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24-05-2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精选六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篇1

在上述条件下, 共计获得约240篇有效文章。本文以此为基础, 并参照部分非核心期刊发表的游戏研究文章以及其他相关的游戏研究, 从文章数量和类型、载体、内容、作者等四大方面进行考察。根据文章内容, 考察项目进一步细分为文章发表数量的变化、期刊刊载的力度、文章核心话题的分布、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运用倾向、项目资金支持的比例和作者的群体特征等, 然后通过这些文章研究方向的纵向变化和研究内容的横向比较, 探讨问题和原因。

本文对游戏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以期把握8年来的游戏研究态势, 总结先行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探索未来研究的潜力区域。

一、游戏研究论文数量逐渐增多、内容有明显侧重

本文对约240篇文章进行整理和统计后, 绘制如下简表 (表1) , 以便扼要地表明游戏研究文章的数量和内容的状况。

从数量上看, 2000-2008年的8年间, 游戏研究文章数量整体呈现递增趋势, 但是核心期刊对于游戏论文的发表数量较为有限。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 文章数量有了飞跃。不过2008年文章数量极少, 呈现紧缩趋势。笔者将搜索范围由“核心期刊”更换为“全部期刊”之后, 其他条件不变, 仅搜索“网络游戏”, 2008年就有168条目录。这固然与核心期刊的紧缺资源相关, 但是也表明游戏研究文章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论文内容分布上看, 社会影响类的游戏研究文章数量处于绝对优势, 共计79篇, 其次为产业类 (54篇) 、技术类 (32篇) 和教育类 (29篇) 。社会影响类和产业类游戏研究文章8年以来一直存在繁荣局面, 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现象。而文化艺术类游戏研究文章则是在2007年开始增多, 共计6篇文章, 占8年间此类文章 (10篇) 的一半多。

二、游戏研究论文的期刊类型较多, 但是发表力度不够、分布不均

一是分散性与集中性并存首先, 发表游戏论文的核心期刊类型颇多, 同时游戏论文的分布十分零散。尤其是8年间有80种核心刊物仅刊出过1篇游戏研究论文, 这表明这些期刊没有多次刊出游戏研究文章的情况。刊出5篇、4篇、3篇、2篇、1篇游戏研究文章的刊物分别对应期刊种类为4种、10种、9种、19种和80种。可见, 随着刊出游戏研究文章数量的减少, 刊物的种类基本呈现递增趋势。

其次, 游戏研究文章集中在有限的几种刊物上, 往往两三种刊物集中发表了此类刊物的40%以上的文章。这类刊物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传统研究领域依然炙手可热, 主要包括游戏与教育、游戏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游戏经济;二是新闻传播类期刊青睐游戏, 主要包括《当代传播》和《新闻界》等;三是颇具远见的《中国青年研究》和《瞭望》等综合性期刊。

分散性和集中性并存的现象表明游戏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不同的作者纷纷从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游戏, 而核心期刊的传播平台有限, 集中在传统领域的个别刊物上。

二是核心期刊发表游戏论文的力度逐渐上升, 但是尚远远不够在8年间发表游戏论文的期刊共126种。其中, 发表游戏研究文章最多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篇) , 其次是《商场现代化》 (9篇) 、《中国远程教育》 (8篇) 、《当代传播》 (6篇) 。刊出游戏研究文章数量排名前4位的刊物都只有一种, 而且前三种都是传统教育和经济行业对于电子游戏的应用研究, 而《当代传播》以新闻传播领域的身份介入电子游戏研究, 表明其视野的敏锐。

三是不同种类的期刊发表游戏论文的力度不同新闻传播类期刊在发表游戏研究文章方面的力度最大, 其次为教育类、心理类、文学艺术类。技术类和经济类期刊刊播力度类似, 其余较低。按照篇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新闻传播类2.7篇/种, 教育类2.53篇/种, 心理类2.3篇/种, 文学艺术类2.2篇/种, 技术类2篇/种, 经济类1.8篇/种, 综合类1.6篇/种, 社科和学报类1.40篇/种, 管理类1.2篇/种。另外, 从时间上看, 8年间同一刊物发表游戏研究文章的平均篇数为1.35篇/1年, 这和游戏业界的发展动态远不匹配。

整体而言, 核心期刊对于游戏研究文章的接纳程度亟待拓展。个别刊物发表游戏研究文章的力度较大, 但是如果发表平台仅仅集中在有限的刊物上, 那么无疑会增加这些刊物的压力, 而诸多其他刊物发表游戏研究文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游戏研究文章的方法单一、话题过度集中、视角有待改进

(一) 游戏研究的方法分析

宏观而言, 游戏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2000-2008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游戏研究文章, 以定性研究为主, 而且是非一手资料的定性研究, 多为宏观整合式的分析和主观看法。“现象”、“思考”、“对策”、“战略”、“模式”等成为此类研究的核心词汇。这些文章的方法和观点都较为雷同。

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主要分布在游戏的社会影响类文章中, 因此对其余类型的涉及定量研究的文章不做统计。2000-2008年社会影响类文章, 共计20篇。其中, 从2005年文章数量开始增多, 2007年4篇、2006年4篇、2005年5篇, 3年共13篇。而2001-2004年5年间共7篇。可见, 近几年的定量研究文章增多。

这些定量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时间较短, 一般为几天, 很少有超过一年的连续调查, 多为一次性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年龄4-26岁。调查样本数多为500份, 数量不大。调查地点大部分是作者当地或者所在的学校, 省份分布以沿海城市为主, 其中江苏最多, 出现5次, 其次为北京、广州和上海, 出现2次。

调查地点所在城市基本以全国一线城市和中东部城市为主, 这也局限了调查的代表性。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地区的联合研究较少, 像《广州和澳门青少年电子/电脑游戏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 (广州市的1所大学和2所中学, 澳门特区的1所大学和4所中学)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 (辽宁和上海) 这样的联合调查是凤毛麟角。调查方法局限了调查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一份“唾手可得”的数据, 难以获得久远的信服力。

制约游戏调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经费问题。例如, 在20篇采用调查方法的论文中, 有7篇分别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全国和地方教育科学或国家重点学科重点课题等资助, 因此项目申请和资金支持对于定量游戏研究很重要。而没有获得项目支持的调查是很难进行的。

因此, 建议进行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地域的联合调查, 不但能够能够节约经费, 而且将游戏研究放入更广阔的视野和地域中, 整合师资和学生资源, 不但避免了调查研究视野的狭隘性和“随地取材”的局限性, 而且能够获得普遍意义的数据。而且从作者群体看, 文章的作者和调查者基本一致, 多是师生联合或者学生 (主要为研究生) 独立调查和写作, 因此年轻作者居多, 他们是具有灵活性和调查研究潜力的群体。

(二) 游戏研究的内容分析

游戏研究文章涉及范围非常广, 主要涉及社会影响、教育、文化艺术、传播、经营管理等几大方面, 下文进行逐一分析。

1、社会影响研究以负面影响占据绝对优势、话题过度集中

按照性质划分, 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而2000-2008年以来的游戏研究呈现出对于游戏的负面影响的过分青睐。

8年来它们的核心话题集中于三个:“成瘾心理”、“人格发展”、“暴力”。研究的结论常常是“游戏与XXX (负面词汇) 呈密切关系”;对策常常是“应该XXX”的“规范研究”。

笔者认为, 电子游戏的负面影响并未像大部分游戏研究所呈现的那样严重。一是因为研究往往选择一个角度, 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网瘾”泛滥;二是学术研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合理地参照他人研究成果是对的, 但是如果每一个研究者都具有类似的倾向性, 极有可能导致模仿和从众。游戏研究需要从“一窝蜂”状态继续向“百家争鸣”状态前进。

2、教育视野中的游戏研究以教育模式和软件开发为主

教育游戏的概念被多次引用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尚俊杰、李芳乐的“轻游戏”概念——“轻游戏=教育软件+主流游戏的内在动机”。 (1) 教育游戏的根本目的是“寓教于乐”, 这就成就了教育游戏在人们心中的“光明正大”的地位。

教育视野中的游戏研究非常多, 关注点较为集中, 主要是游戏化教学、游戏模式和游戏软件的开发应用等。整体上看, 国内的游戏教育研究视野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也需要关注国外较发达的游戏教育模式。

国内教育游戏研究集中在游戏化教学的探索、游戏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商业性游戏软件的教育模式与作用等。这部分研究集中在中小学, 而涉及大学的较少。

国外游戏研究的借鉴和分析较少。在《教育游戏国内外研究综述》 (程君青, 朱晓菊, 2007) 、《电脑游戏在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其应用途径》 (楚学娟, 杨雪, 2006) 等简要介绍了美国、韩国等国外的教育游戏研究状况。但是, 尚没有文章深入分析国外教育游戏的运作模式和可取经验。

3、文化艺术视野中的游戏研究偏于抽象, 疏于具体

关于文化, 较为流传的概念之一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 (1871) 中的看法:“文化是包括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一种复合体。” (2) 这是个宽泛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文化视为侧重于符号、叙事等视野, 而艺术侧重为审美视野。

一是游戏文化研究这类研究选择文化中的一个切入点, 展现文化的不同层次, 从而将文化中的“点”在游戏里“活动”起来。不过, 整体看来, 关于游戏文化的文章数量较少, 多为近两年的文章。例如, 《视像化叙事——实验戏剧与电子游戏》 (杨欣, 2007) 、《日本电子游戏的发展及文化形成》 (孟沛, 2007) 、《媒体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游戏》 (李兴亮, 付蓉, 2007) 等。视野新颖的研究有《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网络游戏》 (崔玉霞, 2005) 和《网络游戏中的服饰文化》 (吴志明, 方薇, 2007) 。

二是游戏审美研究多与电影、动漫等相结合其中的主要研究者汪代明较早地界定了电子游戏艺术的概念、特征以及游戏和艺术的关系。他在《论电子游戏艺术的定义》 (2005) 中认为“电子游戏艺术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上实现的, 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虚拟现实特征的超媒体艺术形态……电子游戏艺术的特征是交互性、开放性、虚拟现实等。” (3) 汪代明的系列游戏研究文章为游戏艺术研究提供了启发和榜样。不过, 当电子游戏的艺术特征、关系界定等基本问题解决之后, 游戏艺术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 将是新的话题。

游戏审美研究的综述较为少见, 目前被较多地引用的论文是吴玲玲的《从文学理论到游戏学、艺术哲学—欧美国家电子游戏审美研究历程综述》 (2007) 。她将欧美国家游戏研究概括为三个维度:“一是从文学理论视野对电子游戏进行审美探讨;二是创立游戏学 (Ludology) ;三是从艺术哲学角度考察电子游戏。在我国, 电子游戏的审美研究也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 (4) 这为研究者思考创立“游戏学”独立学科提供启迪。

值得提出的是, 游戏研究出现了少有的“争鸣现象”。2007年《电影艺术》 (第1期) 发文《电子游戏与美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崛起》 (彭骄雪, 王进) , 其作者认为“正是美国电子游戏的发达为动画电影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文化语境、美学支撑和叙事法则。” (5) 紧接着当年《电影艺术》 (第3期) 的《动画片和电子游戏的关系及历史》 (聂欣如, 2007) 一文持不同观点:“读《电影艺术》2007年第1期文章《电子游戏与美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崛起》 (以下简称《游戏》) , 给人这样一种印象:电子游戏带动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动画电影的复兴, 并从美术形式和叙事上彻底改变了美国当代的动画片, 使之兴旺发达。我认为该文章在没有深入研究动画史、游戏理论和叙事学的情况下将三者混合在一起, 得出了完全是主观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因此有必要加以批评, 还历史以真相。” (6)

这种互相切磋虽然远不足以表明“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是“争鸣”的存在说明话题的可探讨性, 也表明思想的自由性和独立性。这对于游戏研究而言是很值得肯定的现象。同时也说明游戏研究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尚未定型的研究。

4、传播视野中的游戏研究极为缺乏

虽然近年新闻传播类期刊对于游戏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 但是在其发表的论文的视野并不能和传播划等号。8年间, 《当代传播》、《新闻界》、《出版发行研究》、《现代传播》、《编辑之友》、《军事记者》、《中国出版》和《新闻知识》8种刊物, 共发表24篇游戏研究论文。

其中, 11篇分析游戏产业, 内容涉及虚拟交易、游戏广告、产业走向等。其余8篇分别涉及管理、社会观念和文化等。而传播学视野下的文章只有5篇, 载于《当代传播》、《现代传播》、《新闻界》。这些论文包括《网络虚拟游戏的传播效果研究》 (刘敏, 当代传播, 2007) 、《媒体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游戏》 (李兴亮, 新闻界, 2007) 、《网络、游戏和网络游戏》 (吴小玲, 当代传播, 2006) 、《电子游戏拓展的群体分化与边缘地带》 (雷霞, 现代传播, 2005) 、《网络游戏对古典作品的重构——以〈吞食天地Online〉和〈三国策Online〉为例》 (吴小玲, 当代传播, 2005) 。

这些文章从媒介和传播的视角下分析网络游戏, 无论话语、权力, 还是符号、叙事, 多为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 少有应用研究和定量研究, 具体研究较少。而在传播线路上:信源——编码——媒介——解码——反馈, 对于网络游戏而言, 期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可以进行细化和分层研究。但未见此类研究。同时, 像《电子游戏拓展的群体分化与边缘地带》那样, 关于游戏群体的研究较少。

5、经营和管理视野中的游戏研究数量较多, 但重复率高, 新见解少

其关注点包括两方面:一是游戏产业发展、定价、虚拟财产交易问题;二是游戏管理:虚拟财产保护、私服、外挂和游戏市场规范问题。

这类文章视野宏观, 落笔阔绰, 不过观点重复率较高, 多是借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XXXX年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或者文化产业报告等数据来源, 对游戏产业进行宏观描述和全局观照。而从游戏产业的生产、营销、消费行为等具体环节入手的文章并不多, 实际上没有细节就难以摸准游戏产业真正问题所在。如果切入点合适, 能落到实处研究, 就容易出价值。例如, 《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税收问题的探讨》 (蔡金荣, 李雪若等, 2007) 从细节上较为严格地论证了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税收问题, 具有实用价值。

未来游戏研究的趋势之一, 就是将游戏和其他产业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这些视角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文章数量不多, 且分析力度不够, 不过具有很大研究潜力。例如, 《网络游戏中的广告功效与设计模式探究》 (傅小龙, 吕倩, 2007》、《网络广告的魅力》 (黄薇, 2005) 、《网络游戏: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新选择》 (杨劲松, 2006) 等论文, 将游戏和广告、旅游相结合, 虽然内容有些单薄, 不够深入, 但是视角相对新颖, 拓展了游戏产业研究的空间。

四、游戏研究者的特征

本文难以对这些作者进行实地考察, 因此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做有限的大致分析。

整体而言, 核心期刊的游戏研究群体较为年轻, 视野灵活, 研究方向丰富, 但是也具有不稳定性。作者名称重复率极低, 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之嫌疑, 基本上是一次性研究行为, 这表明游戏研究只是一个“短暂话题”, 而持续研究者较少。不过, 部分研究者背景显示“游戏研究中心”之类的机构, 这表明游戏研究群体将会朝着稳定方向发展。

另外,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 艺术视野下的游戏研究一直具有较为旺盛的创作力量。以汪代明、董虫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研究, 呈现出“孜孜不倦”的态势, 并且激活了影视艺术和游戏的关系。

这种稳定性首先表现为他们发表文章的连续性。汪代明于2003—2007年间在核心期刊连续发表7篇关于电子游戏的文章, 将传统游戏艺术理论和电子游戏进行融合, 例如《引擎电影, 电子游戏与电影的融合》 (2007) ;《席勒游戏艺术理论视野中的电子游戏——电子游戏的艺术分析之一》 (2004) 等。董虫草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涉及游戏艺术的文章。不过他侧重于从传统游戏理论研究, 如《自由论的游戏理论:从自为论与和谐论到自足论, 学术研究》 (2006) 、《对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的重新审视》 (2004) 等。

其次表现为他们拥有研究项目的支持。汪代明的项目包括教育部2005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电子游戏对艺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05JA760013) 以及2004年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董虫草的项目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一般 (05J A760013) 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电子游戏对艺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05JA760013) 等。他们发表的游戏研究文章大多是研究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像他们这种较为专一的研究较为少见, 而且集中在游戏艺术领域, 更多的研究者是把游戏作为庞大研究对象中的一个侧面。例如, 部分作者的研究趣味在于整个文化产业, 会涉足游戏产业研究, 但不一定拘泥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不过, 游戏研究的专业性和专门性亟待提高, 还是需要一批能够长期、专注、深入地进行游戏研究的群体。

五、小结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的游戏研究论文来看, 虽然游戏研究日益壮大, 质量也逐步提高, 但是关于游戏的深度研究少, 细节研究少, 尤其是对于新兴游戏模式本体的研究更少;游戏和其他领域的结合度不够, 多有被其他理论“小试牛刀”的嫌疑, 呈现“组合”容易, “融合”难的现象;核心期刊传播游戏文章的力度有待拓展, 游戏研究的地位也有待提高;研究者群体稳定度不高, 尚没有形成相当数量和高知名度的研究者。

当然,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本文研究获得数据有限, 同时为了保证文章的整体质量, 主要关注核心期刊, 这可能会漏掉非核心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二是笔者通过校园网进入数据库, 依赖单一数据库, 可能会丢失某些文章;三是本文主要涉及论文, 疏于著作, 例如胡伊青加的《人:游戏者》、欧阳友权的《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李思屈的《数字娱乐产业》等都涉及游戏研究。同时, 本文也忽略了非学术性资源, 例如游戏论坛、游戏QQ群等。而实际上, 非学术性资料的价值也很大, 因为它们来自于游戏者之手, 可谓“地道、真切、通透”。

因此, 本文借助特定的平台和视角来分析, 以期为他人研究提供参照, 尚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巨大空间。而“游戏学”能否独立为一个研究门类, 也与游戏研究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摘要:电子游戏研究逐渐成为一大学术研究领域, 梳理其研究论文的数量、视野、方法、内容、传播平台以及研究者等状况, 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电子游戏研究的脉络和走向,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参照和视角的启迪。

关键词:游戏研究,游戏传播平台,游戏研究者

参考文献

①孙圆媛、左明章:《网络游戏的教育应用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7)

②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M].北京:三联书店, 1988.5

③汪代明:《论电子游戏艺术的定义》,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26)

④吴玲玲:《从文学理论到游戏学、艺术哲学——欧美国家电子游戏审美研究历程综述》, [J].《贵州社会科学》, 2007 (8)

⑤彭骄雪、王进:《电子游戏与美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崛起》, [J].《电影艺术》, 2007 (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篇2

现代营销杂志 全文上中国期刊网

《现代营销》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吉林省期刊协会,学术指导: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国内统一刊号:CN 22-1256/F,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2994,邮发代号:12―142,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研发、人力资源、财务天地、法律法规、经济前沿、资本运作、经营与管理、市场调研、国外经济、理论研究、科教研究、现象研究、行业经济、国际商务、工程技术、教育园地、人文天下、政策与法规、企业文化、改革与创新、商业科学、经验交流、经济纵横、工作研究、电子商务、社科论坛、实践与探索等。常年欢迎教、管、研人员赐稿。

地址: 长春市普阳街1688号长融大厦B座 邮政编码: 130061

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建设 篇3

一、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可实现的功能

建设完成后的清水江文书数据库是一个基于网络发布的数字平台。它可实现清水江文书信息资源的组织、原文献的数字化存取、数字信息的发布和检索。便于清水江文书的使用者和研究人员网上检索查询和反复利用。拟建设的数据库具有如下功能:

(一)具有分类查询功能。设置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分类标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拟建设的数据库具有分类查询功能模块,并提供两种方式的分类查询:1.按清水江流域拥有文书的各县乡自然村户设置提供分类查询;2.按契约文书种类提供分类查询。如林契、田契、官府文告、诉讼词、分家契、家谱,其中林契又分为公山林契、卖林不卖山契、卖林又卖山契、佃山契、分合同、卖栽手股等。

(二)具有元数据的搜索功能。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元数据在功能、数据结构、格式、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同时也尽可能的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和数据共享,在数据库建设前参照国家《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制定“契约文书描述元数据规范”及“契约文书元数据著录规则”。对于契约文书的核心元数据的抽取,使用:1.名称:契约名称(采用文书制定时间+契约人+文书类别);2.主要责任人:签署契约的当事人或文书的发布者;3.其他责任人:中人(或称证人、中间人);4.主题:为契约文书的种类或关键词;5.描述:有关契约文书的描述;6.日期:立契时间(年号纪年或其他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7.载体形态:契约文书的纸张、开本;8.收藏历史:指资源的持有者或现收藏者的收藏情况。

(三)实现多种条件的查询和检索功能。建设完成的数据库提供多种形式的检索,如简单检索和复合条件检索,以保证使用者从多角度查找。

(四)提供全文的浏览、下载、打印和保存功能。建设完成后的数据库能提供多种形式的使用,具有浏览全文、下载全文、打印和存盘保存的功能。

二、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建设方式

(一)对原始文献的扫描。全文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对原始文献逐一扫描。清水江文书是珍贵的古籍文献,为了减少扫描对原文献的损伤,尽可能采用高档平板彩色扫描仪对原件进行扫描。

(二)购置成熟的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库建设。购置成熟通用的数据库建设软件,按“契约文书分类标准”和“契约文书元数据著录规则”对扫描的每一份契约文书进行元数据标引和内容分类。此外,通过数据的后台管理和索引整理,最终形成通用的网络数据库,并在网上发布。

三、已有的优势和条件

目前凯里学院已购置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服务器、平台建设软件、磁盘阵列等软硬件设备,拟建设的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平台软件将使用凯里学院图书館已选购的清华同方TPI6.0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TPI6.0是清华同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专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平台上用于知识仓库创建、生产、管理维护和发布的工具软件系统。它可以实现清水江文书的信息组织、原文存储与检索、网络发布等多种功能。

拟建设的清水江文书数据库采用TPI6.0软件平台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所使用的平台软件,是学校已购置的商用软件,不存在经费的投入;二是它是一个成熟的商用软件,满足了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建设所需的全部条件,与其他商用软件相比,它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能实现多种数据库格式的数据转换,与其他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三是若自己开发平台软件,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设计的软件还需要进行通用性测试,软件的后续使用还需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龙泽江]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篇4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将全球范围内的府际合作趋势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等政策问题,亟需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协力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地方政府间必须通力合作解决失业和贫穷等社会问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必须藉由资源和行动的整合,以发挥综合作用和提升地方竞争力。[1]与全球府际合作趋势相一致,中国政府间的合作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政府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内容和途径不断创新。政府合作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们开始关注政府合作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府际关系过去的研究重点在于强调政府竞争,现在则转向强调政府合作,这主要是因为实践不断证明,府际竞争虽然给政府带来动力和活力,但无序竞争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而府际合作的结果则是双方共赢。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为提升其效能,已经与许多私营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但政府间所建立的合作关系仍是其他合作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间的合作已成为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并逐渐成为当前行政科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关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政府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广泛研究,但仍无法跟上政府合作实践的步伐,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来源,拟对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一个梳理,在了解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作一些思考,以期引导政府合作研究朝着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考虑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能够更全面、更完整地选出相关文献,因此本文以该数据库作为选取文献的来源。在选取文献时,时间条件设为2001~2010年,这个时间段更能反映该研究领域最近十年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特点;同时按“篇名”带有“政府合作”的“关键词”进行“模糊”搜索,使涉及到“政府合作”的所有文献全部囊括进来。在“时间”和“篇名”两个检测条件下从中国期刊网上摘选出近十年1422公开发表的文献,然后通过审核标题、关键词、摘要甚至阅读全文的方式剔除掉明显的非“政府合作”的文章,并将新闻、短评、专访等非学术性文献排除在所选文献之外,最后共得文献173篇。

(二)研究角度

1. 论文发表年份。

设计这一指标主要是了解不同时间段政府合作研究呈现出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2. 研究者特征。

该指标主要用来分析有哪些研究者在从事政府合作的研究,以及研究者的身份与学术地位对其研究成果的影响。笔者将作者单位分为7个类别,即高等院校、社科院系统、党校及行政学院、民间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其他及无标明;而学术地位则划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无标明或无学术身份等层次。

3. 研究的资金支持。

设计这一指标的目的是了解制度性资金对政府合作研究的支持程度。制度性资金具体包括如下层次:国家级基金(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级、市级及厅级政府基金;校级基金;专项基金及非营利组织基金支持;无资金支持。

4. 研究的学科门类。

设计这一指标目的在于了解已有研究是从什么学科视角来研究政府合作问题的,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政治、行政、经济、管理、学报、其他等学科门类。

5. 研究方法角度。

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一般先提出符合预设立场的标准,然后提出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对策,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相反,实证研究往往会撇开预设立场,致力于在经验事实中证明某一种解释或者建构某一种理论。

6. 研究主题及焦点。

论文的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以及作者学术观点的高度概括,因此可以用来揭示研究的主题领域及研究焦点。统计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方法,如果某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则说明该关键词体现的研究内容是该阶段多数学者集中研究的焦点。

三、样本分析

(一)样本描述

2001~2005年有关政府合作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特别是2001年的研究记录为0,说明直到21世纪初很少有学者关注到政府合作的问题。但是,从2006年开始有关研究成果大幅度增加,2006年基本上是2005年研究成果的两倍,特别是2008年研究成果数量达到最高水平即42篇。尽管2009年研究成果数量出现下降,但2010年又继续增加。之所以这十年中的后半段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主要归因于2006~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区、城市群、城市圈的经济发展问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从而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合作问题,特别是政府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及如何优化政府合作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总的来看,2001~2010年十年间国内关于政府合作研究的期刊文献与其他比较成熟的研究相比在产出量上明显不高,与政府合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实践形成较大反差。但这一现象也表明,政府合作研究的空间巨大,将成为学界未来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另外,这十年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关于政府合作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合计46篇,占所有论文的26.6%,这说明高质量的核心论文所占比例较大,同时也说明各种核心期刊已对该领域的研究动向有所关注。从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具体时间分布来看,十年中的前半段发表数量极少,而后半段特别是2007年开始数量迅速增加,2009年是个拐点,2010年又迅速增加。另外,从发表该领域论文的核心期刊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湖北社会科学》、《特区经济》位居前四,特别是《中国行政管理》与《政治学研究》是学界公认的权威刊物,这说明有关政府合作研究的成果虽少,但不乏高质量的文章作者。

(二)研究者的特征(单位和学术特征)

剔除掉“其他”和“无注明”作者的文章,有72.2%的研究人员均来自高校,这说明高校是政府合作研究的主要阵地;其次是党校系统及行政学院,所占比例为11.6%;再次是政府部门占4.0%。来自社科院系统和来自民间研究机构的分别仅占2.9%和1.2%。

至于学术地位,由于某些刊物并未标明,导致选择“未注明或无学术地位”这一选项的样本最多(占33.5%),因此最后的数据缺乏一定的说服力。除“未注明或无学术地位”外,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的作者比例最高,占到20.8%,讲师及助教(助理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教授(研究员)三组的分布比例比较平均,而博士研究生的比率最低,仅占3.5%。这些数据表明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整体学术水平不高,高学历和高职称的研究者数量不多。

(三)研究的资金支持

就现有研究的资金支持而言,明确标明资金支持的文献非常少,合计40篇,仅占总数的23.1%,而无资金支持的文献占到总数的76.9%,这说明对政府合作研究的资金支持十分缺乏,政府合作研究还未得到广泛重视。在明确标明资金支持来源的文献中,国家级的支持比例最高,为8.1%,校级的最少,仅一项。尽管已有的政府合作研究大部分来自高校,高校对政府合作的研究支持较少。

(四)研究的学科门类

从发表期刊所属的学科类别看,我们发现:(1)发表在经济类、学报类、综合类期刊上的文章最多。这一方面说明研究者们较多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政府合作进行研究,这主要归因于目前的政府合作研究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学报类和综合类期刊种类丰富,为政府合作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提供了条件。(2)行政类的期刊(包括行政学院学报)发表文献数量也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合作是府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府际关系的研究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领域。(3)其他类别的期刊主要包括法律、科技、地理、农业类等期刊,虽然发表数量只有12篇,但是也说明政府合作研究的学科分布领域正在逐步延伸。

(五)研究方法

在对政府合作问题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所占比例大于规范研究,达到了52.6%。这说明研究者们在研究政府合作问题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更倾向于对具体的政府合作实践进行探讨。但是,笔者对这种情况存有两个疑问:一是当政府合作研究正逐步兴起之时,我们首先必须做的似乎是对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界定,以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而这是需要通过规范研究来完成的,但在目前研究的起步阶段这种规范研究略显缺乏;二是笔者发现大多数实证研究比较肤浅,基本是基于具体的政府合作实践,采取“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对策分析”的三段论格式,较多的成果在表面扩展堆积,缺乏严格的实证分析色彩,但是因其以案例的方式进行,笔者姑且将其归纳为实证研究的范畴。

(六)研究主题及焦点

文献的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以及作者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高度概括。[2]笔者对关键词进行观察、分类、归纳和整理,在处理过程中合并了同义或近意的关键词,以出现频次最高的那个词为代表,频次为所有同义关键词频次的加总。以频次较高的几组关键词为例,如将涉及到“城市圈(群)”、“都市圈”、“经济区”、“区域经济”等内容相似的关键词合并为一组并以关键词“区域经济”为代表;将“制度”、“机制”合并为一组并以关键词“制度”为代表;将“对策”、“策略”、“途径”等同类关键词合并为一组并以“对策”为代表;将“问题”、“困境”、“困难”等同类关键词合并为一组并以“困境”为代表;将“博弈”、“博弈分析”、“合作博弈”等同类关键词合并为一组并以“博弈”为代表。其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关于政府合作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1)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合作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分权化改革的进行,地方政府作为微观经济主体不断谋求自身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并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将地方经济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政府合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横向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所搜到的文献中有一半以上的文献与这一研究主题相关,这也与众多学者关于不存在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经济性特征的判断是一致的。(2)关于政府合作制度、机制的研究。政府合作是近十年来学者们逐渐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如何对于政府合作进行制度规范是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制度的确立将为政府开展合作实践确定宏观的基础框架。(3)关于政府合作的博弈分析。近十年来,博弈论逐渐成为研究政府间合作与竞争问题的重要工具,这种趋势与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现实是相符的,也与博弈论的理论发展密切相关。博弈论的方法能够为政府间的合作行为提供最直观和生动的分析手段。(4)关于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研究。研究者们对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关注较多,说明他们已经发现政府合作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并试图通过研究探讨解决办法。但是笔者发现这类文献对于问题的揭示缺乏深刻性,对于解决途径的探讨也较为抽象,缺乏可操作性。(5)关于政府间协调机制的研究。政府间要达成合作就必须涉及利益关系的协调,这是任何合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政府间协调机制的研究是政府合作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研究者们较多的关注。[3](6)关于国际合作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开展经济合作的范围逐渐扩大,而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各国政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所搜到的文章中有8篇涉及到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央政府间及地方政府的合作,文献数量虽不多,但显示了各国政府跨越国界开展合作的趋势。(7)关于旅游方面的政府合作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少地方的旅游资源具有跨区域的特征,因此如何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成为近年来政府合作研究的内容之一。[4]虽然有关文献仅6篇,却显示了政府合作内容的多样性。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173篇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在过去十年中政府合作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说明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给予较多关注。但就目前的研究进展而言,理论研究与政府合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实践还有较大差距,这也为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政府合作研究未来将可能成为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

第二,研究力量需要进一步增强。研究者的整体学术水平不高,高职称的教授和高学历的博士在研究者中的比例较低,这将影响到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此外,研究的学科来源较为单一,大部分研究缺乏制度性资金支持。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规范性研究,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坚实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实证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化,要采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将实证研究进一步做实,避免以具体政府合作实践为名将研究成果在表面扩展。

第四,通过对研究焦点的观察可以看到,现有文献中高达61%的文献都出现了“区域经济”这一关键词,说明现阶段政府合作研究是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大框架下重点探讨特定区域中横向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而对于不同层级、跨部门以及跨国界的政府合作研究成果较少,应该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5]

摘要: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来源,对近十年有关政府合作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估。评估发现,虽然政府合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理论研究与政府合作实践的发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明显存在研究力量单薄、研究方法缺位、研究主题范围狭窄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政府合作,文献分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OECD,2001,Local Partnerships for Better Governance,Paris:OECD:13-21.

[2]杨经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一项基于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J].现代情报,2011,(1):107.

[3]郭泽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府际关系视域下地方政府合作[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32-33.

[4]汪伟全.论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最新进展[J].探索与争鸣,2010,(10):5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篇5

《工业建筑》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1964年创刊s重点报道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及开发技术,突出工业建筑、钢结构、鉴定加固技术等特点;优先报道国家或者省部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工程建筑项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结合卖际。适合土木广大科研、设计、教学、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

《工业建筑》为大丨6开本,1M页,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825),也可直接汇款到本编辑部订阅。

《工业建筑》兼营广告,每年八月开始征订下一年广告,收费合理,具有一定规模,是展录企业形象的理想舞台。

本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编:100088;

E-mail:gyiz@chinajournal.net.cn http://www.ic-mag.com

联系电话:010-82227882/7238/7239(广告)

010-82227237/8043/8927(编辑)82227236(发行)

010-82227008/7239 (传真)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篇6

《软件导刊》自2002年创刊以, 来期刊质量稳步提高, 影响力逐步扩大。2013年10月, 本刊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批准, 被《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 成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期刊之一。

《软件导刊》目前已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是核心期刊测评和论文统计分析的数据源基础, 此次《软件导刊》的成功收录标志着本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对创建精品期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早日进入中国核心期刊奠定了坚实基础。

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对本刊的大力支持, 我们会更加努力, 积极探索, 再创佳绩, 以最优质的服务回报大家。借此, 欢迎相关从业人员及机构踊跃投稿。

上一篇:双线特大桥下一篇:排水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