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2024-06-24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精选十篇)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爱国,爱国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 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 所有国家、地区和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贸易全球化, 投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跨过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二、爱国与爱国主义

爱国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无比热爱的一种高尚情感。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 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和一定区域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共同体。爱国就是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的统一。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公民个人而言, 爱国主义包括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内涵。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是国际社会活动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存在, 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要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 正确认识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树立民族自信心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只有积极、勇敢的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 才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维护国家的安全, 这些都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作为一个国民, 需要有全球战略的眼光, 用理性而积极的心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 在竞争中, 力争互利双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机遇, 也带来挑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不断开放市场, 发达国家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他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政治观、文化观以及生活方式, 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 更应该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捍卫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民族尊严, 促进祖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在历史上, 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坚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像过去一样, 再次创造辉煌。我们要放眼世界, 心系祖国,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使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高于一切, 只有祖国繁荣, 我们才能自豪;只有祖国昌盛, 我们才能幸福。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永远联结在一起。

2. 正确处理好民族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关系, 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现阶段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关心一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与威胁:如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能源问题, 粮食耕地问题, 水资源供应问题, 反恐、贩毒、卫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一方面,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 也应该放眼世界致力于解决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 为祖国服务与为国际尽义务,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力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 处理好爱国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 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和觉悟, 更是一种行动。爱国不仅需要激情, 更需要理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建设初期, 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爱国科学家, 他们放弃海外优厚的物质条件, 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 历尽艰辛毅然回到祖国, 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当代公民, 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履行自己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刻苦钻研, 不断创新, 用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要认真理解, 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 处理好各种关系, 做一个新时代的爱国者。

参考文献

[1]杨学兵主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2]《思想道德修养》高教出版社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教出版社

[4]卢黎歌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西北大学出版社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出版社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关系 篇2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大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认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局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具有模糊性、不成熟性,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稳定,爱国主义意识对行为的调控能力有限。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发生着重大影响,给人们、尤其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使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这既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又直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挑战。

因此,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受到强烈冲击,主要有两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淡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观

2.经济全球化冲击了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所以我们要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不同,当代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务必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完善课堂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不断拓展校园文化的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注重发挥校园网络平台及各种媒体的作用,组织网上知识竞赛、网上征文及摄影比赛等活动,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宣传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奋斗历史,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充分展现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如报告会、主题班会、党团组织活动,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演讲赛、文化沙龙、大师讲坛、爱国主义征文活动等,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立足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学校周边的街道、社区等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在为人民群众真情奉献的实践中成长成才。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如可以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党、团组织生活;结合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活动;结合一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并利用各种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抓住各种契机,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总之,鉴于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措施,又是当今中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唯有如此,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迷失方向,站稳脚跟,发展和壮大自己,逐步走向世界。

614731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时代性 全球化视野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领域中的一体化的趋势,其基本特点是商品、技术、信息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国与国之间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受此影响,国界在人们的观念中不像过去那么清晰了,用外国产品、在外资公司工作,都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直接威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弱化了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2)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主权会有所削弱。(3)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各民族国家进行文化渗透。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弱化着大学生的情感。

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也处于变革之中,但是,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地位和功能未变。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将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

(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和功能提出挑战,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区域性经济联盟)挑战国家的主权。民族国家的权力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转移给世界性经贸组织,一部分转移给基层民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削弱和消失。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强大的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无论与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和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可,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

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主体间最具权威的相互制约和抗衡力量。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事件却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本国利益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衡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抗衡大国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权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四)外国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当代大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的热情和愿望,由于缺乏社会阅历,看问题缺乏思考、比较和判断,容易陷入极端情绪。比如抵制外货,抵制某些外资商业连锁卖场并非全球化时代爱国的理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清醒认识当前的形势。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融入了世界经济的洪流中,社会开放,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抵制外货必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在中国舆论中出现抵制外货的声音之后,在一些西方国家舆论中也出现了抵制中国货的声音。民间盲目抵制可能造成国家间的对抗。最后只能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抵制外货等虽然能够表达意见和情绪,但既不能保障本民族的利益,在现实中也行不通,非常不理性。

三、经济全球化与当代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发展。作为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时代性、有全球化眼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统一。

第一,遵循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丰富内涵体现时代性。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一种依赖关系,是人们对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宿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公民个人而言,包括爱国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统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爱祖国的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主要表现在: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清洁生产,低碳生活。爱骨肉同胞的热爱应主要表现为:爱好和平,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热爱人民,为祖国人民服务;立足本职,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应该主要表现为:坚持继承和弘扬祖国文化,同时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国家(主权)的热爱:拥护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祖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拥护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第二,爱国需要理性分析的头脑和国际化的胸怀。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而且也是近代最早揭示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旗帜和系统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他提出过“国民的自觉心”的理念,有“有健全的国民”和“科学的国民”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爱国主义同样有借鉴意义。

要学会用理性的目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问题,用满腔的热情爱戴祖国。在表达爱国情感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不能用过激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崇高的爱国主义信念和道德情操,是建立在大学生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有坚实的法制底线为依托。 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增加,要求人们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趋向,科学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国与国的关系。这也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

第三,爱国以发奋学习各方面知识、炼就过硬职业技能、立足本行业为国增光为落脚点

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作为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它总是表现为从“爱国情感到爱国信念再到爱国行动”三个不同层面,但却又相互关联的发展阶段。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要有爱国情感、爱国觉悟,而且,必须有爱国行为。从高职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自身文明修养,爱护校园一草一木,尊重师长亲爱同学,学好文化基础课,打好坚实基础,发奋努力学习专业课,积极参加实习实践,习得一身职业本领,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才是最好的报国。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高级技术人才是技能性人才,是人才体系的两翼之一,高职人才同样可以成为优秀人才,为国争光。在29届奥运会开幕式幕后汇集了中国顶级的化妆师,其中有一个值得尊敬的特殊团队,他们是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参奥团队,经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的由三百名师生组成的这支团队,以顽强的毅力、百倍的努力、精湛的技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4000多名演员的化妆造型任务,被奥组委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称为“这是一支最靠谱的团队”。这为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名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倡导理性和全球化视野的爱国主义,这样才能展示中华民族自信、宽容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能更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和谐发展的大局,也才具有建设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程亚萍.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1).

[2]苏宝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3]杨宓.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J].文科资料,2009(19).

经济全球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篇4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苏联、东欧剧变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 作为一种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随之处于低潮。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学者以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崩溃为契机, 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主义进行彻底的反思。这种反思与以前的反思最大的不同是把社会主义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思考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失败的原因以及未来前景, 给人们许多新的启示。我们认为, 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去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 即经济全球化进程对社会主义制度意味着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是否能够、如何寻求发展的机遇、壮大自己的事业?这是每一位关注社会主义命运和发展的人都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也是本文论述的主旨。

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世界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以市场为纽带, 以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为媒介, 将各国经济紧密联接在一起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没有谁可以像孤岛那样, 与世隔绝而独善其身”。伴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程度的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己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 并且正在形成为高科技条件下经济社会化的历史性新阶段。而经济全球化在二十一世纪前期的进一步重大发展, 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社会主义和世界发展的大局。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观察、如何把握、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更好地建设自己, 以利于社会主义事业乘势而起, 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所不能无视的最重大的时代背景, 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重大的基础性课题之一。

我们认为,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而是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进程和历史曲折的一种重大的人类社会现象,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形态。同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 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 一句话,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在这个地球上的产生、发展和所走过的道路, 是同经济全球化有着深刻内在联系的。具体地看, 科学社会主义从产生之日起, 其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都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紧密关联。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对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及其所

带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及诸矛盾的重大回应, 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 第二次产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大大加速了科

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的理论发展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飞跃。

3. 面对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而作出的不同选

择, 导致了苏东社会主义的不战而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东方的崛起。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 如生产的全球化造成全球失业的增多、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扩大、工业和技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民主的影响等等, 从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相伴随。美国马萨诸塞—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阿瑟·麦克艾文认为, 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关系的国际扩展, 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痛苦的过程。而社会主义则提供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范式, 这种价值范式提倡平等和民主, 反对等级制与压迫, 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没有把人类推到自然界的对立面。因而, 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 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右翼、种族主义相比, 社会主义代表着理性、进步的价值以及伟大革命的时代。”这些论述从一个方面说明, 社会主义的价值是永恒的。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社会主义的价值不会消失, 也永远不会消失。具体来说, 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 社会主义开拓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 埋葬了野蛮的殖民体系。

4.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引导、示范作用。

5. 社会主义的改革与革新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升华, 使社会主义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6.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解决经济全球化弊端的唯一出路。

总之, 经济全球化既然与社会主义的历史、现实、发展相联系, 要使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趋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价值, 研究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不断地推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创新的新全球化战略和策略。

三、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在当今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 这就注定了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的局限和弊端。但同时, 它又是符合历史进步的客观发展趋势, 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而经济全球化对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但社会主义不能因此拒绝全球化, 只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积极主动地挑战经济全球化,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唯一正确的选择。

1. 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以坚定的政治理论优势挑战经济全球化。

2. 改变过去的“冷战”思维方式, 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谋求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3. 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 不断发展生产力,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挑战经济全球化, 走向复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

4. 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发展文化产业, 让先进文化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

四、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财会制度发展

在科学社会主义这场伟大变革中,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推动新旧体制的转轨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适应全球化步伐的战略要求。“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当今, 世界各国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 往往离不开一条主线, 那就是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使其既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又紧紧围绕着微观经济环境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会制度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内容, 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快速而深刻的发生着变革。当前,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财会管理体系, 丰富了基于实践的财会理论和方法体系, 更加准确的处理企业微观管理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总体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财会模式, 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和约束企业内部管理和社会责任。对于加入WTO之后的中国财会, 还将对我国众多行业持续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也将继续给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及会计模式选择带来挑战和机遇。

1. 会计模式选择上, 实现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结合, 即在经

济全球化下实现中国化进程, 确立国际化与国家化相结合的会计模式, 融入“国际性商业语言”, 实现会计国际化。

2. 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过程中, 借鉴国

际通用做法, 体现国际惯例, 使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和使用。

3. 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充分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先进的

会计管理方法, 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和社会责任, 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4. 有效反映国家建设中不同行业、部门和所有制企业

的综合会计信息, 强化核算职能, 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通过分析反映国家实力, 进行科学决算和宏观调控。

五、经济全球化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准备

150多年前, 马克思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的作用、实质和历史趋势所做出的深入研究, 揭示出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使得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不仅会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逐步激化, 而且会为新制度的诞生创造积极的条件。从现实和历史眼光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总伴有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它不仅与资本主义相联系, 而且将摆脱资本主义的羁绊, 而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实现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尽头, 隧道的尽头将是全球社会主义的灿烂曙光。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的物资准备。资本主义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所预示的不是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 而是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加深的基本矛盾, 并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做出最充分的物资准备。“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成果, 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 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 人类的进步才会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的国际化准备。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 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美国、德国, 同时发生的革命”。“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由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 历史也就是越成为世界历史”。社会主义是世界市场和普遍交往的必然结果, 世界市场和普遍交往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 因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作最充分的准备。

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5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体现了各国民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是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千百年来,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道德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它给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爱国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科学技术、资本、信息跨国界的流动、共享,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前所未有地加强。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很可能对别国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人员的跨国流动必然会弱化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多此一举。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并且永远不会过时,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有其必要性:

首先,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中活动的独立主体。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本国利益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衡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权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而且经济的全球化并不代表经济利益的全球化,各国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世界各国对于民族、国家之间利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的共识,并没有抹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界限,而是出于对本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

再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以美为首的西方为了达到西化、分化我们的目的,曾针对中国青少年制订了《十条戒令》,其中一条就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 神。”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分裂、分化我们的目的表露无疑,它们利用资本、技术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试图将他们的价值观、文明观、生活方式强加于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弘扬爱国主义,大力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粉碎西方国家的企图,维护国家的利益,进而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环节。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研究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可以发现虽然其社会背景、治国之策各不相同,但每篇都有唤起美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名言警句。肯尼迪曾号召全美国人民:“请不要问你们的祖国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一问你们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克林顿的就职演说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像抚育其子女一样为我们的国家做出奉献”,世界各国充分利用和挖掘国旗、国歌、传统文化、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见,不同意识

形态的国家都在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只有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青少年广泛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才能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才能在全社会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良好风尚。也只有将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民族和谐团结,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间文化竞争的软实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校内,笔者认为,高校的两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教育学生要始终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一国公民到另一国家学习、工作和生活,难免受到他国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受到误解、责难。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觉维护中国的国格,在祖国还不够富裕强大的时候,增强自信,努力奋斗,绝不妄自菲薄;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只有我们自尊、自立、自强、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爱国还体现在自觉维护国家和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码不说不利于民族统一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统一的事,要同破坏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的事情做斗争。

(二)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发达国家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手段越来越隐蔽,企图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对于我国来说,在引进外资时,要处理好资金引入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自力更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工业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只有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才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教师还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要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理想,培养其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高年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毕业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外的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已经日渐严峻,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也势在必行。大学校园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国防教育:如抓住新生入学军训的机会,采用国防知识竞赛、演讲、军事小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意识,军训是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学校应开设国防教育课程,课程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除正规的理论知识学习外,更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军事科技成果展、瞻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让学生了解我军的优良传统,了解国家的军事科技实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献身国防的崇高志向;校园内可开设军事网站,定期开展国防讲座(武器装备、世界军事变革、军事题材电影)等。

三、爱国主义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除了搭建有效的两课教学平台,爱国主义教育还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特点,着重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教育学生理性爱国,不断提升自身爱国素质。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遇事头脑不够冷静,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2005 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热血青年烧日货、砸日车、围攻领事馆。2008年,针对法国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奥运圣火传递的失实报道,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又喊出了“ 抵制法货”的口号。其实,爱国诉求每个人都有,表达方式却因人而异。爱国诉求之差异,反映出不同的爱国观。爱国观的核心是隐含在言论和行为背后的价值判 断。这种专指的价值判断通常与每个人家庭教养、教育程度、民族文化、生活遇境、生存环境、个人遭际、认知能力、生活经历、思维积淀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审慎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应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两个事件的利弊得失,不管是抵制日货还是抵制法货,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爱国主义诉求的非理性表达,是一种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要使人们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经验和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的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爱国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懂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诉求,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爱国,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不断提升自己的爱国素质。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相结合。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由此带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青年一代的观念中日益淡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偏低。笔者认为,只有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才是真正爱国主义的表现。应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使其更加丰富多样。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大学生只有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培养出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室.对列宁关于“ 爱国主义” 的一处论述的译文的订正[N].人民日报,1985—10 —13.[2]袁贺,谈火生编译.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全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375.[3]鲁宁.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考[N].法制日报,2008—04 —22.[4]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40~141.[5]鄢姿.全球化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1~92.O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bstract:Patriotism is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How to strengthe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new patriotic educ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it in three aspects: the necessity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effective ways of patriotic education;the issues that need attention in the progress of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6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其主要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加以干预,采用各种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削弱外国商品的竞争力,同时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以期达到化解经济危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分别经过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产生并波及全球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的正是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不论何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始终是弊大于利。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随之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结果使得世界贸易额从1928年的601亿美元猛降低到1938年的246亿美元,世界贸易停滞、经济复苏减缓,引发了进一步的社会危机。因此,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危机全球扩张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只能导致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使各国经济均蒙受损失,而不利于各国顺利度过危机。

然而,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危机,各国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刺激经济恢复,纷纷出台了各种救市措施和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就包含很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分。当世界各国和各经济贸易组织大力提倡自由贸易的今天,这些贸易保护政策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因此,2008年和2009年间的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的主要议题都包含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当前各国的实际表现为,在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中纷纷明确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但在之后的执行中却纷纷违背承诺,继续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保护本国的产业免受冲击。例如,2008年11月,在华盛顿的20国集团首脑峰会上,各国首脑共同承诺至少12个月内不会实行保护主义措施。但在奥巴马总统就任不久,美国就率先实施了“购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09年4月召开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和5月的中欧峰会上,各国再次提出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然而,事实上,截至6月30日,欧盟实施的正式反倾销措施共达129项,另有7项反补贴措施。特别是4月初,欧盟对中国蜡烛的反倾销案与伦敦峰会时隔仅一周。7月下旬以来,欧盟继续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行动,在短短三周内竟达5起之多,涉及的产品包括钢盘条、无缝钢管、葡萄糖酸钠、钢索到铝合金轮毂,即使不考虑之前各国所作的承诺,如此高频率、大影响的反倾销案也实属罕见。显然,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全球迅速蔓延。

在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淖的背景之下,为了增加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又被各国大肆推行,但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区别于以往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在合理、合法外衣掩盖下的带有歧视性的“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等新贸易保护手段层出不穷。历史的惨痛教训和经济理论的推衍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弊多利少。但是,经济危机确实给各国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避免遭受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国际条款的约束,于是,各国纷纷巧妙地采用了各种新的保护方式。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提出如2018年1月1日前未达成“满足美国谈判目标”的多边环境协议,美国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国际储备配额计划”。该法案的实质是针对进口产品征收“边境碳税”,是典型的新的绿色保护主义措施,可以成功地规避WTO规则而大行其道。另外,WTO主要成员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大幅增加,仅3月份就通报了259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2月份增加34.2%;与中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成员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占3月份WTO各成员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总数的30.9%。

第二,除西方发达国家外,新兴经济实体在国内经济受到重创后也纷纷打起保护主义的大旗。据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7月份,中国遭遇“两反两保”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激增。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2起,涉案金额92.3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05.06%。案件数量为:印度21起,美国12起,阿根廷10起,土耳其6起,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秘鲁,多米尼加,欧盟,俄罗斯,印尼,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各2起,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南非各1起。据WTO统计,印度2009年上半年共采取11项贸易救济措施,居WTO各成员首位。

第三,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在中国经济迅猛崛起的大背景下,当经济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急速陷入经济衰退的境地,“中国威胁论”、“中美共治全球论”等言论在欧美地区甚嚣尘上。加之,7月22日,WTO公布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认为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降幅高于3月份预测的9%。欧洲经济表现疲软,各国经济压力逐渐增大,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将严重助长贸易保护主义。WTO根据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模型预测,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将达437起,是历史上世界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作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也自然成为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据WTO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遭遇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就达到60起,涉案金额82.67亿美元,同去年全年涉案金额62亿美元相比,增幅明显。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产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涉及金额高达32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遭受的案值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弊端重重,将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巨大危害,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

第一,在全球化程度已达到较高程度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会割断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金融体系和分工体系,造成垒球性经济循环不畅,妨碍了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加重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有悖于自由贸易的原则,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大幅增加了世界贸易摩擦,容易引发贸易战的恶性循环,结果使得世界贸易总额下降,全球经济恢复的步伐减缓,甚至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

第三,政府无法通过贸易保护主义达到其预想的目的。经济危机使得许多陷入困境的企业向政府施压,要求实施保护措施以维持企业的基本利润和就业。但是,经济学家就法国采取的某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法国为了降低就业率而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际上并未发挥预想的作用,相反,法国的失业率反而上升到了9%。

第四,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不利于各国的整体和长期利益。近期的中国轮胎特保案就受到美国业界的强烈反对。特保措施并不能真正维护行业的利益,美国6家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称,特保每保住1个就业岗位,结果将会损失25个岗位,总计美国将会因此损失2.5万个就业岗位。同时,美国消费者每年将不得不多支出6亿至7亿美元购买轮胎,道路交通安全也会由于消费者推迟更换轮胎而受到威胁。因此,贸易保护措施在短期内可能会使得国内某些企业得到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将会损害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7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背景下不断深入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不仅仅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 年5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 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由此,经济全球化是超越国界的各个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中不断进行着资本和技术的交流、 转换,并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 贸易全球化。 贸易已经不再限制于一国或者几个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世界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体现在全球贸易的进出口额上。 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世界出口贸易额1980 年为6053 亿美元,1990 年增加到21705 亿美元。 剔除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因素,世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实际增长6.7%。 从相对量来看,即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看,1960 年为12.2%,1980 年提高到21.8%。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外向型经济的行列,世界贸易有增无减。 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

2. 生产的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通常是由多国共同完成的,并且不断地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 生产的国际化还体现在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上。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它们不断地开拓着世界市场,并且在世界上追求生产和销售的最佳区位。

3. 金融的自由化。 国际金融这个重要的力量,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 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世界金融领域一直持续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使世界金融日趋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证券化和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正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的基础和最初环节。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一国金融市场越来越与国际市场连为一体, 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表明世界金融已经不断发展,并且影响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4. 科技全球化。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并且不断影响着世界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的技术发展不再是固步自封所能取得的。现今,苹果公司每一项技术革新都会影响世界,并且走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5. 市场的国际化。 当今世界已经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市场可以涵盖, 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在进行运作。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并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 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其竞争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亦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全球市场的形成已经改变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方式, 进而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 市场的国际化进一步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一条新路。

经济全球化这些特征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了解这些特征为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影响提供了条件,有助于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下给我们带来了如下重要的发展机遇:

1. 金融的国际化为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资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积极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的合作。 三十多年来,我国不仅在扩大开放地域上形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特色,也在开放本国经济领域上体现了自身特色。由于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资金,恰好我们巧妙地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不断引入外来资金,发展自己。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已经向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开放,这样既可以利用强大的资金支持发展自己,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本国金融业参与社会竞争,进而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2. 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空间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市场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为我们国家进入国际竞争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能再固步自封, 必须灵活运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才能极大地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的企业也不断地走向世界,世界五百强从无到有,从排名靠后到向前,这些都证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开拓潜力,也将进一步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快速反应和各种生产要素交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下,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交换速度不断加快。纽交所上每一次原油价格交易都能给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世界上各种商品交换进程加快, 这种情况将变得更加迅速。国际市场上这些信息的迅速传播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形下,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双方都在面对信息作出反应。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变化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条件,并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必须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4. 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科技全球化,表明科技这种第一生产力正在不断获得发展潜力,并且在始终改变着世界。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实力相对薄弱,只有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化中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上的科技,赶上科技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交流在不断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正是这种急速的科技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发展,从而为我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

机遇值得我们认真抓住,挑战更加值得我们重视。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将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虽然我们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然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却一直得不到各成员国广泛承认。这也就导致我们国家在开展经济领域的谈判时屡屡碰壁,甚至我国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一些国家的不公正待遇,不能获得合理申诉。 而且在贸易谈判中, 中国企业也不能获得平等对待,这些都凸显了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危机。

2. 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威胁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都将迎接来自世界各方的挑战,尤其是一些民族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经营管理不善,不断被其他外国企业并购。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这就会加深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 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民族企业的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受到挑战,尤其是一些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3. 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备受压力

科技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技术薄弱已经日益凸显。 自身核心技术的不足和他国技术封锁是我们进入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地加剧, 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的谈判仍在继续。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市场压力是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也必须在建设过程中解决,否则将不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通过深入了解其给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为我们进一步应对与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人民出版社,2002.

[2]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M].何竟,周晓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4]张德修,王跃生,巫宁耕.大波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赵存生.《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雷江梅,杨万庆.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J].理论月刊,2009(11).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8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不仅是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的、科学的、进步的价值观, 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每一名大学生必须维护和践行的。根据几方面条件, 可以这样定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 根据国家、民族或政党的要求,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行为特点, 通过高等教育的特定形式, 在与大学生的积极互动中, 在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中, 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 培养大学生对祖国深厚的情感, 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和理性的、有益的、高尚的爱国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丰富, 包含广泛的爱国主义内容, 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养成和实践作出高度概括。所以, 我们必须看到,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 遇到了一些困难。怎样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

第一, 淡化国家意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世界逐渐变成“地球村”, 各个国家犹如个体“村民”的形式存在, 这样一来, 大学生头脑中的国家意识大有被淡化的趋势。同时, “信息无国界”现象导致一些人认为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 国家主权已无存在的必要, 主张用地球村意识或全球意识取代国家意识, 认同西方提出的“国家主权无能论”的观点;不能否认的是, 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带来的是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 借“经济全球化”之名认为国家主权随之一体化, 是绝对错误的观点。

第二, 弱化传统文化意识。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机, 进行文化渗透甚至文化侵略政策, 导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弱化, 对于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 转而将目光投向他国文化, 甚至是一些糟粕文化, 简单地认为, 那些被宣扬的不切实际的文化是科学的、有用的, 这是极其错误的判断和对我国经典传统文化的不屑。

第三, 冲击传统教育方式。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在教育学生方面有其特殊的积极作用, 班级授课、教师答疑等环节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的加深, 西方国家的一些糟粕的教育方式伴随着先进教育方式一同影响我国的教育方式, 并对我国传统教育方式造成一定冲击。“这就使得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由传统的‘家庭的基础地位、学校的中心地位、社会的辅助地位’转向‘家庭的辅助地位、学校的基础地位和社会的中心地位’, 即越来越强调社会性途径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性因素, 广泛运用社会性手段与途径,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三、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冲击问题的对策

第一, 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加强大学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 对于解决矛盾问题颇具意义。只有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才能使大学生在面对爱国主义问题时, 端正和明确立场, 始终坚持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认同。自觉接受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认同感, 是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孝文化、家文化、集体主义价值观等精华思想源远流长, 大学生应该明确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充分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养分, 自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使国家屹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 躬身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爱国, 重在行动。当代大学生只有践爱国之行, 才能保护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国家, 热爱伟大祖国。

经济全球化是新时期的一把“双刃剑”, 只有正确将其运用, 才能使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并使我国的各项建设更好的融入全球化的热潮, 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 经济、科技等方面飞速前进, 全球化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全世界蔓延开来。作为全球化的参与者, 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 作为全球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成为各个国家维护自己利益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逐渐成为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之一。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 必须辩证对待, 并妥善解决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才能使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0.

[2]李晓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9.

[3]肖佳灵.国家主权论[M].时事出版社, 2006:237.

[4]赵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4.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9

现今,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扩散。2012年, WTO预计贸易增长率可达到3.7%, 但实际增长率未达到其一半水平, 而且续后主要成员国的交易环境改善方案也不怎么看好。特别是, 欧元区财政危机长期未得到解决以及在全球经济范围内持重要地位的“金砖四国”成员国面临着贸易收支与财政收支的双重赤字情况, 这些综合原因会影响到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更广范围的扩散。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 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以后, 国际贸易趋向自由化, 全球经济形势大好。回顾历史, 基于目前世界经济萧条的出现, 各国不能固守贸易保护主义, 因此各国为了能够走出危机, 削减危机带来的影响, 当务之急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下研究共同发展的战略。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况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 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缘由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维护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安全的需要, 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 解救经济危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

从历史上看贸易保护有五个阶段, 前四个阶段为传统贸易保护阶段, 第五个阶段为新贸易保护阶段。

1、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也是西欧国家开始开辟世界市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为了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西欧国家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 纷纷推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重商主义早期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 禁止进口;到了晚期的时候只允许进口本国没有的少部分的商品。

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70年代以后, 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纷纷从自由贸易转向保护贸易, 逐步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保护性措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与英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力都难以与英国抗衡, 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即幼稚产业, 使之免受英国商品的竞争。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资本主义处于垄断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已完成了产业革命, 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加剧。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使市场问题更加尖锐突出。西方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世界市场, 纷纷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这段时期的贸易政策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贸易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幼稚工业, 而且更多地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贸易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本国商品和国际竞争力, 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保护措施不只限于关税, 还推行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入措施;不再是防御性的限制进口, 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贸易保护的受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护贸易政策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 西方国家限入“滞涨”之中, 特别是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对衰落, 于是70年代中期以后, 在国际贸易领域再次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到80年代后半期, 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保护的措施日益多样化;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贸易壁垒。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贸易全球自由化发展的同时, 也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引起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 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 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特点

1、贸易保护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贸易保护一直是以不发达国家为中心, 为了其国家的工业化而实施的手段, 所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从独占市场的观点来看, 其贸易保护主义属攻击性质。相反, 从新贸易保护主义推出的防止市场搅乱的角度来看, 目的在于手动性地延迟产业结构变化, 而这是在先进国家主导下实施的。因此, 如果对保护措施概括来讲, 它是古典性质的贸易保护主义持无差异性履行, 比较而言, 新贸易保护主义持差异性与选择性的性质。

2008年底以来, 美、欧有意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采取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惩罚性关税, 阿根廷、智利先后对华瓷砖提出反倾销立案, 巴西也宣布提高关税,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数量增长幅度要高于发达国家, 贸易保护主义有在全球泛滥的趋势。虽然发达国家所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并未有明显增长, 但所涉及的案件金额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2、贸易保护方式将更加隐蔽

贸易保护的手段是利用非关税壁垒。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特别是贸易保护关税是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但是GATT出台以来, 由于干涉关税下降, 其关税率很大范围内下降, 因此在不能够再控制关税的情况下, 以先进国家为首的国家提出新型手段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 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如此情况下, 非关税壁垒利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政策手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关税率的变更需要立法程序, 但非关税壁垒只需行政措施就可以履行;根据品种的选别来发起, 因此可避免国际性舆论点评;比起关税, 对于国内物价影响程度较小, 不过对于进口限制效果比关税较有利, 所以很多国家会频繁利用非关税壁垒措施。

许多发达国家比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已经开始通过非关税壁垒在贸易保护中的作用, 不断采取不易监督和预测、隐蔽性又强的非关税保护措施, 如严格的技术标准、绿色环保标准、卫生检疫新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汇率变动及歧视性的政府采购等各种形式, 这些措施的实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名设置贸易壁垒的步伐加快, 成为新一轮贸易保护浪潮中引人注目的新特点。2009年6月, 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碳关税”, 该法案规定, 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该法案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的实施可以保护环境, 但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贸易自由化。

3、贸易保护的范围扩大, 既有传统行业, 也有新兴行业

产业资本主义阶段与此前阶段的保护对象一向是不发达国家的幼稚产业。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其对象是独家垄断产业。但是, 近年来, 新贸易保护主义推广部分“夕阳产业”的边际性产业保护政策中, “尖端产业”以及“技术集约型产业”等保护战略性产业过程中, 有着转换为重要的中枢性产业保护政策的倾向。

2008—2009年, 在美欧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中, 钢铁类产品占据绝大部分份额。除此之外, 涉及机电、化工等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所占比重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纺织、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所占比例已下降到10%以下。同时, 美欧均已开始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起贸易保护。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现况

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重新抬头, 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欧元区财政危机等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长期持续, 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地增加, 特别是, 最近贸易限制措施的性质不是以往的对应危机的临时性措施, 而是为了通过这些措施保护自身国家产业。随着变质成对该产业形成主要成长动力的长期性政策, 许多专家担忧贸易保护主义的模式化。因此, 为阻止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扩散, 各国忙着研究对应措施。

2008年, 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G20峰会上禁止新设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续后被提出原则之“冻结贸易保护措施 (standstill) ”, 各国领导一致同意此项共同协议文的采纳。但是G20峰会之后, 每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对于“冻结贸易保护措施 (standstill) ”表态了万分支持, 可是实际实施情况却是停滞不前。

最近, 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事务局发表的G20“冻结贸易保护措施 (standstill) ”, 从相关实施检验结果报告书来看, 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共七个月期间G20成员国实施了关税上涨、通关规制等124件贸易限制措施。相反, 同一期间实行的贸易促进措施仅101件。报告书评论称, “过去7个月间, 未确认到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措施的缓解, 也看不出对于废除原来贸易限制措施方案的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成果。”最近几年间, 阅览WTO研究报告出来的贸易限制措施现状 (见表1) 看出, 全球性金融危机、欧元区财政危机等全球性经济不景气持续所带来的结果是贸易保护措施的不断增加趋势。

(注:资料来源:WTO (2012) , Report on Trade-related Developments。)

2009年1月28日, 得到美国议会批准的‘Buy American’条例规定美国内公共事业仅使用美国制钢铁产品。对于此项, 欧盟与加拿大等主要与美国进行交易国家表示强烈不满, 对于美国制定的仅适用美国制钢铁的‘Buy American’条例提出抗议, 指出这些条例是严重违反了官方贸易保护主义规定的。美国于2009年2月13日, 由参众两院批准通过了奥巴马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计划, 率先诉诸贸易保护主义, 成为了贸易保护的始作俑者, 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警惕和担忧。

四、中国的应对措施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 以外资企业为中心, 在机器、电子产品等加工出口上急剧增长。对于美国、欧盟等先进国造成了贸易收支上的记录了贸易顺差。但是, 2005年之后, 加工贸易依存度渐渐减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的贸易收支在2001年1/4季度, 第一次记录了赤字。因此, 从这些情况也可以显而易见, 最近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经济的影响。续后, 中国出口方面也会造成威胁性要素, 因此中国需要准备以及具备有效对策。面对不断升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不能掉以轻心, 应该做好长期的应对措施。

1、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 维护中国的权益

作为WTO成员之一,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WTO的多边贸易谈判,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及时提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提议和方案, 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当权利。目前中国是国际贸易中的出口大国, 同时也是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最大受害者, 因此为了给中国的经济持续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除了WTO谈判以外, 还必须充分利用OECD和G20等多边会议, 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协调。

2、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创建出口产品多样化

现在中国出口的产品一般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提高企业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投入, 创建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可以突破他国的技术壁垒。首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工艺水平。其次, 政府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最后, 还应积极构建海外投资服务与支持系统, 加快本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3、拉动内需, 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

2001年入世后, 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 遇到新贸易保护主义内的他国的冲击时, 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形势难以维持国内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拉动内需才是经济的根本。因此, 可以通过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调节及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增加国内需求, 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只有利用这种办法, 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抵制新一轮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

4、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开拓新市场

面对区域化贸易壁垒,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也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当前,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相对滞后, 规模比较小, 合作层次较单一。因此, 应该开拓新市场, 加强与“金砖国家”、东盟自由贸易区其他成员的经济合作, 寻求有共同利益的贸易伙伴。中国在世界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为了达成经济继续增长的目的, 应该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及多边FTA, 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积极力量并获利。

五、结论

现今, 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WTO为中心的贸易自由主义与地区主义性质的新兴贸易保护主义相互竞争且均衡组成的。以之前叙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历史为根据, 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危机时候更加得到强化。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 大多数国家依据贸易保护措施扩大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因此, 一个国家单独行驶排斥保护主义是很难的, 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并未正面违反WTO相关规定, 通过起诉也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 G20成员国家与使用了多国间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赋予一种亚压力 (peer pressure) 。特别是, 在G20峰会上已经得出的有关保护主义的排斥上, 各成员国取得了一致意见, 在持续展开的会议上, 成员国要说服取得“冻结贸易保护措施 (standstill) ”原则的积极反馈。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篇10

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 对其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 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实际中,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 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 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 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 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的密切进行, 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乃至研发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交织和融合, 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 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 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 都是一柄双刃剑,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 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1.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

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 从而使以往军事、政治上的对抗逐步让位于经济、科技领域的相互竞争。因此, 全球化无疑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我们只有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 把握和利用历史提供的机遇, 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步伐, 才能进一步壮大自身力量, 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2. 可以充分利用外资。

现阶段,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和发达国家低利率政策, 有利于中国吸引大量外资进入, 解决经济建设中遇到的资本不足问题。截至2005年底, 中国共批准外资企业逾50万个, 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80个, 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400多家在华投资,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 621亿美元, 极大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3. 全球化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

到20世纪90年代,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高科技方面的巨大优势。他们掌握或垄断着当今高、新、尖技术。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其活动呈现出生产国际化、经营多元化和决策全球化的特点, 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推广到全世界, 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我们通过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办厂, 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其高新技术, 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 迅速提高重要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实用技术进入为例, 1994年以来, IBM、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为使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 相继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据统计, 西欧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 有487家将营业额的3%~4%用于科技研究;美国软件公司1991年在国外投入研究和开发的经费增长了67%。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有利于技术转让, 可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里的联系和交往, 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第一,

国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入, 使中国民众在获得广泛消费选择的同时, 还可以领略世界各国的风情和文化。第二, 商品生产的大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使中国文化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意义尤为重大的是, 一个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物质文明相应、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现代文化正在形成和发展。第三, 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是以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为基础的, 而要达到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 文化交流是最主要最普遍的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 通过同国外文化交流的加强, 开阔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 使人们逐步认识了西方经济发展背后更深层的东西, 并从中吸收了许多营养, 给中国文化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二)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 不仅仅是机遇, 更是严峻的挑战

1.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中国经济主权。

伴随经济全球化,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由此产生了国际经济规范和惯例。而国际经济规范和范例需国际经济协调机构制定、执行, 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各国参与这些国际组织, 享有一定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一定义务。在国际经济组织中, 发达国家处于优势, 可以在这些组织当中主导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经济秩序, 而中国处于相对劣势, 加入这些组织可能就要让渡更多的国家经济主权, 由此产生地位不对等。因而, 对中国损害较大。

2.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

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进程, 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是试图通过全球化的新形成, 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 最终取代社会主义。因此, 中国在西方国家眼中是一种异己力量。美国有些人公开宣称:美国21世纪最主要的战略挑战莫过于如何对付中国的崛起。他们借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之机, 将所谓的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 向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利用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需求进行经济制裁, 干涉中国内政, 试图迫使中国在政治上让步, 朝他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总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深,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化”攻势、用来达到政治目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还会加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与斗争将更加复杂、隐蔽和激烈。

3. 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全球经济信息化、网络化使资本主义更容易通过经济文化的渗透与扩张, 向社会主义输出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 用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模式来“规范”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 由于文化产业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激增, 促使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和扩张与经济利益紧密结合, 大大提高了这种文化侵略的积极性。中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的同时, 也引进了大批的文化产品, 面临着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冲击。肯德基、迪斯尼、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国文化, 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 又极大地冲击着我们的文化市场, 特别是原来占主要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4. 西方一些腐朽的文化, 也时有流入。

文化影响的突出特点是辐射范围广泛, 具有长期效应, 在方式上以隐形为主, 进行潜移默化。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 中国文化遭冲击最大者当属传统道德文化。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的伦理精神, 强调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伦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 注重自我修身养性, 推崇品质和意志的锻炼。然而,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进程中, 这种以儒家道德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因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挑战和否定而出现滑坡。并且, 由于道德文化滑坡, 再加上在经济体制转型、商品意识不断强化期间, 新旧体制的规范在承接上存在着缺陷和漏洞, 犯罪一时呈急剧上升之势。

三、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1.放宽经济管制的同时, 强化市场规则的建设。放宽限制与加强市场管制同步进行, 特别是应该加强对产品在市场营销最后阶段的管制, 即当商品到达消费者的最后一个阶段要从严管理, 为此需要制定各种限制外国产品销售和保护本国产品销售的政策和规则。这种策略的核心不是通过关税提高外国产品的销售价格, 而是通过销售资格或开业权来提高外国厂商的销售成本。

2.继续进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步形成, 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加强。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规则, 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只负责保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布局的协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落实法人资本所有权。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3.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经济主权是国家对本国经济所拥有的最高领导权和决策权, 是对国家经济利益的最高权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发达国家凭借超强综合国力, 主导国际经济秩序构建, 中国处于相对劣势, 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一定威胁。所以, 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 中国要提升自身综合国力, 扩大开放, 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 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 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拓展更广阔的经济生活领域, 消除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世人态度不一, 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是共存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经济全球化已经发生, 并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每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 唯一办法是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以更好地适应它。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 就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变不利为有利, 最终促进本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6) .

[2]孙宽平.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3]李宗.论经济全球化[J].中国社会科学, 1995, (1) .

上一篇:AP1000模式下一篇:重庆市南山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