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设备

2024-05-08

医疗护理设备(精选九篇)

医疗护理设备 篇1

1 病区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病区购入的设备与临床实际需要不符, 未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 对设备的安全、操作、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制度、管理责任人等未作明确的规定。

1.2 设备操作不规范

护理人员本科学历处于起步阶段, 大专学历正在逐年增多, 而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还处于中专起点的护士。如今许多高新仪器和进口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屏幕显示多为英文, 设备入科未对使用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 文字的障碍、操作方法不当往往造成错误操作仪器, 增加仪器的损害程度和降低设备的使用效能。

1.3 设备数量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 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 人民求医意识的增强, 住院病人逐年增多。然而, 病区的治疗护理设备却没有同步增加, 使得设备常常过度运行, 加重了设备的损害。

1.4 缺乏正确的设备保养维修

医院未足够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缺乏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病区护理人员缺乏仪器设备的基本保养知识, 未建立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未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

1.5 病区设置不合理

病房空间不足或未给重量大、体积大的设备配备专门的推车或设备台, 仪器设备在搬运、放置过程中受到碰撞、摔落等现象以至损坏;病区电压不稳或电源接线不合理, 造成设备内部元件的损坏。

2 加强病区仪器设备的护理管理措施

2.1 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2.1.1 病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设备工作状态的观察, 并主动向护士长、科主任反映其工作情况, 请科室领导积极与医院领导及设备科等相关人员及时沟通, 力求购入符合临床需要的仪器设备, 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和价值。

2.1.2 仪器设备购入进入病区应与设备科做好交接工作,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 保存好随设备带来的全部资料, 如仪器设备原理图、电路图、使用说明书、附件等, 有利于仪器以后的使用、维护和维修;保存仪器设备购入的发票、合同等, 以方便与厂家工程师联系。做好入科、转运、维修等记录, 并在科室、设备科各存档一份, 以备追踪管理。

2.1.3 病区制定规范的设备安全制度、操作制度, 指定专人保管, 定点放置, 认真交接班, 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使用的可控性;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巡视其工作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 积极排除故障, 以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2.2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三级保养体系

制定规范的仪器设备保养制度, 做好科室内部使用人员的日常保养, 内容包括正确使用设备、防尘除尘、防潮保护等, 每月进行院内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保养, 每年进行厂家工程师的随访和检修;对大型和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做好使用和保养登记, 以便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便临床工作的随时之需。

2.3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入科后, 请厂家工程师做专业的操作规程讲解和常见故障排除;制订集体学习日, 有计划的请医疗器械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科室讲课, 了解设备的成本价格及性能, 同时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措施, 并将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屏幕显示字词的中英文翻译附于仪器机身, 以方便使用者随时查看, 避免盲目操作, 损坏仪器。对新入科护理人员、实习人员、进修人员在入科后, 指定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仪器使用的专门讲解, 以无缝隙式的教育方式达到护理人员人人都能正确操作仪器的目的。

2.4合理分配设备使用资源

对病区使用频率高、需求量大的仪器设备在病区条件许可并得到院方领导支持的情况下加大购入量, 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量;对常连续工作的设备, 则可每24小时更换一台, 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 以便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2.5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

保证仪器设备的插座专用,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住院知识宣教, 避免在病区使用大功率电器, 以免造成病区电压不稳, 烧坏仪器;要求病人和家属不要在仪器上放置生活用品如水杯、衣物、书报等, 以免水渍进入仪器造成漏电或影响仪器的散热;对大型仪器配置专用的推车或治疗台, 避免仪器在搬运、安放、使用过程中的损坏。

2.6提高病区护理人员意识

提高护士对设备使用、保养意识, 重视设备对病区治疗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其成本价值和给病区带来的经济效益, 倡导每一个医护人员爱护每一台设备。

3体会

各种设备是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是科内财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作为病区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和使用者, 要重视并做好仪器设备的护理管理, 保证各种仪器设备功能时刻处于完好状态。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效果和为科室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取得患者和科室双向利益, 是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应该得到每一个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阳国新, 王莉, 病房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4) :81-82.

[2]郭振生, 论医疗设备效益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11) :1057-1058

医疗设备请示 篇2

关于购置眼科医疗设备的请示

卫生局:

为了更好服务百姓,方便群众就医,为了更好托宽业务,整合科室建设,我院新上五官科,经院委会研究同意,特申请新购置以下设备:

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一台:预算价2.6万元

裂隙灯显微镜一台:预算价2.3万元

眼睑镜一台:预算价1300元

手术显微镜一台:预算价7万元

眼压计一台:预算价1000元

预算总价格:12.13万元左右。资金自筹。

以上请示,当否,请领导批示。

##卫生院

医疗护理设备 篇3

在儿科病房里, 也有着不少的医疗设备, 如心电监护仪, 微量注射泵, 输液泵, 理疗仪, 除颤仪, 呼吸机等, 如何让这些医疗设备更好地为医疗护理工作服务, 提高使用寿命, 降低损耗, 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 目前医疗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1.1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未设立院部、设备管理科及科室三级管理体系, 没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未定时巡检维修。

1.2缺乏专人管理:往往在医疗护理工作中, 临床一线的儿科护理人员整天奔波于临床繁重而琐碎的护理工作, 医疗仪器是作为病区的固定资产, 医院购进后就配给病区所有, 缺乏专门的监管, 无专人或者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往往要等到机器损坏或无法使用后才会送去维修。护士又会直觉地认为, 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 仪器跟我们不相干, 思想上认识不足, 从而不重视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行为习惯与思维未养成。

1.3医疗设备使用不规范, 对于科室的医务人员没有专门进行医疗设备使用的培训, 特别是新进人员或实习进修人员, 没有按照使用流程进行, 使用习惯不良, 例如:停止使用不按停止键而直接拔掉电源等, 平时清洁维护不到位, 机器表面积灰, 空气过滤网未及时清洗从而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医务人员存在重使用而轻管理的念头, 导致医疗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不良, 仪器或长时间不用或又超负荷运载。

1.4准备工作不到位, 微泵在儿科使用非常常见, 由于患儿外出检查往往需要携带微泵, 但由于微泵没有及时充放电, 机器没有储备电源, 往往会中断治疗, 在医患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 很容易引起医患矛盾, 另外急救仪器平时缺乏正确的保养与维护, 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故障, 而影响患儿救治, 从而降低护理质量。

1.5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台账未建立, 使用记录与维修记录不规范, 缺乏定期保养、定点放置、定时检测。

2 正确管理与维护医疗设备, 提高护理质量

2.1 健全制度。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实行院部-医学工程部 (维修组) -科室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使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井然有序, 有章可循, 从而使得医疗仪器设备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完善的医疗设备验收制度, 加强医疗设备的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 逐步建立起由工程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验收工作制度, 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2]。

2.2 规范流程。

病区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小组, 科主任任组长, 护士长任副组长, 病区每种医疗仪器设备均有其量身定制的使用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病区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台账。将病房所有的医疗仪器设备记录在册, 由专管员负责定期维护与保养, 对于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由医学工程处每季度下临床巡检, 发现问题及时与病区医护人员沟通整改。每季度由科主任召开医疗设备台账管理小组会议, 除了进行本季度仪器使用情况的评析外, 另外每季度进行医疗仪器设备操作的抽考, 不合格者, 与新进人员一起进行再培训。职能科室定时进行巡视检查, 科室加强与职能科室、医学工程处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 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保养, 定时送检校定医学计量器具, 从而保证临床科室医疗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及备用状态。

2.3 加强培训。

科室利用科务会或每季度的医疗设备管理会议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认真学习新进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学习与医疗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大家认识到管理设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以饱满的工作状态迎接挑战。

2.4 职能科室的无缝隙接轨。

一旦发生医疗仪器设备的故障, 维修组接到报修电话后2 h赶赴现场, 及时处理, 医疗设备保养实行临床、设备科、厂家保养三级责任制, 严格落实维护规程, 分级管理, 定期督查;医工处建立科室维修技术档案, 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经验和能力, 降低维修中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计量不合格的医疗设备严禁临床使用, 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3]。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 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4]。

医学的迅速发展, 使得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所以医护人员正确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医疗仪器设备能让医疗护理工作如虎添翼,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能够有效提高护士观察疾病的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 而医疗仪器设备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 也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丽, 王倩, 朱文娇, 等.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 2014, 24 (6) :660-661.

[2]李正祥, 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 2012, 9 (3) :57-59.

[3]丁忠, 邓勇, 陆银春, 等.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12) :76-78.

医疗设备合同 篇4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仪器投放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将甲方制造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型号000及数量壹台交付乙方, 合作期限为6年,自仪器安装后起算,即从 年 月 日起到 年 月 日为止。

二、用户:仪器最终用户: 地址: 联 系 人: 电话:

三、乙方同意先支付8万元给甲方作为六年合作期的保修费及1万元试剂押金,且在合作期内按甲方试剂市场报价(见附件)的40折扣的价格向甲方每年购买4.2万元投放仪器配套的试剂,即平均每月购买0.35万元配套试剂。在合作期限内,如乙方购买试剂累计金额达到25万元后,并结清全部账款后,则甲方退回乙方支付的试剂押金1万元,仪器所有权归乙方所有,否则仪器所有权归甲方所有,壹万元试剂押金不予退回。

四、试剂付款方式:采取月结清,即乙方在每个月的28号前将所有欠款全部付到甲方指定的账号,且甲方在收到款后向乙方开具发票。

五、甲方同意自签约日起10个工作日将仪器运到乙方公司所在地,甲方负责仪器的免费安装调试和现场操作培训。

六、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

负责售后服务。产品质量遵照产品注册标准,非产品质量本身问题和附件及未使用原厂配套试剂不在保修之列。

七、本仪器仅限于甲乙双方约定的安装地点使用,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能将仪器移动他处,不得任意将本仪器出售、转让、转借或附于其他动产或不动产抵押与处分。

八、仪器价值人民币26万元。乙方需协助使用方管理好和维护好本仪器,并愿意为本仪器在乙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积极的宣传协助和操作示范。

九、违约终止:当乙方出现下列任何违约情况之一种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及时纠正,或单方终止本协议并收回所投放的仪器,乙方应为此一次性支付甲方仪器折旧费(一年内折旧16万元,每超过一年折旧2万元。)

1、合作期内乙方的试剂购买量或购买进度不能达到上述第三条的要求,经要求纠正后30天内仍不能达到要求。

2、在合作期内乙方通过其它渠道购买甲方试剂或其它品牌试剂(甲方没有的品种除外)用于此台投放设备。

3、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允许将本仪器移动他外,或将本仪器出售、转让、转借或附于其他动产或不动产抵押与处分。

4、合作期内因人为原因导致仪器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仪器严重故障。甲方不能为此承担相关维修费用及配件费。

十、退货、换货:

非产品本身的、由买方原因造成的及超过质量负责期(使用1个月内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包退,使用3个月内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包换)的产品质量问题,卖方不接受退货、换货。在产品质量负责期内,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并经买卖双方确认,在买方返还产品销售发票后,卖方可退还货款或换货。

十一、产品所有权:

自买方付清全部货款后,本合同所涉及产品所有权转为买方所有。否则,卖方对合同所涉及产品拥有所有权和处置权。

十二、双方均承认:

有双方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合同的传真件有效,合同传真件、复印件与原始文本不一致的,以卖方所持合同的原始文本为准。

十三、未尽事宜:

十四、本合同所涉及的产品应为百特公司销售的产品,否则本合同无效。

本合同一式贰份,买卖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效力,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在执行中发生纠纷,签订合同双方不能协商解决时,提交卖方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开户行: 开户行:

帐号: 帐号:

税号: 税号:

电话:

传真: 邮编: 传真: 邮编:

签约代表人: 手机: 签约代表人: 手机: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医疗护理设备 篇5

2007年是《医疗设备信息》杂志发展不平凡的一年, 喜讯一个接一个, 喜事不断。6月份成立了渴望已久的《医疗设备信息》杂志社, 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下公文批准《医疗设备信息》更名为《中国医疗设备》。这二件大事是本期刊社的大喜事, 也是我们广大医学工程同行们和广大读者多年的愿望, 终于在2007年实现了, 真是可歌、可庆。这为本期刊继续腾飞, 达到更新的高点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此外, 本刊于10月份先后收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2007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从这二个报告中可以看出, 本期刊近年来在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现分别例举说明如下。

1、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2007年版中, 本期刊在1723个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所排名为:

总被引频次是995次总排名为305位, 影响因子是0.601总排名为375位, 而本期刊在同类学科 (基础医学、医学综合类) 92个期刊中, 总被引频次排名为14位, 影响因子排名为15位。

2、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年版中, 该报告共收录统计分析6592个各类期刊 (其中包括非统计源刊, 但都是有“CN-号”公开发行的期刊) 。

本刊在这个报告中的总被引频次是1190次, 影响因子是0.850。该报告没作总排名次, 只作同类期刊的排名。本期刊在同类 (医药器械类) 10个期刊中, 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这二个主要评价期刊质量指标, 均排名为第1位。

3、本期刊更名为《中国医疗设备》后, 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仍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中央级期刊, 为大16开、平装本、160页、月刊。将更认真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规范) ”, 本刊已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已为本刊全面发展和崛起, 更上一层楼, 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本期刊在更名后, 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1、进一步提高质量:提高本刊的学术性、实用性。刊登的文章首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读者从中可以学到正确的、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其次, 本刊的文章是作者自己经过长期实践, 提炼出的技术经验, 为言之有物, 用之可行。再次, 本刊是为各级科研课题提供发表专业研究论文的媒体, 如研究论文经同行专家评审录用后, 本刊将尽量满足作者要求, 优先按时刊出。

2、增设新栏目:

将在原有栏目基础上增加专家论谈、医学影像、医疗新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企业之窗等栏目。使本期刊更贴近广大医护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热点, 竭力满足方方面面读者和作者的需求。今后将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逐步更新原有栏目, 增设深受读者欢迎的栏目。

3、扩大发行量:

为进一步增大本期刊在临床医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影响作用, 拟加大期刊征订的宣传力度, 增加发行渠道, 进一步增加赠送份额。使全国各级医院的图书馆和医学工程科都有本期刊, 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和医技人员进行学术、经验互相学习交流的园地。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杂志社组织机构建设, 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尽力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服务好, 进一步提高同行们的满意度。

医疗护理设备 篇6

当临床工作人员发现医疗设备出现使用问题时,会将相关问题反馈至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部门,要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BMETs)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诊断和维修,维修报告须在设备重新投入使用前完成[1]。BMETs可以利用设备维护数据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别的故障采取特定的维修方式[2]。未发现故障(No Fault Found,NFF)是BMETs在对设备进行修复时未能重复出使用者反馈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模式[3]。NFF类设备是指临床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出现故障,但在BMETs检修时却正常运行的设备,通常这些设备会重新投入使用[4]。而临床工作人员再次使用这类设备时可能会因同样的故障而再次报修,因此NFF类设备会给临床工作人员带来不可信任的使用体验[5]。本研究通过分析NFF类设备的数据资料,期望寻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识别确实存在设计缺陷的NFF类设备,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院固定医疗设备在2004~2013 年间的维护数据及其报告。以NFF为数据模型,对BMETs在检修时未发现故障的设备报告单进行详细分析。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越高,其报修概率也越高。因此,那些高频使用的医疗设备的NFF率越高,其存在设计缺陷的概率也越高。

1.2 BMETs半结构化访谈

为了确认数据库质量和脉络结果,本研究对BMETs进行了一系列的半结构化访谈。本院共8 名BMETs(工作经验为5~25 年,从未分析过设备维护数据)参与了半结构化访谈,每名BMET的访谈时间为30~60 min。本研究对每名BMET的访谈均进行了记录,并将其转化为调查记录;随后对这些记录进行整合分析,确定每名BMET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数据库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是否真实地描述了相关数据。

1.3 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基于认知科学理论[6],可鉴定出潜在缺陷的方法[7]。基于数据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本研究选取两类NFF报告率较高的医疗设备进行可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临床工作人员模拟真实环境对设备进行使用测试,以揭示设备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在本研究中,可用性测试由本院相关医生及护士在高仿真的重症监护室内的3个模拟病人身上进行。

2 结果

2.1 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本院数据库中的医疗设备维护报告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Force Fx高频电刀机、 心电监护仪、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的NFF报告率较高(表1),表明这些设备可能存在潜在的设计缺陷。

2.2 BMETs半结构访谈

BMETs访谈结果显示,NFF报告率较高的设备有8 种,其中6 种是临床工作人员频繁报修的设备。在进一步分析数据时,本研究选取了如上4 种设备,其中心电监护仪、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均为与BMETs访谈后选定的。BMET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导致这些设备NFF报告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9 种,具体为:1 使用错误(不明);2 使用错误(电池需要充电或插入错误);3使用错误(新的工作人员不熟悉设备);4 使用错误(环境);5 使用错误(类似设备型号之间的差异);6 设备配件故障;7 设备可用性;8 间歇性故障;9 自满(用户假设设备故障)。

2.3 可用性测试

本研究对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进行了可用性测试,结果显示,这两种设备共存在21 种与可用性相关的设计缺陷,具体结果见表2~3。

3 讨论

本研究可用性测试结果显示,Heart Start XL除颤器、肠内营养泵共存在21 种设计缺陷,表明医疗设备的维护数据是可以用来分析设备潜在的设计缺陷的。此外,半结构化访谈结果与可用性测试结果密切相关,表明这两种方法联用可有效确定设备是否存在设计缺陷。

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采用如下方法来降低NFF报告率以及评估设备潜在的设计缺陷:

(1)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员使用因素。医疗机构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该考虑扩大采购流程,在流程中增加可用性研究,以评估要购买的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用性[8]。

(2)分析具有高NFF报告率的医疗设备的维护数据。对设备维护数据库进行分析,以鉴定高NFF报告率的设备这一方法,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对设备进行评估,从而找出其潜在的设计缺陷。

(3)与BMETs一起分析数据库。本研究结果表明,BMETs能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前后关系信息[9]。

(4)如果条件允许,应采用可用性测试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可用性测试耗时长,且需要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10]。本研究结果表明,可用性测试与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联用可用性测试与半结构化访谈来确认NFF报告率高的原因。

(5)确保设备培训时涵盖NFF报告的相关功能。临床工作人员在使用不常用的设备时极易遇到困难,因此设备操作培训应涵盖临床工作人员反映的使用难点。

(6)定向培训使用人员。NFF报告率高反映出相关设备不太容易使用,因此,应对使用人员进行定向培训,使其能有效地对设备进行操作。例如,医疗机构在使用特定的医疗设备前,应对设备的使用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杭建金,吴向阳.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75-76.

[2]金鑫,龚纯贵.浅谈常规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66-68.

[3]Norris B.Human factors and safe patient care[J].J Nurs Manag,2009,17(2):203-211.

[4]Draper S.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 partnering opportunity for clinical engineering[J].J Clin Eng,2004,29(4):198-205.

[5]Draper S,Nielsen G,Noland M.Using no fault found in infusion pump programming as a springboard for learning about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J].Jt Comm J Qual Saf,2004,(9):515–520.

[6]Kushniruk A,Patel V.Cognitive and usability engineering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J].J Biomed Inform,2004,37(32):56-76.

[7]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Medical device user-safety:Incorporat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into risk management[S].2000.

[8]Cassano-PichéA,Cafazzo JA,Chagpar A,et al.Choosing safer medical technologies:how human factors methods can help in the procurement process[J].Biomed Instrum Technol,2010,44(23):49-56.

[9]赵鹏,李长兴,赵正男,等.高频电刀质量控制疑难点解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88-90.

谈谈医疗设备检测 篇7

关键词:设备,检测,质量,安全

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 并借助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 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 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地装备到各级医院, 但是在很多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的观念和机制并没有随之予以更新, 特别是在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标准没有建立起来, 使这些医疗设备因为其质量控制环节缺乏强力有效的管理, 给临床医疗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1 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带来的医疗安全隐患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及质量管理涉及从医疗设备的产品设计到使用寿命完结后的淘汰报废 (也有报废后的安全处理问题) 的整个过程。其中产品设计、生产和在医院的安装、使用是两个关键的阶段。

1.1 医院的急救设备只修不检的现状,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临床医疗的检查与治疗必须建立在安全与有效的“技术平台”之上。医疗设备是这个技术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诸多大、中型医院中, 一些长期使用在临床治病救人的高科技医疗设备, 诸如: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注射泵等抢救设备, 大部分从未做过各项技术指标的质量检测, 也没有设备定期检测的制度要求, 和定期质量检测的规范和标准, 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的管理状态。例如, 作为抢救设备的呼吸机在安装调试完成后投入使用, 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标准和临床医疗要求。但在呼吸机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的整个使用过程中 (这个过程可能是五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 , 相当多的医院却从来没有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做过质量检测和校正, 只要呼吸机还能开机, 还能转动, 就日复一日的只管使用。对呼吸机的各项技术指标诸如“氧浓度”、“潮气量”的精准度达标与否, 临床使用是否“安全、有效”?这些使用中的质量问题, 缺乏质量检测标准和规范, 更缺乏制度性的定期检测要求。

1.2 设备操作使用不当, 造成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

由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使用人员没有完全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所造成质量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另外, 临床医生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认知不足;大量的不良事件漏报或不报;监测人员与机构没有落实等问题, 也暴露出了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环节管理薄弱。

2 我国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则是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性, 为病人的治疗和看护提供有效的设备, 具体表现:

负责仪器使用期间的质量控制和维护、保养、维修;开展医疗设备检测实施质量控制;开展医疗设备检测 (有模拟检测和直接检测与校准医疗仪器的技术性能参数和安全性能参数) 。从而判断所用医疗设备性能的优劣;开展医疗设备检测, 通过与原技术指标的对照判断其合格的程度, 对其质量特性或可用性进行确认, 从而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

目前, 按照设备管理的要求医学工程人员可以通过购买病人模拟器、医疗设备检测分析仪、自动电气安全分析仪等检测设备, 开展医疗设备检测。模拟检测或直接检测与校准医疗仪器的技术性能、参数和安全性能参数进行比照, 从而判断其合格的程度。对其质量特性或可用性进行确认, 从而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

检测设备的基本步骤包括:记录设备的数据, 进行目测, 定期进行保养 (包括润滑、调整等) , 性能确认, 电气安全的检测、记录、标贴。检测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验收质量检测:在安装验收中, 依据已经确认的流程和规则对设备进行检测, 并保留测试数据作为今后检测的基础。对国家规定的大型医疗设备, 如CT, 应按有关规定检测;对计量器具应按有关计量检测规程进行首次检测;对进口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商检;另外还可按厂品的厂家技术规格参数, 合同规定的技术参数要求进行检测。

(2) 状态检测:要定期对医疗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测试, 其中计量仪器定期检测也是一种状态检测。

(3) 稳定性检测:稳定性检测是一项日常QC工作, 是医疗设备在使用周期内对有关指标进行监控, 其级别最低, 检测项目比状态检测要少, 检测频率较高, 只用来确定系统的性能相对初始状态有无发生超出范围的变化, 并受研究参数改变的影响。

稳定性检测一般由医院仪器使用科室技术人员或指定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每台设备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质控档案, 建立质控数据库。多次测试结果的每项指标, 可形成该设备的动态质量控制曲线, 检测中不合格的指标将提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维修, 如重要质量指标不合格, 则提示停机检修。动态质控曲线也可以预测设备使用寿命, 为设备报废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供上级质量管理部门、医院领导了解在用设备质量状况, 为可能发生的由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计量检测也是质量检测的一种形式, 尤其对于列入国家强制计量检测范围的医疗仪器, 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建立计量台账和计量档案。根据计检标准由计量部门检测, 记录检测内容。贵重仪器设备计量检测可纳入状态检测和验收检测的范围内, 统一建立质量档案, 计划周期可参考状态检测计划。为了保证生命支持及高风险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有效, 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各家医院对生命支持及高风险医疗设备即:婴儿保温箱、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血透机、高频电刀、呼吸机七大类医疗设备必须开展性能检测与校准工作。

3 实施强制性在用医疗设备定期质量检测工作探讨

3.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强制性标准

根据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特点, 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强制性标准, 从医疗设备的启用、设备的质量检测、质量检测的周期、质量检测的内容、质量检测者的资格等, 到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报废标准、设备使用者的资格等等, 都要做出强制性的规定。其中医疗设备的定期质量检测和质量检测标准是工作重点。

3.2 转变观念, 强化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管理意识

一所现代化医院的管理者, 不但要考虑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 还要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有严谨的质量管理理念:首先要强化医院内部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其次要建立一支职能定位准确的医学工程技术队伍, 对医学工程技术部门的职能定位应该从“医疗设备维修”为主, 转变到“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主, 以保证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有效。近年来, 由于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的设备购入昂贵, 又缺乏法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难以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体系。

总之, 加强医疗设备的检测和安全质量控制工作, 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 使医院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是建设现代化医疗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医疗护理设备 篇8

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014年3月4日报道, 印度32.7%的人口生活在国际公认的极端贫困线以下, 即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该国拥有全世界1/3的贫困人口[1]。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 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且有着更高的患病率。

虽然印度的各项公共健康指标和发达国家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但印度自独立以来在降低死亡率、出生率和消除其他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印度的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只占GDP的0.9%, 占总费用的17.9%, 属于世界上公共医疗卫生投入最少的国家之一[2]。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 印度竟位居第43位, 远远高于中国的第188位。印度在有限的政府财政支出下达到了较好的公平分配性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将有限的投入公平地补给最需要医疗服务的需方[3]。

1 印度医疗卫生体系主要特点

1.1 公平性较高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 但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世界上是有名的, 它强调确保让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获得最基本的卫生服务, 从而保证了绝大多数人享受近乎免费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 一般老百姓看病的费用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支出, 这极大地促进了印度社会的整体发展。尽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种种不足, 例如服务水平低, 医疗设备陈旧, 管理混乱等, 但这套医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 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医疗体制的公平性[4]。

1.2 重视农村医疗,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三级医疗网络体系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印度政府就在全国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医疗保健网包括保健站 (subcentre) 、初级保健中心 (primary health centre) 和社区保健中心 (community health centre) 三部分, 免费为大众提供医疗服务。免费项目包括挂号费、检查费、住院费、治疗费和急诊抢救的所有费用, 甚至还包括住院病人的膳食费, 但不包括药费[5,6]。

1.3 免费医疗体制和有限的医疗保险相结合

印度的免费医疗服务主要是一些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防疫等, 目标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贫困人口是主要的受益者。印度家庭收入在中上等水平的人口比例约为10%, 总数约1亿人, 他们是医疗保险的主要参加者, 但也有少部分贫困人口参加了专门针对穷人的社会保险。在印度的医疗保险市场构成中, 社会强制性保险约占3%, 雇主保险占2.8%~4.7%, 自愿 (商业) 保险占1%, 非政府组织或团体保险占2.8%~4.7%, 其余90%的人没有医疗保险, 但是他们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如果不愿意去政府医院享受免费医疗, 可以去其他私人医疗机构, 但费用需要自己负担[7]。

1.4 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医疗保险项目

在印度, 90%以上的居民和几乎所有的穷人没有正式的医疗保障, 只有10%的正规部门劳动者享受正式的医疗保障, 而且近几年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非正规部门提供的非正式医疗保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非正规部门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的合同农户向保险公司集体投保;二是非政府组织为成员设计保险项目, 集体向保险公司投保;三是非正规经济产业工会的健康福利项目。这些保险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发病率较低、但医疗费用较高的大病风险[8]。

1.5 私人医疗机构发展态势良好

由于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且不以营利为优先目的, 因此印度的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要差得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自然地分流到了私立医院。全印医学院 (AIIMS) 是印度最大的公立医院, 更是印度贫困患者的集中地, 无论是挂号处、候诊室, 还是在病房里, 均人满为患, 有的医生最多一天要接待数百名患者。距离全印医学院几公里远的阿波罗医院则是目前印度、乃至亚洲最大的民营医院, 医院开放床位已超过一万张, 并连锁1900多家药店。该院很多医生持有英国皇家医学院等著名医学院校颁发的高级资质证书。印度私立医院就诊比公立医院费用高, 但按照一般国际标准衡量, 价格仍然是相对便宜的, 这吸引了大批西方国家的患者不远万里到印度求医, 也让私营医院从其他渠道得到可靠的利润保证[9]。

2 印度医疗设备监管现状

印度的医疗器械工业随着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而迅速发展。促进医疗设备增长需求的原动力包括:印度中产阶级收入的增长, 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 许多特级医院及专科诊断中心的建立, 减少医疗设备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

印度没有对医疗器械进行单独定义, 而是作为药品来进行管理的。在印度《药品与化妆品法》 (Drugs and Cosmetics Bill) 中药品定义包括“人体或者动物内外用的, 以诊断、治疗、缓解或预防疾病和异常为目的的器械”。在药品监管法规中, 医疗器械也没有进行分类, 没有按风险水平划分等级。

但据印度亚洲通讯社 (Indo Asian News Service) 报道, 在一项推进监管计划中, 印度卫生部同意考察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新修正案的建议。委员会的这项建议在2013年12月份被搁置, 不过现在重新得到印度联合内阁的研究考虑。

2013年提出的药品与化妆品修正法案对管理医疗器械的法律做了变革, 新法案将医疗器械的标准与条例分离出来, 覆盖了从临床试验到进出口的所有事项。

印度医疗监管的组织结构分为中央机构和州机构。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中央药品标准控制局 (Central Drug Standards Control Organization, CDSCO) 是医疗器械、药品和化妆品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印度的35个州都有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每个局有各自的实验室[10]。

2.1 上市前许可

2.1.1 印度本地制造医疗器械的许可

印度本地多数的制造商许可是直接从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得的。但对于最近受到特别通告的器械产品, 制造商必须要得到DCGI的制造许可。获得许可需要满足的要求包括印度的GMP (又叫M计划) 和一些其他要求。GMP审核者可以是CDSCO或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造许可的有效期为5年, 且到期可以再续。若M计划中的部分内容对某产品不适用, DCGI或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权免除M计划的该部分审核。印度当地的医疗器械制造者, 必须提交其产品样品以及已经获得的各种证明。其他类型的认证比如CE能有助于该制造商取得许可。制造场所必须符合Schedule M III (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场所要求) , 以及一些Schedule M的其他要求, 如无菌、确认和校准等。在由联合审核小组成功审查并推荐后, 州政府会准备许可并送至CLAA。CLAA可能会在颁发许可前再询问些细节情况[10]。

2.2.2印度进口医疗器械的许可

医疗器械进口由印度中央政府控制管理。进口的申请由CDSCO直接处理。没有被要求作为药品来管理的器械, 不需要注册就可以在印度自由进口和销售。在《药品与化妆品法》要求下, 通常是制造商来申请进口医疗器械的注册。注册的拥有者必须是在印度的实体, 所以如果制造商在印度没有办公室, 分销商或者一个独立第三方 (代理) 可以拥有产品的注册。

2.2临床试验

如果某医疗器械已经被EU或者FDA或者其他的发达国家批准, 那么就可以不必在本地做临床试验了。但是, 如果这个器械被定义为“新药”, 它就必须提供适当的临床数据作为新药必须的申请过程。只要某临床试验的草案已经被发达国家政府许可, 则可以省去详细的草案评审, 批准花费的时间可缩短到2~4周。其他国家批准的临床试验草案被批准的时间缩短到8~12周。通常在印度, 新药批准是需要III阶段试验的。然而, CDSCO会对具体的案例放宽限制。由此, 印度进行的外国发起的临床试验在近几年大大增加。

2.3 上市后监管

制造商必须向CSDCO报告不良事件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尤其, 如果某个医疗器械在世界任何国家被撤出市场或取消合法许可, 它也必须在24 h内从印度市场撤出, 撤出是暂时性的, 然后CSDCO会进一步讨论合适的管理活动。

制造商在申请注册时即被要求进行上市后监督, 包括产品分销记录程序、投诉处理、不良事件报告和产品召回程序等内容。

3 结语

总体来说, 着眼于公平公正并且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 印度的医疗体制颇具特色, 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但我们也应看到该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例如:农村三级医疗网络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 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其运营维持艰难;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资金短缺, 管理不善, 条件较差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晓燕, 张乐.印度公共卫生医疗体系[J].南亚研究季刊, 2006, (4) :16-21.

[2]张奎力.印度农村医疗卫生体制[J].社会主义研究, 2008, (2) :60-64.

[3]王云鹏, 时建伟.印度医疗体制的主要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58-60.

[4]饶克勤.世界医改启示录 (九) 印度:免费医疗非富国专利[J].中国医院院长, 2011, (20) :58-60.

[5]Ismail Radwan.India-Private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Poor Policy Note[R].May 2005, HNP, the World Bank Report.

[6]Mishra L, Singh BB, Dagenais S.Ayurveda: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principles of the traditional healthcare system in India[J].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2001, 7 (2) :36-42.

[7]Indrajit Hazarika.Medical tourism:its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health workforce and health systems in India[J].Health Policy Plan, 2010, 25 (3) :248-251.

[8]Qadeer I.Health care systems in transition III.India, Part I.The Indian experience[J].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edicine, 2000, 22 (1) :25-32.

[9]Mohan Rao, Krishna D Rao, AK Shiva Kumar, et al.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in India[J].The Lancet, 2011, 377 (9765) :587-598.

医疗设备的接地技术 篇9

1 医疗设备的接地类型

1.1 工作接地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在正常和事故 (如雷电等) 情况下的安全。而将带点端子接地的方式称为工作接地, 应用到的防雷接地, 零线的重复接地, 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都是工作接地。如医用X线机, 将高压变压器次级两个相同线圈串联将中心点接地, 此中心点为零电位, 每根高压电缆对中心点的电压只有高压的一半, 不但降低了整个高压电路的绝缘要求, 而且保证了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1.2 保护接地

使用安全电压以上的医疗设备,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避免发生人体触电事故, 将医疗设备不带电的外壳等金属部件接地的方式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防止医疗设备带点部分与机壳或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降低发生漏电, 或外壳与金属部件聚集的感应电荷击伤病人及操作人员。当人体触及到外壳带点的设备时, 相当于人体与接地装置并联于设备与地之间, 而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电阻, 因此绝大部分电流经过接地装置进入大地, 而只有很小部分经过人体, 因而降低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1.3 电磁兼容接地

1.3.1 屏蔽室接地:

是指将整个设备间的所有面采用铜片或铜网整体焊接然后接地, 称为屏蔽室接地。它可以很好的抑制高频设备的电磁干扰还能屏蔽外界磁场的干扰。如磁共振屏蔽室, 就是屏蔽外界磁场干扰, 保持自身磁场均匀, 以免测量出现偏差, 影响准确性;又如超短波热疗机的屏蔽室是防止它自身的高频电磁辐射影响周围其他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

1.3.2 屏蔽盒 (罩) 接地:

屏蔽盒接地是将屏蔽盒与放大器的公共端相连再接地, 屏蔽盒 (罩) 实际上就是个小屏蔽室, 它只是将拾取微弱信号的前级放大电路, 放进来加以屏蔽, 使它不受外来电磁干扰, 从而提高设备的信噪比和准确性。

1.3.3 屏蔽层接地:

设备电路中为了防止传输的信号不受干扰和泄露, 采用屏蔽电缆传输, 并且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一端接地称为屏蔽层接地。其作用在低频段具有电屏蔽和磁屏蔽性能, 在高频段有抗电磁辐射作用。

2 医疗设备接地要求

一般来说, 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但埋设地线的成本会越高。使用中医疗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屏蔽接地往往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接地, 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 当工作接地要求防雷作用时, 接地电阻不大于1 Ω, 当设备的其他接地与防雷接地分开接地时, 二者的埋设距离应相距15 m以上。另外有一些医疗设备对接地电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3 医疗设备接地装置的埋设

3.1 减小医疗设备和接地线的接触电阻

医疗设备与接地线之间连接时, 应采用导电性能好的镀银或纯铜接线鼻、螺栓、螺母紧固, 降低二者之间的接触电阻。

3.2 降低接地引线本身的电阻

接地引线是连接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导线, 应采用截面积大, 导电性能好的导线作为接地引线, 并尽量缩短引线的长度, 力争使接地引线本身的电阻降为最低。在医疗设备接地应用中, 根据设备功率和接地电阻要求的不同, 常选用6 mm2~120 mm2的铜线作为接地引线。

3.3 降低接地引线与接地体的接触电阻

接地引线与接地体连接最好采用热熔焊接, 焊点部位应作防锈防腐处理。

3.4 降低接地体本身的电阻

接地体也就是接地电极, 是埋设于地下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是接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影响接地电阻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选择导电性能好、耐腐蚀、热稳定的接地体, 如铜管、铜板等。也可选用市售的一些性能良好的产品, 如离子接地电极、接地棒、接地模块。

3.5 降低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

降低二者之间的接触电阻, 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有效接触面积, 所以应采用表面积大的接地体与大地充分、紧密接触。

3.6 降低大地的电阻

要降低接地体周围大地的电阻, 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 深埋接地体:视各地土质不同, 应劈开冻土层、沙石层将接地体埋在地面1 m以下的粘土层, 越深大地电阻越小。

(2) 换土法:深挖时若发现土质导电性能差, 可采取换土法。一般将接地体周围3 m内的土壤换为电阻率低的粘性土。

(3) 降低土壤电阻率:改变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结构, 在接地体周围3 m范围内的土壤里掺入有良好吸水性、保湿型的木炭、食盐或者长效降阻剂, 可大大降低土壤的电阻率, 提高土壤的导电性, 并对周围环境无污染。

4 医疗设备接地的检测

医疗设备的接地做好以后首先要进行检测, 测得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才能使用, 不符合要求应仔细分析检查, 找出埋设地线装置的过程中哪个环节没有做好, 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补救, 直至测量合格。一般医疗设备的接地可由医院设备科来检测, 并将监测记录和结果存档。大型医疗设备和特殊设备的接地测试应找有检测资质的单位 (如市防雷减灾中心) 检测, 并将检测报告存档。高压氧舱的接地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检测报告不可忽视。

5 医疗设备接地的维护与保养

接地电阻会随着季节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为了确保医疗设备接地的长期稳定合格, 应对接地装置定期维护保养。

(1) 医疗设备的接地电阻应每隔半年检测一次, 检测应选择雨水较少的季节。若发现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查明原因进行维修。

(2) 经常保持接地体周围土壤的湿度, 必要时补充水分。

(3) 接地体周围的盐份或导电离子会随水流失, 一年补充一次。

(4) 经常检查地线的连接情况, 包括连接螺栓是否松动、锈蚀。接地线、接地体是否脱焊、锈蚀等。

上一篇:第三方支付安全性问题下一篇:唐代的自首制度