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护理

2024-06-25

恐惧护理(精选十篇)

恐惧护理 篇1

1临床资料

1 672例病例中, 男720例, 女952例, 最大年龄79岁, 最小年龄5岁;其中胸外科276例, 妇产科506例, 骨科392例, 普外科454例, 五官科44例;全麻586例, 椎管内麻醉1 011例, 其他麻醉75例。

2术前恐惧的原因分析

2.1患者对手术室环境陌生, 且无亲人陪伴, 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对手术不了解, 担心生命安全, 对麻醉知识缺乏, 惧怕疼痛;不同类型及不同大小手术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肿瘤患者担心疾病的性质及预后;孕妇重男轻女, 担心生女孩;妇科、乳腺病患者担心术后影响生活质量, 从而影响家庭。

2.2医护人员的言行、态度等也可加重患者的恐惧程度。以往不成功的手术史, 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从而加重术前恐惧心理。

3术前护理

3.1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做术前访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多方位的观察, 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患者的各种复杂心理活动,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2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 恰当解释病情,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 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所需时间, 术中的特殊体位及手术的安全措施, 确立安全感, 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反应, 积极配合手术, 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当日访视护士一定亲自接患者, 进一步使患者有熟悉感、安全感。

恐惧症不恐惧散文 篇2

我有蜘蛛恐惧症。不是开玩笑,我从小就对蜘蛛或是蜘蛛丝这种东西害怕得厉害,一看到蜘蛛就会心跳加速、手脚打颤、后背冒冷汗、头皮发麻以及毛骨悚然。有时候行走在小巷子里,手背不小心碰到的一根蜘蛛丝都能让我恐慌得大喊大叫甚至是跳起来。

有一次我因为在房间门口看到了一只蜘蛛,就害怕得只能在客厅里睡了一整晚,睡的还不踏实总是担心那只蜘蛛会跑过来。好不容易睡着了却做梦梦到自己在梦里被蜘蛛丝缠住将要被蜘蛛吃了的噩梦。真是欲哭无泪。

说来好笑,我可以徒手抓蟑螂,抓蚯蚓,捉蜻蜓蝴蝶蜜蜂,也可以棒打老鼠,脚踩很多虫子,我甚至不怎么怕蛇,但唯独蜘蛛这种东西我无论如何都不敢看不敢想。

这属于昆虫恐惧症,但不属于多腿昆虫恐慌症,我对蜈蚣和甲虫就不会感到恐慌。就只是蜘蛛以及有关它的一切,以及像它的动物比如说螃蟹,我就会害怕。

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至于原因,我想,或许是小时候有坏男生用小蜘蛛吓过我,或许很多年前我在《西游记》里曾见过蜘蛛精用自己的丝把唐僧裹起来的瘆人画面,又或许是曾经在一些果园里、山里见到过很多巨大且坚韧的蜘蛛网以及盘踞在网上五颜六色的大蜘蛛……不想再或许下去了,每一次或许我都得深呼吸一次,这种感觉真心不好。

总之,我的蜘蛛恐惧症是病入膏肓了。以至于我很喜欢却不敢走那些人迹罕至的林间小道,以至于我回老家的时候都不敢抬头看老房子的老旧木质天花板,以至于我不敢吃那种大大的棉花糖——觉得那种棉花糖怎么看怎么像蜘蛛丝。我曾百度过为什么会有人害怕蜘蛛会有蜘蛛恐慌症以及怎么缓解这种恐慌症——科学解释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属于心理障碍,建议去看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什么的就算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了。

我身边的朋友觉得很难理解,但这并不稀奇啊。就像我身边有人有密集恐惧症、深海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高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症状,我觉得这是一种同样可以被理解的事情。

说到社交恐惧症,我想到前些日子我们班一个女生两次晕倒的事情。

我们学校的教室并不是特别大,同学数量不到一百个,但教室有两个门,后门经常有同学进进出出……就在这样的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下,那个女生居然会在做小组汇报讲解PPT的时候语气不稳面色异常最终晕厥下去。

这是演讲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当中的一种。最常的表现有:在一个挤满人的房间里,你的思想的过度紧张会让你焦虑不安。对某些人来说,甚至会害怕在课堂或者小团队里讲话,那通常都会使他们感到不自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你说话时感觉每个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你也就因此不安。

我不知道那个同学有多恐惧演讲,我只知道身边有各种各样恐惧症的人确实不少。很多恐惧症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但恐惧症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患有恐惧症并不丢脸,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恐惧,但是却要敢于让身边的朋友、亲人知道我们的恐惧。我们没办法对自己恐惧的事物说滚蛋吧,但是我们却要承认自己的恐惧。

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谁还没有点他人无法理解的“隐疾”呢?

恐惧护理 篇3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干预;传统护理法;心脏介入;恐惧心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99-1

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病人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手术,除了承受某些局部的疼痛外,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变化,如忧虑、恐惧、紧张、烦躁、疼痛等。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作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治疗过程中必须严谨到位,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干预法和传统护理法进行比较,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因需行心脏介入手术入我科患者68例,按计划分为2组,各34例,分别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两种方法。两组患者均安排男15例,女19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3.5岁;各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PTCA+支架术10例,射频消融术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行心脏介入手术诊断标准,且入院后基础治疗和护理均相同,具有一定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向其普及相关医疗知识,介绍手术所需准备工作和手术大致过程,以及使用技巧性语言阐述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接受,并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进行,共同安慰鼓励患者建立术前信心,避免紧张情绪过度而致使血压骤升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病房内播放轻松优雅乐曲缓和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改善精神状态;保持微笑服务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答各类问题;同时嘱术前6h内禁食禁水。传统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操作。

(三)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效果包括术前失眠、术前1h心悸数和焦虑自评量表各分段(<7分、8—13分、14—20分、21—28分和>29分)人数;并发症包括腰背疼痛、尿潴留、拔管综合症;满意度情况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总满意率。其中焦虑自评量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值: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28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20分,肯定有焦虑,总分8~13分,可能有焦虑,<7分,没有焦虑。

(四)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术前失眠17.6%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52.9%,焦虑自评量表<7分50%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1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79.4%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39.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心脏介入手术正以一定速度取代着传统手术方法,其创口小,危险度低等优点都稳固的占领了心脏手术领域,但是大部分患者却对其了解甚少,主观思想认为但凡心脏手术都是极其危险易致命的,因此对手术的选择充满了焦虑恐惧感,从而严重影响了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愈合情况。护理工作作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干预法和传统护理法进行比较。焦虑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从而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等,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康复。上述结果可见,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术前失眠17.6%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52.9%,焦虑自评量表<7分50%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17.6%,术后患者非常满意79.4%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39.2%,数据中发现,人性化护理干预法在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法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抵抗恐惧心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素英,袁金霞.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2):240-241.

[2]陈娥.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研究,2009,23(3):814-815.

恐惧护理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班级,根据各班级人数,按比例分层抽样法从目标班级中单纯随机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参考文献[1]并结合前期工作基础[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AIDS职业暴露相关知识题。采取不记名、不交流、限时自行填卷并当场收回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14份进行宣传前调查,收回11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开展1个月的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内容与方式包括:开展展板、张贴海报与知识讲座等。在宣传活动结束后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建立Epi Data数据库,使用PASWstatistics18.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全部为女性,共计114人,年龄在20~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9±1.2)岁:农村户籍的学生占43.9%。

2.2 对AIDS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护理专业学生对9项知识题总知晓率,宣传前为63.9%,宣传后为92.9%。宣传后对AIDS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宣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2.3 对接触AIDS患者的害怕心理情况

通过9项询问评估护理人员的恐惧心理,宣传前害怕率为66.7%,宣传后每种情况下恐惧心理均明显减轻,害怕率为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AIDS患者服务意愿

在“是否愿意为感染者割伤的手进行包扎与处理”、“认为AIDS/HIV只能到传染病院就医”、“是否愿意为AIDS/HIV做任何体格检查”等问题持否定态度;宣传后愿意率明显提高,见表3。

3 讨论

卫生保健领域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关系最密切,医护人员不仅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提供治疗和咨询,还担负着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提供关怀消除歧视既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又有利于AIDS咨询、检测、治疗等工作的开展。医护人员对AIDS职业暴露防治知识了解的程度、自身防护意识的强弱与AIDS的职业暴露,AIDS的恐惧和歧视密切相关[3,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AIDS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自我防护意识不够,对AIDS职业暴露存在恐惧心理,AIDS相关羞辱感与歧视较为严重,为H1V感染者/AIDS患者服务的意愿较低。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后,职业暴露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恐惧心理明显减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AIDS职业暴露有关知识认知培训,如在学院增设AIDS职业暴露防护课程,宣传普及AIDS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提高对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知水平,并对AIDS患者持正确态度,使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并推动全社会反歧视运动,防止AIDS进一步传播。

摘要:目的 了解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认知、态度以及护理意愿,探索护理专业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宣传模式。方法 2009年12月随机抽取湘南学院即将进入实习的护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11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宣传后为92.9%,明显高于宣传前的63.9%。在给出假想的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日常接触9种情况下,宣传前后均存在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宣传前恐惧程度为66.7%(76人),明显高于宣传后的36.0%(41人)。所调查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愿意为AIDS/HIV服务的比例较低。结论 高年级护理学生AIDS相关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不高,对日常接触传染艾滋病存在害怕心理,护理意愿低。在学校期间加强护生AIDS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可改善对病人的态度,提高护生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护理的意愿。

关键词:护理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屈文妍,陈红,辛衍涛,等.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的羞辱与歧视认知现状及干预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11-513.

[2]贺莉萍,陈运平,李先知,等.准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及羞辱与歧视[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43-745.

[3]李燕林,王祖萍,丁莉.医护人员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职业暴露及其防护[J].护理学杂志,2009,24(6):95-97.

怎样克服恐惧感和恐惧症 篇5

很多特定恐惧症个体,因为对血液、外伤以及注射等恐惧而无法接受恰当的医疗和牙科护理,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及时治疗。在其他一些常见的恐惧中,比如交通运输(驾驶、飞行等),患者常常因此错过生命中与家人分享重要事件以及从事理想职业的机会,等等。

对于治疗恐惧症目前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唯一的,即基于暴霹的认知行为治疗,它可以处理在自助手册中提到的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恐惧对象或情境。通过至少一天或一周的治疗,个体可以获得近90%的成功缓解。虽然大多数恐惧症是慢性的、终生的,但是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所有卫生保健策略中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只有很少的治疗师可以为患者提供这种治疗。因此,我们衷心希望这本最新的治疗师指导和随附的自助手册可以帮助各地的医生,让他们的患者意识到这个服务,并可以经常为患者提供这种治疗。焦虑和惊恐发作的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以及焦虑症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发展和传播。

恐惧和恐惧本身 篇6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隐私。更开放更透明是使隐私的边界更清晰,还是让Facebook得以进入到一个前人没有进入的领域—以用户的隐私成就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大问题。当一个企业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质疑是公司的边界在哪里,其次就是它是否过度滥用了公众的信任,并以此盈利。

而谷歌或者Facebook这些新一代平台型公司,它们的盈利模式在于对数据的分析和采集,而数据的采集则考验大公司们对于隐私边界的把握。

在西方,即使是一个民选的公共服务提供者,都要被公众反复质疑,更何况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它的所有者,哪怕他们一直说,“我们是聪明的家伙,我们诚实正直,相信我们吧!”但这也不足以掩饰它未来会产生的变化—实际上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这一期杂志封面故事,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关于Facebook的上市,另一个是它与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在数据挖掘这个领域里获得的收益与整个社会的隐私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报道中继续保持一种警惕大公司的态度,但我觉得我们同时还可以关注更远一点:比如虽然每个人会把隐私受到侵犯当成一件大事,但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比,我们对自己的隐私实际上是更不在意了,或者说对大公司的“挖掘”更宽容了;还比如,我们注意到谢尔盖·布林曾经表达过的那个观点:请给出更多的事实,而不是通过讨论你的恐惧或情感来模糊我们的双眼—我不赞成他所说的,我知道这是他为谷歌的“保证”寻找支点,但我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说的是对的:如果我们只是恐惧,那么我们就不会应对未来,大公司作恶或者不作恶,都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变化。

上一期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专栏中有一句话,“在政治家们看来,世界就是由生活在特定地理位置的选民构成的一个个集团……但是,在越来越多的首席执行官们看来,世界是一个通过全球供应链随处可以制造、随处可以销售其产品的地方。”“我们的很多公司实际上都已经把自己看成了世界公司,而奥巴马却还只是美国的总统。”我提到这句话是想说,Facebook的10亿用户已经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而在它这个平台之上正在长出一个新的商业体系,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全球化平台本身,而我们现在还是游离于这个平台和体系之外,我们在丧失机会。如果我们还记得当年入关或入世,付出如此多的艰辛工作只是为了进入全球化的体系,但你看现在,我们正在因为恐惧而选择拒绝平等的无障碍的一个全球化平台。

恐惧护理 篇7

1 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1.1 患者因素

由于心肌梗死疾病具有病情重、疼痛发作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等特点,患者一旦患病后,难以忍受的胸骨后疼痛,常令患者有一种涉死感。而且疼痛不能立即缓解,患者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由此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感。

1.2 环境因素

(1) 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是急诊入院,收治在CCU病房里,处于不自由的特殊环境,由于病情需要会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多条静脉输液通路等,24h受到监护,全身布满导管线路,室内的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都会使患者产生心情紧张、恐惧。 (2) 患者患病后,其家属、亲戚朋友都会来看望,过多的探视以及探视者不经意留露出的沉重表情,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3) CCU病房其他患者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死亡极度敏感,遇有同病房其他心血管患者抢救时,特别是看到病友死亡,就担心自己的病情预后,从而产生悲哀,恐惧心理。 (4) 保健知识的扩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对生命的严重威胁,由此产生对疾病的恐惧。 (5) 医护人员方面的影响。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是急诊入院,入院时病情危急,医生、护士会以最快的速度争分夺秒的进行救治,这时患者会暗自产生心理压力,会觉得自己的病情确实严重,进而产生恐惧感。

2 恐惧心理的护理[2]

2.1 临床护理上最好先给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止痛,待患者疼痛缓解后,患者的紧张恐惧感会随之削弱,然后我们再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要措辞得当,不要过分强调病情的严重性,以免适得其反。但对这类患者其他方面的护理却绝不能忽视,避免患者对疾病的不重视,而带来负面效应。

2.2 患者住进CCU病室后,护士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通风良好的环境,配备床边呼叫器,各种抢救仪器药品齐全,创造低噪音的环境,护士应将使用的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待患者病情稍稳定后,护士要将室内的环境及各种仪器向患者详细介绍,使其懂得进入CCU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治疗护理,不要为了这些东西而紧张,并说明急性心肌梗死虽有一定的危险,但也不是不治之症,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尽快适应环境,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3 要灵活的执行探视制度。患者患病初期,由于对自己病情及预后不了解,往往恐惧情绪较强烈,很容易因外界的不良情绪刺激而加重病情,所以要尽量减少患者的探视,要告知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紧张、凝重,也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情绪激动,而干扰患者的心绪安宁,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在疾病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探视时间,给予心理支持并增加患者的欣慰感。

2.4 为同病室患者抢救时,尽量不要惊动其他心肌梗死患者。要使用床帘遮挡,不要让患者看见抢救仪器、药品、以及被抢救患者的状态;对于恐惧心理严重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3];对于那些反应强烈且病情尚稳定的患者,也可将其暂时安置在其他病房,待抢救结束后再回CCU。在抢救失败后,尽量劝解死亡患者家属控制情绪,不要在病室内大声哭泣,以免影响其他患者。

2.5 护理人员方面

(1) 护士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活动。护士与患者在交流过程中,要语气缓和,语调适中,言语清晰,语意明确,鼓励患者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治疗所带来的暂时痛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帮助患者客观地分析看待自己的病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一方面要动作轻柔、迅速,有条不紊,争分夺秒,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另一方面要稳重、坚定、果断,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 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鼓励患者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恐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影响。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种,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适应疾病。这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出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 起病急, 变化迅速, 病死率高。患者发病时最突出的心理反应就是恐惧, 在护理上我们分析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通过给予患者快速止痛, 改善CCU环境, 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素质等方面, 对患者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使患者减轻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 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恐惧心理,CCU,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翟世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27) :373-374.

[2]梁秀兼, 梁凤娇, 郭璐瑜.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2 (7) , 1069-1071.

磁共振检查中幽闭恐惧症的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2月86例磁共振检查中出现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65例, 年龄13~71岁;检查部位:头颅54例, 颈部28例, 腹部及下肢4例;所有患者经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幽闭恐惧症, 恐惧症引发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加快、心悸、流汗、头晕、窒息等;其中22例有神经衰弱病史, 18例有心脑血管病史。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磁共振检查仪 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高磁场磁共振成像仪, 该仪器的扫描架中心扫描孔成筒状, 直径0.6 m, 孔深1.5m, 内设照明灯、通风扇、反视镜、空气传导耳麦、报警球囊, 机架上装配扬声器。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检查护理及心理护理, 检查前去除身上的金属异物, 询问是否有假牙, 取出假牙及身上配饰。向患者介绍检查室环境、磁共振检查设备, 说明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摆好检查体位, 对于检查中需要配合憋气动作的患者, 进行指导训练。给予抗焦虑药物阿米替林25 mg口服。

1.3.2 观察组 护士以亲切的态度主动接近患者, 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患幽闭恐惧症的可能原因及经过,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解答相关问题, 消除其消极心理, 使患者于检查前充分放松。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 探寻幽闭恐惧症发生的原因, 向患者解释幽闭恐惧症是可战胜的,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熟悉检查室环境, 使其明白磁共振检查是属于无创性检查, 检查前稍休息。系统脱敏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让患者家属陪同进入检查室, 检查过程中让家属处于患者可以感知其存在的位置, 与患者适当保持肢体接触, 增加患者的心理安慰;告知患者检查中可通过话筒与操作人员进行通话, 保持沟通;正确示范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检查中如有不适, 可呼叫医务人员, 演示手握报警球囊的方法, 以便在不能坚持检查的时候按球报警。反复进行系统脱敏训练后, 患者如果仍然不能配合, 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可于检查前使用地西泮、阿普唑仑等镇静药物, 减轻心悸、颤抖等恐惧症状[2]。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3]报道, 将护理干预效果分为以下3个等级:护理后患者能一次顺利地配合完成磁共振检查为显效;检查过程中需中断, 再次给予沟通后能配合磁共振检查者为有效;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磁共振检查为无效。显效率加有效率为干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5.3% (41/43) , 41例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并取得了良好的图像效果, 2例严重恐惧而放弃磁共振检查。对照组干预总有效率27.9% (12/43) , 明显低于观察组 (P<0.05)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 在高磁场共振检查中发生较高, 受检者在入磁共振检查室后, 检查过程中出现强烈恐惧感, 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 如头晕、胸闷、心肌、面色苍白等, 强烈回避检查而只能终止检查[3]。磁共振检查设备及检查室环境是导致患者恐惧的最直接因素, 设备构造增加了患者压迫感, 射频线圈发出噪声、机房屏蔽、空气流动不畅、检查时间长等, 患者恐惧感加剧[4]。患者自身的因素, 如年龄、文化程度水平、健康状况等也与此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除了上述原因, 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对此症有一定影响。

由于幽闭恐惧症主要是患者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因此护理重点在于消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情绪。首先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检查环境, 在检查前与患者进行沟通, 使其放松。系统脱敏训练可帮助患者充分了解磁共振检查, 消除不必要的担忧。检查过程中若出现恐惧症状, 应耐心给予鼓励、劝服, 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本调查结果显示, 精心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成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舒章华, 刘翼程, 涂茜, 等.MRI检查时紧张综合征的心理护理[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 5 (2) :62.

[2]李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1-123.

[3]何樟兰.38例磁共振检查中引起幽闭恐惧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3 (20) :71.

恐惧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低钾血症病人112例, 血清钾测定均低于3.5 mmol/L, 其中男78例, 女34例;年龄14岁~69岁, 平均36岁;低血钾原因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54例, 循环系统疾病28例, 呼吸系统疾病15例, 泌尿系统疾病6例, 其他疾病9例。

2 原因

病人对疾病知识了解不足, 担心又添新病, 难以接受现实, 表现为惊恐不安、容易激动。 由于低血钾所致一系列生理上表现, 如出现软瘫、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 使其产生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濒死感。病人对医院、医务人员的陌生感及居住环境的不适应, 家属惊慌失措、哭泣, 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急救工作等都使病人缺乏安全感。病人产生恐惧的原因主要是疾病本身以及对死亡的恐惧[2]。低血钾病人往往安置在抢救室, 病床边陈列多种抢救仪器、设备, 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让病人产生绝望感。

3 护理

3.1 给予安全暗示

护士态度真挚诚恳, 理解、关心病人, 向其介绍低血钾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及预后等知识, 给予恰当的安全暗示和保证, 使病人能从科学角度了解疾病, 减轻出现低钾血症时感受到的危险和威胁。

3.2 让病人参与治疗

在治疗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发疾病或补钾等治疗时, 让病人对自己治疗前后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 如血钾水平、症状体征等, 使病人战胜疾病, 树立明确的目标, 达到治疗所需的最佳心理状态。

3.3 减轻生理上的不适

3.3.1 保持良好的环境

医护人员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 避免不良刺激, 耐心细致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3.3.2 遵医嘱补钾

口服氯化钾溶液虽安全简便, 但口味苦涩, 大剂量服用常引起肠绞痛和黏膜溃疡。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 则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3];静脉补钾时注意选择深粗大血管, 当发现穿刺静脉疼痛时, 适当控制液体滴速在60 gtt/min左右, 必要时硫酸镁湿热敷。

3.3.3 消化系统症状护理

恶心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 做好记录, 可给予温水袋腹部热敷 (防止烫伤) 。腹胀者顺时针方向腹部按摩, 促进肠蠕动;便秘者给予人工通便或灌肠等措施。

3.3.4 其他

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病人给予氧气吸入, 重度呼吸肌麻痹者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律失常病人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动态变化, 随时调整补钾量。特别强调严重缺钾病人补充钾时, 应采取边补充、边观察、边检查的方法补给, 不可操之过急[4]。软瘫者1 h~2 h翻身1次,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受压部位用红花酒精按摩, 以免发生压疮。允许家属陪伴, 争取家属的配合。医护人员悉心指导家属保持平静心态, 正确认识疾病, 对病人多使用鼓励安慰性语言, 家属的支持对病人减轻恐惧心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体会

人是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综合体, 对低血钾病人出现的恐惧心理分析原因, 采取各种护理措施, 提高病人对突发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 消除其负性情绪, 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有效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敏, 陈佑明.低钾血症14例病因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7) :431.

[2]任晓玲.胃癌出血患者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 2007, 6 (5) :82.

[3]张海峰.低血钾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19 (24) :2977.

恐惧护理 篇10

在实际工作中, 心理干预护理和中医穴位按摩及小剂量镇静剂对幽闭恐惧症患者具有便捷、快速且效果明显的治疗作用。受此启发, 对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出现幽闭恐惧症症状, 并经相关专科医师会诊确诊为幽闭恐惧症患者进行护理心理干预。研究各种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穴位按摩及小剂量镇静剂应用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应用治疗措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及应激能力, 从而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 使患者主动配合, 顺利完成检查, 利于提高检查速度和取得清晰的图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 选取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0 000名, 84例患者首次扫描失败, 出现恐惧症状, 经临床确诊为幽闭恐惧症患者。其中男性29例, 女性55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52.35岁。

1.2 设备及扫描方法

应用GE公司SEGNA磁共振成像系统, 扫描架中心的扫描孔呈筒状, 宽100 cm, 高50 cm, 孔深150 cm。扫描序列T1W/SE, T1W/TSE, T2W/SPIR, MTA, MRCP及MRV。根据检查部位, 分别选择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检查部位:头颅40例、颈椎24例, 胸腰椎10例, 腹部8例, 盆腔4例。扫描时间:10~15 min 64例, 16~25 min 22例。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首次磁共振检查失败, 经临床确诊的84例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前后量化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情绪、面色等指标,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上升级加快的幅度, 对情绪进行评分:5分:表情自然, 微笑, 表达谈吐流利;4分:表情自然, 表达自然;3分:表情略僵硬, 表达不流利;2分:表情紧张, 不能表达, 呼吸困难;1分:表情极度紧张, 惶恐, 窒息或濒死。面色评分:5分:面色正常, 无汗;4分:面色正常, 轻微出汗;3分:面色轻度潮红, 出汗;2分:面色潮红或苍白, 大汗;1分:面色极度苍白, 大汗淋漓。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2.2 心理干预护理措施[1,2]

(1) 尽量让患者在检查前放松情绪, 悉心沟通, 言语亲切, 详细询问患者产生幽闭恐惧症的原因和经过。 (2) 检查前向患者讲解MRI的检查步骤, 了解机房环境, 告知检查特点, 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向患者演示如何使用呼叫器, 为患者准备静音耳塞以减少噪音。增加其安全感。说明MRI检查不会对身体产生损害, 没有痛苦, 使患者体会到护士的关心与同情, 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 再进行检查。 (3) 扩大视野、在机架上为患者准备反光镜, 以减轻狭小感觉, 也可配带眼罩, 戴上耳机, 将噪音刺激降到最小。 (4) 教会患者如何分散注意力, 如闭上双眼, 以避免压抑感, 为了增加患者安全感, 检查时允许患者家属或朋友陪伴进入机房, 并让其牵手或抚摸患者。 (5) 全程交流, 提高病人对MRI检查的认识, 有关MRI检查的宣教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MRI的原理、安全性, 设备以及对各部位检查的简单介绍, 对特殊人群 (孕妇、神志障碍、小儿等) 的适用性进行说明, 对MRI检查禁忌症也需要强调说明, 安装闭路电视, 循环播放电视短片。鼓励患者, 对患者每次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并把相似病例及成功经验告诉他, 并且创造条件, 使患者之间互相交流, 从而使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有经济负担担心被家人嫌弃、担心自己有疑难杂症或不治之症的病人, 鼓励病人家属, 予以支持和安慰, 尽量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帮助病人稳定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及压力, 积极配合检查。

2.3 药物干预[3]

小剂量镇静剂, 成人常用安定2.5 mg口服或肌肉注射, 必要时可行穴位注射小剂量镇静剂。以对抗患者焦虑, 紧张情绪, 减轻恐惧症状, 顺利完成扫描检查。

2.4 中医手法按摩[4,5]

放松三部曲: (1) 搓双手, 双手相互搓擦, 至有温热感, 后用右手掌轻柔地搓左手的手背, 至有温热感, 再换左手掌搓右手背, 有温热感时为佳。 (2) 搓面部, 双手掌轻轻地贴于面部, 搓面部30次, 至面部有温热。 (3) 用手掌搓颈部至有温热感, 可以很快消除紧张情绪, 精神放松。穴位按摩:按压双手合谷穴, 点按足三里。

3 结果

84例幽闭恐惧症患者中, 72例进行综合干预后再次进行扫描 (40例经护理人员及家属陪同, 17例经过穴位按压, 15例经过静脉药物镇静) 完成检查, 有效率85.8%。有12例经护理干预后仍拒绝继续检查, 无效率14.2%。

(1) 84例病人的基本资料包括例数、平均值、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 (见表1、表2所示) 。

(2) 84例前后T检验, 表3是高血压、低血压、压差、呼吸、脉搏、情绪、面色干预前后有无显著性差异的t值和p值 (表3中的p<0.01, 说明全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

3.1 将84例病人按性别分组

84例病人按性别分组前后T检验结果见表4、表5、表6所示。

3.2 84例病人按年龄分组

40岁以下、40-60岁和60岁以上三个组, 具体统计结果见表7-表12所示。

4 结论

在幽闭恐惧症患者在行MRI检查中, 医护人员需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为患者制造轻松、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 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患者人文关怀, 联合应用心理干预、小剂量镇静剂、手法穴位按摩等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 消除或减轻患者恐惧心理, 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5 讨论

幽闭恐惧症患者行高场磁共振检查发病时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形式, 轻者出现:胸闷、压抑、心悸, 可坚持到检查完毕, 重者则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狂躁、恶心、面色苍白等, 不能坚持检查, 并主动放弃, 逃离现场。

行高场磁共振检查时幽闭恐惧症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有: (1) 环境诱发恐惧感, 高场磁共振磁体孔径小、深度大, 光线幽暗且机器噪音大, 患者在扫描过程中, 视野和活动受到限制。 (2) 磁共振检查时, 患者头部先进入扫描孔, 产生压迫感, 易诱发幽闭恐惧症。 (3) 诱发幽闭恐惧症的原因还有扫描时间, 磁共振检查一般一个部位的检查时间约10~30 min。 (4) 患者对所患疾病未知, 担心检查结果的严重性, 担心疾病的转归, 检查等候期间坐立不安、忧虑重重, 均可诱发幽闭恐惧症。

当恐惧症患者处于某种环境时, 对所处的客体感到莫名的恐惧感, 主要以恐惧症状为主, 为了消除这种焦虑和恐惧而不得不采取主动回避措施。通常不存在危险的场所对于恐惧症患者来说却能够产生不可名状的恐惧感, 这是因为患者害怕的程度与实际的危险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幽闭恐惧症是常见的恐惧症, 这类患者在封闭空间如机舱、车厢、电梯内等密闭空间会产生焦虑感。心理压力、性格因素、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幽闭恐惧症, 幼年时创伤性的经历会对患者形成心理阴影, 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过分严厉的教育、遗传因素等原因也会导致幽闭恐惧症的发病。核磁共振成像仪比较长, 呈桶装, 两端开口。患者在检查时常常会感到压抑、憋闷、焦虑, 严重者不能配合完成检查。此外, 因为机器会产生多种噪音, 在检查的过程中房间内并不安静, 患者很难接受这种声音, 进而加重恐惧的症状。一些患者仅有压抑、胸闷感而无呼吸困难等严重不适感觉, 检查并不受到影响, 无需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但是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 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 不能保持一种状态配合完成检查, 此时需要护理干预。

幽闭恐惧症产生主要由于环境的变化, 在核磁共振检查时主要有磁控内环境及检查室内环境。屏蔽的检查室空气流通欠佳, 室内光线差, 为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需要经常通风换气或者使用适量空气清新剂。

医护人员需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为幽闭恐惧症患者制造轻松、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 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患者人文关怀, 联合应用心理干预、小剂量镇静剂、手法穴位按摩等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 消除或减轻患者恐惧心理, 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且扫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参考文献

[1]刘凤丽.49例幽闭恐惧症患者行MRI检查时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4) :70-85.

[2]高秋菊.磁共振检查幽闭恐惧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21) :86-87.

[3]冉启英, 等.综合镇静护理在4岁以下癫痫患儿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5 (8) :1282-1283.

[4]薛卫国.中华养生全书[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美国猎头公司下一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