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

2024-06-08

检验检测机构(精选十篇)

检验检测机构 篇1

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起步较晚,最初仅存在政府部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后逐步放松管理引入国外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引导国内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建立。本文主要对经过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管理进行探讨。

1 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简析

第三方检测机构又称公正检验,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我们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是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是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专职监督检验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测试等活动。国外,第三方检测遍布每个行业,小到儿童地毯,大到城市建筑排水系统[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目前,我国市场几家著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是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天祥(Intertek)、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谱尼测试(PONY)、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SMQ)、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以及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等[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行,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也在产业服务中逐步壮大[4]。

2 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大批高价值、高精度、高性能的仪器设备被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所采购。这些高精仪器的投入不仅提高了这些检测机构的产品质量,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仪器设备是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根本,是其工作的必要工具,如果不能对这些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管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第一,设备采购环节的违规操作,甚至会引起贪污浪费等违法行为;第二,没有规范的设备日常运行管理制度,会造成设备利用率较低、生命周期短、精度性能降低,维修维护成本升高等;第三,没有完善的设备资产档案管理,设备外借报废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从采购、安装到运行、维护维修报废,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有规范化的制度管理都会给检测机构的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5,6]。

3 仪器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依据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其对于具体的检测设备管理没有很详细的描述,在进行仪器的购买、维修、档案及计量等方面没有详细的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良莠不齐。

3.2 设备管理责任不清,人员流动强

相关研究表明,现阶段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并未成立专门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科室,不同仪器通常由主要实验科室或相关科室进行日常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部门。这样的仪器管理方式导致仪器管理人员较为分散,管理部门较多等缺点,这些都极大的加重仪器设备管理的困难程度:第一,管理部门较多造成仪器设备管理形成管理重叠或者管理空白、设备管理责任不清;第二,设备分散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造成仪器管理效率较低,设备维护、维修及利用困难;第三,缺乏专一的设备管理科室,造成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增加设备更新、维护及维修工作的难度。

4 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

4.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虽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未建立专门详细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法律法规,但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生命周期一般有采购、安装、运行、维护与维修、报废等流程,而设备管理制度就是对设备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环节操作进行规范化[7]。所以,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时只需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操作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设备制度建立的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时时根据具体情况对制度进行更新,使得制度更加完善。同时,还应该考虑所制定出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

4.2 设备采购安装管理

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应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年度采购计划,对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但在采购计划外的设备,应当纳入紧急采购预案中。设备采购应当充分考虑工作实际,采购计划由具体实验人员提出,经过分析统计以后通过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集中采购。仪器设备的采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招标形式,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因情况特殊不能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可以通过竞争性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8]。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均应当在实验室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做好采购记录、来往账目记录等,做到采购有迹可循、有帐可查、公开透明。

4.3 设备安装运行管理

对于采购回来的设备应经过安装调试,而且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备还应经过检定或校准,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充当“润滑剂”的作用,按照采购合同及时组织设备供应方与设备使用部门进行设备的安装及验收。设备管理部门在实验安装过程中,依据常用设备安装说明形成一份设备安装接收报告单,报告由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型号、内容物等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设备的特殊性增加设备验收报告的内容。在设备安装验收完毕,交付相关部门使用前,设备供货方、设备使用部门及设备管理部门均应在“设备安装验收报告”上签字。对于已经交付设备使用部门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当确定该设备管理唯一责任人,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对于重要的设备还应经过授权以后才能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建立设备年检、月检和校准计划,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稳定性差、使用环境恶劣的设备的关键性能还应进行期间核查。实验室每台设备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如设备编号、状态标签(“红”、“黄”、“绿”三色标签用于区分设备的“合格”“准用”“停用”)。设备管理部门还应形成设备日常运行管理监督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抽查,以确定设备使用部门指定的设备负责人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日常管理。

4.4 设备维护维修管理

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由设备具体使用部门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查修、保养及维护,并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由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对未按要求进行设备维护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当由设备具体使用部门提出设备维修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最后由部门负责人进行签字批准,然后交由具体的维修或者设备使用部门进行仪器维修,经过维修的设备必须经过检定校准或结果确认,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以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因设备故障较多,需要多次维修或者维修成本过高可以予以报废处理的设备,应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部门领导审批批准后才能进行设备报废。对于报废设备需要重新采购的,则根据设备采购制度进行采购。

4.5 设备资产档案管理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做到设备生命周期每个环节具体可查。建立的设备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核查设备是否符合规范;当前的位置(如适用);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设备采购、招标记录(如适用);资产管理等。

5 结语

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而且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紧密的联系。仪器设备是保障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高效性的前提。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升设备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与全球接轨,检测行业由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已在逐渐改变,第三方检测市场或将迎来重大机会。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一些被政府强制指定的检测项目可以通过采购的模式,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检测行业不再被垄断。检验检测市场的放开预示着检验检测行业走进新时代,与此同时检验检测机构内部管理也面临着巨大考验,设备管理即是其中一项。本文简要的对检验检测机构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采购管理、安装运行管理、维护维修管理以及资产档案管理进行简要的探讨,对提高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设备管理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仪器设备,第三方检测,管理

参考文献

[1]Stevenson TA,Cheryl T,Falvey A,etal.SUBJECT:Third Pa rty Testingfor Certain Children's Products;Carpetsand Rugs:Requi rementsfor Accreditationof Third Party Conformity Assessment Bo dies[J].Atvsafety Gov,2010,21(12):173-175.

[2]Kong KK,Noroozi S,Rahman AGA,etal.Non-destructive testingandassessmentofdynamicincompatibilitybetweenthird-pa rtypipinganddrainvalvesystems:anindustrialcasestudy[J].Nondestr uctive Testing&Evaluation,2014,29(29):154-163.

[3]刘彩虹,黄宇.国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及发展对我国市场的影响和作用[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12):39-40.

[4]杨福慧.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产业服务中壮大——记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3):78-80.

[5]史红林.浅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强化管理及实施资源共享的重要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7):151-152.

[6]田学军.论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化工贸易,2014(34):99-100.

[7]Lai Y,Li X,Zhang YP,etal.Studyonpurchasemanagementu ndermodeofentirelifecyclemanagementoflaboratoryinstrumentsa ndequip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J].Experimental Technolo gy&Management,2012,22(10):97-99.

检验检测机构整合 篇2

检验检测认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检验检测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政府统一有效的监管,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界定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结果互认。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政府部门要强化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引导职责,逐步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脱钩。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条件成熟的先行整合,暂不具备条件的逐步推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平稳过渡。

——坚持分业推进、分级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出本行业相关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进一步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各地区、各部门要摸清底数,认真清理现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职能萎缩、规模较小、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机构予以撤销。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推进整合工作。一是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推进部门或行业内部整合;二是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三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支持、鼓励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一)推进部门和系统内整合。

1.整合质检总局所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31个评审中心,整体转企改制,并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质检总局负责。2014年3月底前提出方案,2014年6月底前完成)

2.整合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同一地域内的机构实行综合设置。(质检总局负责。2014年3月底前提出方案,2014年6月底前完成)

3.开展特种设备行业检验检测机构纵向整合试点,推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以资产为纽带的纵向整合,建立专业检验检测集团;鼓励以资产为纽带的省内整合、跨省整合。(质检总局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7年底前完成)

4.按电子信息、通信、软件等产品类别分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5.按公路、水路行业专业领域类别分步推进交通运输部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交通运输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6.整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归口指导的国家级建筑工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7.按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农业机械、转基因安全、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投入品等业务门类整合农业部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农业部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8.统筹研究国资委联系的行业协会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问题,结合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稳步推进。推动行业协会所属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国资委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9.整合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组建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10.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要求,指导地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2014年底前完成)

11.按电力、石油、煤炭等类别,分类研究推进能源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推动组建专业覆盖面广、竞争能力强、公正独立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能源局、国资委负责。2014年8月底前提出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

12.整合烟草系统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烟草局负责。2014年底前提出方案,2016年6月底前完成)

13.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粮食局分别负责研究提出本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2014年底前完成)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国防科工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铁路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其他部门和行业,有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研究提出本部门、本系统所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意见。(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2014年8月底前完成)

(二)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对事关国计民生、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相同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职能进行整合。鼓励条件成熟的领域或产品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整合。(中央编办、质检总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三)推进跨地区整合。

加强地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布局规划,省级政府部门所属相关机构加大整合力度,整合同城同类机构,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组建大型综合性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集团。整合不同市(地)相关机构,整合市和市辖区同类机构,逐步发展区域性综合检验检测机构。县(市)检验检测机构原则上整合为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

要科学规划机构设置,完善标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逐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今后,除特别需要外,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创新整合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管理体制。推动建立外部评价、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理事会、董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法人自主权。(中央编办、质检总局会同相关行业部门负责)

(五)清理相关政策法规,有序开放市场。

清理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不利于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健康发展的规定,减少检验检测认证项目的行政许可,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认定办法,避免重复资质认定,科学设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事项。(质检总局、法制办、中央编办会同相关行业部门负责)

(六)研究完善产业、财税、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配套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及配套文件,对事业单位转企在财税、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方面政策已作了明确规定,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整合工作涉及的共性问题,妥善提出处理意见,为加强人才培养、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政策支撑。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有关要求,在实施国家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中,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同一专业领域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组建技术联盟,组建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认证能力。鼓励开展试点探索,加强对整合试点单位的政策扶持。(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质检总局等部门负责)

四、组织实施

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国务院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方案,确保落到实处。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法制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指导协调,督促工作进展。中央部门间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由中央编办统筹协调。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的整合和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做强做大,由质检总局统筹协调。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3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使用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利用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然后对相关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过程,给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结果。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测的结果一般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检测人员、质量控制方式、检验设备等,因此,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把握好检测方法,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没有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可靠性,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检验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之前,一定要结合自身机构的实际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并保证制定出来的质量方针符合实际。与此同时,要把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制定下期的质量目标。

2 质量控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相关政府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检测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认真检测,保证产品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检验检测数据误差结果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2.1 质量控制的分类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质量控制;另一种是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检验检测过程的一种自我监督,其中包括很多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比如,空白实验、定值标准物质测定、校准曲线检查、平行样分析等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对于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并根据检测出来的数据做下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检验检测机构的实力。一旦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任何问题,就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并改进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

2.2 质量控制的方式

在具体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质量检测的控制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绘制标准曲线法、绘制质量控制图法、不同方法间的比对实验、样品平行试验、标准物质试验等。

3 质量保证

要想保证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检验检测人员、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试剂和耗材。

3.1 检验检测人员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格。同时,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定期对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当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对相关的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胜任检验检测工作岗位。

3.2 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

3.2.1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最直接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要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都应该配备准确的检验设备,比如,抽样、检验、检测、测量等必需设备。

3.2.2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在检验检测之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对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核查、校对,要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这也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在进行量值溯源工作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定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校对维护计划,对于那些不能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应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校对,比如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使得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3.2.3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判别仪器设备能否保持校准状态,比如,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等,在具体的障碍点处定期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核查,从而保证仪器设备的置信度。当仪器设备核查完了之后,还应该对核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核查结果存在不够稳定、有很大偏差等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然后向上级领导做下汇报并找专业的维修师进行维修,当仪器设备再次恢复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时,要着重对硬件、软件的保护,以免其发生损坏,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3.2.4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物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物质,应该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在购买标准物质时,一定要选择国家级别的标准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当没有标准物质时,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间量值比对、使用实验室质控样品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精密度。与此同时,在检验检测的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注意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期限,在配置标准滴定液时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2002)进行配置。

3.3 试剂和耗材

3.3.1 试剂和实验用水

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试剂和实验用水是其中必备的材料,试剂和实验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具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一定要根据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来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试剂和实验用水,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购买低级别的试剂和实验用水。

3.3.2 实验耗材

除了试剂和实验用水,实验耗材也是影响实验数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针对玻璃量器来说,在进行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也应该对其进行校对,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同时,在选择玻璃耗材时,应该保证标准曲线和平行样品的量器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另外,玻璃器皿在使用完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清洗,尤其注意的是如果是带有刻度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要对其进行加热,一旦加热就会严重影响其称量准确度。

3.4 环境条件和设施

环境条件和设施也是检验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如果有电磁场、噪声振动、温度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环境条件的检测应该有真实和及时记录性。同时,在检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从而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检测方针,不断改进检测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徐健峰,孙晓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盘锦模式见成效[J].质量与认证,2016(07).

[2] 陈凌云.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模型的探讨[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6(03).

[3] 翟博洋,乔东,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05).

[4] 刘宇军.多措并举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规划[J].中国检验检疫,2011(03).

检验检测机构 篇4

1检验能力的表达

以往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中, 表达检测能力时, 无论是否具有某产品的全部检验能力均使用产品名称进行描述。而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中, 不能继续采取这种方式描述[1]。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检验能力的要求和我省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南, 粮油检验机构在表达检验能力时, 建议采用以下三种表述形式:

1.1对能够进行全项目检验的食品, 按食品名称填报;

1.2对一些仅能做部分项目检验的食品, 按照检测参数填报;

1.3针对通用标准中分类检验项目的, 按照项目大类填报。

2体系文件的改编

粮油检验机构原有的体系文件均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条款进行编写的, 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提出了若干条特殊要求, 建议将这些要求融入到原有的体系文件中。

2.1《质量手册》的改编

在改编工作中, 要逐一梳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每个条款, 原有《质量手册》中已经制定的不做改动, 而对于新增加的特殊条款,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手册中进行描述和要求, 不适用的条款可不做要求[2]。

2.2质量体系其他层次文件的改编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4条款规定“食品检验机构应依据《食品安全法》, 针对所开展的检验活动, 制定相应的检验责任追究制度、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等。”4.5条款规定“承担政府委托监督抽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等任务的食品检验机构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因此, 应在原《程序文件》中新增这五种制度, 同时要保证其他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和《记录表格》在接口上保持一致性, 在运行上要保持有效性, 在内容上要保持系统性、全面性, 在结构上保持适应性。

3人员配置

3.1食品检验机构使用的人员应正式聘用, 且保证所用的涉及检验环节的人员只能在一个食品检验机构中执业;不能聘用食品安全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禁止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人员, 所有检验人员不得兼职。作为检验人员应承诺本人仅供职于该检验机构, 且为合法人员, 同时签订相关承诺书。

3.2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应持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方面要求30%以上的检验人员需具有中级以上 (含中级) 职称或同等能力。机构应按全年业务量配足工作人员, 并保证其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足以满足工作需要。

4仪器设备资源

粮油检验机构应根据检验能力, 按照国家相关食品检验标准的要求, 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需特别指出的是, 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2.1条款规定“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检验工作场所以及专用于食品检验活动所需的冷藏和冷冻、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传输设施和设备等工作条件”。

5检测方法

开展检测活动须严格依照相关检测技术规范或标准。有些检验机构仅以质监局标准院的标准方法作为检测依据, 建议结合实际和经验, 制定完善健全的标准查新机制。特别是近年来, 粮油领域的许多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都进行了更新, 所以需要认真做好标准查新工作, 确保采用的方法都是现行有效的。此外, 不可随意丢弃或销毁作废的标准, 因为市场上可能仍有按老标准方法生产的产品, 当这些产品出现质量纠纷时, 需用以往的标准作为检测依据[3]。

6环境要求

6.1样品制备和贮存环境

一般情况下, 粮食、食用油等不易腐的食品适用于常温贮存。对于粮食加工品的贮存条件, 应根据包装食品中标注的贮存条件确定。常温贮存的基本要求是:贮存场所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避免高温、凉暗处是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常温是指10~30℃。

6.2技术档案贮存要求

技术档案是检验工作的证据。检验机构须在一定时期内完好地保存技术档案, 这是检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技术档案应贮存于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的环境设施中。

6.3检测环境要求

检测环境首先应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 操作人员应关注仪器所在环境的变化情况。当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质量有影响时, 应具备监测和控制环境条件的能力。当环境条件出现波动时, 能及时发现和调控这种波动, 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

实验区应与行政办公区分离。实验的相邻区域间若存在互相影响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需要控制的区域和范围要有明确标识。在检验活动中要保证人身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 环境不受威胁。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 制定急救方案。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考核机构是否具有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检查该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运行。因此, 笔者认为粮油检测机构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 明确责任分工, 人、机、料、法、环多方协作, 保证建立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公正, 顺利通过资质认定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群.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几点认识[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 28 (3) :32.

[2]王群, 王雯.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质量体系文件制定的探讨[J].安徽科技, 2012, (2) :32-34.

[3]缪海琼.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分析及持续改进[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1, (4) :42-43.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办证须知 篇5

一、项目名称

检验检测机构(含司法鉴定机构、食品检验机构、刑事技术机构)资质认定(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二、设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三、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63号);

5、《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65号);

6、《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

7、《食品检验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药监科[2016]106号)

8、《关于开展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刑[2015]1681号)。

四、实施主体及受理范围 省质监局

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及省级(机构名称冠“山东”)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受理(5个试点市局受省局委托负责受理及审批)。

市质监局

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省级(机构名称冠“山东”)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受理。

五、许可条件 1.法律地位: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其他组织包括:依法取得工商行政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

2.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6.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六、申请人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2.典型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每个类别1份); 3.法人地位证明文件; 4.申请人质量手册; 5.申请人程序文件;

6.固定场所产权/使用权证明文件; 7.资质认定证书复印件(首次申请除外); 8.从事特殊领域检验检测人员资质证明(适用时);

七、申请人应履行的义务

(一)申请人应当理解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要求,并根据要求自查是否具备取证条件。

(二)申请人登录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填报申请书,按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三)申请人应当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因提供不真实材料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四)申请人应当积极配合行政许可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的现场评审,按要求完成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

(五)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义务。

八、申请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没收所收取的检验费用,并处检验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检验费用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依法对食品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

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165号令)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或者复查换证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资质认定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第三十四条 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食品检验数据和结果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3万元罚款,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五条 食品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整改,暂停资质认定证书6-12个月,证书暂停期间不得对外出具食品检验报告:

(一)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继续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增加检验项目或者超出资质认定批准范围从事食品检验活动并对外出具食品检验报告的;

(三)接受影响检验公正性的资助或者存在影响检验公正性行为的;

(四)未依照食品安全标准、检验规范的规定进行食品检验,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利用承担行政机关指定检验任务,进行其他违规行为的。第三十六条 食品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

(一)出具虚假食品检验报告或者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聘用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

(三)资质认定证书暂停期间对外出具食品检验报告的;

(四)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资质认定要求的;

(五)依法撤销资质认定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七条 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九、许可程序

1.申请。属省局受理的申请内容,申请人需通过我局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同时到我局政务大厅窗口提交纸制申请材料。

需要申请复查的,请于许可证书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提出申请,证书失效后不予受理复查申请。但是,申请人如需继续从事相关业务,应按首次申请要求提出申请。

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请登录我局网(),在线填写申请人信息并上传申请材料扫描件。其中,加盖公章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封面和要求提交原件核对的申请材料应以原件扫描文件(PDF文件或JPG文件)方式提供,其他申请资料均应加盖申请人公章后以扫描文件(PDF文件或JPG文件)方式提供。

申请人在提交纸制材料的时,须同时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供工作人员核对。申请人不能提交原件或原件与申请材料不符的,行政许可终止。

2.受理。我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需要补正申请材料的,我局将退回申请材料,本次行政许可程序终止。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后再次提出的申请为一项新的申请。

3.评审。我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基本规范、评审准则的要求,完成对申请人的技术评审。技术评审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评审。技术评审时间不计算在资质认定期限内,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将技术评审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由于申请人整改或者其它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情况除外;

4.审批。资质认定部门应当自收到技术评审结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准予许可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资质认定证书。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查询。申请人可登录我局网站()实时查询办理状况。

十、许可期限 20个工作日。

十一、收费依据、标准及缴费方式

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和暂停征收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102号)本项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不收费。

十二、审批结果公告

我局在门户网站()上统一公告本局审批的准予行政许可的相关信息。

十三、其他事项

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6年,需要延续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其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提出申请。

根据认监委发布的(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省级资质认定部门对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验收和授权工作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合并实施,但沿用颁发有效期为3年的验收或授权证书。

申请书格式文本及示范文本请到我局门户网()“表格下载”下载。

检验检测机构 篇6

关键词:粮食;检验检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S3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01

粮食检验队伍要以科学的检验检测方法,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国家粮油检验检测标准,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把握住从农民种子催芽、种地、田间管理到粮食收获,从粮企的收购、储藏、加工、销售到上市的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本文介绍了粮食检验人员做好粮食检测的方法。

1做好跟踪检验,把住农业生产环节的粮食质量关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粮食连年丰收,给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种地不再是过去一步一棵苗,铲地锄头刨的老方法,而是从育种开始就使用农药。正确使用农药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好的效益,但有个别农民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单纯的追求产量,禁止过量的使用农药水胺硫磷。大部分农民在田间管理时为了限制杂草生长,使用百草枯、乙草胺、随草甘磷等药物进行封地,特别是由于个别农民缺乏农药使用知识,在用药剂量上掌握不准,施药不科学,用药量过大,给农作物生长及生产带来了不便,给生产出的粮食留下了重大隐患,造成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因此把住粮食质量关尤为重要。要保证粮食质量安全,就要求粮食检验人员在农民种地时同农业部门联合到农户家进行监督和指导,培训农民掌握施药技术,提高法律意识。同时粮食检验人员要做好施药记录,为生产出的粮食做农药残留检测依据,做到跟踪记录与跟踪检验。

2 把住粮企经营、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粮食质量关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优良高产粮食品种的研发及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大幅度提升,粮食市场的开放、收购和经营粮食的单位日益增多,也给粮油检验增添了繁重的工作量,粮食经营企业对粮食质量极为看重。因此,把握粮食质量关尤为重要,首先要把住粮食入库关,在粮食收购期间,检验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标准和以质论价政策,严厉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杜绝不符合标准的粮食流入国库。为了使入库粮食能够安全储藏,检验员要以室内指导室外的方式准确掌握粮食的等级、水分及杂质情况,特别是对高水分玉米要分等分水,分别保管,为下一步烘干、晾晒及加工打下基础。其次,储存过程中检验员要随时掌握每个货位的粮食质量情况,指导存储保管,为存储保管提供可靠的安全保粮参数。在烘干和加工环节,检验员要建立跟班制度,对烘干机流程环节和加工工艺期间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控制参数,确保粮食烘后不夹生、不过火,加工出来的粮食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要求。在粮食储藏过程中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做好清仓消毒工作,把虫卵消灭在萌芽中,严格控制粮食害虫疫情的发生,如有害虫疫情要科学熏蒸、安全捕杀,防止扩散。定期普查粮食质量,随时掌控粮温,杜绝储粮期间出现粮食发烧、发热及霉变等现象。

在粮食销售前,检验员要按要求对预销售的粮食按照扦样标准批次进行扦样检验,其中包括物理检验、卫生指标检验和农药残留检验,对不符合标准的粮食禁止销售,市场上架的粮食要按批次附有“合格检验单”,保证进入市场的粮食质量合格,让人们吃上安全的放心粮。

3 掌握粮食储存指标,适时推陈储新

国家储备粮的质量是储粮的基础,也是满足人们生活的保证。过去在粮食产、购、销、调、存、加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收购数量,对于粮食质量问题重视不够,主要是过去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下,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的需要。不仅要求粮食水分和等级符合要求,更要在粮食品质好、营养高、口感好等方面来适应人民群众食用的需要。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粮食呼吸作用和储粮环境等因素,在存储指标上不合格,例如脂肪酸值等有可能超标,需要检验员通过品质指标检验并参考储存年限提供参考数据,做到粮食推陈储新适时轮换,避免超标不合格的粮食流入市场,确保人们随时能吃上新鲜粮,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4 加强粮食检验检测队伍建设,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粮食逐年大幅度增产,给粮油检验带来繁重的工作量,把住粮食质量关,靠仅有限的检验员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使粮油检验员逐年减少,很多粮油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老龄化、设备陈旧、测试环境不达标,给开展粮油检验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方面国家早已有所重视。目前,吉林省国家挂牌站已发展11家,国家给这些站投入很多资金,配备相应的大型检验仪器和设备,条件比较差的粮油检验监测站也逐步在改善。

加强粮食检验队伍建设不仅是环境和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加强检验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加强责任心,将检验技术高的人才吸纳到粮食检验队伍中来,充实检验队伍力量,把住粮食质量关。

检验检测机构 篇7

1 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由于检测质量的数据准确性对于检测结果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关联作用, 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必须要从全方位、多环节开展质控工作, 确保检测结果的严谨性、真实性及准确性。用于确保这两项关键因素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2 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析

2.1 监测人员的素质。

监测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实验水质监测数据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检测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者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无论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有多繁多、多先进、多现代化, 其操作者依然是人, 虽然目前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技术判断、经验、技巧、甚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减少和保持测量变动在可接受的水平上仍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检测人员必须经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方面的考核, 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2.2 实验环境的影响。

进行水质检测就需要各类仪器设备, 检测数据的正确与否常常与设备和仪器的配备和使用有关。现代化的化学分析对设备仪器的适合度要求很高。所以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从样本取样到实验室存放、检测等步骤都必须要严格实施管理。特别是设备仪器一定要长期进行维护与保养, 确保其能保持完好、精确。为了保证检测实验环境的适宜性, 还应该根据实验要求配备空调、通风橱之类的设施来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

2.3 检测方法的因素。

第一, 检测方法是水质检测的依据, 我们在选择分析方法是要尽量使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 并编制作业指导书, 从仪器操作使用、样品的制备和处置、检测工作程序等方面来规范检测工作。第二, 检测工作所需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手册等应随时更新, 必须保证现场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和作业指导书等为现行有效版本。第三, 有些检测工作中标准方法并不完全适用, 比如需要使用操作特殊仪器的工作、需要制备或处理特殊样品的工作、需要进行追加检测的工作, 对这些类型的检测工作, 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写适用的作业指导书, 达到规范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2.4 实验药剂的影响。

实验药剂的有效性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最直接的影响, 所以必须要保证实验药剂的质量。在试验药剂采购方面, 必须要选择正规的厂家的产品;在试验药剂的保存方面, 必须要按照药剂存贮的要求, 为实验实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在药剂采购与管理方面不能简单敷衍, 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程。

2.5 水质样品的送检。

水质样本的送检必须要按照相关规程进行, 在送交检测之前需要进行检前处理。首先, 要进行分样工作, 由质量管理室对上交的样品与采样记录统一分样并标明样品编号;其次, 要对样品进行清点, 并填写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项目等各项样品记录;再次, 要将密码标签贴好, 避免检测结果错位;最后, 在前述工作完成后才会把样品与分样任务单交给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全程记录必须要做好, 避免检测环节出现误差。

2.6 实验过程的控制。

(1) 空白实验。空白实验指除用水代替样品外, 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2) 双样平行与加标回收率。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双样平行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使双样平行的相对偏差和回收率范围达到质控要求。 (3)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描述待测标准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相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4) 标准控制样品。对密码或明码标样进行测定, 按标准保证值的不确定度检查质量。

2.7 实验数据检查。

为了保证实验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 需要确保监测数据和实验记录都真实、完整、可靠, 在技术上要经得起推敲。实验监测过程牵涉到的全部成文记录都要进行校检, 保证以上要求无误达成。无论是监测计划、监测方法、监测环境还是对数据的处理过程, 验室分析人员应认真校检, 并准确地做好成文记录和数据报告。而且对测量负有责任的人都应在记录和报告上签字, 以表明技术内容的准确性, 避免在报告上有所讹误。

2.8 管理评审检查。

对于检测检验机构的水质检测规程与规定, 机构必须要按照管理评审文件认真开展内审与管理评审工作。内审是实验室安装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 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要素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其目的是验证其运作能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的内审一般一年不少于一次。管理评审是指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及对本实验室的适用性, 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 每年至少评审一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较多, 为了有效保证检测质量, 必须要从“监测人员的素质、实验环境的影响、检测方法的因素、实验药剂的影响、水质样品的送检、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数据检查、管理评审检查”等多个方面着手控制, 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水质检测质量控制。

摘要:质量控制是检验检测机构对于水质检测的十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由于水质检测分析的对象成分复杂, 而且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检测质量, 就必须要从水质检测的各个环节、提高检测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准确、可靠。本文系笔者从事水质检测与环保工作多年来的经验积累, 探讨了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从多个影响因素就控制水质检测质量进行了探析, 旨在对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水质检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 篇8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人们对食品品质和质量要求也逐渐严格,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各领域地高度关注, 食品检验行业风生水起。目前, 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等检测机构达24 000个, 检测机构数量上的增长十分可观, 但关于质量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未能发挥监督与管理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导致食品检验行业市场秩序不稳定, 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工作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源头治理, 主要管理对象包括食品检验人员、样品管理人员、合同评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报告发放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等多岗位技术人员。

食品检验行业工作质量管理现状

近年来, 食品市场发展迅速, 食品检测机构应运而生, 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政府、民营、外资三大类检测机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由于客户的需求趋向多样化, 综合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关键。2010年5月, 专门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服务的“我要测”网站正式建立, 形成一种高质自主化服务体系, 检测机构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各类检测项目信息和举办的研讨活动等;2014年11月, 食品检测行业首个移动终端服务检测平台正式上线公开测试, 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网查询各种项目检验服务。

全国各个省、市、县都设有质量监管检验所并配置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 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 导致各地配置的完善程度和专业程度有所差异, 存在布局分散、信息不完整、体制不健全、数据不精准、建设利用率低和检测队伍水平低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食品检验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 不少地方越来越重视工作质量管理, 并以此为基础, 制定多项管理制度, 但由于我国食品检测工作质量管理发展较晚, 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导致在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主客观问题。

食品检验行业工作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样品采集不合理

食品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存在不少漏洞。样品采集是一项复杂、工程量大的工作,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采集的相对费用较低, 导致检测机构失去工作动力。同时检测机构缺乏统一规范的样品采集标准, 不少样品采集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工作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 导致存在测定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小的因素、重复测定达标产品等问题;不同采集人员的采集方式和理解方式也不同, 导致采集文书填写格式不统一, 样品采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难以确定;样品采集人员很少与被检测单位的管理人员沟通, 导致样品采集不完全, 影响整个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检测方式不科学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不少食品检测机构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均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的要求, 检测机构检测方式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之处。例如, 检测机构未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 疏忽对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地有效监控, 未形成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工作意识, 导致检测实验室中的仪器准确性和灵敏度无法得到保障, 对检测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检测机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适时地更新设备, 采用先进的检测方式, 导致检测结果不符合现代化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

不少检测机构虽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但缺乏检测检验, 他们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食品检验工作, 检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人才, 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 导致工作质量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 使品检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在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仍有不少检测机构未完成信息化体系建设, 导致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机构内部对客户信息和跟踪服务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后期综合服务质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优化样品采集方案和管理工作

样品采集人员要根据被检测单位的具体情况, 从样品质量、产地、抽检地点和季节角度优化样品采集方案,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增加不同产品的检验次数, 减少相同产品的检验次数。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尽可能节省时间和费用, 从而提升食品检测质量和效率。

采集样品后还要做好样品管理工作, 包括样品收发、制备、测试和储存, 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和样品要求执行, 做好唯一性标识管理和检验状态标识管理, 避免不同样品发生混淆。样品流转要按照出入库登记要求进行移交, 避免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丢失或损坏事件的发生, 检验工作开始前, 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样品的完整程度进行鉴定, 确定样品可进行检测后才能开始检验工作。在检验工作结束后, 同样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善后工作, 对存在有毒性或可能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危险样品进行技术处理, 避免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圈而导致严重后果, 确保不会环境造成污染。

采取科学可靠的检验方法

科学可靠的检验方法是保证高质量工作的前提, 实验室食品检测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验环境和被检测食品种类的不同, 选用科学的检验方法, 以行业标准为基础, 确保检测方法和标准的有效性。检测机构还应不断完善和提高现有的检验水平, 创新和发展简便的检测方式, 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 要对农药残留量、兽药或抗生素量、添加剂、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毒素微生物和接触材料等项目进行检验。在检验仪器选择上也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例如, 利用电子天平称量食品样品、标准品和检验用试剂重量;利用冷冻离心机提取分离被检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或污染物, 同时通过索氏提取器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恒温循环水浴进行食品检验前处理;利用红外接种环灭菌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对接环的快速灭菌。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实验室技术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势在必行。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制定专业检测人员的长期培训计划, 分层次和步骤进行培训, 各部门根据当前和预期业务发展需要, 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检验人员检测技术能力和工作质量, 提高对食品质量状况的分析能力和水平, 加强工作人员对标准检验规范的学习和理解, 不断学习新的检验方法、新标准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不确定度等专业技术知识。全面增加检测机构内部检测人员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 培养更加专业的高水准人才, 培养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综合能力优势于一身的全方位人才。同时还要单独设置质量管理和监督部门, 招聘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负责人, 并保证该部门人员不参与食品检测工作, 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国食品检测行业未来将向着全程一站式服务的方向不断发展, 除全面建设完善的LIMS管理系统外, 还要根据民众和被检测单位的实际要求, 为其提供自助服务空间, 方便被检测单位随时查询想要获取的信息, 同时提供多角度的人工客服服务。检测结构内部配置专业的IT人才, 对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控, 尽可能避免出现系统崩溃等严重事件。每个检测机构应根据地方特色, 通过差异性发展和建设地方特色路径确保食品检测机构健康发展。例如, 在手机上单独建立检测机构与被检测机构间的联系页面, 包括在线委托服务、动态跟踪、在线咨询和问题回馈等多个模块。

加强对检测工作环境的监控和管理

实验室检测环境质量对检测工作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包括检验方法、仪器设备状态、技术档案保存和管理、样品制备和保存等相关工作, 如果中间任何环节出现差错, 将会影响整个检测结果。加强对检测工作环境的监控和管理, 有利于培养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意识, 提升检测机构工作质量和效率。

检测记录质量管理

记录是评估被检验食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是具有科学性的参考依据。检验过程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 如果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数据采集、记录、整理、处理和保存等工作, 将给检验结果留下隐患。因此工作人员在数据记录时, 要遵循及时、真实、完整、规范等原则, 保证检验报告信息的完整和正确;检验报告与样品信息要保持一致, 以便日后快速查询原始样品信息;检验报告结论叙述要符合专业用语要求, 符合相关规范、细则规定。另外还要保证检验纸质报告保存5年, 保存期间要防止火灾、潮湿、尘土、盗窃等情况地出现。

检验结果质量管理

检验结果是整个检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也是食品质量鉴定的关键步骤, 对检验结果质量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定期抽查检测报告, 实行再检测工作, 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求检测人员通过不同检测方式或手段进行重复检测, 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参与其他检测机构举办的食品检验心得交流活动;分析样品不同检测指标结果的相关性。检测机构还应要求技术负责人对监控方法、监控计划和监控结果进行评估, 分析质量控制效果, 对检验结果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及时应对措施。

结语

中小检测检验机构未来发展思考 篇9

一、中小检测机构现状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而国际市场的占有量已由原来的以价格竞争为主转移到以质量竞争为主。良好的检测检验机构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的计量测试和产 (商) 品检验技术服务, 也能为相应的执法部门提供履行职责的技术保障, 为减少部分领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认监会最新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我国对外开展检验检测服务的各类实验室总数为2万家。其中, 属于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只有2 800多家, 占到10%左右;属于各个行业所有但依法获得质监部门审查认可 (授权) 的有2 000家, 其他为行业所有未获得授权的单一计量认证实验室。在过去的岁月里, 这些检测机构对促进行业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 规范市场竞争,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国家近几年逐步放开检测市场管制, 相对于实力强劲的国外知名检测机构, 我国中小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以下无法回避的问题。

1. 检验设备陈旧落后, 不能满足检验要求。

普及性设备多, 高精尖设备少;常规项目多, 深度分析少。检验数据缺乏精确度和准确度, 造成了“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检得慢”, 或者仅检验一些常规性指标, 只能对所检项目合格与否下结论, 不能全面反映产品的真实质量安全状况, 失去了质检机构“技术”的优势, 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财政经费杯水车薪,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5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检验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 并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监督抽查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务院规定列支。”但是目前还很难落实到位。而购买样品的费用、检验的费用, 尤其是大型仪器的维护保养费用、现场检验差旅费及检验人员的绩效工资等检验成本很高, 而财政部门拨付的经费杯水车薪, 每年申请的专项资金也多数无法落实到位。

3. 人员结构不合理, 用人体制有欠缺。

尤其缺乏既精通检验技术又了解产品生产工艺和性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用人体制的限制, 薪金待遇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难以引进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 无法形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的机制。

4. 业务渠道来源单一。

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 其形成和发展直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控制。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也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因此, 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是与当地经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 主要是为当地政府、工农商业和科技发展服务。从中小检测机构业务开展现状看, 作为政府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 80%以上的业务来源于各级政府。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不断改革, 今后的定检任务必将越来越少, 更多的需要面向市场找活干, 去面对国内外大型检测机构的强力竞争, 生存环境异常严峻。

二、中小检测机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检测机构未来走向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仍旧保留事业单位身份, 作为政府的技术支撑部门, 承担政府下达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检验业务, 并开展市场委托检验业务;二是变身为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 从事商业检验, 参与检验市场竞争。第一种情况对中小检测机构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 无后顾之忧, 工资有保障, 职工心态稳定, 工作稳步发展。但容易导致领导、职工进取心不强, 发展速度缓慢;而第二种情况对于中小检测机构来说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按照建设现代法制政府的思维, 有限政府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政府。对于一些通过市场调节做得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 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学会逐步退出, 交由市场去管理。市场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与公共服务部门的仿企业化, 将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公共管理领域, 有效地刺激公共管理部门转变工作观念, 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因此, 市场化有利于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的创新发展。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关精神, 笔者认为检测机构未来最有可能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当然也有可能或者最终会转为公益类企业 (非盈利) 。事实上, 现在已经有相当多先知先觉的检验检测机构开始提前布局、先行先试, 采取公司化运作了, 如中国赛迪实验室 (工信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赛宝实验室 (工信部5所) 、北京泰瑞特检验公司 (工信部3所) 、北方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等。相对于全供事业单位, 股份制检验公司产权明晰、机制灵活, 有利于检测机构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 争取更多的风险资金, 迅速增强实力, 能够在同国内外其他检验机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保障措施

无论国家对检测检验类机构如何改革定位, 检测机构都需要加强能力建设, 尽快提升自身检验水平。打铁还得自身硬, 检验能力是检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能力建设方面各检测检验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加大技术投入, 提升检验能力。

仪器设备是检验检测机构的基石和武器装备, 是检验检测机构测试能力的重要保证。检测设备一旦失准, 操作人员往往是不易判断的, 由此造成的损失有时远远大于检测设备本身的价值。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保证测量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准确、可靠和经济地运行, 确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同时, 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 加大仪器设备更新改造力度, 确保检验能力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质检机构事业发展。

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 人员则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要充分利用现有人才, 每年要制订培训计划,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技术能力。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联系, 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补充检验队伍力量。

3. 深化机构改革, 增强发展后劲。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权责明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的原则, 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 实行竞争上岗;积极探索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使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挂钩, 并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人才加大激励力度, 以此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内部管理, 适应发展需要。

按照实验室审查验收的要求,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保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另外, 注重加强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 并通过建章立制, 加强考核来规范工作行为, 使职工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科学公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5. 寻求多方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检验检测机构 篇10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迅猛,而国办发〔2014〕8号文件的发布,又将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推动检验机构的改革,促进省级质检机构建设、加强服务功能、助力产业创新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大数据浪潮,如何实现互联网和检验检测行业的结合,达到整合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无疑是一个经济可行的方式。

1背景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正超速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2014年达到2105亿元,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国办发〔2014〕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下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向市场,转制企业已经箭在弦上。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来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务院在结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上强调要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预示着第三方检测市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

目前贵州省的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等问题,既不能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对检验检测的要求,又不能为企业、市场提供良好的服务。

作为处于变革大潮中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更应当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思想束缚,当一个鸡蛋从外部被打破就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却是新的生命,与其坐等变革的到来不如迎难而上,积极投身于变革之中,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观念面向市场,顺应变革的潮流顺势而为。

以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为依托,建立一个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全省的检测资源,以服务为导向,更好的为政府与客户服务,同时又可保持各检测机构的相对独立,保持适度竞争性和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无疑又是顺应“大数据”的潮流。

2优势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以质检院的检测力量为依托,在线上提供全省检验检测服务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分析测试、培训咨询、信息发布、查询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在线下以联合体的形式,参加政府部门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招投标活动,充分发挥各专业检测机构的技术优势,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例如,某监管部门需要对全省的塑料管材进行一次质量抽检,但是目前全省没有一家检验机构能够全面覆盖所有塑料管材的全部检测指标,如果由服务平台以联合体的形式进行投标,则可以全面覆盖所有的产品的全部指标,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检测资源,满足政府机构的有关要求。另一方面,由服务平台把检验任务分解到各专业检测机构,还可以解决各专业检测机构设备、人力等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政府监管工作的时效性。

3作用

一件普通的消费品,从工厂生产出来后会经过中间流通环节,最后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而在检验市场,各检验检测机构就如同一家家生产工厂,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就是一个中间环节,一头联着各个技术机构,一头面向市场需求,将能更好推动我省检验检测的产业化发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检验检测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强化线上线下检验检测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服务。传统的检验检测机构运作方式,如图1所示。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验的建设总是滞后于市场的需要,同时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政府必须不断的进行投入,随着热点的变化,又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沉淀和浪费。

当有一个中间机构作为联系检测机构与市场需求的纽带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各检测技术机构专注于检验能力的提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公共服务平台则面向市场,以提供全面服务为目标,将服务做到极致,使贵州省的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即有竟争又有协作,同时作为面向市场的公共服务平台又因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同样具备充分竟争的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推动该省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

采用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方式,如图2所示。

4建设基础

目前电商线上支付、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在线交易条件均已成熟,同时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上事业单位改革、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政府服务外包、检验检测业务逐渐延伸至企业前端,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及中小企业对于平台模式的接受度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探索在线检验检测的条件初步具备。另检验检测服务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并有相应政策支撑,这些都对平台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在诸多领域的多年服务经验,通过对各方资源的全面整合,以实现检测认证机构专业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检测认证需求的无缝对接。

5模式

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这样一来,各机构专注于自己专业的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则更多的关注需求与服务。

6效果

一个生产企业从产品检测到认证,质管体系的建设以及检验人员的培训等需求在服务平台都可以得到解决。企业办理委托检验费用对比见表1。

一个中等规模的检验机构每年约办理1万件委托检验业务,可以为委托方节约350万元的办理费用。

7结论

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大数据的发展紧密相联,立足于本地,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促进本省的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助力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每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检验收入。通过运用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资源,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以服务为核心,以客户为根本,实现一站式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同时通过这样的整合,完成各检验机构跨行业的大整合任务,顺应改革大局,为全省全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汪正兵,徐湛.检验检测与认证信息化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应用研究[J].杭州:第12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5.

上一篇:伦理道德危机下一篇:品牌的作用及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