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心理品质

2024-05-09

创新心理品质(精选十篇)

创新心理品质 篇1

一、好奇心理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基础

学生的好奇心来自于学生活动前, 发展于学生活动中, 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学生以后的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中, 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进行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开辟通道.

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 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圆, 任意确定两个点, 标出该段孤, 作出该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 再量一量角的大小.让学生重复几次,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 能迅速集中注意力, 消除紧张的心理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 为上升为理性认识作好了准备, 同时让学生产生这样做究竟有什么作用的想法.这时教师提出:这两个角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 从而得到圆周角定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 只要我们善于动手、观察、思考, 就会发现.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等量关系?教师再提出:圆周角的两边与该弧所对的弦组成一个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生通过画图观察、交流, 找到三种位置关系:一是圆心在三角形内部, 二是圆心在三角形外部, 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圆心在三角形一边上, 从而引入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 寻找到已知规律, 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为寻找到未知规律打下基础.

二、悦纳心理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用爱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教师真正地从神圣的讲坛走下来,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从心里悦纳教师, 悦纳自己, 放下自己的思想包袱, 感觉身心愉快, 乐于接受外来信息, 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在学习比较线段大小时, 教师提出:今天请你们一起来和老师比比身高, (过程略) 这种知心式的交流, 学生没有压力, 可以放开思维的闸门.学生在这种愉快的交流中总结出结论:一是目测, 通过观察发现;二是工具测量, 直接量出身高的具体的数量;三是利用参照物, 既可以把老师作为参照物, 直接地进行比较, 也可以利用其他物体作参照物, 间接地进行比较.学生在讨论交流中, 相互补充, 相互提示, 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再提出:如果把你的身高用线段AB表示, 把教师的身高用线段CD表示, 那么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吗?说给老师听听.老师用亲切语言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答案.学生表现为思维灵活, 为进行培养数学创新思维作好了准备.

三、坚定的意志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保证

学生是否有坚定的意志、是否有毅力, 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在新的课程中提出自主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应用已知的条件, 思考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提出独特见解, 使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得以确切实行.

在学习一次函数时, 教师出示一题:请你在同一标系中画出:y=x+2, y=x-2, y=-x+2, y=-x-2四条直线, 然后观察, 你能发现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在画图基础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两步进行, 一是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1) 解析式的系数的正负性与函数图像通过象限的关系怎样? (2) 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是什么? (3) 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面积怎么求, 等等.二是让学生再观察、思考、操作, 得出结论和探索的方法: (1) 通过观察、列表等方法获得解析式的系数的正负性与函数图像通过象限的关系. (2) 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得到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 (3) 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求得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过程中, 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克服困难、障碍, 获取创新成果与方法.学生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培养数学创新思维提供精神支持.

四、自信心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动力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制定不同的目标, 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看到天天有小进步, 月月有大进步, 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增添学习的自信心, 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 教师提出:先画出一个圆, 把直尺的一边看做一条直线, 移动直尺, 从交点的情况上看, 你会发现有几种情况.学生人人都会动手, 就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演示过程, 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让学生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如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 据气象观察, 在距离城市A的正南方180千米海面B处有一台风中心, 其中心最大的风力为12级, 每远离20千米风力就减弱一级, 该台风中心现在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度方向移动, 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 若城市所受到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 则称为受到台风的影响.问该城市是否受到了这次台风的影响?说明理由.一般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困难, 让优秀的学生叙述思路:把台风的中心看做圆心, 受到台风的影响的半径为160千米, 实际上就是看运动的圆的圆心移动到过A点的垂线与直线AB的交点时, 和直线AB的位置关系.教师重在点评独到之处, 使优秀的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以展示自我, 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有信心去克服困难, 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中.

第二课 锻炼心理品质 篇2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明确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和途径、方法等知识。为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个性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心理健康、心理偏差。(2)通过学习,知道并了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3)懂得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4)知道心理不健康危害大。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以及优化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3.觉悟方面

通过教育使学生着重理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不健康心理的认识水平,自觉地纠正“心理偏差”。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教育重点

(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是什么?(3)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4)青少年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性格良好”。

(2)为什么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为什么心理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危害性? 课时安排:

4课时。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本课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如展开讲,或加上学生讨论等活动有可能超出4课时。为了便于说明教法,本教案按一框题1课时阐述。知识结构

第一课 时 复习提问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和第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对青少年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是紧密相连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在第二课中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益处?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是什么?

一、健康新观念———心理健康(板书)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做选择说明题。)下面的人谁最健康?为什么?

(投影)

A.小明除了心律不齐外,其他身体部位都非常健康

B.小萍身体非常好,是校田径队队员,但她与同学关系总处不好,常感烦恼 C.小强身强体壮,学习时一遇难题就发休,大家说他缺乏自信心

D.小兰身体健美,善与人交往,情绪比较稳定,自制力强,意志坚定,大家都喜欢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小明心律不齐,说明身体部分不健康。小萍、小强虽然身体不错,但由于他们不是与同学搞不好关系,就是学习自信心不强。这都会阻碍他们成长进步,我们说,他们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小兰不仅身体好,而且心理素质也不错,这就会促进她的成长进步。所以我们说小兰最健康。可见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1.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板书)什么是健康?(板书)

(引导学生看书第28页,将“健康”定义划出来。)

人的身体健康可通过一系列体能测试来判断,而心理健康也是有衡量标准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引起。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板书)

(组织讨论。将同学4~6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5~7分钟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言。老师简明扼要地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着重分析几项内容。)

(1)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填表,并举例说明。)(投影)

项目 内容 含 义 益 处

害 处

开朗

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

①与人关系和谐、个人情绪愉悦 ②交往中互补优缺点 ③与他人、集体相融,促进

学习、工作更快进步

不开朗 不善于 交往

①与人关系冷漠、不够和谐、个性孤僻、烦恼②与他人、集体有距离,失去学习进步的一些外部力量

乐于 交往

在与人交往中主动、热情。不羞怯,不冷漠

(教师归纳。)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离群独居。孤独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是难忍受的,它会给人带来烦恼,影响身心健康。在社会、学校、家庭、班集体中如果我们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开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习、工作更快进步。人的交往包括同龄人之间、异性间,与师长、与父母、长辈及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学校是我们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应该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板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投影)表1 情绪健全的含义

要求或作用

第一层

一个人的情绪是喜还是怒,应该同他所处特写的情境相一致、相谐调 “情”与“境”相一致

第二层

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①积极情绪使人有好心情,给生 活和学习带来有益影响

②消极情绪会对身心产生不利作 用

表2

情感

定义

持续、稳定的情绪就是情感

情感丰富且健康的作用

①待人热情、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②对祖国、家乡、亲人、集体、他人充满爱心,易被人接纳 ③对自己、他人,学习、生活有责任感 ④善于想象、思考,促进思维能力开发„„

(作用不只局限这几点,只要合理,学生说出来,即给予肯定。)(教师归纳。)每人都有情绪和情感,它是丰富多彩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丰富且健康、情绪积极且稳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快乐、自信、事业易成功的人。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快乐、充实、美好。(3)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板书)

(在学生讨基础上填写表格,并举例说明。)(投影)

被多数人接受的性格特征是

诚实、友善、富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自尊自爱、理解、可信、可靠、关怀、体谅、热情„„

自制力定义

是指人自觉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情绪、举止、言行的能力

自制力强的意义

①能自觉支配自己的行动,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很好地控制、驾驭自己 ②完善个性 „„

(教师归纳。)

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更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尤其是个体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社会化的结果。性格有内外向之分,但谈不上好与坏之分。不论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他具有诚实、友善、富有同情心等因素,就称其为具有良好性格。每个人不可能具有所有的良好性格特点。性格是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不断趋于完善的。在完善性格中,自制力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在青春期加强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4)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板书)(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投影)

意志 坚强的

表现

①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果断行事

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谈、行为 的能力 ③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感情用事 „„

意志坚强 特别表现 在对待困 难上

①能够正视困难,知难而进,寻找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 ②失败了也不气馁、不退缩,继续努力,直至成功

(教师归纳。)

意志力是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尤其需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5)智力正常。(板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投影)智力包括的内容

观察、思考、记忆、想象„„

智力正常的作用

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教师归纳。)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发展的,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不断开发智力,提高水平。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同时又探讨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回忆。)其中第五是智力因素,第一、二、三、四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平时不仅要重视开发智力因素,同时也要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课堂作业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根据心理健康的五种主要表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制定出发扬优势,完善自我的具体措施。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又懂得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那么,心理健康对我们青少年成长进步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锻炼和培养心理品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心理健康有利成长(板书)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张海迪这个人吗?请了解张海迪的同学谈谈她的事迹。(学生一般知道的不全,教师组织学生听张海迪事迹。)

(事先录好音播放或找材料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张海迪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这对她成才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张海迪的事迹来具体分析一下心理健康对人成长进步的有利作用有哪些。1.心理健康,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板书)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张海迪对生活的态度。

提问:张海迪认为生活美好吗?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对我们个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看到大自然的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可使我们心情愉快,无形中可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提问: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什么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抱着消极态度的人,他们心情不舒畅,不会积极主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对生活抱着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心理健康,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实事求是地评价事物,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又会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进取„„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像张海迪这样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获得向上的力量。张海迪身残志不残,不断进取,这与她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是分不开的。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看待、评价事物,因而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2.心理健康,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掘聪明才智(板书)

提问:张海迪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成就?她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就?(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因为她具有健康心理。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获得有务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开朗大方少烦恼,常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开发智力。心理健康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能够克服困难,朝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都是具有潜能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潜能开发的程度。心理健康对学业和成功起推动作用。心理健康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所以能促进潜能的开发、事业的成功。3.心理健康,能使我们在困难、失败和挫折面前更有勇气和信心(板书)

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人的一生顺利的时候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与困难作斗争。

提问:对待困难有几种态度?而各种态度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结合张海迪事迹回答,教师归纳。)

人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有信心、有勇气,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另一种是气馁、退缩、无信心、无勇气、回避困难。前一种是取得成功的态度,后一种将一事无成。人们要想战胜困难,必须在精神是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气,二是信心。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有目标、有毅力的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精神上的强者。让我们再听听张海迪怎样说,她说:“我们的世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越来越强大的病魔,二是更加强大的意志。我每天都在这两者的较量中度过”。“人们常看到海迪穿着红毛衣、剪短发,总是带着微笑,眼

睛里闪着逼退一切的光芒”。(可制成投影。)通过张海迪的事迹,我们进一步懂得: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需要的勇气和信心。心理健康的人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4.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板书)提问:道德高尚的人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张海迪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张海迪做人的准则“活着,并且对别人有用”是高尚的。她把5万元稿费捐给贫困地区尚楼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残疾少年杨晓霞、杜秀秀都得到过张海迪的资助;张海迪常到福利院看望老人。这些事迹都说明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提问: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思想波动呢?如果有人不理解她,她又会怎样做呢?(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她一定会有思想波动的。但她会坚持正确的想法,排除消极因素,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因为,张海迪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她性格良好、意志坚强、善于自制,这使她能抵御不良社会影响。另外她开朗合群、乐于交往,这样她就会尊重别人、关心帮助别人。高尚的道德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张海迪的事迹重点了解了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张海迪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生活中强者。巩固新课

(1)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在国外体育运动队中大部分都没有心理健康医生?请结合本课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有什么意义?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心理健康是通过待人接物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品德的重要条件,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每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在社会发展中,在竞争中,在人成长过程中这是非常正常的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健康的心态来调节自我,使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了解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不健康心理危害大(板书)

心理上的人不健康,人们通常又称之为“心理偏差”。

(活动)①每个学生写五条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表现。(提示学生:可参考心理健 康的主要表现来对应着写。)

②学生写完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发言。老师可简明扼要写在黑板上。③请同学们看书:中学生心理偏差的主要表现。1.心理偏差的几种现象(板书)(让学生看教材第38页。)

心理偏差是不健康心理,它对青少年的成功有危害。我们只有了解它的危害性,才能更好地克服它,提高健康心理水平。

2.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功带来的危害(板书)⑴危害之一:有损身体健康。(板书)①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相互影响。(板书)

填空(中医七情与疾病的关系)(可打投影)喜──则 气缓 喜伤 心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 恐 怒——则 气上 怒伤 肝 肝气虚则恐,实则 怒 惊——则 气乱 思伤 脾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 休 思——则 气结 忧伤 肺 恐——则 气消 恐伤 肾 劳(累)——则 气耗(教师归纳。)

人的七情如果过度,就会影响肌体的健康。反之身体不好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可见,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

②不健康心理影响身体健康。(板书)(让学生看书第38页最后一段,教师归纳。)

乐观、开朗、心情舒畅,可以各种内脏功能正常地运转;忧郁、烦恼、焦躁不安等则可能会导致内脏功能受阻和紊乱。长期被不良心理笼罩,就会致病。

情绪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同时它又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情绪是通向健康的必由之路,为了个人的健康,为了他人的健康,每个同学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⑵危害之二:有碍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板书)①不健康心理影响已有才能的正常发挥。(板书)

大家都知道节目主持人杨澜,她曾是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当时她是在一千多人应聘的情况下,在相当激烈竞争中获胜的。她获胜与她的实力分不开,但更与她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胆怯、不自卑,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尤其是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分不开。另外,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我们来谈一下。当你复习功课参加考试时,你特别紧张。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考卷一发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将复习内容全忘光了;也有可能考试时做不出来的题一出考场就想起来怎么做了。这实际上是紧张、焦虑不安影响了思维的正常运转,必须会影响考试的情绪,影响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

②不健康心理妨碍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板书)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即使到了晚年,仍需与社会接触,投身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假如心灰意冷,整日闲在屋中,势必孤陋寡闻,逐渐对社会冷漠起来。闭目塞听不管事、装聋作哑的人,毫无生活乐趣,心理必须会因此而产生种苦闷,这些对身体是不利的。

生活学家指出,脑的特点是“用进废退”,即越用越灵,不用则衰。常用脑的人,脑血管才能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血液流量才能较多,神经细胞才可得到充足的营养,大脑才会健康。大脑的开发程度如何,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异,心理不健康影响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提问:在学习上有几种因素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看书第40页最后一自然段后回答,教师讲解。)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提问:这二种因素各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智力因素是我们搞好学习的基础,而非智力因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非智力因素包括我们说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好,会直接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反之出了偏差就会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3)危害之三:难以融入群体。(板书)①人不能离开群体。(板书)请同学做判断题,并说明原因:

青少年独立性不断增加,他们渴望离开群体享受孤独。(组织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此话前半句是正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独立性不断增强,但是青少年独立意识增强就渴望离开群体。青少年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性,独立地处理问题,他们渴望同伴的友谊和认同及心理支持,在集体中与人愉快相处,并且健康成长。绝大多数青少年害怕孤独,一旦被大家孤立,心理会感到非常的痛苦。

无论是青年,还是成人,才华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情感才有寄托。生活充满了阳光,生命就会更有意义。

②心理偏差会使融入群体发生障碍。(板书)

请大家写出自己在同学交往中最不喜欢的五种表现。(如:自私、贪财、冷漠、不诚实、懒惰、孤僻、虚伪„„)(教师归纳。)

在同学们所列举的表现中,一部分是人的个性特征,应给予理解。而大部分是心理偏差的表现。这样的表现不易被别人接受,不易融入群体。因为,对这些表现,我们往往采取不理睬或不与他交往的态度。所以,我们应尽力避免并且克服这些表现。同时同学间要更多一些理解和互助,增强友谊。

③有心理偏差的同学难以融入群体的原因。(板书)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不愿与有心理偏差的人交朋友。(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般有心理偏差的人,不善于与别人交往。对别人理解不够,他们有时考虑自己比较多,或者对别人进行伤害。这些问题,有些是性格问题。他们不大开放自己,不善交往,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这样会使别人很难接近和接纳他们。另外,有些问题是品德问题,有些人由于心理偏差,导致道德水准较低。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而不易被大家接受。可见,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集体相融,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⑷危害之四:易酿道德之错。(板书)

①心理偏差对塑造高尚道德有消极影响。(板书)(请学生完成下列句子。)

缺乏自制力的人。意志涣散、不坚强。情绪不稳定、易变、多变。纪律松懈、缺乏自 觉性。

有忌妒心理的人,对自己比较宽容、放松。对别人的长处看不见,不承认。对别人的 态度冷漠、诋毁。

有心理偏差的人表现不同。容易对工作、对自己、对别人产生过冷或过激的态度,心理失衡。这对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有消极影响,使他们道德水准下降,很难成为道德高尚的人。②任不健康心理长期发展,可酿成道德大错。(板书)

1998年4月2日,牡丹江市某金融单位办公室主任李富春及妻子金霞被杀死在家中,李富春身中55刀,金霞身中十余刀。人们惊讶地发现,死者的儿子——16岁的李非,这个文静而沉默的少年竟是凶手。

李非平时沉默内向,各方面默默无闻。因学习成绩从初一到初三每况愈下,常遭到家长责骂,他的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4月1日决定不活了,逃学去市场买了把尖刀。打算4月2日去大连看海,然后死在海边。4月1日晚回到家中,母亲见他神色不对,追问他,不见回答就生气地说:“明天让你爸去学校看看,回来有你好看的”。李非当时有点糟了,他怕逃学的事被父母知道,自己也就看不成海了,于是便掏出刀子在母亲身上刺了十几刀。4月2日凌晨李富春回家,寻问金霞去哪儿了,李非扑过去一刀刺下去,父亲惊愕了:“我是你爸爸,你这是干什么”?李非颤抖着说:“爸,我对不起你。”但手去没停。

这一事例令人痛心疾首。李非之所以能这样做,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他心理承受力极差。在孤独和寂寞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在家长的责备中他心理扭曲到了极点,酿成杀人罪。可见心理不健康,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违反做人的行为规范。一旦当其失去理智时就会酿成大错,后悔莫及。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性。即第一,不健康心理有损身体的健康;第二,有损才能的发挥和潜能的开发;第三,使人难于融入群体;第四,易酿成道德大错。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为身强体壮,有聪明才智和道德高尚的人。第四课时 复习提问

(1)健康包括哪两方面?(2)不健康心理危害性有哪些? 导入新课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四、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板书)1.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板书)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这句话不全面。心理学家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况,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自己,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做无谓的自责;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并不断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呢?(1)通过比较来了解。(板书)

(活动:当一个同学病了,你会对他采取什么态度?请每个同学结合自己平时的情况真实描述一下。)

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有各种态度。我们在情感、人际交往上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别人,并将自己的行为、心理感受与别人进行比较,从事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比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比较时不要味以已之长比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平时还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板书)

(活动:与同桌同学互相评价对方的某些心理特征。)

同学们各自看一看:同学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哪些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哪些评价使你对自己有了

新的认识?人常说“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旁观者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比自己带着某种看自己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别的评价,结合自己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像照镜子一样更多更科学地了解自己。(3)通过心理水平测试了解。(板书)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根据实际的需要科学家们还编制出有关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量表。通过使用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可粗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用此种方法快捷、简便。我们在教学中会采用此种方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锻炼心理品质。

2.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板书)(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意“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4)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板书)

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可观看风景画展,尤其是油画展,或者看有关风景胜地的录像片,看后谈感受。)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课后复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及培养对策 篇3

大学生是我国创新力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如今,国家积极建设创新型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了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应积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我国对高等教育加大了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创新动机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应明确创新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对创新能力的作用

社会的创新需求和自我认知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第一,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外在需求刺激了大学生逐渐形成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第二,这种需求大多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揭示。就好比人的心理活动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彼此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形成创新心理品质动机需要社会的创新需求和自我认知共同作用。

创新实践能够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进行修正与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主要通过创新实践来进行实施,而创新实践能够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的正确性及适应性进行检验。首先,创新实践能够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对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进行修正,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创新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对自身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形成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创新心理品质动机。

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会对其创新思维的活动及节能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正确科学的创新心理品质动机能够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应对失败和困难。

创新力会反作用于创新心理品质动机。大学生创新能力指的并不仅仅是某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而应该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所拥有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活跃的思维以及坚定意志力的创新型人才,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构建创新型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心理品质动机。

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策

营造创新氖围,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要对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进行培养,高校可以从观念、制度以及管理等层面着手。积极营造创新型的教育氛围与教育环境。首先在观念上,高校可以确立科学的办学宗旨与校风学风,为学生构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型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其次在管理上,高校可以对自身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实施校院两级化管理,在制定决策、协调管理以及执行操作等环节中融入激发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理念,如高校可以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型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充分展现自我;最后在制度上,高校可以对自身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从精神层面来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规范来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指导技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就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指导技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问法是创造技法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在各种创造活动中进行运用。高校可以采用设问法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关键部分并展开提问,帮助大学生打破自身的思维和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组合法是对事物中各个技术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从性能、功能以及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二次结合或者重组,以便让学生获得整体性的新技术与新理念。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法来帮助大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思维的新颖陛。类比法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根据事物的形象、属性和结构等多种形态参数以及对应、相似以及逆反等多种关系来对事物展开联想,以获得更多新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拓展内涵,健全学生创新个性。对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拓展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个性的重要前提。第一,高校应将传统的接受教育转变为创新教育。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知识时代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个性。第二,高校应将学科分化转变为学科融合。根据时代特征来建立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以往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科本身的发展性,没有及时根据时代发展来对学科内容和范围进行更新,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高校应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学科当中,对传统的学科体系加强改革,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开发综合性的创新教学内容。第三,高校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创新个性的平台。高校应对学生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开设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健全自身的创新个性。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心理品质动机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篇4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心理品质

随着医学模式地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 当代医学发展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 而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则显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以稳定患者情绪, 缓解其心理压力[2],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 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与此同时, 这对护士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还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护士通过与患者详细的交谈, 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 采取针对性地疏导和安慰, 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本院近年来通过对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 较为显著地提高了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42岁;学历:本科6名, 大专34名, 中专2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23名, 护师25人, 护士14人。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人, 均为临床护士。两组护士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同时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50例。

1.2 方法 对试验组护士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 对照组未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具体心理品质培养方法如下。

1.2.1 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将护理质量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 加强护士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 护士只有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4,5,6,7,8]。医院要为护士争取更多学习外出的机会, 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不断拓宽知识面, 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同时通过同工同酬、护理绩效考核等多种机制, 提高护士的待遇, 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2.2 护理管理方面

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起到承上取下的作用, 既要做好领导带头作用, 又要关心、理解、尊重、爱护护士。不但要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同时还应该关心护士的生活, 观察护士心理情绪的变化, 帮助减轻护士心理压力, 让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

1.2.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1.2.3. 1 培养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注重慎独修养, 塑造良好的性格, 稳定职业心态, 热爱护理专业, 激发工作热情, 释放内心的压力, 视医院为家, 视患者为亲人, 关心爱护患者, 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

1.2.3. 2 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护士在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情绪稳定, 遇事情沉着冷静, 特别在抢救患者过程当中, 要做到忙而不乱。要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9], 不要喜怒无常, 更不要将生活、家庭中遇到的不良情绪迁怒到患者身上, 以稳定、沉着的情绪, 赢得患者的信任。

1.2.3. 3 加强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提高综合素质

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在日常工作中, 护士要勤于学习, 经常参加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 特别是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学习, 以提升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同时经常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拓展知识面,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10]。

1.2.3. 4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活动, 要求运用基本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患者入院后, 护士要应用专业知识及技巧, 获取详细的患者资料, 通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预测及判断患者的需要, 对每个患者进行评估, 做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计划, 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1], 以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求。

1.2.3. 5 培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良好的言语沟通是护士整体素质的体现, 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更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 护士要加强训练自身的言语沟通能力,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减少护患纠纷, 促进护患更为和谐。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士的观察力、记忆力、技术水平、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 同时向100例患者进行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和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 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的需求中, 工作认真占17%、技术水平占26%、道德水平占11%、服务态度占16%、沟通技巧占12%、护患关系占13%、学历水平占5%。

2.2 两组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比较 试验组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好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

3 讨论

心理护理在临床整体护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 有利于增强患者信任、安全感。护士在给患者做康复指导的过程中, 结合患者的病情, 进行有效地心理沟通, 给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 把预防疾病、卫生知识传授给患者,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沟通过程中, 通过热情和善的交流,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有利患者更坦率,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 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 建立信任安全感[4], 营造良好地气氛。 (2) 有利于调动患者主动配合的积极性。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能够运用语言, 与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生物。当人生病后, 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由于病痛带来的压力, 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反应。而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经济地位, 护士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地心理疏导, 让患者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 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 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自觉履行护患双方的角色、责任和义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有利于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护士在医生、护士和患者三者关系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平常护士与患者接触远比比医生要平凡的多, 而与医生的工作又是紧密相连的, 这些多层次的角色体现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处理得当, 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 让患者以积极的心理效应,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 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 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4) 有利于整体护理更为深入的开展。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需要, 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5]。它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情格特征和生活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护士以言语温和、态度和蔼, 热情开朗的情绪去感染患者、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6]。绝大多数急危重患者, 都有恐惧、悲观或失望心理, 当护士以严肃、认真、沉着、机敏、果断的工作作风和稳、准、快的熟练技术展现在患者面前时, 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全部过程中, 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促进整体护理更深入地开展。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竞争越发激烈, 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7], 如果调整不当, 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 工作效率降低, 护理质量下降, 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增多, 激化护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 所以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在对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 对护士的心理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要求。 (1) 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患者入院后, 要求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水平的护理质量和满意的医疗效果, 是高尚护理职业道德的体现, 因此, 护士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要示患者为亲人, 牢记“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7], 急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 通过与患者接触交谈, 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 运用语言的艺术情感,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2) 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对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通过对患者全面、系统、周密的观察, 推断其内心世界, 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 并及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排解患者心理压力, 加速疾病的康复。 (3) 创造性思维能力。护士应具备有独立思维品质, 护理工作对象是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性格、不同疾病的患者, 护士不能简单的遵照医生医嘱执行护理操作, 还得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4)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治疗身心疾病不可缺少的良药, 护士要加强言语交流修养, 提高自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能力[8], 掌握语言交流技巧, 尽量使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与患者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注意掌握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的运用,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提高临床心理护理的效力。 (5) 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的情绪稳定是举足轻重的, 护士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情,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 护士要培养自已的自制力[9], 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 不要喜怒无常, 更不要把个人的烦恼发泄到患者身上, 遇事沉着、冷静, 要做到忙而不乱, 急而不慌, 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 (6) 心理护理要有前瞻性。前瞻性心理护理可以提前预防、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 早发现、早评估, 及时收集资料, 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有效预防较严重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10,11,12,13,14,15]。

心理品质教育工作总结 篇5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昭苏镇吐格勒勤学校

斯红英

2013年1月5号

心理品质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心理品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心理品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为使学校的心理教学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心理品质教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通过一学期的教育,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认识到做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光要在学习上优秀,而且更要在品德教育中健康发展,激发他们去认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以自身去看社会,以自身去反映社会的本质。总之这学期的心理品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只有个别学生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师家长的重视程度不高。

心理品质教育工作在全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我校也更是如此。一些教师,家长对于开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工作置若罔闻,持不支持态度;

3、与家长的联系不够

三、努力的方向

1、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教育方面都能健康的发展。

2、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3、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积极创设育人环境。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

4、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心理辅导工作,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5、从中延伸致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篇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生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5《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调查显示,现阶段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0.11%,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认为“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6.9%。不良家庭结构如留守儿童家庭、未成年人离家打工家庭;流动式家庭,未成年人跟随打工父母到城市生活家庭;残缺的家庭,如父母去世、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家庭。

蓝皮书指出,这些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在性格、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大城市学龄儿童更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家出走、逃学、偷窃、破坏财物、作弊等严重行为问题方面的發生比例几乎是大城市儿童的两倍甚至好几倍。

而我校共有学生252名特殊子女170人,占全校学生的72%,随迁子女112人,占全校比例的47.6%,单亲学生2人,父母学生离异17人,随迁加父母离异37人,随迁加单亲2人,随迁、离异、服刑的1人,其他情况(特殊体质)4人,随迁、离异、残疾、随班就读1人,父母服役一人。共九种情况,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决定运用积极心理学影响学生影响教师、影响家长,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这种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无条件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接纳学生,包括接纳学生的缺点不足。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中,注意耐心倾听,与学生共情,协助学生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

一、通过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通过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来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具体体来说,包括培养自信心、情绪控制能力、认知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等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角色扮演、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法等增加学生心理体验。

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采取:“糖衣炮弹”的游戏;让学生把你喜欢的同学的优点写在糖纸上,投向他的荣誉筐里。让收到糖果的学生说出心里感受。学生课上信心满满。体验快乐。同学之间通过接纳、欣赏、肯定、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给取得成绩的同学赞赏、表扬,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理解、尊重和鼓励等为培养自信心奠定基础。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家长缺位,亲情缺失。使得学生的负面情绪难以正常宣泄。有的孩子一遇到小事愤愤不平,有的大喊大叫,歇斯底里。一次有名学生因为没有回答上老师提出的问题,遭遇同学的嘲笑,他气喘吁吁,大声尖叫,把书桌推翻,致使教师尴尬,课堂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我根据这种状况对这名同学进行《神奇的曼陀罗》绘画心里辅导,及合理情绪疗法辅导,并设计面对《嘲笑》心理课对全班学生做心里拓展课。过后我及时对全班进行《感恩父母》的感恩催眠教育。效果显著,在学生老师家长及领导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了该名学生及全班学生的情绪控制力。

二、积极的社会环境多角度施加影响,发挥积极心理学辐射作用

通过团体拓展和个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从发展的角度,以预防为主,以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完善个性、增进社会适应品质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为辅的四方面相结合方式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平时,我主动发现行为异常的学生。挖掘他的闪光点,激发内心正向的积极品质,引导训练督促学生自我修正。如我校一名二年级学生成了“万人烦”我在心理课堂上让他和同学寻找他的优点。一开始,学生像开批判大会,我从不同角度提醒学生,发现美,好不容易找到这名学生手工制作时创意新,我让他与手工细心的同学合作制成一个小坦克。在班级,全校展览,并给他发个奖状。对此我适时提出要求:只要求你上课大胆发言,坚持写作业一周就能实现一个愿望。当我告诉他:我的奖品是一个好看的笔记本时,他说“我想要一颗星星”我们的学生他需要不在是物质的,而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就这样我对他一点一点提出要求,强化正向导引。学生在反反复复中。经过我、家长、班任齐力,孩子在三年下学期有明显进步。现在已经成为与同伴交往良好,学习优秀的学生。这个案例鼓励我坚持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多名学生成长。期间我成功转变一名疑似多动症的学生。我把这种的做法制成的视频在全国继续教育网上获奖并得到展播。

通过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个性辅导。心理讲座发挥积极心理的辐射作用。我在家长会上,教师培训会上在做积极心理学讲座。我校也因此获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科研课题《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研究获省科研成果奖。

在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方面,我结合社会热点,引爆学生内心的小宇宙,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如我根据9月3日大阅兵,通过观看阅兵式及绘画把你看到的画出来。在全校进行《我与大阅兵》画展,将内心的震撼感动进一步强化。让学生感受大阅兵中军人体现的威武文明的军威军魂,在班级中确定班级在升国旗仪式上纪律和平时规范。为形成良好班风带来清新的心灵给养。平时我们举办定期心里画报,宣传积极心理学。

积极的心理学下的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这是一种全人教育模式,是当前比较重视发展的一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预防预防心理问题及未成年人犯罪犯罪。在孩子的心田种下快乐幸福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

现代陶艺与个性心理品质 篇7

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可能伴随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而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今天,使人们感到世界已变得很小。意识形态、文化样式来来往往、陌生而交织缠绕,融合贯通还是相对独立乃至完全独立,当现代主义和陶艺来到中国,近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有人指出:“现代陶艺的这些特征,致使陶艺家弃绝成规,轻装上阵,超越技术层面的的探索,给精神领域以更广泛、更深层的关注。如何以造型、釉料、烧成、展示方式的大胆创新来张扬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寻找切人当代文化的可能性?如何以社会的、道德的、理论的、心理的、功利的功能摆脱出来,从思想观念层面重新解读陶瓷艺术的语言?这些早已是在众多陶艺家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些课题,陶艺家身兼数职,又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勇敢跨过原有界限,大胆地尝试新的形式,无畏地走向边缘,感受时代氛围。他们利用古老而传统的材料在重新阐释历史与传统,表现出自己对哲学理念的崭新畅想。一件件多姿多彩、回味无穷的作品承载的正是这种哲学理念”。

从以上这段文字中使人感到了困惑而茫然。事情真的是那样顺理成章自然过渡,而过程又是那样简单的一蹴而就吗?中国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中,是持续最久的文明。其他文明虽然在公元前后均有辉煌的过去,但是到公元1000年左右,其他三大文明都明显地崩溃,唯有中国文明在公元1000年后继续发展。其中虽然曾有与外来势力及和汉族以外的民族的抗争,但是秦汉以来建立的持续和高度发展的文化,一直对后来的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此外中国文明还有着其文明所没有的复杂性,例如:以汉民族为中心,在中原扎根立足中国。所谓“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等,反应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心理因素。

早在先秦,中国尚不具有相当稳定的政治概念,也不代表大一统国家的实体涵义,还只是一个地域性和文化性概念时,“中国”、“尚中”文化模式的滥觞,就已经体现了深厚的理论与政治思想观。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从殷墟的甲骨文占卜词中也已经称其地域为“中土”,后世又将“中国”、“中土”称为中原。而甲骨文“方”是一个原始的政治地域概念,常用来表示蛮夷戎狄政体,所以中国、中原相对四“方”而言,已有一种地理、文化上的“统摄四方”、“华夷之辨”,泱泱大国的自傲优越感。而《荀子·大略》日:“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于下之中,礼也”。《孟子尽心上》云:“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均表明了自商周始已形成的“中央意识”,居中而治,一统天下。其文化源流也从很多观念上如“中庸”之中和之美思想上反应出来。

秦汉一统,“中国”一词已被用于代表大一统国家,具有了相当稳定的政治涵义,地域、种类、文化范围逐渐扩大。《公羊传·僖公元年》何晏解诂:“王者封诸侯,必居土中,所以教化者平,贡赋者均,在德不在险”。《汉书·律历志上》指出:“中央者,阴阳之类,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家藩息。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也。五则揆物,有轻重圆方平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这里的“于时为四季”后的意思是从节令上说:中位四季之间,能合四时之气,从五行上说,中属土能繁殖生灵万物,从五常上说,能真诚无伪、正直无私。故以此为准则,方能揆平取正,方圆物类。这时“以中为尊”和“中央崇拜的正统理论,不仅反应了时空观中王者必居中建国均政平治的理想,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理论道德的深刻内涵,而且由方位时空观念演绎抽象为哲学概念,并展示了一种文化中心的的观念。而很多时侯这些秩序和观念都是通过物化的形式出现的。

笔者出生的这座城市——隋唐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在当时也只有东罗马城堪与之比肩,这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宏伟气魄,所谓:得长安者得天下。其规划包揽了法天象地、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观念,也是礼制建筑布局的典范和崇中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百千家似棋盘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之句。千百年过去了,日新月异,然而至今城市仍保留了唐长安城的基本布局。保存下来的明城墙也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立的。

这种区别于海洋文明的内陆大河文化唯一传承下来,并且获得了高度发展日月星辰般地、潮涨潮落似地与自然混为一体,对个体而言,改变它就如脱胎换骨一般,偶然外出游荡,灵魂的无着落与不安、甚至由此而产生难以名状的恐惧感会始终浸润这些个性的心理。

现代主义的东西在情绪上非常炽热,传统文化背景潜意识规范、制约下的个性心理品质却无意识地积淀深厚。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天有多高,人类的差别就会有多大,全球一体化也应多保护保持各自不同文化特征、基因的纯正。强调集体意识更应尊重个体意识。恪守传统或者完全放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和审美,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即兴性和瞬间性,严密的计划不复存在,这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在这里没有折衷,只有多元,也没有“初纳之,后化之”。只有并存,这也是陶艺之所以被称为陶艺的基本精髓。

中职生心理品质教育初探 篇8

一、必须创设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 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就是说, 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除了遗传因素外, 环境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 而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一个人处在充满友谊和温暖的集体中, 会表现出由衷的乐观、开朗和友好, 陶冶出高尚的情操, 反之, 处在一个关系紧张、互相歧视、虚假的环境中, 则可能变得自私自利、性格乖戾。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 让学生一进入这个氛围, 便自然而然地涌现一种参与意识, 从而在非自觉状态中矫正其心理品质上的弱点, 发展优秀品质。

二、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人人都能在集体中得到承认和尊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又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 都向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度,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让他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据专家考察, 没有经过激励的人, 内在潜力只发挥30%—40%, 而经过激励的人, 内在潜力可发挥到80%—90%, 这个数据有力地说明了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善于观察, 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 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担任社会工作;教师应善于化每一次活动为一个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个性, 得到发展。

三、培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促使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成才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 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外, 还必须借助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 女子标枪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选手弗克尔失声痛哭, 显然因为第一次试投的失误, 导致了情绪的紧张, 又无法自我调节, 后面的二投竟然都只有五十多米, 在第三轮就遭到了淘汰, 弗克尔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美国心理学家康纳德认为:个人的智力只要是达到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那么他的成才与否, 都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非智力因素即所谓人格因素, 它是由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组成。有的学生, 特别是女生, 属于黏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 所以, 他们的性格一般具有内倾性, 表现为文静怯懦, 这种性格特点致使他们虽然踏实好学, 耐心细致, 但是伴随着依赖性、动摇性乃至脆弱性, 他们容易在困难挫折面前退却, 容易自卑自弃, 意志力不够顽强, 应该成功而未取得成功, 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滞碍了他们成才。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当重视这个课题, 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理性格上容易产生的障碍,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同时帮助他们肯定自己, 建立信心, 让他们看到只要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就一定能超越种种障碍, 到达成功的彼岸, 实现自我价值。

四、教师身为教育工作者, 当身先士卒, 为学生作出表率

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有尊师传统的, 独生子女可能在父母面前百般骄横, 而在老师面前还是比较驯顺的, 因此, 老师的一举一动, 老师的品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教师性格乖僻, 缺乏同情心, 不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差, 没有追求, 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抱偏见, 往往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 教师作风浮躁、粗鲁, 不会受到学生拥戴。育人必须先育己, 这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因此教师都应重视自己修身养性, 造就自己的完美性格。当然教师并没有超凡脱俗, 难免也会有消极情绪的发生, 做教师的, 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 善于自我解脱, 这样才能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亵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如何培养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 篇9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护理专业人才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人们常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护士的基本任务是:为患者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 良好的职业道德, 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 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没有护理专业队伍的质量, 就谈不上医疗质量的提高。护理专业队伍质量的提高, 除了体现在知识培训、体质锻炼、技术操作训练以外, 更为重要的是护士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人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变, 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 什么是“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呢?热爱护理事业,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是护士优良心理品质的基础, 它包括护士在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特征等方面所应具有的品质特征。

如何培养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 笔者认为应该从下列环节抓起:

1 加强护理工作者对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提高护士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过去人们对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也没有相关书籍可以借鉴, 许多优秀护士只好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改造自己心理品质的道路, 这是事倍功半的办法。现在, 如果能在护士及护生中普及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知识, 使他们了解到心理品质对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么, 他们便能认识到自身心理品质方面的不足, 并以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自己的优良心理品质。其中必然要涉及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一个胸无大志、以自我为中心、吃喝玩乐、得过且过的人, 是无法培养自己优良心理品质的。所以, 学习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是培养护理工作者优良心理品质非常重要的措施。现在护校、卫校及高等医学院校都已开设这两门课程, 护理工作者要积极参加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更快、更好地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

2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

实践出真知, 理论联系实践是加强和培养护理工作者优良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 若能认真总结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经验和教训, 努力探讨自身各种心理品质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不同效果, 思想上便能进一步重视自己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工作中注意发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不断改造不良的心理品质。通过向其他同事学习, 通过同事间的帮助, 通过患者的反馈信息, 不断促进护理人员自身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护士良好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热情、愉快、饱满的情绪能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和决心, 将患者因为病痛、经济等困扰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从事领导工作的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人员, 其心理品质对下级护理工作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 必须做到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3 社会对护理工作者良好心理品质的评价, 对护理工作者有强大的影响

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 有利于消除自卑感, 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幸福感。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大力宣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工作业绩突出的护理工作者, 有关部门要表彰和奖励优秀护理工作者, 同时批评不良心理品质造成护理工作失职的护理人员, 这些都必将大大推动护理人员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此外, 还要大力开展培养护士优良心理品质的研究, 共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总之, 只要护理人员、学校师长、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培养我国护士优良心理品质而不懈努力, 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我国临床护理的质量, 使每个护士都成为优秀护士,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探微 篇10

一、从自我认识开始, 增强学习的信心

信心是成果的基础, 是一个人一生中成败的关键, 是最基础的心理状态和要求, 这种心态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和他人的鼓励得以加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鼓励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想象, 达到最佳状态。当然, 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 教师应该在平常加以观察和区别, 针对学生中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式, 进行引导教育。

在教学中要创造出宽松的开放式教学的氛围, 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现、展露自我特长的表演机会, 表现出师生互动的活泼教学。为学生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 产生一种自觉、积极、创新、进取的健康心态,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获得满足感, 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有所进步, 在习惯中注入自信心。

二、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挫折、失败无处不在, 人的一生绝非一帆风顺,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挫折, 在挫折中会自我调节情绪, 克服困难, 顽强拼搏, 这种精神又能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刻意强调, 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读一些名人传记,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 开拓视野, 磨炼自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 看书自学、独立思考, 平时督促学生独立及时地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这样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疑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遇到“问题”不放弃, 持之以恒, 不断努力, 才能取得最后成功。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问题”, 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 想象是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进程。它能够弥补学生思维狭窄的缺陷, 丰富事物的内涵, 赋予形象极大的审美价值, 创造出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艺术世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标题、直观教具、简笔画或电教等多媒体, 有效、有步骤地开展预想想象、假象想象和补充想象训练, 通过让学生造句、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扩写课文、看图作文、集体编故事, 或者数学课上的图解、立体、线段、实物对比等方式, 创造各种不同的情景, 既巩固基本知识, 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训练想象能力。同时, 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课文内容和读前想象的内容作比较, 对想象之外的信息加工储入电脑, 从而增加阅读经验, 读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搬到室外公园、农村田间地头看实物、实景, 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开拓眼界, 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因为缺乏同伴, 缺少群体生活,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私、孤僻、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惯。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其他同学多进行交往, 培养他们的交际活动能力。注重同学之间的相互指导和帮助, 交流想法、做法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平时家庭作业的检查也可经常让四人一小组互查, 在互查中修正错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间的协作、帮助关心, 形成团结协作的风气, 把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理念灌输给学生。

上一篇:绿色家园你我共建下一篇:给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