分类中, 对于二级类目的设置却不是这样, 如:DQ15是“学生思想工作”, JX14是“学籍管理”, JX17是“毕业生工作”这三个二级类目中, 实体分类法明确规定“学生奖惩材料”应入JX14, 然而, 既然是学生思想工作, 即应包括“毕业生思想工作”既然是学生奖励, 便应有毕业生奖惩, 如学生奖惩材料可分为由于学习方面的奖惩及其他思想政治方面的奖惩, 对于毕业生工作, 可以不作为两个具体类目列出, 而DQ15和JX14等类目中分别以三级类目具体体现出来似乎更为妥帖, 因为奖惩的对象及学籍管理的对象既然是学生, 那么自然应包括毕业生工作, 因此针对以上学生档案的分散性, 增加学生类, 便于利用也便于管理, 使之集中统一。

总之, 《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问世, 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 都有不尽人意或有待完善的一面, 《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只有在档案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在理论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修正, 才能使档案实体分类理论得到完善[2]。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实施《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意义, 以及在实际分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根据从事档案工作的一点经验粗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与档案同行一起探讨学习。

关键词:档案,分类法,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田淑华.对完善高校党群行政类档案实体分类的探讨[J].云南档案, 2011 (2)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 篇5

近几年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之中, 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虚拟经济发展的一定影响, 只有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才能够正确促进目前经济发展环境中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削弱或者清除对于经济发展中制约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 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联系最紧密, 虽然两者之间也有互相限制发展的条件, 只要能够正确两者之间的经济发展局势, 就能够正确发挥良好的互助作用, 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一、就目前经济体系之中, 虚拟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优势作用展开讨论

1. 对于目前经济体系之中, 虚拟经济的存在局面是对于资金的共同运用, 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局势形成良好的重新分配, 在马克思的理论之中就曾经对于虚拟经济有过这样的推断, 如果只能依靠时间作为资金积累的唯一方式, 等到某个经济累积到能够修造铁路运输的时候, 就可能要无限期的等下去, 可是, 如果能够以集中资金的方式, 对于修建铁路运输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达到, 这种时间上的区别是体现在经济拥有形势以及利用方式上的。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 将资金体系中细碎的经济资源共同利用, 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所用, 而且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满足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虚拟经济中通过不同的经济手段以及经济发展利用方式, 实现多种多样的虚拟经济规模, 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同时对于经济体系中的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促进, 实现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共得。

2. 就目前的经济体系发展之中的虚拟经济而言, 降低了在经济发展之中的分配经济危险度, 同时削弱了资金发展中的交易难度, 能够拥有这样的优势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就是能够为经济形势利用的多样化的资金选择方式, 这样是能够降低资金的运作危险的, 在目前的实体经济运营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种虚拟经济手段, 发挥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以灵活的经济资源利用方式, 在多样的经济发展途径之中, 实体经济寻找到利用虚拟经济逃避资金风险的优势途径。其次就是对于资金途径的多样化而言, 只有高效率的资金流转方式, 在能够将危险的资金运转方式逐渐转变为比较可靠的资金运用方式。目前的市场体系之中, 资金拥有者可以选择的经济手段比较多, 可以通过债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的安全的增长手段, 同时也能避免资金运营中的危险因素, 通过不断的运用虚拟经济的方法, 增长的经济环境中的资金运营速度, 通过一段时间内的循环, 不仅能够取得经济利益, 同时也能够避免经济风险, 实现稳定的经济资源增长, 这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提升经济利用效率。

3. 在经济体系之中, 虚拟经济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经济手段, 增加资金的运转速度, 拉动内需的前提下, 增加经济流通作用, 促进经济运营中的相互促进, 这是对于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于资金的数目变化过程之中, 在一致的条件之下, 将资金的需求引起足够的变化, 这不仅能够刺激资金的拥有者对于资金实现良好的流通效果, 同时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 增加资金拥有者的资金拥有数量, 在拉动资金拥有者内在经济运转渴望的同时, 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二、就目前的经济系统而言, 虚拟经济也有限制实体经济发展作用

1. 经济虚拟化的过度发展会直接威胁到现实经济的发展, 从传统的实体经济而言银行无异是最大的实体经济支持者, 在建设和发展方面都具备极高的价值, 随着信用货币的发展这类银行的实体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泡沫的威胁下已经走进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一味的放任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只会导致国家社会的经济主体发生偏移, 从原本的稳定发展走进一个相对看似美好的经济发展误区, 最终导致的还将是资产化社会和针对中国社会经济导致的金融危机。

2. 虚拟经济的扩张会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 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资本市场会产生泡沫, 从根本上说与进人资本市场的虚拟资本的价值决定机制相关。马克思说过:“它们的市场价值, 在现实资本的价值不发生变化 (即使它的价值已增值) 时, 会和它们的名义价值具有不同的决定方法。”泡沫经济的形成是由虚拟资本价格膨胀所拉动的。从证券市场来看, 在信用关系高度膨胀的情况下, 虚拟经济极有可能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而大规模发展, 当虚拟经济的单独扩张超过实体经济可以支持的度时, 甚至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打击。

3. 各种投机获利行为的产生, 降低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投机获利的可能, 而投机行为和炒作活动的过度, 必然会减少进人实体经济的资金, 降低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关于证券市场的投机性, 马克思曾说:“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 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 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人决定的。”可见, 虚拟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投机活动的产生。

三、结束语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 篇6

国外对虚拟经济的界定大体有三种范畴。 (1) 用Fictitious Economy来表述, 是指股票、债券、期权、期货等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 (2) 用Virtual Economy来表述, 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也称信息经济或数字经济; (3) 用Visual Economy来表述, 是指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模拟。目前国内学者对虚拟经济的界定大都属于第一种范畴, 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观点: (1) “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 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成思危, 2002) 。这一虚拟的经济系统的构成可以比喻为:虚拟经济的产品就是各种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 虚拟经济的工厂就是各种金融机构, 虚拟经济的交换场所就是各种金融市场。 (2) 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的价格系统, 是观念支撑的价格体系 (刘骏民, 2003) 。 (3) 虚拟经济就是金融 (李扬, 2003)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 金融是虚拟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认为, 第一种范畴更为合理。该概念反映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活动的共同之处:追求价值增值。同时又揭示了虚拟经济价值增值的特点。第二种观点没有体现出虚拟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第三种观点虽然反映了金融是虚拟经济运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虚拟经济并不等同于金融, 金融中的许多活动的价值增值过程是直接参与了实体经济的运作的, 其增值过程并不是“虚拟”的。基于以上分析, 对虚拟经济作如下定义:虚拟经济是以金融系统 (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 为主要依托, 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一种虚拟资本独立化运动和价格决定的经济形态。其本质内涵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动的权益交易。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

(一)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决定虚拟经济, 同时,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

1. 从起源的角度看, 虚拟经济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都隐藏在商品中。因此, 分析虚拟经济也应从剖析商品开始。通过剖析可知, 能够虚拟化的只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值形式即价格是其后一切价值符号的根源, 同时也是以虚拟资本为代表的价值符号的根本基础。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伴随着信用制度、股份制度、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每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息, 而不论这种收入是不是由资本生出。货币收入首先转化为利息, 有了利息, 然后得出产生这种货币收入的资本。”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526页, 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随着收入的资本化, 虚拟资本便产生并发展起来, 在此基础上, 虚拟经济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 从经济运行状况看, 虚拟经济运行状况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

如果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则虚拟经济必然茁壮成长;反之, 假如宏观经济不景气、微观经济缺乏活力、结构失调等因素使实体经济出了问题, 那么虚拟经济最终必然萎缩。

3. 从发展的角度看, 虚拟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规模与程度。

作为虚拟经济载体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实体经济中经济主体根据实体经济中资金的需要而发行的, 因而发行的规模是由实体经济决定的。有价证券的发行制约着证券二级市场的交易规模。尽管虚拟资本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与实体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它依托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因而也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规模与需要。

(二)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双重影响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 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也可能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 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加。

1. 积极影响。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 虚拟经济可以看成是实体经济的货币蓄水池, 它既可以吸收大量的实体经济的过剩资金, 也可以补充实体经济流动性的不足, 从而化解实体经济的物价不稳定的压力。资金是实体经济的“血液”。虚拟经济以其高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着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 沉淀资本由此投入到实体经济中, 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而虚拟资本的便利流动性, 加速了货币资金的周转、转移和结算的速度, 也提高了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技术提高、融资方式灵活、融资成本下降, 可以在时间、数量、期限、成本等方面同时满足生产者的要求, 使储蓄和投资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都进了一大步, 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二, 虚拟经济提供了分散经营风险的工具, 降低交易成本。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使个体风险趋于分散化,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散实体经济的风险。如经营者可以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将经营风险分散到各个投资者身上;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虚拟资本的多样性、可转换性和高流动性又使企业能够以比较低的风险成本实现实物资本存量的累积。

第三, 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财富效应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股市上涨等造成的财富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推动实体经济增长。此外, 金融市场的活跃, 也会带动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由此, 虚拟经济从两个方面给实体经济提供强劲的需求拉动力, 并通过扩大的乘数效应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第四, 虚拟经济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股票等有价证券, 能够使社会资本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向效益好的企业, 并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不断地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重组。这样, 虚拟经济对资金的配置效应增强从而引导实体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虚拟经济活动可以对企业形成一种压力, 使资金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 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至产业结构, 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提高整个实体经济效益水平。

2. 消极影响。

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 会引发泡沫经济, 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 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1) 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性。虚拟货币一旦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流通领域, 虚拟经济就渗入了实体经济, 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这一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 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 会阻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降低资源利用率。 (3) 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会引发泡沫经济, 导致对实体经济的巨大破坏。 (4) 虚拟经济的跨国扩张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安全,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务国际化、自由化, 使国际资本流动急剧增长和快速扩张。特别是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 以各种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投机资本也应运而生, 严重威胁全球金融安全。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充分认识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虚拟资本、虚拟经济, 不能因为它们有可能产生泡沫经济或导致金融动荡而限制其发展。应该认识到,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意味着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高级化。

2.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正确处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 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 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投机虽然是重要的原因和导火线, 但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才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投机是泡沫破裂乃至引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是外在原因;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的基础, 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才是内在的原因。所以, 我们一定要打牢实体经济的基础, 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 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3.注意防范和控制中国经济的泡沫风险, 抓紧化解已形成的过度经济泡沫。中国实体经济运行的泡沫风险主要有: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和国有企业较大面积亏损造成的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上。

4.建立经济预警系统, 增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度, 完善市场法规, 加强金融监管。为了使虚拟经济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 应加强对虚拟经济运行的监控, 控制其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 使虚拟经济形成的资产、交易量与实体经济的对应从发散变为收敛, 促进与实体经济运行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孙耀乾.论虚拟经济的特征及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7, (4) .

[2]段进朋, 李刚, 索红云.虚拟经济的作用及影响[J].生产力研究, 2006, (11) .

[3]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4]李多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探析[J].理论前沿, 2007, (17) .

[5]成思危.虚拟经济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

[6]李方.金融泡沫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8.

[7]李扬.关于虚拟经济的几点看法[J].经济学动态, 2003, (1) .

[8][美]约翰·G.格利, 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建筑火灾风险动态评估实体关系图 篇7

国外对火灾风险评估十分重视, 在火灾的探测、处理、火灾危险源的辨识、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火灾风险模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内火灾风险评估始于八十年代, 现有的火灾风险评估多为处方式, 为城市的、位置的、区域的、功能的建筑物设计、消防规划提供依据, 比如监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商贸市场火灾风险评估、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宾馆火灾风险评估等。关于建筑火灾风险动态评估, 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定义, 按照笔者对建立建筑火灾风险动态评估实体关系图的阐述, 可以理解为, 该评估是一个针对个体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估, 所谓的动态, 是指现有建筑个体的结构、用途、内部或外部火灾危险源发生变化的时候, 通过该实体关系数据库模型可以实时、动态、直观地体现出来。

1 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

针对个体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 消防监管部门很大程度上依据消防安全日常检查表, 缺少科学的管理、决策与监管系统, 不能及时对某个建筑个体进行消防安全监管及火灾风险预测。建立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的实体关系图, 即对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进行动态评估, 当现有建筑个体的结构、用途、内部或外部火灾危险源发生变化的时候, 通过实体关系图进行火灾风险分析, 确定风险等级。

如上海市胶州路教师公寓“11·15”特大火灾, 当建筑的外部结构发生了改变、增加了火灾危险源时, 如果消防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实体关系图, 模拟出可能出现的风险, 或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 把这栋建筑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预判可能出现的火情, 进行消防逃生、灭火等演练,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2 实体关系图设计

在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实体关系图设计中, 设计的目标是要建立概念模型或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实体型、属性和联系。

2.1 核心实体

该实体关系图研究的核心实体是建筑个体, 即一栋独立建筑, 具有普通的建筑属性, 建筑个体和风险评估之间的联系是由其属性决定的。实体关系核心实体图, 如图1所示。

2.2 相关实体

确定了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实体关系图的核心实体后, 以建筑个体和风险评估为中心, 确定该实体关系相关的实体。建筑个体的相关实体包括建筑分类、防火分类、建筑用途、建筑结构、地区、街道地址和单元室;风险评估的相关实体包括风险、危险等级、预防措施、评估内容、火灾触发原因、危险源、火灾触发条件、相似建筑火灾次数、建筑结构变化和新增危险源。实体关系相关实体图, 如图2所示。

2.3 关联和关系

建筑个体和风险评估最终得出的实体关系图是建筑个体风险评估, 实体为建筑个体、风险等级和预防措施, 0和n表示建筑个体风险评估图中可能属性的类别。建筑个体包括建筑分类和防火分类, 建筑分类包括建筑用途和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包括地区、街道地址和单元室;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危险等级和预防, 危险等级包括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包括相似建筑火灾次数、危险源, 危险源包括火灾触发原因和火灾触发条件, 火灾触发条件包括建筑结构变化和新增危险源, 如图3所示。

2.4 属性和规范化

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核心实体和实体的属性可以从建筑个体和风险评估两方面分别描述。

2.4.1 建筑个体

(1) 建筑个体:

编号、建筑名称、使用性质、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地址、承包方、承建方、监理方、竣工时间和使用年限。

(2) 建筑分类:

低层建筑、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3) 防火分类:

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

(4) 建筑用途:

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5) 建筑结构:

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和其他。

(6) 地区:

中国、省 (市) 和区 (县) 。

(7) 街道地址:

路和门牌号。

(8) 单元室:

所在楼层/总楼层、户型、面积和朝向。

2.4.2 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

风险危险等级、风险评估ID、风险预防措施和风险处理。

(2) 风险:

个人防护、管理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控制、局限危害、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改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和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

(3) 危害等级:

1级 (安全的) 、2级 (临界的) 、3级 (危险的) 和4级 (破坏性的) 。

(4) 预防:

1级 (不需采取措施) 、2级 (确保措施实施) 、3级 (采取应急措施, 进行整改) 和4级 (停工, 整改) 。

(5) 评估内容:

建筑物内含物、居住者、消防安全管理、建筑物内主动消防安全设施和建筑物内被动消防安全设施。

(7) 火灾触发原因: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8) 危险源:能量和危险物质。

(9) 火灾触发条件:烟头、电焊、烙铁、电火花、煤气、电气短路和爆炸。

(10) 相似建筑火灾次数:无、极少和多起。

(11) 建筑结构变化: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11) 新增危险源:电气改造、煤气改造、自来水改造、管路改造、内墙装饰和外墙装饰。

2.5 细节调整

在规范后的实体关系图中, 实体类型的所有属性都是未定义的, 根据系统要求、业务需求和研究内容来确定每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在该实体关系图中, 把大多数数据类型的属性定义为Integer, 把时间属性定义为Data, 把年限、楼层、面积、高度等用数字来度量的定义为Characters, 把建筑个体ID、风险等级和预防措施的属性定义为Byte, 把建筑名称属性定义为Variable multibyte。最终得到的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实体关系图如图4所示。

3 结 论

笔者论述了现有建筑个体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实体关系图的设计步骤、思路和方法, 由于火灾风险评估的对象和关注重点的不同, 论述内容仅凭个人对建筑火灾风险的理解, 在以后的具体优化测试中还需要不断改进, 为消防监管部门提供实时的、直观的、有效的消防监督检查、火灾安全日常管理系统实体关系图。

参考文献

[1]范维澄, 孙金华, 陆守香, 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杨阳, 王铁松, 周传贤.商贸市场火灾风险评估方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和技术, 2007, (4) :95-98.

[3]顾伟芳, 田原, 田宏.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3 (4) :3.

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篇8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

虚拟经济是以信用制度为依托,依靠金融系统完成虚拟资本循环运动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由此可见,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特点。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的存在为基础,并且随着实体经济(尤其是高新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统一性上来说,虚拟经济在适度发展,并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规模比例时,才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矛盾性来看,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1.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第一,解决现实资本的流动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条件。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最主要推动力量是投资,而投资需要足够的货币资金。虚拟资本吸收了大量的闲置和零散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上,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由于金融市场融资的诸多优势,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在数量和时间上都进了一大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第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虚拟资本本身具有高度流动性,该特性使其可以很快的从利润率低的产业转向利润率高的产业,不断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充分克服了原先实体资本转移难的问题。虚拟经济的这种运作模式给所有的企业和产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方法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

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作用

第一,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虚拟货币一旦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循环,虚拟经济就进入了实体经济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这些信用化形态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汇率、利率、股票和期货价格的波动,这些变动对于实体经济中的企业来说属于“非系统风险”。

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占用了过多的资金,从资金层面上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膨胀时,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投机行为和炒作活动,其投机收益大大高于实体投资利润。巨大的收益反差导致社会资本游离实体经济,而追逐金融市场的炒作,使大量的资金滞留在股票二级市场或衍生工具市场进行循环炒作,而不能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这样,就会使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重要产业得不到发展,减少实体经济的资金,大大降低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各种变量衡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规模都急剧扩大。为了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时考虑样本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工业增加值作为实体经济的代理变量,以上证综合指数作为虚拟经济的代理变量,通过计量手段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其中上证综合指数以每月最后一个交易目的指数为代表。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得性与逐月匹配,本文实证分析中对数据进行了筛选,最终总样本数为114。由于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所有变量均取实际值的自然对数形式。

(一)单位根检验

对相关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先要对变量平稳性作检验。单位根检验是判断时间序列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主要有DF检验法、ADF检验法及PP检验法等,本文运用常用的更具一般性的增广迪基一富勒(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1。

注:(c,t,p)为检验类型,c,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P为滞后阶数,滞后阶数的选择根据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进行判断;△2 Lngyz、△2 Lnszindex分别表示原序列的二阶差分序;***表示ADF检验的Mackinnon值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2Lnszindex的ADF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二阶差分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即服从零阶单整I(0)过程。

由表1看出,工业增加值序列(Lngyz)与上证综合指数序列(Lnszindex)均不能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原序列都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在对原序列进行二阶差分之后,△2Lngyz、△2Lnszindex的ADF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二阶差分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即服从零阶单整I(0)过程。

(二)协整检验

当时间序列被确定存在有单位根并且同阶单整时,主要的问题是考虑各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可分两种:一种是对回归残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代表方法是Engle-Granger两步法;另一种是对回归系数进行整体检验,如Johansen协整检验,这是一种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由于样本数相对较少,故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方法。在确定Lngyz与Lnszindex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之前,需要先获得VAR的最佳滞后阶数。本文根据阶数确定中的FPE(Final Prediction Error)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信息准则为标准,确定滞后6期为最佳滞后期(见表2)。

注:*表示最合适的滞后期。

向量组合(Lngyz,Lnszindex)迹统计量及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Johansen检验结果见表3。表3表明,无论是特征根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其对应原假设None及最多一个的检验统计量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接受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此,我国工业增加值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间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注:(1)滞后期的选择标准是AIV和SC值最小为准则,选滞后期为6。(2)选取的趋势假设项(Deterministic trend assump-tion of test.Assume no deterministic trend in)为“intercept(no trend)in CE and test”。

(三)因果关系检验

不平稳时间序列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对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就需要先将变量差分平稳化处理后,再使用传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一般而言,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传统的VAR模型的检验,一种是基于VEC模型的检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前者仅适用于非协整序列的因果检验,而后者适用于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由于Johansen检验表明工业增加值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本文基于VAR模型的方法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是检验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常用的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本质是用一种条件概率定义因果关系。常用的格兰杰检验模型为:

式中,αi和βj是常数,{εt}是白噪声。检验x的变化不是y变化的原因,相当于假设H0:β1=∧=βP=0进行F检验。

Granger方法对模型中变量所取的滞后期长短异常敏感,同样本文根据阶数确定中的FPE及AIC信息准则为标准,确定滞后8期为最佳滞后期(表4)。在滞后8期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5)。

注:*表示最合适的滞后期。

从表5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检验△2LNSZINDEX是否是△2LNGYZ的Granger原因,还是在检验△2LNGYZ是否是△2LNSZINDEX的Granger原因时,F值都小于10%、5%及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故都接受彼此不是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即我国工业增加值不导致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上证综合指数也无法引起我国实体经济的变化。

四、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998—2008年的月度数据,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相应时期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严重的背离关系。工业增加值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并不明显,两者彼此背离并有着独立的运动规律。其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彼此不是对方的Granger原因。我国股票市场从1998年至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基于我国实体经济巨大变化的基础之上的,而是由于虚拟经济中的投机心理及虚拟资本独立的运动规律造成的“虚假繁荣”。最后,我国虚拟经济中的泡沫增加,实体经济风险加大。虚拟经济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虚拟经济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增长可能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及泡沫经济的出现,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现实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丛[M].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03.

[2]丁肇勇.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J].经济纵横,2003,(2).

[3]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4]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J].经济研究,2004,(4).

上一篇:杂志阅读软件下一篇:初中英语复习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