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脊髓损伤

2024-06-18

外伤性脊髓损伤(精选四篇)

外伤性脊髓损伤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1 h~2周。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平地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根据损伤机制分型,过伸性损伤15例,甩鞭样损伤5例,垂直压缩损伤2例。

临床表现:脊髓休克期后单纯双上肢感觉运动障碍5例,四肢不全瘫17例,均为上肢瘫痪重于下肢(上肢肌力弱于下肢肌力1~2级),其中6例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脊柱损伤分级标准,脊髓损伤分级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

所有患者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及CT检查。X线片检查显示6例颈椎骨折并半脱位,颈椎不稳;10例无明显骨折脱位,4例颈椎生理弧度消失,2例反曲,此无骨折脱位的16例患者,进一步行MRI及CT检查,显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7例,而合并椎管狭窄9例。MRI检查均提示22例有颈脊髓信号异常,其中脊髓水肿19例,表现为脊髓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粗,T1加权像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为均匀高信号;脊髓挫伤3例,表现为脊髓水肿及脊髓内T1、T2均为高信号的出血点,这些改变多数以损伤的C3~C7椎间盘、椎体和椎管狭窄处为中心。22例均予手术治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4~16 d,平均7 d。

1.2 治疗方法

患者一经诊断,即常规枕颌带或颅骨牵引,其重量为1.5~2.5 kg,同时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静脉点滴,受伤8 h内到院的患者则予甲泼尼龙冲击20~30 mg/kg,心电监护下0.5h内注入,水化0.5h,再以5.4mg/kg维持23 h;72 h后开始酌情应用促进脊髓再生的神经节苷脂。再经完善X线、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提示有颈椎骨折颈髓压迫,或虽无骨折但有颈椎不稳者(X线矢状位上、下颈椎成角静止位大于11°,动力位大于20°,位移大于3 mm);或虽无X线改变但MRI提示明显有椎间盘突出,颈髓受压并有信号改变者,诊断一经明确,无手术禁忌者尽早予以手术。

根据MRI检查提示颈髓受椎间盘、骨折块、骨赘、后纵韧带、黄韧带压迫的节段及方向,选择手术入路。超过3个节段颈椎椎间盘间隙、CT提示严重骨质疏松的,仅做经颈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否则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融合、多轴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C2、C7予椎弓根螺钉、C3~C6予侧块螺钉固定;而压迫在3个颈椎椎间盘节段以下的,选择经颈前路直接减压,椎间盘摘除/病椎次全切除,髂骨取骨植骨/钛网植骨并前路短节段Codman或Cervi-lock自锁钛板内固定。本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16例;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5例,1例行单纯颈椎管半开门扩大成形术。手术中,当椎管减压、对脊髓有扰动时,予冰盐水清洗,并予甲泼尼龙1g+生理盐水200 mL静脉滴注冲击,防止脊髓再灌注损伤。经颈前路手术者,术后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3 d,以减轻食道及神经组织水肿,创口置负压引流,血性液体量小于50 mL时拔除;手术前、中、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予颈托或颈椎支具固定。

术后1、3、6个月分别摄片或CT扫描确定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MRI检查脊髓恢复情况。

2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及颈脊髓神经损害加重表现,未见声嘶、呛咳等不适,术后均能立即显示出神经功能改善,术后24 h双下肢运动有改善,患者1个月后都可下地活动和步行。本组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最长者达4年。随访内容包括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随访观察发现,22例患者神经功能术后神经刺激症状立刻有改善,下肢肌力、大小便功能、上肢肌力逐渐开始恢复,6个月达高峰,以后恢复速度减慢。下肢的肌力恢复较好,而上肢肌力恢复往往不彻底,且时间长;年轻患者较老年患者恢复好;脊髓损伤越重恢复越差。本组X线检查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有2枚松动偏移,未影响颈椎曲度,无明显根性刺激症状。单开门术式者,保留开门状态5 mm,未关门,前路钛网1例有轻度切割未沉降松动,植骨愈合,颈椎曲度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评定标准,神经功能恢复3级以上优良,2级为可,l级为差。本组中优良者17例,可4例,差1例。所有患者生活均能自理。有4例手指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功能,1例遗留括约肌功能障碍,小便常失禁。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 讨论

过去常认为脊髓损伤不可修复,手术干扰会加重脊髓损伤,而CCS临床表现又为不完全性和脊柱序列的基本完整,故一般主张保守治疗。但孙宇等[2]观察发现,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有部分神经功能改善,但仅能维持较低的水平,且常有反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MRI在颈椎检查的应用,使许多普通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的CCS病例,通过MRI检查便可以迅速明确是否存在颈椎不稳,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是否存在前后纵韧带损伤,导致颈髓压迫等,这就为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3]。由于颈椎C3~C7是颈椎伸屈活动的节段,过伸及屈曲的暴力损伤,可以导致颈椎间盘急性突出,损伤颈髓,如果有颈椎病,椎管狭窄的病理基础,就更容易因为颈椎管容积急剧变化,脊髓受到前方颈椎后缘的骨赘、后纵韧带骨化灶和突出髓核的压迫;后方松弛增厚的黄韧带压迫颈髓的中央区域使脊髓中央管周围传导束受损发生中央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脊髓损伤综合征。颈髓损伤中央综合征多由过伸性损伤所致,此外,挥鞭样损伤,重物砸伤也会导致该综合征的发生。因为损伤区域位于脊髓中央区域,包括灰质和白质。支配上肢的传导束位于脊髓皮质区的核心中央区域,损伤程度严重;支配下肢的传导束位于相对偏外的区域,损伤程度相对较轻。戴力扬等[4]观察到正是颈髓损伤的不同严重程度决定了临床症状的不同,由轻到重依次发生上肢运动障碍、直肠功能障碍及下肢功能障碍,由于仅仅损伤中央灰质前、后角或者合并损伤前后角传导束的不同差别,会导致CCS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多样性是指有单纯上肢型和四肢型的不同,不典型是指双侧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不对称和感觉、运动障碍的平面和程度不一致。而同样的暴力对于脊柱有不同程度退变或者节段性不稳的中老年患者而言,会比年轻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脊髓损伤。分析本组病例结果,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与创伤暴力及原有的颈椎退变程度相关较大。而患者年龄越小神经功能恢复越好,这与戴力扬的治疗观察相同[5]。本组恢复欠佳的5例患者均为损伤较重的60岁以上四肢瘫的患者。

由于CCS患者中大部分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理基础,影像学检查会显示有明显脊髓压迫、椎间不稳、序列紊乱等,现代脊柱外科对早期手术治疗更为推崇,可以视为手术适应证[6]。手术目的是为解除神经压迫、重建颈椎正常序列和稳定性,应用椎管减压,同时稳定颈椎的手术过程打破了脊髓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继发性炎症反应,阻止了神经组织的恶性循环:缺血一变性一坏死一刺激一缺血的病理过程,为脊髓修复创造了条件。

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目前争议较多,前后路手术都有报道。我们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参照个体化的原则。本组1~2个颈椎间盘突出及相关责任间隙的压迫均采用前路手术减压,前路手术可以充分地撑开椎间隙,有利于后方黄韧带恢复紧张状态,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减轻后方的压迫。如果突出间盘的终板没有骨化,则仅行椎间盘刮除植骨融合,在颈椎撑开位植入髂骨块或融合器,这样由骨块支撑的椎间隙高度较原来狭窄的椎间隙增加,无牵张性脊髓损伤的危险,同时又达到恢复椎间高度的目的。为防止过度牵张,引起神经根性痛的症状,我们的前路椎间植骨块高度通常控制在8 mm左右,于淼等[7]认为单节段椎间成角变化大于5.630°,双节段椎间高度变化超过3.11 mm,三节段超过6.36 mm,可能会因椎间过度撑开而产生术后颈肩痛,而植骨后椎间高度较术前增加2 mm,就可以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同时减少对植骨的应力。如果间盘及后纵韧带骨化严重的则考虑由正常间盘进入椎体次全切解决压迫对于个及以上的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及其邻近骨赘压迫的,我们为避免两个椎体次全切而导致的植骨可能不愈合,采用一椎次全切,另一较轻的间盘刮除融合,既达到减压效果,又增加了融合的成功率。研究发现每增加一个椎间隙,植骨融合的失败相应增加,3个以上的间盘突出刮除植骨融合的融合率仅为44%~70%[8]。所以超过3个以上间盘突出的,为避免因植骨过大难以融合,并加速相邻间盘的快速退变,我们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手术,向后漂浮颈髓方法也获得很好治疗效果,尤其对椎间盘及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更显得安全。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我们认为CCS患者MRI影像学检查发现脊髓信号异常者,只要病情允许,就应争取尽早手术,而非脊髓功能恢复2~4周至平台期或加重时再手术。因为早期手术减压可尽快解除椎管内高压,迅速改善颈脊髓血供,减少颈脊髓因长时间缺血而造成的继发性损伤,而良好内固定,既可以让患者摆脱长时间卧床牵引的烦恼,又可为颈脊髓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9]。而术中甲泼尼龙冲击,术后维持;72 h后开始应用促进脊髓神经再度芽生的神经节苷脂及高压氧等协助治疗,对神经恢复大有帮助。

手术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颈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的患者多为颈椎退变的中老年人,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的概率大,对高龄患者内固定时应慎重,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本组病例椎间融合CT提示骨质疏松者均用自体带三面皮质髂骨植骨,骨质良好者才另外采用融合器和钛网。慎重起见,对高龄患者及椎体次全切除者应该延长颈托支具的外固定时间。

摘要:目的 总结早期手术治疗颈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探讨早期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以来颈脊髓急性损伤患者确诊为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病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1 h~2周。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平地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分型为:过伸性损伤15例,甩鞭样损伤5例,垂直压缩损伤2例;X线片提示6例颈椎骨折并半脱位,颈椎不稳;16例无明显骨折脱位型,进一步MRI检查提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7例,合并椎管狭窄9例,MRI检查22例均有颈脊髓信号异常;单纯上肢型5例,四肢型17例;脊髓损伤分级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针对颈髓压迫位置,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颈椎前/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并行内固定手术,经颈前路手术16例,经颈后路内固定5例,1例行单纯颈后路椎管半开门扩大成形术。伤后距离手术时间4~16 d,平均7 d。结果 22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病人神经刺激症状术后就有改善,四肢肌力及大小便功能随后开始恢复,Frankel法评定优良率为77%。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的中央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椎管减压、稳定脊柱等手术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伤,缩短病理性炎症反应过程,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脊髓中央综合征,内固定

参考文献

[1]Schneider RC,Cherry G,Pantek H.The syndrome ofacute centr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to the mechanisms involed in hyperextension injuriesof cervical spine[J].J Neurosurg,1954,11(6):546-577.

[2]孙宇,蔡钦林,王少波,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39-141.

[3]王清,钟得君,王高举.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9):659-665.

[4]戴力扬,蒋雷生,张家红,等.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与不典型性[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9),577-579.

[5]Dai L,Jia L.Central cord injury complicating acutecervical disc hemiationin in trauma[J].Spine,2000,25(3):331-335.

[6]Duggal N,Chamberlain RH,Park SC,et al.Unilater-al cervical facet dislocation:biomechanies of fixation[J].Spine,2005,30(7):164-168.

[7]于淼,王少波,刘忠军.颈前路椎间过度撑开与术后颈肩痛关系的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4):257-260.

[8]Cho DY,Lee WY,Sheu PC.Treatment of multilevelcervical fusion with cages[J].Surg Neurol,2004,62(5):378-385.

脊髓损伤病理形成因素 篇2

1.脊髓震荡:脊髓受损伤之后短暂的传导及反射功能遭到抑制,是可逆性的生理性紊乱。无肉眼及显微镜下可见的病理改变。

2.脊髓挫裂伤:其损伤程度可有所不同。轻者有挫伤改变,但软膜保存完好,叫脊髓挫伤;重者脊髓软膜和脊髓都有不同程度的破裂、出血及坏死,称脊髓裂伤,甚至有脊髓断裂。

3.椎管内出血:椎管内有出血,包括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及脊髓内。血块可迫脊髓引起坏死。

4.脊髓缺血:当颈椎过伸或脱位时可使椎动脉牵拉,引起脊髓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坏死。血管本身受损、压迫也可产生同样现象。

5.脊髓中央灰质出血性坏死:是一种特殊而又严重的继发性脊髓损伤,可在伤后立即发生,并成为不断发展的脊髓自体溶解过程。在伤后数小时和数天,受力点附近的脊髓中央管周围和前角区域出现许多点状出血,并逐渐向上下节段及断面周围扩展,有时可遍及整个脊髓,但脊髓表面的白质区较少出现这种出血。

脊髓坏死、水肿,各种神经组织成分被破坏。整个病理过程在2~3天达到高峰,2周后逐渐出现神经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征象。脊髓损伤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脊髓受损后,有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积储及释放,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等,使脊髓局部平滑肌受体处的浓度达到中毒的程度,有微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栓塞,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

外伤性脊髓损伤 篇3

【关键词】脊髓;截瘫;并发症;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10-02

1临床资料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遭受各种意外伤害的危险也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年因车祸、高空作业等意外伤害所至截瘫人数大幅度增加,现有脊髓损伤患者约200万余人,并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笔者所在医院从2011.10—2013.10共收治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4岁,平均住院天数46天。我们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收获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和大家探讨。

2概论

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是脊柱受到外力突然侵袭导致脊髓完全或不全断裂,继而引起损伤平面以下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不同程度丧失。病人由于不能自主活动卧床时间较长,易继发植物神经紊乱造成内脏器官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褥疮、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脊髓损伤最严重的后果是截瘫。严重的身心创伤使病人不同程度产生忧虑悲观、自暴自弃情绪,严重者因绝望甚至拒绝治疗。充分对病人施以心理生理系统护理,体现人性化关怀,是对护理人员的更高要求。

3心理护理

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人经过最初生命抢救及初步恢复脊柱稳定后,身体各方面指征逐渐稳定。此时脊髓损伤导致的功能缺失甚至截瘫事实基本明朗化,后期功能康复更是漫长的艰难过程。大部分患者心理承受着极端痛苦的转变,开始担忧未来自己及家庭生活。他们心情沮丧,情绪悲观,甚至拒绝治疗和进食,存在自杀倾向。另有少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对病情缺乏正确认知,不相信自己会终生残疾,所以不断努力寻求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临床上因不当治疗造成二次损伤的病例屡见不鲜。根据观察总结,我们将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应激期、认可期、幻想期和角色适应期,我们经常主动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细心观察对其进行心理分期,有的放矢给于适当心理干预。耐心听取病人倾诉,理解包容他们出现的过激言行,生活上给于周到帮助。通过深入接触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过度到认可期后,用康复较好的病例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理智地对待残疾,重树生活信心。我们还循序渐进地给病人及家属讲解截瘫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使病人充分了解自身现状,克服急躁盲目投医心理,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

4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

外伤性脊柱损伤患者由于暴力致脊髓横断引发脊髓休克,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丧失。常有呼吸功能减弱、二便失禁、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症状。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是常见的三大并发症。我们运用脊髓损伤护理知识,细心观察病情变化,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出缜密的护理措施,杜绝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4.1肺部感染的预防: 脊髓损伤病人由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肌肉功能极大削减,呼吸肌也受到影响,出现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较易引起肺部感染。我们除指导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还经常协助病人翻身、叩背,鼓励做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特别在呼气到2/3时多咳嗽,能使痰液由肺泡周围进入气道而被咳出,痰液粘稠无力咳出时,给于雾化稀释。鼓励病人多饮水,充分保持呼吸道粘膜湿润,维持气道正常生理功能。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温度湿度,防止着凉感冒。做好口腔护理,保持清洁,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2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由于脊髓受损引发多种反射减弱和消失,逼尿肌、膀胱括约肌也不同程度发生功能障碍,病人常出现尿储留。为解决排尿困难,临床常需留置导尿管。为避免和减少诸多因素造成泌尿系感染,我们特别注意患者会阴部的清洁,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完好。插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会阴部消毒,动作轻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插入深度准确,严防因操作不当造成人为尿道损伤。尿管留置后,每日2次用新洁尔灭或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尿管。指导患者及家属维持引流袋置于膀胱水平以下并及时倾倒尿液。每周更换尿管。护士要细心询问病人进水量并鼓励多饮水,耐心讲解生理冲洗尿道的重要性,做好尿量观察。积极预防膀胱内感染,帮助患者轻揉膀胱区或经常变换体位,以利沉淀物排出。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防止逆行感染。

4.3褥疮的预防: 脊髓损伤病人长期卧床,不能自主变换体位,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导致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不良,受压部位极易发生褥疮。我们把防止褥疮发生做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严格做到:“一平整”、“二翻身”、“三清洁”、“四按摩”、“五撑起”。勤查房,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褶皱,床单污染要及时更换。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对骨突处重点观察并用棉圈衬垫。做好皮肤清洁,对二便失禁者常用温水擦洗,发现受压部位异常要及时处理。常规用30%-50%酒精、红花油环形按摩受压部位,帮助病人做撑起身体抬高臀部动作并逐渐延长抬高时间,减少臀部受压。为病人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增强抵抗力。我们通过认真做好预防护理,13例截瘫病人住院期间无一例褥疮发生。

5结语

2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分析 篇4

方法:根据所选的28例脊髓损伤患者资料,对其在入院后及术后对心理、呼吸道、泌尿系统、体位、预防褥疮、饮食调节等进行临床护理及系统功能康复锻炼。

结果: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规范护理4个月之后进行Barthel评分,评分结果显示为66.35±13.56,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过治疗后1年有17人可以使用轮椅、支具或是拐杖自理,总有效率达到64.23%。

结论: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护理,不但可以避免患者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增强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护理调节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5-02

脊髓损伤是由于外伤所造成的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患者失去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伤[1]。随着我国建筑业、工农业和道路运输的不断进步,脊髓损伤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由于脊髓损伤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所以极容易发生并发症,针对这类患者护士应给予各方面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本文通过所选的28例患者资料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有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岁;患者中腰椎骨折的有13例,胸椎骨折的有6例,颈椎骨折的有5例,尾椎骨折的有1例,脊髓损伤伴随截瘫的有3例;患者住院天数在5-112天之间,平均天数为34.4天;所有患者在年龄、身体情况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相关资料、数据可以作为比较分析的依据。

1.2方法。

1.2.1体位护理。患者在收治入院后给予平卧在硬板床上,以此来保证脊柱平直,避免再次损伤,护士需向患者详细告知平卧硬板床的好处以及重要性,令患者充分配合。如果患者是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在没有进行颈椎内固定手术之前,因为颈椎部位不稳定,护士应该绝对制止患者头侧位,并给与颈托固定或沙袋固定头部两侧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左右摆动,如果需要进行颅骨牵引术,应该确保头高脚低位,保持15°倾斜角,在手术后应保持平卧位、左右侧位来回交换,每2小时进行一次调整。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的病人,在其腰下垫起5cm以下的枕头以此来确保患者脊柱的自然弧度,避免脊柱过伸或是过屈,防止患者脊柱发生畸形和损伤加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体位护理的重要性,取得合作。

1.2.2翻身。脊髓损伤患者如果翻身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为患者翻身时应该由护士亲自进行或协助进行,使用轴线翻身法(二人翻身法:适用胸、腰椎损伤患者,一人用手托患者肩、腰,一人托腰、臀部,保证患者的肩、腰、臀部呈三点一线。三人翻身法:适用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患者,需要专人固定头部,其余相同)当患者翻身之后护士应该及时的摆正患者固定的功能位,在其脚下垫起枕头确保踝关节90°,避免患者发生足下垂或者是局部关节畸形,白天平均保证患者1-2小时翻身一次,夜晚可以适当的延长翻身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护士应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翻身,当为患者进行换药或是擦身时,尽可能的与翻身一起进行。

1.2.3呼吸道护理。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并且温度适中,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防感冒,其次当患者有痰液时要帮助和鼓励患者将痰液咳出,每2小时或在患者有痰液时轻拍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排除,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并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还有条件可以使用呼吸训练器。

1.2.4褥疮防护。护士在患者住院后,应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营养状况,使用气垫床或在骶尾部置水垫,每2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拍背按摩,保证患者所躺的床单干净整洁、没有渣屑,稍不留意的一点褶皱都会加强患者皮肤的压力,早晚用温水擦浴,保证血液循环畅通。避免使用热水浸泡肢体,避免烫伤。

1.2.5泌尿系统管理。脊髓损伤后早期常有尿潴留,一般采用留置导尿的方式。留置导尿管时要注意卧位时男性导尿管的方向必须朝向腹部,以免导尿管压迫尿道壁,造成尿道内压疮。留置导尿时还要注意夹放导尿管的时机。一旦出现全身性菌血症可以采用敏感的抗菌素治疗。拔除导尿管之后可以采用间断清洁导尿[2],即采用较细的导尿管,导尿插入时外阴部局部清洗干净,导尿管用后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入生理盐水或消毒液中保存。

1.2.6心理护理。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患者及家属心理承受着医疗、经济、社会的压力及对康复要求过高,易产生焦虑、急躁心理,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最恰当的护理方式,可以主动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耐心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患者的治疗康复信心。

2结果

通过对28例脊髓损伤进行基本护理4个月之后进行Barthel评分,评分结果显示为66.35±13.56,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过治疗后1年有17人可以使用轮椅、支具或是拐杖自理,总有效率达到64.23%。

3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在治疗早期需要卧床休息,所以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恰当的体位可以有效预防褥疮、关节畸形等现象,不但可以加强患者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减缓局部肌肉萎縮以及关节僵硬[3]。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长期卧床导致部分患者心情焦躁,影响康复,通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可见,有效的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起到绝对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志英.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护理.黑龙江护理杂志,2004,4(12):42

[2]廖明珍.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康复,2009,24(5):355

上一篇: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下一篇:人力资源的虚拟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