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

2024-06-26

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精选十篇)

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 篇1

一、高校工会队伍建设方面

(一) 存在的问题:

队伍老化, 创新力不足。一是年龄老化, 大多数高校工会主要领导由将要退休的人员担任, 而工会组成人员往往也以中老年为主, 在一些高校, 工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超过了45岁。二是工会年轻工作人员不仅数量少, 而且不稳定。而且由于年轻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学生工作管理等工作较多, 而相比较之下, 工会工作就容易被排到靠后的位置。年轻工会教师流动性较大, 难以真正为高校工会注入新的活力,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会工作创新力不足。而且在有很多中老年工会干部的情况下, 年轻的教师们主要是遵照老干部所制定的“惯习”来处理日常的事务, 主动创新不仅可能犯错, 而且工作创新对于个人发展似乎看不到太明显的成效,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会工作创新的意愿。

(二) 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干部素质, 以科学发展观指引高校工会队伍建设。二是增强高校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不断推进各级工会组织的制度建设。工会干部应该深入基层, 带领工会成员, 不断深入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二是鼓励让那些思想性强、专业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充实到工会中去, 为那些在工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因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 年轻教师们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中青年教师作为学院建设的主力军, 更应在高校工会发挥巨大作用。因此, 将中青年教师拉入工会队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并与学院学科发展结合起来, 朝共同的目标奋进。三是着力打造形成注重工作探索、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时间积淀和制度的制约, 也需要院系领导和工会干部的大力支持, 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 带动中青年教师, 形成高校工会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工会组织建设方面

(一) 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一些高校, 无论二级工会规模大小, 给予的工会管理组织人员名额是固定的。这就使得在一些教师人数较多的院系工会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 难以全面、周到地为院系教师提供服务。而且对于工会管理人员来说, 这类繁重的工作并未能够与个人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 有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上面, 但是却难以得到承认。二是工会管理者和工会成员之间缺乏合作。高校教师都是二级工会组织的工会成员, 但是对于非工作人员来说, 一般只是接收来自工会的通知和安排, 似乎在普通高校教师的观念里, 只存在是不是支持工会工作的观念, 而并不存在要参与工会工作。普通高校教师很少有意识主动参与到工会工作中去,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二级工会组织难以有效了解教师需求, 难以更好地发挥为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

(二) 改进措施:

根据院系规模, 对工会组织架构进行适度的调整, 以确保工会工作能够更好地运行。实际上, 这个问题在大规模院系和小规模院系都存在, 对于大规模院系来说, 改进的重心在于增加工会工作人员设置, 合理分工;对于小规模院系来说, 适度合并一些工会工作岗位并不是最主要的, 关键在于使得学院里的每一个教师都不仅仅意识到自己是工会的一个成员, 而且也是工会的管理者, 要树立主人翁意识, 以更好地推进工会工作的开展。因此, 通过制度建设, 扩大普通教师对工会工作的参与力度, 在更好地实现工会服务教学、科研的同时, 也能够使普通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工会工作, 积极为推进和谐高校建设贡献力量。

三、工会科研工作方面

(一) 存在的问题:

1. 对工会理论研究意识薄弱。

一是许多高校教师都有自己专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 而工会管理工作往往是兼职事务, 多数时候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 而对于从事工作理论和调查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兴趣。二是许多高校教师本身并没有意识到, 在高校工会事务性工作之外, 也需要进行理论的提升和科学的调查研究, 研究意识的薄弱使得他们并未将之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 缺乏科研队伍。

首先缺乏在工会科研工作上的管理者, 没有将工会科研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具有理论先导性的工作来抓。在这样的情况下, 工会科研队伍的建立也就没有被提上日程。

3. 缺乏研究激励机制。

缺乏经费支持, 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经费去研究自己专业之外的工会工作, 自主科研成本过高, 而且成果与自己的专业不吻合, 看起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二) 改进措施:

1. 打造工会科研队伍, 推动工会理论研究。

指定工会管理层的相关负责人专门负责科研项目, 使得工会科研工作落实到人。使工会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 工会在当前高校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注重高校工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 为工会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 培养管理素质、开放包容的个性,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推动高校工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升。

2. 建立工会研究的激励机制。

首先, 二级管理单位应该为工会科学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以解决因为资金短缺而造成的研究难以运作。其次, 以院系课题的形式, 通过课题立项, 鼓励教师们投入到工会科研工作中。这里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 由于各二级工会组织所处的不同, 在工会管理的观念、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内容上都会存在不同, 因为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教师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 鼓励本院系教师从事工会工作的理论研究, 有助于使得工会工作能够基于院系专业需求出发, 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院系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再次, 教师们所撰写的文章, 可以在院刊、校报以及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 以扩大科研工作的影响力。

四、工会管理方面

(一) 存在的问题:

1. 工作效率不高。

因为高校工会组织人员主要是以兼职为主, 而每一个工会负责教师所承担的其他教学、科研或行政工作, 以及在处理不同类型工作事务时的优先顺序, 都有可能对工会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2. 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不全, 也为工会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些障碍。

以致于工会工作人员有很多事务性工作, 甚至要通过私人关系去请别的教师“帮忙”、“多多支持”, 这不仅会打击工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而且也不利于普通高校教师工会组织主人翁意识的形成。

(二) 改进措施:

1. 理顺关系, 推进高校工会工作效率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行政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 就是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具有润滑剂的功能。依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 既可以保障所有工作的基本方向, 又可以将各业务层面的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减少其间的摩擦与消耗;行政管理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 它构造的是一个环境系统, 没有这一环境系统的贡献, 其他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和互相补充的关系。而对于高校工会工作来说, 其任务在于如何在这三者中寻求整体最优, 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制度建设, 使得高校工会工作效率得到制度的保障。

2. 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工会管理工作。

引导工会成员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相关工作, 不仅与学校、院系发展方向相一致, 而且成为普通高校教师之间、教师与院系领导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校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 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组织系列活动, 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工会工作, 都有机会为工会工作建言献策, 都能够理解和体会到工会工作人员的大量工作背后付出的辛劳。

参考文献

[1]张淑恒.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6 (, 2) .

[2]王建芳, 冯朝军.论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 .

探索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2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工会;问题;对策

在市场 经济 中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关系中,企事业单位处于强者的地位,而职工则处于弱势地位,建立工会并授予工会相应的权利,集中职工利益和意志,职工才能够成为和 企业 主事实上平等的主体。作为事业单位高校工会的主要是为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支持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当前,高校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高校工会如何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使教职工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积极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的改革 发展 稳定做出新贡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建设的作用

第一,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党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的在于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伟大使命。高校工会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好高校工会密切联系教职工的优势,可以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具体地落实到教职工之中,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完成好 时代 赋予高校的使命。高校工会的工作推进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二,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工会建设,有利于促进依法治校的各种制度制订与实施,有利于建立高校与广大教职工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教职工不断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 教育 从量变到质变。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连续翻了两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教学质量等方面产生不少问题。当前加强高校教育质量是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已经从本专科教育评估开展扩展至 研究 生教育评估。高校工会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协助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高校工会也可以在适当评估和监督高校教育质量上起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高校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领导对工会观念不清,认为民主管理是学校党政的事,与工会关系不大,主张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是硬任务,是干实事,而工会工作是软任务,是干虚事,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高校工会的 政治 性、群众性。其次,高校工会工作实效性无法保证。当前,高校逐步成为 社会 与市场的独立主体时,工会在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是高校工会在涉及这类问题时,比较明显地停留在依附国家工会,而在高校内行使与行政相对独立的职能。再次,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不少高校的工会干部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工会干部后继乏人。已有的工会干部对工会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不热爱、不安心工会工作,缺乏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能力,开拓进取精神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最后,高校工会管理创新不够。高校工会自身研究新情况、新 方法 不足,高校工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少工作仍没有摆脱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应在考虑如何推进学校发展的大局上与学校党政统一起来,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帮助行政实施学校发展大计,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制定工会工作计划,指导各部门工会开展工作。高校工会要讲大局、讲政治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工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衡量工会能力建设的标准。工会必须牢固树立讲大局、讲政治的观念,提高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导下行动的自觉性,善于找准服务大局的工作切入点、结合点。高校工会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高校工会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 法律,做到 科学 办会、民主办会、依法办会。要认真坚持反腐倡廉,会务公开,努力把高校工会建设成广大教职工信赖的“教工之家”。

(二)加强高校工会的法制化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 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要充分认识学习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依法治会,全面推进教育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学好用好这些法,才能更好地依法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把广大教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才能更好地依法行使工会的权利,履行工会的职责和义务。工会要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工会法》等法的 内容,为依法治会,全面推进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高校工会是高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高校工会法制论管理的实现必须按期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切实履行工会民主参与职能,组织和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渠道和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以及闭会后教代会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要让工会成员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必须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代会制度,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资建房方案、医疗改革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充分意见及建议权利。再次,必须加强高校工会内部各部门制度化管理。

(三)加强高校工会的队伍建设

探索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工会;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关系中,企事业单位处于强者的地位,而职工则处于弱势地位,建立工会并授予工会相应的权利,集中职工利益和意志,职工才能够成为和企业主事实上平等的主体。作为事业单位高校工会的主要是为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支持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当前,高校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高校工会如何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使教职工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积极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贡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建设的作用

第一,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党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的在于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伟大使命。高校工会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好高校工会密切联系教职工的优势,可以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具体地落实到教职工之中,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完成好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高校工会的工作推进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二,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工会建设,有利于促进依法治校的各种制度制订与实施,有利于建立高校与广大教职工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教职工不断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从量变到质变。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连续翻了两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教学质量等方面产生不少问题。当前加强高校教育质量是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已经从本专科教育评估开展扩展至研究生教育评估。高校工会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协助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高校工会也可以在适当评估和监督高校教育质量上起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高校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领导对工会观念不清,认为民主管理是学校党政的事,与工会关系不大,主张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是硬任务,是干实事,而工会工作是软任务,是干虚事,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高校工会的政治性、群众性。其次,高校工会工作实效性无法保证。当前,高校逐步成为社会与市场的独立主体时,工会在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是高校工会在涉及这类问题时,比较明显地停留在依附国家工会,而在高校内行使与行政相对独立的职能。再次,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不少高校的工会干部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工会干部后继乏人。已有的工会干部对工会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不热爱、不安心工会工作,缺乏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能力,开拓进取精神和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最后,高校工会管理创新不够。高校工会自身研究新情况、新方法不足,高校工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少工作仍没有摆脱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与支持

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应在考虑如何推进学校发展的大局上与学校党政统一起来,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帮助行政实施学校发展大计,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制定工会工作计划,指导各部门工会开展工作。高校工会要讲大局、讲政治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工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衡量工会能力建设的标准。工会必须牢固树立讲大局、讲政治的观念,提高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导下行动的自觉性,善于找准服务大局的工作切入点、结合点。高校工会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高校工会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法律,做到科学办会、民主办会、依法办会。要认真坚持反腐倡廉,会务公开,努力把高校工会建设成广大教职工信赖的“教工之家”。

(二)加强高校工会的法制化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要充分认识学习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依法治会,全面推进教育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学好用好这些法,才能更好地依法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把广大教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才能更好地依法行使工会的权利,履行工会的职责和义务。工会要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工会法》等法的内容,为依法治会,全面推进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高校工会是高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高校工会法制论管理的实现必须按期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切实履行工会民主参与职能,组织和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渠道和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以及闭会后教代会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要让工会成员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必须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代会制度,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资建房方案、医疗改革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充分意见及建议权利。再次,必须加强高校工会内部各部门制度化管理。

(三)加强高校工会的队伍建设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工会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对于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选拔优秀干部进入高校工会队伍。工会通过招聘等方式,选拔优秀的干部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使工会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得到优化,并在任职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坚决杜绝把工会组织作为“老同志安置”、“下岗干部再就业”场所。其次,必须加强培训。不断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是提高工会工作水平有效途径。工会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根据高校及高校工会不断发展形势和工作需要不定期地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和参与水平,努力培养熟悉业务,热爱工会工作的干部。再次,加强自我学习进步。工会干部自身要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基本途径,促成“学习型工会”。通过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制订学习规划,建立学习制度,引导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立足本职,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提高个人、团队、组织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工会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要工会领导能认真对待工会人才培养,增强培养意识,加大培养力度,制定相应的鼓励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措施,对于高校工会不断壮大工会队伍不无益处。

(四)加强高校工会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工会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教风”工程建设,通过积极评选及参与评选各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及各类积极分子,做好有关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以此促进高校教风建设的不断深入。“三育人”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会应从各方面对“三育人”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对于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加以推荐表彰及宣传,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树立模范,鼓励上进,努力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同时,发挥工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协助高校党委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的“三德”教育,积极开展有益于校园精神文明和校园优秀文化建设的各类活动,全面提高教职工精神面貌,以教风促学风,为培养一支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的教师队伍做贡献。

(五)不断维护和丰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工会组织不断提高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水平,最广泛充分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教职工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事项,高校工会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及制度来解决问题。通过维权,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上来。要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促进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协助学校办好教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安康保险等送温暖工作。要建立困难职工救助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全校困难教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生活救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对特困职工,要充分体现“一人有难,众人相助”。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法律监督、人事争议调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及时消除劳动关系的摩擦,维护教职工队伍的稳定。要经常通过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谈心交心等,及时化解矛盾,增进团结。要丰富教职工的文体生活,使教职工在各项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通过积极发挥工会优势,调动教职工合唱、舞蹈、书画等各种群体协会的积极性,开展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增进教职工之间了解与理解。

(六)提高高校工会的创新能力

高校工会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等。高校工会工作要创新,第一,必须加强调研,在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中提升水平。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主动研究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第二,工会干部要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形成高校工会工作的特色。第三,进行理论创新。工会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把握高校面临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工会工作规律,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第四,要在实际工作问题上创新。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高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师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工作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载体,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第五,要在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高校信息化深入,工会干部要具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只要推动工会工作思路、载体、方式、手段的创新,一定能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高校工会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于高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拓进取,研究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创新和发展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抓住机遇,找准位置,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实现高校工会工作新的突破,开创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曾智飞.论新时期高校工会的职责[D].江西蓝天学院工会,2007.

2、王坚.当前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部高校工会第二次论坛会议论文集,2003.

3、李伟萍.关于加强高校工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D].北京工业大学,2007.

4、王建芳,冯朝军.论高校工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5、李登菊.在全省工青妇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Z].四川工会,2007-06-20.

*本文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成果之一。

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 篇4

1 加强高校工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高校工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高校工会是高校教职员工自愿结合的一个群众性组织, 高校工会是党组织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因为这个组织的成员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 他们能及时反映不同层次的教职工的意愿和需求,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代表性。因此, 使得它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强大的号召力。高校工会可以调动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

(2) 加强高校工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是工会履行职能的前提。

高校工会的职能有很多, 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维护工会的民主管理职能, 而这些职能中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是高校工会职能的前提, 维护职能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因此, 高校工会的服务职能是工会工作中的道德追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校工会只有大力促进高校文化建设, 才能适应及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 加强高校工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是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的方法。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广大教职员工广泛参与, 是一项需要具有庞大群众性基础的工作, 大学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息息相关, 因此, 需要认真倾听教职工的建议和需求, 不断探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探寻有利于促进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提升的方法, 才能有效促进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因此, 高校工会要将大学文化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 尽最大努力引导、帮助教职工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 这些都是高校工会的重要职能, 也是高校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方法。

2 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 提高高校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高校工会参与大学文化建设, 需要不断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 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机构, 是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组织, 有其特别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 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 我国的大学现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民主管理的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80年代相继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011年11月, 教育部也新颁发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进一步明确“为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 完善现代教育制度, 促进学校依法治校, ”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高校工会作为学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 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工会法》赋予的职责。因此, 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推动高校教代会制度的日趋完善, 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 从而使大学制度文化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2)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推进学术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 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 不断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因此, 高校工会应当大力开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弘扬追求真理, 扶植正气, 传递学术环境的正能量。

(3)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工会是校园文化社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学校的广大教职员工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江苏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 精心策划组织和设立各种协会组织,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 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

江苏科大工会现有教工各种协会11个, 教职工车友俱乐部、书画、集邮、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钓鱼协会、健身协会等十多个协会。通过这些协会的建立, 校园文化氛围更加的活跃, 教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明显高涨。为使协会工作良性发展, 工会还协助各协会指派一名具有一定专长、并热心服务的老师担当负责人, 使协会工作得以更加有序的开展。因工会以住搞活动只能按照全年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组织一些传统的文体项目, 由工会组织的这些活动的不足是, 由于活动项目相对传统、形式不够新颖, 比赛活动人数上也有限制, 比赛规定的局限性, 教职工水平参差不齐, 对活动要求也不尽相同等诸多因素, 因此, 教职工的参与活动热情不高, 无法满足教职工们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极大的阻碍了学校各项文体活动的发展, 但通过建立各协会后, 协会可以不定期的、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小型的比赛活动, 教职工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加入自己擅长的协会组织参加活动, 满足了教职工的不同需求。参加市区组织的比赛活动时, 也可以由协会和工会商议选派协会中的教职工参加各种比赛, 不仅为教职工提供了交流各种技艺的平台, 同时也活跃了与校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 人们的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因此, 文体活动作为休闲养生之道已愈来愈被人们推崇, 它不仅能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 也有利于增强凝聚力, 形成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激励教职工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强化了团队精神和归属感, 增进了广大教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同时还能满足教职工对强身健体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实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的同时, 也激发了教职工的竞争、创新、超越平庸的意识, 从而,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教职工能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加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4) 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活动、引导校园风气。大学文化建设不能只追求形式, 而必须深入人们的思想教育领域之中, 高校工会应通过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等途径, 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人、鼓舞人, 这不仅有利于在教职工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也有利于弘扬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营造荣辱, 树正气的氛围, 倡导文明行为的规范, 引导校园风气, 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 激励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发挥聪明才智,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要搞好大学文化建设, 必须协调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也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3 高校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 大学文化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大学文化作为广大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可以激发广大师生员工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共同去努力。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之共同奋斗。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协会的优势,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2) 发挥高校工会的优势, 提升教职工的文化品位。教职工是学校办学的主体,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之源,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 因此, 工会时刻要关心教职工的工作、生活, 并以此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 作为工会开展工作的抓手和切入点。江科大工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树立强烈的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把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摆到高校的重要位置。从高等教育工作的全局确定高校工会的工作任务, 把大学文化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弘扬江苏科技大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 以此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 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高校工会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文化建设成绩也是评估高校工会能力的重要标准, 每位高校工会工作者, 对做好高校文化建设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还应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增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 树立强烈的大学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自身优势, 努力担负起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鸣起.最新高校工会工作技能提升与达标考核及工作创新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 篇5

[内容提要] 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

程。每一个学生都要按照学校的“严谨治学”方针努力

学习、提高学习氛围、完善学校学风。

[关键词]思想道德知识学习学风建设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不是能够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加快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然而,贵州民族学院是一个多民族学生综合而成的民族高校,因此,在建设中有诸多因素需要了解,但是学风确实没有民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按照学校的“严谨治学”方针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氛围、完善学校学风。在这样的一个多民族学校,再看过众多高校学风改革的报道范例之后,我认为: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对人类有什么用呢?著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当你处世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专家、学者,无一不是一个具有宽厚扎实知识的人。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与人类不可分,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青年成才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学为本”,“非学不以成才”。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新时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在竞争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重。现代社会对人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掌握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动态前沿知识。作为大学生,如果不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因此,只有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实践证明,获得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知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持之以恒、楔而不舍地努力学习,日积月累而获得的。勤奋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使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人之所以要学习,是由一定的动机所驱使的,所谓动机,是指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的实质是需要,只有当需要有可能满足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动机即告结束。对于什么是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学习动机=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它包括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学习理想。学习的诱因是指为了实现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使学习需要从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二是要有满足需要的条件,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情绪、意志、态度、经历、爱好与兴趣、健康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各种社会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学风校风等。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所处的地域位置、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在新时期,高等学校应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方面,就是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也要抓紧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以此激发学习动机。总之,只有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由此产生学习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依然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我国传统的教学内容更多注重理论的灌输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环节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高等学校在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方面必须同时代要求相适应,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其方法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满堂灌”和“注入式”,使课堂教学既缺乏双边交流又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处在一种单向接收知识的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之中。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求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各种声像设备、多媒体等最新科技成果,要求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中,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做法上,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年纪轻、接受能力强和思维敏锐等特点,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

在搞好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管理,开展学习竞赛。加强管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严格而明确的管理制度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在学风建设方面,一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严明的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二是要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就等于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因此,在学风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做为把一流民族大学当作目标的民院、作为一名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学生都应受到纪律的约束,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违纪,都将受到处罚。高等学校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并在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相对淘汰制度,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新时期工会自身建设的实践创新 篇6

关键词:工会;自身建设;实践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工会作为党的基层群众组织,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党中央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打造社会主义特色工会组织。以理论传新为指导,积极贯彻当的十八大精神,把工会理论创新统一到中央、地方的重大决策上,推动工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工会的现代化建设。为了落实党十八大精神,辽阳石化公司组织“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班组无违纪、我的单位请放心”的活动,为了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理论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真知灼见的理论体系,使人们从实践中总结而来,可以说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纵观中国工会历史,不同时期的重大发展与突破都是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推动工会的工作创新。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的改变,各大企业纷纷转型,工会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经济结构形式、分配形式以及职工队伍结构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工会的工作也必须随之而改变,如果工会仍然沿用原来的发展模式,肯定不能适应新时期当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所以工会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各个方面的创新工作,使工会在创新中求得发展。使理论再次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指导实践,加强工会理论研究与创新发展。工会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来培养一批专门的工会理论研究队伍,为工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理论研究工作汇报与交流活动,构建工会理论推广平台。辽阳石化公司严格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员工职业行为准则及其相关“六条禁令”,充分调动员工自主管理积极性,强化属地管理,进而建立长效机制。

二、机制创新

工会创新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不能毫无章节的进行,必须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合理的结構、科学的程序以及协调的工作机制,保证工会的工作在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1.构建“放心型”工厂建设的长效机制

从当前来看,辽阳石化公司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已进入到较为关键的阶段,希望通过创建“放心型”单位、班组,实现“放心型”公司及工程,对基层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并注重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及其首创晋升,不断对工作经验加以总结,最终选树遵章守纪员工、无违纪班组和放心车间,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正能量风气。

2.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工作形式

企业各项事务的发展过程与集体事项,都必须进行合理集体与商议。职工群众的利益关系与劳动权益,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系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成分、就业方式以及劳动关系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各种利益冲突不断激化,国家对劳动关系的调节也转变为企业自主调节,而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职工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工会必须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积极维护职工的权益。明确确立职工的合法权益,确立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确定好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事项、工作待遇等等其他与职工密切相连的事项。

3.完善激励机制

辽阳石化公司各个单位均建立其长效机制,并在工作中突出正面引导及其宣传,从正激励着手进行,让工会员工切实感觉到开展各项活动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共赢,能够从内心真正拥护此项工作,最终实现“要我遵守纪律”到“我要遵守纪律”的转变。

三、工作方式的创新

工会的工作方式是提高工会工作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工会建设程序的手段和途径。工会在平时工作中,要积极响应上级的工作号召,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懂得灵活多变的特点,不能走生硬古板的发展模式。分清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的临界点,在做好重要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一般工作的实施。利用新思维、新方式解决工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能总是按传统的会议落实会议,或者简单的打电话、写材料等方式进行工作,应该使会议更加的结合实际工作,更加的与基层群众相联系,避免形式主义。如:辽阳石化公司工会坚持自下而上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并做好相应的思想引导、督促指导及其典型选树的工作,给基层员工一定的发展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规定具体的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此外,辽阳石化公司突出抓好典型选树和经验交流,经常性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借鉴,从而促进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制度创新

自古以来,不管是国家的建设还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规矩的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法律和制度,主要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有序的进行工作与生活。制度建设要以全局性与根本性为出发点,工会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会工作。提高工会服务水平的有力保障。提高工会的制度建设首先要找到工会发展的重点内容,突出制度的针对性。围绕制度完善的内容与方式,使制度建设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另外要把握制度建设的关键点,突出制度的时效性特点,明确制度的责任主体、监督主体、工序流程、内容标准以及考核层级等等,使每项制度都能有效的落实,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新形势下的工会自身建设,首先要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观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方针,以理论创新为指导,以实践创新为方式,积极进行自身创新建设,以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手段解决工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使工会的工作内容适应现代化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对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26(2):3-8

浅谈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会工作 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工会工作

高校后勤工会组织是学校工会的基层组织, 它在履行工会职能、维护后勤职工权益、提高后勤职工凝聚力、推动后勤和学校事业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后勤劳动人事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后勤工会会员也由原来单一的事业编制人员改由事业编制、合同制、劳务派遣等多种形式的用工人员组成。在新形势下, 清华大学后勤各分工会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积极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探索后勤工会工作的新办法和新途径。本文就清华大学后勤各分工会的工作情况, 对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工会工作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后勤职工思想教育, 提高后勤“三育人”工作水平

高校后勤工作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高校后勤工作的宗旨是“三服务三育人”。在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 后勤职工的道德素养和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后勤职工在完成好学校各项服务保障任务的同时, 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清华大学后勤各分工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 结合清华后勤“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行胜于言的育人理念”,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先进工作者”、“后勤优质项目、标兵”等评优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学校先进人物及后勤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职工观看反映党史、中国改革放开、清华大学校史等展览及国情分析讲座、学校先进人物宣传片等视频;还开展了具有清华后勤文化特色的征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后勤职工的思想觉悟, 也让后勤职工看到榜样就在身边, 切身体会到先进人物可敬、可爱、可亲、可学, 激发了后勤职工立足岗位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后勤各分工会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学校育人工作, 在“光盘行动”和“三节”活动中, 要求后勤职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的小事做起, 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关心后勤职工成长, 开展后勤工作研究和职业培训活动

在后勤服务业人员流动性加大的新形势下, 培养一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稳定的后勤服务保障队伍是当前后勤一项紧迫性、重要性的工作, 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清华大学后勤各分工会围绕学校和后勤中心工作, 积极开展后勤工作研究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后勤各分工会组织职工参与后勤工作研讨和课题调研活动, 要求职工在工作中要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鼓励职工将工作中的体会及时总结、撰写成文。学校工会和后勤为后勤各分工会订阅了《中国教工》、《高校后勤研究》等刊物, 提高了后勤职工的理论水平, 后勤相继出版了多本论文集。物业服务中心结合学生公寓管理工作, 开展了法律知识、心理学等课程培训, 已有四十余人获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饮食服务中心组织职工参加烹饪大赛, 调动职工钻研厨艺的积极性, 在全国高校烹饪大赛中屡获佳绩。

三、维护后勤职工权益, 促进后勤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后勤党、政、工会非常重视维护后勤职工权益, 统筹兼顾后勤职工当前利益与后勤事业的长远发展, 不断完善职工考核、晋升、调资、休假、体检及困难补助等规章制度。后勤各分工会主席参加本单位核心会。后勤各分工会组织本单位教代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参加学校、后勤和本单位的工作情况通报会, 及时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后勤各分工会重视激发后勤职工的创造性, 组织了“建议月”、“我为中心献计策”等活动, 很多好的建议被采纳,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益, 充分发挥了后勤职工在促进后勤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后勤各分工会积极吸纳合同制职工和劳务派遣职工加入工会, 努力为后勤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后勤各分工会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和女职工专项体检, 为职工办理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 为女职工上安康保险。后勤机关组织“和谐家庭建设系列活动”, 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四、开展后勤职工文体活动, 增强后勤凝聚力

目前合同制和劳务派遣职工占后勤职工的三分之二, 为增强后勤职工的归属感, 后勤各分工会建立了“职工之家”, 为职工提供带有电视、棋牌、报刊杂志的公共场所;定期组织后勤职工观影、游园、体育健身、体育比赛等活动;后勤各分工会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自编小品、相声、歌舞等节目;在年底召开中心职工春节晚会, 晚会上的大部分节目都由本单位职工表演;积极组织后勤职工参加学校职工文艺汇演和职工运动会, 在这些活动中, 后勤领导主动参与并为后勤职工加油打气。后勤各分工会在学校职工文艺汇演和职工运动会中屡次获得好成绩。通过组织文体活动, 丰富了后勤职工的业余生活, 增强了后勤职工的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增强了后勤凝聚力。

总之, 清华大学后勤各分工会坚持全心全意为后勤职工服务, 从后勤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 不断研究和创新后勤工会工作, 得到了后勤职工的信任和拥护, 这对稳定后勤职工队伍、提高后勤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后勤职工智慧、推动后勤和学校事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凤华, 张霞.后勤工会要成为服务育人工作的鼓号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1月增刊) .

[2]付显君.探索和加强改进工会工作的新策略[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4 (05) .

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会维权问题 篇8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职工是图书馆的主体, 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工会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只有深刻地领悟以人为本, 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切实做好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广大教工政治、经济权益的维护, 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图书馆工会要注重维护全校大局与本馆教职工权益的有机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促进发展, 又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并努力使二者统一起来。要统筹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教职工可承受的程度。要本着一切为了教职工、一切依靠教职工的宗旨, 着眼于教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从维护实实在在的具体利益做起, 使广大教职工共享高教事业持续发展的丰硕成果。工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重要原则, 把实现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新的要求和实践, 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需求和发展, 也就是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和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增强工会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 改变和更新工作观念, 改进和完善工会工作。

二、从高校实际特点出发,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高校是民主与科学的发源地, 广大教职工既有较强的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 又具备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职工与学校的劳动关系、各种利益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利益诉求不断增强。随着图书馆教职工队伍的不断完善, 高学历、专业人才、青年职工等群体的利益受到关注, 个别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不容忽视, 高校图书馆工会的维权工作面临艰巨复杂的挑战。图书馆工会要切实维权, 首先必须清楚职工有哪些权益, 工会该为职工维护哪些权益。《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明确指出了当前形势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权利, 二是维护职工获得劳动报酬权利, 三是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利, 四是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 五是维护职工民主权利, 六是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利, 七是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决定》提出要维护职工的“七项权利”, 在理论上是对工会维权工作的提炼, 在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维权的基本内容, 提供了行动上的规范。《决定》还明确提出了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 既考虑到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格局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 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这一社会发展目标, 既体现了工会维权理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也符合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征程中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独特作用。

高校图书馆工会作为图书馆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 在履行维护职能时, 必须妥善处理两个维护的关系。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新时期高校地位、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高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 教职工的利益与学校的发展更紧密, 学校不发展, 教职工的利益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 在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要注意根据工会的性质、特点,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特别在高校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之后, 作为工会会员的图书馆教职工的利益与学校的兴衰更紧密相关;同时, 作为学校教职工群众组织的工会就更需要融合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进程中, 在进程里维护教职工合法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图书馆工会还要注意兼顾不同教职工群体利益和教职工个体合法权益的维护。教职工具体利益的多元化, 要求我们在维护好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同时, 还要做好不同利益的维护。比如图书馆女教师比较多, 妇女本来就是社会弱势群体, 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中, 尤其要注意反对性别歧视和同工同酬待遇。再如高学历人才, 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 不能解决好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就会造成人才的再度流失。涉及个人的利益诉求事项往往具有特殊性, 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图书馆的稳定与和谐, 甚至整个学校的长治久安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工会维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从职工切实需求点着手

要了解、尊重、关爱教职工, 把需求分析作为工会维权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工会应主动了解本馆职工的需求和难点问题, 找准切入点, 使维权工作更有针对性。对职工的子女入托入学、政策性商品购房、职工医疗及女职工的特殊权利等需求, 应采取政治上关怀、工作中帮助、生活上体贴的方法, 形成关爱互助的人文环境, 使职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工作重心由扶贫解困向提高教职工素质转移。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维权的方式应由单向维护向多元维护转变, 由解决困难向提高素质、促进发展转变。开展继续教育、培养知识型职工、促进职工的可持续发展, 应成为工会在新时期帮困的重要工作。开展服务水平评选活动、组织青年职工参加基本操作技能比赛、组织全馆职工参与数字化图书馆新技术讲座等, 都是提高图书馆员工业务能力与业务素质的好方法。

2.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

职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 参与民主管理、监督的基本形式, 是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本馆领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工会法》指出:“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高校图书馆工会要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维护作用, 就应当进一步加强职代会建设:一方面要严格职代会本身的内容、程序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职代会的权力性制度建设, 界定职代会职权与行政管理职权之间的关系, 形成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应先听取职代会意见, 讨论通过后, 再提交上级主管部门。

3.大力推进图书馆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是把图书馆日常管理、基本工作、改革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 通过职代会这一基本形式或其他形式, 依法向教职工公开, 使全馆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进一步得到拓展、充实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工会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履行组织参与和监督责任, 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主动不盲动、参与不干预, 保证校务公开的健康发展。围绕学校改革难点、教职工关心热点、廉政建设等关键点实行公开。如: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大宗设备采购;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福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教职工的聘任、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

实践表明, 实行政务公开不仅可以改善图书馆内部管理, 加强图书馆民主政治建设,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调动教职工主人翁积极性, 也是实施高校体制改革内部环境的迫切需要;还有利于充分、广泛地集中教职工的集体智慧,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群策群力, 同心同德, 保证正确决定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强化图书馆内部的监督机制, 促进图书馆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 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有利于教职工加强自我管理, 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劳动积极性, 为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校图书馆工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 引导教职工关心并参与到图书馆政务管理中去, 发现问题, 提出建议, 使教职工真正体会到实行政务公开对领导和群众是双向受益。

今后, 高校图书馆工会要进一步做好领导与教职工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成为对职工负责和为领导负责高度统一的结合点和沟通渠道。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工会组织应当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 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 以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行图书馆政务公开为突破口,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发挥职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纽带作用, 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工会,维权,合法利益,职代会

参考文献

[1]贾睿, 陈成桂.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中工会组织的潜能与作用[J].晋图学刊, 2008, (5) :90-92.

[2]王万铃.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之道[J].中国教工, 2007, (9) :30-31.

[3]刘传清.论高校图书馆工会工作的创新[J].工会论坛, 2006, (2) :39-40.

新时期建设服务型工会的思考 篇9

“改革、发展、兴企、富民”是我们的办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发展”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工会作为一级组织, 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工会工作人员只有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 急职工群众之所急, 想职工群众之所想, 紧紧抓住维权这一主题, 思想明确、围绕重点、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地推动和开展工会工作, 才能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工会工作对于协调干群关系, 稳定职工队伍,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工会干事, 有别于其他一般管理者, 不能无所作为, 平淡无味, 也不能“官味”太浓, 更不能“民味”太重。特别是基层工会, 直接和一线职工打交道, 直接参与生产经营, 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思想情绪、工作积极性, 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生产的进度, 最终关乎企业的发展。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工会工作千头万绪, 但企业总离不开生产经营这个中心, 要充分发挥全体职工在生产经营中的积极性, 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首先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品曾多次就工会的这一基本职责做出明确的论述。列宁提出:工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劳动者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毛泽东指出:工会是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邓小平则强调:工会是工人自己的组织, 是工人信得过的、能替工人说话办事的组织。如果工会违背了这一基本职责, 不仅不能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而且工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指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及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一职责决定了工会与职工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是职工的“娘家人”。所以, 处理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是干好工会工作的首要条件。

二是处理好工会与行政的关系。在企业管理、生产决策过程中, 要始终把职工参与管理与行政部门指挥决策结合起来, 既要贯彻决策意图, 也要想方设法为职工说话、办事, 既不把自己当成“官”, 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民”;既不要制造矛盾, 也不要回避矛盾;既要与行政保持一致, 也要做职工的知心人。要利用党政会议, 主动反映职工的思想动态, 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让决策者听到一线的呼声, 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把职工的权益体现到公司管理和生产经营决策中去。

三是处理好工会与党群的关系。依法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极为重要。古人讲, 思想如“平原放马, 易放难收”。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有些单位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 以为单靠物质刺激和奖金就可以无限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因此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党委和基层工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工会必须配合党委、团委实施有组织的活动,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中既要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也不能把工会组织作为一种摆设, 更不能把工会组织凌驾于党委之上, 要把党、政、工、团凝结在一起, 把职工监督管理和主人翁意识区分开来, 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小家建设结合起来, 把主题教育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 不断开创职工思想教育新局面。

只有处理好这几种关系, 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才能得到职工的信任, 才能把工会工作做好。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但不能单纯就维权去抓维权。比如在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时, 要让党政听到工会的声音, 这样可以引起党政的重视。大力宣传党政支持工会的好的做法和先进典型, 宣传党政对工会的重视支持, 实际上是宣传工会自己, 这样也拉近了工会和党政的关系, 扩大对工会的影响, 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因此, 处理好三种关系十分重要。

二、扮演好三个角色

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在做好基层工会工作中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持“组织起来, 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通过各种工作途径, 努力使工会工作做到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说实话、办实事, 让职工群众满意;顾全大局, 维护公司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投身于企业建设, 促进公司发展, 把广大职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 带领职工群众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 真正发挥工会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工会工作必须得民心、顺民意、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产生的不适应凸显, 如人事用工制度、职工利益分配、工资待遇、劳保、工时分配等方面会产生矛盾, 工资收入水平不断拉大, 部分职工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在这种情况下, 工会一方面就必须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教育引导职工, 讲明公司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的要求, 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协商, 提合理化建议, 既要体现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 又要尽量缩小工资差距。通过开展“创建知识型组织, 争当知识性职工”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 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把职工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高, 一专多能型人才。职工的素质提高了, 产品质量就有了保证, 企业效益提升了, 职工的收入必然增加, 这是双赢的工作。所以转变工会工作作风, 从根本上来维护职工的利益, 使职工受益, 同时企业也受益。做到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做到双赢才算是真正地维护了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做职工知寒问暖的贴心人。“和谐”是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谐创造发展动力, 和谐提供良好生存发展环境。企业应创建实效型政工新格局,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经营、融入实际、融入群众。工会是“职工之家”, 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家里人, 要与广大职工打成一片。在职工思想有疙瘩时与他们促膝谈心;在职工对公司的改革不理解时, 能为他们答疑解惑;在发生纠纷时, 能为他们调解;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发生困难时能给予帮助。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 也是树立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工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 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近年来, 我们在实践中开展了“送温暖”工程和“金秋助学”活动, 建立“看望病号”、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等制度。春节前夕, 我们做到“让每一位困难职工都过好年”;新学年开始, 我们对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 做到“让每个孩子都上的起学”;日常, 我们的职工生病住院, 我们工会都亲自看望, 做到“让每一位患病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样的工作方式, 拉近了和职工的距离, 与职工成了知心朋友, 使职工再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工会。通过与群众诚恳沟通,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 了解每位职工的思想动态, 给职工排忧解难, 为职工解除后故之忧,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 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工会工作。

三是做企业管理的内行人。随着企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 广大职工群众希望工会干部既要懂工会工作, 又要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过去那种凭拍脑袋想问题, 凭经验做决策, 缺乏预见性的工作做法已经不受职工欢迎。新的形势要求工会干事不但要掌握工会业务知识, 还要掌握企业管理知识, 时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 通过技术比武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通过劳动竞赛来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为企业生产解决难题, 为企业加快生产进度做出贡献。企业发展了, 职工受益了, 工会工作才可以良好地开展下去。工会干事要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 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只有成为企业管理的内行人, 才能更好地代表职工参政议政, 实现维护公司利益和职工利益的统一。

三、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四种意识

创新是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 也是对高素质工会干部的具体要求。我认为工会工作要实现创新, 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发展、兴企、富民”是我们的办企方针, 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生产经营、企业效益、公司整体大局, 从大局中找好方位, 找准角色、抓好特色, 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把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 为企业行政分忧。实践证明, 工会围绕大局做工作, 更能取得行政领导认可、职工信任。

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工会工作创新, 关键是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要树立不进则退, 慢进也是退步的思想, 克服小富即安, 小进则止的惰性。工会要想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工作创新, 我觉得必须把握大方向, 深刻理解工会第一要务和发挥特色的关系, 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只有理论创新才能够推动体制创新、工作创新。形势在发展, 企业在进步, 工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求新求变, 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在推进工会工作创新方面力求冲破思维定势, 实现换位思考, 辩证思维;在工会工作过程中力求改变教条化的工作模式, 行政化的工作倾向, 本着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大胆探索出一条适合群众参与, 党政认可, 开放、自主、灵活的运行机制。

三是要强调调查研究意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调查作为一项基本功, 为了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要善于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 掌握第一手资料, 围绕职工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集中每个员工的智慧, 拓宽思维, 开阔思路, 确切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提出可行的办法, 为党政领导做好参谋, 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发挥好纽带作用, 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能力。

新时期强化基层工会建设的策略分析 篇10

1. 工会与工会性质

行会是工会最早的组织形态, 由工人阶级和小手工业主为保障和争取自身经济利益而成立, 是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最早产物;行会的高级形态——行业工会, 是封建残余性质行会向工会组织的过渡载体;1920年我国正式成立第一个革命性质工会, 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建立工会决策为党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 根据《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理解: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由工人阶级、企业职工等自愿结合形成的群众组织, 具有阶级性、政治性、经济性、群众性、自愿性等基本性质。

工会的阶级性指工会的阶级基础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人阶级, 因此, 其工作以兼顾国家、集体、工人阶级的具体利益为主, 以维护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工会的政治性指工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遵循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的发展引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道路不动摇, 是党与工人阶级的桥梁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工会的经济性是指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转变意识以适应工人阶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积极争取工人阶级的劳动合法权益、薪酬福利待遇、劳动安全保障等社会保障项目;或者肩负劳动关系协调角色, 依据相关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兴办服务工人阶级的“第三产业”以繁荣市场经济。工会的群众性指组成工会的工人阶级会员具有广泛性, 即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差异因素, 优先考虑自觉、自愿的组织原则,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民主性和统一性, 保障、维护、争取工人阶级整体的合法权益。

2. 新时期工会职能与宗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 推进、完善、创新、开拓工会职能不仅是时代的召唤, 而且是工会使命的要求。新时期工会职能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变过程, 因此, 根据《工会法》规定, 新时期工会根本职能是以宪法和相关法律规范为根本活动准则, 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会等各级工会组织, 依法维护、保障、争取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现将新时期工会四项基本职能——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具体表述如下:维护职能指始终贯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应依法、独立、自主地维护工人阶级的各项经济权益和合法权利;建设职能指工会应积极、主动动员工人阶级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市场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 以完成市场经济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参与职能指工会履行代表、引导、组织职能, 使工人阶级参与国家、社会、企业的事务管理和民主管理进程中;教育职能指工会通过丰富活动形式和工作方式, 加强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建设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四有”工人队伍。

据上述, 工会的工作宗旨体现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服务“经济建设”中心, 指工会应将工人阶级的注意力引导至“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上, 秉承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宗旨, 切实有效实施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 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能量;另一方面是实现工企双赢目标, 指工会应积极改革自身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和活动方式, 代表、引导、组织工人阶级通过民主性、协商性、协调性方式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 调节工企矛盾以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解决工人阶级工资、奖金、调薪、调职等问题。

二、新时期基层工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 基层工会维权成效问题

基层工会维权成效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素不和谐作用、计划经济残余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力落后的矛盾等。因此, 基层工会维权过程中, 即使切实贯彻“为党和政府服务、为工人切身利益服务”的核心原则, 仍然不能避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的尴尬局面, 加之工会并非国家党政机关, 不具有基本的执法权力, 以至于出现各种各样的维权成效问题。例如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 基层工会领导者自身属于企业管理阶层, 使劳动合同的签订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方, 有违于工人阶级的愿景和理想, 造成劳动合同签订困难现象;又如, 部分企业在兼并重组或者转制改制过程中, 因为单方面追求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轻视甚至忽略基层工会关于工人阶级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意见和诉求;另外, 部分企业在工人阶级保障成本方面不公开、不透明、不落实, 侵犯了《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安全、薪酬福利、加班待遇、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基本权利。

2. 基层工会队伍建设与管理手段问题

基层工会队伍建设中主要问题是干部培训, 主要表现如下:其一是部分基层单位并未配备专职的工会干部, 难以实现其相应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 不能享受与同等级行政干部相同的其他待遇;其二是部分基层单位工会干部在维权过程中得不到政府单位的有效支持, 严重的甚至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报复;其三是工会干部不能接受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基础性、专业性、系统性的长期培训, 不能真正了解、学习、掌握与工会相关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

基层工会管理手段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其一是部分企业重视短期内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轻视甚至忽略《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民主管理的规定, 在基层工会的督促、监管下往往采取敷衍、塞责甚至置若罔闻的应对方式, 或者具有生产场所不固定、企业事务不公开、企业财务不透明、编制虚假信息的现象, 使基层工会管理手段走形式、走过场;第二是工人阶级对于基层工会的支持度和信任度不足, 导致公会不能通过有效渠道及时获取其工作形式和工作情况, 助长部分企业刻意回避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和合理权利的嚣张气焰。

3. 基层工会会费收缴与活动举办问题

工会会费收缴是工会活动的经济保障和物质基础, 其以具体比例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收益而征缴, 因此, 部分企业因为生产经营困难导致无力缴纳会费, 而部分企业因为经济利益驱使不缴纳会费、逃避会费缴纳、拖欠工会经费、违规截留工会经费等问题, 导致基层工会的难以获得足额的经济保障和物资基础, 削弱工会各项职能的发挥力度。因上述干部培训和会费收缴问题, 加之基层工会队伍工作人员少、年龄跨度大、策划能力弱、硬件设施匮乏等原因, 使基层工会活动举办形式单一枯燥而不具有吸引力, 难以以高质量的文体活动满足工人阶级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 削弱工人阶级对基层工会的支持度和信任度。

三、新时期基层工会建设的策略分析

1. 提高基层工会维权效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提升基层工会维权效能首先应从宏观方面分析:其一是充分利用《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关系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服务于国家、社会、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其二是基层工会改革创新自身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和维权方式, 应适应时代、法律、社会要求, 找寻自身体系中存在的维权难问题并积极解决;其三是协调劳动关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遭遇因劳动关系难以协调的问题时积极讨论、意见统一、合理解决, 确保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权利。

其次应从微观方面分析, 即维权过程中的微观关系协调和操作调整,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重视集体性劳动关系合同的签订, 合法合理履行自身职责, 例如建立劳动争议处理、劳动矛盾协调机制, 于履职中完成维权职能, 并获取工人解决对基层工会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第二是阅读、搜集、分析劳动保护和维权案例等相关案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下属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缓解、消除协调劳动关系矛盾和争议;第三是积极监督、合理督促企业执行劳动关系合同、合约, 增加工会维权、协商的渠道和形式。

2. 加强基层工会队伍建设, 建立职工维权监督机制

基层工会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工会各项职能的基础保障, 因此, 必须做好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 形成发挥工会职能的整体性、统一性和核心性力量。其具体举措如下:其一是基层工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 并保证其具有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切实性的实践锻炼;其二是培养基层工会干部依法维权的行动意识, 鼓励其运用创新性的维权手段和方式;其三是培养基层工会干部的责任感, 使其工作作风和工作形式与基层职工群众密切相关。新时期基层工会实现维权职能的具体目标是代表、引导、指导职工群众与企业签订平等合法的劳动合同, 因此, 通过建立职工维权监督机制, 宣传劳动合同签订的内容和优势, 定期检查企业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实际情况, 通过监督、检查、宣传行动不断完善和改革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合约, 鼓励职工群众通过合法合理的程序和手段反应问题、诉求建议, 保障集体劳动合同的运行质量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切实权益。

3. 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 也是新时期工会建设职能的”中国化“根本体现, 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肩负起社会生态环境、人生价值、产品消费等方面的义务, 通过企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 树立“讲诚信、担责任”的企业形象, 积极发挥企业工会教育职能, 使企业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 基层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 例如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扶贫帮困等工作形式, 不仅有利于建设企业下属的技能高、素质强、水平好的职工队伍, 而且有利于为职工争取 (就) 创业优惠条件和政策, 协助政府部门服务于职工自主 (就) 创业;其次, 可通过“送温暖、送祝福、广助学”等帮扶工作, 建立完善的、系统的、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赢得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的积极支持和感情信任。

四、结语

新时期基层工会建设, 必须围绕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职能并切实贯彻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和实现工企双赢目标的工作宗旨, 使基层工会建设具备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特点, 通过提高基层工会维权效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基层工会队伍建设、建立职工维权监督机制;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三方面策略, 不断继承发展、创新完善和实践提高, 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与剑.农民工工会组织建设的社会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曲延志, 杨军.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 4 (1) :15-16.

[3]孙玫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维权职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美术上下一篇: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