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数学课堂

2024-05-29

构建绿色数学课堂(精选十篇)

构建绿色数学课堂 篇1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今的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数学学习的敏感度、接受度和兴趣等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营造自然、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呢?我认为,构建绿色数学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绿色课堂具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具有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具有自信、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在绿色课堂中,学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快乐地学习数学、享受数学。那么,我们要怎样构建绿色数学课堂?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些想法。

一、绿色数学课堂要有和谐的关系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绿色数学课堂,需要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载体。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这一情感现象在教学中表现为当一个学生对教师有好感时,就容易对这位教师上的课感兴趣,反之学生对教师反感,也会对所教的课不感兴趣,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几年前,我有一名学生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通过多次家访并找他促膝谈心,用温暖和爱心化去他心灵的伤痛,使他体会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他在学习上渐渐有了动力,特别在数学课上,听课十分认真,课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数学作业。他在周记中写道:“我只有努力学好数学,才是对数学老师最好的回报。”就这样,他的数学成绩快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教师有感情,也会对他所教的学科有好感,从而改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2. 和谐的家校关系

课堂教学看似在教室内完成,其实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对它产生影响,其中家庭的影响尤为巨大。因此,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有着共同愿景。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要尽量达成共识,相互理解。当然,由于学校和家庭双方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存在不同,往往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要保持冷静,有不同的意见,要相互交流、共同协商,一切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为了孩子的基础上。如果家校之间无法达成和谐的关系,要么让学生“钻空子”,要么让学生对其中一方或双方产生不信任感。只有通过互相沟通、相互理解,才能达成合作的意向,才能共建良好的教师和家长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绿色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记得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每节课都有很大的目标,很心急,想一下子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都教给学生。于是,我很少给学生思考空间,因为那样会占用我很多的讲课时间。我常把课本的内容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然后就会解题,每次到考试时就不停地做试卷。这样可能对一两次考试有用,但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教学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经过自我反思和向有经验教师的请教,我认识到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记得住,学得深。比如,在几何的辅助线添法教学中,我每次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从不直接传授。当然,在学生探索过后,我会引导学生作出总结,如添辅助线常用的思考方法:(1)遇中点,旋转三角形;(2)遇角平分线,翻折三角形;(3)遇等腰三角形,添底边上的高(或中线);(4)遇直角三角形,添斜边上的中线等。

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同样是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有些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心应手,而有些人却时常陷入在大堆知识中不能自拔,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靠记忆得来的,而不是靠思考得来的。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主动学习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

例如,在学习“虚数”时,我不会直接和学生说这节课学习虚数,而是从如何解决方程x2=-25引入。由于这种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法解决,自然而然学生就会浸入这个思考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一个新的概念,去拓宽解决方程的方法。这种以旧拓新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找到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明确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更为广阔思维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3.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动力。反思性学习是将学习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理解和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由学生主体用已学的知识去发现或再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经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中,学生尝试了几种三角形拼接方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到底该如何去拼接三角形,才能在方法多样的同时解决问题。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观点。我再适时地小结:我们解决几何问题,一般会将图形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图形,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几何图形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如平行四边形可看做是由两个全等三角形组合而成的。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了,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到系统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绿色数学课堂要重视情感性评价

不同的教学评价会使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成绩面前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课堂提问、作业评定、测试成绩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调节手段,处理得当,将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针对中学生怕提问、怕丢面子的心理,我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原本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对数学产生兴趣。记得有这样一名学生,在我初三刚接班时,她的数学成绩不好,她对数学学习也没有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天都为她个别布置并面批作业,每当她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在作业批语中这样写道:“有进步,再努力哦!”每当她学习遇到困难时,我就用激励的方法进行调节,换个角度找到闪光点,劝导她将不太理想的成绩与自己过去的某次更不理想的成绩相比,从而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再让她与周围同学比,看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和优势,使她找到信心。她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渐浓了,最后通过了升学考试,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而对那些有潜力的学生,我则适当创设竞争机制,以满足他们高层次的学习需要。我的课堂提问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赞赏或鼓励的语气给学生以肯定,用“试一试,你能行”“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形成了课堂共同探讨的良好气氛。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进步上,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对因考试失败而有强烈挫折感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避免学生陷入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

构建绿色课堂剖析 篇2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一、项目背景

1、源于新课程对“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呼唤。

课堂,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学习知识技能、体验丰富人生,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地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所需的生态土壤,要求我们的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育人行为。在争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奔牛实小的全体师生领悟到“绿色”的博大与精深:“绿色”——象征着自然、本真、健康、尊重,象征着个性、丰富、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基于自然性生态化的本色育人课堂;一种基于生命自主成长的行为更新与自主完善;一种基于人本教育,情感教育、自主教育的常态体现;一种基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融与共生。我们要让课堂里充满生命的本色——绿色,洒满让学生人格、情感、智慧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

2、源于对“学习过程人本化”的深入思考。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省教研课题《学习过程人本化的研究》成功结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在人本化的学习环境中,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落实,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自主探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这些都为新一轮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在深入观察课堂时,也发现部分老师不能持久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尚未能自始至终地重视,自己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得不够,自己本身的价值比较忽视,学生未能得到理想的发展,自己也劳累并痛苦着。如何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融合于学习过程中,确保课堂教学有智慧、有意义,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让教师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这是我们必须继续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想构建的绿色课堂旨在追寻一种内生性的“绿色”重建,让绿色学校的建设重心在于“人”而非“物”上,让教育“以人为本”得以真正彰显,“绿”的层次置于“人性人格”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种“物性化”的感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自主追寻,通过教育的实践致力完善人,充实人,寻找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通道。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的研究活动。

二、项目创意

绿色:本意是一种颜色。随着全球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文明的进步,人们赋予了它更广更深的人文性含义,绿色成了环保、生命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然、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这里的绿色,就是指它的人文意义。

绿色课堂: 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尊重生命,注重自然和谐、智慧高效,充分张扬师生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指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主要创意是:

1、着眼于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每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自主自觉地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调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项目目标

1、探索能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一套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重点,带动本校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职业情趣,改善教学方式,使广大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舞台上展现才能,发展个性。

3、打造绿色课堂,使广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

四、项目内容

我们的项目重点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组织与实施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具体内容为:

1、创设绿色课堂教学环境;

2、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

3、研究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模式;

4、探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5、研究绿色作业的设计;

6、构建绿色课堂评价体系。

五、项目推进措施

1、学习交流

我们引导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本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满腔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投身于项目研究与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以“自学、导学、交流”等形式加强项目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促进他们转变观念。

个性自学 我们在校园里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自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还经常向老师们推荐、赠送教书育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如: 《人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赏识你的学生》 等,进一步扎实教师的理论功底,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老师们坚持每周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做好不少于3000字的摘抄,写好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除了看书,上网学习也是老师们的必修课,各学科教研网和与项目研究相关的网站是老师们每天必到的地方。

专家导学 我们邀请省教研室朱纷老师、万伟博士、市教研室龚国胜老师、王俊老师,以及武进区教研室徐惠仁、钱新建主任到我校进行项目指导,并组织一批又一批老师外出聆听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座,然后有选择地把经典的讲座光盘带回家,供全校老师学习。没有光盘,则由外出教师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上传至校园网或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老师们传达。其次,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向老师们推荐有关教育热点文章,拓宽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

交流互学 集体的智慧常常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项目组每月坚持开展两次学习研讨活动并作相应的记录,还经常开展多种形式、主题不一的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不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每天,老师们还会在校本教研网上针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发帖、跟帖。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带着困惑去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或送经上门或虚心请教,互释疑惑,共同发展。

2、研究 实践

我们首先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研究组织机构,成立了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教科研骨干教师组成,负责项目设计、理论培训与过程指导,同时提供经费、制度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我们把总项目依据研究需要分解成五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组长1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由学校教师自愿报名组成,涉及到各个年级、各门学科,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其次,我们建立了与项目研究相配套的制度,对项目组成员的学习、研讨、实践、考核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多元化的学习、每周的研究课、每学期的项目组成员考核……等都一一落实。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断促进项目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展,根据考核情况,我们每学期都要评出一批 项目实施先进个人,在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把学习所得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平时的每节课都是研究课,有明确的研究意图。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就再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同时,我们还注意科研资料的积累和规范的归档,便于我们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3、互动 反思

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教师自愿申报项目研究公开课,然后根据上报情况统筹安排。每节课先由执教老师进行思考、设计,然后由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一起集体备课,研讨各个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合明确、合理,接着大家一起听执教老师上课,课后大家再一起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评课,重点看每一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切实得到落实,哪些地方还需调整或改进。执教老师再进行深入的反思,再在其他班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究、互动、反思是我们的家常小菜。

每学期我校都要举行一次镇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评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鼓励老师们平时做一名有心人,注意捕捉教学中的精彩瞬间,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动笔的积极性。

在项目研究中,我们注意及时总结,每学期的阶段小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项目研究始终焕发活力。

六、项目成效

(一)寻找到创设绿色课堂环境的策略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践研究和对学生的调查、观察、分析,寻找到一些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一些创建策略。

1、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对学生的影响

(1)、物化的学习环境

①生活化学习环境 一切学习皆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实践的大课堂。生活学习环境又分真实的和模拟的两类。真实的即现实生活,模拟的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课堂里呈现出现实生活的场景。在生活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②资源化学习环境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教师或学生的各类作品布置于教室里或校园橱窗中,一方面可以使展示作品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也有熏陶和促进的作用。展示的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主题学习材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都受益。

③信息化学习环境 电视、网络这些现代技术,有声有色、富有动感,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睛。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特别集中而且持久,效果也特别好。同时,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信息网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能很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2)、人文的学习环境

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愿意敞开心怀,展开真诚的交流。

②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③有趣的学习过程 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从学生和学习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与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愉快地学习、勇敢地挑战、大胆地创新等心理需要。

2、绿色课堂环境的创建策略

(1)、物化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走向生活 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认识千米,教材是利用10个100米的跑道连起来向学生介绍1千米的。其实这样介绍还只介于抽象于直观之间,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这时我们带学生到马路上去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再走一走,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再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的课文,如《春到梅花山》,我们在梅花开放的季节组织或由家长带着孩子去梅花山赏梅。我们学校还与《常州日报》联手,经常带小记者外出采风,丰富学生的见闻,提高学生的采访、作文水平。校内的树、花可以标上英文名称,力求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英语的气息,时刻传递着英语教学的信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则经常组织到社会中去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至于艺体课,则在暑期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适合学生的夏令营活动。

②模拟生活 我们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把一些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吃穿住行等“请”进课堂,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让课堂活起来。如认识人民币之后,我们在教室里开设“小超市”,让学生模拟购物;学《维也纳》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欣赏维也纳的相关图片,聆听优美的旋律。

③丰富信息资源库 学校一方面利用采购、租借等方式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制作一些,还经常组织老师进行课件、网页制作比赛,经常更新、添加校园网上的教学课件、学习网页,不断丰富我校的信息资源库。

(2)、人文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生生关系

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我们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以及喜欢怎样与老师交往,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我校教师的具体做法: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教师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成就最佳的自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做到引而弗牵、放而不纵;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在理智地控制好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反省自己的言行。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

同样,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生生关系,我们也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同学以及喜欢怎样与同学交往,然后根据调查资料组织师生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同学之间应这样做:尊重同学,友好地和同学相处,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精彩之处要热情鼓掌,错误或不足之处要善意指正或补充,绝不能讽刺、嘲笑;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对方,多作自我批评。

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少一些否定与指责,多一些肯定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③实施快乐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游戏、表演、竞赛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获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内部动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平时,我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红领巾义卖活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消毒、修补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拟价、推销、购物、理财等技巧。又如诵读、演讲、校园小歌手、挑战主持人等比赛,让学生有公开表现自己、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还特地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和外国人直接对话、接触,感受纯真的英语。

(二)初步形成了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

教学设计表现为一种静态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蓝图。绿色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状态和教学内容,围绕绿色课堂育人的核心价值,对课堂教学作出整体的策划和具体的设计。

1、落实绿色课堂教学框架——为绿色课堂积基树本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清单 备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传递知识,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在考虑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强调教学是为“育人”的资源和手段,服务于“育”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的。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看作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使教和学成为相互构成、同生同长的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认识和追求,我们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构建绿色课堂”备课格式(见上表)。

其主体由六部分组成:

(1)学情分析及教材解读。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流程。

(5)课堂上对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1)、(2)、(4)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和“怎样教”两大问题。(3)、(5)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真正的独立学习的机会。“教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清单”的设置是提醒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教师要怎样做,学生应该如何做。这样基本的备课结构可以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老师反思课堂,为构建绿色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2、激活书本知识——让绿色课堂生机勃勃

书本知识不能只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压缩,更不能把书本知识看作独立于老师、学生之外的静止的、封闭的客观存在。绿色课堂的教材处理要注重书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为学生提供能与现实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世界沟通的内容,提升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生命性。

(1)教材 知识体系,在完整知识体系的视野下看待教材知识。教材上的知识(特别是数学)是以点状形态表现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局部的,人为编排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背后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除了注意知识结构,还应注意知识建立和发展过程、知识的运用过程等,以使学生感受、体验到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

(2)教材 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教材知识的生长点。绿色课堂强调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生活是教材知识的沃土,在呈现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打破教材为唯一标准的观念,可以把滔滔不绝的生活之水引入课堂,给绿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沟通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是说教材知识等同于现实生活,在用生活化的策略呈现教材内容时要处理好生活世界的具体、丰富、随意与书本知识的抽象、概括、严谨之间的关系,防止教材内涵的流失。

(3)教材 个体发展,让教材知识真正内化为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催化剂。早在19世纪杜威就指出教学应该从儿童经验出发,因为教育是一个完成社会已有文化向个体成长转化的过程,只有与儿童个体经验世界相沟通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儿童自己的知识,才具有促进儿童成长的意义。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并允许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三)初步研究出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模式

我们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了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探索出了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

(1)、目标情感化 有明确的人本化的目标,既注重系统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等目标的达成,更注重学习价值观、态度、兴趣、动机等情感目标的达成。

(2)、内容合理化 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拓宽,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课本知识。

(3)、方式自主化 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富有意义的体验、探究、交流,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展。

(4)、评价多元化 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充分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

(5)、作业个性化 作业内容、题型丰富多样,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发展的空间,把作业当成一种乐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

2、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教师 学生

…… ……

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有6个基本环节:

(1)、第一环节:进入情境 教师根据具体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演示情境、欣赏情境、辩论情境、应用情境等。不管哪一种情境,都要注意情境的直观性、合理性、科学性、情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使学生乐意学。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第二环节:明确目标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确定富有层次的目标。学生明确自己的基本达成目标和努力目标。

(3)、第三环节:提出观点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重组、拓宽,或对不同学科进行合理整合,使之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预设,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本知识,同时注意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我构建的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4)、第四环节: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一些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数学课上,学生可以选择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学习新知;语文课上,可以选择读一读、议一议、悟一悟、演一演等方法学习新课。

(5)、第五环节:交流解疑 课堂交流注重多向、评价注重多元。生生、师生之间多向的交流不仅体现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沟通,还注重思维的碰撞和感情的升华。我们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多元评价、和谐发展”。学生通过多向的交流,解决心中的疑惑,收获新知。

(6)、第六环节:达成目标 作业具有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具有实践性,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业具有探究性,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业具有综合性,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业形式多样化,既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可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竞赛之中;作业有选择性,一部分为必做题,还有一部分为选做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掌握新知后,能有效巩固并达成目标。

(四)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的具体策略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即使每一节课我们都有充分的预设,但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在我们的绿色课堂里,课堂的生成是否能成为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珍珠,是否能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还在于我们教师是否能正确地解决好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学生课堂的生成需要我们老师的智慧的点缀,才会是成功的课堂,快乐地课堂,生命的课堂,绿色的课堂!

1、理解性生成——跟着你的感觉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指向于文本内容的,也就是理解性层面的生成,但这又不在老师的预设中,那此时的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同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能在自读自悟中解决理解性层面的问题。

2、拓展性生成——不能被你牵着走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材之外的话题,这时,我们教师既不能简单对答,也不能大肆讲解,要灵活地进行调控。必须有效拓展的,课堂就应该提供背景加深理解,应该课后延伸拓展的,就放到课后继续学习,千万不可被学生牵着走,我们要把握好教师是课堂主导者、调控者这一角色。

3、价值取向生成——我要为你找理由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悖于文本思想的,教师不应该简单的否定,而应该“引申悟谬”,让学生去思考,在自己的探究否定中解决生成的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文本价值的“激发点”,教师要积极引导探微,不断深化课文的主题,在情感的渲染、激发中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的多元价值。

4、思辨性生成——我们一起来碰撞

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五)初步形成了绿色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业布置是绿色课堂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完美的结局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绿色作业的设计要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要让作业变得鲜活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适可而止,师生同乐

一课上完,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习字册、语文补充习题、家作、课作、小练笔……一大堆的作业,学生做得焦头烂额,老师批得颈椎疼痛,双手发麻。所以我们认为作业第一要改革的是量的问题。绿色是环保节能的代名词,那么绿色作业首先也要“节”。怎么个节法?比如说我们一篇课文上下来,对于字词的教学有个习字册认真完成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在课文中划出很多重要的词语回家当作家作再抄写。重复机械地抄写词语并不是熟记词语的最佳方法,我们应该重在平时,重在第一课时字词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记住难写的易写错的词为成功之处。

2、生动有趣,乐此不疲

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学科的特点,学生一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有真正地参与。

3、体现层次,各取所需

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总有长短,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做着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难度,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特别是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再对做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所以,层次性的作业设计,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课堂、作业和自主都还给学生,才能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春天的绿意。

4、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有些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作业,学生独自一人完成难度较大,这样的作业完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共同负责来学会学习,让学生品尝到作业的乐趣和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成功感。

【典型作业选登】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练习六中有一个倒顺词的学习,与其老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倒顺词,还不如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把自己收集到的倒顺词编成相声,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一放手,学生的兴趣浓厚起来。一下课只见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开始自编自演起来。学生还大胆地要求利用一节综合课的时间来展示,我做评委,给优胜组加分。以下是一组学生创编的相声:

甲:学了倒顺词才也来用用,别浪费了这美好的倒顺词。

乙:好呀,你不就是想给大家展示展示你的才华吗,谁怕谁呀?

甲:切,我这是温故知新。瞧我今天的领带多漂亮。

乙:我今天准备带领你全家去大购物。

甲:戴上手铐的肯定是罪犯。

乙:你若犯罪了我绝对会去探视你。

甲:你这家伙啥意义?我们来点高难度的。

乙:奉陪到底。

甲:我拿牙刷刷牙。

乙:我拉警报报警。

甲:奶牛挤出来的是牛奶。

乙:蜜蜂酿出来的是蜂蜜。

甲:哈哈哈,厉害厉害。

乙:彼此彼此啦。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六)初步形成了落实绿色课堂评价的具体策略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以人为本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绿色评价的主体、标准、方式、形式、时机等一些列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的评价由学生个人、同学、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交互评价,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将评价变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1)、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突出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2)、同学互评 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刻,从而使他们无法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在自评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相互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你要向他学什么?”“还有哪些要改进,怎样改进?”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注意指导性、激励性。教师除了平时的随机性评价外,期末还要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作出书面评价,说明学生学习活动中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4)、家长参评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请家长来评价学生,让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5)、师生互评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反过来评价教师。这样的评价可以使主客体相互转换,促进平等,有利于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真正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还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我们一方面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学生统一使用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过程与方法位居第二,具体从爱学习、不怕难、会创新、习惯好、善倾听、会提问、会思考、会实践、会合作、会表达、能理解、能掌握、能应用共十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较为全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以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又设置了一些不同的评价标准,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某个方面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如定期或不定期地评选“绿色小卫士”、“文明小使者”、“校园小雷锋”、“优秀学生”、“进步学生”、“金嗓子”、“故事大王”、“口算高手”、“运动之星”、“书画小能人”等。

附: 奔牛实验小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试行)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好、进步、一般)

自评 他评 师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爱学习喜欢任课老师,乐意参与学习。

不怕难 遇到困难不退缩,能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会创新 喜欢寻找与众不同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惯好 注意力集中,书写认真。

过程与方法 善倾听 善于倾听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会提问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会思考 善于利用合理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

会实践 能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操作、调查、研究等活动,善于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会合作 能主动和同学配合,能与同学一起探索、讨论并形成一定的成果。

会表达 能用简洁的语言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 能理解当堂课所学的知识

能掌握 能掌握本节课应掌握的一些本领。

能应用 能准确、熟练、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

想对自己说

伙伴对我说

老师对我说

3、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们除了运用常规的口试和笔试外,还采用表格式评价、成长记录袋、观察式评价、家校联系卡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学生对评价的恐惧心理,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表格式评价 利用统一的学习活动评价表(见上表)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好、进步、一般”三个等级。通过自评、他评和师评,学生能够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通过纵向的比较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还可以看到同学、教师对自己的建议,使今后的努力更有方向。

(2)、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素材,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足迹,而且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

(3)、观察式评价 观察式评价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对学习者平时表现的观察,教师及时采用合适的方式给予恰当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家校联系卡 家校联系卡,老师每周都和家长书面联系一次,双方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情况及其他表现,能有效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4、评价形式多样化

评价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用语言、表情,也可用动作来评价。

(1)、语言 评价的语言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当学生停止不前或表现突出时,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前进和再前进的动力。作业本、成绩单上的书面评语,也是如此。当然学生表现不佳时,适当的提醒和批评也必不可少。

(2)、表情 当学生由于紧张而不知所措时,老师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能给学生莫大的勇气。

(3)、动作 学生有出色表现时,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摩一下他的头、对他竖起大拇指或奖励给他们一颗“小星星”,学生会兴奋一整天。

5、评价时机弹性化

(1)、即时评价 我们随时注意捕捉学生的亮点:课堂上精神的状态、精辟的回答,作业中精妙的解法,活动中精彩的表现,都会对之及时加以肯定。凡是能针对现状对学生即时的褒扬,对其他学生的刺激最强烈,学生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期望也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会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遗余力。

(2)、延时评价 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实行延迟性评价,按自愿的原则进行重测,并按最佳成绩记录,有利于激发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定时评价 在周末、月末、期末,将学生的学业情况与日常言行结合起,用等级加评语的形式进行来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继的学习与生活指明方向。

七、综合成效

1、项目的有效实施是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响亮回应。通过构建绿色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课堂各要素各环节的协调融合,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连续三年获区质量评估一等奖;学生在区以上各级各类素质竞赛中获奖750多人次。该项目2009年被省教研室确定为江苏省第8期教研立项课题。

2、通过构建绿色课堂,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育人成人”的同时“育己成己”,获得尊严和快乐,提升了职业价值和生命质量。三年来,“五级教师梯队”人数由原来的45%提高到60%;被评为区级以上先进的有20多人,十三位老师在区以上评优课中获一、二等奖;两个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教师的240多篇论文在区以上评比中获奖和发表。

3、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学校的“新绿色教育”提供了更多理论、实践支撑,成为了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纽带,彰显着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的特色。育人环境更加和谐,办学内涵进一步提升。围绕“绿色课堂”设计的校本课程获首届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武进区十佳创新发展成就奖;学校先后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江苏省“书香学校”等。

我校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经验多次在区新教育实验学校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并通过支教结对、送教下乡等形式在周边学校得到辐射和推广。

构建绿色数学课堂 篇3

一、基于“生本课堂”思想,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绿色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绿色数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学的课堂。以学生发展宗旨的“生本课堂”与“绿色教育”异曲同工,讲究民主、和谐人文课堂环境的营造,鼓励心智的自由飞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一贯坚持“生本课堂”思想,让学生唱主角,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感受到计算器的价值。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结构、功能,更没有给学生讲授如何使用计算器。我故意“懒”一点,让学生“勤”一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孩子们在合作中放开手脚,边观察、边讨论、边操作,同伴之间互相协作,共同交流。纸上谈兵远不及学生亲自实践,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亲眼观察、亲手操作、相互交流,通过合作探究获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学生要得到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放飞心灵,激情张扬。

二、基于“寓教于乐”理念,实施游戏教学

“绿色数学课堂”是快乐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活动,不再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和畏惧。我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寓教于乐”的理念,开展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自然随性发展。

游戏是一种人人喜欢的活动,孩童尤为挚爱,我们若将学习游戏化,学生的学习将更快乐,进步更迅速。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中,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我开展了“游戏化教学”。我首先组织学生玩“猜朋友”游戏:一位同学描述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学生猜一猜。有的学生说:“我的好朋友的位置在第5排第3个。”有的说:“我的好朋友坐在第4组第2个。”还有的说:“我的好朋友是第2行第6个。”孩子们在有趣的“猜朋友”游戏中初步感知了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感受到有些表达方法给理解上带来困惑,从而激发了对“确定位置”统一性的需要,由此顺利导入“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课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让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继续采用游戏的方式,“我当小法官”: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请同座判断对错。“图中寻宝”:从藏宝地图中找出宝藏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寻宝路线。

游戏教学将数学学习融于游戏情境之中,让枯燥的数学学习趣味化,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学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得发展。

三、基于“持续发展”原则,培养自学能力

“绿色教育”是一种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石的教育理念,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提高自学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问题教学法”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究,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推进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我在出示了例1情境图之后,我并未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自主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有的提出“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先分析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难不倒学生,他们很快列出算式:“28+17”、“17+28”,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说说它们的异同,并让学生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从而归纳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授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持续发展积蓄能量。

构建绿色数学课堂 篇4

编者按:绿色教育理念认为,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 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 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 以学生为本,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理想状态中的“绿色课堂”, 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其中, 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别呈现课题组《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指标构建, 以及从基本要求、关注学生、数学本质、动态生成和追求创新等各个维度对绿色课堂的理解, 以飨读者。

构建数学道德课堂心得 篇5

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

为了真正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建设道德课堂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又进行了大量与道德课堂有关材料的阅读,感觉收获感悟颇多,现就如何在数学课上构建道德课堂谈谈我的心得。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型和工具型知识。对这样一门以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为主体的学科,从表面上看似与“道德”毫无联系,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数学教学的误区——“塑造模型”的教育以“应试”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及学习结果。长期以来,这一指导思想导致了数学教学严重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包办了一切,包括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日复一日、处心积虑地使传授知识的过程看起来更严谨、自然、无可挑剔,使学生听起来更那么顺理成章,确实如此——果真如此。正是这种日复一日传统意义的“规范化”程序教学,扼杀一个个活生生心灵的个性化发展,使我们的学生一天天丧失了“怀疑意识”,丧失了自我发现和创新的训练机会。

二、“道德的数学课堂”及其内涵数学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本人认为,“道德的数学课堂”应包含以下几点要求:

1、以认知规律为导向,以符合具体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现状为基本要求。以引导构建知识的立体网络、培养创新能力和学科素质为目标。

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备学生”。以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为目标,形成有效的知识迁移,为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和终生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现状,了解每一节课学生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学应该采取的应变策略,等等。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或自然获得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分层拓展,在修正、扩展和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情境,通过“转换”和“整合”让学生发现不同数学主题之间的联系。揭示知识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中的关键,这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

2、以突破重点、达成目标为前提,但不刻板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不追求教学环节的程序化。

“道德的数学课堂”,应以搭建教学目标为控制系统、教学手段为操作软件的师生信息交换互动式平台为准则,在分析到位、预见充分的基础之上,以问题为线索、以启发为策略、以创设学生掌握知识所需的相应的认知情境为手段展开教学。当前教学过程的“师勤生懒”现象,严重丧失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我期望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强烈反差,心理补偿失调,应该引起教学者的深刻反思。

3、“道德的数学课堂”应渗透“情感教育”,发挥教育的科学性和文化教育性双重功能。

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加者和引导者,最大可能地实践“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一思路应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内涵。“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与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数学教学应实施“学科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换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利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内化为准则,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导,在能力培养上诱导,在思想方法提炼上指导,让生命主体获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感悟心灵的自由,使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得到发展。这也是教师本身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将学科的专业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学,焕发起课堂活力,这是“道德的教学课堂”提高效率、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一有效途径。

以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为中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和严密、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充分挖掘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科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是“数学课堂的道德”的内涵。

构建绿色课堂 彰显生命活力 篇6

一、绿色课堂的校本化诠释

当我校把“新绿色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在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的过程中要拓展“绿色”内涵,使之走出作为单纯生态颜色的概念界定,不再成为环保的代名词。把“绿色”的理念延伸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尊重生命,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构建绿色课堂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绿色课堂应该具备主下列主要特征:

1.生态性。构建绿色课堂要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素,既有生物的又有非生物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动态也有静态的,这些因素相互依赖、和谐共生形成绿色课堂的教学氛围。

2.生命性。构建绿色课堂要求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主体间的各种交往活动,既学习知识,又提高智能,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心灵得到丰富与发展,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

3.生活性。构建绿色课堂,要求教师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上开放,要求教学必须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从课堂向课前、课后、课外开放,从生活中提取源泉丰富课堂,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用科学思维方式来观察社会。书本知识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富有意义,更加完整。

4.生动性。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构建绿色课堂,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努力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生命对话,努力实现对象之间多样的多维互动,积极的交流对话,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进取的状态,使他们情绪高涨、发言踊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二、构建绿色课堂的策略

1.创设绿色物质景观——给学生美观舒适的感官享受。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育人艺术的神圣殿堂。课堂物质环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物质空间,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形成显性的“场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以影响,进而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我们要求各个班级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走进教室后就置身于美的环境之中,给学生舒适的感官享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课桌组成马蹄型、对称型、品字型等,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在墙面开设“表现角”,可供学生随时随地展贴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有一个舒适、自由的生活乐园。

2.重视师生关系——让课堂绿意盎然。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在现实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为实施新教育带来阻力。我校在构建绿色课堂的过程中倡导这样一种绿色人际交往环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具体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2)影响学生——树立榜样意识。(3)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3.落实绿色课堂教学框架——为绿色课堂积基树本。课堂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传递知识,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在考虑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强调教学是“育人”的资源和手段,服务于健康、全面发展人的这一根本目的。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看作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使教和学成为相互构成、同生同长的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认识和追求,我们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构建绿色课堂”备课格式,其主体由六部分组成:①学情分析及教材解读。②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③有明确方向的预习。④严谨的教学流程。⑤课堂上对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⑥教学反思。

①②④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和“怎样教”两大问题。③⑤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真正的独立学习的机会。“教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清单”的设置是提醒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教师要怎样做,学生应该如何做。这样基本的备课结构可以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老师反思课堂,为构建绿色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4.激活书本知识——让绿色课堂生机勃勃。书本知识不能只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压缩,更不能把书本知识看作独立于老师、学生之外的静止的、封闭的客观存在。绿色课堂的教材处理要注重书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为学生提供能与现实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世界沟通的内容,提升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生命性。

(1)教材——知识体系,在完整知识体系的视野下看待教材知识。教材上的知识(特别是数学)是以点状形态表现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局部的,人为编排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背后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除了注意数学的知识结构,还应注意数学知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如概念的提出、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与归纳过程等)、知识的运用过程等,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

(2)教材——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教材知识的生长点。绿色课堂强调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生活是教材知识的沃土。在呈现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打破教材为唯一标准的观念,可以把鲜活的生活之水引入课堂,给绿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沟通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是说教材知识等同于现实生活,在用生活化的策略呈现教材内容时要处理好生活世界的具体、丰富、随意与书本知识的抽象、概括、严谨之间的关系,防止教材内涵的流失。

(3)教材——个体发展,让教材知识真正内化为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催化剂。早在19世纪杜威就指出教学应该从儿童经验出发,因为教育是一个完成社会已有文化向个体成长转化的过程,只有与儿童个体经验世界相沟通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儿童自己的知识,才具有促进儿童成长的意义。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并允许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三、实践成效

绿色课堂的构建努力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融合于学习过程中,确保课堂教学有智慧、有意义,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同时也让教师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做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我校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先后有英语教研组获得了常州市中小学第四届优秀教研组,在武进区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中获二等奖,并被评为武进区教师师能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教师发表了200多篇论文,有的还获得奖励,学生有750多人次在区以上各类活动中获奖。

构建绿色课堂,凸显语文精彩 篇7

一、自由是绿色课堂的基础

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的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拥有了自由的思想意识,学生就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教师尊重学生的对话自由,就是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同意某些观点,可以尊重某些观点,还可以反驳某些观点。因此,自由的课堂是营造绿色课堂的基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生命的灵性才能得以充分释放。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法布尔放鸭回去以后受到父母的责骂以后,就有一部分同学为法布尔“打抱不平”。有的学生认为法布尔的父母对他太苛刻了,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是父母也没有剥夺法布尔喜欢昆虫的权利。也有的学生认为,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是出于关心,是出于爱,是对法布尔的负责,是希望他走“正”道,做一个有用的人。不料,这位同学的发言又给某些学生以可乘之机,他们义正言辞的说“难道热爱科学,认真进行观察研究就不是正道吗?照你说,什么才是正道?”……在这样自由的空间里,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里对法布尔热爱昆虫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自由的思想不光体现在学生言论的自由,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自由,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或读,或画,或说,或讲……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更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二、自主是绿色课堂的动力

语文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唱独角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了应有的活力。绿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从这种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教师从这种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营造自主的课堂,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的绿色生机。

例如 , 在教学苏 教版语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针对科普短文的性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主要提出了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的?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说一说。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由于缺少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适当的调整学习节奏,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驻足一会,也可以和同桌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个语文课堂换发出了绿色的勃勃生机。

三、开放是绿色课堂的源泉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跳出多么精彩的舞蹈,课堂是一个可以燃烧学生激情的动感地带,是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由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具有开放的教育观,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展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语文课堂的无限精彩。

例如,苏教版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横着切苹果的发现的介绍,告诉人们,创造力就是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开始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改变人们常用的思维模式。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总是会主观的认为切苹果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展示,因为过多展示还会浪费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我却不这样认为。语文课天天有,但是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的文章却不一定天天有,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换种方式看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带上小刀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水果在课堂上切切看,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学生兴趣浓厚,呈现出了空前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课堂里,语文味也许不是很浓,但是,教材是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能让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学会举一反三,又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见,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构建绿色课堂,点燃心灵火花 篇8

一、关爱学生, 让学生的生命不断充盈起来

爱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 教师要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 走近学生, 关爱学生, 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语文课堂环境, 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语文学科强调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一个温暖的目光, 一句关心的话语, 或是轻轻握着充满着忧伤的学生的手, 学生一生的不畏风雨的力量也许就从此生根发芽。中学生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 他能迅速发现老师对他的爱, 获得一种父母般的认同感, 由此产生发自内心的安全感, 消除对外界的恐惧、敌意或破坏欲。

《读者》上曾刊载过这样一件事:美国有个男孩由于先天兔唇, 遭到小伙伴们的嘲笑讥讽, 因而对老师同学抱有敌视和仇恨的态度, 在一堂语言听力测试课上, 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们的听力测试是以耳语形式进行的, 老师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孩子。”这句话让他震惊、感动、激动, 从而获得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转变成为一个优秀学生。

语文教学内涵丰富, 新一轮课改提倡以人为本, 教师应真心地去关爱学生, 在语文课堂上, 给他们尊重、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快乐, 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 以事喻理, 以情动人, 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让他们的生命充盈地展开。

二、赏识学生, 让学生的天性自然地流露

“人之初, 性本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一个好学生。这是一种真、善、美的情感———渴望赏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 让学生从赏识中得到暗示:努力吧!“善”的向往终将使你成为一个好学生!课堂上, 教师弯下腰来, 蹲下身去, 让赏识的目光、亲切的话语, 爱怜的抚摸流淌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心上, 慷慨地给予每个学生做“优秀”的可能, 这样, 他们一定会在身心舒展的状态下快乐地成长。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心理无拘无束, 天性自然流露, 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更有可能被激活。

在教学《阿里山纪行》一文后, 我引导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有位学生说:“老师, 学完了课文, 我就想唱《高山青》这首歌, 可是我唱得不好听, 老是跑调, 您能和我一起唱吗?”我当时就给予鼓励, 欣赏他的敢想敢说, 并和他一起唱了起来, 那名学生唱得特别动情。歌声感染了全班学生, 大家一起唱了起来……唱完以后, 学生又说了很多很多的心里话, 感人肺腑。我想: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和赏识, 这些感人的画面是不会出现的。

对学生的赏识, 甚至对学生的缺点 (顽皮好动、故意答错、乱答问题、内向懦弱等) 的赏识, 在课堂教学中从正面肯定学生行为中合理的一面, 可以使学生特别是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功, 这种成功的体验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会做出合理的举动。我想这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唤醒。多一些赏识教育, 再多一句关爱的话, 多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 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 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 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这样的语文课堂就能真正做到平等互动、心灵对话。

三、平等互动, 和学生一起成长、放飞心灵

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 在最能表现教师尊严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们腰板挺直、双手背后、两脚齐齐……这样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犹如到了军营一般, 在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 也会让人的心理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天性活泼的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心理会健康吗?

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还是学生发展的场所?答案人人知道, 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却不是人人如此。教师应改造语文课堂。如果在课堂上, 每个教师都少一点包办, 多一点放手, 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而又充满竞争的氛围, 相信学生都会像快乐的“音符”, 在课堂上欢唱, 弹奏着知识的乐章, 展现着生命的对话, 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教学《我的母亲》一课后, 我领着学生走进“心灵剧场”, 让他们回忆、讲述自己曾经历的母爱故事, 再让他们在《感恩的心》的乐曲声中以编短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学生在音乐声中认真书写自己的心里话, 写好后他们说得情真意切, 感人肺腑, 甚至说着说着, 有些同学竟流下了真情的泪水。这时, 我摆脱了“师道尊严”、“长幼有序”的传统束缚, 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此时的学生在绿色的课堂上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改造课堂, 这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改造课堂, 也是每一个中学生的权利要求。我想教师在课堂中多一些赏识教育, 再多一句关爱的话, 多给一个鼓励的眼神, 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 这样就一定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 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更应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 和学生一同成长、放飞心灵。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 随着一个更开放的时代的到来, 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身体健康要从娃娃开始抓起, 心理健康教育更要从娃娃开始抓起。让我们关注学生心理, 共同努力, 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参考.

浅谈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9

一、绿色语文课堂的含义和特点

1. 绿色语文课堂的含义。

当代, 绿色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 绿色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是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 (1) 绿色语文课堂是生态和谐的课堂。 (2) 绿色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 (3) 绿色语文课堂是“有人”的课堂。 (4) 绿色语文课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2. 绿色语文课堂的特点。

绿色语文课堂教学不单是一种认识过程, 是生命力量的呈现过程, 更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是师生对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由此, 永远充满绿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语文课堂应有以下特点: (1) 绿色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生活性。 (2) 绿色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新颖性。 (3) 绿色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4) 绿色语文课堂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与交互性。

二、构建绿色语文课堂的意义

1.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有利于教学生态的回归。

2.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你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课堂,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活。”所以, 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打造一种和谐、健康的绿色语文课堂。

1.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要挖掘文本。

绿色语文课堂是生态化的, 是师生与文本的和谐, 文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 教师与学生要同舟共济、与舟共谐。 (1) 挖掘文本进行挫折教育。首先, 情理结合, 培养受挫意识, 促进受挫品质的形成。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 坚强的意志是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 现代社会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 同时情感脆弱, 抗打击能力较弱, 因此就要进行挫折教育;其次, 把握特点, 强化“受挫”能力的训练, 把握文本的特点, 强化“受挫”能力的训练, 首先是心理自控能力的培养, 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挫折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突破点, 其次承受灾难能力的培养。 (2) 挖掘文本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力,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 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教育,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绿色的语文课堂要有绿色的师生关系, 从教师情感的角度讲就是要有爱、尊重和赞赏。

(1) 绿色语文课堂要有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是教育的手段和桥梁, 爱是教育的表达形式。 (2) 绿色语文课堂要有尊重。“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我早就说过, 我要是学生, 我对教师是否爱我不会太在意, 但是我希望教师尊重我。” (3) 绿色语文课堂要有赞赏评价。心理学家认为, 人性中最本质的天性是对被赏识的渴望, 高尔基说过:“一个孩子, 你说他好, 他就好了。”在绿色语文课堂中, “赏识”是教师之爱的一种方式。

3. 绿色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人的需要层次里, 最高层次的需要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希望发挥潜能, 体现价值, 课堂不应再去雕琢适应教育的学生, 而要去探索适应学生的教育, 教师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天赋倾向利用课堂, 提供时机使学生自动发展、主动进步, 实现自我期望。以前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先有一桶水。”实际上, 学生需要的不是教师给予他们几杯水, 而是需要能够取之不尽的“水源”, 绿色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找到取之不尽的“水源”。

4. 绿色语文课堂要有绿色的课堂环境。

(1) 创设绿色环境, 营造诗意空间。不少失败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 令人乏味, 甚至面目可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诗意的匮乏, 所以,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 (2) 创设绿色课堂, 营造情意空间。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课堂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用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师生一道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 充满和谐、合作的氛围。 (3) 创设绿色课堂, 营造美的意境。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人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 好的情境可以将语文教学景、情、语浑然一体, 置身于这样的课堂, 我们可以体验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可以感受生命与生命的交融, 这样, 语文才能体现出它启迪智慧、孕育情感的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知道绿色语文课堂是符合生命体发展规律的,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 更是和谐的、情感的、可持续发展的, 有生命力的、真实的、有人存在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更深刻的内涵, 而构建绿色生机、鲜活灵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语文课堂”无疑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最佳选择, 绿色语文课堂会很快实现。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 课堂是最基本的教学元素, 一个好的课堂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提出教者要努力挖掘文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在课堂上给他们自由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展现自己的空间;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让他们在绿色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自己充满信心, 健康成长。

关键词:绿色语文课堂,师生关系,环境,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富强, 李和平.挫折教育——语文教学只得探索的课题[J].青年教师学报, 2007, (1) .

[2]马婷.给学生一份自助餐[J].新课程研究, 2006, (1) .

[3]杨晋民.新课改条件下师生关系浅议[J].教育艺术, 2005, (6) .

[4]白金声.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5]主要责任者.让语文课堂充满绿意[EB/OL].http://www.jhibxx.cn.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的绿色环境 篇10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独角戏。这种方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观看、强迫接受的地位,师生没有互动,“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是相互交互,而是单向灌输,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都受到抑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开辟、发现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参与、互动环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方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改为师生之间的“你问我答”,即由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由其他学生或教师来回答,教师和学生互为“你”和“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用“学生语言”,提问的同学更容易理解,有时候,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得到同样的答案,比教师用一种方法解答更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方法还可用于试卷的评讲中。实践证明: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因不会回答教师提的问题而紧张、尴尬的局面,还避免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又没有机会问的局面,尤其是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提供了问的机会,使他们能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踊跃。此外,我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交替采用小组讨论的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方式、角色扮演的演讲方式、动手实验的实地操作方式、竞赛抢答方式、主题讨论等方式辅助教学。在这些教学方式和活动中,师生交流渠道通畅,信息量大、交换速度快,教师造就学生才能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环境

过去,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总是放在知识结果的传授上,教师很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考试是否得高分,并以此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作肯定或否定。如果对“结论”不满意,则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运动、反复的训练,直至学生的作业或考试令教师满意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学习的感觉是枯燥而痛苦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结论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知识获取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直接置身于教学的探索环境之中。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环境

当前,无论是小学数学教材还是数学习题,大都是以封闭为主的,方法唯一、答案唯一、条件唯一。这样容易使学生简单地感知知识,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往往“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教材和习题中存在很多可以开放的“点”和“块”,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了环境和舞台。

1. 教学过程开放举例。

“算减想加”其实是对几种方法的概括,是对减法计算的本质认识,而这种本质认识如果脱离了学生的探索活动,也就推动了它应有的价值。这样分析以后,一个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学生的操作活动人手,对几种方法进行总结、剖析,揭示问题解决的本质,彻底改变教材中以“算减想加”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法。

2. 习题训练的开放性举例。

开放题的训练是教学开放的一种很好的操作手段。教师应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方式,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训练。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和思考价值的开放题,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发展思维创造性。

(1)条件的开放。在设计开放题时要冲破原来的设计模式,可以给出多余的条件,也可以隐含规律或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筛选或寻找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

(2)问题的开放。传统的习题中,问题一般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条件,然后把条件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需先提问题再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解法的开放。以往教师在讲解题方法时,只讲一种或两种方法,而对其他的解法不予理睬,甚至予以否定。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师要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开放学生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因此,只要是学生的解题策略合理、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如果能独辟蹊径,就更要提倡。

(4)思路的开放。即题目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可以使学生获得思维训练。

四、小学数学教学的快乐环境

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

1.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能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显著。

2.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妙趣横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3. 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非麻醉状态下下一篇:气象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