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通信

2024-05-20

无线移动通信(精选十篇)

无线移动通信 篇1

关键词:无线光通信技术,高速率数据传输,系统构成

无线光通信因为无需频率申请, 机型小方便架设, 能够简单的解决最后一英里的问题, 为宽带接入的快速部署提供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

1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构成

无线光通信系统是以大气作为传输媒质来进行光信号的传送的。只要在收发两个端机之间存在无遮挡的视距路径和足够的光发射功率, 就可以进行通信。

一个无线光通信系统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发射机、信道和接收机。在点对点传输的情况下, 每一端都设有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 可以实现全双工的通信。系统所用的基本技术是光电转换。光发射机的光源受到电信号的调制, 通过作为天线的光学望远镜, 将光信号通过大气信道传送到接收机望远镜;在接收机中, 望远镜收集接收到光信号并将它聚焦在光电检测器中, 光电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于大气空间对不同光波长信号的透过率有较大的差别, 可以选用透过率较好的波段窗口。对基于FSO的系统来说, 最常用的光学波长是近红外光谱中的850nm;还有一些基于FSO的系统使用1500nm的波长, 可以支持更大的系统功率。

2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2.1 频带宽, 速率高

从理论上讲, FSO的传输带宽与光纤通信的传输带宽相同, 只是光纤通信中的光信号在光纤介质中传输, 而FSO的光信号在空气介质中传输。FSO产品目前最高速率可达2.5Gbit/s, 最远可传送4km。

2.2 频谱资源丰富

与微波技术相比, FSO设备多采用红外光传输, 有相当丰富的频谱资源, 不需要申请频率执照, 也不需要交纳频率占用费, 这是一般微波通信和无线通信无法比拟的。

2.3 适用任何通信协议

适用于任何环境, 不依赖某种协议。现在通信网络常用的SDH、ATM、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等都能通过, 并可支持2.5Gbit/s的传输速率, 用于传输数据、声音和影像等各种信息。

2.4 架设灵活便捷

FSO可以直接架设在屋顶, 以及在江河湖海上进行通信, 可以完成地对空、空对空等多种光纤通信无法完成的通信任务, 而且无需埋设光纤, 可以在几小时内建立起通信链路, 方便快捷, 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5 安全可靠

无线光通信的安全性是非常显著的由于光通信具有非常好的方向性和非常窄的波束, 因此窃听和人为干扰几乎是不可能的。

2.6 经济

光纤网络的成本通常很高, 铺设过程耗时, 而且投资不可撤回, 而无线光通信技术可以在城域光网之外提供高带宽连接而成本只有在地下埋设光缆的1/5。

3 无线光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FSO是一种视距宽带通信技术,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需要严格的视线传播, 当通信设备安装在高楼的顶部时, 在风力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发生摆动, 这样便会影响激光器的对准。由于大楼结构中某些部分的热胀或轻微的地震等原因, 有时也会导致发射机和接收机无法对准。

恶劣的天气情况, 会对传播信号产生衰耗。空气中的散射粒子, 会使光线在空间、时间和角度上产生偏差。大气中粒子还会吸收激光的能量, 衰减信号的发射功率。

传输距离与信号质量的矛盾非常突出, 传输距离越大, 光束就会越宽, 接收的光信号质量越差。

激光的安全问题必须考虑。发射功率必须限制在保证眼睛安全的功率范围内。

4 国外研究现状

在FSO领域, 国外已经开始了将近10年的研究, 但是FSO产品真正投入使用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在FSO这个领域里, 国外几个大的F S O厂家, 包括L i g h t P o i n t e、Air Fibe等。

Light Pointe将自由空间光学技术用于创造、设计和制造电信公司等级的光传输设备, 向电信服务商提供比传统光缆传输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高速通讯解决方案。Light Pointe的系统以超快的带宽速度提供安全可靠的无线传输, 速度最高可达2.5Gbit/s, 产品适应性强, 可解决城市地区的连接问题。

Air Fiber位于美国加洲San Diego, 主要服务于大城市大楼宽带接入。它的产品称为Opti Mesh, 网络结构为网眼状拓扑结构, 冗余备份短距离622Mbit/s无线光传输系统。

5 FSO研究的发展趋势

FSO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针对大楼摆动的瞄准问题;大气中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吸收问题;提高传输速率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传输的可靠性, 所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为FSO的发展方向。

5.1 发射、接收的瞄准的研究

在大风中或因地震引起大楼的摆动, 发射机发送的光信号对不准接收机, 产生的误差大, 甚至通信无法实现。目前的研究方向在于提高激光的瞄准, 怎样利用非机械装置来实现精确的对准和快速瞄准;在接收机方面, 散射光线也带有信息, 接收散射光线越多, 接收的信号能量越大, 但同时接收的噪声也越大, 所以尽量提高接收机接收信号总功率, 又不能降低信噪比成为研究目标。

5.2 减小大气对通信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波长的光线会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这些不同的特性导致了在不同环境下, 不同波长的光线会有不同的吸收窗口、不同的散射函数以及不同的折射率, 需要寻求一种最优波长, 在通信链路中找出波长与性能的最优组合。

5.3 传输速率的提高

FSO相对于其他接入设备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带宽。现在F S O产品的速率从2Mbit/s开始, 形成多个系列, 比较典型的有10Mbit/s、100Mbit/s、155Mbit/s、622Mbit/s。有的公司采用波分复用技术, 速率可以达到2.5Gbit/s、10Gbit/s。

综上所述, FSO的发展方向是解决大楼的抖动引起的对不准问题、大气微粒的散射问题、大气湍流影响通信问题, 提高系统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提高传输速率, 使FSO发挥最大优势。

6 结语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学习日志 篇2

本次课程学习,老师先向我们讲解了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相关的基本知识,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些正在开发或者已经开发完成的实验产品。无线通信的发展将会是朝着更高速、更便携的方式发展。从最初的模拟移动通信到后来的数字移动通讯,再到现在的宽带无线通信,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传输速度也不断加快。无线移动通信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3G、4G甚至5G的概念有所了解,也明白了其传输原理并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人们生活中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更稳定的传输状况,这就促进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老师给我们演示的不依赖于基站的无线传输系统,让我打开眼界。仅仅通过工业电脑和一些天线便可以实现高速率无线传输。此技术运用的多天线技术让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更加高速。在观察中我发下传输实际是有一段的延迟的,向老师讨论的时候,老师给予了解答。这是由于此系统采用软件计算的方式,计算机运行需要一些时间,采用软件计算是为了降低对计算机的要求,扩大系统的适应范围,让其有更高的普适性。

在这次学习中,我接触到了一些以前从未见过的高科技产品,了解了一些科技前沿的知识。在学习中,我一直都有的一个困惑:为什么对讲机必须有一个壳外突出的天线,而不是像手机等一向隐藏在内部。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合理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

浅析无线通信 篇3

关键词:无线通信;蜂窝技术;编码;传输

中图分类号:TN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2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u Di,Sun Chao,Yao Hu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mple concep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cable networks to compare lis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ireless networks.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and from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scribes two typ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eywords:Wireless communications;Cellular technology;Coding;

Transmission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移动无线通信。

一、无线通信与有线网络比较

在许多场合,相对无线局域网而言,有线局域网仍然是更好的选择。有线局域网的价格更便宜、更可靠、更易于管理,并且更易于故障维修。但有线网有以下优点:

1.介质方面:无线网络可以使用户能够从无线网络范围内的几乎任何地方访问网络;

2.成本方面:无线网络不需要在网络的工作站和外围设备到因特网网关之间铺设电缆和安装电缆的花费,避免了用户与用户之间连接的花费;

3.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更具有扩展性;

4.具有协同工作性和便携性;

5.与现有网络的整合较好;

6.应用领域广泛。

无线通信的问题和局限性:

1.无线传输需在分配好的射频带宽内;

2.射频干扰(RFI)影响通信质量;

3.无线网络通过空中发射数据,为中途截取信号提供了机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射频(RF)设备所使用的射频频段中的能量对人体具有伤害,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还不确定。

无线通信已快速席卷整个世界,它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移动电话已经代替大部分座机,使我们通信更为方便。

二、发展过程

古列尔莫•马可尼在1896年发明了无线电报,这时最早期的无线通信。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短波无线电产生。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期间,AT&T的贝尔实验室和全世界其他的通信公司一起,提出并发展了蜂窝无线电话的概念和技术。在60年代时,移动双向无线电产生,同时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在20世纪70到80年代实现了蜂窝电话技术。在80年代以后无绳电话才出现并广为使用。之后,WiMAX、Mobile-Fi、ZigBee、ultrawideband和光纤通信卫星逐渐发展起来。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到现在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Phone System,AMPS)实现了蜂窝的概念,包括频率复用和切换。AMPS是一种模拟蜂窝电话业务,允许用户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语音呼叫。90年代后期,AMPS得到了改善,可以提供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漫游。另一方面,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GSM)、个人通信服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IS-136和IS-95组成了第二代(2G)系统,它能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功能,如语音编码、数字调制、前向纠错和信道均衡。为了桥接2G和3G技术,引入了EDGE和GPRS,这些系统通常被称作2.5G技术。第三代(3G)技术的产生源于制造商而不是运营商。1998年,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TIA45.5和中国/欧洲分别开发了宽带CDMA(W-CDMA)、cdma2000和3G时分多路(TDD)。

三、无线通信技术

下面介绍一下有个无线传输的基本技术以及无线传输中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的编码技术。

(一)天线和传播。天线可以看作一条电子导线或导线系统,该导线系统或用于将电磁能辐射到太空或将太空中的电磁能收集起来。要传输一个信号,来自转发器的无线电频率电能通过天线转换为电磁能并辐射到周围的环境中(大气、太空和水)。要接收一个信号,撞击到天线上的电磁能会转换为无线电频率的电能并合成到接收器中。由天线辐射出去的信号以以下三种方式之一传播:地波、天波或直线LOS。

(二)信号编码技术。以下三种技术与无线通信密切相关,且广泛应用于无线环境中。数字到模拟:数字数据和数字信号必须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无线传输。模拟到模拟:基带模拟信号,诸如话音或视频通常都必须调制到高频的载波上进行传输。模拟到数字:先于传输之前,通常将话音数字化后再在导向或非导向的媒体上传输,这样可以改进传输质量并可利用TDM方式。对于无线传输来说,结果得到的数字信号必须调制到一个模拟载波上。

(三)扩频。扩频技术最初是针对军事或情报部门的需求而开发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携带信息的信号扩展到较宽的带宽中,一家大干扰和窃听的难度。开发出的第一种扩频技术称为跳频,更新的一种技术是直接序列。这两种技术都在各种无线通信标准和产品中得到应用。

图一 扩频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四)差错控制。无论传输系统如何设计,差错总会存在,通常使用三种方法处理数据传输中的差错问题。差错检测码、插错纠错码,也称为前向纠错FEC、自动重发请求ARQ。差错检测码仅仅检测差错的存在。通常,这样的编码会结合在数据链路层或传输层采用了ARQ机制的协议一同使用。采用ARQ机制,接收端丢弃检测出差错的数据块且发送端要重传这样的数据块。FEC编码的设计不仅可用来检错,而且可用来纠错,这种编码可避免重传操作。FEC机制常用于无线传输中,因为这种环境下重传机制的效率非常低,且差错率会很高。

四、无线网络类型

现今的无线网络基本上是按下述概念和标准实现的,即首先实现移动台到基站的连接,然后将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MSC)连接起来,接着是MSC到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连接,最后实现世界范围内MSC之间的相互连接。无线网络类型内容包括:基于卫星的网络、蜂窝网络、无绳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以及提供Internet及Web接入的移动IP和无线应用协议(WAP)的使用。

(一)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二)蜂窝式无线网络。蜂窝的概念是把整个覆盖范围划分成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复用频带的一部分以提高频带的利用率,其代价是更多的系统基础设施的开销。实际上,蜂窝系统中关于无线频谱分配的基本概念和FFC使用的频谱分配的方法相类似。蜂窝技术是移动电话、个人通信系统、无线因特网、无线Web应用以及其它更多技术的基础技术。蜂窝式系统的运行如下:每个蜂窝区大致的中心点有一个基站(BS)。每个基站连到一个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每个MTSO为多个基站提供服务。MTSO连接移动设备间的呼叫。MTSO也连到公共电话或电信网络,且能够连接公用网的固定用户和蜂窝式网络的移动用户。MTSO为每个呼叫分配话音信道,执行越区切换,并根据计费信息监控呼叫。

(三)无绳系统和无线本地环。标准的无绳系统是由无绳电话演化而来的。最初,为了给居所和小区办公室的用户提供移动性,人们通过将手机和电话的其余部分分离和提供一种简单模拟无线链路的方法开发了无绳电话。随着技术的提高数字无绳电话也被开发出来。现在已扩大了无绳系统的应用范围。首先,无绳系统中同一个基站能支持多个用户,这既包括多个电话手机,还包括语音和数据设备。其次,无绳系统能在多种环境中工作,如居所、办公室、公用无绳电话站。尽管对于无绳电话已提出了大量不同的标准,其中最著名的仍是欧洲开发的数字增强无绳电信(DECT),美国的同类标准被称为个人无线电信(PWT)。

在本地环路或用户环路上,为终端用户提供话音和数据通信的传统的方法是由无线系统提供的。当用户要求更大的容量、特别是支持因特网应用时,传统的双绞线技术变的不能满足要求。电信提供商已开发大量技术来满足要求,包括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和名为xDSL的数字用户环技术群。另外,有线运营商已经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引入双向高速服务。这些方式总体上被称为无线本地环(WLL)或固定无线接入。

(四)移动IP和无线应用协议。移动IP技术是移动节点(计算机/服务器/网段等)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

无线应用协议(WAP)是WAP论坛开发的一个通用的、开放的标准,它为使用无线电话的用户和使用其他诸如寻呼和个人数字助理(PDAs)等无线终端的移动用户提供电话和信息的接入,包括因特网和Web。

参考文献:

[1]William Stallings.无线通信与网络(第二版)[M].何军

[2]Yi-Bing Lin Imrich Chlamtac.无线与移动网络结构[M].方旭明,林楷,张雪竹,赵旸

[3]Theodore S.Rappaport.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周文安,付秀华,王志辉,宋俊德

未来无线移动通信前瞻 篇4

在近20多年期间, 移动网络依托科学技术的发展, 取得了非常卓越的进步, 很难想象如果现在没有无线通信, 我们如今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无线通信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并对传统的教育、医疗、经济等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的运行效率。

第一代的移动通信主要使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 仅仅能承载语音通信技术;第二代的移动通信依托的技术从模拟通信技术转化成了数字通信技术, 承载的业务范围也开始拓展了起来;第三代的移动通信使用户进行全球漫游成为可能, 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如今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嵌入了长期演进技术 (LTE) 带来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更快的传输速率。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用移动终端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 而是渴望能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的图像和高分辨率视频的传输, 这就意味着需要有更快的传输速率, 更高的带宽。然而, 目前的技术在数据传输速率这块还是存在着瓶颈的, 亟需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已剩余不多的频谱来开发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所以,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追求, 必须有新的技术来提高用户的体验。文章下面的章节将阐述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可能会采用的一些新型的理念和技术。

2 小基站技术

由贝尔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于1947年提出的蜂窝网系统的理念, 是以蜂窝网小区为设计中心而构建出的一套理论架构。蜂窝网架构从第一代移动网络就开始投入实际运用, 并一直沿用到如今的第四代移动网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 例如液体小区和幽灵小区这样新的无线接入架构的提出, 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也许会有一个巨大的变革, 从而采用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网络架构。这个架构中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数据和信令的传输相互独立。用户终端将会同时与两种类型的基站保持连接, 一种是宏基站, 另外一种是小基站。宏基站采用低频波段为移动终端提供连接服务, 而小基站则使用高频波段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的传输[1]。

当移动终端要求的数据量较大, 或者当前连接的小基站负荷比较重的时候, 移动终端还能立即连接上另外一个小基站, 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速率。当小基站与移动终端没有数据进行交互的时候, 移动终端只需要和宏基站保持连接, 小基站完全可以与用户终端断开连接, 并进入休眠状态, 节约能耗, 从而避免了传统基站无论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有无数据传输都必须保持连接的这一状态, 降低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另外, 宏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信令的传输还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类别以及网络负载率从现有的纯面向连接的信令传输机制, 改为动态的面向连接与无连接两种类型并存的传输机制, 减少开销, 降低宏基站负荷。

3 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

随着无线传输速率的提高, 在未来, 人们不得不面对无线通信系统资源匮乏这一现实。如何提高通信系统频谱的利用率, 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以往的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中, 设备只能通过基站才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设备和设备之间是不允许直接进行通信连接的,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区间内的频谱利用率降低。在未来, 人们也许可以通过协同通信来提高一个区间内的频谱利用率。移动终端通过网络中的节点相互中继信息的技术, 实现频谱利用率的有效提高。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是协调通信中最有前景的一个, 此技术允许两个临近的设备不需要通过基站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这项通信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复用频谱, 并通过减少传输时延和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量来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2]。

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设备与设备间的直接通信:当两个终端打算进行通信, 通过GPS定位得知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近, 而且基站的负荷比较大, 那么设备A就直接的或在基站的帮助下间接的与设备B建立连接, 之后进行两个终端间数据的传输 (图1 (a) 所示) 。

第二种类型是设备与设备间的中继通信:当设备A想要与设备B进行通信, 通过GPS定位得知设备B与设备A的距离比较远没有办法进行设备与设备间的直接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以直接或者在基站的帮助下把设备A与设备B之间的其他设备作为中继节点, 对数据进行传输。在传输方式上可以根据传输数据的多少作出一定的判定, 判断是否向多个节点进行中继:如果传输的数据不多, 那么所有的数据可以从源终端中继到下一个移动终端, 再由下一个移动终端中继到再下一个终端中继, 不断中继直到目的终端。而如果传输的数据较多, 源终端则可以向多个移动终端同时中继数据, 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图1 (b) 所示) 。

第三种类型是设备与基站间的中继通信:当设备A想要与设备C进行通信, 通过G P S定位得知设备C与设备A相当遥远, 设备与设备间的中继通信中继通信满足不了设备A与设备C进行通信的需求, 同时又由于设备A处的地理位置问题, 不能直接与基站进行连接, 在此时设备A可以通过D2D连接, 连接上其附近的设备, 并由其附近的设备作为中继, 连接上基站, 通过基站与设备C进行连接并建立通信 (图1 (c) 所示) 。

4 云端无线接入网络技术

在目前, “垂直解决方案”被大多数基站广泛采取:其原理是采用专门一套基站对某一特定的网络进行部署, 不同的网络需要部署不同类型的基站, 而就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 各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层出不穷, 与此对应也就有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网络, 如果未来还是以目前使用的方式对网络进行部署, 那么所需建设的基站的数目将会变的十分庞大, 由此带来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同时, 也为了提高无线移动网络的效率, 降低潮汐效应所带来的影响, 一种新的技术应运而生, 这就是云端无线接入网络技术[3]。

云端无线接入网络由支持多种无线接入网络协议的远端射频单元、光纤传输网络和中央基带处理池构成。远端射频单元在其所在的地理区域内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当移动终端需要与其他终端建立通信时, 由中央基带处理池将带宽经过光纤网络分配给远端射频单元, 并由远端射频单元根据网络负载状况动态的分配给移动终端, 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了成本。

5 无线网络最优接入技术

未来的无线通信除了无线技术和网络架构的革新, 同时也应该变的更加智能, 能够根据用户的一些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接入网络。接入网络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用户终端的信息:移动终端的操纵系统, 电池容量, 设备实时耗能情况等信息。

(2) 应用程序的信息:用户当前正在使用哪种应用程序, 是在网络上玩游戏, 还是进行语音通话, 或是在进行视频通信, 抑或是浏览网页、播放视频。不同的应用对Qo S有不同的需求, 有的应用对带宽比较敏感, 而有些应用则需要相当低的时延。

(3) 用户的信息:由于用户个体间存在着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地位的差异性, 所以不同的用户之间对无线网络接入的偏好也会有所不同。

(4) 环境的信息:移动终端在何种情况下进行使用, 用户在使用终端的时候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移动状态, 周边是否存在其他设备。

(5) 网络的信息:例如网络的负载率, 网络的吞吐量, 以及是否有可供选择的其它网络和其他网络的一些信息。

未来的网络必须能综合上述的信息, 智能的为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 让移动终端用户得到最优的用户体验[4]。

6 结语

该文对未来移动通信将会采用的一些新型的理念和技术进行了描述, 虽然到目前为止对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和架构的发展方向还不是特别明朗, 但是有理由相信,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前沿的不断推进, 社会产业链将会被不断完善, 并带来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所构成的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必将把人类社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世界正在变的越来越小, 信息的交流也变的更为顺畅, 同时人们对无线移动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4G技术已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部署, 这也激励了科技工作者们继续探索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必将面临着非常高的移动终端密度和如何提高频谱利用率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将会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点。要解决上述问题, 文章尝试着从以下几种相互关联的技术中给出答案:小基站技术、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云端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最优接入技术。

关键词:小基站技术,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云端无线接入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最优接入技术

参考文献

[1]Nakamura, T., Nagata, S., Benjebbour, A., et al.Trends in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in LTE advanced[J].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2013, 51 (2) :98-105.

[2]Fodor, G., Dahlman, E., Mildh, G., et al.Design aspects of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J].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2012, 50 (3) :170-177.

[3]Chih-Lin I, Jinri Huang, Ran Duan, et al.Recent Progress on C-RAN Centralization and Cloudification[J].Access, IEEE, 2014 (2) :1030-1039.

无线移动通信 篇5

4.1推进不同省市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就会造成宽带互联网建设和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显著差异[3]。据此,我国在各个地区推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筛选和制定适合当地的运营策略,充分考虑到当地人民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充分明确在各个地区推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目的,加深该业务在各地区的运营和推进工作,更好地促进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

4.2推进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4.2.1加强智能终端的使用和普及

所谓的智能终端是客户与业务、网络连接的重要纽带。就目前而言,最常用的莫过于智能手机了。随着智能设备和手机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同时,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多样化品牌的智能手机使得用户和群众对互联网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当前阶段,我国通过智能手机传播的信息变得越来越趋于潮流,所以,借助于手机与业务套餐的绑定能促使智能终端的流行,并且还能与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相切合,这便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4.2.2扩展更丰富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价值正是通过满足用户和群众的需求来体现的。通过网络建设的加强以及丰富的数据应用业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普及率和渗透率,只有通过满足不同人群的业务需求,才能够有利于越来越多的用户迁移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用户[4]。当前的手机上网用户群众主要是通过手机上网,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所以,应当尽快设计出针对4G和3G的高速移动网络互联网业务,以此来促进无线宽带移动业务的不断渗透,促进用户感知的不断提高。

5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化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推行势在必行,虽然每一种新型事物在发展的初期都会受到些许阻碍,但是只要事物的用途为人们所接受,那他们必将萌芽并且茁壮成长,因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推行要讲究策略,在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之后必将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初世莹,罗杰亮.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业务状况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生活,(12):221,231.

【2】张贵玉.浅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联合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6):171.

无线时代的移动管理 篇6

眼花缭乱的移动终端设备

预示着一个怎样的管理升级和生产力解放的时代

“3G,会有多大影响?”

今年年初,3G牌照发放后,看到运营商铺天盖地的宣传,记者疑惑地对一位电子发烧友朋友问道。

“……可能是个划时代的影响呢!”朋友边思索边说,“你对电脑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的变化有印象吗?拨号上网是什么感觉,但是有宽带之后,互联网应用立即丰富起来,网民也出现爆炸性增长。而3G网络架设好之后,手机、上网本、笔记本这些移动终端上网,可以从一秒钟几十K的流量,增加到一秒钟几兆的流量,简直就是个无线宽带互联网!”

“无线宽带互联网”!如果人们相信技术的变化会对企业管理产生深层次推动的话,那么也不难设想,无线宽带互联网带给管理的影响也必将是“划时代的”。

如果认真挖掘现有无线互联网平台下,都有哪些新的企业管理技术,会发现移动办公、智能商务、“云ERP”等等应用的开发(见图表1),都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3G东风”的惊人程度。

3G“无线宽带互联网”和不断成熟、眼花缭乱的移动终端设备,预示着一个怎样的管理升级和生产力解放的时代?

移动管理,一个时代来了

据说,在沃尔玛向世界最大零售商成长过程里,曾有一个意外之举:把管理者办公室的门全拆了,甚至一些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也被搬走,其目的很明确:不让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一定要到商场内走动!

现在,在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的时代里,这种移动式管理还有价值吗?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大多数企业都在因无法更好地移动而痛苦!金蝶友商网总经理冯颉告诉《中外管理》,企业因为无法更好地实现移动式管理,甚至潜藏着三大痛处:

第一个痛处是:移动中的人员如何获取企业信息?

很多(而且未来会有更多)企业的员工分散在外甚至家庭之中。如果“移动”中的员工无法办公的话,对企业而言可能会丧失大量机会。要让整个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就必须使每个成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获取企业信息,并且能有效投入工作。

第二个痛处是:需要即时处理的业务,如何进行信息的即时交流和各部门的协调?例如:客户打电话来要求公司升级电脑设备,接电话的员工如何把信息即时地传递给相应部门处理?相关员工找到客户时,详细处理信息又如何即时、准确地录入公司的管理系统,以便其他部门随时配合工作?

第三个痛处是:管理者自己也经常不在办公室,那么,怎样在移动状态下办公?如果很多事情必须回办公室才能处理,那么工作的时间成本就太高了,对管理者本身而言也是个麻烦事。

“目前的问题是,企业业务本身是移动状态的,但是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又是固定的,企业的痛处就在这里。而以往,只是企业管理者用各种方式把这种痛苦隐藏、压制下来,并没有根本解决过。”冯颉说。

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蝶友商网副总经理谷风认为:3G网络的建设(在今年三季度以后,各运营商将陆续完成3G基站的铺设),为企业移动式管理提供了无线宽带互联网的支持。

另外,手机和电脑的融合已经成了一个大趋势。一方面手机在迅速PC化,比如:Gphone、iPhone乃至中移动在开发的Ophone手机等,大量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与PC机操作系统是一致的,这使手机终端应用开发更为开放和标准化;另一方面,电脑也在轻便和移动化,本来笔记本的便携化就蔚然成风,而上网本的发展更加速了电脑移动化趋势。“最近连诺基亚也要做上网本了!”谷风感慨。

“信息终端的移动化,信息接入的无线化,企业管理内容和应用的互联网化,这三个必然趋势,决定着企业移动管理时代的到来!”谷风对《中外管理》语带坚定。

移动时代的成本控制

移动式管理的技术,其实不仅在解决旧的“痛处”,而且给企业新管理方式的探索提供了条件——管理者可以反身问自己一些问题:

企业里有很多经常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他们“坐在办公桌前”真的是企业所需要的吗?通过移动技术,能不能把坐班的员工从办公桌前解放出来?甚至管理者能不能把自己从老板桌前解放出来?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创造更多工作价值,而且对企业明摆着也是成本的降低。

如前所述,管理者如果能够通过手机看到需要做出决策事项的详细信息,那么就不必非要回到办公室才开始处理这些事情,只要能够腾出空来,就可以履行决策职责;另外,如果企业在外的客服人员可以随时在线录入信息,那么传统的录入员职位就可以减少。

除了减少“坐班”人员降低可观的人力成本和办公成本(例如:水、电、设备甚至房租)外,新管理技术对企业信息迅速而准确的整合,也提供了帮助——这其中依然包括降低成本!

比如:对于企业头痛的库存问题。前文提到的海尔物流中心,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改造之后,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从200人减少到不到20人,仓储面积总共减少了相当于43个足球场那么大!

另外,谷风认为: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企业IT系统建设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基于无线网络的企业移动管理,因为可以直接应用软件服务商提供的互联网操作平台,通过这样的互联网化,IT系统建设成本将大大压缩。

换句话说,这类移动管理技术,也是企业的一种管理外包行为。通过管理外包,IT人员、服务器、网络架设等等成本,自然被节约下来。

3G条件下的企业能力

移动式管理技术的价值还不止以上这些。

各部门协调的即时化,提高着企业各个部门的反应速度和配合的默契程度;而企业信息的IT化,又使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够与总部共享,增强着企业的集中管理能力。

谷风认为:“如果企业能力可以用力量和速度来描述的话,那么力量是企业资产、市场份额方面的积聚,而3G时代的移动式管理,提高的则是企业的速度,企业能力将伴随着运营速度的提升而获得显著提高。”

“随着3G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企业大规模应用移动式管理肯定是个不可阻挡趋势!”谷风对《中外管理》如是断言。管理

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维护研究 篇7

一、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理论基础

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维护内容主要以基站设备为主。以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监控设备为例, 分析基站维护的主要目的, 监控设备保障基站通信处于被监控的环境内, 利用监控系统, 时刻管控通信基站, 提高无线移动的准确与稳定[1]。维护监控设备, 第一要围绕日常工作展开, 规划日常维护, 一方面维护监控设备的自身性能, 另一方面规避外界风险因素的影响;第二针对监控设备出现的问题, 能够立即采取维护措施, 提高维护的时效性。通过分析监控设备的维护可得: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维护, 必须依靠强大的理论基础, 才可实现维护效益, 确定维护的实质内容, 避免维护过程中出现失误。

二、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方案

以某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实际为例, 分析维护方案。该基站采用机线分离的维护方案, 首先识别基站的不良运行状态, 基本判断故障属性, 如:通信故障、接入故障, 该基站为传输故障;然后将信息立即传输到维护部门, 快速调度维护人员, 第一通知线路维护部门, 确定不属于线缆问题后, 再通知基站维护部门, 该部门得出结论为:故障属于基站内部的线缆问题;最后在机线维护部门的共同参与下, 完成基站维护。机线分离的维护方式, 最大化的降低现场维护停滞, 节约基站维护的时间, 提高维护速度, 避免由于基站维护, 影响无线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

三、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方式

(1) 基站设备的日常维护。利用基站巡检的方式, 为日常维护提供可靠的支持, 巡检的过程中, 最大化的发展故障隐患, 核查基站的设备状态, 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维护手段[2]。首先规划设备的巡检周期, 加强日常维护的力度, 例如:基站机房的巡查, 重点检查机房内的不安全因素, 稳定机房的硬件设施, 判断有无地基沉降、测试避雷系统、核查电源效果等, 一旦发现机房问题, 立即采取维护措施, 避免故障扩大, 影响整体基站的运行;然后记录基站日常维护的信息, 输入管理系统, 由此可以快速分析基站日常维护的情况, 迅速制定维护方案, 做好预防工作, 当基站进入方案显示的维护周期时, 提前对各项基站设备和组成部分, 进行检查, 排除影响因素, 确保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行;最后规划重点维护对象, 部分基站设备对维护的需求度比较大, 为降低日常维护对无线移动通信的影响, 可以减少稳定设备的维护次数, 重点强化特殊设备的维护。

(2) 通信基站的远程维护。远程维护也称动力维护, 保障基站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 自动维护。远程维护主要借助监控方式, 促使基站内的设备保持在优化运行的状态中, 不需要刻意进行人工维护。远程维护可以为在线监测基站设备, 提高维护能力。目前, 远程维护在通信基站方面的运行, 还未极度成熟, 基本可以为维护提供服务, 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3) 提高基站故障的处理能力。故障处理是提高通信基站维护能力的直接措施。通过防护与实践维修的方式, 提高基站故障的处理能力。防护主要是快速发现故障萌芽, 利用合理的处理方式, 消除萌芽影响, 促使基站快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不会对整体基站运行产生任何影响, 基站故障的防护工作, 对维护人员提出较高要求, 端正防护态度, 准确发现萌芽信息, 高效率的完成故障排除。实践维修是针对已经明显表现出的故障, 正确判断基站的故障内容, 采用对应的处理措施, 解决基站问题, 实践维修的过程, 必须遵循基站维护的各项原则和标准, 体现实践维修的规范性, 缩短实践维修的周期, 促使基站设备快速投入正常的无线通信。

四、结束语

近几年,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促使基站维护处于复杂的状态下, 积极建设维护方式, 达到通信基站的维护标准, 保障基站规范性的运行方式, 体现基站对无线移动通信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廷亮.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策略探讨[J].电信技术, 2012, (12) :22-24

[2]李海涛.基于GIS的移动通信基站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 2012, (03) :23-25

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策略分析 篇8

1 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理论阐述

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它针对的主体是各类基站设备在进行实际的基站维护时需要明晰的具体目标。以基站内部的监督管控设备为例, 监督管控设备是能够检验基站通信是否时刻处于受监控的状态下的一种管理工具, 监督管控设备的存在可以实现对通信基站全天候的管理与控制, 显著提高了无线移动系统操作与运行的可靠性与精准性。

要对监督管控设备进行维护, 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以日常工作流程为基础制定出科学化的管理方案, 方案内容中不紧要涉及到对监督管控设备固有功能的维护, 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外界环境因素对其所造成的不良干扰,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另外, 一旦监督管控设备出现运行问题, 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最好对监督管控设备维护的实效性。对监督管控设备的维护要面面俱到, 必不可少的就是扎实的基站维护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游刃有余, 确保维护工作顺利开展, 减少维护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问题, 提高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工作的开展效率。

2 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科学策略探究

2.1 重视日常的巡检与维护工作

要想真正提高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质量与水平, 日常的巡检与维护则是首要的关注点, 巡检能够为维护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两者有效结合能够推动基站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日常的巡检时, 能够明确基站各类设备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运行状态, 根据其运行的效果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设备维护措施, 当巡检的结果是设备运行正常, 就不需要进行重点的维护, 当巡检设备运行异常, 就可以针对性的开展维护工作, 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巡检与维护的效率。

在巡检工作具体开展中, 首先要规划出巡检的周期, 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巡检工作的规范性, 有效提升日常工作的管理力度。例如, 在针对通信基站的机房巡检时, 重点需要核查的是机房中潜在的风险, 全面评判所处区域的地基沉降, 科学测试避雷系统的安全性, 准确查验使用电源的接通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机房中的各类硬件设备都能够安全运行。 其次, 对于需要巡检维护的对象要明确, 划定详细的范围, 针对维护需求度不同的设备进行层次化的维护管理。在通信基站中, 有的设备对维护的需求度相对较高, 这时为了尽量的将日常维护工作对无线移动通信服务运行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就要适当的调整设备维护的频率, 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准上, 然后再针对那些相对特殊的设备重点推行维护工作。

2.2 全面开展动力维护

动力维护又被称之为远程维护, 它指的是当通信基站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开启自动化维护的一种重要维护措施。这种基站维护模式在实际运行时采用的是监控管理方式, 该方式的应用可以将基站中各类运行的设备稳定在一种优化式的运行状态, 而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参与维护。动力维护可以借助于在线监测来对基站中的设备设施进行调控, 以此来实现维护管理水平的提高。现阶段, 动力维护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的运用还不成熟, 仅仅局限在针对维护工作提供相应服务的状态中, 因而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3 强化对基站故障问题的处理力度

基站故障问题的有力处理是通信基站维护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 而要强化对基站故障问题的处理力度, 就可以从防护与维护的方面着手。防护式管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检测出潜在的故障问题, 使通信基站能够在不影响基站运行效果的情况下快速的恢复到正常运行的状态。针对防护管理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的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 准确的掌握与故障相关的各类问题, 从而及时解决各类故障。除此以外, 在进行基站维修时, 对于相对明显存在的故障问题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维修标准与原则, 规范维修行为, 在各个方面都实现科学化, 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站中各类设备的价值。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基站维护工作趋向复杂化, 为了适应这一现状, 就要按照通信基站中维护工作的具体标准、运用科学有效的维护措施对基站进行维护, 充分发挥通信基站对于无线移动通信服务运行的支持,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跃, 许志远, 严珏玮.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 2014 (02) .

[2]朱玉华, 鞠睿.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智能化发展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08) .

刍议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篇9

本文主要研究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展望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 为我国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笔者经过多年工作实践, 加上众多参考文献的研究, 对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总体来讲,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主要是经过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早期发展时期, 也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最早出现的是短波的移动通信系统, 出现于美国, 最早运用于警察界。短波的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为3MHz, 到了四十年代末, 这种短波的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已经提升到45MHz。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低, 处于现代通信起步阶段。

第二个阶段, 上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 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 出现了公用移动通信业务, 这种公用移动通信业务的持续方式是人工方式, 因此公用移动通信业务网的容量太小, 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网络容量的需求。因此, 这种公用移动通信业务网存在着较大的约束性。

第三个阶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这个年份内最常用的频段是450MHz, 其次是150MHz。这个阶段内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最大突破在于将自动无线频道连接到公用电话网上, 直接促进了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完善。其中450MHz不仅仅实现了自动接续与自动选频, 而且也实现了中容量、大区制的网络特点出现。

第四个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 这十年可以说是世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繁荣发展突破时期,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 在移动电话系统的基础之上, 美国发明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络, 使得互联网系统的容量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

第五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慢慢的发展成熟, 数字移动通信业务量越来越多, 同时实现了数字移动通信与ISDN的兼容。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 进一步加大了对于数字移动通信的开发与研究, 到了九十年代初, 欧洲国家普遍建立了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体系, 对于我国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业务

目前来看,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业务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无线寻呼业务。无心寻呼业务是近几年来,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体性业务之一。无线寻呼业务除了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之外, 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公共信息, 例如我们常见的天气预报、国内外要闻、银行对账等。当下,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寻呼业务朝着高速化、多业务、自动化与文字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 无线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主要是运用于郊区。山区、农村等地区, 其管线铺设困难, 投资也是比较大, 但是由于其波及范围广, 因此受到人民认可。

第三,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全球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提供服务, 提供最大跨度、最大范围以及最大距离的漫游与通信, 更加方便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展望

从长远的战略性的角度来讲,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这主要是由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所决定的。因此, 对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展望,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首先,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 谁掌握了互联网技术, 谁就可以在与信息产业相关的领域获得进一步突破。我国要想实现工业化国家向信息化国家转换, 就必须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这一救命稻草, 实现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尤其是对于我国传统的行业产业来讲, 必须要向着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方向转变, 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 无线通信技术直接带来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 尤其是一些无线电子商务以及移动办公技术, 在我国的大量普及, 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式改变。尤其是近几年, 我国的无线通信业务朝着4G的方向发展, 信息产业已经实现了4G通信的部署。到时, 我们可以跨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惨淡经营时代, 进入无线电子商务时代。

最后, 虚拟现实符合人类返璞归真, 在这种繁琐的信息网络时代, 人们更懂得时间的宝贵以及效率的重要性, 为了更高的提高效率, 节约人们的宝贵时间, 虚拟现实可以为人类提供最为简单的返璞归真, 实现人类交往的简单化以及交互化, 实现人类返璞归真愿望, 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心理以及社会生活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对通信的方式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中, 新的技术和系统将会不断涌现, 最终向着个人通信这个最高目标发展。深入研究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创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提高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水平, 是今后通信行业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方面的重要目标与方向。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技术水平, 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21世纪是信息技术爆炸时期,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将会得到不可估量的发展。研究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可以为我国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应用,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学超, 徐琤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覆盖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景展望[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2]尤肖虎, 王京, 张平, 李少谦, 朱近康.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思考[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9.

GSM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掉话分析 篇10

1、G S M系统结构

1.1 GSM网络结构

G S M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 (M S)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 和交换网络子系统 (NSS) 三部分组成, 其中BSS与N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 B S S和M S之间的接口为“U m”接口。G S M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是从MS侧到B S C侧的优化, 关心的是B S S侧的网络结构情况, 尤其是B T S到M S之间的U m接口的情况。

1.2 GSM网络区域组成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域组成如图2所示。

GSM服务区:由一个或几个服务区组成, GSM网络是一个可以全球范围内联网漫游的“全球通”系统, 所以G S M业务区的范围可以覆盖全球, 它的业务区由全球的全部成员国的G S M/P L M N业务区构成。

PLMN:是指由一家公司负责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区域, 一般由若干个M S C业务区组成。在我国有两家P L M N (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 分别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M S C/V L R业务区:是指M S C所覆盖的服务区域, 凡在该区的移动台均在该区的访问位置寄存器 (V L R) 登记。一个M S C所覆盖的区域, 可由N个位置区L A C组成。

L A C (位置区) :移动台可在其中自由移动而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的区域。一个位置区由网络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用于标明用户所在位置区, 用户在那个位置存储在V L R中。位置区是M S C/V L R业务区的一部分, 一个位置区只能属于一个M S C/V L R。

Cell (小区) :它表示网络中一个BTS的无线覆盖区域, 一个位置区可划分为若干个小区, 每个小区都具有唯一个全球识别码 (CGI) 的。

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小区制, 即将整个网络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用以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等功能。

2、掉话原因

2.1 干扰引起的掉话

干扰会导致误码率升高, 通信质量下降, 是造成掉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干扰可以为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系统内部干扰主要指基站或手机功率设置不合理引起上、下行链路干扰。系统外站干扰主要指网外非法存在设备频率干扰。一般有这种设备存在时, 基站会通过对话音信道空闲时的干扰电频测量值上有所体现。

2.2 传输引起掉话

由于存在Abis接口、A接口链路, 因传输质量不好, 传输链路不稳定也会造成掉话。分析和解决方法如下:

(1) 观察传输和单板告警, 分析是否传输闪断或有故障单板。

(2) 进行传输通道的检查, 挂表测试误码率, 检查2M接头, 设备接地是否合理, 通过保证稳定的传输质量来减少掉话。

(3) 通过话统观察, 是否是传输造成的掉话次数多。

2.3 无线参数引起的掉话

检查与掉话密切相关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按照数据配置规范的要求合理配置。

2.4 设备故障引起的掉话

对于此类故障, 应及时查看OMC告警, 同时需要到基站现场检查和进行DT或CQT测试, 可以锁闭载频测试, 通过对可疑载频的拨打测试来确认故障原因, 检查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馈线、跳线连接是否正确, 有无接错以及载频是否存在隐性故障等。

3、网络优化

3.1 优化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 对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 使网络运行更加可靠、经济, 网络服务质量更好, 资源利用率更高, 网络优化无疑对运营商和用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优化流程如图3所示。

3.2掉话的计算公式

(1) TCH掉话率计算公式:

其中TCH掉话次数是指网络系统中所有原因引起的业务信道掉话, 包含非正常的信道丢失及切换等原因引起的话音掉话;TCH占用成功次数是指网络系统所有对话音信道的占用, 包含切换时对T C H话音信道的占用次数

(2) SDCCH掉话率计算公式:

其中S D C C H掉话次数定义为:在S D C C H占用期间产生的掉话, 不包括因为T C H和S D C C H拥塞引起的释放;其统计点为B S C向MSC发起CLEAR_REQ和ERR_IND消息时当前占用的信道类型为SDCCH;SDCCH掉话的主要原因有:连接失败、错误指示、Abis链路断等。

4、结语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优化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 遇到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通过合理的参数调整手段, 解决网络掉话问题, 提高网络质量。

参考文献

[1]黎海峰, 包宋建, 许艳英.某城市减弱网外干扰影响降低掉话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通信技术, 2012 (3) :47~49.

上一篇:海南发展银行下一篇:变应性鼻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