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管理方法

2024-06-21

政府财务管理方法(精选十篇)

政府财务管理方法 篇1

一、政府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政府机关经济收入日趋增多, 特别是在基层政府, 由于是项目的实施者, 经济来源比较直接。对此, 在政府机关设立财务管理系统有其必要性及必然性。具体来讲:使财务账目更加明确。以前传统财务工作不注重管理, 使财务账目不规范, 对政府发展有不利影响, 通过系统的财务管理使财务账目更加规范, 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其次, 防止滥用权力。清正廉洁是党一贯追求的, 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 不骄不躁, 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在保持政府人员自愿、主动使用手中权力同时, 还要利用财务管理手段防止那些别有用心、抱着“山高皇帝远”的心态从事非法谋利勾当的人。

二、政府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领导的责任意识不强

政府部门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承担, 领导层没有什么资金来源的顾虑, 所以责任意识并不强。在传统体制下, 资金切块安排, 随用随批, 大部分单位领导只重视会计行为规范, 资金安全完整使用以及对公费支出考核上, 对如何削减开支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缺乏认识和主动性, 从而造成资金使用不当、决策失误的现象。

(二)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是我国政府的通病, 大部分政府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资金体外循环、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固定资产方面, 许多资产处于瘫痪状态, 产权不清, 部分资产不能产生效益。没有科学的折旧方法, 也没有账面及时反映, 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 财务监管漏洞百出

财务领导的管理观念不足, 决策权高度集中, 致使财务制度执行乏力。在财务监管上更显得捉襟见肘, 在政府网站上鲜有与内部财务相关的信息;领导不喜欢主动披露信息, 所披露的信息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政府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工作难度较大;国家没有制定有关法律规范, 政府财务信息公开缺乏公信力。各种原因造成财务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无法执行。

(四) 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 我国大部分政府的财务信息采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对传统手段的依赖程度较强。人工处理不仅效率低下, 还有一个很大弊端就是难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受财务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得到的财务报告准确度有偏差, 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财务人员, 会导致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甚至出现做假账的情况。这样领导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真实的财务信息, 就无法了解政府财务状况, 也就无法精准指导资金分配。

(五) 财务管理用人机制不善

对我国基层政府来讲, 有一个特点就是财权集中。部分基层领导为了保持财权集中, 往往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财务要职, 但这些人并不是具备较高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这些人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甚至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 在参加工作后随学随做, 管理经验严重不足, 应变能力差, 如果遭遇重大财务问题就很难及时发现并解决, 经常使财务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三、完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转变观念, 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有效财务管理制度, 可显著提高基层政府的经济实力, 增加群众收入, 保护广大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对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 基层政府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使命感与责任感, 尽职尽责, 将财务工作纳入到正常的绩效考核体系中, 激励与约束并重, 从本质上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

(二) 对政府深度监管

针对政府监管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财务监管:首先, 加强机构建设, 为财务监管做好预备工作。一般来讲, 政府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是合并一起的, 这种形式在起初对政府发展有一定好处, 但随着发展, 这种好处不复存在, 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 政府应采取两个机构分享的形式。其次, 圆满政府外部管制制度。外部管制制度对政府起到决定性作用, 必须深刻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此基础上建立圆满的财务规章制度, 做好业务流程图, 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和监管力度。第三,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政府管理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完善内控制度, 可以使政府各项管理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从而提高运作效率。因此, 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以提高政府财务监管效率。最后, 实施科学预算管理。科学的预算能够明确政府的经营管理目标, 便于政府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政府在不断改革过程中,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重要, 财务管理内容将越来越多, 财务监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三) 提高政府财务人员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成效, 对此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政府领导者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深造、晋升等手段, 不断增强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财务管理岗位待遇, 完善考核机制, 使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 形成一支高质量的管理队伍, 提高政府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其次, 财务人员还要是复合型人才, 不断对自己计算机能力及与财务相关能力进行培养, 以满足工作要求。财务人员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名优秀财务人员必需的品质, 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就没有准入资格。除此之外, 财务人员还应该是敢于向政府领导者纳谏的人, 有了好的管理建议不妨提出来,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政府活力, 才能使财务部门发挥最大效用。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财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而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 加强信息管理

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目前, 政府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处理日常管理事项, 效率不高且失误率较大。因此, 政府财务部门应尽快实现信息化改革, 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化系统,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信息管理对政府发展有重要意义。加强结算信息管理, 设立电话查询业务, 可以随时对自己的资金收付情况进行查询核对, 在发现结算差错或资金被挪用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每月通过电子邮件向子单位发送结算账单, 在对账完成后, 子单位将分析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中心财务部门。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政府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长期积累的各种隐患随时有可能爆发, 对政府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 财务账目混乱,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职业道德丧失等问题, 应通过制度、法律等多种途径下决心治理。正所谓“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政府财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良好监督, 就无法取得民众的信任, 就无法维持社会安定团结, 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必须不断完善自身, 顺应时代发展, 促进社会繁荣。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财务管理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完善, 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财务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韩蓉.政府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1, (7) .

[2]段理慧.政府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大众商务, 2009, (7) .

[3]费连才.我国现代政府服务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交通财会, 2009, (04) .

[4]吴晶晶.对完善安徽省乡镇政府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0) .

对政府、行业客户工作方法 篇2

大办事处直销人员

一、每周六例会,与渠道人员沟通项目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如是否有合适的代理商资源),灵活调整工作方式。

二、积极的开展与客户有关系的代理商公司合作或个人合作。

三、广泛联系,重点联系机会市场中的客户和政府的各级信息中心。

四、直接参加政府的信息化会议或通过媒体、代理商、合作人得到政府信息化会议的内容。

五、与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的科研院所建立个人合作关系,获得机会信息。

六、行业内具有领导地位的客户的内部介绍,获得同行业的项目信息。

七、区域建立针对政府、行业客户的关系网络表,理清目前直销和渠道已经建立的关系网络。关键项目:行业、客户名称、部门、决策人、中间人、联系方式、我司负责人、案例等。

八、联系各地的情报公司,得到政府信息化预算规划。

大办事处渠道人员

一、明确渠道的重要行业,建立对重点行业的渠道部署工作。

1、根据公司对机会市场的分析(电信、金融、保险、电力、政府),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区域发展的重点行业;

2、根据区域明确的重点行业,结合已经建立的渠道资源,分析出渠道对重点行业覆盖的偏差部分(包括空缺,或现有渠道的能力不够),作为季度发展渠道的工作内容。

二、机会客户的处理

1、对机会客户,首先分析渠道的开展工作的优势,与直销同事沟通,讨论出工作方式,如果渠道有优势,则交给渠道处理。

2、每周六例会,渠道与直销沟通代理商报备的项目和客户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方式。

三、与强势渠道的工作方法

1、了解强势渠道的内部组织结构,找不同的人,多次尝试。

2、介绍同行业的案例,引发兴趣。

3、高层公关(或对渠道工作有经验的人)

4、争取个人合作。

小办事处人员

一、参照上述大办事处直销及渠道人员工作方法

二、工作重点

1、完成客户决策链的技术认可工作。

政府秘书的绩效测评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政府秘书;绩效;测评方法

1 秘书的发展情况

关于“秘书”一词,世界各国迄无一致定义,因为各有各的国情。秘书的情况是复杂的,美国与苏联的秘书都叫秘书,甚至英语、俄语里的“秘书”,都来源于拉丁语,与我国秘书含有“秘密”的意思一样,字源相近。在我国,古代秘书的含义与今天不同,就是今天对秘书一也没有法定的或公认的一致见解。

迄今为止,我国政府秘书工作经历了从产生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新中国这样几个发展时期。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秘书工作制度一方面体现出渐进变革的“路径依整”性,对部分制度作了继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激进变革的“革命性”,对部分制度作了发展。就这样,我国政府秘书工作制度在“继承”与“发展”之间逐步完善。

近代以来,政府秘书发展十分迅猛。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在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与这种剧烈的、革命性的制度变迁相适应,我国政府秘书工作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政府秘书工作机构在名称和实际职能上逐渐吻合起来,并且从政务部门中独立出来,政府秘书工作的各种规范在继承历代秘书工作传统和吸收现代西方行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规范围和丰富起来,政府秘书机构的设置和秘书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已初步纳入法治的轨道,具有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稳定性。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对政府机关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的职责作了一些规定。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政府秘书机构体系就建立起来了。主要有文字处理、会议工作、信息调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信访接待、参谋助手、事务管理等工作。

2 绩效管理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舒哈特提出了品质持续改进循环圈,即P-D-C-A,从而产生了绩效管理的思想。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过程。

3 政府秘书绩效测评方法

绩效测评是绩效管理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绩效的测评,能对于不同性质不同岗位员工作出一个清醒的绩效判断。组织的绩效与员工的绩效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员工的高绩效才能形成组织的高绩效。秘书人员处于组织的特殊位置,他们的绩效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工作领域,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行政系统的绩效。

政府秘书是一个很特殊的岗位,对于这一岗位的测评,不仅需要考虑到其性质是属于公务性质,常期与领导接触,另外,还必须考虑到他们所涉及到事务的特殊性。对于政府秘书的绩效测评,主要有等级评定法、强迫分布法、排序法、对偶比较法等方法。

4 政府秘书绩效测评方法

(1)等级评定法。

等级评定法是最容易操作和普遍应用的一种绩效评定方法,这种评估方法的操作形式是,给出不同等级的定义和描述,然后针对每一个评价要素或绩效指标按照给定的等级进行评估,最后再做出总的评价。这种方法对于政府秘书的绩效测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指标量化比较清晰,利于之后的绩效改进。

(2)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是一种相对的绩效评估方法。它的基本做法是:在每一个评估要素上将每一个秘书与文员与其他的秘书与文员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能测评出相对差异,能让政府秘书的绩效在各个部门或同等岗位之间进行充分的横向比较,有利于绩效改进。

对偶比较法的优势在于,它十分适合政府秘书这一岗位的性质,因为部门联系紧密,秘书打交道的情况多,使得横向比较显得尤其重要,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可靠性高,利于绩效改进目标的设定。但操作比较麻烦,成本较高。

(3)关键事件法。

在进行政府秘书的绩效评估时,可以对其在一些关键事件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但应该注意的是,对关键事件的评估一定要与被评估者的关键绩效指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这些关键事件是与被评估者的关键绩效指标有关的事件。

通过关键事件法进行绩效测评,能很好地直观分析和观察到政府秘书人员的工作状态,能进行积极的绩效反馈与改进。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也逐步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政府秘书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是需要受到重视的。通过对政府秘书的恰当的绩效管理,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快其进步步速,促使我国政府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克.政务艺术[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2]詹福满,代云明.新时期政府秘书工作[M].群众出版社,2004.

政府应急信息集群管理方法分析 篇4

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 遭受重大社会突发事件 (恐怖活动、空难、核事故等) 、重大自然灾害 (雪灾、地震、洪水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例如“非典”、“甲流”) 威胁的形势日益严峻。一旦突发事件发生, 如果不能及时应对进行有效处理, 其后果将不堪设想。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内外通信联系中断等, 凸显了我们现有应急通信手段不完善, 指挥系统不健全,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暴露出信息沟通不及时、统一应急指挥和应急预案处理不能有效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民政部统计资料显示, 平均每年全国受灾人口约2亿, 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由于我国综合性的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 资源亟待整合[2]。我国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方面亟待改进提高。

1 政府机关应急通信现状

政府机关的应急通信能力是本地区应急通信能力的标志。但当前现状是我国各级政府机关除少数城市外, 大多数没有形成完善的应急通信系统, 政府机关通信系统仍然以基本的话音通信方式为主, 功能简单, 并存在以下情况:

1) 传统程控交换机:稳定性较好, 但应急扩展性差, 强拆、强插、会议、录音等应急业务功能不足, 并且设备普遍较大, 技术陈旧, 接入不够灵活。

2) 近几年来兴起的VoIP方式IP语音系统, 虽然灵活性较好, 但稳定性差, 尤其是重要模块之间普遍采用分布式非可靠连接, 不能满足应急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快速接续特性等基本需求。

以上两种方式, 都存在严重不足, 突发情况下不能满足应急通信的需求。另外, 预警机制不完善, 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 资源亟待整合, 因此, 构建一种强组网、多业务、稳定、高效的应急通信平台, 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迫切的需求[3]。

2 政府机关应急通信系统需求

政府机关应急通信系统应该具备:综合通信交换能力、强大的网络接入能力、综合媒体处理能力、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力、及应急预案系统接口等。

1) 综合通信交换能力:具备时隙交换、IP软交换、数据交换多平面综合交换能力, 以保证信息流的无阻塞快速交换, 其中综合通信平台式是应急通信的核心部分, 直接关系到应急通信系统的应急处理效率与应急处理效果。

2) 网络接入能力:包括固网接入、无线接入、专线接入、短波、无线集群、卫星、广播网络接入等, 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通信链路的快速准确接续。

3) 综合媒体处理能力:语音、短信、视频等综合媒体处理, 包括会议、录音、群呼/组呼、媒体存储等功能。

4) 信息数据库管理能力:号码管理、分级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群组管理、应急过程信息交互数据记录管理等, 配合应急预案准确有效地实施。

5) 应急预案系统接口:与各级政府应急预案数据库接口, 比如:xx海关突发车辆闯关, 应急平台即刻调用应急预案, 一键发布“xx海关通道”预警, 沿途所有岗亭与交警即刻扑捉预警到位。

政府应急通信系统只有具备以上能力, 才能保证瞬时发现突发事件、瞬时应急预案处理。

3 应急通信信息集群管理

为实现上述分析的政府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五个方面需求, 需要构建政府机关应急通信虚拟集群系统。它需要系统集多网络接入、多业务功能、录音、会议、短信、存储功能于一体, 具备多业务支撑能力, 包括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短信、会议及集群分组管理等功能。

以上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不同终端的接入、实现不同链路下的终端 (工作人员) 的集群管理, 将语音、短信、视频通信信息情报内容进行上传下达。

3.1 信息情报分析

信息情报见图1所示。

1) 信息情报来源

●固定终端:固话点扑捉的突发信息情报。

●IP终端:IP话机或IP视频终端扑捉的信息情报。

●移动终端:GSM、CDMA、3G、PHS或集群等移动终端扑捉的信息情报。

●数据终端:来源于上级、同级、下级的email信息情报、传真情报等。

2) 信息情报处理

●控制中心根据各信息源的信息情报, 进行过滤, 匹配;

●根据预案条件选择最佳预案。

3) 信息汇报预警

●根据职能匹配, 选择汇报群组 (汇报路由:主管领导、职能部门) ;

●根据媒体类型, 选择汇报方式 (汇报路由:语音、短信、视频) ;

●预警发布。

4) 信息情报存储

●对过程信息情报进行存储 (录音存储、视频存储) 。

3.2 信息情报的集群管理

信息情报的集群管理包括集群分组、群组管理、集群策略几个方面。

1) 集群分组:

●下群分组:对所有管理对象的分组, 包括秘书组、值班组、保安组等。

●上群分组:对职能主管进行分组, 包括职务组 (书记组、厅长组、处长组、科长组) 、职能组 (消防组、供给组、安检组、法务组) 等。

2) 群组管理:

●等级管理:权限的分权分域管理, 根据不能等级给予不同级别的授权。

●职能管理:对所有分组进行职能链接, 包括汇报关系链接、职能关系链接、应急救援实施方案链接。

3) 集群策略:

●应急汇报:发现突发事件, 向对应主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进行预警汇报, 包括语音汇报、短信汇报、图像传送汇报、传真汇报。

●公众预警:突发自然灾害, 向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命令发布:预案措施的命令发布, 向对应的职能群组发布。

根据集群分组、群组管理、集群策略等的配合, 以及与预案的有效链接, 在控制中心, 遵照应急规范就能够做到瞬时发现突发事件, 瞬时预警应急处理。

虚拟集群管理的目标是:方便信息情报汇报与预案应急落实实现最优化匹配。例如:海关1发生走私车辆闯关, 立即预警海关1通道职能群组执行应急拦截。

3.3 信息情报流量分析

以支持256个固定终端, 2048个IP终端为例, 处理信息呼叫能力测试计算如下:

测试条件:

1) 256路固定终端并发连续循环呼叫时长:5s

2) CPU占用率<20%

计算结果:

CAPS=呼叫次数/呼叫时长/CPU占有率=256/5/20%=256 (每秒呼叫次数)

BHC A=CAPS×36 00=921 600 (Busy Hour Call Attempt:忙时试呼次数)

由上测算USC UC9000平台的信息能力 (每小时921600个消息) , 足够承载政府机关应急信息管理使用。

说明:

1) BHCA (Busy Hour Call Attempt) .忙时试呼次数, 指在一天最忙的一个小时里发生在当前交换机上的试呼次数, 试呼包括本局用户发出的呼叫和来自中继的入局呼叫。

2) CUP占用率:系统开销, 处理机时间资源的占用率。

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 (话务量) 无关的系统开销。

非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有关的系统开销。

4. 总结

应急通信信息虚拟集群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信息情报汇报与预案应急执行能够实现最优化匹配, 保证应急预案快速有效的执行。

应急通信信息虚拟集群管理可为政府机关提供及时、准确、内容丰富的应急通信信息服务, 提高政府机关通信效率, 结合预案管理, 大大提升政府机关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应急通信信息虚拟集群管理可以应用于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机关、人防、卫生、公安、林业、气象、武警等。

政府应急通信管理虚拟集群系统通过纵向与横向应急网络的建设, 能够提升政府对整个管理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真正为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提供保障。

政府应急管理虚拟集群系统, 应该采用B/S架构, 保证指挥调度操作方便, 不用安装终端软件, 通过严格的安全认证进行权限管理登陆, 在任何PC终端上都可以登陆指挥调度, 是指挥员不再受固定终端的限制, 一键发令, 实现“实用经济、方便使用, 平战结合、各取所需”, 大大提高政府应急通信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S].2006.1

[2]夏慧.汶川地震后通用航空应急救援[J].中国应急求援.2009.06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篇5

周琼刘新华2(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12月 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 Measurement)则是识别、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它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两个层面:一方面,它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且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就其所体现的放松规制而言,奥斯本(Osborn)与盖布勒(T.Gaebler)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1993年美国《国家绩效评论》把政府绩效评估界定为政府官员对结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规则负责。而就其所体现的市场化来说,政府绩效评估为公共服务供给部门(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之间展开竞争、创造市场动力,利用市场机制为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放松具体的规则,又要谋求结果的实现;既要增强公务员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公务员对民众负责,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又要切实保证政府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它作为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关系和加强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措施,是一种服务和顾客至上的机制。随着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政府角色发生变化,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或顾客之间的关系。政府公共部门行使公共权力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主动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社会公众成为政府管理活动服务的对象,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或顾客。这使得政府管理工作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2.政府绩效的内容及其评估标准

政府绩效既不是政府短期投入的回报,也不是政府终端产品的累积,而是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总成果。它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政治绩效主要指政治生产力以及政治产品,即政策的形成与贯彻以及执政机构的廉政建设。它是政府决策、政府行政的直接结果,为实现经济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提供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障。经济绩效主要指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其中通货膨胀、失业、收入分配等是重要的参数。它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为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文化绩效主要指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补与渗透,以及文化的繁荣与整合。它是其他三个方面绩效在精神层面上的保障和促进机制。社会绩效主要指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安全与犯罪、公平与正义、福利与贫困、稳定与**等指标是重要的参数。社会绩效以社会全面进步为其主要内容,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没有社会绩效,经济绩效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绩效和政治绩效就会失去社会基础。以上四个方面绩效的大小反映政府能力的大小与强弱。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政府上述四个方面绩效的评估,它涉及政府行政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和领域。

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呢?曾记否,1998年我国各地市政府向省政府汇报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政绩就是恭奉各市新城市的模型,这是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误解。如果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而发展的新城市那只是政府经济绩效中诸方面的一方面。更有甚者,随着城市的繁华,各级政府办公大楼相互攀比豪华。这不但不是政府绩效的表现而是它的反面。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概括地说,政治绩效的标准就是廉政和民主;经济绩效的标准突出地表现为消除穷困、民富国强;文化绩效集中地表现为全民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社会绩效的标准就是民风纯朴、社会和谐。

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

1.三种典型方法的评介

在政府治理与改革领域中,经历了“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转为“公平至上”,再到“顾客至上”理论的发展过程,至今绩效评估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评估方法为:“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Bench?鄄marking)和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 Scorecard)。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面临日益膨胀的机构,财政危机加剧的局面,率先把对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并重的审计,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扩展到多重指标,这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雏形,俗称“3E”评价法。其中,经济指标是指投入成本的降低程度;效率指标反映所获得的工作成果与工作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益指标通常用来描述政府所进行的工作或提供的服务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府的目标,并满足了公众的需求。由于政府在社会中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如平等、公益、民主等和“3E”评价法单纯强调经济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3E”评价法暴露出一系列的不足,因此,又加入了公平(Equity)指标,发展为“4E”。“3E”评价法指标,比较片面和单一,在评估内容上侧重于对历史事件-既定结果的审计,以对下一的财政拨款作出预测。这种评估方法相对于当今政府行为的复杂性来说过于笼统。

标杆管理又被译为基准化管理、参照管理,起源于20世纪末,是组织提高绩效的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它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根据一套既定规则进行评估、比较的过程,以改进工作程序并取得更高的绩效。标杆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标杆也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杆,即使是在同一个时期,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改进方面选择不同的标杆。标杆管理有以下十一个步骤:(1)确定项目的目的和范围。这一步包括了程序类选法:决定哪些程序需要进行标杆管理及其优先次序。(2)了解自己。分析自己内部的程序,对实际正在运作的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3)考察潜在的合作伙伴。(4)选择绩效评估标准。仔细挑选一套易于理解且有普遍性的评估标准,以用于衡量所选择的程序或职能。(5)收集内部数据以实施绩效评估标准。评估当前的绩效。(6)收集有关合作伙伴组织的信息。要做到合乎情理,少花时间,少给对方添麻烦,但必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7)进行差距分析。(8)引进别人的做法以缩小差距。运用“借鉴-改造-采纳”的程序来选择多个程序,允许作出修改,使之适合于你所在的组织的结构及其工作方法。(9)监察结果。绩效的改善必须显示出本组织绩效与合作伙伴绩效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以及缩小这种差距的相对速度。(10)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绩效评估标准。(11)回到第一步。作出改善,把整个程序再运行一遍。标杆管理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除了经济层面的指标外,还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在公益性活动中所作努力的指标等,可以使政府全面考虑自身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领导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界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TQM)、工作授权等管理新方法,原有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全面衡量企业能力,平衡计分卡应运而生。1992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RenaissanceSolution,Inc.,RSI)总裁大卫.诺顿(David.P.Norton)设计出了一种战略绩效评估方法-平衡计分卡法。该方法仍然注重财务指标,同时兼顾促进财务指标实现的驱动因素,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运作、学习与发展四个角度对组织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并要求彼此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创始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换而言之,通过平衡计分卡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具象为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从而达到执行战略、监控战略,最终协助组织实现战略的目的。因此,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以战略为出发点,将组织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最终达到财务回报,以财务目标和指标为归宿。平衡计分卡之所以称之“平衡”,是因为它以追求平衡为诉求,寻求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长期目标、结果性与动机性指标、滞后与促进指标、组织内部群体与组织外部群体、成本与质量、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因其指标的涉及面广而全,不失为改善组织绩效之良方,但也因此而庞大、复杂,这注定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来说,在中国政府部门引入平衡计分卡还任重道远。

总而言之,“3E”评价法强调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标杆管理法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除经济层面的指标外,还包括政府提出的公共产品指标。平衡计分卡则明确提出政府要以长远的眼光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远景规划,思考其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指导政府绩效评估。2.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思考

近几年来,学者们纷纷致力于“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的理论研究,而公共部门实践工作者也在试着将其运用于所在组织。从平衡计分卡本身的思想精髓及其具体内容来看,该方法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关键在于始终把战略和远景放在组织改革和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清楚地定义战略,持续的组织沟通,将战略与改革驱动因素联系起来,构建以战略为核心的开放型闭环组织结构,使财务(主要是行政成本)、顾客(公众)、内部流程运作(主要是行政效率)、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平衡地发展,可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准确分析和把握组织的战略目标及使命,并将战略目标在其组织内部层层分解下去,形成目标网络;二是正确认识组织的服务对象即顾客,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在组织内部形成不断学习、变革和创新的氛围,建立学习型政府;四是将财务、顾客、内部流程运作、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的测评指标具体化、量化。

由于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战略任务,从而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目标及其衡量指标皆不同,即使相同的目标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另外,不同组织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相同的指标也会因组织性质不同而导致作用不同。虽然在国外不乏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的成功案例,但实践证明平衡计分卡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地模仿,否则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长处,反而会影响对组织绩效的正确评价。只有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与组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功效。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方法 篇6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服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9-02

一、绪论

研究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1这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方式明确了方向,也给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性供给局面,可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更是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将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

(一)政府监管缺失。

政府的监管不足一方面体现为缺乏监管意识,政府购买导致政府职能的变化,工作重心从对公共服务的直接供给到全程监控。然而有些地方政府把政府购买视为甩包袱、去责任、缓压力的手段,在购买中出现政府缺位、越位等问题,这种做法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公众利益;另一方面体现为监管能力不足,政府购买涉及财务预算、购买计划、服务定价、招标投标、过程管理、业务监管、绩效评估、制度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复杂性增长的态势,需要较强地配置资源、驾驭全局的能力,我国的政府购买尚处于“摸着石头过路”的起步阶段,由于复杂性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政府相应能力的缺乏成为政府购买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

首先,社会组织发育滞后,资源不足。社会组织的组成、发展需要多种资源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社会组织的资源往往是有限,其没有经营收入和强制性税收,并且社会自发的机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加上专业人才的匮乏,局限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难以脱颖。其次,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社会组织获得的订单并不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订立的,往往通过政府授权、接受政府委托,甚至基于熟人关系、内部化的运作等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大量的依赖性购买导致社会组织缺乏谈判能力,一旦社会组织的资源禀赋和其他组织的差异减小,其赖以存在的公益基础也变得脆弱。

(三)政府人员寻租风险。

腐败存在于诸多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不乏寻租风险。一方面,公共服务生产者向政府官员主动行贿。公共服务生产者主动向政府官员行贿的情况有:第一,某些供应商为了获得提供公共服务的代理权,在政府招标过程中主动向负责招标的掌权者行贿。第二,供应商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担心被政府发现提供的服务存在质量问题而受到法律制裁,为了逃避政府的制裁,服务供应商也可能向相关人员求助,给予对方一定的利益作为回报。另一方面,官员主动向公共服务生产者索取贿赂、回扣。个别政府官员因利益熏心而又存在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主动向参加竞争的公共服务供应商提供政府购买的重要信息,同时向对方索取相应的利益回报。

(四)各方信息不对称。

信息对称是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是委托人实现对代理人充分监督的重要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相较于社会组织在信息方面往往处于弱势。首先,政府由于自身的定位、精力和能力原因,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的认识一般都存在模糊性。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其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公共服务,很难对具体的公共服务做出详细有效的评估。这些直接导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标准以及在社会组织选择方面存在盲目性。其次,社会组织方面从社会组织角度来看,由于其面对的是具体的公共服务,对某一方面的公共服务自然比政府更熟悉,对政府信息的掌握也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为了获取公共服务代理权必然会依据政府偏好展示自己与政府需求相一致的一面而掩盖其不足缺陷,致使政府选择失灵几率加大。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多元监督体系。

第一,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机构,这些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第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公众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最能表达和评估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鼓励群众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反映意见;第三,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社会公众监督的一个平台与渠道,应当加大媒体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购买服务。第二,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购买资金使用的监督。以财政资金为主线,进一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从资金管理、组织采购、财政监督等多个方面着手;二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对政府部门自身是否存在寻租合谋、不作为乱作为等进行监管,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教育。

(二)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为了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强自身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准还不够,缺乏服务理念和专业经验。因此,社会组织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公共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要增强社会影响力,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源,立足社区,扩大影响力,争取受众对象的支持,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政府要继续着力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竞争的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公信力。

(三)营造有序竞争的环境。

促进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克服市场缺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以法律程序规范竞争,招标投标等整个过程都需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竞争行为,制定合理的中标价格,以合理有序的竞争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其次,全面推动承包商间的竞争,以积极的态度和策略促进竞争,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加强监管,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信誉良好、资质优良、出价低廉的社会组织顺利中标,同时,加强对竞标组织的监管,及时对不具备正当理由获取中标合同的组织进行曝光并予以惩罚。

(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第一,扩大政府购买信息的公开范围。公众需要及时获取政府购买的相关信息以了解政府的相关动向,因此扩大信息的公开范围是很必要的。这样公众就可以清楚知道政府的购买计划,也可以及时向政府反映自己对这项购买计划的意见,同时向其反映自己的服务需求,给政府下一项购买计划作参考,这也可以调动公众参与到政府事务的积极性。第二,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政府传统的信息公开渠道相对覆盖面小、内容较简洁、传播速度较慢,这些传统信息公开渠道公开的信息内容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应该根据公众的需求,增加更多简易高效的信息公布渠道,这样公众才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政府应当通过设立固定的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信息公开服务热线、与新闻媒体合作等便于公众知晓的多种形式公开公共服务购买的信息。

四、结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既是以往实践的延续,又是新形势和新理论推动的结果,也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在我国加以推行。但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是灵丹妙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同样存在风险。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监管不足、寻租、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政府应加强认识和管理,不夸大其承诺,不回避其风险,以政府责任为核心积极建立多元监督体系、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切实通过社会力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真正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健全科学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继续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社会组织道德风险成因及防范[J].中国政府采购,2014.6

[2]吴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机制[J].社会工作,2014第3期

[3]孙晓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风险及其防范与治理[J].改革研究,2015.7

[4]詹国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14.11

[5]郑亚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基于购买过程的视角[J].党情国情,2015.7

[6]吴伟鸿.防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风险探讨--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为视角[J]. 工作交流,2015.11

注释:

政府财务管理方法 篇7

关键词:管理管理者,政府官员管理,吏治方法,管理措施

我国政府管理者是社会的强势群体, 他们拥有权力、掌控资源。他们是管理目标、途径和方法的决策者, 是管理规则的制定者, 是管理资源的调配者, 是管理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其危害程度尤为严重。“老虎不放入笼子就可能伤人”, 管理者失去监督和约束就无法有效禁止腐败和权力滥用。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我国古代韩非子认为:“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 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治国必先治吏。臧哀伯云:“国家之败, 由官邪也;官之失德, 宠赂章也。”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过:“治国就是治吏,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将不国。” 从古到今, 看历史, 吏治清廉, 则国泰民安;吏治腐败, 则国破家亡。吏治腐败是中国历史上朝代衰落的必然因素之一。 因此, 管好管理者是强化政府管理的首要任务。

实现对政府管理者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既有政治层面的因素, 又有管理层面的因素, 既有顶层设计因素, 又有具体方法因素。特别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1], 实现对政府管理者的管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然而,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科技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突破口。以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倒逼政府管理理念与模式改革, 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与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以关键领域的机制改革为切入点, 尽快改善我国政府管理者管理的现状, 是目前形势下最切实有效的选择。

一、研究现状

对于政府管理者管理的系统化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尚属空白。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研究;[2,3,4,5]二是对政府官员问责制研究;[6,7,8,9]三是对于政府官员权力制约研究;[10,11,12]四是政府反腐败研究。[13,14,15]

鉴于所有制等原因, 国外对于管理管理者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贫乏, 其中亨利·明茨伯格研究了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沃尔夫冈·施密茨探索了管理者领导力的理念和塑造手段。[5]

国内宋新宇提出了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三个方面:一是依托顾问团选拔管理者;二是通过股权或期权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三是依靠中小股民和媒体对管理者实施监控。[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进行了中国腐败与反腐败研究, 但是其研究文献大多是对策式的、宏观论述的、非经验主义的, 缺乏方法论意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缺少不同学科间的多元知识视角整合。[13]

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在政府管理者问责制的内涵、理论来源、意义、障碍和完善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一是对问责制的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探讨不够;二是照抄照搬西方问责制理论的较多, 对之矫正、丰富的欠少;三是从公共行政学科视角研究的较多, 而进行多学科研究的较少;四是许多思想观点缺乏哲学层面的学理支持;五是有错问责研究较多, 无为问责研究很少。[6]

二、目标与手段分析

基于对政府管理者的系统化分析, 按照完备性和互斥性的要求, 管理政府管理者不仅仅是反腐败、问责和权力制约, 它有四个方面的目标:不敢不能干“坏事”、 不得不干“好事”、想干“好事”、能干成“好事”;[22]需要四种手段:防止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约束力, 必须认真担负工作责任、失职落后就要被鞭策的压力, 主动履行职责、创造性地为社会谋福利的动力, 选拔和培养管理者使其具备履行工作职责的素质和能力。

其中四种手段与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模拟与测试, 在我国现今特定的环境下, 必须先对政府管理者施加约束力和压力, 其次增加动力和能力。没有约束力, 能力越大贪腐越严重;没有压力, 能力越大越容易弄虚作假、 敷衍了事。要想提高管理成效, 必须对管理者首先施加约束力和压力, 其次增加动力和能力。约束力防违法乱纪, 压力罚懒, 动力奖勤, 能力是成事关键。

三、措施与抓手的导出

以上所述的约束力、压力、动力和能力不是管理者自我产生的, 而是来自于管理者外部。特别是约束力与压力, 它们是管理者设法逃避的, 是他们不愿意承受的力, 因此最容易遭到管理者的抵制。同时, 管理者是强势群体, 没有有效的措施很难实现对他们的管理。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如果人都是天使, 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 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依靠人民对政府进行主要控制, 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按照现有的研究成果, 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管理可归纳为以下十一项措施, 即:外部权力约束、法律法规约束、内部机制约束、技术手段约束、权力运用监督、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职务激励、 科学选拔、有效培训、改进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

1.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管理的十一项措施及其要点

外部权力约束有三种, 一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 是指不在同一个职权链上的管理者之间的监督与制约。 二是赋予最底层的民众一定的公共权力来制约管理者的权力。三是将权力体系设计成封闭的权力链, 即权力的“闭路循环系统”。[17]

外部权力约束的要点是党委、政府、 人大必须分离[18], 其组成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中拥有权力 (即担任领导层职务) 。

法律法规约束是通过事前制订的统一的共同认可的具有约束性和指导性的应用条文来约束、规范和指导管理者的行为。法律法规必须系统缜密、科学完备。 法律法规必须客观、公正、量化和刚性。 法律法规必须公开、公认。法律法规必须具有适应性。

内部机制约束即通过科学合理的政府机构设置、权力配置等来约束政府管理者, 使其不能滥用权力。

内部机制约束的要点主要在于三点: ⑴ 通过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实现决策与执行权力分离;⑵ 查证与仲裁、评定分离; ⑶ 财政收支分离。

技术手段约束是指通过建立和应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或技术平台等实现对管理者的权力约束, 力争用程序管人、用技术管事。

技术手段约束的要点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公开化、系统化和透明化, 参照ERP (企业资源计划) 的思想开发政府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国有资产、政府财政、官员亲属财产等管理的精细化、可追溯化和科学化, 推动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

权力运用监督的要点是依靠人民、制度鼓励、任务驱使、技术支持。权力运用监督必须充分依靠人民、发动群众, 人民群众才是管理成效好坏的“感受器”, 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 权力监督就不可能到位。

权力监督必须重点做好三点:⑴ 鼓励群众投诉举报, 打造全国统一、安全、便利、科学的投诉举报平台, 一方面保护投诉举报人权益, 另一方面给予物质奖励, 充分调动群众投诉举报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社会管理, 人人有责。⑵ 通过制度确立举报是人大代表、党委委员们的根本义务。对那些没有完成举报任务、对社会违法乱纪行为漠不关心的人必须取消其人大代表或党委委员的资格, 把有效举报的数量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和党委委员的遴选条件。⑶ 进一步完善举报法, 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律内容体系, 打破违法或腐败分子间的攻守联盟, 实现违法贪腐者内部的互相举报。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职务激励是制造动力和压力的主要措施。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职务激励三种措施必须综合运用[3], 单一的激励措施难以产生非常有效的动力与压力。必须打破“干好干坏, 工资一样对待”的“吃大锅饭”的局面, 建立基于公共评价的奖优罚劣机制。

能力产生的措施是科学选拔、有效培训、改进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

2.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管理的九个抓手

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涉及多元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了尽快改善对政府管理者的管理现状, 而又不影响将来的系统化管理, 五大公共平台建设和四项管理机制改革将是迅速有效的抓手。其中, 五个公共平台分别是:国家法律法规公共平台、国家评审决策公共平台、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平台、全国投诉举报公共平台、 群众评价与测评政府平台。四项管理机制改革分别是:财税收支管理机制改革、 查证与仲裁评定管理机制改革、发票制度改革、诚信管理机制改革。

(1) 国家法律法规公共平台。当前, 我国中央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政策的制订、颁布以及修订手段还比较落后, 条文的公开、查询、使用与管理等还极其不便。国家法律法规公共平台建设将融入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的制订、测试、颁布等工作流程, 实现对法律、法规、 制度和政策修订历史信息和版本的管理, 并允许公众进行快速查询与评价。它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DM (产品数据管理) 的管理思想[19], 它应用一组一致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在不同用户内创建、管理、分发和使用覆盖法律法规从概念到消亡整个生命周期的定义信息, 它集成了人、过程和信息来实现虚拟制订过程的集成和协同。它规范了法律、制度、法规的制订、颁布和执行, 并按PDCA循环进行颁前测试、颁后评价。 该平台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建设与维护管理, 全国统一使用。该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国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该平台建设一有利于提升法律、法规、制度与政策的制订水平, 建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政策体系;二方便查询与使用, 提高其公示力和事前控制的效力;三有利于公众监督和评价, 防止执法权滥用。

(2) 国家评审决策公共平台。国家评审决策公共平台是一个面向全国的虚拟专家决策系统。它既可用于项目建设、物品采购等招标与评审, 也可用于项目选拔、成果评定、人事评比、评奖等事务。该平台接受来自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决策委托, 并专注于决策流程优化、决策规则科学性控制、决策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等。决策委托者可以通过平台发出决策委托请求, 同时负责对原始材料的真实度进行鉴定与查证。该平台实现了政府组织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分离, 能有效防止权力在评审评定方面的寻租。该平台的重点在于异地评审和随机抽取符合一定规则 (回避等) 的专家跨地区评审。旨在实现信息公开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实现评审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平台中的具体应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工作流程机制上, 如科研项目的管理, 各个部门或单位提出课题研究需求, 科技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研究课题招标, 提出课题研究需求的部门或单位负责验收, 验收费用由科技部门按标准支付, 由群众对研究课题立项意义、经费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有用等内容进行公开评价。对于反映强烈的必须启动审计机制。

(3)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平台。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平台是一个用于各级政府收支信息公开管理的平台, 其中包括政府的一切收支信息, 并实行收入信息从下往上逐级汇总、支出信息从上到下逐级细化。 该平台旨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减少行政成本、实现公众监督。如某级政府对各类拨款的使用, 最终都可追溯到具体的单位或个人头上;政府各项财政收入和支出, 最终都可追溯到具体的商品或服务明细上。各级政府对信息的细化或汇总程度不同, 但是它们都是互相关联的。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平台具有统一的财政收支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与新设立的政府财政专行、各类银行联网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同步, 在政府财政专行中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财政账号以及下属分类账号。账号代码包括以下属性:政府层次分类代码、行业部门代码、项目分类代码, 政府一切收支必须经过银行系统, 并使用给定的账号。

(4) 全国投诉举报公共平台。全国投诉举报公共平台是一个为了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和满意度评价, 也方便各级政府处理、反馈和答复投诉举报而建立的全国统一平台。平台由党中央直接监管, 各级政府不能更改投诉举报信息, 不能浏览和查询举报人信息, 只能按区域浏览, 并按属地原则进行查证、处理、反馈和答复, 并明确答复期限以及失职追究。对于各地举报信息, 由当地政府负责核查, 并在网上签署核查意见:属实、部分属实、不属实。对于属实的举报信息网上予以明示, 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签署处理结果, 逾期不签署的, 由其上级负责督促和追究失职责任, 并在规定期限内签署追究结果。对于不属实的举报信息则不予以明示, 但是仍保留在数据库中, 各级部门可以按权限查阅, 对于举报数量多而又被地方政府签署不属实的信息, 上级纪委可以派出人员专项调查。对于部分属实举报信息则予以部分明示, 只显示举报标题和政府部门处理意见。凡是明示的举报信息举报人都能够对政府处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 上级纪委对满意度低的进行复查。

(5) 群众评价与测评政府平台。群众评价与测评政府平台建设是增加政府管理者压力的最佳手段, 同时有利于政府管理者走群众路线, 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可以有效抑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

群众评价与测评政府平台是一个让人民群众公开评价政府, 为执政成绩打分的平台。平台由全国人大维护与监管, 人民群众可以对全国各级政府进行评价, 评价按政府服务效能、勤政廉政、发展规划、 信息公开、社会公平、公益设施建设、公共福利、环保、道路交通、教育、卫生、绿化、 物价、精神文明建设等分类打分。人大及党委根据人民群众评价分值及增值实施公开奖罚, 其中对市及以下人民政府实行一年一评, 对省及以上人民政府实行两年一评。评价的增值计算只考虑换届情况, 增值即换届后的每次评价与上一届末次评价之差。

(6) 财税收支管理制度改革。当前, 我国财税体制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 其中包括税制结构不合理 (国税与地税的设置弊端一方面导致税收流失严重, 另一方面导致地方急功近利和资源耗费与破坏) , 财权和事权不统一, 预算体制不公开、不透明, 预算安排随意性大, 非税收入泛滥、规模过大、执收行为不规范等。[20]针对我国财税管理机制方面的根本问题,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改革的思路:

1实现财政收入所有权、收支权和监督权的分离。政府财政收支政策及重大财政收支事项 (涉及面广、数额巨大) 必须经过人民公投决定 (信息时代下更具有可行性) , 政府财政预算以及预算外普通收支事项等必须经过人大审核批准, 向人大备案和向社会公示。党委负责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 人民群众定期对政府财政收支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包括结余评价、收入合理性评价、支出绩效评价、透明度评价等) , 评价结果与政府管理者、人大、党委的利益挂钩。

2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财政管理等级标准, 科学配置和使用权力。建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分级财政管理体系, 杜绝越权管理现象。建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大信息系统下的财政收支独立核算制, 核算包括各类收支、公共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增减、债权和债务等。地方政府的所有收支信息必须进入大系统, 与上级共享, 接受上级监督管理, 同时, 地方政府财政有自己的财政账户, 允许结余, 地方财政在法律上是属于地方人民的私有财产。财政结余额是当地人民评价当地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设置各级政府债务控制红线, 规范政府债务的审批、监督与控制管理流程。

科学详细地制订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 设置各项权力限额, 经人大审批通过后公开公示。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等权力分离制度, 制订各项权力运作流程和规范, 并严格执行。制订各类违反制度行为的责任认定与追究办法, 对政府官员实行公诉、申辩与公判制度。

3完善财政收支管理政策。完善转移支付政策, 增加一般性支付比例, 大幅减少专项支付比例, 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对于必须的专项转移支付, 应制定目标管理办法, 按目标要求分期支付, 强化目标考核, 没有完成目标的按比例扣除。 从而体现做多少事给多少钱的原则, 以及实现前拉后推式管理。这样做一改以前仅凭下级政府提供材料给予支付的弊端, 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动力和压力, 又消除其弄虚作假的动机。

优化国税、地税组成结构, 将资源税、 土地增值税等完全纳入国税, 防止资源破坏、滥用和浪费。建立法律法规禁止任何企业或个人利用公共资源投机牟利。

大力削减政府自身运作费用, 如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等。增加公共性开支和公益性开支比例, 各级政府在财政费用使用方向上应该有区别, 如中央政府更应该注重顶层设计与涉及全局的公共项目 (包括软件与硬件) 开发与建设, 地方政府更主要进行弱势群体保护与救助、公众福利、 公共环境建设等。

4提高财政税收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 实行国税与地税重置与合并, 成立非税收入局[21], 避免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之间抢夺税源的情况, 提高征收效果, 防止税收流失。加强税收管理的顶层设计, 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信息系统, 提升信息化水平, 降低税收征收与管理成本。

(7) 查证与仲裁评定管理制度改革。当前我国查证与仲裁评定管理中的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条:当事人不回避, 自咎自查;当事人不回避, 互评混查;相关人不回避, 圈内评查;脱离本质, 带包装评定。这些不合理的管理做法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性, 导致了社会纠纷和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

查证与仲裁评定管理制度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第三方仲裁与鉴定机构, 制订科学的决策规则、流程和制度, 从法律层面制订相关回避制度, 重大事项必须提前公开有关规则和标准, 必要时还要由人大组织群众听证会和向政府官员质疑会。在政府工作流程上实行回避制与分开制, 即规则与标准的制定者、调查取证者与评判者三者分离, 评审中还必须实行属地分离、人员分离等原则, 采取匿名评审、公审、专家会审、听证、答疑等形式。如项目申报中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责任应该是申报材料的核查, 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标准制定与评定分别由其他机构或群体承担;在干部管理中纪委部门的主要责任是调查取证, 是否违纪违法应该由第三方评判。

(8) 发票制度改革。实行电子发票和商品明细发票, 杜绝按大类开具发票 (如办公用品等) , 政府只能到具有开具电子发票能力的采购点采购。所有发票必须采用识别条码, 财务部门通过扫码自动核对和统计。

建立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 利用法律手段打击虚开、滥开发票和使用虚假、不规范发票行为。

(9) 诚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官员诚信档案, 提高不诚信成本, 制订相关法律, 把发生不诚信行为的官员坚决剔除出去。

建立法律制度, 严格保证事务所、公证机构、鉴定机构、证书证明出具机构及相关人的诚信, 必须加强法院、公证仲裁机构的公信力, 制定专门法律进行管理。

四、结论

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方法 篇8

1 政府信息资源概述

政府信息资源分为狭义的信息资源和广义的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可以将其理解为数据资源, 是以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为特征的。广义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信息及其载体, 而且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利用的能力。

1.1 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分类

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内容包括政府决策信息、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间的交流信息。

政府信息资源按信息来源分为固定信息和外部信息;按信息状态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网络环境下又有文献信息和电子信息之分。

1.2 政府信息的信息源

将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 按政府信息的采集空间范围来划分信息源, 可以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

(1) 政府信息的内部来源。政府信息的内部来源主要是指从政府部门和政务处理过程或程序中获取信息, 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处理政务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政务程序;另一部分是产生政府决策信息的内部信息机构。

(2) 政府外部信息来源。政府外部信息主要来自于居民以及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各种咨询机构、行业部门;公共信息部门;国外政府机构以及信息机构。

政府信息资源内涵丰富而复杂, 既有相互包含又有相互交叉, 可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分类体系, 具体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服务,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借助目录系统, 可以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 以支持公众方便快捷地检索、获取和使用政府的公开信息资源。

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增强信息意识, 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信息活动的费用, 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

2.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 特别是与信息内容有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的管理。

(1) 管理目标的多样性。政府作为公共部门, 其信息资源管理目标可归纳为: (1) 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2) 传递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和文化思想, 实现政府职能。 (3) 实现“电子政府”, 执行“电子政务”, 提高政府效率。 (4) 树立政府形象, 提高政府透明度, 促进廉政建设。

(2) 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在组织层面, 有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机构领导纵向组织。在功能层面, 有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三大体系下的各职能机关。

(3) 管理手段的多维性。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具有直接、迅速和有效的特点, 是政府信息记录管理的主要手段。各种通讯、控制的技术手段是现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另一手段。同时, 可以引入市场手段进行管理。

2.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包括内容资源管理、技术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组织管理、政府人员信息能力管理、信息体制建设管理和法律政策管理。

(1) 政府信息内容资源开发管理。政府信息内容资源管理是指对由政府产生和由政府自己收集、处理、传输、发布、储存、使用的那部分信息进行有规划的建设。

(2) 政府技术资源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信息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技术应用系统建设进行管理, 这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3) 政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经济管理比较突出的任务体现在对政府信息化的项目管理中。由于政府信息化项目涉及金额大, 因此要求对政府信息化项目的投资计划、投资总额进行严格审核, 对项目内容严格把关, 对项目产出效益严格监控。

(4) 政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组织是保证计划实现所必需的手段。它的职能是设计一种组织结构, 使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的人员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 了解自己在相互协调的系统中的作用, 自觉地为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管理的目标有效地工作。

(5) 政府人员信息能力管理。政府公务员是政府信息内容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也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载体, 因此对这些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也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6) 信息体制建设管理。信息体制建设管理主要包括建立有偿使用信息制度、建立信息任务外委制度、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要承担的责任和积极引导发展信息服务业。

(7)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法律政策管理。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 制定相关的信息法律政策是重要的, 它们在指导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 也构成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保障环境。

参考文献

[1]甘利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政府财务管理方法 篇9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许多项目的固定资产中,政府投资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政府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既包括农林水利,又包括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政府投资项目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些政府投资项目,既要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还要提高社会效益,因而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法十分必要。

1政府投资项目概述

所谓政府投资项目,又被称为政府公共工程,之所以要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公共需求予以满足。我国政府的职能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公共管理职能,同时还涉及到经济职能,正因为如此,政府投资项目的涵盖范围也十分广泛,既包括经济、教育和科技,同时也包含文化、卫生、环保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也对投资项目管理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不断地在对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新常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往往都是项目总部领导型、基础设施建设型以及项目法人代表型等,这些管理方式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项目总部领导型,其工作人员主要都是从其他各个部门临时抽调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所组建的管理队伍,往往在管理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管理目标也较为单一,这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极易使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之下,当前必须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便于促进项目效益的增加,由此既保证了人们能够享受到这些政府公共工程,同时还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全面发挥。

2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2.1采取工务署模式

为了能够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各个地区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比如在深圳,在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采用了工务署的模式,工务署也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其工作内容是对一些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这些政府投资项目既包括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又包括政府公共房屋本体结构性维修工程,工务署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组织和管理的职能,借助于此类模式,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工务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务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机构,工务署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实质上是代表政府,它对政府的工程管理职能进行了有效实施,由于在工务署中任职的是一些较为专业的工程界的人士,所以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设计、监管以及验收等阶段,可以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利用,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主体不明问题,而且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往往还存在权力、责任、利益交叉的情况,这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所以通过工务署这种形式来进行有效地监督,不仅可以解决弊端,而且还能使管理更加专业化。

2)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对政府投资项目加以管理,还能够对相应的制度加以有效的完善,工务署的职能不仅仅在于管理,同时还需要负责相关条例的制定,通过对各项条例的完善来使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有利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3)管理过程更加的公开透明,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2.2采用代建制的方式

代建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所谓代建制,是指政府对于项目管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标,让这些项目管理单位来进行投标,政府再对其加以挑选,选择综合实力水平较高的项目管理单位来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政府指定了相应的单位来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之后,该单位就需要负责对整个项目的管理,既包括工程项目的策划,同时还包括工程的实施以及验收,当工程验收合格之后,管理单位再将工程交付给政府。政府如果采用代建制的方式来对其投资项目进行管理,不仅仅能够有效地节约政府内部的人力资源,同时由于这些项目管理单位在工程管理经验上往往也更加丰富,其管理技巧更为先进,所以可以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使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政府进行公开的招标之前,还可以预先确定项目的建设方式及内容等,由此更加便于政府在项目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最后的验收。

1)采用代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对项目进行管理的一些弊端,比如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和受贿,而忽略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在政府部门中,往往也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通过代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是专业的工程管理单位来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所以可以不用考虑其专业性,政府的工作就可以简化为进行招投标和最后的验收。

2)利用代建制能够更好地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加以管理,因为所采取的方式是公开招投标,所以政府在管理工作开始之前就可以有效的进行成本的预算,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继而降低管理成本。

3)通过代建制,不仅仅能够为政府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且也为众多的工程管理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使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与政府进行合作,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也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使这些企业能够对自己加以不断的完善,因而实行代建制对于促进我国工程管理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3改进并优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的关键环节,只有对这些关键的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其加以有效地改善,才能够使管理更加有效。科学民主决策,之所以进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其目的就在于满足公众的需求,所以,在立项过程中应注重民主决策,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讨论,所选取的这些部门要涵盖所有的项目利益相关方,通过民主决策来确定项目的成立与否以及由谁来进行管理等问题。只有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才能够使管理工作更加容易开展。要更好地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还需要依赖于缜密完整的项目设计,只有项目设计足够的科学合理,才便于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要考评一个项目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考虑,包括经济、成本以及施工方式等,都必须要纳入考虑的范围,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对相关的方案加以完善,才能够使得后期的工程管理工作更加易于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政府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而要保证这些项目能够切实发挥其作用,还必须确保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能够对其实施科学管理,所以,要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创新,通过对工务署模式、代建制以及关键环节的改进等方式,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政府投资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政府投资项目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实现更好地管理,则必然依赖于管理方法的创新。鉴于此,就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促进管理方法的创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切实保障政府和人民的利益。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宏伟,马通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成效分析——以淄博市淄川区“财政大评审”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110-112.

[2]蒋继耀.“代建制”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龙岩市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635-637.

政府财务管理方法 篇10

一、加强基层政府管理的原因

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政治观念方面,维权意识渐渐被普及和运用。对于少部分的政府部门作出的不合理行为,人民群众也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观念。因此,我国的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及时针对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进行改变。以人民的利益和目标为基本管理指导理念,坚持行政管理工作的依法执行性质,为人民谋福利。同时,在这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要让社会发展始终走在正轨上,就必须对基层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办法进行创新、改革以及完善。由于时代的前进,许多传统的基层政府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应用在吸收学习了新观念的人民群众上,也渐渐不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甚至有些还会影响政府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的职能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积极转变,适当的对工作行为和作风进行改进。当为人民群众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多了之后,政府的管理模式渐渐过渡到服务类型,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同感会大大提升。能够执行建立起高效并且廉洁清正的行政管理模式的政府,一定是能够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心恳切为老百姓着想的好政府。

二、关于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行政管理都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两种特点。特别是经过社会的发展进步,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针对这些新状况,就需要政府部门能够创造建设出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适当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和创新是当下阶段最应该做的。

(一)创造出符合新社会群众的引导管理办法

为了能够使行政管理人员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进行自我约束与他人监督,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出完善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制度,让管理方法和行为都变得有法可依。并且,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相关的媒体、网络作为宣传的媒介,为政府的新、旧政策普及到每一位群众。在管理制度的实施基础上,对于有优异表现的群众或者单位还可以给予嘉奖和表扬,对好的行为作风肯定,对不好的行为作风进行惩处。让所有公民都能够清晰的知道哪些行为、哪些作风是正确可取的,哪些又是错误需要被打击的。引导群众配合政府的管理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素养。对于被嘉奖过的群众或单位来说,也为普通的群众起到了标杆的作用,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行政管理工作。

(二)创造出符合新社会群众的服务管理办法

在以往的基层政府管理中,大多都是出于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中。因此,需要适当改变这样的管理模式,采取以民主精神和民主理念为指导,注重人民的建议的管理模式工作。注意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除了抛弃主观上部分不合理的观念之外,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良好服务。在行为和态度上面表明一切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观点,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努力。这样才能够使行政管理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才能够使行政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基层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民主理念,为人民提供切实、积极的服务。秉持着先进的政治服务理念,让我国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三)创造出符合新社会群众的互动管理办法

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心目中希望的政府部门一定是能够满足群众需求、了解群众需要的务实的政府。但是要了解群众的需要,就要求基础政府部门对人民群众时刻进行关注,并能够在恰当的时候积极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互动是政府与人民群众相互了解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各种互动中,人民群众可以了解到政府中一部分的工作模式,甚至体会到政府的一些困难。而政府也可以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以及难处有所了解,并对他们的有益观点和意见进行采纳。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让群众感受到他们是国家最坚实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对后期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中也有促进作用。群众的依靠就是党,反过来,党的依靠也是人民群众。当人民群众们有了这样的意识,对于配合政府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

(四)创造出符合新社会群众的简朴实际管理办法

在过往,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比较注重排场和过程的基层行政管理活动。比如虽然花费了一定的资源,但是由于将规模和场面看得较重,因此并没有非常完美的将工作落到实处。这样不仅会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还会为今后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秉持优秀的作风、一切从朴素出发的管理方法应该被大力推广。当内在和实际内容增加了,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完善和落实,也就能够发挥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更能够体现我党执政为民的目标行为理念。

三、结束语

将基层政府部门的管理办法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革,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同感、提升人民对政策的积极配合程度,还能够真正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人民谋福利。党的执政水平提高了,党工作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才能够稳固不变。

摘要:本文主要对关于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基层政府管理加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阐述。首先分析了加强基层政府管理的原因,点出了在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提升的根源,随后针对行政管理创新办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行政管理方法,创新,基层政府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刘康胜.重视和加强乡镇电子政务建设创新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J].才智,2014,02:213+215.

上一篇:档案形成过程下一篇:法哲学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